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城市经济学).ppt_第1页
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城市经济学).ppt_第2页
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城市经济学).ppt_第3页
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城市经济学).ppt_第4页
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城市经济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主要内容 城市土地概述 土地竞租与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第一节 城市土地概述,一、土地的概念和范围 土地依其狭义、广义解释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下列三种: 1、土地即田地、地面。这是一般人通常最直观的认识。 2、土地是地球上陆地的表层,包括水域在内。是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3、土地是自然物、自然力或自然资源。,上述对土地涵义的不同认识,一方面表明了人们对土地利用与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另一方面表明了由于生活、生产的需要以及研究的目的和学科不同,人们往往把土地看成不同的客体。地学工作者可以把土地当作自然综合体,经济学家可以用土地去概括一切区别于劳动和资本的自然资源,农民往往把土地作为耕作的田地,而一般城市居民则把土地看成是栖息、娱乐的场地。,土地作为平面,包括整个地球表面,但平面只是物理、几何概念,并无经济意义。作为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的土地,是三维空间。所以土地不只是平面,而是立体的,是指地球的表面及其上下空间。具体一宗土地的范围,可以从“横”、“竖”两个方面来认识。,在横的方面,一宗土地的横向范围即为该宗土地的边界所围绕的面积。 在竖的方面,土地可以分为下列3层: (1)地面; (2)地面以上的空间; (3)地面以下的空间。,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应把土地看成是由地球的表层及其附属物构成的一个上下垂直的立体,即土地是地球表面上空一定的高度、以及地球表面地下一定的深度组成的物质整体,它包括空气、土壤、水域、植被、岩石、矿藏等一切自然物质,是它们的综合体和抽象物,并由此决定了它的自然属性。,二、土地的特性 1、土地的自然特性 土地是一种天然形成的自然物,它具有化学的和物理的各种特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和综合的物体。土地的自然特性是土地自然属性的反映。这些自然特性是:,(1)不可移动性,或者说位置固定性。土地上的土、沙石等虽然可以搬走移动,但是作为立体空间的完整意义上的土地,是人类不可以移动的。 (2)原始性,或者说供给的相对有限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能被人工生产出来,所以其数量不能增加,由地球的大小决定。由于土地数量不能增加,使得土地具有有限性和独占性。,(3)不可毁灭性。土地作为空间位置是永存的,在数量上不会减少,同时只要注意正常的保护,其生产力或利用价值也不会消失。 (4)独特性。各宗土地具有的条件或利用价值差异很大,正如没有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一样,也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土地。土地不能实现完全替代,致使土地市场不能实现完全竞争,形成的价格也受个别情况所左右,即土地不能依“一物一价”的法则形成价格。,2、土地的经济特性 土地的上述自然特性,客观上决定了它的经济特性。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人们在使用土地时引起的经济关系,它们主要表现为:,(1)稀缺性。由于土地是自然赋予的不可再生物,对于不断增加的人口和不断增长的需求来说,土地资源永远是稀缺的。 (2)区位效益性。在城市,区位对于土地效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城市土地的区位效益性之所以十分强烈,是因为人们对不同区位的土地有不同的直接或间接的投入,而高投入理应得到高回报。 (3)边际产出递减性。对于城市土地来说,边际产出递减性表现在,对土地的使用强度超过一定限度后,收益开始下降。,3、土地的人文特性 土地的人文特性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 (1)用途的多样性。多数土地就其本身来看,可以作多种不同的用途使用,而不同的用途中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利用方式。,(2)社会经济位置的可变性。土地的自然地理位置虽然固定不变,但其社会经济位置却是很难稳定不变的。因为周围环境、交通条件、市场距离、与公共设施的接近程度、与商业中心的接近程度等,均可以影响土地的社会经济位置,而这些是可变的,并处于经常变化之中,故土地的社会经济位置也是可变的,而且在不断地变动。,(3)合并和分割的可能性。土地作为物质实体是不可以合并或分割的,但是作为权益是可以合并或分割的,例如可依买卖、互换、赠与、继承、征用、调整、重划等行为对土地予以合并或分割。,三、城市土地地租 城市土地地租是城市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城市土地收益分配的一种主要形式。 土地的价格并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土地所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城市地租的两种基本形式,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等级差别,来源是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来源是市场价格与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差额。 级差地租是城市地租的主要形式。城市级差地租主要是由土地的位置和投资所决定的,由区位形成的级差地租永远是城市级差地租的主要形式。,城市级差地租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宏观层次的级差地租是从城市在全国分布中的比较而论的。包括以位置差异为基础形成的城市区位级差地租、由产业投资与公共设施的投资因素综合形成的城市功能级差地租和依赖城市规模经济集聚的”自然力“形成的城市规模级差地租。 微观层次的级差地租主要指城市内部的级差地租,一般按形成要素分为区位、产业和公共投入部分,与经济高位区的距离是城市内部综合级差地租形成的重要因素。,四、城市土地市场 城市土地市场是城市土地使用权交易的总和。 我国土地市场分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和转让市场两个层次,并在运行上各有特点。 我国土地市场的基本格局是由国家垄断城市土地使用权供给的一级市场和用地者相互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二级市场共同构成。,城市土地一级市场是构建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城市土地市场的起点和支撑点。 城市二级市场是优化 城市土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环节。 土地市场运行体系如图,土地市场,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到期收回 转让收回 其他收回,土地征用,土地出让,土地转让 土地出租 土地转租,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五、城市土地制度 计划经济时期,实行土地行政划拨制度,我国城市土地使用概况地说是”无偿、无限期和无流动性“的使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土地使用权价格有偿有期出让土地,形成土地市场,市场逐渐取代政策成为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当政策和市场成为土地利用的主要驱动力时,公众的意愿没有得到反映,这种土地利用决策往往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系统内部的排斥造成土地利用的不可持续性。 城市土地利用的演化就是政府、企业和公众相互博弈的过程。每一个主体的决策都会影响其他主体,反过来,也受到其他主体决策的影响。 因此,建立政府、市场和公众相互协调的机制与对策,是实现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具体措施: 1 改革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 2 逐步建立并完善土地产权权能 3 公众参与是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第二节 土地竞租与城市土地利用,一、土地租金与土地区位 根据土地肥沃程度、距离市场区位远近和气候条件等方面所决定的土地生产力的不同,可以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等级。 一般而言,对土地的利用会根据社会产品需求的大小,由优至劣依次进行。生产产品的价格必须小于最劣土地的平均成本是土地开发的基本前提。如果最劣土地的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就不会产生级差地租,这种不会产生级差地租的土地在经济学上一般被称为边际土地。 市场价格与边际土地以上土地产品平均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级差地租。,二、城市土地的投标租金模型 (一)杜能模型 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在他的专著孤立国一书中,提出了投标租金的概念,建立起了一套投标租金模型。杜能指出,投标租金是投标者对各种不同区位的土地所愿意支付的最高租金,它由土地使用者在对土地使用权的竞争中产生。,对于某一土地需求者来说,在城市地区影响投标租金的最重要因素是土地的位置:地块距市中心越近,愿意支付的租金越高。若以r(d)代表某一土地需求者的投标租金曲线,d代表到城市中心的距离,p为产品价格,q为产量,c为与距离无关的单位生产成本,f为单位距离的运费率,为平均利润率,则在一定利润水平下每块土地的租用者所能支付的最大地租(即投标租金)为:,r(d)=qpcfd 可见,相对于不变的p、c、和f来说,投标租金r(d)是距离d的线性函数。反映在图5-1中,则AB为投标租金曲线,其斜率为f。只要企业选址在这条曲线上,则无论其位置在AB线段上的何处,企业的利润率都是一定的。,杜能的分析虽是针对农业而言的,实际上由于城市地租和农业地租的基础是一样的,并由农业地租来调节,因此在城市中,投标租金曲线同样是距离的线性函数。,(二)城市土地地租曲线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城市土地在不同用途的使用者进行分配时,总是遵循“最高租金原则”即愿意支付最高租金者得之。而不同的使用者,对于城市不同区位上的土地,所给出的投标租金是不同的。,现假设有A、B、C三类土地使用者,分别是商业零售业、制造业、公寓住宅业,它们各自给出了自己的土地投标租金曲线,即在一定利润水平下所愿意支付的最大地租曲线:其中AA为商业用地的投标租金,BB为制造业的投标租金,CC为公寓住宅业的投标租金。,当土地处在OE区段时,商业用地的投标租金AE最高,土地所有者理所当然将OE区段的土地给了商业;同理,EF区段的土地给了投标租金最高的制造业,FC区段的土地给了投标租金最高的公寓住宅业。于是,这就形成了一条针对三个土地使用者的城市土地的投标租金包络线AEFC,它也是实际上的城市土地市场地租曲线。如图5-2。,三、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均衡 城市土地利用要达到均衡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企业选址的均衡。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下,只有所有区位上的企业均达到零经济利润状态时,企业才没有改变区位的动机 2 家庭选择的均衡。所有家庭在市内各区位上获得的效用相同,从而任何家庭也没有改变区位的动机。 3 区位竞价的均衡。在充分竞争条件下,土地总是被出价最高的使用者获得。在同一区位上,不同的企业或家庭的竞租水平不同,只有出价最高者才能获得该区位上的土地。,4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在开放城市模型中,还必须满足这一条件。即市内工商业的劳动力需求必须与居住区的劳动力供给相适应,否则就会有城市人口的迁入和迁出,从而影响地租乃至土地利用的变动。 5 土地利用边际的均衡。在两类土地利用的边界,两类土地的地租必须一致,否则边界将会移动。在城市土地利用边界,城市地租必须等于农业地租,满足上述几个条件后,城市用地结构达到均衡,从而就决定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一般来说,服务业中非土地要素对土地的替代性较强,在市中心地区土地的边际生产价值较高,从而地租出价较高,因而占据了市中心地区的土地。制造业、住房依次次之,因而分别居于中间和边缘地带,所以,从理论上,在市场机制下均衡的土地利用形成了同心圆形的分层结构模式。,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一、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伯吉斯(1925)同心圆学说认为,通过市场竞争,城市土地利用将形成单中心对称的圆形分层结构。当城市区域扩展时,每一个内环地带必然延伸并向外移动,入侵相邻外环地带,产生土地使用的演替,但并不改变圈层分布的顺序。 同心圆模式是城市形成的基本结构。,在传统的单一中心城市中,大部分经济活动集中在中央核心地区,形成以同心圆为基本模式的中心城市,其功能分区表现为CBD、工业园区和居民区等。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域空间由集聚走向扩散,现代多中心城市的兴起和城郊次中心地带得到发展已成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趋势。,二、城市土地利用的分区制 完全的不受制约的市场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在城市发展中主要表现为: 1 市场只能体现少数集团的短期局部利益,往往与城市发展的长期方向相悖。 2 市场在不能保证平等竞争的情况下可能助长投机行为,造成“泡沫经济”。 3 市场虽然促成土地的优化配置,但也可能危害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产生负的外部性。,实践证明,城市政府可以运用许多政策对土地利用进行管理,例如采用分区规划以限定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发挥政府在土地市场中的作用。 阿瑟奥沙利文把具有外部性的分区称为公害分区,其目的在于把不相容的土地利用分离开来。这种功能分区按照其有效性又可以分为工业分区、性能分区和立体排污费三种政策类型: 1.工业分区制。工业分区制可以将住宅用地与工业用地相分离,将污染源与潜在的受害者分开,限制工业污染的外部性,这种土地利用方式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2.性能分区制。性能分区制是对传统工业分区制的改进。政府为每个区设定性能标准,对企业污染设定上限,是一种鼓励消除污染的政策,给无污染企业更多选择生产地点的机会。 3.立体排污费制。排污费是一种针对污染征收的税收,处于效率的目的,这种收费应等于污染的边际外部成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