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社会发展》PPT课件.ppt_第1页
《教育与社会发展》PPT课件.ppt_第2页
《教育与社会发展》PPT课件.ppt_第3页
《教育与社会发展》PPT课件.ppt_第4页
《教育与社会发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授课教师:谢志斌,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并能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问题。 3.了解现代化、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化、多元文化对教育变革的影响。,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第五节 当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第一节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性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三、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理论 四、“教育先行”现象,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性,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首先,教育的发展不能超越经济的发展。 其次,经济的发展,又必然要求教育要相应扩大办学规模,加快发展速度。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教育的规模就越大,发展速度就越快。,资料1:知识更新的周期,18世纪,知识更新的周期为80-90年; 19世纪,知识更新的周期为30-40年; 20世纪70年代以后,知识更新的周期为5-10年; 20世纪90年代以后,知识更新的周期为3-5年。,资料2:1950-1990年世界教育发展中各项入学率指标值(%),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手工业时代文盲 蒸汽机时代初等教育 电气化时代中等教育 自动化时代高中或专科 信息化时代本科?,3.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体制结构、交换结构等。 教育结构是指教育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包括教育的层次结构、管理体制结构、专业结构等。 经济结构和教育结构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经济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技术结构 层次结构 体制结构 体制结构 产业结构 专业结构,4.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1)教学内容: 古典教学内容 现代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口耳授受 现代教学手段 (3)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 以集体教学为主,二、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把可能劳动力变为现实劳动力,把低素质的劳动力变为高素质的劳动力,为经济各部门提供数量足够、质量较高的人才队伍; 2.教育是传播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传播科学技术,使年轻一代掌握并在今后生产生活中加以运用,从而使科学技术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学技术的物化过程; 3.教育还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某些部门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不断发明创造新的科学技术并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生产力发展速度越快,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得越明显。,4.教育投资和教育的经济效益,教育投资是指国家、集体和个人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的全部财力和物力。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育投资的来源。在我国,教育投资分国家投资和个人投资, 二是教育投资的形式。教育投资的形式有经费的投资,有物质的投资,也有硬件投资和软件投资等等。 三是教育投资的目的。 教育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培养人才和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应用上。,三、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1.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兹在20世纪60年代所提出,主要观点: (1)“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2)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个人在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的投资,其中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最主要的部分; (3)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比物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快得多。 2.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1)导致国家竞相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2)导致教育市场化与教育产业化思潮的流行; (3)导致“经济化教育”的出现。,资料3:1987年美国不同教育水平男性的平均收入 (单位:千美元/年),资料:4:普通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据统计,普通教育水平每提高一个年级,平均使用新工具的掌握速度加快15;教育水平每提高一个年级,合理化建议就平均增加6;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工人,比未受中等教育同龄工人合理化建议多5倍。 按照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1979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学说”,教育资本在增加国民收入中做出贡献的比率是33。 日本参照舒尔茨的方法计算过教育投资的收获,推算结果,国民收入的总增长部分中,约有25是由于增加教育资本取得的。 据杰米森研究,世界上30多个国家有关农业产量和教育之间关系表明,每个农户多接受一年教育,产量平均增加2。每万个农业人口中增加一个农学院毕业生,就可增加约为10的农业产量。,资料5:欧洲识字率与收入水平,四、“教育先行”现象,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指出“多少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发动产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生的,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 教育先行的涵义: 1.教育投资置于优先地位(在不影响人民温饱的前提下,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应超过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 2.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培养人。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1.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2.教育的周期较长。,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是指阶级社会中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本阶级的利益而采取的策略、行为、手段和组织形式。对于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来说,政治就是对统治权的维护和国家的管理。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制度实质上是统治阶级经济利益的集中表现。教育国有化后,教育便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事务,教育直接地受政治的制约,形成了教育的“政治”属性。 但正如教育与生产力间的关系一样,教育与政治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制约关系,它们之间也是彼此影响的。,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性,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4.决定德育的内容,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法律规范,以维系社会政治的稳定。 2.教育的普及,能促进社会政治的改革,最终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3.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三、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有关理论 教育独立说,该理论由蔡元培先生在1927年提出。其主要观点是: 1.教育应独立于政治和宗教,全权交于教育家; 2.教育行政独立; 3.教育思想独立; 4.教育内容独立 。,专题一:民主问题 当今教育与政治的核心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考察时曾说:“有一句哲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 民主问题,既是基本的政治伦理问题,也是现实的政治方针问题。关注民主,既是“关注天空”,也是“关心脚下”。,(一)为什么要强调民主,1.民主与个体 (1)民主是个体自由的保障。 阿克顿:“人类为什么需要民主?因为民主意味着让人民大众享有自由。哪里不存在强有力的民主制度,哪里就不存在强有力的自由。” (2)民主是个体德性的基础。 (3)民主尊重个性的多样性。 (4)民主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2.民主与社会 (1)民主有助于遏制绝对的权力。 (2)民主有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3)民主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 (4)民主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正。,(二)民主为什么需要教育,1.人的民主意识与能力不是生而知之的。 2.民主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直接民主、间接民主、程序性民主、自由民主等。 3.民主的制度设计存在局限性。 4.民主实践具有复杂性。,(三)教育能够为民主做些什么,民主离不开教育的支持,从根本上说,教育为民主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培养民主公民。 1.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公共意识、参与意识; 2.民主态度; 3.民主知识; 4.民主能力; 5.民主信念。,(四)教育自身要民主化,教育民主化一方面是政治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教育公平,作为一种实践运动,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1)教育公平是人类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类价值的基本尺度,也是衡量一个社会公正程度的基本标准。 (2)教育公平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专题二: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一、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理解 二、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揭示 三、对妨碍教育公平因素的分析 四、对促进教育公平途径的探索,一、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理解,(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受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发展、社会阶层、人口发展等外部因素影响与制约。 (二)教育公平是相对的,教育公平不等于绝对的平均。真正的教育公平必须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同时,允许非基本教育权利、非公共教育资源方面的不公平的存在。绝对的教育公平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三)教育公平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而有所变化。,二、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揭示,(一)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三)教育结果的不公平,(一)教育机会的不公平,1.近年来,由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地区内校际教育资源的差别引发的“择校热”愈演愈烈,不少家长宁可花重金择校,也要让子女挤进重点学校。 2.有些学校因利益驱动,巧立名目设立分校(名校办民校),名正言顺地收取择校费,导致了“校中校”、“校外校”的产生,为教育腐败提供了温床。然而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的择校费,却让很多家长“望学兴叹”。,3.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入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即义务教育阶段费用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流动人口子女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当地的教育经费,造成入学难问题越来越严重。据中国儿童中心2002年至2003年对9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年龄段中近9.3%处于失、辍学状态,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4.在高等教育领域,招生名额分配明显趋于失衡,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的高考招生分数远低于其他省区,这势必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1.由于地区间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办学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不同;而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也使得学生接受到的教育有所不同。 2.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政府和社会减轻了办学压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学校的机会,理应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民办教育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障碍,诸如民办学校规模难于扩大、教育质量难于提高、社会舆论难于认可等问题,一些规模较小、依靠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举步维艰。,(三)教育结果的不公平,虽然教育只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基于不公平入学条件毕业出来的学生,社会很难区分其真实水准,从而导致就业竞争的不公平。 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似乎存在“品牌劣势”。某沿海城市在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时,甚至打出“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谢绝入内”的标语,严重破坏了就业竞争的公平性。,三、对妨碍教育公平因素的分析,(一)主观方面 (二)客观方面,四、对促进教育公平途径的探索,(一)要把促进教育公平的效果,作为选拔和任用领导干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 (二)健全教育法规、完善教育法规的保障制度,确保教育法规的权威性、公正性、可行性,实现教育公平法律化。,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一词,英文是culture,源于拉丁语,原意为耕耘、耕作,对植物的栽培的意思。 社会学家与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共同定义是,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人们的整体生活方式。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凡是经人“耕耘”过的都是文化。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性,1.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决定教育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2.文化传统中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价值观; 3.文化传统直接影响教育内容。,有一项实验,是让两类学生观察池塘。 结果,美国学生多是把注意力放在池塘里的鱼上,如有一条大鱼游在前面,他们会说:“看起来有一条鲑鱼正游向右边。” 而东亚学生则倾向于关注池塘周围的情况,他们会说:“有一个湖或池塘”。,资料6: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资料7:中西方教育传统的差异,二、教育的文化功能,1.传承文化; 2.选择文化; 3.交流文化; 4.创造文化。,三、教育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该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流派,其代表人物是法国思想家布迪尔(Pierre Bourdieu),代表性观点包括: 1.学校传递的文化与统治阶级的文化密切相关; 2.教育的手段是“符号暴力”; 3.学校的课程是“霸权课程”。,四、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1.传播“文化多样性”的概念; 2.促进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3.警惕文化帝国主义; 4.促进文化理解和文化对话。,资料8: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感性认识,据国际电信联盟第三届世界电信大会上公布的数字,全球互联网业务中,90%在美国发起、终接或通过;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网络站点中,94个在美国;负责全球域名管理的13个根服务器,10个在美国;世界大型数据库近3000个,近70%在美国;互联网的全部网页中,81%使用英语,其他6800个语种总共不到20%。 1996年,英语出版物被翻译成其他文字的数量为36528部,同一时期汉语被翻译成其他文字的数量仅为247部,仅为前者的0.67%。 1999年,在葡萄牙、巴西、墨西哥、荷兰,美国电影厅占市场份额分别达到95%、95%、92%、90%。在英国和加拿大,美国电影厅所占市场份额均达到85%。,资料9:警惕传统文化面临消亡,传统文化逐渐丧失这一问题在美洲和大洋洲表现明显。 例如,在巴西,随着印第安人大批流入城市并融合到主流文化中去,20世纪开始时存在的部落,到80年代后半期已有2/5不复存在。 在加拿大,英语已成为印第安人的主要交际工具,现在印第安人有35种报刊,但全是用英语或法语出版的,各保留地管理机构编印的文件、材料也都使用英文或法文。原来操印第安诸语言(有58种之多)的人口有30万人,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只剩下15.4万人。 爱斯基摩人原使用因纽特语进行教学和出版报刊,但现在已有1/3的爱斯基摩人丧失了母语而改操英语。 在新西兰,毛利人40多个部落中,也有2/3以上的人移居城市,他们大多使用英语,而且采纳了西方的生活方式。,第四节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所谓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区域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形成一定结构的人的总体。 人口是社会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人口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教育与人口之间的联系从近代开始,尤其是义务教育开始之后。,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性,1.人口的数量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3.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 4.人口地域分布影响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4.人口地域分布影响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从城乡分布来看,2004年末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4283万人,占总人口的41.76,乡村人口为75705万人,占58.24。 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04年,中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4亿。按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从我国人口布局看,东部人口密,西部人口稀。据2000 年统计,西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1.54 % ,而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8.13 %;东部面积占全国的28.46 % , 而人口却占总人口的71.87 %。 人口分布的不平衡,使东部地区人均耕地面积日趋紧张,生产效率、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而西部地区许多耕地潜力及自然资源未能开发,浪费严重。,学校布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学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结构,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状况相关联。人口密度大的地区,自然要设立较多的学校,而人口密度小的地区,教育规模也就小一些。一般说来,人口地域分布的不平衡,会带来教育机构布局的不平衡。 另外,人口的疏密度也会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形式,如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一般采用全日制的办学形式。而在人口少的地方,为保证普及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开办一定数量的寄宿学校。,二、教育的人口功能,1.控制人口数量 2.提高人口质量 3.调整人口结构,1.控制人口数量,(1)人口基数大,年出生量仍然偏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8 年的12.0 下降到2007 年的5.2 ,年均下降0.2 个千分点。年末总人口由1978 年的96259 万人增加到2007 年的132129 万人,年均增长1.1 % ,比改革开放前(1949 - 1977 年) 的年均2.0 %的增长速度下降了0.9 个百分点。但由于育龄妇女规模较大,现在仍以年净增800 万左右的速度继续膨胀。另有人口学家预测,2020 年大陆总人口将达到14.70 亿,2050 年前后将是16 亿左右。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现了较大的反弹优势,部分地区超生比例超过30 ,这是不容忽视的人口增长现象。,(2) 生育高峰间隔出现,使人口呈现波动式增长,1950 年至1958 年,共出生1.86 亿人,平均每年出生2060 万人,形成了大陆连续9 年的第一个高峰期。 1962 年至1975 年,共出生3.6 亿人,平均每年出生2583 万人,形成了连续14 年的第二次高峰期。 1987 年以后,第二次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婚龄、育龄期,由此形成第三次高峰期。 据预测,2008 年前后将迎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这是因为大陆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人数累计将近1 亿人,其中大部分目前已进入生育旺盛期。同时由于生育政策的调整,即在农村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人也可生两胎,这些人也多进入生育年龄。“双峰叠加”的生育小高峰将持续十几年,平均年新生儿数量将达到1700 1800万,高峰大概在2010 年左右。由此将给今后稳定低生育水平带来巨大压力。,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很多,发展教育是其中之一,而且被认为是长远起作用的手段。国内外许多人口学家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即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反之亦然。 教育能够改变人的生育观,对于人口出生率具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文化素质高的人拥有较丰富的精神生活,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孩子少或没有孩子带来的遗憾;文化素质高的人拥有较强的理性力量,能自觉执行国家的人口政策;文化素质高的妇女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客观上要求她们少生育。另外,学校教育在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同时,也推迟了人口的初婚年龄,从而控制了生育率。,2.提高人口质量,人口素质是由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 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 平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2004年的71.8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2004年的51/10万,婴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04年的29.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250-300下降到2004年的28.4。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每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约100万例。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估计,截至2003年12月,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84万,2004年疫情处于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2004年,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3.6,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01年(其中男性8.5年,女性7.51年),比1990年提高了1.75年;人口粗文盲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少到8.33,比1990年时下降了7.55个百分点。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大学以上占5.42、高中占12.59、初中占36.93、小学占30.44,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毛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年)。 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004年,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3年,乡村为7年;城镇文盲率为4.91,乡村为10.71。,3.调整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比例。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方面的比例。 所谓人口结构的合理化就是指人口结构有利于社会生产和人口的自然平衡。 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在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129988万人中,0-14岁人口为27947万人,占总人口的21.50,15-64岁人口为92184万人,占70.92;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占7.58。,教育与人口的性别结构; 教育与人口的年龄结构; 教育与人口的城乡结构; 教育与人口的职业结构。,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的迁居活动。 人口有计划的合理迁移,对适应生产力发展和资源开发,促进地区间文化技术的交流、合作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资料10:受教育程度与生孩子平均数,我国的调查: 印度的调查:,第五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它除了与生产力、政治制度、文化的密切联系外,还有它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独立性。 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有自己的基本规律或基本原则,这些基本规律或原则必须得到尊重或遵守,否则教育实践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 教育过程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这一转化活动的过程和应采取的步骤(例如使受教育者从感知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东西),是不同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它是与人们的精神活动的规律密切相联的。,教育自身的许多规律,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认识的结果。 随着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教育规律的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丰富,逐渐深化。这种带规律性的认识成果(如启发教学、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以身作则等许多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都不会因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变化而被否定,它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是相对独立的。如果不了解教育自身的特点,就不能全面地把握教育的规律,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但它一经产生,便具有了相对独立性,有了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同时又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的关系,都带有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烙印。,也就是说,教育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 如尊师爱生,大、中、小学分段,语言、文字、文法、修辞的教学内容,讲述、谈话的教学方法,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等,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是在以前的教育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正因为如此,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度里,有着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三、 教育具有与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 不平衡性,教育与政治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这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当旧的政治制度消亡之后,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并不立即随之而消亡,还会残存一个时期,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里,还残存有剥削阶级的教育思想。,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 认识了教育与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我们便可以自觉地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去改革教育中那些不适宜的东西,促进政治的发展。,由于教育具有上述的相对独立性,我们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来考察,还应注意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那种不顾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在教育工作中照搬照套政治上的一些作法,或以政治、经济取代教育,对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视而不见,横加干涉,都是不利于教育工作的,也是不利于政治、经济的,因而是错误的。,但是,绝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因为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决定的; 每一时代的教育从以往时代的教育中继承什么,也与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分不开; 在新的政治制度条件下,与旧的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绝不会长期存在下去,迟早需要改变; 新的教育思想,也只能在新的政治制度条件下,才能真正得到普遍的实施和发展。,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看作是绝对独立性,就会走向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教育是“超政治”、“超阶级”的观点,就会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第六节 当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李保强主编教育基本原理P104),一、现代化与教育变革 二、全球化与教育变革 三、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 四、信息化与教育变革 五、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一、现代化与教育变革,(一)现代化及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有的学者把它概括为七方面的内容:第一,较高程度的都市化;第二,较高程度的识字率;第三,较高的国民收入;第四,较广泛的地域和社会流动;第五,较高的商品化和工业化;第六,较广泛而深入的大众传媒体系;第七,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民有较高程度的参与。 对于教育现代化,理论界目前还缺乏一个统一的较权威的定论。但一般来讲,教育现代化是指教育自身由传统向现代类型的变迁,是一个对传统教育瓦解、扬弃、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也是为使教育适应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而不断改造、创新的过程。,(二)教育现代化的内容,1.教育观念现代化 2.教育制度现代化 3.教育内容现代化 4.教育设施现代化 5.教育队伍现代化 6.教育管理现代化,(三)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瞻远瞩地重视教育事业,把改革发展教育作为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根本问题。 对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具体如下:,资料11:国家对教育战略地位的重视,二、全球化与教育变革,(一)全球化及教育全球化的含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问题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对“全球化”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较为一致的要点有:其主体范围是“在所有区域间”发生的;其条件范围必须在技术上可以跨越地界限制,在观念上可以克服地区差别冲突,真正达到全球范围一体化;其实现方式是必须存在“相互联系和依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全球化”也逐渐出现。它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依从、高度渗透、高度融合,逐步形成世界教育整体的进程和趋势。教育全球化已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二)教育全球化的内容,1.教育资源的全球化 2.教育要素的全球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