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报告_第1页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报告_第2页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报告_第3页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报告_第4页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是基于开发利用的目的,依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统一的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本身进行的评价,从而确定开发的机会与约束,也即西方学者所称的吸引力评价。它是旅游地评价的重要内容 。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确定该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价值和地位, 为新旅游区的开发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为已开发和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扩大的依据。 为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系列资料和判断的标准。 有助于明确旅游地的性质(类型),拟定未来的旅游地中旅游资源的结构(主次关系)和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系列要素评价:资源密度、资源容量、资源特色、资源价值和功能、地域组合、资源性质 开发条件评价:区位、环境、客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施工条件、开发序位 效益评价:经济、社会、环境 旅游资源 评价标准: 1、美学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的美学质量的高低或特色进行评价。 2、社会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能否体现当地现今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特色进行评价。 3、历史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能否反映担负地过去的历史文化风貌进行评价。 4、市场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所吸引的客源对象、吸引程度和客源规模进行评价。 5、综合标准:从市场观念出发,同时也涉及美学、社会及历史等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1)卢云亭先生“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六个条件:景区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2)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国家旅游局2003年颁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 1、评价项目: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you qi游玩和休息)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秦皇岛旅游资源 2、基本分值: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资源调查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所进行的研究和记录。调查组成员应具备与该调查区旅游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有关的专业知识,一般应吸收旅游,环境保护,地学,生物学,建筑园林,历史文化,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 调查的基本内容 是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和制订开发规划方案的依据和基础。分两个阶段进行: 1.室内准备。对目标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和总体的印象。 本区和邻区有关旅游资源的文献、报告和图表等资料,加以整理,作为野外调查的实证和参考。 背景资料:国土资源调查报告、水文气象资料、各种统计资料;卫片、航片和各种现有的较大比例尺地形图;文史资料、地方志、地名志和前人游记;当地群众提供的报景、找景线索等。 2. 野外考察:验证前人的结论,并进一步详查前人未发现的景点和景物。野外调查有三种方式: 路线考察:沿着交通线考察,重点是开辟新的旅游景点; 区域普查:重点是对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区分布和差异、利用现状等进行全面调查,并对同类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为景区划分、游览线路设计、人文构景打好基础,从而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背景资料。为了确保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现场勘测时,可使用现代技术手段遥感技术等,来获取和验证资料: 重点考察:主要是对重点景区进行周详的实地勘察,包括旅游资源、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现有基础、工程技术和环境保护等内容。 3.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旅游资源本身的调查 所处环境的调查 客源分析 临近旅游资源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编辑本段资源保护保护条例文物保护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颁布、实施的旅游市场法律法规40多个。在旅游资源方面,中国并没有专门的旅游资源保护法,与旅游资源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散见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和林业、文化、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矿产、水利等部门的部门规章中。 主要有: 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5年),原林业部制定发布的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994年),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中对风景名胜区保护所作的规定,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中对文化遗迹保护所作的规定。各地方也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上述各项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规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 保护方式世界各国在旅游资源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方式大致有两类: 一是运用法律手段,实行立法,加强法制。 二是根据旅游资源质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加以保护。 保护内容旅游环境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旅游环境是以旅游资源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社会诸条件的综合。处理好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将保护内容分为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两部分。 1、旅游资源:指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点、景物。主要包括文物、古迹、建筑、碑刻及革命文物等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山峰、象形石、水体和树木等自然旅游资源。 2、旅游环境:指影响文物保护、游客旅游行为的周围环境。主要包括气候、水体、地形、林木及社会文化环境等。 保护规划(一)旅游资源的保护 1、等级划分 1)一级。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与不可再生性特点,属于旅游区内核心景观的景观资源。 2)二级。其它旅游资源。 2、保护措施 西藏旅游风光 1)一级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在开发中必须保护其原有风貌及环境氛围,有效预防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持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严禁随意开发建设。 建筑物体量、布局合理,色彩、风格一致,与周边景观格调协调。建筑物墙面整齐,无污垢。游览场所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 在其周围划出一定范围,此范围内不得建设任何影响景观视角完整和美感的一切建筑,不得在此范围内摆摊设点。 区内造型地貌众多,在建设施工及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应特别加以保护,以免造成永久性破坏。 2)二级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在一级旅游资源保护措施的基础上适当放宽,但也不能造成永久性破坏。 (二)旅游环境的保护 1、等级划分 将景区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外围保护区三部分。 1)重点保护区。指旅游资源周围的环境,包括绿化、污染、施工、采石等活动涉及到的问题。 2)一般保护区。指旅游区内重点保护区以外整体环境的保护,主要包括大气、水质、噪声、垃圾及山体等。 3)外围保护区。指位于旅游区内,但又处于各景区之外的旅游环境氛围营造地带。 2、保护措施 旅游环境 1)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符合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基本符合二级标准。 2)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保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游览气氛。 3)对林木病虫害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与林业部门配合,及时掌握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向,采用生物、化学、物理等措施,控制与消除其危害。 4)卫生措施 垃圾箱标识明显,数量能满足需要,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实用,与环境相协调。垃圾及时清扫,日产日清。 餐饮服务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卫生的规定,配备消毒设施,禁止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厕所引导标识醒目,数量满足需要,造型、色彩及格调与环境协调。所有厕所具备冲水、舆洗、通风设备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厕所便池洁净、无污垢、无堵塞。室内整洁,无破损、无污迹、无异味,干净、明亮。 公共场所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检测标准。 5)安全措施 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危险地段防护设施齐备有效,标志明显。 认真执行旅游、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安全保卫制度。 建立紧急救援体系,或设立医务室,配备专职医务人员,配备游客常备药品,有较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立健全防火制度,配备必要防火器材,并在醒目处设立防火宣传牌,并指导游客如何防火。 部分山体滑坡现象严重,对游客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规划采用生物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予以解决。 6)任何开挖山体的行动都要得到有关部门的特别批准, 在施工中还应特别小心,把对山体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 保护注意事项1、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首先是民族特色,寓民族共性于地方个性之中。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我们的民族共性,各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是其地方个性。例如风景如画的漓江和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都有它们各自的个性。开发旅游资源必须使其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2、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和自然风景协调发展。开发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设施的建设,要注意不破坏自然景观,不破坏原来环境的格调。例如建爬山缆车时不应破坏原山景色的秀丽和雄伟;高层的现代化建筑避免建在古色古香的民族风格建筑物旁边。更要注意保护历史文物古迹,不能因建设现代文明而毁掉了古老文明。 3、旅游资源开发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着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指的是它不产生工业“三废”,但旅游业同样会产生污染。现代旅游业中,宾馆饭店排放的生活污水是不容忽视的污染源,餐厅酒楼产生的废气和噪声成了居民的投诉热点,海滨旅游区的无度开发会导致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危害,必须制定法规和措施保护环境。例如泰国芭提雅海滨度假地规定,40个床位以上的旅馆要有污水处理设施,以保证海湾水域的卫生。土耳基禁止在沙滩上插太阳伞以防埋在沙里的海龟蛋受损,禁止在沙滩上开汽车及用强烈照明灯以免吓跑大海龟。 4、注意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旅游资源要以尽量小的投资开发更多的项目,令其更有吸引力,以收到更大的经济效益。但一定要防止只顾经济效益而滥加开发,以致破坏自然环境,这是“杀鸡取卵”的错误做法。保护条例文物保护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颁布、实施的旅游市场法律法规40多个。在旅游资源方面,中国并没有专门的旅游资源保护法,与旅游资源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散见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和林业、文化、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矿产、水利等部门的部门规章中。 主要有: 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5年),原林业部制定发布的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994年),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中对风景名胜区保护所作的规定,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中对文化遗迹保护所作的规定。各地方也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上述各项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规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 保护方式世界各国在旅游资源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方式大致有两类: 一是运用法律手段,实行立法,加强法制。 二是根据旅游资源质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加以保护。 保护内容旅游环境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旅游环境是以旅游资源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社会诸条件的综合。处理好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将保护内容分为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两部分。 1、旅游资源:指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点、景物。主要包括文物、古迹、建筑、碑刻及革命文物等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山峰、象形石、水体和树木等自然旅游资源。 2、旅游环境:指影响文物保护、游客旅游行为的周围环境。主要包括气候、水体、地形、林木及社会文化环境等。 保护规划(一)旅游资源的保护 1、等级划分 1)一级。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与不可再生性特点,属于旅游区内核心景观的景观资源。 2)二级。其它旅游资源。 2、保护措施 西藏旅游风光 1)一级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在开发中必须保护其原有风貌及环境氛围,有效预防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持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严禁随意开发建设。 建筑物体量、布局合理,色彩、风格一致,与周边景观格调协调。建筑物墙面整齐,无污垢。游览场所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 在其周围划出一定范围,此范围内不得建设任何影响景观视角完整和美感的一切建筑,不得在此范围内摆摊设点。 区内造型地貌众多,在建设施工及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应特别加以保护,以免造成永久性破坏。 2)二级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在一级旅游资源保护措施的基础上适当放宽,但也不能造成永久性破坏。 (二)旅游环境的保护 1、等级划分 将景区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外围保护区三部分。 1)重点保护区。指旅游资源周围的环境,包括绿化、污染、施工、采石等活动涉及到的问题。 2)一般保护区。指旅游区内重点保护区以外整体环境的保护,主要包括大气、水质、噪声、垃圾及山体等。 3)外围保护区。指位于旅游区内,但又处于各景区之外的旅游环境氛围营造地带。 2、保护措施 旅游环境 1)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符合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基本符合二级标准。 2)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保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游览气氛。 3)对林木病虫害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与林业部门配合,及时掌握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向,采用生物、化学、物理等措施,控制与消除其危害。 4)卫生措施 垃圾箱标识明显,数量能满足需要,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实用,与环境相协调。垃圾及时清扫,日产日清。 餐饮服务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卫生的规定,配备消毒设施,禁止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厕所引导标识醒目,数量满足需要,造型、色彩及格调与环境协调。所有厕所具备冲水、舆洗、通风设备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厕所便池洁净、无污垢、无堵塞。室内整洁,无破损、无污迹、无异味,干净、明亮。 公共场所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检测标准。 5)安全措施 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危险地段防护设施齐备有效,标志明显。 认真执行旅游、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安全保卫制度。 建立紧急救援体系,或设立医务室,配备专职医务人员,配备游客常备药品,有较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立健全防火制度,配备必要防火器材,并在醒目处设立防火宣传牌,并指导游客如何防火。 部分山体滑坡现象严重,对游客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规划采用生物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予以解决。 6)任何开挖山体的行动都要得到有关部门的特别批准, 在施工中还应特别小心,把对山体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 保护注意事项1、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首先是民族特色,寓民族共性于地方个性之中。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我们的民族共性,各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是其地方个性。例如风景如画的漓江和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都有它们各自的个性。开发旅游资源必须使其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2、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和自然风景协调发展。开发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设施的建设,要注意不破坏自然景观,不破坏原来环境的格调。例如建爬山缆车时不应破坏原山景色的秀丽和雄伟;高层的现代化建筑避免建在古色古香的民族风格建筑物旁边。更要注意保护历史文物古迹,不能因建设现代文明而毁掉了古老文明。 3、旅游资源开发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着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指的是它不产生工业“三废”,但旅游业同样会产生污染。现代旅游业中,宾馆饭店排放的生活污水是不容忽视的污染源,餐厅酒楼产生的废气和噪声成了居民的投诉热点,海滨旅游区的无度开发会导致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危害,必须制定法规和措施保护环境。例如泰国芭提雅海滨度假地规定,40个床位以上的旅馆要有污水处理设施,以保证海湾水域的卫生。土耳基禁止在沙滩上插太阳伞以防埋在沙里的海龟蛋受损,禁止在沙滩上开汽车及用强烈照明灯以免吓跑大海龟。 4、注意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旅游资源要以尽量小的投资开发更多的项目,令其更有吸引力,以收到更大的经济效益。但一定要防止只顾经济效益而滥加开发,以致破坏自然环境,这是“杀鸡取卵”的错误做法。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 珠海旅游景点另一扩容方向,应该是由城市走向乡村,这是符合人类回归自然大趋势的。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处理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这一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四种模式;而发展生态旅游则应注意三大问题。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选择 1、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已是被实践所否认的。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地方政府目的,特别不是旅游业的目的。 2、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就像农民在水乡养猪、河里养点鱼一样,养大了卖出去,取得个人利益,而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则全都不管。还有的地方把非常好的景观地带搞成墓地,能卖出去收点钱就行,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 3、为保护而开发。如果这个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白藤湖地带,既有沼泽地,又不完全是湿地,带有天然与人工池塘相结合在一起的特征。在珠海城区存在这样的一块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这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完全可以统一,这在整个中国城市中也是难以找出第二个来的。白藤湖水乡这样的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如果被破坏了,是无法恢复的。对于这样的旅游资源,不能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开发,必须是政府进行垄断,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分片分期进行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可分成三类:一是完全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二是政府与企业进行垄断性开发。像威尼斯一样,将白藤湖水乡内的道路、桥梁由企业为主体兴建。小游船的经营权则由政府垄断,拍卖给企业经营。三是完全由政府为主体开发。如城区中的古村落的改造、水体的保护等。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取后两种开发模式。 4、为开发而保护。如石溪山的石刻、高栏岛的摩崖石刻等,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到保护。可以选择在政府严格规划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有些项目规划好以后,可以将项目30年的经营权公开拍卖,国有资产就可以实现最大化,而且是一次性收入。上述石刻和东区海岛等项目的开发经营权,如进行公开拍卖,就可卖到很高的价钱,而后由业主们自行招商,精心策划开发。这就是政府对项目的所有权垄断,经营权放开。 项目经营权进行公开拍卖时,要设立谁最具有开发能力,谁设计的开发方案最好这两个标的。第一个标的由拍卖评定,第二个标的由专家组投票评定。把这两个标的统一起来,最后确定开发单位。 如为开发而保护,就要停止“石头经济”、“泥沙经济”、高山蔬菜、木材加工的发展,把郁郁葱葱的山头搞成癞痢头,那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破坏。这些低层次的开发、破坏性的开发,必须停止,要进行结构性调整。 (二)开发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生态旅游是珠海的重头戏。珠海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这是我们最大的资源,而且与广州、深圳和香港、澳门是互补的。在发展生态旅游问题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008-12-8 16:11 回复 3楼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在我国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补上这一课。在西方国家有一门大地景观学的学科,强调将整个自然大地看成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景观,而不是微观层次的一个院落。而我国通常是把自然景观神化,带有一些神秘的文化色彩。所以在景观中,必须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状态。 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应该受到良好保护的。生态资源与一般的资源是不同的,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无论是山林,还是水体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谁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和动力是什么?这三者必须要搞清楚。否则,生态资源就不可能得到永续利用。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要强调当地群众的参与性和收益性。只有当地群众的参与,才能把破坏资源的力量转变为保护资源的力量、建设性的力量。群众参与存在着直接性,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利益主体,确定了利益主体,资源的开发保护就比较容易进行。同时还存在着协调性,当地群众参与所开发的生态旅游,是原汁原味的,这一人文与当地的生态是协调的,是互补的。只有当地群众参与,让他们获得了利益,才能让他们体会到资源的价值,自觉地进行保护。过去许多景区乱砍乱伐,禁而不止,最后政府出一点资金,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护山队,允许他们在景区划定的地点开设小店做些土特产和旅游品的生意,结果破坏的力量转变为保护的力量,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收益。印尼在巴厘岛的奴萨杜阿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中十分注重这一点,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生态旅游主要存在着四个功能:即旅游功能、保护功能、促进经济增长功能或是扶贫功能、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功能。所以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上综合效益很高,我们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一体化 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而城市是最有深度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留客性,是注意力经济与集聚性经济的结合体。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能把人们留下来的载体,非城市莫属。风景区内的溶洞即使再漂亮,也不可能把游客留住在洞里,但城市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对此,我们的认识远远不够。 (一)旅游城镇的类型。作为一个城市,应有独特性的自然风貌,有活跃的经济活力,有集中的旅游设施,而且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繁荣的购物环境,同时又有便利的交通和居住条件、发达的科技信息。江南水乡名镇周庄,过去遭到了人为破坏,现在认识到了这是旅游资源,把它恢复起来,结果成了宝贝,每年的旅游门票收入几百万元。门票收入的5倍就是旅游总收入。像兰溪的诸葛村,原来是比较破落的村庄,经修复以后,每年的旅游门票收入也达到300万元,成为村级经济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都是在城镇建设中注意到旅游业的发展所起的效果。按城市旅游资源的特性来划分,珠海的城镇可以分为三类; 1、资源驱动型。自然与文化资源有独特性,如金湾区、香洲区的唐家湾镇、东区海岛等可划为这一类。 2、经济驱动型。主要为购物流通,如斗门城区、前山城区、湾仔镇等是典型的经济驱动型。 3、都市综合型。既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又有广泛的经济文化的景点。如香洲主城区。 这些城镇的建设应分门别类,都要摸清本地的资源。如横琴的蚝、湾仔的花、白藤湖的粉藕、斗门的荔枝、重壳蟹等独具特色的资源,要找出其历史痕迹,挖掘其文化内涵,编写成动人的故事篇章,推陈出新,这样就可以成为一个个很好的旅游资源。 (二)开发利用城镇旅游资源的方略 1、确立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想。如果没有一体化的战略思想,城镇建设就会出现千镇一面。只有注意挖掘自己的优势,才能体现出各自城镇建设的特色。根据统计资料,珠海市前年接待境外游客的数量已超过杭州。我们为什么会超过杭州呢?就是因为我们在城市建设中,确立了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成为这两者完美结合的典范。我们把旅游归结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有局限性的,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系统:第一是直接系统。如旅游项目、旅游主体、旅游资源、媒体和旅游服务等,这些是直接为旅游服务的。第二是介入系统。如交通运输、机场、码头、铁路等,解决外部的可达性。包括通讯、金融保险、商业等都是旅游业的组成部分。第三是支持系统。如城市景观、房地产、文化设施、医疗保健、安全保卫等。旅游业的发展,离开了这三个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体化的战略。 china927 1位粉丝 4楼2、确立硬件建设一体化的意识。目前,我们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在硬件建设上往往是各自为政,各管各的。典型的如江海防洪堤建设,没有一点旅游景观的意识。市区河道的整治,也搞成了一条排水沟,仅仅做成一项水利工程,而留下了许多景观和生态上的遗憾。实施硬件建设的一体化,首先要突出特色意识。要通过城市的硬件建设,形成注意力,产生与众不同的景观,这些景观之间的组合,就是独特的城市景观。这方面天津有成功的经验,如将已变成臭水沟的护城河改造成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休闲观光皆相宜的旅游景观环城公园。第二是环境意识。大连提出了“出门就是花园”、“处处是景观”,城市向园林化方向发展,居住小区向旅游景区演进,就像新加坡那样,这就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和注意力。第三是文化意识。倡导多种形式办剧院、博物馆,修缮历史街区、村落、文物古迹,一定要注意城市建设的艺术性,要精益求精,推行文化精致主义。第四是可识别性。一个城市,要在宏观的尺度上给人以一种独特的感觉。为什么许多游客愿到云南的丽江去游览参观?上海市原市长徐匡迪到了丽江以后,就提出上海不再搞老城复建了。为什么?因为丽江利用民居的结构完全展示了古城独特的风貌,形成了异于其他城市的肌理,给人以另类城市的感觉。所以丽江古城对中外游客的聚集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非常强。而其他许多城市,老百姓的民居、城市住宅都是千城一面,是雷同的,中断了自身的历史文脉的延续,也就丧失了自己的风格,从而也丧失了自己的地位。 3、确立突出地方资源特色的思路。在我国城市中,缺水的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