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ppt_第1页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ppt_第2页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ppt_第3页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ppt_第4页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校本研训资料 五指山是第三小学 语文组 主讲 黄群,2010年4月1日,第一部分 前 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 、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 二、学段目标,第一部分 前 言,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 3、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 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鼓励学生的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学习,鼓励想像、质疑和创新;,(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 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二、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识字与写字 阅读 习作 口语实际 综合性学习,四、语文课程的其他理念,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