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汪清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一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A. 阐发以柔克刚的方法论B. 促进天人关系的体系形成C. 希望利用道德改造自然D. 将人际关系的规范义理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孟子的这些话是对人际关系的说明,不是阐发以柔克刚的方法,故A项错误;也不是关于天人关系的说明,故B项错误;也不是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故C项错误;这些话中有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等字眼,说明处理的是人际关系,同时希望把人际关系处理的更加规范,用义理规范,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的思想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A. 道德经B. 庄子C. 韩非子D. 孟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儒家思想。依据材料中“仁”、“义”、“礼”、“智”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所以这段文字可能出自儒家经典孟子,因此D选项正确;道德经和庄子是道家学派的著作,不符合题意,A、B选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著作,C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B. 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C. 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D. 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宋代之前精耕细作的农业就需要更多男性,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思想的解放,提高妇女的地位,不是降低妇女的地位,故B项错误;宋朝理学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到了南宋时期,朱熹的思想“存天理,灭人欲”,他的思想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影响到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故C项正确;军队人员增加与女性地位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名师点睛】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三纲五常的纲常名教,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严重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和生活;4.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时说诠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据此可知,胡适评论的是A. 先秦儒学B. 汉代儒学C. 宋代理学D. 清代儒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宋明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符合材料中的“禅宗、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C项符合题意,故选C。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道教在东汉末年形成,先秦儒学、汉代儒学的时间不符合题意,A、B错误。 清代儒学提倡工商皆本、学以致用,不涉及融合佛教、道教思想,排除D。5.他认为孔子并非天生的圣人,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夫之D. 李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依据材料“他认为孔子并非天生的圣人,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儒学受到猛烈冲击,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认为孔子并非“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董仲舒发展了儒学思想,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使儒学确立了独尊的地位,并未批判孔子;B选项错误,朱熹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并未批判孔子;C选项错误,王夫之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将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顶峰,并未批判孔子。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A. 工商皆本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 经世致用D. 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依据材料中“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江南一带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商品经济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所以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工商皆本”思想。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指的是天下兴亡与每个人都有关系,强调了民族责任,明清之际是“亡国”而非“亡天下”,不是时代发展趋势的体现。C选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想由明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他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但不是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思想;D选项错误,“天下为主,君为客”指的是反对君主专制,但不是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学习了解儒家思想后,有位爱思考的同学问老师:“为什么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假如你是老师应该告诉学生主要从哪一角度分析其原因A. 思想内容的变化B. 社会环境的变化C. 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D. 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这与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是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决定儒家思想在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命运、特征不同的关键因素。因此B选项正确。思想内容、统治阶级的观念、人民群众的态度都是该时期社会环境在人的思想方面的反映,不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A、C、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8.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C. 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荀子的思想。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没有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故排除A项;儒法并用开始于汉代以后,故排除B项;题意无法体现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故排除D项。根据“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可知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故选C。9.下列观点或学说中,包含有约束君主意图的是A.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B. “天人感应”C.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D.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强调的是贵族享有法律特权,C项强调人才的重要,D项强调维护诸侯权力的扩张,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一方面突出君权,另一方面也希望对君权进行一定的制约,所以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天人感应10.古代有人向当朝统治者提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的建议,此人最有可能是A. 孟子B. 李斯C. 董仲舒D. 李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可见将统治者的庆赏罚刑与上天的春夏秋冬归为一类,体现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思想。故选C。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11.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12.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 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 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D. 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选A项。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错误;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13.“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江南一带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新的历史条件,、项正确。也属于明清进步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但不属于“新的历史条件”的范畴,故错误。王朝统治的腐败历朝历代皆有,故不能称之为“新的历史条件”,项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C项正确。14.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A. 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B. 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C. 知行合一的认识论D. 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所讲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的感觉,而宋明时期的陆王心学也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故选A项。B符合普罗泰戈拉,排除;C符合王阳明,排除;D和题意无关,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普罗泰戈拉15.“八荣八耻”树立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观的反映和表现,但时代不同,道德观和荣辱观不同,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新型道德观的表述正确的有要求彻底公开否定宗教神学、改变封建的传统观念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攻击矛头对准封建社会里最神圣的王权、神权和特权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设问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新型道德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都正确,因此选A。要求彻底公开否定宗教神学、改变封建的传统观念,错在彻底否定宗教,文艺复兴并未完全反对宗教,只是反对天主教神学世界观;攻击矛头对准封建社会里最神圣的王权、神权和特权,应该是启蒙运动的思想,也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16.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A.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B.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C.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D.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由所学可知“希腊思想之复活”指的是文艺复兴;“原始基督教复活”指的是宗教改革所以应选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意义17.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A. 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答案】B【解析】略18.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这里的“现实的黑暗”是指A. 封建神权B. 欧洲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C. 天主教教会D. 封建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启蒙思想家认为“现实的黑暗”指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故选B,ACD表述不全面,排除。19.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A. 仁政和道德教育B. 王道和民主政治C. 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 实行人治和法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孟子与苏格拉底性善论的知识。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倡导人应该具备美好的道德,而美德来自于知识,于是他进一步提出“美德即知识”。即利用道德教育来扩充人的善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王道与民主政治与扩充人的善性无关;C选项错误,加强专制是法家的主张,不是孟子的思想;D选项错误,实行人治和法制与扩充人的善性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0.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是A. 反对教会宣扬的神权封建思想B. 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C.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反映D.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正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发展。21.16世纪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A. 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B. 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C. 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D. 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答案】D【解析】反对兜售赎罪券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但是并不是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故B项错误。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是改革的内容,不是目的,故C项错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其目的在于满足资产阶级的需求,故D项正确。 22.某思想家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力,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体现了A. 天赋人权说B. 人民主权说C. 社会契约论D. 三权分立学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的观点:社会秩序是基础,不是那个人的权力,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与这一观点符合的是社会契约论。所以答案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社会契约论【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观点,卢梭主张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启蒙思想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出了卢梭之外,还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他们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23.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A. 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B. 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C. 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D. 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理性和经验是指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这是相对于以前的神学而言的,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根本上是因为科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本题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产生的根源。24.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A. 人格独立,思想自由B. 民主意识,参政意愿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 批判精神,社会责任【答案】D【解析】苏格拉底认为国家“因为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现了苏格拉底的爱国情怀,并非追求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 民主意识、参政意愿与材料所述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苏格拉底是在强调自己本人对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并非要求“匹夫有责”,故C项错误;“因为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说明苏格拉底在关注国家的弊端,希望通过自己的尽职尽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故D项正确。25.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观点,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与孔子最为接近的是A. 孟德斯鸠B. 伏尔泰C. 康德D. 卢梭【答案】C【解析】康德的“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的观点与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接近,故C正确;A主张三权分立思想;B主张天赋人权思想;D主张社会契约论思想。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材料二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2)从韩非子到董仲舒生活的时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分析材料三中核心思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答案】(1)核心思想:材料一:实行君主专制。 材料二: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论述了专制君主是天下大害。(2)变化过程:战国时期备受冷落秦朝遭受压制西汉武帝时获得独尊(3)特点: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具有民主色彩)主要原因:君主专制制度衰落,其弊端日益暴露;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可概括得出材料一的核心思想。依据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概括得出材料二的核心思想。依据材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可概括得出材料三的核心思想。(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适应发展国家实力,进行军事斗争的需要,所以此时期儒家思想备受冷落;秦朝时期法家思想依然盛行,文化专制措施的实行使儒家思想遭受压制;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进儒学,使之适应了政治统治的需要,获得独尊的地位。(3)依据材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特征。结合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相关所学可从君主专制的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作答该思想产生的原因。27.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轲孟子告子上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苟况荀子性恶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苏格拉底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王阳明、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西方先哲强调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侧重点及目的有何不同?【答案】(1)主张:孟子:人性善。荀子:人性恶。王阳明:致良知。苏格拉底:善是人的内在灵魂,知德合一。(2)途径:孟子: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荀子:强调用礼乐法度来规范人的行为。王阳明:知行合一。苏格拉底:美德由教育而来。(3)共同问题:道德问题。侧重点:东方思想家侧重于社会公德。苏格拉底侧重于个人道德。目的:东方思想家主要是为了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社会。苏格拉底主要是为了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挽救衰退的城邦制。【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相关知识和材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可知孟子主张性善,依据材料二可知荀子主张性恶,依据材料三与王阳明心学的知识点可知王阳明主张致良知,依据材料四结合苏格拉底相关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要通过学习知识认识心中的善,强调知德合一。(2)结合材料中先哲的思想主张分析其解决的途径:依据材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和相关知识可知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扩展人的善性;依据材料“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及相关知识可知荀子主张用礼乐法度来规范人的行为;依据王阳明心学相关知识可知,王阳明为了遏制伪善流行,特别强调“知行合一”;依据材料和相关知识可知苏格拉底认为知识能够使人向善,学习知识可以使人认识到心中的善,因此美德由教育而来。(3)依据题干四则材料及以上问题作答可得出东西方先哲强调的共同问题是道德问题,侧重点和目的的不同要通过材料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