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企业研究论文以作业预算为基础的业绩合同管理有效性研究【摘要】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目标函数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本文认为,解决利益冲突的有效途径不是通过强制,而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订立一个以作业预算为基础的业绩合同。【关键词】作业预算;业绩合同;补偿契约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各组织成员间的目标利益不一致,并且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解决利益冲突的有效途径不是通过强制,而是依靠企业组织成员在自愿的基础上所订立的各种形式的契约,其中,业绩合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部契约。在公司治理过程中,业绩合同不仅仅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合约,还应该扩展到经营者与中低层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之间。在委托代理理论下,作业预算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协调的重要机制,是企业内部契约机制。以作业预算为基础的业绩合同是建立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的有力保障,并使激励机制建立在科学的业绩计量和考评之上;以作业预算为基础的补偿契约不仅是业绩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企业实施激励约束机制的内在保障,并大大地提高业绩合同管理的操作性和有效性。一、以作业预算为基础的业绩合同功能设计委托人与代理人签订的业绩合同是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制衡机制,是契约的重要表现形式。委托人必须设计出一个代理人能够接受的业绩合同,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化。而企业签订业绩合同就是要建立以绩效为基础的补偿机制,设计一个最优报酬计划来实现对代理人的激励和约束,把代理报酬同企业业绩挂钩,并且将代理人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追求,使代理人的行为尽可能地与公司利益相一致。委托人与代理人签订契约以后,契约的管理不是孤立的行为,它在运作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和非人的因素。由于签订契约的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有限理性等,特别是企业内部契约存在一定的不完全性,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可行的契约安排对当前及未来可能不适用,这时如果仍然按照原来的契约安排实施而不进行改造,就很可能导致企业治理失效。预算管理因具有控制性、激励性、评价性、战略性等特征,它是一种实现企业外部契约的内部保障机制,可以较好地协调各级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管理过程中,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行为管理,而作业预算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技术管理。在作业预算法下,它通过战略目标的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