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检测的工艺规程_第1页
磁粉检测的工艺规程_第2页
磁粉检测的工艺规程_第3页
磁粉检测的工艺规程_第4页
磁粉检测的工艺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本工艺规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的承压设备原材料、焊接接头及压力管道焊接接头的表面、近表面缺陷的磁粉检测和评定。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也可参照本部分进行磁粉检测。2.编制依据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 钢制换热器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检测规程-工业管道GB50235-19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8-1993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3.0一般规定3.1检测人员3.1.1从事磁粉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承压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操作人员应具有I级或I级以上检测资格,磁粉检测报告应由具有II级II级以上检测资格者签发。3.1.2色盲、色弱及矫正视力低于1.0者不得从事磁分检测工作。3.2检测设备和材料3.2.1检测设备3.2.1.1磁粉检测设备应经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3.2.1.2磁粉检测作业前,检测设备应经调试合格。当磁轭式检测设备磁轭间距为最大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直流电 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0.5mm) 3.2.1.3采用剩磁法检测时,交流探伤机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3.2.1.4黑光辐照度及波长当采用荧光磁粉检测时,使用黑光灯在工件表面的黑光辐照度应 大于或等于1000W/cm2,黑光的波长约为320nm400nm,中心波长约 365nm 。黑光源应符合GB/T16673的规定。3.2.1.5退磁装置应能保证工件退磁后表面剩磁小于或等于0.3mT(240A/m) 。3.2.1.6磁场强度计、标准试片、磁场指示器、黑光灯等辅助器材应满足磁粉检测的需要。 3.2.2检测材料 3.2.2.1磁粉检测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3.2.2.2磁粉应具有高导磁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磁粉之间不应相互吸引;3.2.2.3磁粉粒度均匀,颜色与检测工件应有较高的对比度。磁粉力度和性能的其他要求应符合JB/T6063的规定。3.2.2.4湿法应采用水或低粘度油基载体作为分散媒介。以水为载体时,应 加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必要时添加消泡剂。油基载体的运动粘度在38小于或等于3.0mm2/s,使用温度下小于或等于5.0mm2/s, 闪点不低于94,且无荧光和异味。3.2.2.5循环使用的磁悬液应定期进行测定,测定前,应对循环系统进行充 分的搅拌,搅拌时间应不少于30min。一般情况下,磁悬液浓度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磁粉类型配制浓度,g/L沉淀浓度(含固体量),mL/100mL非荧光磁粉10251.22.4荧光磁粉0.53.00.10.43.3表面准备3.3.1被检工作的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25m。3.3.2被检工作表面不得有油脂或其它粘附磁粉的物质。 3.3.3如被检工件上的孔隙在检测后难于清除磁粉时,则应在检测前用无害物质堵塞。 3.3.4被检工件表面及周围25mm的区域内都应清洗干净,不应有氧化皮、焊接飞溅和油污等可能干扰检测的物质。3.4检测时机 3.4.1焊缝的磁粉检测应在焊接工序完成之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材料的磁粉检验应在焊完24h后进行。 3.4.2除另有要求,对于紧固件和锻件的磁粉检测应在最终热处理之后进行。3.5灵敏度测试3.5.1灵敏度的测试应使用A1型试片(或C型、D型、M1型标准试片)和磁场指示器(八角试块)进行测试。3.5.1.1 A1型试块适用于被检工件表面有效磁场强度和方向、有效检测区 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的连续法测定。测试时,磁化电流应能使试块上显示清晰的磁痕。3.5.1.2磁场指示器适用于被检表面磁场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的粗略检测,不能作为磁场强度及其分布的定量指示。3.5.2灵敏度测试方法及磁化电流的选择4.6.2.1使用A1型试块进行灵敏度测试时,应将A1型试块无人工缺陷的一面朝外。3.5.2.2使用磁场指示器时,应在用连续法对工件磁场进行检测的同时,将其平放在被检面上,然后施加磁悬液,以是否出现“*”形来判定工件磁化适当与否。3.5.2.3电磁轭磁化工件,磁化电流应根据灵敏度试片或提升力校验来确 定;以试片上能清晰显示磁痕或提升力达到规定值时的电流作为磁化电流值。3.6磁化电流类型及磁化规范的选用3.6.1磁粉检测常用的电流类型有:交流、整流电流(全波整流、半波整流)和直流。磁化规范要求的电流值为有效值,整流电流值为平均值。3.6.2磁化规范的选择及检测有效区的范围应符合JB/T4730.42005 中3.8规定。 3.7磁化方向 3.7.1检测与工件轴线方向垂直或夹角大于或等于45的缺陷时,应使用纵向磁化方法。纵向磁化方法可用线圈法、磁轭法获得。3.7.2检测与工件轴线方向平行或夹角小于45的缺陷时,应使用周向 磁化方法。周向磁化可用轴向通电法、触头法、中心导体法获得。3.7.3复合磁化包括交叉磁轭法和交叉线圈法。4.0检测方法 4.1检测方法的分类可根据不同的条件,磁粉检测方法的分类如下表所示。分类条件磁粉检测方法施加磁粉的载体干法(荧光、非荧光)、湿法(荧光、非荧光)施加磁粉的时机连续法、剩磁法磁化方法轴向通电法、触头法、线圈法、磁轭法、中心导体法、交叉磁轭法4.2不同检测方法的特点及选用原则应符合JB/T4730.42005中4条规定。5.0缺陷痕迹的评定5.1除认定磁痕确因工件材料局部磁性不均或操作不当造成之外,其它一 切磁痕显示均应作为缺陷磁痕处理。当辨认细小磁痕时,应用2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5.2长宽比大于3的缺陷显示痕迹,应按线性缺陷处理;长宽比小于或等于3的缺陷显示痕迹应按圆形缺陷处理。5.3缺陷显示痕迹长轴方向与工件轴线的夹角大于或等30时,应按横向缺陷处理,其他应按纵向缺陷处理。两条或两条以上缺陷显示痕迹在同一直线上,且间距小于或等于2mm时,应按一条缺陷处理,其长度为显示痕迹长度之和加间距。5.4所有小于0.5mm的缺陷显示痕迹可不计。5.5缺陷等级评定5.5.1下列缺陷不允许存在:5.5.1.1.任何裂纹及白点;5.5.1.2.紧固件和轴类零件不允许任何横向缺陷显示。5.5.2 磁粉检测质量分级见下表。等级焊接接头受压加工部件和材料线性缺陷磁痕圆形缺陷磁痕(评定框尺寸为35 mm100 mm)线性缺陷磁痕圆形缺陷磁痕(评定框尺寸为2500 mm2,其中一矩形边长最大为150 mm)I不允许d1.5,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1个不允许d2.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1个II不允许d3.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2个L4.0d4.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2个IIIL3.04.5,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4个L6.0d6.0,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4个IV大于III级注:L表示线性缺陷磁痕长度,mm; d表示圆形缺陷磁痕长径,mm.6.0复验与退磁6.1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进行复验:6.1.1检测结束时,用标准试片验证检测灵敏度试片不符合要求;6.1.2发现检测过程 中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6.1.3合同双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6.2所有磁痕的尺寸、数量和产生均应记录并图示。6.3磁痕可采用胶带法、照相法其它适当的方法进行半永久或永久性记录。6.4退磁方法、退磁要求和剩磁测定等应符合JB/T4730.42005 中第7条规定。7.0检测报告7.1磁粉检测结束后,应及时签发检测报告。7.2磁粉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7.2.1委托单位、被检工件名称和编号;7.2.2材质、热处理状态及表面状态;7.2.3检测设备名称和型号;7.2.4磁粉种类及施加方法;7.2.5磁化方法和磁化规范;7.2.6检测灵敏度校验及标准试片、标准试块名称;7.2.7缺陷记录及工件草图;检测结果和缺陷等级评定及检测标准名称;7.2.8检测人员、责任人员签字和技术资格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