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历史解读:世博会(刘晓华).ppt_第1页
高考热点历史解读:世博会(刘晓华).ppt_第2页
高考热点历史解读:世博会(刘晓华).ppt_第3页
高考热点历史解读:世博会(刘晓华).ppt_第4页
高考热点历史解读:世博会(刘晓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热点解读:,世博会 中国对话世界,东阳中天高级中学 刘晓华,上海世博会会徽,吉祥物海宝,一、古老中国与世界睿智话“和谐”,知识点链接:, 中国古代以人为本、和谐思想; 经济全球化产生的问题;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试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人与自然之间:尊重自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中国古代“以人为本”“和谐”思想:,人与人的和谐: 1.孔子:“仁”“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老子 : “无为而治” 4.墨子:“兼爱”、“非攻”“交利” 5.唐太宗“存百姓”思想,中国古代的“以人为本”“和谐”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 1.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2.老子: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3.庄子:“齐物”“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4.田律 反映秦朝人们进一步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 中国:大跃进 现代人与人、国与国的不和谐: 世界大战、局部战争、恐怖活动、治安混乱等,现代世界的不和谐因素:,人类要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到2500百年前, 去汲取孔子的智慧。,(1)“和而不同”是孔子的重要思想,指的是不同事物的协调共存。结合当前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谈谈“和而不同”对建立和谐世界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政治方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是发展趋势。 “和而不同”思想利于社会制度、思想文化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和平共处; 经济方面:全球化迅猛发展 “和而不同”思想利于增进各国间的合作,同时保持各国特色,缓和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材料: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国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自韩国世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2)据材料,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哪些内容?对本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内容:忠孝一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强不息;团结协作。 影响:丰富了韩国民族精神,为韩国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了韩国经济发展。,知识点连接: 近代中国经济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三次科技革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二、近代中国与世界尴尬话“差距”,1851年伦敦世博会水晶宫,1. 分析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次世博会的主要条件,政治方面: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较早确立,政治统治稳定; 经济方面: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 对外关系:长期的殖民扩张为其积累了巨额财富; 交通方面: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交通发达。 科技方面: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工业革命期间,科技发明最多,科技水平领先,材料1:起初,清政府对出洋参赛并不重视,这从“世博会”的早期译名即可看出,当时一般译为“赛奇会” “炫奇会” “聚珍会” “聚宝会”等,隐然含有对“奇技淫巧”的鄙薄之意。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博览会邀请中国“提供有趣之物”前往参赛,清政府起初不愿参加,“以中国向来不尚新奇,无物可以往助”搪塞,后经奥国公使一再请求,始勉强同意民间工商人等“如有愿持精奇之物,送往奥国比较者,悉听尊便”。 马敏中国与世界博览会 2.材料中清政府对世博会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持这种态度?,态度:轻视、鄙视 原因:长期闭关锁国,对世界博览会认识不足; 传统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 自然经济对外来物品及国际市场需求不大。,材料3:1904年,中国政府首次以官方形式参加了这届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中国馆的展品主要是瓷器、灯笼、人偶、茶叶甚至有女子三寸金莲的绣花鞋等农产品和手工制品。许多展品通过这次比赛,提高了知名度,如京师工艺局选送的地毯,在本届博览会获得一等奖章之后,地毯价格随之猛涨。英国、法国商人群来定购。 合肥晚报2002年12月报道,3.从中国展品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有何严重缺陷?为何产生这些缺陷?,缺陷: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缓慢 原因: 半殖半封社会,中外反动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我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基础薄弱 长期战乱影响工业发展。 长期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3.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有何严重缺陷? 为何产生这些缺陷?,4. 美国在1904年世界博览会能展出哪几类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试各举一例。,能源:发电机、电动机 电器产品:电灯、电影放映机、电车等; 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等; 石油化工:塑料、化肥、炸药; 电信产品: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电话。,5.世博会的举办国和主要展品有何主要特点?,特点: 多由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或发达国家主办; 主要展品是当时先进工业品和新高科技革命成果,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生产力。,“美人定华商赴会例,既到会所,则不得出会场一步,且西人之上等俱乐部概不许入。出会场者,即按例收捕。盖彼以绝对之野蛮国待我,皆我之腐臭政府自取之,比于亡国。” 马一浮1904年日记,“荣光,荣光,无上的荣光。”维多利亚女王在1851年5月1日参加完万国工业博览会后在她的日记中如此写到。,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中国馆前的长龙,经济回升后的美国需要中国巨大的市场;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中美正式建交。,6. 根据以上分析,你从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中得出哪些认识?,经济落后在世博会上难有作为;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工业和科技。 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三、现代中国与世界自信话“城市”,知识点连接:,各国城市化进程; 改革开放及成就;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材料1: 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主要的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变化着。 摘自欧洲文明扩张史 (1)15世纪英国农业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变化?试以英国为例说明“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而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变化:英国农业人口大量流入城市。 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开始了圈地运动。 关系: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工业革命又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材料2: 美国城市化进程 示意图 (2)上图显示,美国的城市化速度的顶点出现在1870年前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城市化进程有一次急剧加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原因。,19世纪70年代前后: 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二战后,美国大力扩展世界市场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3)根据右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历史原因。,特点: 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地域分布不平衡 原因: 三座大山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沿海及沿江城市经济基础好,近代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较大,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图,材料4: 1949年之后的2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从10.64增长到18,仅仅增长了7.36%。19781986年,城市化率从17.6上升到24.5。到2001年,城市化率上升到37.37。社科院研究报告称2006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3.9%。 (4)材料四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特点:78年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进程缓慢; 78年后,城市化发展迅速 原因: 78年前: 左倾错误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制约城市化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大,居住条件差,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城市化的基本动因是工业化, 城市化高速发展期 也是资源和环境破坏最为严重期。,城市如何才能让生活更美好?,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设计理念“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中国馆展示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请结合史实从经济、科技、历史文化方面大胆构思,撰写一个中国馆展示方案。,中国馆展示方案全球征集中,上海世博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