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都江堰景区灾后重建与发展分析.doc_第1页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都江堰景区灾后重建与发展分析.doc_第2页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都江堰景区灾后重建与发展分析.doc_第3页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都江堰景区灾后重建与发展分析.doc_第4页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都江堰景区灾后重建与发展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都江堰景区灾后重建与发展分析 摘要: 5.12大地震给都江堰带来了可谓毁灭性的灾难,作为其经济龙头的旅游业当然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如何在震后科学合理,迅速有效地做好重建工作成为都江堰灾后的头等大事。毋庸置疑的是,让旅游业快速抬起龙头将成为其重建工作地重中之重。5.12地震后都江堰景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都江堰景区能不能战胜自然灾害,能不能走出困境得到更好的发展,重新以一个动人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眼前,成了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都江堰灾后受损情况的收集整理,充分掌握地震对都江堰景区自然生态及人文古迹两个方面造成的巨大损失。在此基础上针对都江堰景区的灾后重建和未来发展等问题,力求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相信在未来都江堰的发展必会让我们都眼前一亮。关键词:都江堰市 地震 灾后重建 旅游业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ujiangyan scenic spot analysisAbstract:5.12 Dujiangyan earthquake brought to the disaster can be devastating, as part of its course, the economic leader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also been a huge blow. How to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after the earthquake,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do a good job in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work in Dujiangyan has becom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lifted his head quickly to the industry so that its reconstruction will be in the top priority. 5.12 Dujiangyan scenic spot after the 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work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about the Dujiangyan scenic spot can be overcome natural disasters, can be better ou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moving re-emerged in peoples ey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problem. Based on the post-disaster damage Dujiangyan collected, a full grasp of the earthquake on the Dujiangyan scenic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ritage of two great loss caused. On this basis Dujiangyan scenic spot for th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o the study through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pproach, put forward some practical proposals. Believ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ujiangyan in the future we will allow brighten.Key words:Dujiangyan profile; Disaster situation; Reconstruction tourism 目 录1引言12都江堰概貌1 2.1景区简介1 2.2都江堰的历史追溯2 3都江堰景区受灾情况的统计分析2 3.1震前景区的发展状况2 3.2景区震后的受灾情况3 3.2.1 旅游景区受灾情况3 3.2.2 宾馆饭店受灾情况3 3.2.3 植被的破坏4 3.2.4 文物的损坏44重建工作4 4.1景区灾后重建整体分析44.2景区重建的重大意义4 4.2.1 经济意义4 4.2.2 社会意义5 4.3景区重建的具体措施5 4.3.1 景点5 4.3.2 宾馆饭店6 4.3.3 植被6 4.3.4 文物7 4.4景区未来发展规划84.4.1科学规划84.4.2突出特色94.4.3充分发掘文化内涵94.4.4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10 结论11参考文献12致谢131引言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与此同时,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旅游区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四川旅游业乃至整个中国旅游业中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5.12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映秀镇距离都江堰景区不足100公里,此次历史罕见的特大地震灾害给都江堰景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部分景点永远的成为了历史。都江堰景区的受损不仅让天府成都的千里良田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也严重影响了都江堰旅游业的发展,对景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和谐提出了挑战。鉴于这样的现实,都江堰景区的重建工作就显得尤其的重要。既要注重重建速度,更要避免忙中出错和二次受损。利用灾后重建的机会,重新组合景区自然文化资源,打造国际旅游景点的新品牌,使都江堰在灾后取得更好的发展。但这就有赖于对都江堰景区灾后受损情况的客观分析和对现状的正确认识,以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结合实际情况对都江堰景区的重建和发展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重建措施与实施步骤。相信通过社会各界支持灾后景区重建的朋友们的共同努力,都江堰必定会在震后的最短时间内重新抬起旅游的龙头,继续夜以继日的发挥着它千年不变的战略性灌溉作用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从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共同创造都江堰更美好的的明天。2都江堰概貌 2.1景区简介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位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都江堰市城西,距天府之国的成都市仅25分钟的车程,双流机场58公里,景区与都江堰市互为依托,城景交融,交通十分便捷。景区地处内陆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15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全年适宜旅游。景区面积为220,核心游览区面积120,离堆古园,金刚长堤。安澜索桥、松茂古道等20多个重要景点串联成旅游环线。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离堆锁峡、金堤夕照、雄关古镇、寒潭伏龙、玉女仙都、岷山小堰等自然景观,与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城隍庙等古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山、水、城、林、堰、桥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天人合一的千古奇观。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生态性、特色性。 2.2都江堰的历史追溯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四川人民为了纪念李冰父子修建了二王庙。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宋、元两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为王,故将崇德祠改为二王庙。从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 2000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从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间的祭典活动和祭祀活动。形成了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会活动。3都江堰景区受灾情况的统计分析 3.1震前景区的发展状况 都江堰市旅游资源富集,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景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长期以来都江堰景区的发展都是当地旅游业的主导产业,成为拉动其他产业的龙头产业。2007年,全年接待游客827.3万人次,同比增长25%,其中接待入境旅游17.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33亿元,同比增长22.4%,景区门票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9.5%。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占全市GDP的比重高达51.3,都江堰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2.5万人以上。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有餐饮经营单位2685家;住宿业经营单位1498家;客运经营企业24家,客运车辆922辆;有景区10家,旅行社8家;商品经营企业和个体户6382家;休闲娱乐经营单位1223家。2008年1-5月,全市共接待游客248.6万人次,同比增长0.6,其中境外游客3.38万人次,同比增长6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4亿,同比下降6;实现门票收入3404.78万元,同比下降18。从总体上看,景区“5.12”前旅游经济增长较快,发展形式较好,特别是入境游人次创历史新高,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非常明显,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做出巨大贡献。 3.2景区震后的受灾情况 旅游是都江堰市的支柱产业,也是都江堰市现代服务业的龙头。2007年,1/3的都江堰人从事与旅游有关的行业,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占都江堰GDP的比重达51.3%。 据都江堰市初步统计,地震中,全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全市旅游业经济损失约101.62亿元,其中旅游基础设施损失约8.65亿元,景区景点损失约76亿元,宾馆饭店等旅游企业损失约16.97亿元。 具体情况如下: 3.2.1旅游景区受灾情况 二王庙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清幽之地。地震后,庙内红砖青瓦的幽然境界已不复存在,目光所及处处是墙体坍塌后露出的悬崖陡坡。一度是俯瞰整个都江堰工程最佳观景点的秦燕楼下沉,戏楼、厢房、52级梯步、观澜亭等建筑全部垮塌,从古堰景区通往二王庙那条斜斜的楼梯已被掩埋在废墟之中。景区内部分硬件基础设施也招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3.2.2餐饮住宿业受灾情况 金叶宾馆、国堰宾馆等四星级饭店和中旅饭店、月亮湾酒店等二星级宾馆主体损毁,大部分家具家电及设施设备被毁;鹤翔山庄四星级饭店和二王庙宾馆、翠月湖宾馆、成铁青城山庄等三星级饭店等建筑部分受损。农家乐作为都江堰景区游客接待的中坚力量也受到重创。虽然地处开阔平地的农家乐受损较轻,但山体沿线的农家乐就没那么幸运了,它们大多破损严重,不少还需要迁出。在依山而建的泰安村,全村400多户开了300多家农家乐,地震中有95以上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3.2.3植被的破坏 地震让都江堰损失天然林和人工林共18.5万亩,森林覆盖率一下就暴降了5个百分点,大约回到了震前5年的水平。被损毁的森林植被中,大约10.5万亩是天然林,其余均为三木药材、笋用竹等经济林木,这些植被的恢复都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地震造成滑坡,森林出现了很多“癞疮疤”,许多草坪也被废墟掩埋,这严重影响了景区的整体美感。 3.2.4文物的损坏2000多年前建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这次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堰体基本保存完好,只是鱼嘴出现了裂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山门、配殿、护坡、蹬道等毁坏严重。反映当地风土文化的西街上,除少量近年造的一些建筑塌毁外,整条街基本保持了原貌。伏龙观所有古建筑屋脊、屋瓦全部损坏,木结构断裂,建筑严重倾斜,地面开裂下沉。4重建工作 4.1景区灾后重建整体分析 加快旅游业的恢复振兴,是都江堰市灾后重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都江堰旅游业灾后重建不仅仅是简单的原样恢复,而是通过重建实现提升,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未来应充分发挥都江堰市作为成都口岸旅游区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利用处于九环线、西环线必经之地的优势,全面整合景区和城市旅游要素,打造世界一流的精品景区,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深入挖掘水文化、道教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旅游产品,建成国际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4.2景区重建的重大意义4.2.1经济意义 众所周知,旅游产业是都江堰的龙头。 凭着优良的人居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都江堰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都江堰围绕着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的目标,大力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软件等方面的建设,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乡村旅游、节会旅游、特色旅游于一体、内涵丰富、层次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已经发展成为著名的避暑休闲旅游目的地。 然而地震后不论是景区古建筑,珍贵收藏文物,自然植被以及一些基础设施都收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景区游客量出现锐减,对景区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关注因此备受关注。我们只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科学规划发展,积极进行灾后重建,把都江堰景区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品牌,才能为为都江堰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激活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重新恢复都江堰景区在都江堰市的经济龙头地位带来希望。 4.2.2社会意义景区的迅速修复,旅游业的快速复原,对都江堰来讲不仅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同时也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重塑城市名片的关键性社会意义。地震后,都江堰可谓一片狼藉,人心惶惶。在轰轰烈烈的抗灾救灾后,都江堰进入到重要的灾后重建阶段,重建重点放在了景区的恢复上。景区的快速恢复和重新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复苏,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有深远影响。首先景区的重建和运营,需要许多的社会人才,这为解决当地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其次景区的重新开发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地震的都江堰的新面貌,对稳定民心有积极作用。最后都江堰景区的迅速重建,科学规划,也为其他受灾景区做出积极的表率,为带领其他景区的恢复发展有极大的鼓舞,让他们看到灾后的新希望,看到未来发展的新契机。使灾区人民团结一致克服重重困难,为灾区营造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共勉。 4.3 景区重建的具体措施 4.3.1景点 都江堰各景点受损严重,其中主要是对鱼嘴、伏龙观、安澜索桥、城隍殿、游客中心、金刚堤、离堆大门、南桥等建筑进行修复加固,并对都江堰景区的供电供水、游步道、石栏杆等基础设施和旅游厕所、购物点、标志标牌等旅游配套设施进行修复加固。同时,对都江堰博物馆、二王庙、魁星塔等古建筑进行修复重建等。 地震造成二王庙古建筑群中的九成建筑垮塌,庙内绝大部分建筑都已完全坍塌,这些垮塌的古建筑基本上是无法修复的,只能重建。修复二王庙,首先要对现有的废墟进行清场,并加固堡坎;其次是要治理滑坡等;最后要有一个经过专家论证的修复方案。强烈的地震给都江堰水利工程带来了一定损害,造成都江堰渠首鱼嘴开裂、地下控制室沉陷、启闭机大梁移位和破裂、沙黑总河堤岸沉陷等,但这些都不是对都江堰的根本性损害。我们可以利用国家提供的经济力量加快灾后重建,把损失降到最低,用最短的时间使都江堰能够恢复输水条件和旅游接待能力。4.3.2餐饮服务业 景区宾馆饭店在灾后恢复旅游接待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首先,借住灾后救助资源迅速展开灾后自救,修复受损房屋及室内硬件设施,恢复接待能力;其次,做好内部员工激励工作,使其能迅速从地震的阴霾中恢复,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四方来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最后,推出灾后大酬宾等能吸引更多游客的营销措施,使之能在灾后平稳过渡。都江堰的农家乐起步比较早,一个中等规模的农家乐一年下来收入也有十多万元。农家乐的总收入占了全市旅游总收入的1/3。应该说,农家乐既是都江堰旅游业的一个特色,也是一个支柱。因此地震后农家乐的重建工作就迫在眉睫,首先对受损房屋进行修补,重新配置一些基础设施,改变以往农家乐中存在的脏乱差的旧形象,在灾后重新树立农家乐新面貌。其次进一步提升农家乐的经营档次,地震后肯定会有更多了人关注都江堰,同时它将吸引来不同消费层次的游客,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农家乐的消费应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一些调整,为未来农家乐取得更大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农家乐应该以都江堰的主人翁的姿态来迎接八方游客,每一位游客或许都为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奉献过他们的爱心,他们来到都江堰就是都江堰人民的贵宾,因此作为农家乐的工作人员理由以饱满的热情来回报他们。从而提高农家乐内部的服务质量。 4.3.3植被植被的恢复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但针对震后受损严重的情况,必须采取迅速有效的修补措施,以把损失降到最小。我们首先考虑两种办法,一种是依靠自然繁育的方式,让森林自我恢复;另一种就是靠人工方式,栽种树苗、种草、植藤等,加快植被的恢复。在都江堰的灾后植被修复工作中,选择这两种方式,是要分条件的。 处于原始森林无人区的地方,连人都进不去,肯定谈不上人工种植;在滑坡比较严重的地方,人上去有危险,也不会采取人工种植;一些发生滑坡的山体,连泥土都没有剩下,根本无法栽种树木,这些地方就只能靠自然方式进行恢复。都江堰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十分适合植物的生长,经过大概510年时间,这些无法依靠人工栽种的地方就能够依靠自然繁育再现郁郁葱葱的景象。在交通比较发达、人能够比较容易到达、人上去也不容易发生危险、适合树木生长,这些地方我们就要采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被损毁的森林植被中,大约10.5万亩是天然林,其余均为三木药材、笋用竹等经济林木。对于这些被损毁的植被,林业局将加大扶持力度,争取在3年时间内,让林区群众的经济林木面积恢复到震前水平。依靠自然方式,毕竟要慢一些,如果我们能用飞机撒播树种,就能更快地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 4.3.4文物文物是人类宝贵遗产,是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许多珍贵的文物在地震中被掩埋,或是成为废墟,这让所有的人都为它痛惜。对于尚存的文物,我们都应小心清理,及时妥善保存。在文物的修复过程中我们希望全社会对文物保护事业的理解和支持,而且是真正理解和支持。比如说我们说的保护其原状,从其性质、结构、材料、工艺技术,我们都要保护,尽可能地保护地原汁原味,尽可能有一个健康的躯体。但是现在有许多的做法也是保护,但是它的保护就变了味,就希望其焕然一新,希望变的更漂亮,结构也变得更合理,但是古人就不一样。我们的主张是,虽然古人做的结构可能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代表了当时科学技术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理念的转变。此外经过这次深刻的教训,更多的我们需要反思,假如我们在保存文物的时候能够对潜在的灾难多一些预判;假如我们能够在文物场馆建筑时多考虑一些抗震设计;加入对这些古建筑有更多的保护,也许能减低悲剧的惨烈,也许许多珍贵的文物就可以得以幸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也有很多现成的经验,如日本国内的博物馆陈列柜都具有防震功能,一些处在地震频发地带上的文物建筑,整体进行防震设计。 4.4景区未来发展规划 都江堰市是驰名中外的水利名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以其精妙绝伦的东方古水利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雄奇壮丽的自然地理风光举世闻名。经过十几年的旅游开发建设,都江堰已成为著名的观光旅游胜地,其旅游业已基本确立了在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地位。但是,与建成世界级精品旅游目的地的标准相比,都江堰市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5.12地震给都江堰带来了巨大损害,但同时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正可谓危、机并存。如何在灾后把握历史机遇,做好科学规划,突出自我特色,弘扬历史文化,打造国际品牌应成为都江堰景区重建工作地重中之重。4.4.1科学规划首先,深度利用世界遗产品牌,突出名堰、名水、名城、名桥优势,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区域内水文化、秦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按世界一流标准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综合功能,开发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国际水利文化名都,提高景区国际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形成具有独特民族个性、强大国际影响和巨大市场吸引力的旅游整体形象,全面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其次,全力展示千年古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意境,着力营造能充分感受和体验古老东方文化的旅游人文环境;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建完美和谐的生态系统,营造优越的旅游生态环境;加快区域内景区之间、景区与城市之间快速旅游交通网等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营造舒适、优质、安全的旅游硬环境;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营造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相适应的旅游软环境。 最后,加速建立旅游景区投资、建设、管理新体制,实现旅游管理体制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化转化;通过与其他旅游景区、旅游集团合作,建立联合竞争体制,以增强区域竞争实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与国际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形成国际化、开放型的生产营销机制。 4.4.2突出特色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最初并不是以旅游景点出现,而是担任了防洪灌溉的重要角色。世人对它都充满了敬意,很多游客就是怀着这一份敬意和好奇来到都江堰的。在景区重建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它的这一文化性,发掘它的旅游特色。清明放水节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所在地都江堰市的民间习俗。每年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这一天,为庆祝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竣工和进入春耕生产大忙季节,同时也为了纪念李冰,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放水节,包括官方祭祀和群众祭祀等。放水节是川西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一年一度,世代相传,其盛况尤胜春节。每逢放水仪式时,莽号手吹响雄壮的莽号,蓑衣汉子在号声中跳起杩槎舞,戴着傩面具的壮汉摇着风铃跳起祭祀的傩面舞蹈,展现了古蜀文明的浓郁、神秘、古朴。游客可以亲临现场,近距离观看、拍摄祭祀活动,还能亲自参与堰工才能施行的砍杩槎、编竹笼等古老技能活动,切身感受古堰之水浩荡奔流的激情。 都江堰放水仪式延续了两千多年,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中国都江堰放水节不仅具有挖掘、整理、传承、弘扬水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对推动、提高都江堰旅游文化品位,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都江堰放水节这一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将源远流长的都江堰水文化贯穿始终,以都江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风民俗为亮点,通过独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表现形式,用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巨大的轰动效应向游客充分展示古老神秘的都江堰水文化、古蜀文化底蕴,营造出隆重、热烈、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延续。4.4.3充分发掘景区的文化内涵先进的旅游文化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可持续发展。现代旅游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实施的一种高级消费,旅游者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的愉悦和一段回味无穷的美好记忆,所以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只有充分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游者,才能带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都江堰市拥有独特、深厚的水利文化、道教文化、历史文化。世界迄今唯一留存最古老的无坝引水生态型工程、开创世界科学治水先例的都江堰,是中华民族的天才杰作,是世界水文化宝库中的稀世珍宝;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青城山,是中国道教文化活的博物馆;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芒城遗址,与三星堆、金沙遗址是研究长江上游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标本。此外,以普照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祭祀李冰父子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文化、以松茂古道为纽带形成的多民族特色文化等,都是都江堰历史文化的绚丽瑰宝.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都江堰丰富的文化资源,努力开发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旅游文化产品,最终建成国际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此外,在充分发掘文化内涵本身的同时还须注意文化建设和品牌打造的相辅相成。虽然都江堰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历史和民族名俗文化资源,就必须要谋划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文化旅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