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一篇区域地理读图基础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学案.docx_第1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一篇区域地理读图基础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学案.docx_第2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一篇区域地理读图基础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学案.docx_第3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一篇区域地理读图基础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学案.docx_第4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一篇区域地理读图基础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学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第1课时地球和地球仪高考考点高考导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特点和作用。3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和区时的应用。1知道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会根据经纬度判断半球,会利用经线、纬线的特点判断方向。2掌握经纬网的特点,并能够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方向辨别、估算距离等。3理解时区的划分,学会利用经度差或时区差比较时间的早晚,能够确定地球的日期分界线。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2大小3地球仪上的要素(1)地轴:地球_自转_运动的旋转轴。(2)极点:_地轴_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点,指向_北极星_附近的一点是北极点,与北极点相反的一点为南极点。(3)赤道:地球表面到_两极_距离相等的大圆。二、纬线和纬度1纬线特点长度形状方向由_赤道_向两极逐渐缩短圆形并相互平行指示_东西_方向2纬度(1)划分:以赤道为0向南北各分为_90_。赤道以北为_北纬_,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_南纬_,用“S”表示。(2)应用低、中、高纬地区的划分界线:_30_、_60_纬线。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_赤道_。地球五带的划分界线:235(回归线)、665(极圈)。三、经线和经度1经线特点长度形状方向所有经线都_等长_都是半圆,相交于两极指示_南北_方向2经度(1)划分从_本初子午线_向东西各分为180,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东经度向东度数增大,西经度向西度数增大。(2)应用确定地方时,划分时区。划分东西半球:_20W_和_160E_组成的经线圈。四、经纬网地球仪或地图上,由_经线和纬线_相互交织构成的网格。可由此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_经纬度_坐标。五、时区与日界线1时差产生的原因:地球_自西向东_自转,同纬度偏东地点要比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2地方时:因_经度_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3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_15_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_24_个时区。4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_中央经线_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5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6日界线: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拓 展 思 维1一个人在某地,如果不改变方向,沿经线向南或向北走,能否到达原地?如果沿纬线走,不改变方向,向东或向西走最终会回到出发点吗?为什么?答案:沿经线不改变方向向南或向北走不能回到原地,原因是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到极点后即到达终点。沿纬线走不改变方向向东或向西走最终会回到出发点,因为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纬线是一个圆。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地球上有南极点和北极点,而没有东极点和西极点。2“南辕北辙”有道理吗?答案:从地球的形状而言,一个人不停地向北走,过了两个极点后是可以回到原点的,但在现实中,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3如何在经纬网地图上判读东经与西经、南纬与北纬?答案:在经纬网地图上,自西向东,经度数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数逐渐减小的为西经,即东增西减为东经,东减西增为西经。自南向北,纬度数逐渐增大的为北纬,逐渐减小的为南纬,即北增南减为北纬,北减南增为南纬。4如何根据一个点的位置判断其所处的半球?答案:根据经度数看东、西半球:西经度20在西半球;东经度160在西半球。纬度数看南、北半球:北纬位于北半球,南纬位于南半球。知识点1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1定“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如下图所示)南北方向的确定:分处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南半球的北方;同在北半球的两点,纬度越大越靠北;同在南半球的两点,纬度越大越靠南。东西方向的确定:同在东经度的两点,度数大的点在东方;同在西经度的两点,度数大的点在西方;分处东西经度的两点,它们的东西方向确定可以依据下面方法:上图中A地位于B的东北方向,C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右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导读点拨地球上有最东、最南、最西、最北的地点吗?在地球仪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按照劣弧进行判断,所以没有最东和最西的地点;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点为最北,南极点为最南。2定“距离”(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距(两地纬度之间间隔值)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右图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距(两地经度之间的间隔值)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千米(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3定“最短航线”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但在讨论两点之间的最短航线时,一般近似地认为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即在地球表面上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或航线)应指的是经过这两点的球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长度,这个圆的圆心必须经过球心(即地心)。在中学地理应试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该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劣弧部分。如右下图中的阴影部分为黑夜,GH之间的最短航线是沿着晨昏线的劣弧走:先东南,再向正东,后东北,即经过GMH,而不是CYH。(2)赤道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赤道上两点之间的劣弧部分。如左上图中的AB之间的最短航线:A到B走为正东或B到A走为正西。(3)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该经线上两点之间劣弧部分。如左上图中的CD之间的最短航线。(4)若两地间的经度差等于180,则经过两点的大圆一定是经线圈。这两点间的最短航程须经过极点,其结果只能是先正北后正南或先正南后正北。a同位于北半球的两点,最短航线必须经过北极点,其航行方向一定是先向正北,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如左上图中的EF之间的最短航线为先正北后正南,即经过ENF三个点的经线圈的劣弧线,而不是沿EF的纬线走。b同位于南半球的两点,最短航线必须经过南极点,其航行方向一定是先向正南,过南极点后再向正北。c两地位于不同半球时,这时需要考虑是经过北极点为劣弧,还是经过南极点为劣弧,然后再确定最短航程的走向。如左上图中的E点到X点的最短航线为先正北后正南,即经过经线圈的ENFX四个点的劣弧线;而不是先正南后正北,即不是经过经线圈的ESX三个点弧线。注意:上述四种情况中赤道、经线、经线圈、晨昏线都是大圆或大圆的一部分,故直接可截取球面距离。(5)若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两地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其最短航线不经过极点,具体分两种情况。a若甲位于乙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线可分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若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若位于不同的半球时,需要讨论哪一段为劣弧段。b若甲位于乙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线可分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若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若位于不同的半球时,需要讨论哪一段为劣弧段。4定“范围”(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5定“对称”点(1)对称点,就是我们站在地球上,和我们“脚对脚”的地方。换句话说,也就是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和地表的两个交点。(2)计算某点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坐标对称原理。如右图中A点(35S,20W)和B点(35N,160E)关于地心对称,两点的关系:第一,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其纬度数相等,且南北纬相互对应;第二,关于地心的对称点,一定位于该点所在经线的正相对的经线上,其经度数与已知点互补,即两条经线的经度之和为180,且东西经相互对应。如北京(40N,116E)的对称点是(40S,64W)。归纳总结(1)经纬度的划分及东西半球的判断(2)纬度的划分及南北纬的判断例题1 (2017济南模拟)右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P地位于X地的(D)A南方B北方C西北方D东南方(2)从X地到P地途经(A)A东、西两半球 B西半球 C东半球 D南、北两半球(3)图中MN的纬线距离(D)A与MQ的经线距离相等 B与PQ的纬线距离相等C约为1100千米 D约为1650千米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图中经纬网图判断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并能够根据经纬线确定两者之间的距离。第(1)题,从图中可直接判断出P点的纬度为70N,X点的纬度为80N;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由此可判断出P点位于X点的东侧;因此P地位于X地的东南方。第(2)题,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线相差30,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判断出图中的经度为东经,由此可推断出X的经度为25W,所以从X地到P地途经东、西两半球。第(3)题,MN位于60N,其纬线距离为111cos60301650千米;MQ的经线距离为111101110千米,PQ的纬线距离为111cos7030千米。知识点2时间计算1地方时的确定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正午12点,旋转180为0点;赤道上白昼的中点所在经线为正午12点,赤道上黑夜的中点所在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都是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都是18点。这些都是光照图中的隐性已知时间,可据此求其他经线的地方时。求地方时的依据: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隔1相差4分钟。2时区的划分(1)在地球上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2)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E到75W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3)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4)东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3有关地方时的计算方法(1)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公式:注意: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异侧两地经度差为“”。(2)已知某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公式:注意:式中加号或减号的选择:当所求经度地点的时刻比已知地点的时刻早时:用“”。当所求经度地点的时刻比已知地点的时刻晚时:用“”。地方时差的计算:用两地地方时的大数减去小数。4有关时区的计算(1)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的方法公式:注意: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2)已知某地时区序数,推算时区中央经线和范围的方法公式:注意:时区序数乘以15所得的积为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东经180和西经180合称为180经线)。将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得出两个经度,这两个经度即为该时区的范围。(3)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公式:注意:若所求地区在已知地的东边,则要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要用“”。两地的区时差数,即为两地的时区差数。求得的时间是0至24时,为当日时间。24时也可写作次日0时。求得的时间大于24时,则是第二天。因此,钟点要减去24小时,日期则要加一天;求得的时间是负值时,则是前一天。因此,钟点要加上24小时,日期要减一天。方法指导利用0时经线确定日期范围的方法(1)若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则全球属于同一天。(2)若0时经线与180经线相对(即与0经线重合),则全球新、旧两天范围相等。(3)若0时经线位于东经度,则全球“今天”范围小于“昨天”,且当0时经线经度值越大,“今天”范围越小。(4)若0时经线位于西经度,则全球“今天”范围大于“昨天”,且当0时经线经度值越大,“今天”范围越大。归纳总结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上图中)(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上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而不是)(3)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处在晨昏线上的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最短劣弧线)。方法指导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判断技巧如果记忆不牢固的话,可通过右图进行推导。如图A、B为位于北半球的两点且不在常见的大圆上,则其最短航线为一个向北弯曲的弧线。具体是:同北偏北,同南偏南,同一条经线圈上过极点。例题2 右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读图完成下题。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地大致位于(B)A66N,110EB67N,110EC66N,130ED67N,130E信息解读: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计算。根据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km可知M点纬度为902553/11167;日影最短为地方时12:00,根据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知M地时间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相差40分钟,可知经度相差10,北京时间较早,故位于M地东边,因此M地经度为110E。因此B项正确。一、单项选择题(2018大连)下图为经纬网图,已知图中相邻两条纬线间的纬度间隔为10。读图回答12题。1A点在B点_方向(D)A西南B西北C东南D东北2从半球位置来看(A)AA在东半球、南半球 BA在西半球、北半球CB在东半球、南半球 DB在西半球、北半球解析:第1题,图中西经度向右增加为西方,因此可以确定向左为东,进而确定南北方向。第2题,A位于20W以东属于东半球、南半球;B位于20W以西属于西半球,南半球。(2017资阳模拟)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据此回答34题。3甲地时间为(D)A9时 B12时 C15时 D21时4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B)A7日4时 B8日11时C7日11时 D8日4时解析:第3题,图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说明界线为0时经线和180经线,结合晨昏线的位置可推测出,右侧日期界线为0时经线,虚线为昏线,其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甲位于以东45,因此为21:00。第4题,图中180经线为左侧的阴影与非阴影分界,此时时间为8日的15:00,北京时间比其晚4个小时,因此为8日11时。5若图中A点坐标(60N,60W),D点坐标(0,130E),那么A点在D的(A)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解析:A点位于D点的方位,即从D点看A点,从东西方向上看,130E向西到60W,跨经度190超过180,故判断A点位于D点的东侧;从南北方向上看,60N位于赤道的北面。二、综合题6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1)经纬度位置:甲_(60S,170W)_,丙_(70S,170E)_。(2)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乙、丁_;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丙、丁_,位于寒带的有_丙、丁_,位于温带的有_甲、乙_。(3)甲位于乙的_正东_方向,丙位于甲的_西南_方向,某飞机由甲飞往乙,沿最短路线,合适的航向为_先往西南,再向正西,后往西北_,其最短距离应_小于_(小于、等于、大于)22222千米。(4)丙、丁之间的距离_小于_(小于、等于、大于)丙、乙之间的距离。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意义及应用。第(1)题,注意图示区域为南半球及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第(2)题,依据东西半球划分界线,低、中、高纬划分界线及五带划分界线判断。第(3)题,图示区域为南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甲在乙的正东方向,丙位于甲的西南方向。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故由甲飞往乙应先往西南,再向正西,后往西北飞行。22222千米是甲、乙间的纬线长,故其最短飞行距离应小于此值。第(4)题,丙、丁间与丙、乙间所跨经纬度相同,但丙、丁间纬度较高,故距离较短。一、单项选择题(2018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期中考试)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阳光普照,降落到B机场时正值日落。读图完成13题。1B点位于我国的(A)A江苏省B安徽省C上海市 D浙江省解析: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和中国行政区分布可知,B点位于我国的江苏省,A正确。2降落到B机场时的当地时间为(D)A6月30日11时 B6月30日19时C7月1日11时 D7月1日19时解析:A点5时日出,所以日落时间为19时;根据同纬度日出和日落时间相同可知,B点日落时间为19时;D正确。3从A机场到B机场的飞行时间为(B)A6小时 B9小时C12小时 D14小时解析:一架飞机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机场起飞,此时B点地方时为7月1日10时,而落地时候B地方时为7月1日19时,所以从A机场到B机场的飞行时间为9小时,B正确。读图,回答45题。4图示A点到B、P两点的实际距离最短的分别是(C)A、 B、C、 D、5关于由A点到B、P两点的方向的表述,正确的是(A)AE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AF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ACP,先向西南再向东南ADP,先向东南再向西南A BC D解析:第4题,A点到B点最短距离为,A点到P点最短距离为。第5题,AFB的方向为向正东,由ACP的方向是向正南。(2017太原五中月考)下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大圆表示以极点为中心的50N纬线圈,弧MN为晨昏线。理论上全球恰好平分为两个日期。读图回答67题。6此日,50N某地日出的地方时是(C)A752 B404C356 D8047此季节(D)A圣地亚哥炎热干燥B东北河流正值一年内第一个汛期C华北平原正播种小麦D中国前往波斯湾的油轮逆风逆水解析:第6题,全球恰好平分为两个日期,说明0经线是0点,如图弧MN左侧是黑夜,中位是0点,此时太阳在北半球,所以日出早于6点,夹角121,则N点经度是59E,是356,C正确。第7题,此季节北半球是夏季,则圣地亚哥南半球,是地中海气候,正值多雨,A错误;东北河流正值一年内第二个汛期,B错误;华北平原一般夏季收割小麦,C错误;中国前往波斯湾的油轮逆风逆水,D正确。下图为地球侧视图且大圆为经线圈,P点自转线速度为零且位于某一大陆上。据此完成89题。8M点的地理坐标大致为(C)A90E,45N B90W,45SC90E,45S D90W,45N9自P地沿最短航线飞行至N地的方向为(B)A东北 B正北C西北 D先向北再向南解析:第8题,P点自转线速度为零,说明位于极点,位于某一大陆上,可以确定为南极点。图中左侧为0经线,则M点的地理坐标大致为90E,45S。第9题,P、N位于同一经线圈,经线圈是大圆,距离最短,故P地沿最短航线飞行至N地的方向为正北。(2018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月考)“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处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下图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现场图。据此回答1011题。10图中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D)A圈定填海范围 B抵御海浪侵蚀C运输设备,方便施工 D过滤海水,滞留泥沙116月某日该海域440(地方时)日出,则其可能位于(C)A北冰洋 B墨西哥湾C渤海 D马六甲海峡解析:第10题,读图,根据材料信息,图中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过滤海水,滞留泥沙,D对。圈定填海范围、抵御海浪侵蚀不是主要作用,A、B错。对运输设备,方便施工影响不大,C错。第11题,6月某日该海域440(地方时)日出,比二分日早1小时20分,则其可能位于渤海,温带地区,C对。6月份,北冰洋有极昼现象,日出时间还要早,A错,墨西哥湾纬度低,日出时间比二分日早,不会早于1小时,B错。马六甲海峡在赤道附近,日出时间接近6点,D错。(2017衡阳市五校高三联考)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zh)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回答1213题。12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D)ABCD13关于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C)A位于西半球 B位于低纬度C位于大西洋 D位于南温带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综合应用。第12题,根据甲地的对趾点为(30N,135W);图示(20N,110E);(40S,170W);(0,45W);(0,135W)。第13题,根据的地理坐标(0,45W),判断位于大西洋。二、综合题14(2017合肥一中高二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15S,15W)_,所属的半球是_南半球、东半球_,与B点的距离约为_1110km_,所属的纬度带是_低纬度_。(2)图2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60S,170E)_,所属的半球是_南半球、西半球_,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约为_275km(或2775km)_。(3)图3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_(70N,180)_,所属的半球是_北半球、西半球_,所属的纬度带为_高纬度_,F点在E点的_西北_方向。(4)图中A点在C点的_东北_方向。解析:第(1)题,从图1中经纬度的变化可知A点坐标为(15S,15W),属于南半球、东半球。A、B两点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相差10个纬度,相距1110km,属于低纬度。第(2)题,图2为局部南半球投影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C点经度为170E,故C点经纬度为(60S,170E),属于南半球、西半球。CD位于60S,相差5个经度,相距1115cos602775km左右。第(3)题,根据图3中的0和90E可知该图为北极点投影图,F点的地理坐标为(70N,180),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属于高纬度,F点在E点的西北方向。第(4)题,图1中A点坐标为(15S,15W),图2中C点坐标为(60S,170E),由此可知A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15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适当位置填注出了区分东西半球的经度(A、B、C三处),其中_A_与_C_是同一地点。(2)甲是_西_(东、西)半球,其半球经度范围是_160E_180_20W_;乙是_东_(东、西)半球,其半球经度范围是:_20W_0_160E_。(3)在下列数轴上填注东西经度。(0、160E、180、20W)答案:A160EB180C20WD0E160EF180(4)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_南极_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_北冰_洋。(5)若在乙图中D地钻探,钻透地球,对应点应是(C)AE地BF地CG地DH地第2课时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高考考点高考导航1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方向的判读及常用图例的识记。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1能了解比例尺的表现形式,会比较大小及利用比例尺进行相关的计算。2能了解常见的图例、注记,学会判断各种地图上方向的方法。3能理解等高线的主要特点,能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图和绘制地形剖面图。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_图上距离/实地距离_。(3)表现方式a:_数字_式,b:_线段_式,c:_文字_式。2方向(1)经纬线(网)定向:经线指示_南北_方向,纬线指示_东西_方向。(2)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向_北方_。(3)一般方法定向:无任何方向信息时则按“_上北下南,左西右东_”的一般规律确定方向。3图例和注记(1)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_符号_。例如,D为首都,E为国界。(2)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等。例如,图中的“北京”。二、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例如,P点海拔为110米;Q点海拔为120米。(2)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例如,P、Q点的相对高度为10米。2等高线(1)概念:在地图上,_海拔_相同的点的连线。例如,图中L线。(2)特点:同线等高:图中L线上的各点的_海拔_均为100米。同图等距:图中的等高距均为_10米_。是闭合的曲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叠则为_陡崖_。疏缓密陡:图中N处等高线_稀疏_,坡度较缓,M处等高线_密集_,坡度较陡。3等高线地形图字母地形等高线分布特点A山峰闭合,数值_自外向内_变大B_盆地_闭合,数值自外向内变小C山脊凸向低处,一般成为_分水岭_,山脊线也叫分水线D山谷凸向_高处_,一般成为河谷,山谷线也叫集水线E_鞍部_两侧为表示山峰的闭合曲线F陡崖该区域的_等高线重合_在一起G陡坡等高线分布密集H缓坡等高线分布稀疏4地形剖面图(1)特点:可直观显示出某条剖面线上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状况。(2)应用示例:图中沿AB剖面线的地势变化状况是:地势先升高,后降低,在盆地底部向B地势又是先升高再降低。拓 展 思 维1相同图幅的中国地图和山东省地图,其比例尺大小和表示的内容详略有何不同?答案:中国地图:比例尺小,内容简略;山东省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详细。2在三维地图上如何来判断方向?答案:三维地图是相对于传统的二维地图而言,平面的二维地图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它们位于一个平面内,而三维地图是立体的,应该加上、下两个基本方向。3假设有若干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d,重叠的等高线中最大数值为x,最小数值为y,则陡崖的顶部海拔、底部海拔和陡崖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如何?答案:x顶部海拔xd,yd底部海拔y,xy相对高度xy2d。知识点1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1)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2)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2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放(缩)条件放(缩)后的比例尺放大到n倍原比例尺n放大n倍原比例尺(n1)缩小到倍原比例尺缩小倍原比例尺(1)知识拓展(1)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2)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3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常用方法辨别方向的技巧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地图上箭头所指为正北,据此确定其他方向时针法表示自转或公转时,北半球逆时针方向为东;南半球顺时针方向为东右手法拇指指向北极,弯曲四指指示方向为自西向东;拇指指向南极,弯曲四指指示方向为自东向西海陆轮廓法极地为大陆表示南极,极地为海洋表示北极经纬度法经度法东经度增大方向为东,减小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方向为西,减小方向为东纬度法北纬度增大方向为北,减小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大方向为南,减小方向为北例题1 地理老师给小明出了一道题:要求在一张108cm,79cm的纸上,绘一张长250千米,宽180千米的地图。(1)要求四周边框各留2厘米,宜选用的比例尺是(B)A15000000B1/250000C二万五千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千米(2)小明绘的地图上两点间距离为4厘米,则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为(A)A10千米 B40千米C100千米 D80千米(3)小明绘的地图可能是(C)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C某省地图 D校园平面图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计算比例尺,能正确理解比例尺大小与图示内容详略的关系。第(1)题,比例尺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图幅的大小,由比例尺计算公式可得,B项最接近。第(2)题,由比例尺计算公式可得:41000000cm,即为10千米。第(3)题,由于该比例尺是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25千米,而要绘制的是长250千米,宽180千米的地图,最适合某省地图。知识点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1等高线的七个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同。图上所有标注高度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0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海平面,即等深线。(2)等高距: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一般情况下,同一幅图中等高距一致。(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如盆地或山地。在图中可能看不到闭合,而中断在图框边上,这是因为受测绘区范围的限制,但一定会在相邻的拼接起来的多图幅中闭合。(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能看到重合,那只能在陡崖处出现。(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7)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用“”标记。2等高线的判读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和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盆地洼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四周高中间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山脊、山脊线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山脊线也称分水线山谷、山谷线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山脊之间低洼部分山谷线也称集水线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陡崖平原等高线稀疏,值小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平坦丘陵类似山地,值小海拔在500米以下,起伏小与山地类似,以等高线数值进行区别归纳总结1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H高H低2d。(4)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点不会有两个海拔高度。但在悬崖峭壁,等高线可以重合。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5)河流长度与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山脊线),分水线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6)坡度计算在能否修建梯田时,常用到坡度计算,如果坡度大于25时就不能修建梯田。公式tan,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求出。L为两点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算出。为坡度,可由的值再从数学用表中查出。(7)打井深度计算通过等高线和等潜水线计算至少打多深井才能出水。hab,h为井深,a为等高线值,b为等潜水线值。2地形坡度陡缓的判读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都相同,不同的等高线上海拔高度不同,所以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大小。(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即比例尺、等高距相等的条件下)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大);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2)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如果等高距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形图上的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坡度较小;如果比例尺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如果等高距、比例尺和等高线的疏密三者都不一致,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等高线图的应用(1)水文特征的判读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2)判断气候特征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分析。(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选点水库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形,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阔深的避风港湾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和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选线公路、铁路线一般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一般要遵循沿等高线修筑的原则,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引水线路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输油管线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选面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工业区、居民区选址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并且交通便利,远离污染地区例题2 (2016江苏卷)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1)(2)题。(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B)ABCD(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D)A B C D解析:第(1)题,地位于山谷附近,并且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最利于作为露营地。而地位于河谷,易受水灾;地位于陡崖处,不安全;地位于山顶附近,气温较低,地势较陡。故选B项。第(2)题,5月初,我国日出东北方向,先根据指向标判断日出方向东北,再由观日出可判断出地地势高,其东北方向无遮挡物,最宜观日出地点。因此选D项。知识点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1)确定剖面的方向,定出剖面基线AB。(2)确定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如下图所示,从1点15点,向MN线引垂线。(4)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点115点的相应高度。(5)用平滑曲线从1点一直连到15点,即得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6)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原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地过渡。方法指导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确定高度的方法(1)确定等高线上点的海拔及相对高度,当该点在等高线上时,其海拔即为经过该点的等高线的数值,如图中B海拔为400米;求在等高线上两点的相对高度,即为高处海拔减去低处海拔,如图中B与A相对高度为300米。(2)确定非等高线上点的海拔及相对高度。当该点不在等高线上时,其海拔应介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间,如图中E海拔为200300米。求不在等高线上两点的相对高度,可用公式(n1)dH(n1)d计算。(注:n为两点之间数位不同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为任意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在计算陡崖相对高度时,公式为(n1)dH(n1)d,如C与D的相对高度为300米H500米。例题3 (2016天津高二检测)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1)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地形剖面是下图中的(A)(2)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的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D)ABC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b剖面线经过的海拔最高点为700800米,最低点为200300米,起点海拔为300400米,终点为300400米,再结合沿线穿过的地形类型可确定正确答案为A项。第(2)题,处海拔最高,且周围基本没有阻挡物,瞭望范围最大。一、单项选择题(2018武汉模拟)下图是世界两岛屿简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b两小岛的最短距离约为(B)A112千米B60千米C40千米 D74千米2关于甲、乙两岛屿的比较、正确的是(D)A甲岛的面积大于乙岛 B两岛均位于北半球C两岛均位于板块边界 D两岛的地形特征相似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根据经纬网确定距离。过地球球心的大圆的周长为4万km,所以在同一经线上的两点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km。甲图中a、b两点的纬度差略大于北回归线和24N的纬度差,纬度间隔大于05小于1,所以a、b之间相差大约60千米。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第2题,根据经纬度和岛屿形状进行定位,甲岛屿为台湾岛,乙岛屿为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甲图经度间隔为2,乙图经度间隔为6,所以乙岛实际面积大;台湾岛位于北半球,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板块内部;根据图中河流都是流向西部沿海,所以地势特征都是东高西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2018陕西西安模拟)某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沿甲图EF、MN作地形剖面图,成果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此回答35题。3该地的地形是(B)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4地位于地的(A)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5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D)A东北向西南 B东南向西北C西南向东北 D西北向东南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断。第3题,由地形剖面图乙图可以看出,沿EF线该地地势是由E向F降低,而由丙图可以看出,沿MN线该地地势是由M到O是变高,然后由O到N降低,因此判断为山脊。第4题,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该山脊是东西方向延伸,总体地势变化是西高东低,地位于甲图中的OF段,地位于甲图中的ON段,因此地位于地的东北方向。第5题,地位于该山脊的南坡,该面山坡的地势呈现西北东南的变化特征,因此其坡面流水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流动。二、综合题6(2017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读“比例尺为十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