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ppt_第1页
住宅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ppt_第2页
住宅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ppt_第3页
住宅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ppt_第4页
住宅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主讲教师: 唐成君,一、定义 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 二、分类 13层的住宅为低层住宅, 46层的为多层住宅, 79层的为中高层住宅, 10层及其以上为高层住宅。 三、涉及规范 住宅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四、涉及学科 住宅建筑设计涉及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科, 住宅社会学, 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学科, 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 环境生态学, 研究住宅的经济涉及社会经济学等等。,绪 言,五、住宅的发展: 1。住宅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变迁紧密相联。 “上古穴居而野处”“构木为巢以避风雨,躲虫害”-人类生产水平低下,满足防御要求生存要求。,2。由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为家庭服务的住宅。,3。封建社会的住宅不仅具有满足家庭生活的功能,而且成为反应社会地位和身份等级的象征。如中国历代对不同官员住宅的形式和规模制定等级规定。,4。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住宅是居住的机器”。注重建筑功能合理,节约用地,材料,空间。缺乏人性化,冰冷。,5。当代注重精神要求。倡导环境意识,可持续性发展。自然共生,协调。(健康住宅) 六、住宅建筑设计的要求及发展态势 建立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从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来全面满足人的家庭生活需求。应建立动态的设计观念,充分重视住宅的适应性与可变性。 再者,住宅与居住环境密不可分,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全面考虑居住环境问题,要注意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充分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在设计中,要大胆革新,勇于创造,结合各地特点,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速实现住宅产业化。,七、几个建筑设计基本观念的建立 1)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文观) 2)建筑的环境观念 3)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建筑技术与艺术(文化)观 人建筑(空间)环境,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一、定义,住宅建筑应能提供不同的套型居住空间供各种不同户型的住户使用。 户型: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 (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为不同户型的住户提供适宜的住宅套型空间。 这既取决于住户家庭人口的构成和家庭生活模式,又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空间组合关系、技术经济条件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第一节 概述,本图共三个套型:三个不同的三室两厅 一个户型:即只有三室两厅,本图共三个套型:三个不同的三室两厅 一个户型:即只有三室两厅,二、影响套型设计的几个因素,、家庭人口构成 住户家庭人口构成通常可按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归纳分类: 1.户人口规模:户人口规模指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如一人 户、二人户乃至八人以上户。通常为 3.22人/户 2.户代际数:指住户家庭常住人口的代际数。如一代户、二 代户乃至三代及以上户。通常为两代户 3.家庭人口结构:指住户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网络。 可分:核心户:未婚子女与父母同住。(最常见) 主干户: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同住。 联合户:与多对已婚子女同住。 户型要多样化、或具有可变性。 老年,青年公寓,俩代居考虑代际分而不离。,二、影响套型设计的几个因素,2、生活模式 家务型:以家务为生活行为特征。套型中需有方便的家务活动空间:如厨房宜大,设服务阳台。 休养型:老年人为主。套型中需要居室与卫生间联系方便,厨房通风良好与居室隔离,设方便的室内外交往空间。 交际型:社交活动多。套型需较大起居空间,接近入口,避免交通干扰,设多卫。 家庭职业型:家庭工作需要。套型中设置工作间。低层中采用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套型。 文化型:家庭工作学习的需要。设置工作室或书房。,二、影响套型设计的几个因素,3、生理与心理环境 住宅套型作为一户居民家庭的居住空间环境,首先其空间形式必须满足人的生理活动需求。其次,空间的环境质量也必须符合人体生理上的需要。 1.按照人的生理需要划分空间 2.保证良好的套型空间环境质量 作为居住空间环境的住宅套型对居住者的心理存在着刺激和影响。同时,居住者的心理需求对居住环境提出了要求。 人对居住空间的共同心理需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安全感与心理健康 2私密性与开放性 3自主性与灵活性 4意境与趣味 5自然回归性,二、影响套型设计的几个因素,4、物质技术条件 建筑技术: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课程 例:如何达到合适的热环境? 采用隔热或保温技术措施:控制体型系数,屋顶处理,墙体处理,门窗处理,绿化的处理等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推动建筑的发展,又可能限制建筑的创造。 5、其他 (1)物理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光环境 (2)室内外建筑环境: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基地环境 对建筑的影响 (3)城乡环境:建筑群,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4)自然环境:环境保护,利用和创造 (5)人文环境:民族性,地域性,建筑文化,第二节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住宅建筑的基本内容包括: 居住部分: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厅 辅助部分:厨房、卫生间、厕所等 交通部分:过道、楼梯、前室等 其它部分:储藏空间(壁柜、搁楼、搁板等)和室外部分 (庭院、阳台等) 以下详细介绍各部分设计要点及要求。,一、居住空间 普通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一、居住空间 居住空间是一套住宅的主体空间,它包括睡眠、起居、工作、学习、进餐等功能空间,根据住宅套型面积标准的不同包含不同的内容。 (一)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 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既要考虑家庭成员集中活动的需要,又要满足家庭成员分散活动的需要。 1.卧室:可细分为主卧室、次卧室、客房以及保姆室等。 2.起居室:主要功能是满足家庭公共活动,如团聚、会客、 娱乐消遣的需要。(一户一间) 3.工作学习室:满足住户家庭成员工作学习的需要。 4餐室:满足住户家庭成员就餐及交际会餐的需要。,(二)房间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居住部分各空间的尺度把握涉及众多相关因素。最主要的是各功能活动与人体尺度的需要及家具设备的布置决定了居住部分各空间的划分和大小。 在住宅套型设计中,把握好房间平面尺寸、家具尺寸和人体活动尺寸,合理布置家具,避免随意性。,常用家具尺寸(MM),(二)房间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1、卧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主卧室:1015M2,不得小于10M2 布置要求: 应能提供多种床位布 置方式短边不得小于 3000mm,设计要求: 要求安静,卧室之间不应互相穿越,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 卧室布置应综合考虑卧室面积、形状、门窗位置、床位布置以及活动面积等因素。 房间平面的长、宽比例宜控制在1:1.5,次卧室:612M2,不得小于6M2 布置要求:短边不得小于2100mm,双人卧室、单人卧室、客房、保姆室。 床可以是双人或单人床,2、起居室(厅) 1)起居室(厅)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m2。 2)起居室(厅)内的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厅)的门的数量。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m 。 3)无直接采光的厅,其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0m2。 4)起居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发展:卧室兼起居室 过厅 起居室 面积:1225M2 布置内容:沙发、茶几、电视柜、 音响柜、储物柜、平柜等 短边净尺寸:30004000,3、工作学习室 面积: 612M2 布置内容:书桌椅、书柜架、计算机桌椅、躺椅等,有条件时可布置床位。 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4、餐室 面积:不宜小于5m 布置内容: 餐室的主要家具为餐桌椅、酒柜及冰柜 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三)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 墙上的门窗洞口位置将影响家具布置,设计中需注意合理解决门窗洞卢与家具的关系。 1.房间门 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 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不应小于:2000mm 位置:在短边上宜靠一端布置,长边上宜靠中段布置。 起居室门布置位置:洞口集中,2.阳台门 尺寸只要考虑人的通行。 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700mm,不应小于:2000mm,3.壁橱门 可设在房间门后,或尽量靠近房间门,以保持墙面完整性,有利家具布置。,3.窗:采光、通风的需要同时也受到形式美学法则的影响 高度:距地900mm左右,窗洞高1500mm左右 宽度:由房间采光面积要求决定。 位置:与外立面处理有关,仅从室内家具布置考虑, 宜靠中部布置,需靠床布床最好保证一墙角 在900左右. 住宅室内采光标准 窗地面积比值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1/7 楼梯间 : 1/12,二、厨卫空间 厨卫空间是住在设计的核心部分,它对住在的功能和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平面设计涉及设备、管线、操作流程、人体工程学、通风换气。 功能:完成炊事活动。 设备主要有洗涤池、案桌、炉灶、贮物柜、乃至排气设备 冰箱、烤箱、洗碗机、微波炉、餐桌等。,(一)厨房 1设计要求: (1)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一类和二类住宅为4m2,三类和四类住宅为5 m2 (2) 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并宜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 (3)厨房应设置炉灶、洗涤池、案台、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其位置,按炊事操作流程排列,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m。 (4)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1.5m;双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其两排设备的净距不应小于0.90m。,1厨房设备及操作流程: 食品购入贮藏清洗配餐烹调备餐进餐清洗贮藏,2厨房尺寸与设备布置形式 面积:46M2 设备布置方式:单排型、双排型、L型、U型 净宽:单排布置设备:厨房净宽不小于1500mm 双排布置设备:厨房净宽不小于180Omm 两排设备的净距:不应小于9OOmm。,双排型,单排型,U型,L型,3厨房细部与管线综合设计 宜设置水平和垂直的管线区, 既方便管理与维修,又使室内 整洁美观。 厨房排烟、气问题十分重要, 除有良好自然通风外,应考虑 机械排烟、气措施。,4带餐室厨房 面积:需扩大至68m2 这种方式对节约空间并保持起居空间的整洁有利,但文明就 餐程度较差,不提倡采用。,(二)卫生间 设计要求: 1、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第四类住宅宜设二个或二个以上卫生间。每套住宅至少应配置三件卫生洁具,不同洁具组合的卫生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1) 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为3m2 (2) 设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5m2 (3) 设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m2 (4) 单设便器的为1.10m2 2、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厅)或厨房。 3.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可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上层;并均应有防水、隔声和便于检修的措施 4、套内应设置洗衣机位置。 5、卫生间可直接采光,也可间接采光。在寒冷地区或间接采光的卫生间应设置通风道。卫生间宜重叠设置以减少管线长度。 6.卫生间细部设计:卫生间的地面和墙面应考虑防水措施。地面应防滑和排水,墙面应便于清洗。卫生间 地面高度可降低3060mm.,功能:辅助吊柜 、容纳便溺、洗浴、盟洗及洗衣、化妆。 尺寸:门外开时为9OOmmXl2OOmm 当门内开时为9OOmmXl40Omm 1.卫生间基本设备与人体活动尺度,2卫生间的布置形式与尺寸,3卫生间细部处理 1).卫生间的地面、墙面应考虑防水措施。地面应防滑和排水,墙面应便于清洗。 2).内部设备应考虑镜箱、手纸盒、 设置挂衣钩、毛巾架、肥皂盒等的位置。 3).当卫生间不能直接对外通风采光时,应设置排气井道,并采用机械通风。 4.卫生间的管道位置 包括给水、排水管、热水管。 管网综合设计:简短合理、适当隐蔽。,三、交通及其它辅助空间 交通联系空间、杂物贮藏空间以及生活服务阳台等室外空间及设施。 (一)交通联系空间 1.包括门斗或前室、过道、过厅及户内楼梯等。 前室(玄关):起到户内外的缓冲与过渡作用。 净宽:不宜小于1200mm,并应注意搬运家具的可能。 2.过道或过厅:目的是避免房间穿套,并相对集中开门位置, 减少起居室墙上开门数量。 净宽:通往卧室、起居室时不宜小于1000mm。 当通往辅助用房时不应小于900mm。 3.户内楼梯:以有单跑、双跑、三跑及曲尺形、弧形等 净 宽: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750mm,当两边为墙时900mm, 梯级踏步:宽度应不小于220mm,高度不大于200m。 扇形踏步在内侧250mm处不应小于220m。,(二)贮藏空间,(三)室外空间 1.阳台 1).按使用功能可分为生活阳台和服务阻台。 2).平面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a.挑阳台 b. 凹阳台 c. 半凸半凹阳台 d.封闭阳台 3).构造要求:应保证安全、牢固、耐久,特别是阳台栏板, 需具有抗侧向力的能力。阳台的地面标高宜低于室内标高3015Omm,并应有排水坡度引向地漏或泄水管。 4).阳台栏杆的高度:低层、多层住宅不应低于1050mm,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OOmm。 2.露台 露台是指其顶部无覆盖遮挡的露天平台。如顶层阳台不设雨篷时即形成露台。,挑阳台,凹阳台,半凹半凸阳台,(四)其它设施 1.晾晒设施 :设在阳台上方 2.垃圾处理:多层:设垃圾收集点; 中高层和高层:每层设置封闭的垃圾收集间。,四、公共交通部分 1.公共楼梯:楼梯间应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楼梯间的位置:不占用好的朝向,一般设在北向。 设计要求: (1)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2).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净空不应大于0.11m。 (3)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4)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5)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宅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6)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 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7)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当住宅电梯非每层设站时,不设站的层数不应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连通。 (8)侯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箱的深度,其不得小于1.50m。,2.走廊和出入口 设计要求: (1)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栏杆净高,底层、多层住宅不应低于1.05m,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m, (2)高层住宅中作主要通道的外廊宜作封闭外廊,并设可开启的窗扇。走廊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0m。,第三节 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套型空间的组合:就是将户内不同功能的空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而满足不同住户使用的需要,并留有发展余地。 一、套型空间的组合分析 (一)户内功能分析 住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会客、家人团聚、娱乐、 休息、就餐、炊事、学习、睡眠、洗盥、便溺、晾晒、 贮藏等。 (二)户内功能分区 户内功能分区:根据各功能空间的使用要求、性质 及使用时间等进行合理地组织,使性质和使用要求相近的空间组合在一起,避免性质和使用要求不同的空间互 相干扰 。,1.公私分区按照空间使用功能的私密程度来划分 的,也可称为内外分区。 住宅内的私密性: 不仅要求在视线、声音等方面有所分隔,同时在住宅内部空间的组织上也能满足居住者的心理要求。应根据室密性的要求对空间进行分层次的序列布置,把最私密的空间安排在最后,2.动静分区也可叫昼夜分区。 动区:会客室、起居室、餐室、厨房和家务室,使用时间一般在白天或部分夜晚。 静区:卧室,主要在夜晚使用学习和工作空间,时间随职业不同而异,3.洁污分区也称干湿分区。厨房、卫生间集中布置,(三)合理分室 将不同功能的空间分别独立出来,避免空间功能的合用与重叠。 空间合理分室反映了住宅套型的规模,也反映了住宅的居住标准和居住的文明程度。 功能空间的逐步分离过程,也就是功能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包括以下两种方面: 1.生理分室: 也称就寝分室。孩子68岁应与父母分室,不同性别的孩子到一定年(1215岁)也应分室,同性别的孩子到一定年龄(1518岁)也应分室。 2.功能分室:把不同的功能空间分离出来。 食寝分离 起居、用餐与睡眠分离 工作、学习分离,(四)厨房和卫生间布局 用水房间属于不洁区域。从洁污分区的角度来说,应尽量靠近。而从公私分区的角度来说,又应当适当分离 。 1、相邻布置:便于干湿分区和管线集中,但卫生间的位置不一定很合理,有时距卧室较远,(四)厨房和卫生间布局: 2、分离布置:卫生间布置较灵活,利于功能分区和公私分区,但管线不集中,二、套型的朝向及通风组织,套内各房间的朝向及通风组织与该套住宅在一栋房屋中所处的位置有关,也与套内房间的组合方式有关。 一套住宅在一栋房屋中所处的位置有几种情况 :,(一)每套只有一个朝向 位于房屋的一侧。应避免最不利的朝向。单朝向通风很难组织,但可用于北方等对通风要求不高的地区,(二)每套有相对或相邻两个朝向 位于房屋中的中间一段或位于房屋的一角 1、主要房间及厨房 分别占据两个朝 向的外墙,(二)每套有相对或相邻两个朝向 2、两个朝向都布置主要房间。厨房、卫生间的朝向不拘。,(三)利用平面的凹凸及内部设天井来组织朝向及通风。 1、利用平面的凹凸,可以争取一部分房间获得较好的采光或有利于组织局部对角通风。组织对角通风时,两边开窗的距离宜大些,这样通风效果好,也可减少死角 2、利用天井组织采光及通风。 优点:可以起到增加房屋进深的作用,从而可以节约用地,三、套型的空间组织,影响套型空间组织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住标准、户型类别、功能分区、朝向通风和生活习惯等 (一)餐室厨房型(DK型) DK型:就是把就餐和炊事合用一空间。用于建筑面积相对较小,家庭人口少的住宅。应注意油烟的排除以及采光通风等问题 DK型:就餐空间与厨房适当隔离,并相互紧邻。就餐空间可作为第二起居空间。但厨房带有服务阳台时,可将阳台作为炊事,而将原厨房改为餐室,(二)小方厅型(B。D型) 将就餐空间于睡眠空间分开,而起居等活动仍与睡眠合用同一空间。用于家庭人口多、卧室不足、生活标准较低的住宅,(三)起居型(LBD型):将起居空间独立出来,并以起居室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1、LBD型:仅用于起居与睡眠分离。,(三)起居型(LBD型): 2、LBD型: 将起居、用餐、睡眠均分离开来。相互干扰最小。但要求建筑面积较大,(三)起居型(LBD型): 3、BLD型:将睡眠独立, 起居、用餐合一。可将起居 室设计成L型,用餐位于L型 起居室的一端,相互之间既 分又合,节省面积。,(四)起居餐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