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作业1_第1页
数学建模作业1_第2页
数学建模作业1_第3页
数学建模作业1_第4页
数学建模作业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组:1班13组姓名:王文淑(200806410118) 李晶晶(200806410156) 王春玲(200806410143)题目: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模型摘要:本文针对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以药物在体内均匀分布,被吸收,分解,排泄为假设基础,利用药物动力学理论,通过对房室的分析,针对单房室系统,建立起药物变化所满足的关系式(微分方程 ),并以三种常见给药方式:快速静脉注射模型,恒速静脉点滴模型,口服和肌肉注射模型做了具体分析。该模型对于药物的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及给药方式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该模型假设条件太多,建立的模型相对简单,因此提出应用多变量多因素的改进方案。关键词:广义指数分布 单房室系统 均匀分布 常微分方程正文 一、模型假设为了考查药物在机体内的分布情况, 将机体看作一个单房室系统, 药物在其中均匀分布, 被吸收、分解与排泄.根据以上假设给出一室模型的药物转移流程图。 机体二、模型建立通过对房室的分析, 建立药物变化所满足的关系式(微分方程) , 测定它所包含的关键参数, 从而求出药物浓度在机体内的分布变化规律.将机体看作一个单房室系统, 假设机体内药物在任一时刻都是均匀分布的, t 时刻机体内药物总量为 x(t), 系统处于一种平衡中, 也就是有关系式(1)其中 和分别表示药物输入 ( 进入) 和输出机体内的速率.药物的输出 ( 分解与排泄) 速率, 在同一个机体内通常可以认为与药物当前的浓度成正比.则=kx(2)药物的输入规律与给药方式有关.三、模型求解下面研究三种常见的给药方式下机体内药物的变化规律.1 快速静脉注射快速静脉注射时, 假设总量为 D 的药物在瞬间注入机体内, 记机体的总体积为V.可以将系统近似地看作初始总量D, 浓度为D/V , 只输出, 不输入的房室, 则可以列出微分方程: (3)这是简单的微分方程, 其解为 (4)机体内药物的浓度为 (5)在医学上, c(t)叫做血浆药物浓度.2 恒速静脉点滴在恒速静脉点滴时, 药物以恒速进入机体内,也就是=(6)由房室系统的假设, 机体内药物总量满足微分方程:(7)这是一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其解为(8)从而(9)可以看出 (10)叫做稳态血药浓度.虽然点滴不可能无限期进行下去, 但由于点滴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 当点滴结束时, 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已经非常接近此值.在现实生活中, 点滴一般都要反复几次, 设点滴时间为 T1, 两次点滴的时间间隔为 T2, 则在第一次点滴结束时机体内药物的浓度为(11)然后在停止点滴的时间段内, 患者体内药物只输出, 不输入.在这一时间段内, 血液浓度(3) 式,区别在于初值不同,也就是 (12)则在点滴的情况下,血药浓度: 当0t ( 第一次)时,为t时, (13) 可以类似地讨论以后各次点滴时的情况,区别只在于初值上的不同.从第二次点滴起,患者体内的初始药物浓度不为零.3 口服或肌肉注射口服或肌肉注射时,虽然药物进入机体内可以看作瞬时完成的, 但是它集中于体内的某一部分,靠其表面与肌体的接触而逐步被吸收.假设:药物被吸收的速率与存量药物的数量成正比 ,记比例常数为,t时刻药物的残留量为y(t),D为一次用药总量,则 (14)因而y(t)=D (15)从而 (16)这是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它的解是 (17)从而血药浓度 (18)一般来说, , 也就是药物未吸收完时,输入速度大于分解与排泄速度.但也有例外,与药物的性质及机体对该药物的吸收、分解能力有关.当时,将(18) 看作t固定, k时型未定式, 应用罗比达法则, 可算出这种情况下血药浓度为: (19)口服单剂SPLX 400mg 后的药- 时曲线图表1及口服单剂SPLX 400mg 尿药排泄时间曲线图表2图表1 图表2 四、 模型分析对于快速静脉注射模型 (3),就是负增长率的Malthus模型.与放射性物质类似,容易算出药物的血浆半衰期: (20)对于恒速静脉点滴模型, 第一次点滴结束时,体内药物的浓度为(11).到体内药物浓度达到点滴结束时浓度的一半所需时间,姑且也叫半期,则由于,解得 (21)在这两种情形中,当注射和点滴结束时,体内药物浓度达到最大值( 峰值),然后浓度单调递减.对于口服和肌肉注射模型,考虑到药物在生物体内,各药物分子在机体内滞留时间的长短,受个体差异,药物的生化、药理等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可假设为随机变量.它反映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解和消除所相应的总体效应.为了将药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转化为概率密度曲线,定义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22) 由(18)式: (23) 则 (24) 这正是文1中讨论的广义指数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由文1可以得到如下结论:a.药物浓度的极大指点为,也就是两个速率常数和的倒对数平均值.b.药物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为其数学期望,也就是药物平均吸收时间与平均消除时间之和.c.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的方差为,标准差为.由此也可以看到广义指数分布的应用及参数的实际意义。五、 模型优缺点优点 将模型应用到常见的给药方式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模型建立过程中用到用到常微分方程,广义指数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使模型直观易懂。缺点 没能够将机体较复杂的运行机制考虑进去,使模型相对简单。六、 参考文献1 刘国祥. 广义指数分布. 赤峰学院学报, 2007,( 3) : 1- 8.2 姜启源, 等.数学模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胡鹏. 新喹诺酮类抗菌药司帕沙星.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8; 19( 1) : 654 Johnson J H, Cooper M A, Andrew s J M, et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