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工作量考核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oc_第1页
高校教师工作量考核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oc_第2页
高校教师工作量考核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oc_第3页
高校教师工作量考核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oc_第4页
高校教师工作量考核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高校教师工作量考核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1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1)培养独立获取知识和综合概括的能力。(2)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和扩大课堂知识。(3)学会查阅、使用各种专业资料、网上资源,并以严肃认真、深入研究的工作作风完成设计任务,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2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系统,主要是计算各个教师的在一定时间段内(如一学期)的课时量,并在此基础上核算课时费,进而计算应得工资。整个过程包括:I 高校教师工作量考核相关的各种原始数据录入: 教师基本信息:包括 姓名,职称,单位课时费等 课程基本信息:包括 名称,理论课时等 学校机构设置:包括 学院,专业设置 计算相关各种系数:包括 课程系数,教师评价系数等II 高校教师实际课时计算III 课时费计算、工资计算IV 学校总的情况分析、报表等3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1)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对所选课题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认识,寻找不同的角度进行创新设计。 (2)系统开发文档完整、规范、程序设计应用熟练。 (3)设计说明书条理分明,文字流畅。4主要参考文献何玉洁,张俊超. 数据库技术-应用及实验指导.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8月教育部考试组。数据库(Access)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王栋。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实用教程(含实验指导与习题解答)。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王汉新。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科技出版社。2002年7月青宏计算机工作室 编著。Visual Basic 编程技巧网络与数据库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5月5进度安排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起 止 日 期1定题 2006.1-2006.22开题 、实习2006.22006.33系统调研,需求分析,系统设计2006.32006.44系统功能设计,代码设计,系统调试2006.4至今注:一式三份,学院、指导教师、学生各一份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信息管理系统摘 要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已成为各种组织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实现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本系统主要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背景,在介绍如何开发该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系统(UTHA MIS),实现在学校内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的包括教师课时量、课时费的计算并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工资量的核算。该系统采用VB作为系统开发工具,后台数据库采用的是Access。另外,本系统采用身份验证的方式解决安全问题,用户使用之前需要登录,首次使用的用户需要先注册后才可使用。系统的整个工作流程是:首先,进行相关基础数据的输入和管理,包括1课程和教师相关信息的录入。2与计算相关的各种变量参数的设定,包括课程类型参数、教师评价类型参数、教师职称系数、班级规模系数等。其次,进行教师授课情况统计,包括1 教师授课情况记录。2 教师课时申报等。再次,进行教师工作量计算和工资考核,这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最后,数据汇总。本系统包括较为完善的系统帮助信息和使用说明。关键词:信息技术;工作流程;信息管理系统;目 录摘要1Abstract2目 录第一章 绪论3第一章 绪论5第1.1节 背景及信息化趋势51.1.1 背景51.1.2 信息化趋势51.1.3 信息系统对组织各种职能活动的支持作用5第1.2节 教学工作量考核信息化的契机及意义71.2.1 外部环境的变化71.2.2内部环境的变化7第1.3节 系统开发方法及开发技术概述81.3.1 基于瀑布模型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概述81.3.2 Visual Basic6.0 及其数据库链接技术的概述8第二章 系统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概述11第2.1节 学校简介11第2.2节 学校现行教学工作量考核系统简介112.2.1 现行系统基本情况112.2.2 在现行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2.2.3 解决问题的必然性和解决途径12第2.3节 教师工作量考核系统可行性分析122.3.1 管理上的可行性122.3.2 技术上的可行性132.3.3 经济上的可行性132.3.4 使用效果的考察132.3.5 从各种社会因素来考察13第2.4节 系统目标13第三章 系统分析和设计16第3.1节 学校组织结构和职能部门功能划分163.1.1 学校组织结构调查163.1.2 各职能部门功能划分16第3.2节 系统管理流程设计18第3.3节 数据流程分析19第3.4节 概念结构设计243.4.1 局部E-R模型设计243.4.2 全局E-R模型设计26第3.5节 逻辑结构设计26第3.6节 数据结构设计283.6.1 数据库设计283.6.2 数据字典28第四章 代码设计、运行与测试36第4.1节 系统模块设计36第4.2节 模块功能设计36第4.3节 代码设计38第4.4节 系统运行与测试394.4.1 用户管理394.4.2 基础数据管理394.4.3 基本操作404.4.4 系统测试414.4.5 系统测试结果43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4第5.1节 系统特色,局限与展望44第5.2节 系统开发的心得和体会45参考文献46致 谢48附 录49第一章 绪论第1.1节 背景及信息化趋势1.1.1 背景无论在各个领域,提高管理的效率,改善管理质量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各个高校中,尽管与企业中的情况不相同,但实现科学的管理仍然是学校日常工作的最重要的部分,学校是个特殊的组织,这决定了对学校的管理有着与企业管理不尽相同的情况。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教师管理适合学生管理并重的组成部分,这其中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考核的管理以及相关的工资计算又是重中之重。由于学校规模,各部门设置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差异,导致各高校的工作量考核办法各有特点。1.1.2 信息化趋势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阔步迈向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在现今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资源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要资源和财富,与人力资源一样,信息资源甚至可以说是关系到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资源。因此如何充分和合理的利用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是任何组织都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实施有效信息处理的信息系统逐渐成为一个企业或组织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因此也就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数据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深化,使开发任何信息系统的必不可少的关键部分,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及时的、准确的、相关的各种信息,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1.1.3 信息系统对组织各种职能活动的支持作用 对计划职能的支持。 支持计划编制中的反复试算。 支持对计划数据的快速传递、准确存取。 支持计划的基础预测。 支持计划的优化。 对组织职能和领导职能的支持作用。 信息系统的使用和完善使得上下级指令传输更加畅通,减少中间管理层的设置,极大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从而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 部门分工出现非专业化分工的趋向,例如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融合。 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组织上下级、各部门之间以及组织内部和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快捷和灵活,更加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组织对外界变化及时和统一的应变。 对控制职能的支持。第1.2节 教学工作量考核信息化的契机及意义1.2.1 外部环境的变化无论是什么组织,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法则是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它也会因为自己的活动来影响周围环境。作为一个非营利性质的学校,这条法则仍然是适用的,会对他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 同行业间竞争更加激烈。各个高校虽然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存在,但是仍然生存在一种竞争的环境里,而且这种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国外现行的高校的经营模式中,主要的已经是私营的形式,我个人认为也许这也可能成为我们将来的改革方向之一,因为将来决定是否的唯一标准也许是这种运行机制是否高效。可以预见的是,在各个高校中必然会走向相互竞争,包括竞争生源,吸引生源的最主要的优势在于该校的师资力量,因此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无疑会为竞争加分。 现代社会的特点是分工逐渐细化,同时对组织存在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越来越多,作用也更加错综复杂,这就要求组织对情况变化的反应和决策更加及时和高效,此时,管理效能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因此对信息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也更要求正确性、精确性、时效性等。此外,很多诸如运筹学、现代控制论的理论的发展和运用使得很多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应运而生,但传统手工操作的局限性决定了它是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些计算量过大的操作。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系统,能把各个环节中的巨大数据流收集,组织和控制起来,经过处理,转换为对组织各部门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数据资料,为组织决策建立依据,而现代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也为新管理理论从定性到定量方面指导决策活动开辟了新局面。1.2.2内部环境的变化组织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及时、有效的决策,而决定决策正确与否的最为主要的因素是作为该决策基础的信息的质量。组织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行和发展水平,标志着该组织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第1.3节 系统开发方法及开发技术概述1.3.1 基于瀑布模型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概述基于瀑布模型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是: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该方法是严格区分开发阶段,并将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文献化、标准化。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等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系统规划阶段:根据用户的需求,对现行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定义新系统的总体目标和总体结构,确定系统开发的范围和策略,制定项目开发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2)系统分析阶段: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系统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以及数据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确定新系统的逻辑需求,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3)系统设计阶段:通过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模块功能结构设计、平台设计)和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将系统分析阶段建立的逻辑模型转换为物理模型。(4)系统实施阶段:建立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环境,建立数据库系统并录入数据,进行用户方人员培训,同时进行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把系统设计阶段的物理模型变成真正可以运行的计算机系统。(5)系统运行阶段:在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以及用户需求或系统环境的变化,对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1.3.2 Visual Basic6.0 及其数据库链接技术的概述 采用Visual Basic 6.0来开发应用程序,其中选择使用VB的三个主要思想是: 可视化设计; 事件驱动编程; 强大的数据库访问功能(通过数据控件、数据访问对象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数据库访问) 采用Microsoft公司的Office家族中的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并且主要是运用Adodc 控件来链接数据库。Access使用方便而且是全方位的数据库开发工具,它可以被用于从简单的库存清单管理者到全能的会计统计工具的各种应用中。首先,Access是一个数据库应用程序,它允许用户收集存储各种类型的信息,并支持对这些信息的搜索和检索,Access最适合应用于桌面计算机,用户当然也可以将Access数据库文件放置在网络文件服务器上,与网络中的其他用户共享数据,但是Access是一个存储在硬盘中的数据库文件,它并不是真正的客户/服务器数据库,在很多的情况下,这个事实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缺点,但对于我来说,恰恰是看中了Access的这个特点使得我选择它作为我的后台数据库,应为如果用的适当,Access会显现出比客户/服务器数据库更为优良的特性,而且十分方便进行管理,同时Access不需要复杂的环境设置或网络安全性问题需要处理,也不要求很高的机器配置,由于我的设计是一个单机系统,而且我需要的数据库在同一时间内的访问量与其不会很大,更因为我不需要通过网络进行大规模的网络资源共享,因此我最终决定选用Access。其次,Access是迄今为止用途最为广泛的关系型数据库,因此它同样支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复合查询并能生成报表。而且Access的数据库也会避免数据冗余。再次,Access的友好的可视化界面大大简化了操作难度,使得它很容易上手,是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的首选。 VB的数据库链接技术Visual Basic默认的数据库是Access数据库,使用可视化数据管理器(Visual Data Manager)可以在VB中直接创建。此外,VB也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外接数据库,如FoxPro、Dbase、Excel、Sybase、SQL Sever、Oracle ODBC等。 Access数据库。 FoxPro数据库。 远程数据库SQL Server。 Oracle数据库。VB中实现数据链接需要依靠数据控件和对象,由于VB可以支持很多种类的数据库,因此它提供的数据控件也不止一种,有些控件和对象甚至对几种类型的数据库都有相同的处理功能,但同时也由于其特性不同,又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 DAO(Data Access Object)数据存储对象。 RDO(Remote Data Object)远程数据对象。 Data Environment 数据处理环境。 ODBC 开放式数据库连接。 ADO(Active X Data Object)Active X数据对象。使用ADO时进行数据库联接的控件是Adodc。Adodc 控件主要是打开、访问并操作已有的数据库,它是Visual Basic 访问数据库的最常用的工具之一。由于Adodc 控件使用Microsoft 的Jet 引擎来实现数据访问(与Microsoft Access 所用的数据库引擎相同),这使用户可以无缝地访问很多标准的数据库格式。在本系统中就是采用了这个控件进行数据连接,此外,辅助以Data 控件,实现最基本的数据交互,包括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等。第二章 系统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概述第2.1节 学校简介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是一所大专性质的学校,从建校至今,该校已发展成拥有涉及理、工、外语、艺术等专业以及其他特色专业的综合性学校,在兰州市乃至整个甘肃省,都是同类学校中的佼佼者,是甘肃省各大专类院校第一名,学校所培养的学生现在已遍布全国各地,且从事着各个行业,并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出色。第2.2节 学校现行教学工作量考核系统简介2.2.1 现行系统基本情况 兰州工业高等工业专科学校从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一直使用的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系统是一个较为原始,功能十分简单的应用程序,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计算教师工作量和工资的基础数据,计算原理是:某教师的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工作量为其所教授课程的工作量的代数和;相应的工资计算为工作量与其单位课时费之乘积。可见,这是一种十分直接的计算方法。2.2.2 在现行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学校的逐渐发展,尤其是这两年的迅速发展,学校在招生规模、师资规模、课程开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因此原来的教学工作量考核系统也就越来越不适合逐渐增多和复杂化的工作,主要表现在:首先,对教师工作量及工资计算的工作量很大,尤其是重复工作量较大,手工操作的程度较高,难以实现结果的较大准确性。例如,对于某段时间内全校的所有发生授课行为的教师的授课课时都需要分别计算,在计算时需要关于该教师所授全部课程的详细信息,有时还需要对其进行重复查询,但由于各个教师所受课程的不同造成对该教师工作量计算的难度增加,尤其是在课程种类较多,而且相关可变因素又较多时,实际的计算工作量是相当大的,而且会导致大量的错误产生。其次,手工操作干预较多的直接后果是,使得后期数据的维护和修改十分困难。再次,在现代的教学管理体制下,各个高校都把教师的薪资待遇甚至是否受到聘用与其教学成果直接挂钩,而对于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在各个学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同时也是作为权威和最反映实际情况的办法是:对教师进行评价。所谓评价包括很多的方面,其中既有学生的评价,也有同事的评价,也有领导的评价;既有对教师语言表达、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课堂上的表现、学生考试成绩等得考察,也有对教师精神面貌、价值观、人际关系的观察还有对该教师学术水平等得考察。通过对该教师方方面面的考核,将结果与其实际利益直接挂钩,从而达到警示或激励的作用,实际的结果表明,这种评价机制是提高教师积极性的十分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也是各个高校教师工作量考核工作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兰州工专现行的系统中并不涉及这一块,因此评价工作实际是另外组织人力物力开展的,而且评价结果在教师工资福利中的体现也要另外有人员手工完成,结果是又增加很多的工作和管理人员,而且往往是效率低,出错率高,而且还会导致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甚至互相推诿的现象。2.2.3 解决问题的必然性和解决途径 本系统正是针对这种情况,由于整合了教师评价的功能,因此取名教师工作量考核系统。在本系统中,首先对课程进行集中管理,采用将各种变量整合为各个系数的方法,大大简化了计算工作量;其次在计算中成分体现“考核”的思想,从而从简单的计算功能转变为集计算,考核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系统;同时注重对较多数据和较复杂情况的考虑,尽量简化操作难度。第2.3节 教师工作量考核系统可行性分析2.3.1 管理上的可行性学校各主管领导和各级职能部门领导对于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系统的开发给与了大力支持,同时,涉及到各部分工作的系统潜在使用人员也对本系统的开发表现出极大关注,他们普遍认为不系统的开发是提高其工作效率、改善学校和新管理工作的可行的方法,而且符合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此外,经过详细调查,我认为目前学校已经具备了进行教学工作量管理改革的各项条件,改革时机已经成熟。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学校职能结构划分基本合理,权责清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原始数据采集整理工作完成较好,原始数据可信度较高。2.3.2 技术上的可行性本系统采用基于Windows 98/2000/xp 的操作系统、Visual Basic6.0的开发平台,是当今大多数中小型应用系统开发所采用的主流方案之一,并且采用对于大多数管理人员,特别是办公室人员和数据库管理人员较为熟悉的Office家族中的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不会增加管理和掌握的难度,可以很方便使用,因此在技术上是成熟和可行的。2.3.3 经济上的可行性系统建设不需要很大的投入,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只需将该软件安装即可,如果要实现全校内资源共享和实时操作,网络平台方面只需外租主机或自己购买一台服务器即可。可缩减人员编制,大大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最为重要的是,使用新的高校教学量考核系统可以把人工操作的出错率降到最低,极大的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学校管理费用,为学校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建立前提条件。2.3.4 使用效果的考察处理速度快,准确;通过权限的设置,数据的安全性好;查询方便;能提高流程控制精度和力度。2.3.5 从各种社会因素来考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减少出错率,提高工作率,增加了教师所关心的工作量和工资及相关方面的透明度,有助于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可根据系统运行的需求进一步完善该信息系统,从而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取得更佳的使用效果。第2.4节 系统目标本系统叫做高校教学工作量考核系统。首先,它是一个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因此本系统要实现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作为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所应该具有的特点和功能;其次,本系统是针对高校的教学工作量管理和考核工作而开发的,因此必须实现的目标是具有适应这种具体用途的功能并能体现出一定的特色和独到之处。具体说明如下: 能够实现较大信息数据量的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和使用,并能提供在一定时期内的数据反复查询和使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辅助决策和政策分析。在这方面本系统的实现目标是:1能够较为方便的实现基础数据的管理,包括: 教师数据管理(教室基本裆案,教师职称,工资管理等)。能够方便的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查询 ,保证在某项数据发生变化的同时,其相关联的数据会相应变化,不会因数据的不一致,冗余,甚至错误而导致日常教师管理活动中断。 课程数据管理(课程详细信息,临时变化时的管理等)。2降低数据维护的工作量,增加数据的可靠性,方便进行分析同时帮助决策。为学校日常的管理活动提供方便,简化管理过程,减少管理人员的劳动,进而实现精简机构的目标。1尽量满足涉及高校教学工作量考核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管理职能的需求,同时注重强调教师的“考核”的这一质的分析和财务部门的具体工作量和工资计算。此外,对其他一些方面的功能有所考虑,是整个系统的开发更加完善。2体现出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尽量简化操作过程,加强介绍说明的范围和程度,使用户更加容易上手。在本系统建立在详细的对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有很强的针对性,兰州工专正在进行的教师工作量考核工作改革是本系统建立的契机和出发点,因此系统建立的核心目标就是开发一个符合该校目前和未来相对较长时间内适用的教师工作量考核系统。1本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基本符合该校的实际机构设置,同时体现出各该校的职能分工,可以较好的兼容旧的系统,对已有数据的变动不大。2本系统的设计突出体现了该校进行改革的原因,对原系统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后作出改正,并且尽量使得开发出的系统能够符合该校的改革目标和要求,提高系统的可用性。3尽量清晰的体现出各职能部门之间数据的流动和传递,体现出数据的使用和修改,是的管理工作更加透明。4努力建立一个在该校范围内可以方便的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和交流的较为广阔和全面平台,保证不会出现因不同时间不同部门操作而导致的数据不一致现象。5在细节问题上,所有的关键过程已经实现,同时数据库的设计和整个过程中的数据流动以及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都很完整,此外,使用合理的假设使得未实现的功能也能在系统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总之,本系统的一个宏观目标是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高校教学工作量考核系统的大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有针对性地实现系统设计的关键功能,对其他辅助功能都有所涉及,使得本系统能够反映出一个完整的高校教学工作量考核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虽然如上所述,本系统是建立在具体的一个高校的基础上,是在对这个高校进行调研后开发的,但同时也参考了很多其他的高校和类似的信息系统,并且也对目前整个国内的高校整体进行了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又由于各高校在机构设置,职能划分,教师工作量管理以及教师考核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时,也尽量扩大本系统的使用范围,使得本系统可以较为容易适合更多的高校使用。这也是本系统在细节上与目标学校兰州工专有一定出入的原因之一。第三章 系统分析和设计第3.1节 学校组织结构和职能部门功能划分3.1.1 学校组织结构调查图3.1.1 学校组织结构总图3.1.2 各职能部门功能划分图3.1.2 教务结构功能图图3.1.3 人事处结构功能图图3.1.4 校办结构功能图图3.1.5 财务处结构功能图图3.1.6 院长办公室结构功能图第3.2节 系统管理流程设计图3.2.1 系统管理流程图第3.3节 数据流程分析图3.3.1 顶层数据流程图图3.3.2第一层数据流程图图3.3.3 第二层数据流程图(授课安排数据流程)图3.3.4 第二层数据流程图(课时审核数据流程)图3.3.5 第二层数据流程图(工资计算数据流程)图3.3.6 第二层数据流程图(教师评价数据流程)第3.4节 概念结构设计3.4.1 局部E-R模型设计 教学管理子系统的E-R模型图3.4.1 教学管理子系统E-R图注:1班级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班级,是根据所上课程安排,是暂时性的,实际上就是某门课程的授课规模,因此这里所说的班级规模不固定,每门课程可以设多个班级,每个班级只能上一门课。2学生在上述的班级上课,也是暂时性的,每个学生可以同时上多门课,因此可以在多个班级上课,每个班级有多个学生上课。3在本设计中存在弱实体(以双线框表示),弱实体的存在必须要依赖于其他实体。由于班级是临时设立的实体,它的存在依赖于课程的设置,所以是弱实体。4在本设计中存在实体特殊化(以标记为ISA的三角形来表示),将高层实体集特殊化为几个低层实体集,特殊化后的低层实体集将继承其高层实体集所有的属性和联系,同时可以具有高层实体集所不包含的属性,也可以参与不适用于高层实体集的实体联系中。 对实体集课程进行特殊化,产生新的实体集必修课、选修课。其中,课程实体集是必修课实体集和选修课实体集的高层实体,而必修课使体积和选修课实体集则是课程实体集的低层实体集。 对实体集必修课进行特殊化,产生实体集必修考试课、必修考察课。 对实体集选修课进行特殊化,产生实体集院级选修课、校级选修课、校际选修课。 课时考核及工资管理子系统的E-R模型图3.4.2 课时考核及工资管理子系统E-R图3.4.2 全局E-R模型设计图3.4.3 全局E-R图第3.5节 逻辑结构设计根据以上E-R模型得出符合3NF的关系模式如下:1 学院(学院编号,学院名称)2 专业(专业编号,学院编号,专业名称)3 教师(教师编号,学院编号,职称编号,评价类型编号,教师姓名,性别,总课时量,总课时费,工资额,备注)4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计划课时)5 班级(班级号,教师编号,课程编号,备注)注:班级实体中的备注属性用于说明在该班中上课的学生的专业和学员信息6 学生(学号,专业编号,学生姓名,性别)7 上课1(学号,班级号)8 授课(教师编号,课程编号,理论课时,人数)9 课程类型(类型号,类型名称)10分类(课程编号,类型号)11院级选修课(课程编号,学院编号)12职称(职称编号,职称名称,单位课时费)13评价类型(评价类型编号,评价类型名称)注:1. 在上述的关系模式中,5 班级是弱实体集转换而来;11 院级选修课是由ISA联系转换而来2为了解释得更加清楚,并且使得系统的运行原理更好理解,本系统的实体设计中有几处特殊之处: 将教师职称作为一个实体,并使其拥有自己的属性(见关系模型 12. 职称)。这样做的好处是:将教师职称作为一个实体单列出来,并赋予它属性,这样使得职称的作用以及作用原理非常清晰,作为一个实体,职称具有其主关键字职称编号;而它的主要特点则显示在后两个属性上:职称名称表示了本设计中职称的分类情况,表明它作为教师工作量计算的一个可变因素的变化范围;单位课时费属性表示了职称变量是如何参与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的,即不同级别的职称类别(职称名称)分别对应不同数额的单位课时费从而影响到教学课时费的计算。需要指出的是:在系统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职称是作为教师表的一个属性存在的,它表示了教师的一项具体属性,由于在实际的系统实施中,对教师职称和对应的单位课时费是有一定的假设性质,并非完全符合现实情况,因此这样做简化了计算过程中表内、表间进行查找浏览的工作量,而且对计算过程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是符合简便和优化的原理的。因此,之所以在实体设计时将职称单独提出,完全是为了说明的需要,是为了能很好的反映我的设计思路,也使得系统的运行原理得到更好的解释,但是并不会影响实体联系一致性的原则,也符合3NF的各项原则,同时与实际数据库设计也不会产生关键矛盾。 同理,在进行实体设计时也将评价类型单独提出,而在数据库实际设计中仍是作为教师表的属性之一,原理与教师职称的设计原理一样,是为了解释的方便,以及能更好反映设计思路。第3.6节 数据结构设计3.6.1 数据库设计本系统中采用Access 作为后台数据库,具体设计情况如下:图3.6 数据库设计注:在进行教师表设计中,单位课时费、总课时量、总课时费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换算关系,因此会给人以冗余的感觉,实际上,这样设计一方面是为了计算时查找的方便,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用户浏览的清晰,使得教师工作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能更好的展示在用户面前,我认为这样的“冗余”是必要的。3.6.2 数据字典 数据项定义表名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字段大小索引说明教师表教师编号Text10主关键字,唯一索引非空,教师的唯一识别信息教师姓名Text20Null教师职称Text20Null分为教授,讲师等类型性别Text2Null男、女单位课时费Interger2Null详见说明总课时量Single4Null实际总课时量总课时费Single4Null与职称相关工资额Single4Null与教师评价相关评价Text16Null教师评价信息,专业编号Text10外部关键字非空,用于与专业表建立关系备注text50Null备注信息课程表课程编号Text10主关键字,唯一索引非空,课程唯一标识信息课程名称Text20Null课程类型Text20Null考试课、考察课、选修课等计划课时Interger2Null大致计划课时学院表学院编号Text10主关键字,唯一索引非空,学院唯一标识信息学院名称Text20Null专业表专业编号Text10主关键字,唯一索引非空,专业唯一标识信息专业名称Text20Null学院编号Text10外部关键字非空,与学院建立关系教师授课表教师编号Text10普通索引外部关键字,与教师表建立关系教师姓名Text20Null课程编号Text10普通索引外部关键字,与课程表建立关系课程名称Text20Null课时Interger2Null该门课的实际授课时间人数Interger2Null上课人数(即班级)注册表用户名Text20Null非空唯一,用户登录系统的用户名密码Text30Null非空 数据流定义数据流编号:F1-1数据流名称:教学大纲简 述:学校制定的总的教学计划数据流来源:校办数据流去向:教务处数据流编号:F1-2数据流名称:课程清单简 述:教务处下达本学期学校所开设课程清单数据流来源:教务处数据流去向:各个院系数据流组成: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开设专业+计划课时数据流编号:F1-3数据流名称:教师授课清单简 述:院系具体安排本院教师授课数据流来源:各个院系数据流去向:教务处数据流组成:教师编号+教师姓名+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数据流编号:F1-4数据流名称:教材清单简 述:教师选定所需教材后上报本院系,院系上报教务数据流来源:院系数据流去向:教务处数据流组成: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教材名称数据流编号:F1-5数据流名称:课程表简 述:最终的授课安排,课程起止时间,地点等数据流来源:教务处数据流去向:各院系、教师、学生数据流组成: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课时+学分+上课教室数据流编号:F2-1数据流名称:教师课时量量申报表简 述:有院系向教务处申报本院系教师本学期授课课时数据流来源:院系数据流去向:教务处数据流组成:教师编号+教师姓名+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时+人数数据流编号:F2-2数据流名称:教师工作量清单简 述:教务处审核通过后的全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表数据流来源:教务处数据流去向:财务处数据流组成:教师编号+教师姓名+教师工作量数据流编号:F3-1数据流名称:教师数据表简 述:主要是教师职称信息数据流来源:人事处数据流去向:财务处,各院系数据流组成:教师编号+教师姓名+教师职称数据流编号:F3-2数据流名称:课程数据表简 述:主要是课程类型信息数据流来源:教务处数据流去向:财务处数据流组成: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数据流编号:F3-3数据流名称:教师授课表简 述:数据流来源:院系数据流去向:财务处数据流组成:教师编号+课程编号+课时+人数数据流编号:F3-4数据流名称:教师评价表简 述:教师评价信息数据流来源:人事处数据流去向:财务处数据流组成:教师编号+教师姓名+评价类型数据流编号:F3-5数据流名称:工资清单简 述:数据流来源:财务处数据流去向:校办数据流组成:教师编号+教师名称+所属院系+工资额数据流编号:F3-6数据流名称:工资条简 述:发放工资凭证数据流来源:财务处数据流去向:教师数据流组成:教师编号+教师名称+工资额数据流编号:F4-1数据流名称:初始评价表简 述:初始教师评价情况,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数据流来源:院系数据流去向:人事处数据流组成:教师编号+所属院系数据流编号:F4-2数据流名称:综合评价表简 述:经过人事处的综合评价后的教师评价结果数据流来源:人事处数据流去向:校办、财务处数据流组成:教师编号+所属院系+评价类型 处理过程定义处理过程编号:P1-1处理过程名称:课程设置简 述:由教务处设置本学期开设的课程,并通知各个学院输入的数据流:F1-1 教学大纲处 理:根据学校开设的专业设置课程输出的数据流:F1-2 课程清单处理过程编号:P1-2处理过程名称:安排授课教师简 述:由各个学院和专业根据教务处下达的所开设的课程安排本学院教师授课,结果上报教务处审核。输入的数据流:F3-2 教师数据;F1-2 课程清单处 理:根据教师和课程情况进行搭配输出的数据流:F1-3 教师授课清单处理过程编号:P1-6处理过程名称:制定授课计划简 述:输入的数据流:F1-1 教学大纲;F1-3 教师授课清单;F1-4 教材清单;F1-5 教室状态记录处 理:制定详细的教师授课计划,包括授课教师、上课教室,教材选择,开始时间,结课时间,课时,学分,开设专业等输出的数据流:F1-6 课程表处理过程编号:P2-3处理过程名称:教师课时初审简 述:由院系对本学院的教师授课课时进行最初审核输入的数据流:F1-6 课程表,教师本人进行课时申报处 理:院系对教师申报的授课课时进行审核输出的数据流:F2-1 教师课时量申报表处理过程编号:P2-5处理过程名称:教师授课课时最终审核简 述:教务处对有各院系申报的教师课时进行复审输入的数据流:F2-1 教师课时量申报表处 理:审核课时输出的数据流:F2-2 教师工作量清单处理过程编号:P3-3处理过程名称:计算教师实际授课课时总量简 介:计算某教师在本学且内全部的实际授课课时总量输入的数据流:F2-2 教师工作量清单;F3-2 教师数据;F3-3 课程数据;F1-3 教师授课清单处 理:根据F1-3统计出每个教师在本学期所授的所有课程,对这些课程进行分类,分类的原则是:1首先按照课程类型进行分类。每一门课的实际授课课时=该课程理论课时*授课班级规模系数(根据授课班级人数转化而来)*该课程的课程类型系数。注:以某种类型的课程为基准(即这种课程的课程类型系数为1),其他类型系数以此为基准上下浮动。2计算每个教师教授的某种课程类型的所有课程实际课时总合。3计算每个教师的全部所授课程实际课时总合。输出的数据流:教师授课实际课时量清单处理过程编号:P3-4处理过程名称:计算课时费简 述:计算每个教师本学期的课时费输入的数据流:教师授课实际课时量清单;F3-2 教师数据处 理:根据F3-2的教师职称信息,查找相应的教师单位课时费; 某教师课时费=该教师实际课时量*该教师单位课时费输出的数据流:教师课时费清单处理过程编号:P3-5处理过程名称:计算教师工资简 述:计算每个教师工资输入的数据流:教师课时费清单;F3-4 教师评价表处 理:根据F3-4的教师评价等级设置系数,对每个教师的课时费进行处理。工资额与教师所得评价情况直接挂钩。输出的数据流:F3-5 工资清单 ;F3-6 工资条处理过程编号:P0-1处理过程名称:用户注册简 介:使用前的用户信息注册输入的数据流:用户名称,用户密码处 理:记录用户信息,捆绑用户名称和相应的密码输出的数据流:用户验证信息处理过程编号:P0-2处理过程名称:用户登录简 介:登陆前的用户身份验证输入的数据流:用户验证信息处 理:检验用户名和密码是否匹配输出的数据流:同意/拒绝用户进入系统 数据存储的定义数据存储编号:F5-1数据存储名称:用户注册表简 述:检测合法用户数据存储组成:用户名+密码相关联的处理:P0-1,P0-2数据存储编号:F1-3数据存储名称:教师授课清单简 介:记录教师授课活动实际发生情况数据存储组成:教师编号+教师姓名+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理论课时+人数相关联的处理:P1-2,P1-3第四章 代码设计、运行与测试第4.1节 系统模块设计本系统采用VB编写,整个系统设计情况如下:图4.1 系统设计图第4.2节 模块功能设计对系统进行子系统划分,共分为如下子系统:1教务子系统:对整个学校的课程进行管理,包括课程开设、课程基本数据管理、制定课程表、对各院系上报的教师课时进行审核等。教务子系统又进一步细化为以下功能模块: 课程信息管理:即全校所开设课程的所有信息,浏览、查询、修改、添加、删除等。 课程相关系数输入:主要指课程类型系数,如必修课、选修课、考试课、考察课等。2人事子系统:负责全校人事管理活动,本系统中人事子系统只涉及对到教师的管理。 教师信息管理:所有教师的相关数据,浏览,查询,修改,添加和删除等。 教师职称管理:对教师评定职称,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副讲师、助教、实习生 教师评价信息管理:指的是对各院系所进行的初级教师评价结果再进行综合评价并将结果进行汇总,并以五个等级体现出来,分别是: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很差,将五级分别制定系数后与各个教师相关。3财务子系统:进行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个学期或者是一个学年)教师工作量计算,课时费计算,以及在评价基础上的工资计算。 教师实际课时量的计算方法为: 教师的实际总课时量表示该教师所有课程实际课时的总和 某门课程实际课时=课程计划课时*课程类型系数*人数系数 某教师所有所授课程实际课时=所有课程实际课时总和 某教师总课时=所授课程实际总课时 教师课时费计算办法为: 某教师总课时费=总课时*单位课时费(按职称区分) 教师工资额计算办法为:某教师工资额=该教师总课时费*该教师所得的教师评价系数4校长办公室子系统:进行学校的总体规划,进行最高决策,设置学院和专业。5系办子系统:进行本学院(系)日常管理,连接学校和具体教师学生,进行基础工作开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 根据教务处的授课安排制定教师授课,协调教材等细节问题。 对本学院教师申报的教学工作量进行初级审核,后上报教务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