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从春秋开始,随着铁犁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这体现出A井田制已经完全瓦解 B铁农具已经普遍使用C自耕农经济逐渐发展 D个体生产已成为主体2下面是周朝各诸侯国之间战争的次数及君主姓氏的相关统计表(姬姓是周朝的国姓),由此可知国家姓别姬姓一姬姓姬姓一非姬姓非姬始姓一非姬姓战争次数130331328A战争导致诸侯国数量锐减 B诸侯争霸导致国家动荡不安C宗法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D周王未实现对地方有效控制3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这反映出孔子A强调理性思考 B注重人的作用C维护等级秩序 D强调以德治国4有专家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发现:西周灭商后,新建的诸侯国都是“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制度B宗族血缘关系对国家制度产生影响C国家以分封制形式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5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其中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这一方法A表明青铜铸造工艺领先世界B是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产物C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D反映了青铜器是重要的礼器6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据此可推测二者都A与统治者立场相同 B维护农民阶级利益C以小农经济做考虑 D重视发展商品经济7有学者研究左传时发现:春秋时期,“卿大夫”群体的数量和重要性一直在下降,而“士”占总人数的比重却呈上升趋势。该学者的发现反映了这一时期A中央集权体制已经形成 B各阶层文化交流频繁C士阶层的政治权力增强 D卿大夫和士矛盾尖锐8韩非子载:“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材料观点A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 B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C为中央集权出谋划策 D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9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A宣扬“大一统”学说 B继承了“天行有常”思想C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D以纲常名教为指导思想10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部,每部设立一名刺史,刺史的工作是“乘传周流”(“传”指公家驿站的马车;“周流”意为到处巡视)。这一制度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成功解决了诸侯国问题C完善了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D防止了地方官吏的腐败11有史家描述:西汉时“经商为富的,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谋求政治地位C农民地位比商人高 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12汉武帝时,盐铁大商东郭咸阳、孔仅和洛阳商贾之子桑弘羊等,在盐铁专卖期间逐渐步入官场,东郭咸阳、孔仅被任命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桑弘羊为大司农,掌管国家财政。这表明当时A引入专门人才管理国家的经济部门 B抑商政策时断时续C取消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规定 D国家垄断经济命脉13董仲舒指出:“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君权神授”基础上的民本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反映汉武帝时期民本思想进入主流意识形态,奠定了君主集权制度的基石。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14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A社会舆论影响官吏升黜 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C儒家思想决定政府决策 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15 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巨大,行业齐全,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这说明当时的田庄A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B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C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 D可能影响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16汉代法律允许特定的亲属有罪时相互包庇而不受惩罚或减轻刑罚,即“亲亲得相首匿”。儒家把父为子隐叫做“仁”,子为父隐称作“孝”,主张以“仁孝治天下”。据此可知汉代A封建“礼”“法”的统一 B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C儒家道德伦理等同于法律 D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17欧阳修新唐书记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材料说明了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B尚书令的职位曾经空缺C尚书省宰相权力增强 D仆射位居三省长官之首 18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新唐书载:藩镇拥,独霸一方,“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上述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辖区内赋税B延续了唐朝的统治C威胁了中央的政权D彼此之间攻伐不已19唐开元四年(716年),汴州发生了蝗灾,中书令姚崇领导灭蝗工作,汴州地方长官倪若水拒不执行命令,姚崇乃牒报(行文通报)若水,强令其采取灭蝗措施。据唐朝三省体制判断,这说明了当时A中书省越权行政B三省六部体制瓦解C相权膨胀威胁皇权D藩镇割据抗拒中央20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体现当时崇仁坊成为长安城的A政治中心 B商业中心 C文化中心 D娱乐中心21下面是唐代实行的均田制示意图,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均田制有利于土地兼并 B. 农民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C. 保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D. 均田制是一种土地私有制22据统计,唐前期兴修的项水利工程中,北方五道有项。唐后期兴修的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项,其中江南道占项。这种变化表明唐代A南方地区逐渐开发 B北方经济盛极而衰C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23唐高祖认为:“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由此可知 A唐初儒道释并行的局面结束 B唐统治者推动了儒学的创新C唐初统治者注重用儒学维护统治 D唐初儒家思想重获正统地位24汉字讹变丛生,异体纷呈。而某个朝代书法强调书写的规范统一,注重规范和法度。这个朝代的书法代表人物是A王羲之 B柳公权 C苏轼 D文征明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共52分)25.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的那些家庭历史特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整合和普遍化,成为两千年中持续保持的强固传统。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 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 据张国刚 中国家庭史材料二 下图是东汉河南郑兴家族简况据后汉书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个体家庭大量涌现并成为主要形式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从政治、文化两方面概括郑兴家族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类现象的影响。(6分)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汉代察举的标准,大致不出四条,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指出与之对应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4分)(2)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6分)(3)综合上述材料,从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的角度指出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3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由于血缘宗族社会是中国数千年传统社会的基本形态,其中孕育生长的传统价值观念,便成为引导这一社会形态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换言之,正是血缘宗族社会的内在需求,为以伦理道德为特色的传统价值观提供了存在的合理依据,而作为中华元典的“六经”,正是传统价值观的承载者。它们共同塑造了中国“连续性”形态的文明。-姜广辉程晓峰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形成的原因从西周的宗法制度谈起 请运用相关历史知识,对材料中中国文明“连续性”形态的成因进行探讨。(说明:可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修改补充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8(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石勒(274-333年),羯族人,于319年建立后赵政权。在位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吸纳汉族士族成立“君子营。”,规定“不得侮易衣冠华族”,中原的世家大族纷纷出仕后赵;实行租税制,停止以前“收掠野谷”的掠夺方式,重视安抚流人,减轻编户齐民的田租户调,常常遣使“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鼓励生产,“农桑最修者,赐爵五大夫”;于“郡国立学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一人,弟子一百五十人”,供汉族地主子弟入学,成绩优异者,推荐至朝中或地方任职。石勒的这些举措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据邓乐群北魏统一中原前十六国政权的汉化先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石勒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石勒改革的意义。(9分)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CDBBCCCBCAAA131415161718192021222324DADABCABBACB 25.(1)铁犁牛耕的普及;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封建土地私有制“重 农抑商”政策的推行。(6分)(2)特征:政治上累世高官;文化上经学传家。(2分)影响:东汉豪族权力与文化不断结合,既有利于弘扬儒学,又促使门阀士族制度形成(4分)26答案:(1)制度:察举制(1分) 标准:德行才学明法意志谋略孝悌(任答三点给3分) (2)作用: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公平公正;逐步放宽录取标准,扩大了统治基础。(6分) (3)趋势:选拔标准:从重品行重门第到重才学;从地方举荐官员个人评定到国家统一考试选拔。(3分)27【参考答案】示例一观点:宗法制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形态。论证:在中华文明早期,西周的社会政治制度就是通过血缘纽带建立起来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从而保证了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春秋以后,西周的宗法制趋于解体,但此后形成血缘宗族社会形态,作为传统价值观的主要载体一直延续至今。而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是以儒家建立起来的道德体系为主体的。这个体系以“仁”为最高理念,包含了孝忠恕礼义等许多道德概念和范畴,以宗族社会为载体又强化了血缘人伦关系,从而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有序发展,成为整个民族认同接纳并践行的价值观念。总结:血缘宗族社会和儒家传统价值观念,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体之两面,共同促成了一种“连续性”形态的文明。示例二观点: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的形成,除了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长期统一的局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论证:从秦朝开始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保持了中国政治上的长期统一,对中华文明的保存和延续有明显的好处。首先,它使中国具有一个十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在这个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既可以有效地抵御外来民族的侵略,同时又可以抵御大型自然灾害的冲击,并有效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