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引导—发现—总结”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_第1页
“自学—引导—发现—总结”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_第2页
“自学—引导—发现—总结”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_第3页
“自学—引导—发现—总结”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_第4页
“自学—引导—发现—总结”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学引导发现总结”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自学引导发现总结”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我校针对语文课堂教学节奏拖沓,学生参与活动的面与时间少,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开展更新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探索,初步构建了“自学引导发现总结”的课堂教学法策略。 “自学引导发现总结”的教学策略,从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着手,启发学生独立地学习,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实现认知与情感双因素和谐发展。“引导”是这一策略的中介,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激励学生发现,又及时引导学生解除探索中的困惑,使学生既获新知,又获探索新知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自学引导发现总结”教学法策略的理论基点 1、学生主体说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自学引导发现总结”教学策略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基础上,它充分肯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为全体学生创造一种“求知”、“探索”、“创造”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学、发现的时间,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2、自我实现说 学生学习的起源来之于动机,而动机则来这于需要。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期待或志趣。在“自学引导发现总结”教学策略中,教师用真诚的信任、积极的期望、准确的诱导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形成一种自觉、持久的内驱力,激励学生去积极思维、自我实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对立统一说 从哲学角度看“自学引导发现总结”,自学是内因,引导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在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正确引导,达到发现之目的。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学不是单向发展的,而是相互反馈,相互促进,相互成因果关系的,教师与学生是交互影响的对立统一体, 4、发现说探索是发现的前提。布鲁纳指出:人们只有通过练习解决总是和努力发现,方能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当学生获得了这种发现的探索、方法后,就能在学习过程中从已知领域,就有能力解决未来工作中出现的新课题。“自学引导发现总结总结”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一种教学策略。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内因与外因、理论与实践、内容与能力、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体现主体对教学活动的自觉参与和人格能力的主动发展为指导,贯穿渗透以下有关原则: 1、 以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为中心的原则。 2、 整体、科学、有序训练的原则。 3、 方法指导、能力训练和培养人格三位一体的原则。 4、 创新教育原则。 5、 内因与外因相互结合原则。 6、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求新知相统一的原则。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过程,实现认知与情感双因素的和谐发展,提高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2、 探索建立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和组织形成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的本领。 3、 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 4、 探索启发引导,促进主体发展的方法和手段,形成有利于主体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理论体系。 5、 研究教法、学法、探索教材改革,更新课堂教学传统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自学-引导-发现总结”教学课题的操作 1、 自学是基础 自学,顾名思义,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依赖别人,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学习,或多或少获取知识,当代教育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先听讲,不融化,不会成才。惟有入学而取得了自学的本领,才能成才。学生受教育,就是要学到一辈子能够坚持自学的本领。”可见,自学对一个人的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把学生的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手、口、眼、耳)和思维器官(大脑),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和探索,把学生应有的自学时间还给学生;此外,教师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 设计步骤,教给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以下读书的步骤,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掌握读书的方法。 疏通读:学习新的课文,先把每句话读通,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了解词义。 了解读:在初步读通的基础上,再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探索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后,进一步思考重点词句的含义,分出文章的段落层次,探索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布局谋篇的特点。 巩固读:理解课文内容,特点后再读,巩固获得知识。 检查读:通过读来检查文章中还有没有理解的地方。 弥补读:琢磨琢磨再读,通过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回味读:教过的课文经常诵读,反复体味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并熟读背诵某些段落以培养语感。 除此之外,另有“从审题着手的预习法”,“质疑问难法”等。我们根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自学步骤,便学生灵活掌握学习方法。 举一反三,运用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具体事物,学其“一”,从中获取方法,认识掌握规律,然后指导实践,“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其特点是揭示旧知与新知、学习与运用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教师以典型内容(文或段或题)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概括出现规律,然后让学生独去学习其他内容,由学到悟,由悟到用,形成能力。 善思好疑,增强能力 “思源于疑,”思维从问题开始。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时着力引导学生实践中掌握质疑解的基本方法。质疑,有找依据质疑、找关键句质疑、找原因质疑、找矛盾质疑、联想质疑等。学生发现疑难后,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发表具体和想法,形成互相争辩的氛围。学生对发现疑难、兴趣盎然。“质疑解惑讨论”的过程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引导是中介 在“自字一引导一发现的”的课题地教研中,教师的引导是中介。提倡学生自学,并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但这仍需教师的引导,激励。学生在探索过各中常常会出现困惑,更需教师及时点拨,指导。 实践中,教师引导的中介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激情。 情绪心理字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师生间的情感,对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会产生直接影响。教师要为人师表,爱生,教态亲切,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不同层次学生装的自信心。教师的爱如同催化剂,会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和尊敬,这种情感也会迁移到教师所任教的这门学科上来,激发学习热情。 (2) 激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求知欲、探险索欲。当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发现规律时,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结果、参与态度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获得自信,增强愉悦体验。 (3)激力。 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思维的矛盾运动才是真正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促使学生保持在学,发现过程中的持久的内驱力。 3、发现是目的。 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独立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发现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求新知,掌握方法。 发现的目标有以下三大类: (1) 表层目标。 表层目标是指课文中的知识和内容。学生在自学中寻找出课文中的知识点,运用已知知识和方法,自主地去理解,从而获得新知。 (2)深层目标 此目标是指对课文中隐含的东西作深层的发现。即寻找知识背后的原因,依据。如:课文中用词的妙处,分段的依据等,还要发现现象之问的异同,现象与本质的差别,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和矛盾等。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去发现新的意义和方法,并把它们转化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识。 (3)创造目标 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懂得了课文中的知识是什么及为什么是这样的,是不够的。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对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和结论作独创性的发现,甚至发现课文的不足之处,并设法加以弥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装去发现以上目标: (1)直观发现 自学蝇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作用,通过观察实物,图形等,积极思考鱼肝油出其特点和规律,从而有所发现。 (2)类比发现 自学中,引导学生寻找同类问题或内容的相同,相似点,比较不同现象之间的异同。在比较中认识规律,并用这一规律去发现冷气知,提高能力。(3)归纳发现 这种发现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可先从一个个别,特殊的问题材着手,分析,归纳出适合这些个例的规律,然后总结出适合于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4)迁移发现 所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影响,自学中学生学过的知识去理解,发现新知识,然后再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整理。这种学习的迁移,即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5)讨论发现: 学生自学后,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相互交流促进发现,培养合作精神。 以上发现的方法不能孤立使用,而必须互相交织综合使用。教师对于不同的发现要给予评价,以形式正确的思维方式。发现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较牢固地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并能促进他们去探索新知。在自学过程中,发现可以是多次的,当学生有所发现时,教师可再引导学生进一步独立思考,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探索新知的奥秘,不断完善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4总结是“自学引导发现”的归纳整理阶段,其实学生在发现过程中,就已进行了及时的小结,它是和“发现”紧密联系的。在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后期,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的系统性知识的总结,把前后的知识用分析、比较、综合的办法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从中悟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然后,进一步用规律性的知识把前后各方面内容串起来。长此坚持练习,会在学生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掘诗词蕴含之美 厚积鉴赏审美之能浅谈古诗词的学与教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通过吟诵古诗可以提高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艺术修养。小学课本收录了不少古诗词精品,认真地发掘研读,不仅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好,教师本身也会受益匪浅。 一、反复吟诵,陶冶性情 古诗是古代的文人墨客宣泄内心情感成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文字,是作者心血的凝炼。而我们读者,要凭借含义深远、高度浓缩的文字体会诗词蕴含的境界,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运用丰富的联想。如刘禹锡陋室铭之“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何陋之有?”写了作者高洁的意趣和安于乐道的心志使“陋室”不“陋”,由此告诫后者美好的德行才是志士的宝贵财富。再如孟郊游子吟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复吟咏之间可体味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以及身为子女应该感念亲恩、报答慈母的良好规劝。教师自身读懂了,读透了,给学生讲述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二、入情入境,领悟意境 诗歌,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古诗文在创作过程中,不但讲究韵律美,还十分强调意境美。一定要领会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品古诗。如李白赠汪伦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进入该诗的意境。学生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在长江之渡口将要远行,船头的诗人却怎么也不肯进舱,一次次的抱拳施礼告别,岸边的送行人更是依依不舍,举起的手臂不知挥动了多长时间,分别保重的话语却哽咽在喉咙中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三、联系旧知,展开想象。 “没有想像就没有艺术欣赏”,古诗文的欣赏同样离不开想象。在指导学生欣赏,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描绘,在脑中勾画出各种人物,情景,环境,内心活动等。在学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时,可以联系陆游的同名古诗,进行对比,展开想象,训练说话,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陆游是用比兴的手法,通过对梅花不怕风雨摧残、一任群芳嫉妒、在孤独寂寞中开放、永保磬香等一系列特质的描写,含蓄委婉地寄托了自己为抗金救国不怕打击、不怕孤立、决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崇高情操。而毛泽东在词的上片赞扬了梅花不怕白丈冰雪的坚强性格,下片则表达了梅花的志愿和宽阔的胸襟,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由于毛泽东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不同。陆游的词忧伤憔悴,音调低沉;毛泽东的这首词则充满希望、信心和乐观情绪,意境和色调,迥然不同。把这些点拨到位,比单纯讲陆游诗效果好得多。 四、悟懂情调,吟唱共鸣 诗人依靠诗歌蕴蓄丰富的内容寄托强烈的感情。读者在学习时需展开联想,去领会言外之意,并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在学古诗时要通过诗句去分析其中丰富的内容,领会诗人强烈的感情,并从中发掘出诗中的深刻含义。古诗最讲究押韵、平仄等。很多优秀的诗人都是精通音律的,他们在低吟浅唱中浑然无我,与天地齐在,与大地永恒,与万物同呼吸,与神灵共命运,写下了不朽之作。很多神奇的佳作当时就在艺妓的曲目里。如婉约派的领袖柳永就是一位宫廷乐师。南唐后主李昱就不仅工于词,还妙解音律,愁苦堪哀的虞美人、掷地有声的满江红、高亢深沉的临江仙等都被后人传唱至今。大量诵读古诗司,不但能丰富语言积累,提高人文素养,而且古诗词中关于理想、思想、道德、情感意志等等的见解,在潜移默化中必然会在我们心中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左右我们的内心世界,可以有效地启迪儿童想象,净化童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语感,发展了能力,提高了文化素养。 培养语感发展能力提高素养 加强古诗教学一得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通过吟诵古诗可以提高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艺术修养。小学课本收录了不少古诗词精品,认真地发掘研读,不仅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好,教师本身也会受益匪浅。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选材广泛,而且语言富有情趣。加强古诗教学,对学生培养语感、发展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都有其独到的作用。为此,这学期我在我们班作了有益的尝试,推出“每日一古诗”制度,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我每天安排值日班长当小老师,将我预先选好的古诗抄在黑板上。学生将此古诗抄在专用的本子上。先让学生自读,主要是把古诗读通、读准;再让学生猜读,猜古诗的大致意思;然后由教师点拨、指导;最后要学生有滋有味地诵读。每首古诗但求粗知大意,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求字字落实。一方面是不增加学生额外的负担,另一方面是留有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到相同的诗句留有比较、感悟、体验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语文素养普遍有了提高。 如学习赵嘏江上感旧中“独上江楼思渺然”一句时,我让学生猜猜“江楼”是么意思。一学生马上脱口而出:“老师,我猜江楼可能是江边的小楼的意思。”我追问道:“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吗?”“因为我们学过江枫渔火对愁眠中江枫是江边的枫树,所以”我对学生的回答大为赞赏。这其实就是一种知识的迁移能力。又如学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句时,我让学生回忆带“独”字的诗句。学生马上回答出“独上江楼思缈然”这句诗。“诗人为什么对独字独有情钟?”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学生说:“独,孤独、孤单的意思,说明诗人那时很孤独。”又有学生讲:“我感觉独字不仅有孤独、孤单的意思,而且有包含我的意思,表现了一种思念之情。”在“独”中体会到“我”的意思,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说明学生已有了一种感悟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会贯穿他语文学习的一生。再如学习张谓的早梅时,我说:“从一树寒梅白玉条这句诗你联想到了什么?”一学生出乎意料地回答道:“我想到了贺知章的咏柳的碧玉妆成一树高。”我让学生说说原因,学生笑而不答。但我似乎已感觉到孕育在这位学生身上一种可贵的语文素养。这恐怕就是人们所说的“顿悟力”,确实,这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培养语感,提高他的文化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学习古诗,对学生培养和发展他这种能力进而提高他的文化素养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和效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语感,发展了能力,提高了文化素养。祖国优秀的文化必将滋润我们新的一代。古诗学习必将使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 文言文中的审美教学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这种力量却偏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一些过于讲究程序化、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往往在不自觉中淡化了对美的追求,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由于这种弱化,导致了教学目的上的重大偏差,导致了教学效果上的严重削弱,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极为不利。这里,有三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正因为这样,学生也许精于词性活用的分析而拙于优美语言的鉴赏品味,也许熟记段落层次的已有分析而对思想内容的深度难于把握,也许搬来了人物形象的现成定位而流失了自己充分的理解感动。 鉴于上述种种实际存在的情况,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足够重视和充分实践: 一、要使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审美愉悦 文言文教学从其历史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在白话文兴起之前,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教学形式主要是官学制、私塾制、书院制,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读法、吟诵法、讨论法、讲座法等。二是从五四到1949年全国解放之前,教学形式转为以班级授课为主,教学方法在较大程度上延续了前人的做法,虽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冲击,但对文言文精华佳作的教学还是处在较高水平,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和现代文学巨匠们(例如鲁迅、胡适、郭沫若、朱自清、闻一多、郁达夫、老舍、冰心等)大都有着十分扎实的文言文功底,有许多人在古代文化、古典文学方面还独有专攻成就不俗。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文言文的教学时而完全淡化,时而点缀一二,且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干预过多,文言文的教学,从篇目入选到形式的分析,到内容的定评、人物的定位,均处在一种大一统的格局之下,尤其是文革期间的批孔反儒倡法,不仅使文言文教学面目全非,而且给文革后的文言文教学留下了很坏的影响,遗毒至今,没有根除。 综观当今的文言文教学,那种只重灌输不重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作法还普遍存在,令人深恶痛绝。文言文教学必须充满审美的愉悦,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即让学生在文字上更增些品味增些风采,在思想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形象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审美愉悦很神秘吗?不,它不是水中月,雾中花,因为文言名篇中多有审美的因素在,这些因素,沉积千年,历久弥笃,它们正在散发着深沉的光彩,正在期待着更多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二、充分发掘文言文教学的美的因素 任何一种美的存在,都不会是空洞的、虚无的,形式之美和内容之美总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惟其如此,真正的美才经得起时间大河的冲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熠熠生辉千古不朽的美丽篇章。任何一篇美文佳作,都是因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因此,我们从事教学活动,毫无疑问的是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让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采撷形式美的花朵 中国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富生命力的语言。自诗经以来,有风骚并举,有百家争鸣,有汉赋铺陈,有唐宋古文,更有那璀璨夺目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绚烂多姿。步入其间,令人恍如置身至境,目其迷也。文言文的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跃动着各种各样的优美文体,语言之美,恰似那清流,那急湍,滋养过多少中华儿女,当然也应该滋养当今的华夏子孙。新编高中语文试用教材,在总共140篇课文中让文言文占据了40%的分量,其对文言文的重视是空前的。第一册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两汉魏晋散文,第二册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唐代散文、宋代散文、明清散文。这些入选篇目,均是真正的古文观止,历史人文色彩极为浓重。从语言特色来看,这些文章,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写实朴素,或比拟夸张,或气势磅礴,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在教学中,把准文体特点,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那才是真正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文中三味。 2、进入人物美的长廊 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与审丑的过程中,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这是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作用,也是其魅力所在。尤其是历史散文中,多有这样的人物形象。例如:鸿门宴中的刘邦、项羽的形象,就很值得细细品味。通过在紧急关头这两人的语言、行为、神情的深入理解与讨论,学生才能深入准确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情感得到陶冶,审美得到提高。在这种分析中,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自主的,学生的审美活动是不受拘束的,因而也是生动的、有趣的。过去,我们很多人在教学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灌输知识的现象,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强行输入给学生,更有甚者,以教参为唯一的标准,变教学为搬教参,根本没有自己的见地。文言文的教学,我们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进入人物美的长廊,我们必须做的是引领者,而决不是搬运工。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智勇兼备,廉颇的忠勇不二知错善改,信陵君的礼贤下士顾全大局,侯生的足智多谋重义轻生,周瑜的多谋善断儒将风度,曹操的自负谋略奸诈多疑所有这些,无不充满着浓墨重彩的人文气息,无不让人心往神驰。当学生在阅读中为这些历史人物深感动、神采飞扬时,我们的教学,就已经走上了成功之路。 3、接受情感美的陶冶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民族的文化遗产需要继承。文言文的教学是继承的途径之一。在浩瀚的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情感美犹如一朵朵浪花,常开不败,留香千载,不绝如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当然,这种美依靠的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主动的阅读,即在老师指导下的主动接受,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朱光潜论古诗词的鉴赏要学会知人论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去走进作品,去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更进一步,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动于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向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羲之兰亭赋诗作序,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魏征直谏太宗十思,只为求得为上者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清明政治;杜牧构思阿房宫赋,为的是告诫后来者,不要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归有光写成项脊轩志,多可喜,亦多可悲的人之常情;张溥写就五人墓碑记,五人之从容就死,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些情感之美,闪烁着多么动人的光芒! 4、感悟思想美的光华 历史文化之所以深沉丰富,乃是因为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内涵有着巨大的力量。应该说,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过历史长河冲刷而流传下来的作品,当然是思想文化的精华,至少是可以让我们去批判地接受的优秀遗产。而充分发掘出这些作品中的思想之美,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先秦的百家争鸣,各种学说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此后千百年来思想的发展更是无比丰富。对这些思想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能初步接受思想光华的照耀,是文言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我们的学生,处在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的环境,他们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熏陶。他们要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语文教学思想中,不论是持工具说,还是持人文说,其思想教育的责任是不容回避的。而且,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决不会拒绝语文教学所担负的历史重任。 三、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 审美从来都不是被动的,因为只有摆脱非我的束缚,审美才具有其本质的特征。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教师的引导就可以淡化、抛弃。如何引导,这是我们要探讨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有说、读、论、评等方法。 说:即说背景、说生平、说相关材料、说自己的感受等。说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它因事生情,能生动导入,能激发情感,能深入内在。 读:即阅读、朗读、诵读。读是文言文神美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方法,它应该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思情并茂的朗朗诵读,可以在读中把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融为一体,融会贯通。论:即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全班讨论或辩论、进行师生讨论。问题是在讨论中愈来愈分明的,认识是在讨论中得到提高的。对于培养语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是大有裨益的。 评:即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评讲评点,或学生之间互相评点。在这里,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这些方法也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但要明确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学生的阅读、鉴赏、审美活动,必须是主动的,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活动,我们进行文言文审美教学活动,采用哪些方法,就必须在这个前提下去选择。只要这样做了,就一定能让学生动起来,就一定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管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悠远天空中,古诗词宛如璀璨夺目的星辰,洋溢着高尚的情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它们有的描绘祖国壮丽山河(如望庐山瀑布) ;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如墨梅、登鹳雀楼;或写驰骋疆场,报效国家的铁血豪情(如从军行);或写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如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多少年来,这样的诗篇像甘霖,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像号角,激励着人们奋斗前行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文字的不断发展,再加之诗词格律的束缚,古代诗词与我们的距离愈来愈远了。因此,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上,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上,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格外重视。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体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 在十二册小学语文教材(以北京版计)中,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共选入古诗词52篇,其中讲读32篇,略读20篇。从时间跨度来看,汉、唐、宋、元、明、清均有涉及,其中唐诗36篇,占近70%。从内容上看,所选篇目均为思想境界、艺术表现俱臻完美的名家名篇。那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呢?通过问卷调查,至少在个别语文教师的课堂上,有这样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 1 考啥教啥。教师以考试内容为目标,过分重视重点字的字音字义、重点诗句的翻译。以单纯地掌握知识点为终极目的。 2 有啥教啥。个别教师学养薄弱,把教材、教参作为唯一的参照标准,上课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如果遭到学生质疑,立刻显出捉襟见肘的窘态。3 略读等于不读。 因为略读课文,检测不做要求,个别教师就采取放任态度,会读会背诵就行,更有甚者,为了赶进度,竟致跳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