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ppt_第1页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ppt_第2页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ppt_第3页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ppt_第4页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社会救助政策法规 第一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法规 第二节 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法规 第三节 城乡医疗救助政策法规 第四节 住房救助政策法规 第五节 法律援助政策法规 第六节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法规 第七节 自然灾害救助政策法规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第一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政策法规,主要讲以下内容: 一、城市低保的对象、机构和资金来源 二、城市低保标准确定的依据 三、城市低保金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 四、城市低保的管理与监督,一、城市低保的对象、机构和资金来源,(一)对象 1、法律依据-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对象-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 2、条件 (1)必须是城市居民。 (2)必须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3)必须是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具体的讲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人员: (1)“三无人员”-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 (2)失业人员-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 (3)在职人员、下岗人员、离退休人员-领取最低工资或领取基本生活费或领取退休金后,家庭人均收入度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4)其他人员-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二)城市低保办事机构 (三)城市低保的资金来源,二、城市低保标准确定的依据,(一)一般标准-低保条例规定 (二)具体标准-由各地县级以上政府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 (三)标准的确定方法 1、基本需求法 2、恩格尔系数法 3、比例法,三、城市低保金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一)一般程序 个人申请 居委会核实街道办事处审核区民政局审批 市民政局复核备案 (二)流程图,低保工作流程图(社区层面),30 个 工 作 日,申请人(提供相关材料),评估小组调查、评估、公示,基本符合低保条件,召开低保民主议事会审议通过,(填写低保申请表)上报街道,接街道审核批准通知,告知申请人(低保对象),复核并公示,(A类)每年一次 (B类)半年一次 (C类)每季度与一次,不符合低保条件或有异议者,劝其撤消申请或重新开始,(三)上述流程概括起来有三个程序: 申请-审批-发放,四、城市低保的管理与监督,(一)监督复核机制 (二)行政处罚措施 一是对审批工作人员的处罚-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移送司法机关。 二是对低保对象的处罚-批评教育、警告、追回冒领款物、罚款。,1、对审批工作人员的处罚 2、对低保对象的处罚,第二节 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法规,主要讲以下四个内容: 一、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与内容 二、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与形式 三、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四、农村五保供养的管理与监督 本章重点是: 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 农村五保供养的内容 农村五保供养的形式,一、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与内容 (一)对象 法律依据-2006年1月11日 国务院颁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1、三种“三无”的人 2、三种法定义务人无能力的人,(二)内容 对五保对象在吃、穿、住、医、葬(教)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二、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与形式 (一)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 1、一般原则-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2、增长机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3、标准的制定 (二)农村五保供养的形式 一是集中供养 二是分散供养,(三)五保供养的资金 三、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一)农村五保供养的管理体制 (二)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1、一般程序: 本人自愿申请 村委会民主评议 乡镇政府审核 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农村五保户供养申办程序流程图, ,(三)农村五保供养的核销 所谓核销就是县级民政局将农村五保供养证注销。 有以下两种情况,由村委会或五保供养机构向乡镇政府报告,乡镇审核后报县级民政局核销农村五保供养证: 1、五保对象已不符合供养条件; 2、五保供养对象死亡。,四、农村五保供养的管理与监督,(一)农村五保供养的管理 (二)农村五保供养的监督,第三节 城乡医疗救助政策法规,一、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 二、城乡医疗救助的形式 三、城乡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四、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本章重点: 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 城乡医疗救助的形式,一、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 法律依据-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2003年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和2005年发布的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一)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 1、未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低保对象; 2、已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担负担仍较重的人员及其它特殊困难群众。 (二)农村医疗救助的对象 1、五保户、贫困户家庭成员; 2、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贫困农民。,二、城乡医疗救助的形式 (一)城市医疗救助的形式 主要有三种: 1、社会力量资助; 2、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补助; 3、医疗机构减免有关费用。,(二)农村医疗救助的形式 三、城乡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申请 核查审批 三个程序,四、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一)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第四节 住房救助政策法规,一、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面积与保障形式 二、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申请与审核程序 三、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待遇的享受 四、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年度复核与退出 本节重点: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面积与保障方式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申请、审核程序,一、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面积与保障形式 (一)法律依据-2003年建设部、民政部于2003年颁布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2005年发布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及退出管理办法 (二)保障面积 (三)保障方式(廉租住房可以采取三种方式):,二、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申请与审核程序 (一)申请廉租住房的条件 (二)申请与审核程序 三、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待遇的享受 (一)申请租赁住房补贴和实物配租家庭的轮候 1、轮候 2、预先解决,3、变更登记、取消资格 4、按轮候发放住房补贴或配租廉租房,(二)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享受 1、租赁住房补贴的享受,2、实物配租的享受,2、租金减免的享受,四、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年度复核与退出 (一)复核,(二)退出,第五节 法律援助政策法规,一、法律援助的范围 二、法律援助的申请和审查程序 三、法律援助的实施 本节重点: 法律援助的范围 法律援助的申请和审查程序 法律援助的实施,一、法律援助的范围 (一)含义、依据 法律依据-2003年法律援助条例 (二)对象-经济困难的公民 (三)范围,二、法律援助的申请和审查程序 (一)申请 (二)审查 三、法律援助的实施 (一)指派辩护人或律师 (二)终止法律援助 (三)结案程序 (四)法律咨询服务,第六节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法规,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对象、形式与内容 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程序 三、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主要任务 四、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主要措施 本节重点: 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对象 二、流浪乞讨人员的形式、内容 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程序 四、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主要任务 五、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主要措施,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对象、形式与内容 (一)法律依据 2003年国务院颁布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2003年民政部颁布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二)对象 1、一般是指-流浪乞讨人员 2、具体是指: (1)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2)排除情况-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前款规定情形的,不属于救助对象。,(三)形式 1、主要形式-救助站救助。落实方式为: (1)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 (2)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 (3)对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站。 2、性质-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 3、救助期限-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上级民政主管部门备案。,(四)内容 1、提供食物-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2、提供住处-提供符合基本条件和住处, 3、提供治疗-受助人员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疗机构治疗。 4、联系家人、单位-帮助与受助人员的家属及受助人员常住户口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该地的公安、民政部门取得联系,核实情况。 5、提供交通费-对于没有交通费返回常住户口所在地、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发给乘车(船)凭证。,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程序 (一)一般程序为: 提出救助需求 核实基本情况 决定是否救助终止救助 (二)提出救助需求 (三)核实基本情况,(四)决定是否提供救助 (五)终止救助-以下三种情况应当终止救助:,三、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性质-流浪未成年人工作是一项兼具救助性、福利性和管理性的工作。 (二)方式-在流浪未成年人工作中,预防是前提,救助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教育是重点,保护是根本。 (三)主要任务-有七项: 四、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主要措施,第七节 自然灾害救助政策法规,一、灾民生活救助的内容和程序 二、灾害应急救助的内容与程序 三、灾后重建的内容和程序 本节重点: 灾民生活救助的内容和程序 灾后重建的内容和程序,一、灾民生活救助的内容和程序 (一)程序 灾民救助即春荒、冬令灾民救助,其基本程序为: 1、调查荒情 2、上报需救助的情况3、核查、评估分析和救助计划的制定 4、救灾资金的申请、办理和拨付 5、灾民生活救助工作的组织实施 6、监督、检查7、效果评估,三、灾后重建的内容和程序,第四章 我国特定人群的社会 政策法规 第一节 老年人社会政策法律 第二节 妇女社会政策法律 第三节 未成年人社会政策法律 第四节 残疾人社会政策法律 思考与练习题,第一节 老年人社会政策法律 一、老年社会政策法规的目标 二、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三、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 本节重点: 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一、老年社会政策法规的目标 法律依据-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老龄工作发展纲要(1994年-2004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规划。,二、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概括起来共三大类九小项合法权益。 三、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第二节 妇女社会政策法律 一、妇女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二、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 本节重点: 妇女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一、妇女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六项权利: 1、政治权利; 2、文化教育权利; 3、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 4、财产权利; 5、人身权利; 6、婚姻家庭权利。,一、妇女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法律依据-2005年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二、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 主要有三种保护方式方法:,二、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 (一)主管部门保护 (二)法律保护(书“立法保护”) (三)妇女组织、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保护,第三节 未成年人社会政策法律 一、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 三、未成年日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预防和矫治 四、安置孤儿的形式 五、相关部门保障孤儿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的职责 本节重点: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 未成年日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预防和矫治 安置孤儿的形式 相关部门保障孤儿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的职责,一、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三、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预防和矫治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二)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三)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四)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四、安置孤儿的形式 五、相关部门保障孤儿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的职责,第四节 残疾人社会政策法律 一、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 本节重点: 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一、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残疾人合法权益主要有六项权利: 1、康复权; 2、教育权; 3、劳动权; 4、精神文化权; 5、社会福利权; 6、环境友好权。,第五章 我国婚姻家庭政策法律 第一节 婚姻家庭关系政策法律 第二节 财产继承政策法律 第三节 收养关系政策法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第一节 婚姻家庭关系政策法律 一、结婚的条件要求 二、家庭关系的规定 三、离婚的条件要求 四、离婚的权利救助 五、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的规定 本节重点: 结婚的条件要求 家庭关系的规定 离婚的条件要求 离婚救助措施的规定 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的规定,法律依据: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订); 2003年婚姻登记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一、结婚的条件要求 二、家庭关系的规定 婚姻法规定的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祖孙、兄弟姐妹关系。 三、离婚的条件要求 四、离婚的权利救助 五、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的规定 依据-2001婚姻法; 2003年婚姻登记条例(p172),(一)结婚登记的实质条件与形式条件,结婚登记的形式条件,1、双方均无配偶; 2、双方自愿结婚; 3、双方均达到法定婚龄; 4、双方未患有医学上认 为不应当结婚 的疾病; 5、双方没有直系血亲 和三代以内旁系 血亲关系;,1、双方必须亲自办理 结婚登记; 2、到一方常住户口 所在地办理 3、提供相应的证件 和材料; 4、提交3张2寸双方 近期半身免冠照片,结婚登记的实质条件,结婚登记程序图,初审,婚姻登记机关对当事人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进行审查的行政程序。 (证件和证明材料:本人身份证明材料;婚姻状况证明材料;本人与对方当事人血亲状况证明材料),受理,婚姻登记机关对当事人结婚申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认为符合法律规定,同意予以办理结婚登记的行政程序。 (具体程序:查验证件询问结婚意愿填写声明书宣读声明书),审查,婚姻登记机关对当事人经过初审、询问和制作讯问笔录后,认为符合条件填写结婚登记审查处理表的行政程序。,登记 (发证),婚姻登记机关对当事人的结婚申请经过初审、受理、审查后,对要求结婚的婚姻当事人颁发结婚证书并进行结婚登记的行政程序。 (具体程序:核实当事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结婚意愿;告知领取结婚证后的法律后果及夫妻的权利义务;见证当事人本人亲自在结婚登记审查处理表上签名;将结婚证分别颁发给当事人双方祝贺新人),离婚登记的程序和离婚登记的条件,离婚登记的程序,离婚登记的条件,初审,受理,审查,登记 (发证),1、男女双方必须是自愿离婚; 2、男女双方必须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3、男女双方必须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办理离婚登记; 4、男女双方必须共同签署离婚协议书; 5、男女双方办理过结婚登记且该结婚登记是在中国内地办理的; 6、男女双方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7、男女双方必须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和结婚证及两寸免冠单人照片。,第二节 财产继承政策法律 一、法定继承的原则 二、遗嘱继承和遗赠继承的基本要求 三、遗产处理的主要规定 本节重点: 法定继承的原则 遗嘱继承和遗赠继承的基本要求 遗产处理的主要规定,一、法定继承的原则 (一)含义 继承从法律上讲是指财产继承,即公民死亡后依法或依其生前所立的合法遗嘱,将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 遗留财产的人,叫做被继承人; 依法或依遗嘱取得财产的人,叫做继承人; 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叫做遗产; 继承人依照法律规定或依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的指定而取得遗产的权利,叫做继承权。 法律依据-现行继承法是1985年4月10日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这是国家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的一项基本法律。,(二)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1、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 2、养老育幼的原则 3、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原则 4、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继承法规定三种人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 (1)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 (2)继承人、受遗赠人; (3)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2、遗嘱人立遗嘱后,有权变更或撤销所立的遗嘱,变更或撤销遗嘱只能由遗嘱人亲自进行。 3、如果遗嘱人先后立了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一份遗嘱为准。 4、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都不能撤销变更公证遗嘱。撤销遗嘱后未立新遗嘱的,其财产按法定继承的方式办理。,第三节 收养关系政策法律 一、收养关系的成立 二、收养关系的解除 本节重点: 收养关系成立的要件及准则 收养关系的效力及收养关系的解除 解除收养关系的条件及程序,一、收养关系的成立 法律依据-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收养就是指公民依法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从而使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建立拟制亲子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 领养他人子女者为收养人,即养父母; 将子女或儿童送给他人收养的父母、其他监护人和社会福利机构称送养人; 被他人收养的人为被收养人。,二、收养关系的解除 (一)收养关系解除的条件,(二)收养关系解除的程序,2、诉讼程序解除收养关系 即当事人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解除收养关系的程序。 它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收养双方当事人不能达成自愿解除收养关系的协议,多发生与仅单方要求解除的情况。 (2)虽然双方同意解除收养关系,但对财产或生活有争议的情况。 人民法院审理这类案件,应当查明当事人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真实原因以及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生活实际情况,听取年满10周岁以上的被收养人的意见,依照收养法修正案的有关规定合法合理地正确处理。,(三)收养解除的效力 1、收养解除的直接后果 主要是指收养关系当事人的人身以及财产方面权利义务发生变更的结果。 (1)养子女与养父母以及其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即拟制直系血亲和拟制旁系血亲关系消除。 (2)未成年养子女和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即自然直系血亲和自然旁系血亲自行恢复。 (3)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2、收养解除的间接后果 主要是指收养解除导致当事人生活抚育费的追偿以及后期支付的后果。 (1)经过一方扶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 这是从原养父母子女关系引申出来的善后措施。 (2)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付的生活费和教育费。 养父母这一权利的行使,则不受其是否存在“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困难的限制。,第三节 收养关系政策法律(完) 一、收养关系的成立 二、收养关系的解除 本节重点: 收养关系成立的要件及准则 收养关系的效力及收养关系的解除 解除收养关系的条件及程序,本章小结: 本章是调整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三节内容。 第一节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法规。重点内容是结婚的条件要求、家庭关系的规定、离婚的条件要求、离婚救助措施的规定、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的规定。 第二节是调整财产继承方面的法律法规。重点内容是法定继承的原则、遗嘱继承和遗赠继承的基本要求、遗产处理的主要规定。 第三节是调整收养关系方面的法律法规。重点内容是收养关系成立的要件及准则、收养关系的效力及收养关系的解除、解除收养关系的条件及程序。,第五章 我国婚姻家庭政策法律(完) 第一节 婚姻家庭关系政策法律 第二节 财产继承政策法律 第三节 收养关系政策法律 思考与练习题,第六章 我国社区矫正与人民调解政策法规,第一节 社区矫正政策法规 一、 社区矫正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二、 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三、 社区矫正的任务与内容 四、 社区矫正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1、社区矫正制度概述 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是两种相对的行刑方式。世界各国应用社区矫正比例: 加拿大79.76%,澳大利亚,达到77.48%,新西兰76.15%,法国72.63%, 美国70.25%, 韩国也已经达到45.9%。 中国的缓刑、假释使用比例只有17% 2、社区矫正的相关政策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2003年 ),一、 社区矫正的概念、特点和意义,(一) 社区矫正的概念 (二) 社区矫正的特点 (三) 社区矫正的意义,(一)社区矫正的概念: 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二)社区矫正的特点: 1、福利性 2、社会性 3、专业性 (三)社区矫正的意义: 1、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整合社会力量,提高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 3、合理配置行刑资源,增强刑罚效能,二、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社区矫正包括五种罪犯: 1、被叛处管制的 特点: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人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时间的人身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依靠社区群众监督与矫正的刑罚方法。管制刑由中国独创。 2、被宣告缓刑的 特点:是对于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徙刑确定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再犯新罪,没有发现其他依法应当取消缓刑的特定事由,考验期满后原判刑期不再执行的一项制度。,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 情况有三种: A 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B 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C 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 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适用社区矫正的重点对象: 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 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老病残犯 罪行较轻的初犯 过失犯,三、社区矫正的任务和内容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