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框架.xls_第1页
心理学知识框架.xls_第2页
心理学知识框架.xls_第3页
心理学知识框架.xls_第4页
心理学知识框架.xl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测量的对象,或者能够引起我 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 为 心理现象不能直接测量,只能测 量其外显行为 数字 法则 绝对零点 相对零点心理测量 确定的意义 相同的价值 命名量表 顺序量表 等距量表 等比量表 量表类型参照点单位计算例子 命名量表无无1男、2女 顺序量表无无比较大小比赛名次 等距量表相对零点有加减温度、标准分 等比量表绝对零点有加减乘除长度、年龄 间接性 相对性 智力测验 特殊能力测验 心理测量一般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比如智力、性格、兴趣、态度 等,不过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把顺序量表换算成等距数据来统计 测验刺激是客观的 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 分数转换和解释经过了标准化,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 问卷法(MMPI,16PF,EPQ) 投射法(罗夏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 指测验的标准化 心理过程:认知(智力、成就);情绪(焦虑、抑郁、恐惧);意志 行为; 个性: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个 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 代表某一事物或该事物某一属性的量。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 等距性和可加性 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 一种科学手段 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 心理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智力年龄,以年龄为单位,同时先快后慢 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仅表示等级,并不代表某种属性的真正 量或绝对值,如成绩排名 代号、类别,如1男,2女 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 客观性 心理测验的 性质 人格测验 按功能分类 确定事物量所需要的一个计算的 起点 参照点 测量要素 单位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有大小,有相等的单位,可加减,如温度计 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身高、长度、重量、时间、钱,可做加 减乘除运算 可以转换 事物 测量定义 测量量表 客观测验 投射测验 最高行为测验 典型行为测验 智力测验 人格测验 心理评定量表 科学心理测验 的产生与发展 1890 1904 心理测验智力测验智商()遗传决定论 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奠定了统计学基础,他的学生皮尔逊加以发 展创立积差相关法,这使得判定心理测验的信度、效度和进行因素分 析成为可能 卡特尔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首次出现在文献中,主张手续和考试方法应统一,并与常模进行比较 比内与西蒙发表“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介绍了30个项目的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二)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推孟的研究生奥蒂斯编制的陆军甲种和乙种智力测验 (三)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韦氏学前儿童、学龄儿童、成人智力量表;包括言语和操作 先确定一般总体, 再确定目标总体, 最后确定样本 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对测验使用者来说,要考虑现有的常模团体哪 一个最适合。 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 优点:实施方便,团体测验多采用此种方式编制。 缺点:容易受测者文化程度的影响,因而对不同教育背景下的使用时,其无效性将降低,甚至无法 先驱:克里培林,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施测于精神病人;1920年罗夏 墨迹测验是投射测验的发端。20世纪40年代后,MMPI,16PF,EPQ等(四)人格测验的发展 文字测验 心理测验的 分类 优点:不受文化因素限制,可用于学前儿童和不识字的成人。 缺点:不宜团体实施,时间上不经济。 罗夏测验、主题统觉测验、自由联想测验和句子完成测验 优点:对受测者的言语和情绪状态有仔细的观察,有充分的机会与受测者合作,结果可靠 缺点:不能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测验手续复杂,主测者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一般人不易掌握 优点:时间经济、主测不必接受严格训练即可担任; 缺点:所得结果不及个别测验可靠,在临床很少使用 要求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有正确答案。智力、成就测验属于此类 按习惯的方式做出反应,没有正确答案。人格测验多属于此类 团体测验(陆军甲种和乙种测 验,教育上的成就测验)(团体 按测验的方式 分类 测验的要求分 类 (一)测验万能论 (二)测验无用论 (三)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可弥补实验法的不足 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龚耀先等人修订的韦氏成人(WAIS-RC)、儿童(C-WISC)和幼儿(C-WYCSI)、林传鼎等的韦氏儿童(WISC-CR) 张厚粲主持修订的瑞文标准型(SPM)、李丹等修订的联合型瑞文(CRT) 正确的测验 观 错误的测验 观 心理测验在 心里咨询中 的应用(心 理测评并非 必不可少) 二、现代心理 测验在我国的 发展 多为修订和本 土化工作 心理测量的 发展史 常模团体性 质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以及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其中MMPI还可以了解是否属于异常。 精神病评定量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恐怖量表等 首先倡导者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遗传论) (一)操作测验技能的发展 科学的心理测量于工业革命成功后世纪的欧洲发展起来 操作测验:非文字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 性质分类(常 结合使用) 个别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 严谨程度分类 常模团体必须 是所测群体的 代表性样本 样本的大小要 适当,关键是 样本要有代表 性 标准化样组是 一定时空的产 物 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 分组抽样 分层比例抽样 分层非比例抽样 全国、 区域 特殊常模。 百分位常模 标准分常模。 常模分数 按月份显示儿童在运动水平 、适应性 、语言 、社会性 智力年龄比内-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每题则得智龄2个月 年级当量 百分等级 百分点:也称百分位数 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 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从正态到 正态 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 计算而来。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比较基础,是 参照分数标准 按样本的大小和来源 根据具体应用标准和分数特征分 为 系统抽样要求目标总体无等级结构存在 一般不小于30或100人;全国性常模一般应有2000-3000人为宜 施测常模样本后,将受测者的原始分数按照一定 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导出分数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它实际上是一个有意义的测验量表,它与原始分数等值,可以进行 比较 年级量表单位通常是10个月,假设两个月的假期不重要 应用最广的方法,百分等级越低,个体所处的位置就越低。 与百分等级的计算方法不同,百分点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例的人对应 的测验分数是多少 百分位分成100份,四分位分成四等份,十分位分成十份 Z分数为最典型的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 X为原始分数, 为样本平均数,SD为样本标准差 因为常出现小数点和负数所以转换成: Z=A+Bz A、B为根据需要指定的常数 样本一般采用随机或分层取样。 取样误差与样本大小成反比;应从经济的或实用的可能性和减少误 差两方面综合考虑样本的大小。 比如百分等级是85,百分点为90 分;实际应用中,可以互换用这 种双向方式编制的原始分数与百 分等级对照表就是百分位常模。 百分位常模 发展常模(年 龄量表。) 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 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基本 单位是标准差,所以叫标准分数 标准分常模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立 、周会走,皮亚杰的守恒5岁理 解质量守恒,6岁才会掌握重量守 恒,7岁时才有容量守恒概念,以 此理论设计了作业和问题组织成 标准化量表。 最早的范例是葛塞尔发展程序表发展顺序量表 常模的类型 常模 常模团体的 条件 分层抽样 取样的方法 当时空变化时要修订,选择常模时,注意选择新近的常模。 随机表或者编号,机会均等 又称等距抽样,将已编好号码的个体排成顺序,每隔若干抽取一个 先将群体分组,再在组内随机取样。如全国取样按行政区域划分组 在确定常模时最常用的是分层抽样法。 平均分标准差常见测验 T分数5010EPQ 标准九分52 标准十分5.51.516PF 标准二十分 103韦氏分测验 离差智商 (使用最 广) 10015 比内-西蒙使用 “心理年龄” (MA)来表示 受测者智力的 高低。心理年 龄的方法缺乏 不同年龄儿童 间的可比性 比率智商(IQ)被定义为心理年 龄(MA)与实足年龄 (CA)之比。 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于1916年对 比内-西蒙修订而成斯坦福-比内 量表使用了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离差智商 信度系数 是相关系数,是同一受测者样本 所得两组资料的相关 信度指数是信度系数的开方 测量标准误 (SE) 标准差 优点:能提供有关测验是否随时 间而变化的资料,可作为受测者 将来行为表现的依据 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示方法 :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 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施测无数次,所以常常用一组受测者两次测量结果来代替对同一 个人的反复施测,于是有了另一个指标 标准误表示的是抽样的误差。因为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出无数多种 样本,每一个样本的数据都是对总体的数据的估计。标准误代表的就 是当前的样本对总体数据的估计,标准误代表的就是样本均数与总体 均数的相对误差。 标准差表示的就是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标准差就是样本平均数方差的开平方 最适宜的时距:两周到四周,间隔最好不超过六个月 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非正态转化成正态 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 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基本 单位是标准差,所以叫标准分数 智商及其意 义 表示实得分数与真分数的符合程 度。 信度的指标 又称稳定性系数。方法:同一测 验,同样条件,同一组受测者, 前后施测两次,求相关系数。 重测信度 测验的总变异中真分数造成的变异 占百分之几 由于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增长不同步,所以不适合较大的受测者;在 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意义,所以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 韦克斯勒将其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为15。表示个体智商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是理想指标。 转换表法:又称常模表 剖面图法 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 常模分数的 表示方法 缺点:易受练习和记忆的影 又称等值性系数,复本信度反映的 是测验在内容上的等值性,故称 等值性系数。 易受练习影响,不能完全消除 容易地迁移到同类问题上去 建立复本十分困难 分半信度 测验越长,信度越高,分半法会 低估信度,必须修正 同质当测题得分有较高的正相关时 异质 即使看起来好像测量同一特质, 但相关很低或为负相关时 评分者信度 测验难度 时间间隔 一般原则是:信度低于0.70时,测验不能使用 估计真实分数的范围;了解实得分数再测时可能的变化 真分数的置信区间(95%):X-1.96SEXTX1.96SE 两个等值测验应该几乎在同一时间施测。 优点:能够避免重测信度的一些问题,如记忆效果、学习效应等, 一般要求在成对的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平均一致性达0.90以上,才认为评分是客观的。 rxx=1,说明没有误差;rxx=0,说明都是测量误差 又称稳定性系数。方法:同一测 验,同样条件,同一组受测者, 前后施测两次,求相关系数。 但也有其局限性 重测复本信度或稳定与等值系数, 有时间间隔称 复本信度 rxx=0.90,实得分数中有90%的变异是真分数造成的,10%来自测验的误差 测验内容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同质性信度 内部一致性信 度(重测信度跨 时间的一致 性;复本信度 跨形式的一致) 信度评估的 方法 确定测验可 以接受的信 度水平 解释真实分 数与实得分 数的相关 解释个人分 数的意义 SE为标准误,Sx为标准差,rxx为测验的信度系数 第一,测验越长,测验的测题或内容取样就越有代表性。 样本特征 影响信度的 因素 测验长度 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间隔越短,信度系数越大 。 样本团体异质性的影响:获得信度的取样团体较为异质,会高估测验的信度。 样本团体平均能力水平的影响,样本团体平均能力水平太低,受测者猜测多,信度较低。 第二,测验越长,被试的猜测因素影响就越小。 增加测验长度的效果应遵循报酬递减率原则, 有时反而会引起被试的 疲劳和反感而降低可靠性。 难度对信度影响仅存在于某些测验中 rxx从0到1说明了完全不可信到完全可信 认知测验:0.90以上;人格测验:0.80以上 团体比较:0.70以上;鉴别或预测个人成绩或作为0.85 潜意识 性冲动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性本能生殖 营养本能生存 潜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 变相宣泄 自我防御 固着 焦虑现实性焦虑(客观性) 神经症性焦虑威胁来自本能冲动 道德性焦虑危险来自超我 压抑 兴奋条件:1、相遇 抑制 2、强刺激 桑代克-斯金 纳 班杜拉 人本主义心 理学的解释 马斯洛 医学标准躯体疾病 统计学标准偏离正态分布 内省经验标准 病人及观察者的主观体验 社会适应标准 符合社会准则 非精神障碍 感觉过敏 (过度敏感) 感觉减退 内感性不适(感觉障碍) 错 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有对象) 命令性幻听、 评论性幻听、 正常人亦有错觉发生,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但精神疾病患 者却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并常伴随强烈的情绪体验。 因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度反应。 因病理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 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 多见于神经症或虚弱状态患者 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等 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违反任意一条即可判断为 异常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压抑、否定、投射、退行、隔离、抵消、转化、补 偿、幽默、置换、反向作用、合理化、升华、转移 性心理发展三阶段:口欲期(0-1岁左右)、肛欲期(1-3岁)、生殖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生殖期(12岁以 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操作性(工具性)条件反射(主动) 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需要五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 求) 华生(建立刺激-反应模式 R=f(S),环境决定论,否 定遗传影响 第一, 适应环境,健康生存 第二,社会功能正常 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 ” 心理防御机制 四个理论 “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经典条件反射(被动)巴甫洛夫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1、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后 感觉障碍 2、主要目标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 言语幻听(可见于多种 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 症,器质性、心因性、 幻听(最常见) 行为主义的 解释 对心理异 常现象的 现代说明 精神障碍 ,心理治疗 为辅助 心理学的区 分原则 标准化区分 (李心天4标 准 心理正常 与心理异 常的区分 正常心理 活动的功 能 精神分析的 理论解释 对心理异常现 象三个说明 性力理论、 两个命题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又称“力比多” 心理咨询 、 治疗对象 第三,正常认识客观世界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争论性幻听。 非言语幻听 幻视 没有视觉刺激时出现的 视觉形象 多见于感染、中毒所致的 精神障碍。 幻嗅多为一些难闻的气味 幻味 幻触 内脏性幻觉(知觉障碍)性质明确、部位具体 真性幻觉相应感觉器官获得。“亲眼所见、亲耳所听” 假性幻觉 功能性幻觉 思维鸣响(回响) 心因(心理因素)性幻觉 视物显大症、事物显小症 非真实感 患者认为自己的面孔或体形改 变了形状,因此在一日内多次 窥镜 思维奔逸(兴奋性的思维联 想障碍) 多见于躁狂 思维迟缓(抑制性的思维联 想障碍) 思维贫乏 思维松弛或散漫 破裂性思维 思维不连贯 思维中断 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 思维云集,亦称强制性思维 病理性赘述 病理性象征思维 语词新作 逻辑倒错性思维(多见精神 分裂症) 思维云集的患者认为思维活动已经完全不受自己意 愿的支配 用一些普通概念、词语或动作来表达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无法理解的意义, “暖气片”象征 “工人阶级” 通过概念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拼凑出来的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意义。 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没有前提,亦缺乏逻辑。但患者坚信不移,不 可说服。 常见于抑郁症,只慢不少 只少不慢,多少是指联想内容,快慢是指反应速度 答非所问 意识不清楚,出现语词杂拌 具有明显的不自主感 思维插入还有属于自己的、受患者支配的思维活动 意识清楚,但思维联想过程破裂,思维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 和应有的逻辑性。出现语词杂拌 思维意识障碍下出现 无意识障碍,无明显干扰,思维突然中断 有不属于自己,不受自己控制的思维突然大量出现,似被别人强行塞 入其脑中。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意外联想) 一种不受患者意志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患者脑中,内容 杂乱、无意义、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内容往往突然出 现,迅速消失。 病理性啰嗦,不听劝说,坚持把原来的话说完 联想增多、加快(随境转移、音联、意联) 联想抑制、变慢 联想减少,词汇贫乏、沉默少语,言语空洞,回答简单。但语速并不 减慢 联想松散,缺乏主题 病人常会因尝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或奇怪的味道而 拒绝进食 患者感到皮肤或粘膜上有异常感觉,如虫爬、风吹 、物体触压等 常见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常描述不是通 过相应感觉器官获得的。 正常知觉和幻觉并存,涉及同一器官 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 由强烈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其内容与精神刺激密 切相关。 患者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变形 患者感到周围事物都不真实,如水中月,镜中花 思维障碍 窥镜症 视物变形症 感知综合障碍 感知 障碍 思维 形式 障碍 言语幻听(可见于多种 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 症,器质性、心因性、 幻听(最常见) 据感受器官的不同 按产生的特殊条件 按体验的来源 幻 觉(无对象的知觉,感 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 引起的。) 知觉障碍 认知障碍 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妄想的特点:毫无根据、坚信不移、自我 原发性妄想: 既往体健 继发性妄想 强迫观念(注意与强制性思 维的区别 ) 注意减弱(普遍减弱) 注意狭窄(局部变强) 记忆增强 记忆减退 错构 虚构 2、痴呆(后天) 情绪低落 焦虑(指向未 来) 情绪迟钝 情绪淡漠 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常见于轻躁狂状态和偏执状态。 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早期表现为近记忆减退,可见于痴呆病人、神经衰弱、正常老年人。 回忆的丧失,病人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经历的遗忘 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即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 多见于抑郁发作 多见于焦虑症、抑郁症、更年期精神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发作 并伴明显的自主神经紊乱症状。正常人亦会出现。 多见于恐怖性神经症,也可见于分裂症或神经衰弱早期。 患者对一般情况下能引起鲜明情绪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患者对一些能引起正常人情绪波动的事件及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件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情绪变化与环境保持联系,但稳定性差。 自我评价低,不自信,愉快感缺失(内心体验未缺乏)。言语减少,动作迟钝,缺乏活力,不与人交 在缺乏客观依据的情况下,患者对其自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常拌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 现,如心悸、出汗、胸闷、四肢发冷及震颤等。 特定的情境下或某一特定事物出现时,产生的与处境不符的紧张、害怕。 明知不用惧怕,但无法摆脱和自控。 多见于酒精中度性精神障碍和脑外伤性痴呆。 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 1、精神发育迟滞(先天大脑发育不良) 自知力障碍(对自己正常与 否的判断能力) 自知力: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自知力是精神科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即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心因性遗忘:心理因素引起 对过去经历过的事件进行错误的回忆,并坚信不移。 病人以一段虚构的事实来填补他所遗忘的那段经历,其内容生动,带 多见于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 多见于意识障碍、应激障碍、及智能障碍。 患者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致易疲劳、不集中、记忆力受损 患者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 以错觉、幻觉、逻辑推理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 精神异常为基础产生的妄想,或在某种妄想的基础 上产生的另一种妄想 或称强迫性思维,指某一观念,在病人脑内反复出现,病人想摆脱但摆脱不掉,包括强迫性回忆、计数、强迫性穷思竭 虑,常继发强迫动作,如强迫怀疑、强迫性检查等 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常有一定事实基础,带强烈的感情色彩。 这种观念因强烈情绪影响所致,虽然片面而偏激,但逻辑上并不荒谬,接近正常思维。 内容上是现实的反映 这些观念多与切身利益相关,如自身的健康,亲人的安危,荣誉,发明创造等。 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 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 自罪妄想 、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 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 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 多见于躁狂发作 情绪高涨 恐怖(指向现 在) 神 以程度变化 为主的情绪 障碍 情绪障碍 以性质改变 为主的情绪 障碍 超价观念(超越一切价值) 思维内容障碍 遗忘 记忆障碍 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与 智能障碍 智能障碍 按起源分类 妄想 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分类 精力过于充沛、感觉过于良好、心境特别愉快、感染力特别强。特别自信、自负,花钱特别大方。 注意障碍(判 断意识障碍的 重要依据) 情绪倒错(颠 倒错乱) 情绪脆弱 易激惹(容易 激怒惹火) 强制性哭笑 欣快 意志缺乏 (常不可理 解) 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 及痴呆患者。 意志减退 (一般可以 理解) 协调性精神运 动性兴奋 不协调性精神 运动性兴奋 木僵 蜡样屈曲 违拗(完全不 合作或抵抗合 作) 被动服从(绝 对服从) 缄默 刻板动作(常 与刻板言语同 时出现) 模仿动作(常 与模仿言语同 时发生) 意向倒错(颠 倒错乱) 作态(故作姿 态) 强迫动作(自 我强迫与反强 迫)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多见于强迫症。 精神障碍范围大,它不仅包括精神病,还包括许多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如人格障碍、性变态、心理生理障碍和绝大部分神经症等 。 精神病特指具有幻觉、妄想或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最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重性躁狂症和抑郁症。 指病人做些愚蠢而幼稚的动作和姿态,并不离奇,但使人感到好象是故意装出来的。 一种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患者明明知道自己这样做没有必要,并努力克服,但没有用, 患者因此而感到苦恼。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多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多见于分裂症紧张型。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被动违拗 患者被动地服从医生或其他人的命令和要求,即使是完成别人所要求的动作对他不利,会使他难受, 患者也绝对服从。 患者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但有时可用手势或点头、摇头示意,或通过写字与人交流 是指病人持久地、简单地重复一种单调的、不具有任何目的意义的动作。 是指病人无动机、无目的、机械地模仿周围人的动作 患者意向活动与一般常情相违背,导致患者的行为活动无法为他人所理解。如患者吃粪便、喝尿、喝 痰盂里的脏水等。 多见于神经衰弱等功能性精神障碍 患者的情绪反应与现实情绪刺激明显不相称 患者常因一些细小或无关紧要的事件而伤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和躁狂状态。 患者容易因一些细小的事件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 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且患者 对此没有任何内心体验,说不出为什么要哭和笑。 在痴呆基础上的一种“情感高涨”。患者常面带傻傻的笑。 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躁狂发作 多见于痴呆和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 由于情绪低落,病人对周围的一切不感兴趣,不愿 活动。(想做,但感觉自己做不了,感觉没意义, 所以不想做)。 后者则缺乏相应的情绪基础 病人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情感活动增多相一致,并和周围密切配合。病人的活动增多是有目的的,可理解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见于躁狂状态 。 与精神障碍特点紧密相关的意志活动增加。 如患者在被害妄想的支配,反复上诉控告。 在夸大妄想的支配下,日以继夜的从事无效的发明创造。 在躁狂状态下,病人终日忙碌,不知疲倦,但做事有始无终,一事无成。 病人的言语活动增多与思维情感不协调,动作单调、杂乱,无动机,无目的,不可理解。见于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紧张型。 病人意识清楚,言语动作受抑制。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僵住不动,对体内外的任何刺激不起反应,流口水,不自动大小便,面无表情。 在木僵严重的病人中,病人的肢体可任意摆布,如同蜡塑一样长时间固定不动。如空气枕头 精神运动性 抑制(迟 滞) 精神运动性 兴奋 意志行为 障碍 精神障碍 与精神病 表现为病人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个人生活极端懒散,不讲卫生。严 重时连本能要求也丧失。 指患者意志活动减少。常见于抑郁症患者、意志低下患者身上。 主动违拗 意志增强 以性质改变 为主的情绪 障碍 脑器质性损 害的情绪障 碍 伴发症状关注抑郁症抑郁症自杀的危险因素 严重的抑郁情绪,顽固而 持久的睡眠障碍 伴有自罪妄想、严重自责 及紧张激越 家庭支持系统差 有抑郁和自杀家族史 有强烈的自杀观念,或曾 经有过自杀史 双相障碍 恶劣心境障 碍(抑郁性 神经症) 不能自控且自 知 社会功能受损 双相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 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求治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 生活不受严重影响。以往诊断分类中一直称为抑郁性神经症 1、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 2、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1、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 神经症 2、无明显的道德性质。 诊断需符合5项以上症状并且包含1项三低症状 抑郁症是心灵的感冒 出现持续的忧愁与烦恼,应尽快寻求帮助 轻型抑郁时,可以靠心理疏导、换环境、运动等方 药物加心理治疗可以获得最佳疗效 严防自杀 体重减轻 焦虑:与现实不符的紧张、恐惧 躯体不适感:可涉及多个脏器 精神病性症状:罪恶妄想、被害妄想 躯体症状重或焦虑症状重时可能掩盖抑郁症状 病程:两周以上 常缓慢起病 病程迁延 部分病人反复发作 (又称:妄想性障碍) 病程:持续一周即可确诊 诊断时需满足三高至少一项,同时有易激惹症状,符合三项即可确诊,如果没有易激惹症状则需要满足四项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多梦、嗜睡等 食欲下降 性欲下降 “三高”:思维奔逸、情感高涨、意志增强 易激惹 睡眠需要减少 夸大妄想 食欲增加,性欲亢进 精神运动性兴奋 行为鲁莽、自尊膨胀 定义:是一组原因未明的常见的精神疾病的集合,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唽,智能 精神分裂症主要是理想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之间的矛盾。 常形冲突 变形冲突 持久的心理冲 突(常形大, 变形小) 神经症 (精神障 碍) 无器质性病 变做基础 精神分裂 症及其他 妄想性障 碍 躁狂发作 抑郁发作( “三自”: 自责、自罪 、自杀 , “三低”: 情绪低落, 意志减退, 乐趣丧失, “三无”: 无用,无 助,无望 心境障碍 (又称情 感性精神 障碍; 以持续而 显著的情 绪低落或 高涨为主 要表现, 包括抑郁 症和躁狂 症;伴 有相应认 知、行为 改变; 一般为发 作性病 程,间歇 期完全正 常;虽 有反复发 作的倾 向,但不 出现精神 衰退 精神分裂症症 状 精神分裂症 偏执性精神 障碍 急性短暂性 精神障碍 妄想持久、成体系、内容有一定的现实性 女性较多、以被害妄想、嫉妒妄想为主。 两周内起病; 精神病性症状为主; 心因; 2-3个月痊愈 多起病于青壮年,春秋季节“油菜黄、疯子忙” 部分病人呈慢性化,可出现精神衰退 思虑太多、犹豫不决,做事爱拖; 强迫性人格障碍(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多疑:不信任别人、易生妒忌、难与人相处; 敏感:易害羞、易生牵连观念、自尊心很强、要求别人都重视、尊重自己; 固执:好争辩,自作主张; 情感冷淡:缺乏同情心、兴趣少,从不与人开玩笑。 回避社交、离群独处; 装饰独特、行为怪异、; 情感冷淡、兴趣索然; 偏执性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分裂样人格障碍(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情绪外露、喜形于色、矫揉做作、喜欢表扬; 自我中心、爱交际表现、依赖性强; 易受暗示、思维浮浅、凭猜测判断,言语内容不完全可靠。 卖弄风情、喜挑逗; “人来疯” 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 自幼品行不良、旷课旷工、反复违规; 反复说谎、偷窃,吸烟嗜酒; 违法乱纪、恶习难改; 冷酷无情、行为冲动;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为特点。 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特征,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 通常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无力应付感 人格障碍 (咨询的 作用有 限) (1)可以追溯到童年或青少年; (2)特征持续; (3)影响自己或他人; (4)自己认识不到这一缺陷; (5)这些特征不是由其他疾病引起; (6)多指成年。 第三、疏远、回避; 第四、植物神经过度兴奋; 第五、焦虑、抑郁、自杀观念。 重大生活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的适应期出现 工作、学习和社交效率显著下降,影响较明显,评2分 完全无正常社会功能,评3分 4、5分为疑似神经症、可疑神经症、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天。 主要表现:意识障碍 刺激强,发病急,好的快 能照常工作、学习和社交,影响轻微,评1分 第一、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 第二、创伤经历选择性遗忘; 人格障碍 常见类型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dis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冲动性人格障碍(i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癔症性(表演性)人格障碍(hysterical personality disorder) 总分大于等于6分诊断为 神经症 ,神经症的评定 需要考虑至少近三个月 情况 创伤后应激 障碍 (PTSD) 急性应激障 碍 适应障碍 应激相关 障碍 神经症的评 定 神经症 (精神障 碍) 1、病程。 2、痛苦程度 3、社会功能 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1分 3个月-一年为中程,评2分 一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 轻度患者自己可以主动摆脱,评1分 中度患者需他人帮助或改变环境才能摆脱,评2分 重试患者几乎完全无法摆脱,评3分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贪食 神经性呕吐 A、运动障碍 B、感觉障碍 流行性癔症、 癔症集体发作 体验标准 操作标准 发展标准 第二、不间断持续2个月以上,间断持续6个月以下; 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 嗜睡症指白天睡眠过多。 1、分离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 2、转换性障 碍(癔症性躯 心情及自我评价 第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第四、引发症状的事件泛化。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不健康) 社会交往 环境适应能力 第一、现实(事件)生活、工作压力等引起内心冲突,冲突常形,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 第二、病程:持续时间一至两个月 第三、可控,社会功能略微受到影响 第四、不良情绪未泛化 常形心理冲突 要人喜欢、过分敏感; 夸大危险、活动减免。 太依赖,不独立; 怕抛弃,无精力; 女居多,无自我。 蛋挑骨头、一丝不苟、严肃过头; 墨守成规、刻板固执、缺乏创新; 好胜心强、坚持己见、斤斤计较; 过分紧张、没有安全感为特征。 提心吊胆、无安全感; 强迫性人格障碍(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焦虑性人格障碍(anxious personality disorder) 依赖性人格障碍(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变形心理冲突 有自知力,主动求助 正常(咨 询范围) (一般)心 理问题(健 康) 严重心理问 题(健康) 第一、强烈的现实事件的刺激,冲突为常型; 3、癔症的特 殊表现形式 癔症是一种 没有器质性 病变、以人 格倾向为基 础 癔症 评估心 理健康的 3标准 (许又新 3标准) 评估心理 健康的10 标准(郭 念峰10标 准) 通过观察、实验、测验(方法)考察心理及 社会功能 发展状况纵向考察 心理活动强度 心理活动耐受力 周期节律性 意识水平 暗示性 康复能力 心理自控力 自信心 神经症 睡眠障碍 进食障碍 心理生理 障碍 精神分裂症 心境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生理心理障碍 癔症 疗效有限 (一)对压 力的响应阶 段 A 认知评估作用 B 调节控制作用 (a)物质支持 ;(b)精神支持 免疫系统(生物调节系统)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起主要作用的是免疫系统。 增益功能使事件的强度增加 消解功能使事件的相对强度减低 一般适应症候群(GAS) 一组直接影响主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时间。 直接影响主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时间。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体验。 第一类是纯社会的; 第二类是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 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的。 精神性压力源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一)社会再适应量表 (二)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 (三)知觉压力测评 重性精神病 人格障碍 有哪些事件是超越 了自己应对能力的 在某一段时间,经历着某一种事件并努力适应; 1同时性叠加压力。如“四面楚歌” 2继时性叠加压力。如“祸不单行” 又称极端压力,如战争、空难、地震、被绑架、被强奸。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破坏性压力 叠加性压力: 能引起个体强烈响应的事件(与人的本质属性相关联):生物性事件、社 会性事件和精神性事件。 (二)器官敏感论: 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Engle(1960)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压力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反之亦然。 (1)惊吓期:丧失知觉的“失魂落魄”状态,不能回忆。 (2)恢复期:在此期中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等。“后怕”。 (3)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1、警觉阶段:交感神经兴奋等。 2、搏斗阶段:被控制状态 消耗资源 敏感 3、衰竭阶段:能量耗尽 “灾难症候群”三个阶段(强大的自然灾害 后的心理反应) 认知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 压力致病 机制: (三)临床 相阶段 三个子系统 两种功能 (二)中介 系统的增益 或消解过程 从压力源 到临床相 的逻辑过 程 压力是压 力源和压 力反应共 同构成的 一种认知 和行为体 验过程。 压力源的种 类 心理学对 躯体疾病 压力源的测 评 压力的内省 体验 压力的适应 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三个层面的好转。 关于身心疾病。 生物性压力源 压力的种类 (可能是积 极的),按 强度分为三 (一)双趋冲突(两个都想要,但是只能要 (二)趋避冲突(既想要又不想要) (三)双避冲突(两个都不想要,但是必须 (四)双重趋避冲突(两件事都是既想要又 及时型的症状响应压力后,经中介系统的处理,迅速表现出临床症状 滞后型的临床相处理压力时,中介系统的认知系统对事件的性质和意义评估模糊,后继类似事件激活模糊观念,获得新意义的模糊观念明朗化,发生效用。 在第三阶段,如压力源消失,个体适应形成,可康复。否则,疾病和死亡可能发生。 (一)体质、压力论 :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Sternbach(1966)。 不健康,是对象; 谁异常,送病房 异常,不 健康 构造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 学 詹姆士为这一学派奠定 了基本的思想基础 研究意识的整体 行为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二、科学儿童 心理学的诞生 三、儿童心理 学的发展 四、从儿童心 理学到发展心 理学的演变。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儿童心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期。20世纪中期以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 演变和增新的时期。 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 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杜威和安吉尔 强调心理 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发展心理学简史 奥地利的弗洛伊德 提出潜意识 主张性欲论 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20世纪50年代) 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由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是近代心理学的两大传统学派,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 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 Preyer)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 儿童心理学著作。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心理学发展简史 科学心理学的 建立 精神分析 学派纷争(19 世纪末20世纪 初) 人本主义心理 学当代心理学研 究的主要取向 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长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暂的历史。也就是说,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 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的诞生。 冯特和铁钦纳 内省试验的方法,研究意识的构造 华生反对构造心理学,创立行为主义,抛开意识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典型 德国魏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建立了完形(完整形态)心理学,也叫格式塔心理学。反 人名生卒年国籍学术名称学术提出时学术成立著作学术内容 艾宾浩斯 记忆、遗忘实验 研究创始人 马斯洛(1908-1970)需要层次理论 勒温动机冲突 希波克拉底古希腊 医生、哲学家希 波克拉底是最早 划分气质类型和 提出类型学说的 医生盖伦 罗马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 质、抑郁质 罗斯和麦独孤美国,英国社会心理学建立1908 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 大纲和参考书同年,英国 的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 社会心理学导论 社会心理学建立 F.H奥尔波特 实验社会心理学 奠基人 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 意识的学科 G.W奥尔波特 个体的思想、感 情和行为受他人 的现实、想象、 隐含 存在影响的学科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C罗杰斯 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 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 作用 社会学习论的观1977 通过社会学习获 得行为发展(称 为社会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学者凯尔曼提出美国 态度形成(美国 学者凯尔曼提 霍夫兰德等人 (C.Hovland, 提出了一个态度 转变的模型 1959 学者舒茨美国 人际关系的三维 理论 群体整合原则 社会心理学家多伊 奇(M.Deutsch, 目标手段相互依 赖理论 1973 班杜拉 人名生卒年国籍学术名称学术提出时学术成立著作学术内容 维果茨基 文化-历史理论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华生 环境决定论 教育万能论) 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高尔顿 遗传因素决定心 理发展 皮亚杰提出相互作用论 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 作用的结果 劳伦兹 关键期概念的提 出: 动物心理实验 基础心理学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情绪、情感 意志 需要和动机 能力 气质 性格 心理是 脑的机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三)个案法 (四)实验法 细胞体 树突 (一)客观性原则 (二)辩证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无脊椎动物(如蚯蚓环节动物)-简单的神经链-感觉心理阶段 脊椎动物(如鱼猫等)- 脊髓和大脑-知觉心理阶段 灵长类动物(如猩猩)-大脑相当高度发展-思维的萌芽 人类心理:才有思维和意识 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2 、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 3、 心理的反应是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个别属性) (认识到整个事物) (不能抽象思维) 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思维 狼孩“卡玛拉”的故事 心理反应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组成 研究心 理现象 的方法 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 象发生、发展、和活 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 认知(也叫认识,是指 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 程) 人格(人格是稳定、独 特的心理品质) 心理现 象 动物心 理的发 展3阶段 心理是 客观现 实的反 研究心 理现象 的原则 研究各个心理学分支的基础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对一般正常人各种心理活动的发生、 发展基本规律的探讨 是心理学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学科。 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应用技术,咨询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这种态度和体验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以情绪和情感表示。 意志即毅力,是人实现某种行为必须的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力量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气质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先天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后天 轴突 神经元作用 脊髓 丘脑、 上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小脑 枕叶视 颞叶听 顶叶感 额叶动 左半球抽象逻辑 思维占优势 右半球空间形象 思维占优势。 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又可以称作“本能脑”、“潜意识脑”、“ 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感性 桥脑在延脑之上,小脑之前。 中脑在脑桥之上,有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 枢。 脑干网状结构: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 枢,它对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再投射 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 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 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 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 。 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也称 “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 ”。 理性 脑的最古老的部位, 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 的主要机构 脑干(脑干与脊髓相 连) 间脑(位于脑干之 上,被大脑两半球覆 盖着) 端脑(大脑皮层(灰 质)即端脑,为脑的 主体部分) 脑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 对称性叫单侧化。 神经系 统 分类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 基本结构单位接受信息,传递信息、整合信息 感觉神经元(又叫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又叫传出神经元) 和中间神经元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中枢,除传递信息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