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_某排桩挡土墙桩倾斜加固处理_第1页
工艺技术_某排桩挡土墙桩倾斜加固处理_第2页
工艺技术_某排桩挡土墙桩倾斜加固处理_第3页
工艺技术_某排桩挡土墙桩倾斜加固处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排桩挡土墙桩倾斜加固处理摘要: 针对湖南某排桩挡土墙桩倾斜的情况,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对倾斜的排桩经分析和动测确定其无断桩现象后,对其降级使用,在其后增加一排桩,使原桩仅承受新老两排桩之间的有限土体的土压力,并加固倾斜桩被动区,加强桩的嵌固条件。事实证明,该处理方法切实可行。1、工程概况 湖南某特大企业的火力发电厂,场地标高123m,场地南面以挡土墙顶退后约5m的围墙外为当地一钢管厂土地,场地标高132m。由于场地狭窄,原设计采用排桩挡土墙,桩径1.2m,桩距2.5m,为人工挖孔灌注桩,钢筋砼护壁。地面以上桩长最高9m,地面以下小于7m,嵌岩1m。桩顶冠梁截面1200900,桩间靠近外侧240厚砖墙砌筑,表面水泥砂浆粉刷。由于场地地下水位低,未采取隔水措施。挡土墙竣工后,中段墙脚附近加了一条地下电缆隧道,电缆隧道基坑深4m。电缆隧道上拟建一条4m宽消防通道。挡土墙顶内侧有一条电缆沟,沟一面以墙顶冠梁为壁,另一面为砖砌体,内有重要工业电力电缆,绝对不允许断电。距挡土墙顶外侧约6m是两个水池,水池深约4m,由于使用问题常有水溢出并常年漏水。2、地质情况场地原始地貌属剥蚀残丘,略呈北高南低态势,勘孔内未见地下水,土层从上至下为(孔口标高132.2m):人工填土层:褐色或杂色,干稍湿、稍密状态,层厚03m;含砾石粘土:褐黄褐红色,硬塑状态,层厚814m;粘土:褐黄棕红色,饱和,硬塑状态,层厚约2m;含角砾粘土:棕红色,饱和,可塑软塑状态,层厚约4m;灰岩:青灰灰白色,中等风化。3、事故现象事故发生后,笔者应邀迅速前往参与处理,在现场从挡土墙下可看到,桩间墙开了大量通长斜裂缝,部分桩间墙与桩相接处开有从上至下的竖直通长裂缝,缝宽2040mm,墙根部砌体有两处已完全塌落形成墙洞,孔口内土体涌出,桩体地上部分除有两处粉刷层开裂外,未见明显破坏。整个挡土墙中段向外倾斜,经现场简单测量,桩顶最大位移约1m。桩顶冠梁在转角处附近应力集中导致外侧面完全压碎,顶面可见斜裂缝贯穿截面。在挡土墙顶上可看到,墙顶围墙向挡土墙方向倒下,围墙后至水池间土体大面积塌陷,并有裂缝,最宽处缝宽达500mm以上。挡土墙内侧面的电缆沟砖砌体壁已倒塌,其上的4条电缆被埋入土中,固定于冠顶梁侧的3条电缆仍挂在梁上。坡顶两根已废除的水泥电线杆严重倾斜。4、紧急措施由于挡土墙变形较大,且变化速率很快,周边环境出现了沉降和开裂,当时正逢雨季,如天气起变化,破坏继续加剧,可能引起倒塌或严重破坏。同时坡顶的电缆如被损坏,将引起严重的停电事故,导致生产停产,甚至人员伤亡。情况比较危急,立即采取了应急措施,这些措施有:(1) 临时加固,立即征调毛石堆积于墙脚被动区,堆高3m;(2) 墙顶卸载,挖去挡土墙顶内侧主动区土,深度3m;(3) 抽除墙顶水池内的水,防止水对墙后土的继续浸润;(4) 在墙上设置监测点观察墙体的发展。我们总羡慕别人的幸福,却常常忽略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其实,幸福很平凡也很简单,它就藏在看似琐碎的生活中。幸福的人,并非拿到了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而是珍惜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用感恩的心态看待生活,用乐观的态度闯过磨难。采取以上措施后,基本已控制了墙体的变位,为下一步设计争取了时间,创造了安全的施工条件。5、原因分析根据现场破坏情况,笔者通过定性分析,认为排桩倾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由于墙脚电缆隧道开挖时比较靠近桩,被动区原状土换成了人工填土,墙脚的被动土压大幅度降低,桩嵌固作用减弱,抗倾覆力矩降低。(2) 墙上按设计留有排水孔,但墙后的土为原状土,孔内未采取有效的滤水措施,排水不理想。此外,地勘时为枯水季节,土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c值较大,但由于雨季或坡顶水池漏、溢水,设计未采取隔水措施,在排水不畅的情况下,墙后粘性土在浸水后,其值降低,c值为0,同时产生水压力,墙后主动土压力大幅度增大,倾覆力矩增大。(3) 按照参考文献,桩间距一般不大于1.5D(D为桩径),在地下水较低地区,中心距可稍大,但不宜超过2D,而本工程桩距2500mm,稍大于2倍桩径,安全储备较小。在上述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桩的倾覆力矩大于抗倾覆力矩,桩根部发生小角度转动,墙顶土体沉降开裂,导致土体结构破坏而进一步加大主动区土压力,使挡土墙破坏速率变快,出现严重险情。六、加固处理采取了临时应急措施后,组织了有关人员讨论加固方案,提出了3种方案:最终采用笔者提供的方案,即墙顶卸载后,在现有墙后3m处,补挖一排桩,冠梁顶面低于现有挡墙顶3m,上砌3m重力式挡土墙,新老桩之间减载的土不再回填,形成了分段挡土墙。墙间表面用混凝土作地坪并设排水沟。新桩达到80%强度后,墙脚的临时加固毛石顶面降低至原设计消防通道标高以上1m,其上作0.5m厚刚性路面与原挡土墙紧密结合,该段拟建消防通道抬高1.5m并以6%斜坡与原路面相接,这样原桩有效嵌固深度比原设计加高了1.5m,老墙仅承受4.5m高,3m宽的有限土体的侧压力,原桩被降级使用。此外还采取了坡顶水池作防水处理;桩间墙用顶面0.5m宽,墙面垂直,墙背与现有桩斜度相同的片石砌体代替,消除现有挡墙的危险感;加强对墙体及周围设施的监测等一系列措施,该方案施工周期不长,同时利用了部分临时加固措施,较为经济。现该项目已竣工,根据监测数据,加固措施效果可达到设计要求,证明处理是成功。七、结语(1) 支挡结构作为永久性结构时,在设计时应注意地勘报告中的勘察条件,考虑气候和墙顶、墙脚区域使用性质等因素变化引起场地的水文、土质变化,原有参数发生变化,甚至计算公式不再适用。对于其它类似的地基基础设计时也应注意这一点。(2) 地下设施定位和施工时,必须首先查明周围现有构筑物、设施、地下管线等隐蔽工程的分布和使用、受力条件,并和有关专业充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