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与科技报告编写规则概述_第1页
某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与科技报告编写规则概述_第2页
某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与科技报告编写规则概述_第3页
某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与科技报告编写规则概述_第4页
某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与科技报告编写规则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与 科技报告编写规则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015-12 讲解提纲 1 科技报告和科技报告制度介绍科技报告和科技报告制度介绍 2 辽宁省科技报告工作进展及安排辽宁省科技报告工作进展及安排 3 科技报告的结构及撰写规范科技报告的结构及撰写规范 4 科技报告的呈交科技报告的呈交 科技报告内涵 科 技 报 告 什么是科技报告 科技报告是指科研人员为了描述其从事的科研、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 等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按照规定的标准格式编写而成的特种文献。 科技报告的内容 科技报告中应包含丰富的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用于 解释、应用或重复科研活动的结果或方法。科技报告的主要目的在于积累、 交流、传播科学技术研究与实践的结果,并提出有关的行动建议 。 国内外发展现状 世界各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科技报告,美国在 1945年制定了科技报告制度,我国于1984年开始了国防科技报告体系的 建设工作 。 科技报告制度 国家科技报告制度 制度保障体系 责任主体 软件支撑体系 法规制度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 组织管理体系 收藏服务体系 科研人员 项目承担单位 科技管理部门 收藏管理部门 社会公众 呈交系统 改写审核系统 收藏服务系统 科技报告制度的作用 1 1 4 4 3 3 科 技 管 理 部 门 2 2 对科技报告完整保存和充分开发利用,可以提高后续研究 的技术起点,提升科研效率和科研投入效益。“我之所以我之所以 比别人看的更远比别人看的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牛顿”。 科技报告是科研机构知识管理和技术积累的重要载体,能够 避免本单位技术和知识随着时间流逝或者人员变动而流失。 为社会公众监督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提供渠道。 避免重复立项,减少财政资金浪费。对科技成果的真实 性和创新性进行实时检验,有利于增加科研工作的透明 度,利于杜绝虚假行为,建立科研诚信体系,防止学术 腐败。 科技报告制度 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 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 中第25条明确要求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 201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关于加快建 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 (辽科发2014 60号) ,明确了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 管理制度等内容。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科技报告制度 2014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 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 )管理改革方案” (国发2014 64号)中明确提出: 科技计划(专项 、基金等)项目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家科技报告系 统, 未按规定提交并纳入的,不得申 请中央财政资助的科技计划(专项、 基金等)项目。 科技报告制度 201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 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的决定,于2015年10月1日施行,该法 加入了科技报告相关内容: “国家建立、完善科技报告制度和科技成 果信息系统”。 “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科技项目的承担者 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提交相关科技报告“ 。 “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科技项目的承担 者未依照本法规定提交科技报告、汇交科 技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信息的,由组织实 施项目的政府有关部门、管理机构责令改 正;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禁止其 在一定期限内承担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科 技项目。 科技报告制度 2015年11月,国家科技报告管理暂 行办法 (草案) 1.呈交范围 2.报告类型 5.知识产权保护 3.各部门职责 6.奖惩保障条件 4.开放共享 呈交范围 各级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项目 必须呈交科技报告 鼓励非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项目 自愿呈交科技报告。 返回 报告类型 项目(或课题)应撰写的科技报告包括: 项目(或课题)结题验收前,应撰写一份最终 科技报告 项目(或课题)研究期限超过2年(含2年) 的,每年应撰写一份技术进展报告(包括年度 技术进展报告或中期技术报告等)。 返回 职责分工 地方管理部门 项目管理部门 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地方管理部门: 1. 将科技报告的撰写和呈交纳入项目 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等管理程序。 2.各地方、各部门可授权本地方、本部 门科技信息机构等现有机构,对本地方、 本部门资助项目产生的科技报告进行管理, 主要负责本地方、本部门资助项目产生的 科技报告的集中收藏、加工整理和统一管 理。 返回 项目管理部门 1. 在项目(或课题)立项形式审 查、立项评审时,将科技报告作为 重要的产出指标和评审内容; 2.在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 (或课题)合同或任务书时,要明 确需呈交的科技报告类型、时间节 点和最低数量,并作为考核指标和 结题验收必备条件。 项目承担单位 1.将科技报告工作纳入本单位科研 管理程序,建立本单位科技报告工作 机制,指定专人负责; 2.督促项目(或课题)负责人按要 求组织科研人员撰写科技报告,协调 项目(或课题)各参加单位共同完成 科技报告工作; 3. 负责本单位承担项目(或课题) 的科技报告审查及呈交工作; 项目负责人 1.项目(或课题)负责人要增强撰写科 技报告的责任意识,根据项目(或课题) 合同或任务书的要求按时保质完成科技报 告,并对其内容和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 负责。 2.项目(或课题)负责人在申报项目 (或课题)时,应将科技报告作为重要的 预期产出成果予以申报。 开放共享 科技报告按照公开与受控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向社会 开放共享。 公开和延期公开科技报告的题目、摘要等信息向社 会公众提供检索和浏览服务; 公开科技报告全文向实名注册用户提供在线浏览、 原文推送等服务; 延期公开科技报告全文实行授权受控使用,用户使 用全文应得到科技报告完成单位的许可。 返回 知识产权保护 科技报告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科技报告使用 者应严格遵守国家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规定。 科技报告使用者在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出版专著 等工作中,应注明参考引用的科技报告,确保科技 报告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严禁科技报告使用者以任何形式、任何方式扩散、 传播科技报告全文。 科技报告使用中涉嫌学术抄袭等科研不端行为以及 有关侵权行为,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记 入科研信用记录并依据相关规定向社会公布。 返回 奖惩、保障条件 未按照项目(或课题)合同或任务书提交科技报告的, 项目(或课题)按不通过验收或不予结题处理,并由科 技项目管理部门或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责令改正;情节严 重的,予以通报批评,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承担利用财 政资金资助的科技项目(或课题)。 对科技报告撰写和管理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适时给予 表彰和奖励,将科技报告的呈交情况作为对项目负责人 和项目承担单位后续滚动支持的重要依据。 对科技报告存在抄袭、数据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 纳入项目(或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的科研信用记录 并依据相关规定向社会公布。 讲解提纲 1 科技报告和科技报告制度介绍科技报告和科技报告制度介绍 2 辽宁省科技报告工作进展及安排辽宁省科技报告工作进展及安排 3 科技报告的结构及撰写规范科技报告的结构及撰写规范 4 科技报告的呈交科技报告的呈交 辽宁省科技厅会同辽宁省财政厅制定的辽宁 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辽科发2014 46号)中第45条明确要建立辽宁省科技报告制 度。 时任省长李希重要批示: 建立科技报告制度,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保 护知识产权,推动成果转化,促进辽宁振兴! 201443号 辽宁省科技报告工作进展 省政府高度重视 2014年12月初,辽宁省科技厅下发了关于开展辽宁省科技计划项 目科技报告工作的通知,开始实施“十一五”科技报告回溯工作。 省科技报告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培训和报告回溯工作。期间,共组 织培训11场,培训项目1700个,培训人员2000多人,回收科技报告 1512篇。目前,“十二五”科技计划科技报告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辽宁省科技报告工作进展 文件起草 工 作 进 展 组建部门 方案制定 人员培训 系统移植 与上线 报告回溯 参加中信所举办的各类研修班: 科技报告审核人员研修班; 科技报告改写研修班; 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研讨班; 国家科技报告指导人员研修班。 目前,辽宁省科技报告呈交、加工 审核及服务系统已基本部署完毕,并上 线运行。省科技报告管理中心负责网站 运行维护,对科技报告相关工作进行动 态跟踪和实时更新。 辽宁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 方案完成中国科学技术信 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 专家咨询。 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报告管理办 法、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落实科技 报告制度的通知、关于科技计划项 目科技报告撰写培训的通知等文件起 草工作。 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报告管理 中心设在省情报所,编制6人。负责辽 宁省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报告的收集、 加工、管理、服务以及统计分析研究 等工作。 软件支撑体系 呈交系统 改写审核系统 收藏服务系统 辽宁省科技报告工作计划安排 建设期 2014-2015年 过渡期 2016年 运行期 2017年开始 1.科技计划流程管 理中增加科技报告 内容; 2.常规开展科技报 告撰写培训工作; 3.协助省内各市开 展科技报告制度建 设工作; 4.逐步完善辽宁省 科技报告制度。 1.常规规开展科技报 告审核、加工、收藏 及服务工作; 2.常规开展科技报告 撰写培训工作; 3.探索科技报告资源 的增值服务工作; 4.探索科技报告资源 的省际及国际合作机 制。 1.软件支撑系统的运 维及完善; 2.规范科技报告制度 体系建设:制定 辽宁省科技计划 项目科技报告管理 办法及辽宁省 科技计划科技报告 撰写规范; 3.科技报告回溯与改 写工作; 4.培训工作。 讲解提纲 1 科技报告和科技报告制度介绍科技报告和科技报告制度介绍 2 辽宁省科技报告工作进展及安排辽宁省科技报告工作进展及安排 3 科技报告的结构及撰写规范科技报告的结构及撰写规范 4 科技报告的呈交科技报告的呈交 科技报告组成部分 前置部分 正文部分 结尾部分 封 面 封 二 承 诺 书 附 录 参考文献 建议部分 结论部分 主体部分 引言部分 题 名 页 基本信息表 前 言 致 谢 摘 要 目 次 插图和附表清单 符号和缩略语说明 大型油菜收获机械研究与开发 最终报告 Research on High-Power Rape Harvester 王国新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2013-01-25 封面 封面提供描述科技报告的主要信息: 密级、报告编号、中英文题名 、作者 及作者单位、完成日期,特别声明 (如有,也可置于封二)。 项目资助机构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 其他信息。 电子版的科技报告,宜在其物理载体 的标签上或者使用说明(手册)等附 件中注明格式信息及相关的技术要求 等信息。 XXXXXXXXX-NNNNNNNNNN/NNN +XXXXXXXXXMM 密级:公开 科技报告编号科技报告编号 密级密级 科技报告编号 科技报告编号是采用字母、数字混合字符组成的用以标识辽宁省科 技报告的完整的、格式化的一组代码。 科技报告编号是由科技报告的创建者标识和记录号以及附加记录号 之后的后缀三个标识功能区域构成。 科技报告编号作为科技报告的申报号,由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分配, 主要用于科技报告的计算机管理和识别。 结 构 创建者标识 分隔 符 记录号 分 隔 符 后 缀 位 数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 1 0 0 1 1 1 1 1 1 2 2 1 1 3 3 1 1 4 4 1 1 5 5 1 1 6 6 1 1 7 7 1 1 8 8 1 1 9 9 2 2 0 0 2 2 1 1 2 2 2 2 2 2 3 3 2 2 4 4 2 2 5 5 2 2 6 6 计 划 项 目 下 达 部 门 组 织 机 构 代 码 、 密 级 表 示 方 法 X X X X X X X X X - - N N N N N N N N N N / N N N + 编 码 含 义 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的9位 组织机构代码 二位 功能 区分 隔符 科技计划项目编号(10位,项目编号 不足10位的在编号后用“E”补全) 一 位 报 告 顺 序 号 分 隔 符 三位数字 报告顺序 号 一 位 后 缀 分 隔 符 400001238表示中国 科学院化学所 流水号 完整的科技报告编号:400001238-2006104001/001+001099540GK 保密等级的汉语拼音代码 返回 科技计划项目编号 科技报告保密等级 数字代码数字代码 汉语拼音代码汉语拼音代码 汉字代码汉字代码 名称名称 01 GK 公开公开 公开级公开级 02 XZ 限制限制 限制级限制级 03 MM 秘密秘密 秘密级秘密级 04 JM 机密机密 机密级机密级 05 UM 绝密绝密 绝密级绝密级 科技报告保密等级分为 5 级,即“公开级”、“限制级”、“秘密级”、 “机密级”、“绝密级”。 科技报告保密等级及保密期限由项目负责人会同项目承担单位确定,由项目 初审单位负责密级审核。 返回 题名页 科技报告编号 科技报告密级(分5个等级) 科技计划名称+科技报告类型 (进 展报告、专题报告、最终报告) 支持渠道(注明资助计划类别) 报告类别(进展报告、专题报告、 最终报告) 编制单位(作者单位) 完成日期(按照YYYY-MM-DD) 出版项(可置于封面) 特别声明(可置于封面或封二) 返回 XXXXXXXXX-NNNNNNNNNN/NNN +NNNNNNNNNMM 密级:公开 科技报告科技报告 报告名称:大型油菜收获机械研究与开发 最终报告 支持渠道: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报告类别:最终报告 编制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编制时间:2013年1月25日 包含科技报告的完整书目信息,是包含科技报告的完整书目信息,是 对科技报告进行著录的依据。对科技报告进行著录的依据。 基本信息表 集中描述科技报告的基本特 征,提供加工、检索科技报 告所需要的所有相关数目数 据。 科技报告的主要信息如题名、 作者及作者单位、科技报告 类型、科技报告密级等在封 面、题名页、辑要页等不同 位置出现时,应保持一致。 也可置于后置部分的最后。 基本信息表 报告名称:项目名称+报告 类型。 作者及单位:是指对全部或 部分研究工作作出主要贡献、 以及参加撰写报告并能对内 容负责的人。原则上没有人 数限制。单位要用规范名称。 作者与单位用逗号和分号隔 开。 支持渠道:包括资助机构、 计划名称、课题名称、课题 编号、承担单位等,填写时 要求用正式、完整的名称。 返回 序或前言 序或前言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报告基本特征的简介, 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主旨、目的、意义、编 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这些内容也 可在主体部分引言中说明。 序或前言宜另起一页,置于基本信息表之后。 返回 致谢 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或科技报告的编写等给予帮助的组织和个人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或科技报告的编写等给予帮助的组织和个人 宜致谢,包括:宜致谢,包括: 资助研究工作的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致谢可放在序或前言中,也可另起一页,单独列出。 返回 摘要 摘要应简明扼要,客观真实地反映科技报告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信息,包括相 关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摘要中尽量避免采用图、表、化学结 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等。摘要的编写应符合GB/T 6447的规定。 科技报告应具有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字数一般不超过1000字,英 文摘要实词不超过1500个字符。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科技报告应选取38个关键词。关键词宜中英文对照,并另起行,置于摘要 下方。 摘要和关键词的内容应与基本信息表一致, 应另起一页。 返回 目次 科技报告应有目次。电子版科技报告 的目次应自动生成。 科技报告分卷(册、篇)编写时,最 后一卷(册、篇)应列出全部科技报 告的目次,其余卷(册、篇)可只列 出本卷(册、篇)的目次,并宜列出 其他各卷(册、篇)的题名。 目次一般列至正文的第二层级或第三 层级的章节。若目次中列出了某一层 级的章节,则应列出该层级所有章节 的编号、标题和页码。 目次宜另起一页,至于摘要之后。 返回 插图和附表清单 插图和附表较多时,应分别列出插图清单 和附表清单。插图清单在前,应列出图序、 图题和页码。附表清单在后,应列出表序、 表题和页码。 插图较多而附表较少,或者插图较少而附 表较多,可将插图和附表合在一起列出图 表清单,插图在前、附表在后。 插图和附表清单须由编写软件自动生成。 宜另起一页,置于目次之后。 返回 符号和缩略语说明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 术语等的注释说明较多时,应汇集成表,置于插图和 附表清单之后。 符号和缩略语说明宜另起一页编写。 返回 总体要求 正文部分由引言开始,描述相关的理论、方法、假设和程序等,讨 论结果,阐明结论和建议,以参考文献结尾。 由于涉及的学科、选题、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写作目的等 不同,主体部分的内容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但必须客观真实、准 确完整、层次清晰、科学合理、文字顺畅、可读性强。 正文部分应从另页的右页开始,每章可另起一页。 返回 引言 引言部分应简要说明相关工作的背景、意义、范围、对象、目的、相 关领域的已有工作情况、理论基础、研究设想、方法、预期结果等, 同时,可指明报告的读者对象。 但不应重述或解释摘要,不对理论、方法、结果进行详细描述,不涉 及发现、结论和建议。 短篇科技报告也可用一段文字作为引言。 返回 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是科技报告的核心部分,应完整描述相关工作的基本理论、 研究假设、研究方法、试(实)验方法、研究过程等,对使用到的 关键装置、仪表仪器、材料原料等进行描述和说明。本领域的专业 读者依据这些描述应能重复调查研究过程、评议研究结果。 主体部分应陈述相关工作的结果,对结果的准确性、意义等进行讨 论,并提供必要的图、表、实验及观察数据等信息。 主体部分可分为若干层级进行论述,涉及的历史回顾、文献综述、 理论分析、研究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内容宜独立成章。 返回 结论 科技报告应有最终的、总体的结论,结论不是正文中各小结的简单重复。 结论部分可以描述正文中的研究发现,评价或描述研究发现的作用、影响、 应用等,可以包括同类研究的结论概述、基于当前研究结果的结论或总体 结论等。 结论应客观、准确、精炼。如果不能得出结论,应进行必要的讨论。 返回 建议 基于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可对下一步的工作设想、未来 的研究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办法等提出一系列的行动建 议。也可在结论部分提出未来 的行动建议。 返回 参考文献 科技报告中所有被引用的文献都要列入参考文献中,未被引用但被阅读或具有 补充信息的文献可作为附录列于“参考书目”中。引文的标注方法、参考文献 和参考书目的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应符合GB/T 7714的规定。 参考文献应置于报告主体部分的最后,宜另起页。 返回 附录 附录是科技报告主体部分的补充项目,可汇集以下内容: 1. 编入正文影响论述的条理和逻辑性,但对保证报告的完整性又是必需的 材料; 2. 由于篇幅过大等原因不便置于正文中的材料; 3. 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但对本专业同行具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4. 正文中未被引用但具有补充参考价值的参考书目。 附录可以包括辅助性的图、表、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设备、技术 的详细描述等资料。 每个附录都应在主体部分的相关内容中提及。每个附录宜另起一页编写。 返回 承诺书 要求手写签名后 扫描添加到科技 报告相应位置。 标准规范 GB 3100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 3101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 3102(所有部分)量和单位; GB/T 7713.3-2014 科技报告编写规则 GB/T30534-2014 科技报告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 GB/T15416 科技报告编号规则 GB/T 30535-2014 科技报告元数据规范 GB/T 6447 文摘编写规则 GB/T 7714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 15834 标点符号用法 GB/T 1583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GB/T 16159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GB/T 11668 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 CY/T 35 科技文献的章节编号方法 编排格式-一般要求 科技报告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 化汉字编写。科技报告中使用的标点符 号应符合GB/T 15834的规定。科技报 告应采用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 印刷版科技报告宜用 A4幅面纸张。纸 质、用墨、版面设计等应便于科技报告 的印刷、装订、阅读、复制和缩微。电 子版科技报告应采用通用文件格式。 科技报告中各位置文字的字号和字体也 有要求。 卷、册、篇编号 科技报告包含多卷(册、篇)时,各卷(册、篇)应采用阿 拉伯数字进行编号。 可以写成:第1卷、第1册、第1篇等。 章、节编号 主体部分可根据需要划分章、节,一般 不超过4级。章、节应有编号、标题, 编号后空一个字的间隙书写标题。章、 节编号应符合CYT35的规定。如章数 较多,可以组合若干章为一篇,分篇编 写。篇的编号用阿拉伯数字,如:第1 篇、第2篇。 印刷版报告的主要章、节一般都另起一 页。对于非印刷版报告,可根据需要使 用链接等易于理解和访问的方式来编排 章节。 图、表、公式编号 图、表、公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号。可以按出现先后 顺序,从引言开始一直到附录之前,连续统一编号,如:图1、图2, 表1、表2,式(1)、式(2)等。 大中型报告,图、表、公式可以分章或篇依序分别连续编号,即前一数 字为章、篇的编号,后一数字为本章、篇内的顺序号,两数字间用半字 线连接。如:图2-1,表3-1,式(3-1)等。全文编号方式应一致。 附录编号 附录宜用大写拉丁字母依序连续编号,编号置于“附录”两字之后。 如:附录 A、附录B等。 附录中章、节、图、表、公式均采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编号。 附录章、节的编排格式与正文章节的编排格式相同,但必须在其编 号前冠以附录编号。如,附录A中章的编号用A1,A2,A3表示。 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参考文献等的编号,应在数字前冠以附录 编号,如:图 A1;表B2;式(B3);文献A5等。 附录应有标题,附录标题置于附录编号之后,并各占一行,置于附 录条文之上居中位置。 页码 正文部分和后置部分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前置部分用罗马 数字单独连续编码,题名页是第I页。封面和封底不编页码,但 计入总页数。页码在每页标注的位置应相同。 科技报告在一个总题名下分装成两卷(册、篇)以上,应连续 编页码;当各卷(册、篇)有副题名时,则宜单独连续编页码。 电子版科技报告可以按页或屏等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标识。 图 图应能够被完整而清晰地复制或扫描,图中宜尽量避免使用颜色。 照片的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应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采用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 应图像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图应有编号和图题,图题置于编号之后,编号和图题应置于图的下方。宜将图上 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作为图注附于图下。 图注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宜紧置于首次引用该图的文字之后。 图应尽可能显示在同一页(屏)。如图太宽,可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放置。图页 面积太大时,可分别配置在两页上,次页上应注明“续图X”并注明图题。 图 表 表应具有自明性和可读性。 表应有编号和表题,表题置于编号之后。编号和表题应置于表的上 方。宜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用最简练的 文字,作为表注附于表下。表宜紧置于首次引用该表的文字之后。 如表转页接排,在随后的各页上应注明“续表X”并注明表题。续 表均应重复表头。 表 公式 公式不必全部编号,为便于相互参照时才进行编号。公式另起行排在左右居中位 置时,编号应置于圆括号内,标注于公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宜标注于最后一 行)的最右边。公式编号前不写“式”字。公式与编号之间可用“”连接 。 较长的公式必须转行时,应在“”或者“”、“”、“”、“”等运 算符之前或者“”、“”、“”等括号之后回行。上下行尽可能在“”处 对齐。 化学式太长无法在一行内显示,在箭头后将其截断。换行后的第一个分子式与上 一行最后一个分子式对齐。 如正文中书写分数,应尽量将其高度降低为一行。例如:将分数线书写为“/”, 或将根号改为负指数。 公式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