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地理关于地图常见问题的解答-资料.doc_第1页
2018年高中地理关于地图常见问题的解答-资料.doc_第2页
2018年高中地理关于地图常见问题的解答-资料.doc_第3页
2018年高中地理关于地图常见问题的解答-资料.doc_第4页
2018年高中地理关于地图常见问题的解答-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关于地图常见问题的解答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习地理,最重要掌握地图,尤其是世界地图,高中高中地理关于地图的问答题的常见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高中地理的地图常见问题的解答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地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公式略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1)比例尺的大小: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2)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4)垂直比例尺 水平比例尺(5)同一幅图上不同方向的比例尺相同。2.地图上的方向(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1)等高线原理同线等高;同一幅图上相邻的等高线高差相等;所有的等高线最终闭合。(2)判读规律:数值大小: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形状特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2)地形剖面图绘制方法:地形剖面图是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画法: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下图的垂直标尺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 高中地理的学习的介绍 地理对于其他科目有着很好的辅助性,基本的地理知识是文科学习和做题的基础与纽带。历史、政治中的各类具体事件、案例如果有了地理方面知识的辅助,不仅增强了各科的相互联系、支持,更可以增进对于原本简单问题的深入理解。比如,中国经济的南移、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和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密不可分。因此学好地理,往往可以一石三鸟,带动多门功课共同提高、携手进步。地理是一门整体连贯性、延续性非常强的学科。举例来说,不能深刻把握热力环流的根本规律,就很难理解和阐述三圈环流这一重要的自然规律,更不可能全面而准确地解释地中海地区夏季干燥而冬季多雨这一相对反常现象的基本原因。而地理学科的知识点又比较杂乱,没有系统地梳理,很难做到不遗不漏,甚至会出现知识结构的严重断层,这也是在做占有大量分值的综合主观题目时多数学生难以答全所有得分点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打算在地理上取得理想分数的学生来说,正确并且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按照教师的指导,重新梳理知识系统,归纳其内部总体的深层规律,同时把握每一章节内容的本质核心。对于地理试题的答题脉络与应试思路,不少同学感到一直都很棘手。地理考试前面的选择题部分,其所出题目的取材范围相当之广,甚至其中不少与课本知识出现较为严重的脱节。但万变不离其宗,经过综合分析与历年题目的纵向比较,我们一样都可以找到其规律所在。而后面的综合主观题部分,考生则往往不懂得正确、规范的答题思路、规律、步骤以及应对几种常见类型的综合主观题的应答侧重点。而这些技巧性的问题,对于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基本难以依靠自身的有限经验来准确归纳、总结并形成完整的体系。而经过一定的培训,并通过多次训练之后,当学生再次面对这些昔日让人头疼欲裂的题目时,就会产生一种有的放矢,按图索骥的轻松与踏实,而不再是之前的盲人摸象了。由此切实充分地从整体、根本上提高综合主观题的得分。 高中地理复习的方法 1.聚合思维法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对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观察,并仔细观察冰的初冻、融化以及物候现象等,得出了我国近五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2.逆向思维法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3.假设思维法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4.发散思维法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5.形象思维法这种方法就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大家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6.联想思维法这是从已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7.类比思维法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老师只要提示同学们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8.演绎思维法这是由一般地理原理推断个别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的思维方法。如:地中海式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非洲大陆西南角属地中海式气候,所以这里必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9.归纳思维法归纳思维是由一系列具体地理事实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是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导出一般地理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