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岳麓版.docx_第1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岳麓版.docx_第2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岳麓版.docx_第3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岳麓版.docx_第4页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岳麓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结合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重大事件,探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影响等。2.运用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3.搜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史料,学会从史料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知识点一“断发易服”1.服饰的变化(1)原因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中国政府政策的推动:清政府对传统军服进行改革。民国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2)特点先民间仿效,后政府改革。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3)影响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地选择服饰。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断发”和不缠足运动(1)“断发”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2)不缠足运动兴起原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表现: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康有为、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新学堂以不缠足为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开展起来。(3)评价“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不缠足运动先于“断发”,但完成时间较晚。革除了社会陋习,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知识点二报刊与电影1.中国报刊业的发展概况(1)出现时间: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2)发展历程太平天国起义时,报纸成为抢手货,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1872年创刊的申报成为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1884年,申报馆创办的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新文化运动后,读报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2.电影(1)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2)1905年京剧短片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的影片。(3)1913年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4)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3.作用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知识点三移风易俗1.礼仪的简化(1)变化:民国之初,鞠躬、握手取代了跪拜、作揖等礼节。(2)意义: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2.婚姻的变革(1)原因: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的洪流。(2)特点: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3.丧葬礼仪(1)表现: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2)特点:厚葬风气相沿成习,变化最为迟缓。4.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1)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是在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影响下发生的。(2)这些变化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3)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广大内地农村几乎看不到新生活气息。误区警示 西方服饰和中国传统服饰并行不悖。西方服饰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服饰。既受西方服饰的影响又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如中山装的造型。名师点拨 由于清政府入关后强迫汉人改变发型,带有严重的民族压迫色彩。妇女缠足是在封建男权社会形成的畸形审美标准,“断发”、不缠足本身就是反封建斗争。知识拓展 报刊、影视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图示巧记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误区警示 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两方面。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根本上说是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冲击,然后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又共同影响社会生活各领域变迁的结果。误区警示 近代社会习俗风尚变化最大的时期不是鸦片战争以后而是在辛亥革命以后。鸦片战争后社会习俗风尚的变化仅仅局限在东部沿海的通商口岸内。近代社会习俗风尚变化是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结果,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颁布一系列的法令,加快了习俗风尚变化的速度。习俗风尚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主题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及特点史料探究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史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中餐西餐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注:注意从表格中内容所体现的不同生活领域分析。思考根据以上史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答案方面:服装、饮食、交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变化。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史料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注:表明中国的社会生活深受西方的影响,出现了中西结合的情况,但并没有被完全同化,保留了中国的传统特色。思考根据史料,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答案特点: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因素:西方殖民侵略,西式建筑的传入。史论形成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趋势和特点1.原因(1)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2)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3)受维新派、革命派主张的影响。2.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3.特点(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密切相关。(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4)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有变化但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主题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变史料探究1.日常礼仪的革新史料思考据史料指出礼仪有何革新?民国时期的礼仪革新有何积极作用?答案革新:取消了原来的跪拜而代之以鞠躬、握手;出现文明、简约的婚礼。作用:(1)废除了旧的礼仪制度,代之以新的礼节,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文明精神。(2)取消了旧式的称谓,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传播平等的思想观念。(3)新式礼仪的出现也有利于对外交往的发展,更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2.婚姻观念的变革史料蔡元培的三次婚姻第一次婚姻:1889年,迎娶王昭(1900年病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第二次婚姻:1902年,迎娶黄仲玉(1920年病逝);他提出五个条件:不缠足,识字,男不得娶妾、姨太太,若夫先死妻可改嫁,意见不合可离婚;婚礼: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第三次婚姻:1923年,迎娶周峻;他再次提出条件: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年龄略大,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婚礼: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向大家讲述了他和周峻的恋爱经过。注:可依据所体现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思考史料印证了近代中国婚俗怎样的变迁过程?答案由旧式婚姻到中西合璧,再到完全新式。3.社会习俗变革的原因史料看民国风景,有历史、有人物、有景观、有文争武斗、有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注:所谓“民国范儿”,并不单指权贵,而是各色人等坦然率真那股劲,敢作敢为,有豪情,有胆气,是一种独立、开放的精神,具体说,就是容易与人合作,但不容易被奴役。思考据史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民国范儿”产生的时代背景。答案政治:民国建立,临时约法的影响,君主专制的结束;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思想文化:西学东渐的深入(或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近代教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西化。史论形成 中国近代社会习俗演变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推向内地和市镇。(2)从过程看:由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相互渗透。(3)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4)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5)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传统习惯坚如磐石。2.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名家论史 观点: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政论集导读:史料讲述了康有为主张易服、剪辫。其理由:影响外交;影响工业生产;影响军事;不利于个人卫生;有损民族尊严。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鸦片战争后,民间、政府的服饰改革兴起,中西合璧趋势出现;而“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则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2.19世纪,近代报刊和电影相继出现,成为人们的主要娱乐休闲方式。3.近代日常礼仪、婚葬礼仪变化则开始体现民主、自由、平等、简洁等文明精神。解析与探究提示:材料一说明深受清朝统治者压迫的下层人民对于剪辫还是非常支持的。材料二、三说明有很多原来的官绅小吏对于剪辫还持观望态度,对于已经被推翻的大清王朝还心怀眷恋。结论: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旧思想、旧习俗根深蒂固,社会变革艰难曲折;新的社会条件下,新的礼仪风尚必然取代社会旧俗。自我测评提示:(1)从根本上说是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冲击的结果。(2)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带来的影响。(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的结果。(4)很多方面也是当时政府积极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如:“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礼仪的革新等。1.(2016北京学业水平测试)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表明()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体现了民间服饰受到西方的影响。答案B2.(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辛亥革命时期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习俗改良是()A.断发易服 B.婚丧仪式简化C.穿着洋装 D.白话文风行解析发型和服饰主要代表了满清政府的统治。辛亥革命时期断发易服具有了革命色彩,故A项正确;婚礼仪式的简化没有反清革命色彩,故B项错误;穿着洋装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文并没有盛行,故D项错误。答案A3.(2016陕西学业水平考试)据上海研究资料记载,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揪住其油发大辫,要带他剪去。这种场景最早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 B.辛亥革命以后C.日本侵华期间 D.新中国成立后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剪辫子现象,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答案B4.(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促进了近代中国“断发放足”习俗变迁的是()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土地革命解析辛亥革命前后,开展了“断发放足”等活动,尤其是“断发易服”具有反清的革命色彩,故C项正确。答案C5.(2017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写道:“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此处评论的是()A.报纸 B.电视 C.电影 D.广播解析电影通过视觉形象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让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神奇感觉,故C项正确。答案C6.(2016浙江学业水平考试)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 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 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婚姻习俗的变化,由仪仗队乐队抬轿等仪式,到简约文明的结婚照,说明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故C项正确,A项错误;B、D两项不符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可以排除。答案C7.(2017山东潍坊一中月考)近代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显著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旧式婚姻情况新式婚姻情况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3.会亲(即订婚)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6.过妆(送嫁妆)7.娶亲8.回门1.自由恋爱2.订婚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1)图一和图二的服饰设计有何共同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新式婚姻在思想观念和礼仪方面的进步之处。(3)简要说明近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解析第(1)问要注意旗袍和中山装都是中西合璧的产物。第(2)问通过对比分析新旧婚姻情况,可以看出自由、平等、简单的进步之处。第(3)问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原因。答案(1)共同点:都综合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时代特征:反映了中西合璧的时代特征。(2)观念:由父母包办到男女婚姻自主、平等;礼仪:由繁琐到相对简单,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3)主要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7山东枣庄八中月考)“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对外开放 B.思想解放C.文明碰撞 D.政府提倡解析材料反映了近代以来社会风俗特别是妇女服饰方面的变化,处在对外开放前沿的上海领风气之先。A、B项是原因,但仅仅是表象;中国在近代社会风俗实质上是两大文明碰撞的结果;当时封建保守的清政府统治思想腐朽,对此并没有提倡。答案C2.(2017广西梧州期末)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解析A项中“完全西化”表述有误,排除;“社会原因”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故选B项;D项不是社会原因,排除;C项“城市化”不符合当时实际,排除。答案B3.(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吕思勉曾认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该观点反映出()A.近代服饰已中西合璧B.西装不合时宜将被淘汰C.传统服饰更具生命力D.服饰变化源于列强侵略解析根据材料“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可知,吕思勉个人认为传统服饰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故C项正确。答案C4.(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西方列强的入侵B.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C.清政府自身改革的需要D.辛亥革命的影响解析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彻底反清,上海军政府发动剪辫运动,以风俗改革来推动反清斗争的进行,故D项正确。答案D5.(2018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政府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其原因有()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外国传教士和维新人士的倡导民国政府的法令A. B. C. D.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平等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对传统缠足陋习造成了冲击,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不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增强了不缠足运动的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正确;同时期,外国传教士与维新人士倡导革除陋习,废止缠足,也会推动不缠足运动的开展,正确;民国政府成立后,制定了“废止缠足”的法令,推动不缠足运动进行,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6.(2017江苏盐城期末)下表为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情况简介,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19世纪4090年代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期代表刊物外国人拉开中国近代报刊业序幕;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先例维新派时务报、强学报、中外纪闻等宣传维新思想新青年的创办;革命派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近120种报刊A.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到制度层面B.国人办报逐渐占据新闻产业主导地位C.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体现社会变革要求D.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推动国人思想解放解析19世纪90年代报刊反映的维新变法思想明显体现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信息,也体现了变革的信息,故A、C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办报与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地位问题,故B项理解错误,符合题意。20世纪初期报刊如新青年创办引起的新文化运动便体现了思想解放的因素,故D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7.(2018四川资阳高一下学期期中)下列竹枝词中,不能反映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的是()A.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B.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C.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D.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解析A项“电灯”属于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报馆”属于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女学生”属于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十三行畔搬洋货”不属于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8.(2016江苏学业水平考试)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解析民国初年,出现了自由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