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5距离(选学)学案新人教B版选修.docx_第1页
2020版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5距离(选学)学案新人教B版选修.docx_第2页
2020版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5距离(选学)学案新人教B版选修.docx_第3页
2020版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5距离(选学)学案新人教B版选修.docx_第4页
2020版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5距离(选学)学案新人教B版选修.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5距离(选学)学习目标掌握向量长度计算公式,会用向量方法求两点间的距离、点线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线面距和面面距知识点一点到平面的距离1图形与图形的距离一个图形内的任一点与另一图形内的任一点的距离中的最小值,叫做图形与图形的距离2点到平面的距离一点到它在一个平面内正射影的距离,叫做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知识点二直线到平面的距离1直线与它的平行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上的任一点,与它平行的平面的距离,叫做直线与这个平面的距离2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1)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两个平面的公垂线(2)公垂线夹在平行平面间的部分,叫做两个平面的公垂线段(3)两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平行平面的距离知识点三四种距离的关系题型一点线距离例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C1C,D1A1的中点,求点A到直线EF的距离解以D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DC,DD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如图设DA2,则A(2,0,0),E(0,2,1),F(1,0,2),(1,2,1),(1,0,2)|,110(2)(2)11,在上的投影为.点A到直线EF的距离d.反思感悟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一般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求直线的方向向量(3)计算所求点与直线上某一点所构成的向量在直线的方向向量上的投影(4)利用勾股定理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另外,要注意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转化跟踪训练1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长方体ABCDABCD,AB1,BC2,AA3,求点B到直线AC的距离解AB1,BC2,AA3,A(0,0,3),C(1,2,0),B(1,0,0),(1,2,3)又(0,2,0),在上的投影为.点B到直线AC的距离d.题型二点面距离例2已知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F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CG垂直于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且CG2,求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则G(0,0,2),E(4,2,0),F(2,4,0),B(4,0,0),(4,2,2),(2,4,2),(0,2,0)设平面EFG的法向量为n(x,y,z)由得xy,z3y.取y1,则n(1,1,3)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d.反思感悟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一般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3)找出该点与平面内一点连线形成的斜线段对应的向量(4)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跟踪训练2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BC的中点,AA1AB2.(1)求证:A1C平面AB1D;(2)求点C1到平面AB1D的距离(1)证明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C,DA所在直线为x轴,y轴,过点D且与AA1平行的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D(0,0,0),C(1,0,0),B1(1,0,2),A1(0,2),A(0,0),C1(1,0,2),(1,2),(1,2),(0,0)设平面AB1D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令z1,则y0,x2,n(2,0,1)n12()0(2)10,n.A1C平面AB1D,A1C平面AB1D.(2)解由(1)知平面AB1D的法向量n(2,0,1),且(1,2),点C1到平面AB1D的距离d.题型三线面距离与面面距离例3在直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BCD且ADC90,AD1,CD,BC2,AA12,E是CC1的中点,求直线A1B1与平面ABE的距离解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DC,DD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A1(1,0,2),A(1,0,0),E(0,1),C(0,0)过点C作AB的垂线交AB于点F,易得BF,B(1,2,0),(0,2,0),(1,1)设平面ABE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y0,xz,不妨取n(1,0,1)(0,0,2),直线A1B1与平面ABE的距离d.反思感悟(1)求线面距离可以转化为求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利用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方法求解即可(2)求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可以转化为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利用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方法求解即可跟踪训练3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求平面A1BD与平面B1CD1间的距离解以D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DC,DD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D(0,0,0),A1(1,0,1),B(1,1,0),D1(0,0,1),(0,1,1),(1,0,1),(1,0,0)设平面A1BD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令z1,得y1,x1,n(1,1,1)点D1到平面A1BD的距离d.平面A1BD与平面B1CD1间的距离等于点D1到平面A1BD的距离,平面A1BD与平面B1CD1间的距离为.向量法求解线面距典例已知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C,E,F分别为BC和AC的中点PA2,且PA平面ABC,设Q是CE的中点(1)求证:AE平面PFQ;(2)求AE与平面PFQ间的距离考点向量法求空间距离题点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1)证明如图所示,以A为坐标原点,平面ABC内垂直于AC边的直线为x轴,AC所在直线为y轴,AP所在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P2,ABBCAC4,又E,F分别是BC,AC的中点,A(0,0,0),B(2,2,0),C(0,4,0),F(0,2,0),E(,3,0),Q,P(0,0,2),(,3,0),2.与无交点,AEFQ.又FQ平面PFQ,AE平面PFQ,AE平面PFQ.(2)解由(1)知,AE平面PFQ,点A到平面PFQ的距离就是AE与平面PFQ间的距离设平面PFQ的法向量为n(x,y,z),则n,n,即n0,n0.又(0,2,2),n2y2z0,即yz.又,nxy0,即xy.令y1,则x,z1,平面PFQ的一个法向量为n(,1,1)又,所求距离d.素养评析本题(1)通过向量运算证明线面平行,(2)中利用线面距转化为点面距仍选择向量运算来解合理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1已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2,2,1),点A(1,3,0)在内,则P(2,1,4)到的距离为()A10B3C.D.答案D2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则A1A到平面B1D1DB的距离为()A.B2C.D.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A1A平面B1D1DB,A1A到平面B1D1DB的距离就是点A1到平面的距离连接A1C1,交B1D1于O1,A1O1即为所求由题意可得A1O1A1C1.3若O为坐标原点,(1,1,2),(3,2,8),(0,1,0),则线段AB的中点P到点C的距离为()A.B2C.D.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PC|.4已知直线l经过点A(2,3,1),且向量n(1,0,1)所在直线与l垂直,则点P(4,3,2)到l的距离为_考点向量法求空间距离题点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答案解析因为(2,0,1),又n与l垂直,所以点P到l的距离为.5设A(2,3,1),B(4,1,2),C(6,3,7),D(5,4,8),则点D到平面ABC的距离为_答案解析设平面ABC的法向量为n(x,y,z)n0,n0,即令z2,则n(3,2,2)又(7,7,7),点D到平面ABC的距离为d.1两点间的距离可利用向量的模计算数量积求得2点面距可利用向量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投影求得,线面距、面面距可转化为点面距计算一、选择题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a,AA12a,则点D1到直线AC的距离为()A.aB.C.D.答案D解析连接BD,AC交于点O,则D1Oa为所求2.如图,ABACBD1,AB平面M,AC平面M,BDAB,BD与平面M成30角,则C,D间的距离为()A1B2C.D.答案C解析|2|2|2|2|222211100211cos1202,|.3已知ABC的顶点A(1,1,2),B(5,6,2),C(1,3,1),则AC边上的高BD的长等于()A3B4C5D6答案C解析(0,4,3),(4,9,3),9,|,BD5,故选C.4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向量,两两的夹角均为60,且|1,|2,|3,则|等于()A5B6C4D8答案A解析,2()222222291423123221225,|5.5已知三棱锥OABC,OAOB,OBOC,OCOA,且OA1,OB2,OC2,则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A.B.C.D3答案B解析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由题意可知A(1,0,0),B(0,2,0),C(0,0,2),(1,2,0),(0,2,2),|,.点A到直线BC的距离d.6(2018安徽六安高二检测)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2ACAA1BC2,若二面角B1DCC1的大小为60,则AD的长为()A.B.C2D.考点向量法求空间距离题点向量法求两点间的距离答案A解析如图,分别以CA,CB,CC1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0,0,0),A(1,0,0),B1(0,2,2),C1(0,0,2),设ADa,则点D的坐标为(1,0,a),(1,0,a),(0,2,2)设平面B1CD的法向量为n(x,y,z),则得令z1,得n(a,1,1)又平面C1DC的一个法向量为m(0,1,0),cos60,即,a,即AD.7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4,则点A1到截面AB1D1的距离为()A.B.C.D.答案C解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A(2,0,0),A1(2,0,4),B1(2,2,4),D1(0,0,4),(2,2,0),(2,0,4),(0,0,4),设n(x,y,z)是平面AB1D1的法向量,则n,n,即令z1,则平面AB1D1的法向量为n(2,2,1)由在n上的投影可得A1到平面AB1D1的距离为d.二、填空题8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平面OAB的一个法向量为n(2,2,1)已知点P(1,3,2),则点P到平面OAB的距离d_.答案2解析d2.9如图所示,在直二面角DABE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EB90,则点D到平面ACE的距离为_答案解析取AB的中点O,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A(0,1,0),E(1,0,0),D(0,1,2),C(0,1,2),(0,0,2),(1,1,0),(0,2,2)设平面ACE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令y1,n(1,1,1)故点D到平面ACE的距离d.10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点E是A1B1的中点,则点A到直线BE的距离是_答案解析如图所示,(2,0,0),(1,0,2),cos,sin,点A到直线BE的距离d|sin2.11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则BD到平面EFD1B1的距离为_答案解析设ACBDO,A1C1B1D1O1,EFACG,平面ACC1A1平面EFD1B1,交线为O1G,过O作OHO1G,则OH平面EFD1B1,又由题意知BD平面EFD1B1,OH的长即为BD到平面EFD1B1的距离如图所示,在RtO1OG中,OO11,OG,则OH.三、解答题12已知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6,BC4,BB13,求点B1到平面A1BC1的距离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A1(4,0,3),B1(4,6,3),B(4,6,0),C1(0,6,3),(4,6,0),(0,6,3),(4,0,3),(0,6,0)设平面A1BC1的法向量为n(x,y,z),由解得n.d.13在三棱锥BACD中,平面ABD平面ACD,若棱长ACCDADAB1,且BAD30,求点D到平面ABC的距离解如图所示,以AD的中点O为原点,以OD,OC所在直线为x轴,y轴,过O作OM平面ACD交AB于M,以直线OM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A,B,C,D,设n(x,y,z)为平面ABC的法向量,则yx,zx,取n(,1,3),代入d,得d,即点D到平面ABC的距离是.14在直三棱柱A1B1C1ABC中,底面ABC为直角三角形,BAC,ABACAA11.已知G与E分别为A1B1和CC1的中点,D与F分别为线段AC和AB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若GDEF,则线段DF的长度的最小值为_考点向量法求空间距离题点向量法求两点间的距离答案解析以A为坐标原点,AB,AC,AA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F(t1,0,0)(0t11),D(0,t2,0)(0t21),E,G.,.GDEF,t12t21,由此推出0t2.又(t1,t2,0),|,当t2时,|min.15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AA12,BAC90,M为BB1的中点,N为BC的中点(1)求点M到直线AC1的距离;(2)求点N到平面MA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