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ppt_第1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ppt_第2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ppt_第3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ppt_第4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闻两则,毛泽东,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把握新闻的三特点、五结构与六要素。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1.概念 新闻,它是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分类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新闻的概念与分类,新闻的结构与内容,新闻结构五部分: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 新闻内容六要素:即六个“ W ”。人物Who 、时间When 、地点Where 、事件发生的原因Why 、经过What 、结果How 。(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即新闻六要素。),1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性:准确简明扼要。 表达特点:新闻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兼有议论、描写。,新闻的三个特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字词辨析,要塞(si) 边塞(si) 阻塞(s) 堵塞(s) 瓶塞(si) 荻港(d) 获得(hu) 溃退(ku) 歼灭(jin) 阡陌(qin) 纤维(xin) 锐不可当(dng):不可抵挡。 妥当(tu dng) 当真(dng) 不含:不包括。业已:已经。,背景介绍,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导语,1、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 导语部分传达了哪几点信息?并在导语中找出最能概括新闻内容的两个词语。 3.文中括号内“不含”二字可不可以省去,为什么? 4.“均”字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导语,2.传达出渡江作战兵力、战线、战况三个方面的信息。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3.“不含”二字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 4.“均”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标题,标题,第1、2两句,导语,其余部分,第一层:中路军:首战告捷,第二层:西路军:锐不可当,第三层:东路军:战绩辉煌,主体,课文结构,九江,江阴,安庆,芜湖,九江,江阴,安庆,芜湖,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5万),(30万),(35万),三路大军的战况(主体),三路大军的战况(主体),联系上下文,说说哪句好,并说明理由,1.(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1.(2)句好。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2.(1)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 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2.(2)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如果换成“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探究质疑,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2、为什么按中、西、东路军队的顺序叙述?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探究质疑,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2、为什么按中、西、东路军队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夜起24小时内 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分中、西、东三路军队横渡长江 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分析新闻六要素,朗读,七 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读读写写,二十八宿(xi)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鄂 (湖北省) 豫 y(河南省) 绥靖 su jng(安抚,平定) 阻遏 阌乡 wn 潢川hung 杜聿明 y,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整体感知,理清新闻六要素,中原我军,1948年11月4日下午,南阳,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把握全文内容,划分全文层次,第一层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 第二层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 第四层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1、创立七军区,扩大老根据地。2、进一步发展武装力量。3、纠正“左”的政策,巩固根据地。) 第五层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联系上下文,说说哪句好,并说明理由,(1)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2)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1)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2)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1)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小结,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