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扶贫一线的经验(6)_第1页
来自扶贫一线的经验(6)_第2页
来自扶贫一线的经验(6)_第3页
来自扶贫一线的经验(6)_第4页
来自扶贫一线的经验(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以电商扶贫促工业升级 探索产业富民新路脱贫攻坚战中,培育电商服务贫困地区的能力,以电商促脱贫是一种有效手段。省工信委联合相关部门,以“豫货通天下”活动为载体,通过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电商,助推当地农业发展、工业升级,从而实现由“输血”扶贫到“造血”发展的转变,让电商富民惠及更多群众。以电商惠农让农民增收农村发展6月18日,记者来到嵩县故县镇河南村,村里有个占地700多亩的苗木基地,这是中国花木网联合紫田农业共建的线下基地。基地的对面是一个易地搬迁扶贫社区,里面安置搬迁群众400多户。村民赵冬芹从20里外的深山搬迁而来,现在她每天可以到苗木场干点杂活,每月差不多有1000元的收入。因为离家近,干活也不耽误照顾孩子上学,这份工作对她来说已算不错。基地经理郭学文介绍说,苗木基地直接带动附近200多村民就业,月平均增收1000元以上,并带动当地农民新建设花卉苗木基地3000余亩。作为电商平台,除了带动周围的贫困户种植花木和就业外,中国花木网更擅长帮助种植户联系客户,把嵩县的苗木销往各地。现在全国市场上70%的巨紫荆、青榨槭、血皮槭都来自嵩县,这其中,90%都是通过花木网促成的交易。位于郑州的中国花木网,是省工信委认定的河南特色电子商务平台,今年还荣获了“全国网络信息化企业参与网络扶贫 双百 项目”。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是通过“互联网+苗木”的方式服务三农、助力扶贫攻坚。自2015年启动中国花木网线下服务中心建设以来,在河南洛阳、鄢陵以及全国七大苗木主产区开展扶贫工作,为当地育苗户免费开设店铺,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免费网络推广。针对不懂互联网的贫困户,公司人员还到育苗地帮助免费开店铺、设计网页等服务,带动了一批农民通过种植苗木致富。电商扶贫,可以说为农民直接进入市场打开了另一扇门,也为贫困县整合本地特色农产品资源、建立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供了新的途径。驻马店来村网是另外一个案例,通过建设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产、供、销标准化服务,实现农产品、工业品点对点快速流通,把农产品种植订单分配给贫困村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吸纳贫困户为社员,同时开展电商、农业创业培训等生产生活服务,帮助农民快速脱贫致富。遂平县玉山镇苏庄村村民古鹏伟流转了200多亩地种植辣椒。辣椒苗是他从来村网电商服务站买来的,种上以后根本不愁卖,最低收购价每斤1元。古鹏伟说,种小麦、玉米,1亩地净收入500多元,种一亩辣椒净收入3500多元,比过去翻了好几倍。来村网总经理崔靖说,依托服务站收集到的三农数据对接“老干妈”高辣型辣椒订单种植,已在驻马店市7县1区21个乡镇35个村形成辣椒种植基地6000亩,带动1000多户家庭务工。做到了带动合作社流转贫困户土地脱贫一批,贫困户用工脱贫一批,带动贫困户种植脱贫一批,电商培训孵化创业脱贫一批,共计精准帮扶245户贫困户。通过电商帮助贫困户实现创业就业和脱贫致富已成为共识。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刚下发的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未来三年内全省将完成6万名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同时,建立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与贫困户脱贫挂钩的工作机制,建设一批农村电商示范商铺,促进全省农村名优特新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走向世界。以电商促进工业升级,让产业扶贫更持续农村脱贫的治本之策还是要依靠当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将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为脱贫奠定可持续发展之路。省工信委自去年启动的“豫货通天下”活动,重点就是推动工业企业和电商企业对接,通过政府引导、行业协会组织、企业积极对接的方式,促进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互动发展。“豫货通天下”活动走进贫困县促进电子商务扶贫开展以来,先后深入信阳、周口、洛阳等地的贫困县,通过发展贫困地区电子商务,促进产业扶贫。太康县的锅炉产业是当地支柱产业,在国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如今,锅炉这个看似“傻大粗”的行业也搭上了电商快车,太康县神风锅炉与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建设“九域锅炉云平台”,整合锅炉行业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资源价值交换,平台注册企业用户635家。通过互联网营销,产品迅速扩大市场,国内市场占有率35%,远销美国、加拿大、印度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实现产值20多亿元。“工业企业通过发展电商拓展了市场,实现了自我壮大和升级;反过来,也更有能力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周口市工信委负责人介绍说,当地仅锅炉产业的从业人员就超过万人,因为企业效益好,工人收入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西华县金鑫车业以生产专用电动三轮车为主,去年销售额近亿元,其中电商销售占70%。“我们公司140多名职工,基本都是当地人,生产工人很多都是附近农民,月收入普遍在3000元以上。”公司负责人张记山说。通过发展工业电商带动产业发展,在光山县体现得尤为明显。光山是国家级贫困县,自2014年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来,大力推行电商和羽绒服装主导产业、光山农副产品“十宝”相结合,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网销本县特色产品,走出了一条“产业+电商+扶贫”之路,使贫困人口通过电商就业创业、实现精准脱贫。电商让羽绒产业实现由传统经营到电商营销的历史性转变,销量和收入都呈快速增长态势。仅去年“双11”,光山全县通过电商就销售了近1000万元的羽绒制品,在参与活动的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位居前列。三年来,该县电商产业链带动贫困人口和残疾人就业脱贫达7300人,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光山县也因此荣获阿里巴巴颁发的“全国电商消贫十佳县”。2017年以来,光山县所在的信阳市一手抓规模壮大,一手抓效益提升,通过“豫货通天下”活动,全面实施产业电商、农村电商、跨境电商、集聚电商四项工程,引领电商在与产业互动融合中持续焕发生机,在服务脱贫中实现普惠发展。今年一季度,信阳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9.16亿元,同比增长92.47%;网络零售额14.41亿元,同比增长95.68%。从“输血”到“造血”,让电商扶贫探索出更多新路小小“网店”里有大文章,既可以推动农民依靠电商发家致富,也是对农村经济的一种新的“造血”。通过发展电商,农民开了眼界,政府扶贫摸索出了新的方法,电商扶贫这条路会越走越宽。如今,光山县探索的电商扶贫又有了新模式“电商+贫困户+服务商”。这个“电商”不只是一个线上纯“网店”,一律实行平台企业、邮政企业、电信运营商、物流企业、农副产品协会、商超企业等机构打捆入村入点,形成了多功能植入、多资源整合、多效用发挥的效果,使网店充满活力,网店主开业当月即可收入5000元以上,大大激发了网店主服务贫困户的积极性,激活了贫困村、贫困人口利用产业发展脱贫的活力。来村网则将未来放在构建新型农村经济联合体,促进群团联动发展上。截至目前,来村网平台已覆盖驻马店市157个乡镇,建立176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培育青年站长125人,带动农村青年1000余人,发展特色农产品订单种植基地2.6万亩,直接促成特色农产品交易1.5亿元。“我们通过来村网农业联合社对农业订单的分发、农业种植的指导、农副产品的收集、工业成品的代购、小额资金的垫付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培育,将催生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推进农村经济大发展。”崔靖说。云书网也是河南特色电子商务平台。自2015年启动农村电商工作以来,已在全省建设了128家市县电商运营中心和11000余家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实现了2000人以上行政村的全覆盖。这个网络将是实现本地特色产品走出去、外地名优产品引进来的重要支撑点,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贫困地区的优质农特产品推介给消费者。省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做好电商服务农村、工业企业对接电商之外,未来将更加注重培育本土电商产业。指导贫困县制定支持电商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本土培育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模式,建设电商产业园区,打造立足本土、服务行业的电商网站和平台,形成分享开放、抱团发展的良好发展环境。打造“线下+线上”展示推广平台,完善在郑东新区电商大厦的“互联网渠道交易所”,为18个省辖市特色产品提供线下展示空间,通过多平台方式进行全球推广;同时,推动京东河南扶贫馆尽快落地,通过线下展示、线上推广的模式,促进贫困县特色产品网上销售。下一步,省工信委将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不断创新电商扶贫新模式,年内重点打造5个左右“豫货通天下”走进贫困县示范点,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推广,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新路。“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典型与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之路。”产业扶贫是涉及人口最多,涉及面最广的扶贫政策。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我省将扶持115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脱贫。新一轮脱贫攻坚启动以来,我省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一主体”的产业扶贫总思路和总抓手,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措施,压实责任,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平顺的中药材、隰县的玉露香梨、大同县的黄花菜、吉县的苹果、交口县的食用菌、岚县的马铃薯一个个产业的兴起,带动起一方经济,肩负起一方幸福。典型篇平顺县 药草飘香富农家过去百余年,甚至更早,佛堂岭村就有种党参的习俗。不过一直都是少部分农户种来贴补家用的。如今,整个村198户除留了点口粮地外,全都种了党参,户均收入达到了8500元。佛堂岭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党参村。截至目前,平顺县中药材种植户数2万余户,种植面积达50万亩,总收入2亿元,全县农民收入近三成来自中药材种植。平顺县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太行山南端,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海拔300米到1800米的落差,造就了当地丰厚的中药材自然资源,全县有动植物中药材300余种,大宗中药材67种,还有潞党参、连翘、柴胡、黄芪等道地中药材10余种。资源优势何以转化为经济优势?该县提出了建设“全国一流中药材基地特色县”,打造“太行山道地中药材第一品牌”的目标,大力开发中药材产业,推进中药材产业全链条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太行山区产业扶贫新路径。到2016年底,全县种植和野生抚育中药材面积达到50.34万亩,中药材总收入达到2.16亿元,农民人均药材收入1600余元。在政策扶持上,平顺县制订出台了推进50万亩中药材基地县建设实施意见和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及奖励激励机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推介优势资源,吸引企业前来创业。目前,已引进8家省内外知名药企;在资源整合上。引导各种资源向贫困群众倾斜、各种资金向扶贫产业布局、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汇聚,努力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技术服务上。对中药材种植户进行党参、连翘、柴胡、黄芩、板蓝根等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和中药材品种推广;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等工程;在龙头带动上,引进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采取政府担保、乡村配合、企业投资、利益共享的方式,在全县形成集种植、营销、仓储、加工于一体的中药材全链条产业发展格局。岚县 小土豆育出大产业“以前我咋也想不到,原本祖祖辈辈赖以为生的口粮如今却让我脱了贫。”又到了春耕的季节,望着一块块发了芽的种薯被埋进土里,岚县农民康元亮满心欢喜。从过去的一贫如洗到如今年收入3万多元,康元亮说这一切都要从特色产业扶贫工程说起。在脱贫攻坚战中,岚县立足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抓住国家马铃薯主粮化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将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县扶贫主导产业,狠抓了种薯培育、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加工转化、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将马铃薯产业优势转化成脱贫攻坚战中的一股“生力军”。去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人均近两亩,仅马铃薯产业一项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69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依托马铃薯产业扶持的4996个贫困对象,成功实现稳定脱贫,人均纯收入达到3426元。土豆的产量上去了,后期加工的短板随之显现。为此,近年来该县狠抓加工,延伸马铃薯产业的链条,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去年政府扶持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宜芳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30吨小时精淀粉和年产1000吨马铃薯粉条、粉丝的两条生产线,年加工转化马铃薯万余吨。目前全县马铃薯年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0万吨。为了调控市场价格,岚县去年新建了两座9000平方米的半埋式恒温薯窖,实现了3万吨成品薯的错峰销售。同时,政府每年投入300万元以上给“岚县土豆”打广告,提高了土豆的知名度。这些举措使岚县土豆的价格一路上涨,去年薯农的收益较前年几乎翻了一番。土豆卖得火热,岚县与土豆相关的旅游、文化等产业也在逐渐形成,诸如土豆花旅游节、农家乐等附加产品也应运而生,帮助许多人摘掉了贫困的帽子。隰县 玉露香托起小康梦玉露飘香幸福来,农民致富奔小康。截至2016年,隰县玉露香梨面积达20万亩,挂果2.8万亩,总产量3000万斤,产值1.2亿元。目前,隰县80%的耕地种植果树,80%的农民从事果业生产,80%的农业收入来源于果树,梨果是隰县百姓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隰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吕梁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该县围绕“主攻玉露香、率先达小康”的脱贫战略,创新扶贫方法,推进密植梨园建设,推出扩规模、强管理、抓配套、树品牌、促营销等一系列组合拳,积极探索“农户主导、龙头企业带动、互联网+驱动”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扩大现有企业生产规模,协助做好新三板上市培育工作,着力扶持培育一批以梨果育苗、包装、物流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构建全产业链体系,夯实脱贫基础,实现农民增收。最早种植玉露香的是习礼村的闫云海,他现在已经有上百亩梨园了。说起过去,老闫停不下来,“垣上羡慕沟里的,人家吃水不用担,咱这吃上几碗面还不够担两担水的。从一面塬到另一面,就走到天黑了。所以,那时候穷。现在,是沟里羡慕垣上的,种梨树好啊,平整了就是几十亩地,一个老头子一年也能闹不少。”隰县县长王晓斌表示,实施隰县玉露香梨品牌战略,对于推进隰县玉露香梨产业的标准化、组织化、融合化发展,对做大隰县玉露香梨产业经济,助推当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隰县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大同县 以“花”为媒谋富路唐家堡村一直有种植黄花菜的习惯,因品质好和在北边地区的稀缺性,黄花菜备受市场青睐。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黄花盛产期就有2980亩,占了全村耕地面积的70以上,绝大多数村民靠着这项收入脱了贫。大同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县。近年来,该县把黄花作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加以扶持,打造了西坪、倍加造2个万亩片区,涌现出18个黄花种植专业村、13家黄花销售加工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有力地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2016年,全县黄花种植达到10万亩,产值3.5亿元,精准扶贫2941户6272人,务工带动贫困人口19800人。制定发展规划,强力推进黄花产业。集中打造2个2万亩乡镇、3个万亩乡镇、3个5000亩乡镇。县政府成立黄花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促进黄花产业发展的意见,把发展黄花列入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年度考核任务,重点推进。发放黄花补贴,引导贫困户连片种植黄花。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资金给予每个贫困户500元/亩的农资补贴,连片发展500亩以上的配套2眼机井、电机和高压线,帮助建设晾晒场地。另外,每亩黄花保费300元,政府补贴100元。盛产期黄花因灾赔偿最高可达5000元。培育扶持经营主体,促进农企双赢。县政府和大同市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共同出资1亿元,组建成立宜民产业发展公司,流转贫困户的土地,并吸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黄花种植管理,带动贫困户脱贫。扶持三利农产品公司,引进兴农黄花科技公司,日加工鲜菜能力提升9万公斤,可加工11种黄花食品,农民采摘后可直接销售,实现了双赢。政策篇为好项目落地“保驾护航”政策具有导向作用、扶持作用和激励作用,好政策里蕴含着真金白银。我省全面贯彻中央扶贫政策,围绕贫困群众迫切需求,增加政策供给,制定了14个产业扶贫配套文件,从财政、金融、保险等方面出台了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通过开展“一卡一库一培训”等专项行动,强化政策进村入户宣传,推动政策落细落实,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群众获得感。配套文件山西省推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若干政策;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关于“五位一体”推进全省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山西省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山西省银行业支持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实施意见;关于统筹整合使用财政资金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关于山西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完善财政政策全力保障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关事项的通知;山西省林业厅关于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精准脱贫的指导意见;创新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增加贫困户资产性收益的实施方案;山西省供销社合作发展基金实施方案;山西银监局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投入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山西银行业金融机构扶贫金融服务考核暂行办法。财政扶持退耕还林在国家补助标准的基础上,贫困县每亩增加800元。种植中药材按退耕还林还草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在享受现有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标准的基础上,杂粮补贴每亩增加25元,薯类补贴每亩增加50元,中药材补贴每亩增加200元。人才培育对参加培训的贫困劳动力,按规定给予600-12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贫困劳动力,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免费劳务输出服务的机构,按规定给予300-800元的职业介绍补贴。省直有关部门60%的年度培训任务和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专业技能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1-2项使用技能。金融助力扶贫小额信贷:向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享受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的信用贷款。扶贫特色产业贷款: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五位一体”扶贫保费财政补贴比例为不高于贷款额的1.5%,保证保险保费低于贷款额1.5%的按实际发生额全额补贴,高于1.5%的按贷款额1.5予以补贴。所谓“一卡一库一培训”是指,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填报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项目需求;以县为单位设立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库;同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提升劳动技能,促进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力争全省7993个贫困村,村村有项目,户户有产业。模式篇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政府引导+企业服务+农户操作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立足中药材产业,积极探索和创新与贫困户合作共赢的利益联接机制,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服务+合作社管理+农户操作”的中药材产业扶贫模式,既保证了公司中药材原料的品质,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共赢。2016年带动长治市2万余户农民增收,其中贫困户1.2万户,农民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一是提前预付种子种苗款。为切实解决贫困户前期投入能力不足问题,提前为农民发放种子、种苗等货款。目前,公司采用预付款模式仅在平顺就带动贫困户5000余户。二是发放管理费。以返租倒包的形式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在种植管理中,对耕作管理的农户支付管理费。使贫困户得到了土地流转和管理费双份收入。三是实行最低保护价。即在采收季节药材价格高于合同收购价时,按市场价格收购,低于合同价时按照保护价格收购。这样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农民的利益,提高了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贫困农民来说,种植中药材更是一项风险低、收益高的产业。山西大象农牧集团“211”+“1+1+1+1”山西大象农牧集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积极对接贫困户,“结对子”“订单子”,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为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战役,该集团推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