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职能分类》PPT课件.ppt_第1页
《城市职能分类》PPT课件.ppt_第2页
《城市职能分类》PPT课件.ppt_第3页
《城市职能分类》PPT课件.ppt_第4页
《城市职能分类》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 城市职能分类,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第二节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第三节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城市职能分类 (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cities) 定义: 按照城市职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城市进行的分类。,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三、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四、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经济活动的部门划分: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在大产业部门下,经济又分成若干行业。 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四个层次,共有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和913个小类。,13 农副食品加工业 14 食品制造业 15 饮料制造业 16 烟草制品业 17 纺织业 1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9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2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1 家具制造业 22 造纸及纸制品业 23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2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5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7 医药制造业 28 化学纤维制造业,制造业,30个大类、169个中类和482个小类。,29 橡胶制品业 30 塑料制品业 3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4 金属制品业 35 通用设备制造业 36 专用设备制造业 3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4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43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制造业,每个物质生产部门可以用产值或净产值来衡量它们的经济活动量; 非物质生产部门可以从纯收入来计量它们的经济活动量。 劳动力在各经济部门的数量是更加常用的衡量城市各部门经济活动量的城市经济结构的指标。 部门分类说明城市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不能说明这些产品和劳务消费在什么地方。,另一种城市经济活动的分类包含了城市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消费的区位因素。,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非基本部分(N)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基本部分(B)是为满足本城市以外需要的经济活动,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它又可细分两种: 离心型的基本活动(如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或城市发行的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销售); 向心型的基本活动(如外地人到这个城市来旅游、购物、求学或求医等)。,基本部分(B )和非基本部分(N)互相促进,互相依存。,非基本部分:主要指为本市范围服务的活动, 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非基本部分也可派生出两种:即城市居民的生产需求和生活需求两种。,基本部分( B )和非基本部分( N )的比例关系叫基本/ 非基本比率( 简称B/ N),城市经济活动基本和非基本部分的构成,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1.普查法 2.残差法 3.区位商法 4.正常城市法 5.最小需要量法,1.普查法,发调查表和现场访问 最后折合成职工数 优点结果比较准确 缺点调查过程繁琐、冗长和乏味。,2.残差法,霍伊特提出 把(粗略地)基本部分先分出来,再从基本活动不占绝对优势的部门职工中,减去一个假设的必须满足当地人口需求的部分。他假设比例为1:1。 如一个城市有100000劳动力,其中20000名明显属于以基本活动占绝对优势的部门,余下的80000按1:1分为基本和非基本部分,计算B/N 60000:40000=1:0.7 优点:避免了普查法的缺点 缺点:比较粗略,1:1假设比率是主观确定的。,3.区位商法,这个方法的实质是认为全国行业的部门结构是满足全国人口需要的结构,因此各个城向必须有类似的劳动力行业结构才能满足当地的需要。 低于这一比重的部门,城市需从外地输入产品或 取得服务。 当城市某部门比重大于全国比重时,认为此部门除满足本市需要外还存在基本活动部分。 大于全国比重的差额即该部门基本活动部分的比重,把各个部门和全国平均比重的正差额累加,就是城市总的基本部分。,(三)区位商法(或宏观法) 马蒂拉(JMMattila)和汤普森(WRThompson)首先提出这种方法,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ei为城市中i部门职工人数;et为城市中总职工数; Ei为全国i部门职工数;Et为全国总职工数。 Li为区位商。Li大于1的部门是具有基本活动部分的部门。,ei为城市中i部门职工人数。 et为城市中总职工人数。 Ei为全国i部门职工数, Et为全国总职工数。 Bi为剩余职工指数。Bi小于0,则此部门只为本地服务;Bi大于0,则Bi为i部门从事基本活动的职工数。 B为城市中从事基本活动的总职工数。,区位商法大大简化了区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部分的复杂过程。适宜于对若干个数量不多的城市进行经济结构的对比研究。对大城市按中等尺度进行部门分类的对比研究效果较好。 但是,区位商法的假设只有在国家没有外贸出口和全国各城市都有相同的生产率和消费结构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对于重要的出口部门,用全国比重去衡量城市满足本地需要的部分,显然标准就太高了。 城市之间在同一部门生产率的实际差别和消费习惯的不同也会影响计算的准确性。,4.正常城市法,瑞典地理学家阿历克山德森在评价区位商法时,举例道:美国汽车工业职工占全国的1.5,但只有12的城市能有这么高的比例,最高的底特律为28,而70的城商只有0.2甚至更少。 因此1.5的全国平均比重很不确切。为此,阿历克山德森在1956年研究美国城市经济结构时企图为各部门寻找一个“正常城市”作为衡量所有城市应有的非基本部分的标准。低于这一标准的部门,只为本地服务,在这标准以上的部分,是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阿历克山德森收集了美国864个10000人以上城市的职工资料,按36个部门计算了每个城市的职工构成百分比。分别把每个部门的864个城市按职工比重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并据此画成各部门职工百分比的累积分布图。他经过大量的对比,最后确定选取各部门序列中第5个百分位(即第43位)城市的职工比重作为该部门满足本地需要的正常比重,并称之为K值。超出K值的部分为基本活动部分。 举例来说,图a是美国城市批发业职工比重的累积分布曲线。 在864个城市中,批发业比重最低的城市为0.01,策2位是0.2,第43位是1.4,“,第863位是169,最高的一个是187。阿历克山德森即把K值定为I4,第43位后的城市,批发业均具有为市外服务的作用,大于K值的部分即该市批发业的基本活动部分。,不是所有部门都象批发业那样存在于所有城市。有20以上的城市就没有采矿业,这时K值就是0(图b)。,莫里塞特1958年在阿历克山德森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工作,从原来864个城市中则去了123个部门结构比较特殊的城市,余下的741个城市再分成美国东北部和西部南部两个地区,又把每个地区中所包括的城市分成7个规模组,分别找出了36个部门每个规模组城市的K值。分析得到了两个重要结果:,(1)K值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是有差别的。经济发展较早,制造业高度专门化的美国东北部城市,除了制造业以外,其它部门的非基本部分的比重(K值)都比发展历史相对较晚、城市密度相对较小的南部和西部要低; (2)各部门的K值以及K值的和,无论在美国东北部或南部西部地区,都随着城市规模级的上升而提高,进一步证实了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城市的非基本部分一般也相应增加。这也就说明, 阿历克山德森对864个从1万人到数百万人的庞大城市体系,统统使用第五个百分位的“正常城市”作为标准划分基本非基本活动仍有缺陷。,5.最小需要量法,1960年乌尔曼和达西提出了另一种划分基本非基本部分的方法,叫最小需要量法。 它和区位商法、正常城市法的不同在于: 他们认为城市经济的存在对各部门的需要有一个最小劳动力的比例,这个比例近似于城市本身的服务需求,一个城市超过这个最小需要比例的部分近似于城市的基本部分; 把城市分成规模组,分别找出每一规模组城市中各部门的最小职工比重,以这个比重值作为这一规模组所有城市对该部门的最小需要量。 一城市某部门实际职工比重与最小需要量之间的差,即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把城市各部门的基本部分加起来,得到整个城市的基本部分。,穆尔的进一步完善,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之,为了避免用费时,费事又费钱的实际普查方法来取得城市的基本非基本活动的结构,促使了许多种相对简单的间接方法的诞生。这些方法可以用一个表达式来概括:,根据这个表达式可以看出,虽然上述各种方法的思想出发点各有差异,但在实际应用中,只是参数的取值不同而已。在区位商中里,取全国或区域的背景百分比值;在正常城市法里,取第五个百分位的城市的职工比重;在最小需要量法中,取所在规模组中职工比重最低的或次低的那个城市的数值,或建立回归模型取得。总的而言,区分基本非基本活动的方法在不断完善。 尽管如此,在运用巾仍有一些难题需要注意解决: 1.计量单位的选用 无论哪种方法,当区分基本非基本部分时取用的指标不同,所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从经济基础理论的原意讲,以产品指标或收入指标比较理想,但常常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无可比性。即使考虑城市产品或服务的输出收入,又常常排除了城市其它的基本收入来源,如外来的投资、政府的拨款、补贴等,达也是从城市以外得到的收入,而且对城市发展常常超重要作用。经常使用的劳动力指标,好处是资料易得,但它隐含的前提是同一部门的职工生产效率一样,人们的工资水平和消费结构一样,这一前提实际上并不存在。,2地域单元的确定 基本非基本活动的划分以供给外地或本地消费为标准。如果把地域缩小到每个企业单位,则它们的经济活动几乎全部是基本地,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全球,则几乎全部是非基本的。对城市也一样,使用不同空间尺度的城市地域界线,会取得不同的结果,相互间也无可比性。 这一问题在国外大城市尤显突出。因为那些城市有大量通勤人员,常常在中心城市工作并取得收入,住在中心城市以外甚至中心县以外,并在居住地纳税和消费。按大都市区为地域单元时,这些人很大部分属于大都市区的非基本人口,但是按城市化地区等建成区概念计,他们却是所在居民点的基本人口。在我国应用时也会碰到类似问题。,3部门单元的划分 部门单元划分粗一些或细一些,所得到的基本非基本比例也不同。一殷说来,部门分得越细,区位商法的结果就越准确。而最细的分类,却使各部门的最小需要量几乎都为零,结果城市也就没有了内部需求,因此最小需要量法就适合于比较组的部门分类。遗憾的是上述方法的所有作者,对于他们为什么分成36个部门或14个部门等都没有加以解释。至于象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假如最终输出产品是钢材,但本身有铁矿、烧结炼铁、炼钢等生产过程,还有一套为自己和向社会开放的服务设施,类似这样的企业是归到一个部门还是分成若干部门计算基本非基本活动,也没有理想的规定。,上述问题的提出,并非贬低研究城市基本非基本构成的巨大意义。而是说明城市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要求绝对的严密和准确是极为困难的 在城市地理学里,所谓可比性都是相对的。上述任何一种方法,包括普查的方法,所得的结果只是近似于实际而并不等于实际。 城市地理学运用这一概念,也并不主要为揭示某一城市的基本非基本活动的实际数量,主要目的是对比不同时问和不同空间里城市BN比的差异规律和变化趋势。 如果研究者根据各自研究的目的和可能得到的资料,注意使用同样的指标、同样的城市概念、同样的部门划分,吸取前人方法的优点,是能达到上述目的的。,三、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1、城市人口规模: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大,非基本部分的比例有相对增加的趋势。 2、专业化程度:专业化程度高的城市BN大,而地方性的中心一般BN小。 3、离大城市的远近:位于大城市附近的中小城镇或卫星城,非基本部分就可能较小; 4、城市发展历史:老城市已经完善和健全了城市生产和生活的体系,BN可能较小。 5、随时间发展历史:穆尔的分析也表明,19401970年期间城市总的最小需要量比重,总的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6、城市人口在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别对城市经济的基本/非基本结构也都有影响。,四、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 城市发展的影响,一个城市,如果其经济生活中基本活动部分的内容和规模日渐发展,这个城市就势不可挡地要发展。如果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由于某种原因而衰落,如矿业城市因矿产资源的耗竭,矿业失去竞争力,同时却没有新的基本活动发展起来,那么这城市就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当城市的条件发生变化,促进新的基本活动部分萌发时,衰落的城市还会复兴。,根据这一理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城市经济活动基本部分的发展。 基本部分的增加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有一种乘数作用(即所谓“繁衍率”)。其基本思路为: 由于城市基本经济活动的发展,使得外部市场得以扩展,向城市外部输出的产品和劳务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收入规模扩大,这些收入一部分导致基本部分的职工对本地消费需求的增长,内部市场扩大,带动城市非基本部分就业以及收入的增长,另一部分则被用于基本部分的扩大再生产,继续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基本和非基本部分的每一次增加都会引起城市人口的增长,这样又会增加城市的消费需求,城市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往复、不断集聚的过程。城市基本部分在投资、收入和就业方面的每一次增加,最终都会在城市的发展中引起数倍于原来增加的结果,这就是“乘数作用”,这一理论所表达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产业在城市中不断集聚的过程。,生产方式、区域条件和地理位置是城市发展的背景因素和外部条件;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为城市中复杂的关系理出一个大概的头绪。 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就是乘数效应。,考察城市就业职工的结构: E=BE+NBE (1) 设,城市人口(P)与城市就业职工(E)和基本职工(BE)之间也有一种乘数关系,乘数大小也和B/N比有关 如果知道城市非基本职工(NBE)与它所服务的总人口(P)之间的系数,则 可推导出以下公式:,根据这样的原理,如果基本活动的职工数确定,其他人口可以被计算出。 需要注意:在一个城市中的基本活动和非基本活动在部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如美国底特律基本部门的演变 面粉(19世纪二三十年代)船用发动机( 1860年)铜汽车工业(20世纪初至今),天津市基本和非基本部门研究,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天津市在由单一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向区域性的生产、流通、服务中心转型中城市经济活动的变动趋势。用就业人口表示城市和经济部门的发展,从事基本经济活动的职工称基本人口,又称基本就业,从事非基本经济活动的职工称非基本人口,用基本人口与非基本人口的比率(/比率,简称/)表示基本和非基本经济活动构成。 天津国民经济在1993-2003年间,除大农业外,区位商均大于1,表明除农业全部属于非基本经济活动外,其余行业均包含了基本和非基本活动,并且除建筑业、地质勘察业外各行业基本经济活动规模都在扩大,区位商在增加。天津市从1993年到2003年城市的基本人口比重均小于非基本人口比重,非基本人口比重一直在56%左右,说明天津市为城市内部需要服务的经济活动规模大于为城市外部需要服务的规模,这一比例关系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天津市历史悠久,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内部各种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多样,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消费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为城市内部服务的行业也因此增多,这无疑使城市的非基本经济活动部分增大。因此,天津基本-非基本比率正好说明天津城市发展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表现出内部构成要素复杂多样、相辅相成、比较完备的行业体系和齐全的设施等特征。但是,从以人口集中和增长为主要特征外延式扩张的传统城市化阶段走向内涵式高质量的现代城市化阶段,是大城市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不仅是为了大城市本身的发展,也是为了满足城市辐射能量、带动郊区以及周边地区更好地发展,发挥城市的重要作用,即实现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从1993年到2003年天津市的基本人口比重在不断上升,由1993年的40.95%上升到2003年的45.75%,导致/由1:1.44增大到1:1.19,这一比率的变动说明天津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实力向外扩散和辐射能量,已经进入全面推进城市的国际化、现代化建设阶段,城市的开放性、外向性在不断增强,天津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也在不断增强。 作为城市经济基础的工业,基本经济活动规模在扩大。1993年,天津市工业的基本人口比例为58.59%,/为1:0.71,到2003年基本人口的比例上升到67.73%,/增大到1:0.48。尽管从1993年到2003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表现为工业就业绝对规模减小和在市区就业总数中所占的比重由42.32%下降到37.91%,然而其基本就业规模却在不断扩大,工业的总就业规模和基本就业规模一直保持在第一位的水平。,因而可以认为,天津作为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因基本经济活动规模最大而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是天津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工业的区域比较优势也在不断强化。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从1993年到2003年基本人口所占的比重在下降,导致/由1993年的1:5.46减小到2003年的1:8.15,说明建筑业为城市内部需要服务的经济活动部分在增大。第三产业中许多行业基本部分和非基本部分的比重正在发生此长彼消的转变,或基本部分一直较大,使其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明显上升。1993年,第三产业基本经济活动部分大于非基本经济活动部分(即/大于1)的行业有4个,即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以及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说明这些行业为城市外部需要服务部分大于为城市内部需要服务部分。,到2003年,/大于1的行业增加到6个,除了上述4个行业外又新增加了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文教广播电影电视。这些行业基本经济活动部分的扩大,正在成为天津市城市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第三产业中/大于1,即基本部分大于非基本部分的行业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然而,不同行业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不同的。 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的/大于1,是因为在天津科学研究机构和综合技术服务部门高度集中,行业性质决定其主要为城市外部需要服务,因此,该行业拥有最大的/,2003年基本人口比例高达76.26%,说明天津在科技力量方面具有相当强的优势。 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和文教广播电影电视业主要为提高居民素质服务,具有遍在性特点,但是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却大于1,文教广播电影电视业的/也在不断增大。,究其原因,在于随着天津经济的不断发展,卫体文教等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一些高起点高水平的新机构不断建成,从而大大增强了这些活动为城市外部需要服务的功能。另一方面,虽然环渤海区域这些行业的发展也很快,但主要功能是为当地需要服务。 此外,除北京市外,环渤海区域以及我国北方地区的其他地区这些行业的发展相对较慢,与天津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由此导致了天津该类服务业的/大于1。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主要为物质部门与最终消费者之间提供联系,与工业、农业有很强的联系,相比之下,该行业为居民出行提供服务就次要得多。因此,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多样,该行业基本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由1993年的48.37%提高到2003年的54.62%,导致/小于1变为大于1,使得天津市该行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社会服务业的/在1993年和2003年均大于1,基本人口的比例也高达70%左右,其原因是天津除拥有较大的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公共服务业和娱乐服务业以外,还包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的租赁、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基本经济活动。正是这些行业基本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整个社会服务业基本人口的高比例。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是非基本经济活动较大的行业,1993年/小于1,但是从变化趋势上来看,非基本经济活动部分在缩小,基本经济活动部分在增加,表现为/由1993年的1:1.38增大到2003年的1:0.87,原因主要是随着天津商业贸易地位的恢复和进一步的发展,行业贸易扩大,从而使该行业的基本经济活动部分增长加快。,1993年,金融保险业的基本人口比例为37.94%,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功能十分明显。随着金融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在为居民服务的部分获得迅速增大的基础上,为生产服务的部分迅速增长,基本经济活动规模以快于非基本经济活动规模的增长速度扩大,由过去仅为城市内部需要服务的单一功能转变为为城市内部需要服务和外部需要服务的多种功能,从而导致/不断增大,由1993年的1:1.64增大到2003年的1:1.02,2003年基本人口比例提高到了49.44%。由于金融保险业被作为天津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所以这一变化趋势还将继续。 房地产业是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房屋商品化制度的确立而蓬勃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两个制度的发展在城市有着鲜明的体现,因此,天津房地产业的/从一开始就表现为大于1。,然而,房地产业除具有向本市居民提供商品住房,即具有为内部需要服务的功能外,还具有很强的为生产服务的功能、为城市外部提供服务的功能,因此,天津房地产业的基本经济活动部分在进一步增大。 上述分析表明,工业作为天津市经济的主体,仍然是城市的经济基础和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地位有所下降。 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地位在上升,第三产业的基本经济活动在不断成长,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199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8.8:57.7:33.5,2003年该比重为4.3:48.4:47.5, 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三、天津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分析 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按照服务业的性质和对象可以把第三产业划分为分配性服务业(如零售业、批发业)、社会性服务行业(如医疗、教育、福利)、个人服务业(如旅店、餐饮)和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指以信息加工和处理为主要任务的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管理、会计等,也称信息密集服务业)。具体归类为:1.分配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物资供销、仓储业。2.生产性服务业:包括房地产、咨询服务、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金融保险。3.社会性服务业:包括公用事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文化艺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4.个人服务业:公共饮食业、居民服务业、广播电视业。根据上述分类,计算天津市第三产业内部就业比重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天津市第三产业内部就业比重的变化,从表中看出,天津市第三产业无论是总就业人口比重还是基本就业比重都上升较快 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分配性服务业仍然居于主导地位,2003年总就业比重达到19.7%,基本就业人口比重达到22.64%。分配性服务业在天津具有传统优势,今后的发展应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提高层次,大力发展港口运输业、仓储业,继续加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生产性服务业总就业人口由1993年占全市区总就业人口的2.4%上升到2003年的2.9%,基本就业人口也由3.57%上升到3.89%,若加上迅速发展的包含在社会服务业中的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等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就业比例会更高一些。这说明,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活动基本部分增长较慢,在全市区第三产业内所占比重最低,生产性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上升缓慢。,进一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非基本比率,可以发现,尽管生产性服务业在天津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最低,但是生产性服务业有成为天津新经济基础的较大潜力。1993年生产性服务业的/为1:0.57,基本人口比例为63.53%,到2003年生产性服务业中基本人口比例为66.98%,/增大到1:0.49,若再加上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人口比例更高。这表明,虽然目前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就业规模较小,但是因以基本经济活动为主,所以具有吸引区域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可能性。 个人服务业无论总就业比重还是基本人口就业比重都有所下降,说明天津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有不断升级的趋势,传统服务业的比重在下降,现代服务业尽管规模较小,但是其地位却在不断上升。,由于服务业的增长使传统工业国家和工业化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转型,工业作为城市经济基础的地位受到削弱,服务型经济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主流,服务业(第三产业)许多行业的基本部分明显大于非基本部分,使得服务业不仅服务于城市内部,而且还向城市以外地区输出服务。 现代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其多数行业更是主要为城市外部服务,因而具有策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天津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并且其基本经济活动上升也很快,但是就其内部结构来看,天津第三产业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以及在基本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都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天津市应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抓住“入世”后服务领域扩大开放的机遇,率先引进国际服务企业。应以天津港口为依托,以建设北方金融商贸中心为目标,加快城市功能向服务型转变,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现代化水平。,在天津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在全市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都有所下降,但基本经济活动仍然在进一步增强,工业仍然是天津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尽管天津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如果没有制造业的支撑,政府也无法向民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制造业的发展会带动服务业的扩大。如果制造业失去活力,那么这些为制造业企业服务的服务业也就失去发展的基础。 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制造业中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比例越高,提供的社会财富越多,那么为非制造业部门提供的就业机会就越多,工业化国家制造业人数较少而产值较高的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天津制造业不仅要发展高新技术部门作为支柱产业,而且要通过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技术层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天津工业发展的主流应该是制造业的升级,并且迅速发挥制造业体系的比较优势,成为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基地,不断向环渤海区域及全国发散技术,使天津成为制造业技术中心,从而带动经济结构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修编的总体规划确定了天津的4种城市职能,分别为: 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现代服务中心 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带”的交汇处,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和生态宜居的海滨新城,,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第二节 城市职能及其分类,城市职能研究是确定城市性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1、城市职能 指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指一定时期内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一、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概念,2、城市性质,3、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关系,联系: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由城市职能决定。,区别: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能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表示目标或方向; 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城市性质包含人的主观意念。,4、如何正确的确定城市性质?,不要简单地把城市职能搬到城市性质中来,罗列一大堆职能,也不要完全脱离现状职能,理想化地确定城市性质。 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跳出“就城市论城市”的观念。要用区域分析的方法、城市对比的方法。 城市性质对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深度上要适当,其繁简要看用于什么目的。,北京的城市职能与性质,北京首先提出变消费城市为生产性城市。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实现这一转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随着北京的经济实力的增强,却又把北京建成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的工业基地,于是,北京在其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地位得以确立的基础上,又发展为工业经济中心。庞大的综合功能,特别是高能耗、高水耗、大运量、大占地量和污染严重的钢铁、石油化工等工业,给北京城市发展带来了很重负担,导致交通组织、水电供应、环境保护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对此,1981年中央及时对北京的城市建设提出建议,其核心就是明确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必须突出其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能,而控制和削减不适宜在北京发展的若干工业部门。,北京的城市职能与性质,北京的城市职能与性质,主要的金融中心; 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 国际性机构所在地; 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 主要制造业中心; 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 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 智能化中心或智能化程度很高; 信息中心; 现代文化创新和传播中心; 创新中心。,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区别与联系,(二)职能与性质的联系: 城市性质的确定建立在对城市职能分析的基础之上; 城市性质反映了城市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与职能都是相对于国家或地区中的其它城市而言的。,城市职能分类的意义,城市职能分类是研究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通过城市分类,明确城市间的不同点与共同点,把城市概括为若干个类型,认识各类型空间分布的规律,探讨城市类型与空间分布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城市空间的假说模型. 通过城市分类,验证有关城市的假说.如对综合性城市比专业化城市发展快的假说进行验证,首先必须进行分类.,城市职能分类的意义,寻找城市最基本的职能特征,对确定城市的性质有参考作用 寻找城市的比较对象,进行对比与发展的借鉴分析 概括和分析区域城市的职能结构,对区域规划和城市体系规划有参考价值 城市职能结构的趋同性分析 城市职能结构的经济效益分析,城市职能分类的方法,1、一般描述方法 研究者首先确定一个城市类别的体系,以描述性的名称加以命名,再分别把城市归入各个类别。,评价 当被分析的城市较少或只要求作大致的城市分类时,一般描述方法通常就能满足需要。 致命弱点是任意性和主观性较大。分类的好坏完全取决于研究者对每个城市职能特点的了解深度。 确定一个分类体系并不难,困难的是怎样使大量的城镇在分类表中都各得其所。,2、统计描述方法 城市类别仍由分类者确定,但每一类增加了一个统计上的数量标准。 采用这一方法最享盛名的是哈里斯(C.D.Harris)1943 年发表的美国城市职能分类。 数量指标包含两部分: 第一是主导职能的行业职工比重应该达到的最低临界值; 第二是主导职能行业职工比重和其它行业相比所具有的某种程度的优势。,评价 定量指标的使用尚不充分,如74%、45%等只有作者知道其含义。 仍然没有超脱描述性分类的范畴。 这种方法没有解决一个城市只反映一个主导职能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城市职能的复杂性。,3、统计分析方法(进入上世纪50年代) 使用统计参数平均值和标准差 1955 年纳尔逊(H.J.Nelson)的美国城市职能分类影响十分深远。 (l)把美国国情普查中24 个行业归并成9 种经济活动,作为划分城市职能类别的基础。 (2)分别计算897 个一万人以上城镇9 种活动的劳动力结构百分比。并绘制了9 个部门劳动力百分比的城镇频率分布曲线(图64)。普遍有峰值出现。,(3)计算所有城镇每种活动的职工百分比的算术平均值(M)和标准差(S.D)。以高于平均值加一个标准差作为城镇主导职能的标准,以高于平均值以上几个标准差来表示该职能的强度(表 67)。,(4)按照上述标准,大约48%的城市有一项主导职能,被分入一个类,16%的城市分入两个类,7%的城市分入三个类,不到1%的城市分入四个甚至五个职能类。还有246 个城市没有任何一个部门的职工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