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行业态势与投资特性分析_第1页
化妆品行业态势与投资特性分析_第2页
化妆品行业态势与投资特性分析_第3页
化妆品行业态势与投资特性分析_第4页
化妆品行业态势与投资特性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化妆品的概述及分类(一)、化妆品的定义化妆品是以化妆为目的物品的总称,在希腊语中,化妆的词义就是“装饰的技巧”也就是说发扬自身优点,将缺陷加以弥补,在中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将化妆品定义为:“是以涂搽、喷洒或其它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化妆品包括:基础化妆品、美容化妆品、特殊用途化妆品三部分。基础化妆品是为了保护皮肤、毛发以及增进皮肤和毛发健康的制品;而美容化妆品是为了修饰脸面、指甲等部位,使之增加美丽而使用的制品;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面部、毛发等部位具有防御功能的特殊的理化处理的制品。所以不论是化妆品或是特殊用途的化妆品都不同于药品,其目的主要就是清洁、护肤、美化等作用。(二)化妆品的分类按功能分类清洁类、卫生类化妆品:如洗面奶、洁面奶、洁面水、洁面露、洁面霜、面膜、香波、磨面膏、洗手液、洗发膏、花露水、爽身粉、空气清新剂、去痱水、足粉、古龙水、洁面嗜喱等。护肤类化妆品(包括营养类和药物类):如雪花膏、冷霜、营养霜、奶液、蜜、香脂、防裂油、精华素、美白露、防晒霜、防晒水、眼角霜、凡士林、防晒油、紧肤水、收敛水、保湿露等。护发类化妆品:如护发素、头油、发乳、发蜡、防晒香波、药性发乳、调理香波、须后水等。美容类化妆品:如胭脂、唇膏(变色和不褪色唇膏)、眼影粉、眼影膏、粉饼、指甲油、香水、脱毛膏等。美发类化妆品:如摩丝、定型水、定型嗜喱水、染发香波、直发剂、染发膏、染发摩丝、生发水等。美容类化妆品:如胭脂、唇膏(变色和不褪色唇膏)、眼影粉、眼影膏、粉饼、指甲油、香水、脱毛膏等。粉类: 包括痱子粉、香粉、眼影、染发粉、足粉、爽身粉等。膏类、霜、蜜、乳类:包括乳液、蜜、粉霜、护肤、洗面奶、发乳等。液体类:包括香波、化妆水、香水、紧肤水、古龙水、保湿露、花露水等棒状类:包括唇膏、眉笔、发蜡等。块状类:胭脂、粉饼等。锭状:如唇膏等凝胶状: 如面膜、染发胶等;气溶胶类:如发胶、摩丝等;按剂型及制造方法分类薄膜状:骨胶原面膜粉、剥离型面膜等。7、锭状:如唇膏等笔状: 如眉笔等婴儿用品:婴儿皮肤稚嫩、应注意安全性。少年用品:小年皮肤状态不稳定,可选些调皮脂分泌作用的原料。男用化妆品:男性多属油性皮肤选用油脂少的化妆品。中老年用品:多选用营养性的化妆品。按年龄分类肤用化妆品:就是本化妆品作用于皮肤,或者说只能应用于皮肤上的化妆品;如润肤露;发用化妆品:就是此类化妆品只能用于毛发上的一类化妆品。如洗发水,香波等;美容化妆品:又称色彩化妆品,它是一类涂于脸部、指甲等部位,由此赋予色彩从而使该部位肤色改变或增强立体感,达到修饰的目的。特殊功能化妆品:是指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介于化妆品与药品之间的需要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一类化妆品;如祛斑用化妆品。按使用部位分类二、化妆品行业态势及投资特性分析行业发展态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妆品工业发展迅速。根据近年来的国内化妆品销售额统计资料显示,1982年我国化妆品行业的销售额仅为人民币2亿元,1985年为10亿元,1990年为40亿元,1995年为190亿元,而1999年的化妆品销售额则接近300亿,2000年更是增加到350亿,进入当年世界排名前8名,2001年在此基础上更是增长了解14.3%,达到400亿元,实现利税150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化妆品市场处在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我国化妆品市场的销售额近几年以年平均12.9%左右的速度增长,这种增长幅度显然大于经济速度;2006年在化妆品消费方面,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的人均化妆品消费仅2030元人民币,而世界人均消费水平则为3570亿美元,而美国更是多达7080美元。这表明我国目前化妆品消费水平还相对较低,但是,随着人民生活理念的更新和进步以及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使消费群体进一步扩大,加上中国众多人口基数和消费层次的多样化,可以预见,我国化妆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空间广阔。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加入贸易组织,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加入WTO后由于关税下调,原料价格下降,相对价格因素而言,成品价格下降,反过来可进刺激消费者对化妆品需求的增加。而对于国外市场,加入WTO后,无论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中草药化妆品还是中草药提取物将随着与国际接轨而使其出口明显增加。所以,加入WTO后将使我国化妆品市场进一步扩大,这是我们的机遇。另一方面加入WTO是一个双向的市场的开放过程,在为我们带来低价的原料和增大化妆品出口额的同时,也将使国外优质、高技术的产品大量涌入,增加了市场压力。加入WTO后,开放和竞争将在国际“游戏规则”下进行,将使国外化妆品企业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虽然目前世界顶级化妆品企业已全部登陆中国,但是,事实上世界顶级化妆品企业,如:欧莱雅、资生堂等进入中国的也只是少量几个品牌,有限的单品,而欧莱雅、资生堂这样企业有上百个品牌、上万个单品,可以从高端到低端市场全面覆盖。入世必然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他们将以绝对的竞争优势和庞大的市场份额,引导消费潮流。再者,还有大量国外中小型企业此前因贸易壁垒未能进入中国市场,随着入世的深入,市场的规范,他们当然不会放过中国市场这片“大好河山”。他们进入中国市场便凭借资金、技术、人才、营销、市场细分等方面的优势,对中国市场全面瓜分。使本已竞争激烈的化妆品市场更加白热化。三、我国化妆品的投资投资商机目前国内注册的化妆品企业有3700多家,品牌上万个,行内品牌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市场细分化相当厉害,不同的消费层次均有强势品牌覆盖。外资跨国公司占据中高端市场,夺走市场大部分份额及利润,本土大型化妆品企业则占据城市中低端市场,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被迫挤在农村低价市场挣扎求食。己有的化妆品企业在竞争中己是生存艰难,再投资化妆品业是否还有商机呢?机会还是有的,运用市场细分论、定位论,重新细分市场,把竞争对手重新定位,创建自己的空档。因此,新投资化妆品企业己不适合在大日化线同众多强势品牌近身博杀,应通过细分市场,提取目标消费群体核心价值所在,以新、奇、特、个性化为经营切入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关键在于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经营模式创新,通路创新。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关注的。 (一)儿童(婴儿)化妆品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中国家庭对独生子女加倍呵护,高度重视。随之而来的是企业顺应市场潮流,生产品种日益繁多的婴幼儿用品。从而推动了婴幼儿用品市场的迅速发展,构成一个相对独立且富有生机的行业,其前景令人瞩目。从近几年的婴幼儿用品市场来看:整个市场显得不冷不热,平平淡淡,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品牌寥若辰星,强生一支独秀,无人与之争锋,一些小品牌在无声无息地培育这一市场也是过得有滋有味。虽则强生是婴幼儿用品市场第一品牌,但是强生业务范围涉及医疗器械,隐形眼镜、药品、成人用品等各类市场,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健康护理产品生产商之一,并非专一的婴幼儿护理用品生产商,其他小品牌则难于望其颈背。因此可说国内专业生产婴幼儿护理用品的厂家仍是空白。 2002年10月在大连举办的第90届中国化妆洗涤美容用品交易会引人注目的变化在于儿童化妆品的崛起,展商中有二十几家推出了儿童化妆品系列,有郁美净、宝贝、小浣熊、调皮宝好可爱等多品牌进入展会一展风姿。种种迹象表明己有不少厂有家注意到这一市场的巨大商机,竞争格局己见端倪。 (二)、男性化妆品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妇女解放运动,到今天,妇女的权益普遍受到尊重,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社会与男性一较高下,女性用品充斥街头,女性受尽呵护。与之相比男性则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社会观念的延续,一个女人可以选择走出去发展事业,也可以选择相夫教子接受男人的呵护。而男人却没有得选择,必须承担沉重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男人涂脂抹粉被斥为没有男子汉气概。然而时代变了,观念也必须更新了。 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的经济增长在城市催生了一大批白领、金领,他们是21世纪的新雅皮士,他们有着极大的消费潜力。另外社会对新时代男性的审美标准正在逐渐改变,不再是过去亘古不变的体格强壮、魁梧有力的力量型,举止得体、仪容整洁、个性化是现代男性的新标准。据调查,城镇60%的男性每天都在使用化妆品,90%的女性认为男性应该使用自己专业的化妆品,但是市场上目前真正的男士专业化妆品只有古龙水、剃须膏寥寥几款。男士常常使用女性用或男女通用的化妆品,在市场高度细分化,品牌差异化的今天,显然不合时谊。性别的差异,皮肤性质的不同,社会观念及审美观不同,决定了男性化妆品应当与女性化妆品无论在基质、包装、品牌上必然有所差异,如:清爽、色浅、易于吸收、香味淡雅、功能性及个性化是现代男士的需求。而且相对女性而言,男性对品牌更忠诚,对价格敏感度较低。从有关数据分析来看,国内外男性化妆品消费也正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目前国内化妆品市场上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男性化妆品强势品牌。这为投资商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开发和生产男性化妆品将有更高的市场空间。 海外兵团为了抢占这一市场,正在静悄悄地登陆,资生堂、欧莱雅等跨国企业在中国相继推出男性化妆品。资生堂旗下号称国内第一款真正男性化妆品-JS俊士系列化妆品斥千万港币邀当红男星郑伊健为形象代言人。(三)、老年人化妆品 据计划生育部门统计,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是我国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期,这一群生育高峰期的人口正逐渐步入中老年,随着人口结构的高龄化,“银色经济”将带动老年人化妆品市场逐渐升温。目前这一领域还没有知名品牌染指,而且真正的专业老年人化妆品也极少。一个女人用了几十年化妆品,到老却发现没有化妆品可用。 40-60岁的中老年人占了总人口的相当比例,这一批人士一般生活比较安定,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且女儿已长大成人,因此她们将更注重享受人生,更注重健康,近几年的保健品市场火爆正是顺应这一要求。而且在这一批人士当中有不少人仍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处在政界、商界等领导岗位上,这些人士在社会交往中是非常注意仪容的,希望给人看起来更年轻。她们无论在基础护理品,还是美容上的需求,绝对不会比新潮女性少。中老年人对产品要求更注重产品内在品质,色彩持重,香味浓郁,这些要求决定中老年人化妆品与大众化的化妆品有所差异,这就是市场空档。另外,中老年人还有一个亘古不变的渴求,就是抗衰老、去皱纹,当然这也是全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只不过中老年人需求更强烈些,如能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必将创造无限商机。 (四)特殊功能性、疗效性化妆品 这类化妆品介乎药品与化妆品之间,在国家卫生部化妆品分类上归属特殊化妆品类,对之管理甚严。众所周知这是化妆品业中利润最大的一块。 美白、祛斑化妆品: 美白、祛斑这一细分化市场化妆品领域一个让人垂涎欲滴的大蛋糕,不少化妆品生产厂家先后切入这一领域,但折戟沙场,昙花一现成为某些美容化妆品品牌发展历程中永久的痛。更有的生产厂家铤而走险,使用违禁药物,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目前允许用于化妆品止的祛斑药品都没有特效,因为各种色斑成因各不相同,雀斑更是有遗传倾向,因此十分难以治愈。虽然如此,但是祛斑美白病逝作为化妆品领域一个永恒的主题依然是人们追逐的取向。要克服这一技术瓶颈,需要在基础研究,临床医学上投入更多的研究。中国的中草药品种繁多,中国的传统中医药理论源远流长,系统严谨,我国历代曾有很多治疗黄褐斑、面(黑干)的中药组方一直流传今。所以医药化妆品这一块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眼部护理品: 眼部化妆品向来集中在眼影、睫毛膏、眉笔等彩妆品上,事实上眼部护理更重要,现代都市人们生活节奏紧张,过多的夜生活,用眼过度,造成黑眼圈,眼脸浮肿,不得不用重重的眼影来遮盖。眼角的鱼尾纹最易泄露女性的年龄秘密。眼睛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而且对一个的容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眼部护理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专用的眼部护理品较少。与之相对比的脸部却有雪花膏、冷霜、保湿霜、平衡霜、日霜、晚霜等名目繁多的这个霜那个膏,这显然不合理。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更新,眼部用品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能早日进入这一领域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第一品牌的形象,将于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他功能性、疗效性化妆品;如:颈部护理用品,健美化妆品,绿色化妆品,治痤疮类,防脱、生发类等方面也值得关注。(五)彩妆中国的化妆品市场与国外不同,是一个以护肤品为主导的市场。在国外,彩妆市场一般占整个化妆品市场的30%,而在我国,彩妆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及10%。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更提倡自然的、含蓄的美,讲究素面朝天;另一方面,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彩妆的消耗量也越高,彩妆市场的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职场文化的日益国际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开始认同将化淡妆作为一种基本礼仪,对彩妆的需求量正在持续飞速增长。上海、广东、北京三地,总量占据41.9%,其他各城市零散分布,可见彩妆彩妆的普及以及日渐升温的趋势,已经是广受全国各级城市认同和接受的事实。近10年来,中国市场化妆品的销售额每年以超过15%的速度递增,2010年会达1000亿元,居亚洲第二位、世界第八位。而彩妆作为目前化妆品市场发展势头迅猛的一支生力军,更是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发展潜力。2004-2010年中国彩妆市场增长及预测趋势 中国女性在十年前还只是描眉画口红的时代。但现在,各种色彩缤纷的彩妆产品被大家自如运用,并懂得依据不同场合和打扮的需求而变化。调查者中,90.07%都表示会化妆,76.5%会因为场合、打扮的不同而变化妆容,这种变化便是化妆发展到较成熟阶段的表现方式。同时彩妆消费人群的“低龄化”逐渐明显,在名调查者中,22岁以下开始化妆的比率占到75.36%,其中18岁以下占到23.54%,与23-30岁之间的24.64%比例接近。虽然化妆品的“低龄化”有日本、美国等行其先,但是中国彩妆的发展决不仅于前鉴。在此次调查中,参与人群资料显示20-29岁的年龄段高达84.7%,相比较她们开始化妆的年纪,保守估计60%化妆人群具备3-7年的化妆年龄。足以说明中国彩妆消费者的“低龄化”是逐步成熟,16岁开始化妆的人数突然增多;19-22岁之间占到总数量的50.86%。可见16岁-18岁是中国彩妆消费市场“低龄化”开始的重要年龄段,而19-22岁成为“低龄化”的市场主力军。“低龄化”的结构特点,从纵向上加长了彩妆的发展空间,也给中国化妆品市场拓宽了彩妆领域。四、国际化妆品市场与行业发展现状 19932003年世界化妆品和美容品的总销售额为每年24%的速度增长,2002年全球美容化妆品销售总额是2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25,西欧占30,日本占15,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所有国家总共占30的份额。 对全球日用化妆品行业进行排名,宝洁、吉利、欧莱雅、高露洁、雅诗兰黛、汉高、雅芳、资生堂、莱士集团、花王获得全球10大国际品牌。 (一)美国 美国化妆品业如同它的工业和科技文化一样发达,美国化妆品的年销售额约占全球40的市场份额。在金融世界评选的27个世界名牌化妆品中,美国品牌占有13个。目前全美有500多家生产化妆品、盥洗品的企业,从业人员近6万人,经营护肤类、发用类、香水美容类、盥洗品类、特殊类化妆品约2.5万余种产品。此外,美国尚有360多家原料生产厂,生产经FDA认可批准的3150种化妆品原料。美国化妆品的产品结构为:护肤类化妆品占21.2,发用类化妆品占18.25,香水美容类占16.8,特殊类占8,男用化妆品占7,其余为盥洗品。美国化妆品出口额也相当可观,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欧共体12国、亚洲、拉丁美洲等。其中,出口额上升较快、出口较多的两个国家是墨西哥和日本。美国化妆品多通过连锁店、折价降价店、百货商店、超市等进行销售。其销售比例分别是连锁店为36,折价降价店为32,百货商店为24,超市为8。近年来,美国一些著名化妆品公司对中国化妆品市场尤为关注,纷纷来中国投资兴办独资或合资化妆品生产企业。(二)日本在世界范围内,日本在化妆品生产和消费方面都是比较发达的国家。1994年,持有日本厚生省化妆品制造许可证企业有1427家,从业人员达30万人。目前被厚生省认可批准使用的化妆品原料有2500种。生产护肤类、发用类、美容类、医药部外品等近2万多个品种。1994年日本化妆品销售额为1兆5000亿日元,化妆品年增长率约为3。日本现有人口1.25亿,故人均年化妆品消费水平为1.2万日元。目前化妆品生产企业有2000多家,大的上规模的有100多家,像日本资生堂株式会社、高丝、花王等株式会社在日本化妆品市场占有率达83.4%。其化妆品工业销售额高达300亿美元,其中发用品占31.4%、护肤类占39.3%、美容产品占24.8%、香水(香龙水)占1%,其余占3.3%、日本的化妆品公司有别于欧洲,不作电视广告宣传、产品更重内在质量。 (三)法国法国有2000余家的化妆品企业,年销售额2300亿法郎,年增长额高达12%。法国三大支柱工业中香水已与航天、汽车工业齐名,法国香水出口178个国家和地区。家庭消费年2300法郎,2030岁的年轻女性,年收入为15万法郎,其中用于香水的为900法郎,用于化妆品有700法郎,两项合计只占年经济收入的1%。五、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现状“十一五”化妆品行业发展概况发展现状及成就“十一五”期间,中国化妆品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行业和市场得到了长足进步,从2006年,我国化妆品销售额达到了每年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并且每年以两位数递增,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恶劣环境下,依然保持着持续平稳增长。主要特点如下:1、化妆品市场欣欣向荣,引领相关行业形成辐射广泛的化妆品经济链,积极拉动和扩大内需。2010年全国化妆品销售总额1530亿元,与2005年生产销售总额960亿元相比,每年平均增长近10%,五年来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化妆品行业逐渐融入世界范围的大市场,“中国制造”的化妆品已经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2010年化妆品行业产品价格走势市场需求 “十一五”期间,化妆品进出口贸易,除2008年和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贸易值基本保持持平外,其余各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幅度。根据海关数据2010年化妆品进口4.71万吨、进口额9.97亿美元,出口36.54万吨、出口额16.20亿美元,同比2009年各数据均增长30%左右。过去五年,逐渐形成了以化妆品为核心的庞大的化妆品经济链,其中包括广告业、包装设计制造业、运输物流、互联网销售、化学化工、原材料和美容业。以广告业为例,每年国内外化妆品企业都会成为央视化妆品广告招标会的明星,仅在央视招标的广告额就达到数亿元之巨。我国在“十一五”期间逐渐发展成为化妆品消费大国,总体消费水平已超越欧盟、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上化妆品第二消费大国,而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消费水平还较低,还存在相当大的市场消费潜力。2、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迅速成长,形成多元共存共赢新局面2010年,我国持有效期生产许可证化妆品企业约3300家,大浪淘沙,没有竞争力的小企业被淘汰了一小部门。约有70%的企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福建等五个省(市),其中广东省化妆品企业约1500家,是生产企业最多的省份。在这些企业中有国有股份制、集体、民营企业,也有港澳台和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居多,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共同发展新格局已形成。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规模以上企业约有500余家。3、化妆品产品类型丰富多彩,质量稳定提高目前我国生产的化妆品品种大约有25000多种,门类比较齐全。据市场调查,各类产品占消费额比重:护肤类占40-50%,发用类占30-40%,彩妆类占10%左右,其他小类占10%左右,这些品种基本可适应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消费层次需求。从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每年抽检情况看,平均合格率95%以上,而且近两年来很多抽检合格率接近100%。这基本反映了化妆品质量不但总体水平良好,而且不断稳定提高。4、重视科技开发,培育品牌初见成效重视科技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培育品牌成为企业谋求发展的战略。许多企业强化研发力量,加快科技投入,创造条件建立技术中心和科研机构,对涉及化妆品有关学科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增强产品功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新产品层出不穷,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绿色环保和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和欢迎。同时,化妆品企业重视品牌配偶与工作,品牌是企业的根,有了好的品牌才能拥有市场扩大消费。被国家名推委认定的护肤、洗发、护发和沐浴类化妆品“中国名牌”14个,被国家工商局商标局认定的化妆品“驰名商标”25家。尚有更多企业的产品分别被认定为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培育和争创品牌,大大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5、政府加强行业监管,化妆品法规日趋严格和完善“十一五”期间,国家政府部门继续对化妆品生产企业实施卫生许可和生产许可管理制度,以及对特殊化妆品实施卫生生产许可行政审批制度,修理出台了多项法规和管理办法,发布制订了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51项,法规和标准修订速度明显加快,行业法规建设日趋完善。此外,自2008年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由卫生部划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法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出台了多个技术文件,加强了化妆品法制化管理。6、行业标准化工作接轨国际,取得可喜的成绩7、行业协会建设日臻完善,服务企业沟通政府,加强国内外交流六、“十二五”化妆品行业战略及目标(一)发展目标1、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提高企业素质遵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律,创新发展模式,逐步推动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优化调整,音带大中型企业向规模化发展,增强自主创新实力,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引导中小企业向特色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行程一批机制灵活、适应市场快,小而专,专而强的中小企业。通过机制优化调整,使不同类型企业的素质普遍提高,形成共同竞相发展的新格局。2、优化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化妆品市场特点是变化快,潜力大,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质量,增强功效、扩大品种为目标大力研发新产品,加快产品成熟期、发展期、衰退期调整步伐,保持新产品产值占有率不低于20%,并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培育民族品牌力争培育2-3个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品牌,“中国品牌”产品增至20个,“驰名商标”产品增至30个,更多的产品进入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行列。4、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速度“十二五”期间,化妆品销售和进出口贸易争取保持持续平稳增长,销售额平均年增长速度稳定在9%左右,到2015年销售额力争达到2300亿元左右,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稳定在10%左右,到2015年出口额力争达到25亿美元左右。2010-2015年市场需求趋势 原材料价格分析 2010-2015年化妆品行业的产量预测 2010-2015年化妆品行业的需求预测 2010-2015年化妆品行业的价格走势 (二)战略措施1、逐步推进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优化调整一是鼓励支持基础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加快自身发展,或通过兼并、联合方式重新组合,行程一定规模,做强做大,成为行业骨干;二是引导支持中小型企业发挥生产经营机制灵活的特点,逐步把特色产品做大,向专业化发展,形成一批小而专、小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