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因分析_第1页
沈阳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因分析_第2页
沈阳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因分析_第3页
沈阳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因分析_第4页
沈阳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 目: 沈阳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因分析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姓 名: 黄敏讷 指导教师: 曹颖 完成日期: 2014年5月4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题目:沈阳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因分析选题意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以沈阳工业遗产为例,对区域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弥补了当前对工业遗产方面有关研究的不足,同时本文的研究方法也可以为今后类似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目前对工业遗产的研究多以遗产的评价以及保护以及开发出发,缺少对工业遗产在取悦内空间结构的研究。本文结合了地理、工业发展、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等学科的知识,对沈阳市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展开研究,弥补了当前对工业遗产的研究不足。主要内容: 本文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和文献与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的工业遗产空间结构和构成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研究。得出了沈阳工业遗产的四大分布特征。使用了空间结构中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向心力和离心力来分析工业企业集聚和扩散现象;以及区域增长极的理论来印证重工业在沈阳工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及其对沈阳工业遗产形态分布的重要影响。目的要求: 以沈阳市内区的近代工业遗产为研究区域,借鉴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就沈阳现存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并对其空间分布的成因进行分析。具体的说,本文试图回答一下问题:(1) 沈阳市区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2) 沈阳市区工业遗产类型与构成特征(3) 沈阳市工业遗产空间分布特征的成因(4) 沈阳市工业遗产类型与构成特征的成因计 划 进 度 :1月15日1月23日 定题目1月下旬日2月上旬 定提纲2月上旬 2月下旬 交初稿2月下旬 对初稿意见修改2月下旬三月上旬 定稿指 导 教 师 签 字: 主管院长(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辽 宁 大 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论文题目沈阳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因分析学生姓名黄敏讷学 号100607129年级、专业旅游管理指导教师姓名曹颖指导教师职称讲师所在院系商学院第一次指导(对确定题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指导意见):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尤其是近几年在新经济地理学中对空间结构的又进一步加深了。工业遗产在中国是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有许多潜在的工业遗产的旅游资源,而且现有资料与工业遗产相关的论文很多,可以借鉴。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14年 1 月20 日第二次指导(对论文提纲的指导意见): 论文的提纲前面绪论部分的论文框架的设置是大多研究生或者博士生论文的模式,对于本科生来说过于空洞,可以删除。在进行与图像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时和后面的工业遗产的类型有重叠部分,应该删除。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14 年 2月 7 日第三次指导(对初稿的指导意见):后面的参考文献部分较少,应该多读一些关于工业遗产方面的论文,在绪论的概念阐述是中增加对文献的引用。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14 年 2 月 20 日第四次指导(对修改稿的指导意见): 初稿中对工业遗产空间结构的理论基础部分阐述不充分,应该增加一些对理论基础的阐述。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14 年 2 月 27日第五次指导(对是否定稿、进入答辩及其它指导意见): 鉴于空间结构理论基础阐述的内容,相对应的对其成因分析应该和前面所阐述的理论基础想符合,对空间结构的成因分析应该更有层次,更充分一些。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14 年3 月 5 日主管院长(主任)签名 院系盖章 年 月 日注:指导意见如不够填写可加附页指导教师评语学 生: 专 业: 论文题目: 论文共 页,设计图纸 张。 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辽宁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单评阅人评语:评阅人评分:评阅人签字: 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评语:院(系)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于 年 月 日审查了 届 专业学生 的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答辩成绩: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阅人评分:指导教师评分 :答辩成绩:总成绩:院长(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注:评阅人评分满分为100分,指导教师评分满分为100分,答辩成绩满分为100分;总成绩为三者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摘 要沈阳市的工业发展是中国工业发展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作为东北最大的老工业基地,曾经诞生了中国一百多个第一的地方。自上个世纪九十年达年代至今,沈阳的工业格局发生的喊打变化,从铁西区的东搬西迁政策,到整个沈阳的工业中心向西南移动,在沈阳城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置厂房,在城市加快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一些兼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工业遗产缺乏关注与保护,一处处工业遗产在城市滚滚前进的车轮中渐渐消失永远成了一部分人的回忆,变成只是残存在史料记载上的曾经。令人欣慰的是,自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起沈阳才开始重视其自身丰富的工业遗产,并首次将工业遗产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开始把工业遗产及其概念拉入人们的视线。使更多的人燃起了对工业遗产了解的兴趣,也引发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的讨论与研究。但是如果只注重对工业遗产单体或者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保护则会忽视其更深层次的内涵,这样就不能发挥好工业遗产应有的文化和社会价值。本文秉持着想要对工业遗产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或者更有效的对其进行保护的目的,以沈阳工业遗产为例,对区域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和构成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研究,采用了多学科交叉方法和文献与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了沈阳工业遗产的四大分布特征。使用了空间结构中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向心力和离心力来分析工业企业集聚和扩散现象;以及区域增长极的理论来印证重工业在沈阳工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及其对沈阳工业遗产形态分布的重要影响。关键词:沈阳;空间结构;工业遗产Abstract Shenyang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delible mark it as the largest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the northeast, who was born more than one hundred first place China. Ninety years since the last century of years now, shouting to change the pattern of Shenyang Industrial occurred, moving from east to West Zone westward policy throughout the industrial center of Shenyang moving southwest, there has been growing in Shenyang city many vacant factories in the cit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 number of both historical value, cultural value, economic value and the lack of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 heritage industry everywhere in the city ahead of the wheels rolling disappearing forever become a part of peoples memories, becomes just the remnants of once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Thankfully, began to pay attention since the 2007 survey on cultural relics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Shenyang rich industrial heritage of its own, and for the first time included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units,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the concept began to pull peoples attention. So that more people kindled interest in understanding industrial heritage, but also led to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euse of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But if only focus on industrial heritage monomer o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would ignore its deeper connotation, so you may not play good cultural and social values of industrial heritage should be.This paper wants to uphold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m, or more effective protection purposes, Shenyang industrial heritage, for example, to regional industrial heritage features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and to study its causes, using the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and literature and visited the survey method of combining. Come to Shenyang industrial heritage of the four distribution. Use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of centripetal and centrifugal force to analyze the concentration and diffusion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regional growth pole theory confirms the leading role of heav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Shenyang and Shenyang important industrial heritage species distribution affected.Key words: Shenyang;Industrial heritage;Spatial structureII目 录序 言1一、绪论21. 选题背景22. 文献综述23. 研究目的与意义54. 研究方法55相关概念的界定6二、沈阳市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及其类型和构成特征81. 沈阳工业遗产的总体概况82. 沈阳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103. 沈阳工业遗产的结构分析14三. 沈阳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01. 沈阳市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特点202. 沈阳市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成因20结论与建议251. 结论与启示252. 建议25参考文献25致 谢27序 言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老工业基地,不论是在近代工业萌芽发展时期还是现代新型工业发展时期,沈阳,这个中国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区传统工业的迁出沈阳市的工业产业结构,工业空间格局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沈阳城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置厂房,在城市加快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一些兼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工业遗产缺乏关注与保护,一处处工业遗产在城市滚滚前进的车轮中渐渐消失永远成了一部分人的回忆,变成只是残存在史料记载上的曾经。令人欣慰的是,自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起沈阳才开始重视其自身丰富的工业遗产,并首次将工业遗产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开始把工业遗产及其概念拉入人们的视线。使更多的人燃起了对工业遗产了解的兴趣,也引发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的讨论与研究。但是如果只注重对工业遗产单体或者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保护则会忽视其更深层次的内涵,这样就不能发挥好工业遗产应有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然而想要对工业遗产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或者更有效的对其进行保护,研究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因为不论是单体工业遗产还是作为工业遗产整体的形成,是要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历史的因素、政策因素、环境因素、资源因素、以及文化因素。每一个工业遗产的形成必定会伴随着大时代的深深烙印,因此,对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因的分析有助于更深的理解工业遗产的多方价值及其与城市发展和文明进步之间的脉络联系。同时这也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一、绪论1. 选题背景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老工业基地,不论是在近代工业萌芽发展时期还是现代新型工业发展时期,沈阳,这个中国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区传统工业的迁出沈阳市的工业产业结构,工业空间格局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沈阳城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置厂房,在城市加快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一些兼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工业遗产缺乏关注与保护,一处处工业遗产在城市滚滚前进的车轮中渐渐消失永远成了一部分人的回忆,变成只是残存在史料记载上的曾经。令人欣慰的是,自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起沈阳才开始重视其自身丰富的工业遗产,并首次将工业遗产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开始把工业遗产及其概念拉入人们的视线。使更多的人燃起了对工业遗产了解的兴趣,也引发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的讨论与研究。但是如果只注重对工业遗产单体或者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保护则会忽视其更深层次的内涵,这样就不能发挥好工业遗产应有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然而想要对工业遗产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或者更有效的对其进行保护,研究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因为不论是单体工业遗产还是作为工业遗产整体的形成,是要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历史的因素、政策因素、环境因素、资源因素、以及文化因素。每一个工业遗产的形成必定会伴随着大时代的深深烙印,因此,对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因的分析有助于更深的理解工业遗产的多方价值及其与城市发展和文明进步之间的脉络联系。同时这也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2. 文献综述1、工业遗产研究虽然早在19世纪初,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就由英国人提出,但是知道20世纪50年代关于工业遗产的研究才正式出现并在60年代得到发展。尤其是近30多年来,由于新经济技术革命以来,原有的工业设施逐渐被废弃,工业遗产的研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催生出了一些有关工业遗产纲领性的问件。 例如1987年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了保护历史性城市和城市化地段的宪章,宪章中指出,应予以保护的价值是城市的历史特色以及形象的表现着那个特色的物质和精神的因素的总和,尤其是:由街道王和地块划分决定的城市形式城市建造房子的部分、空地和绿地之间的关系。由结构、体积、风格、尺度、材料、色彩和装饰所决定的建筑物的形式和面貌(内部和外部)。城市与它的自然的和人造的环境的关系。城市在历史中形成的功能使命可见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人类步入了对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历程关系的时代,这是一种更深层次更复杂的领域。而在2003年由TICCIH(国际工业遗址保护委员会)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更是近一步的将这一领域指向工业遗产。宪章中指出工业活动的构筑物和建筑物、曾经使用过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所在的城镇外部环境,以及所有其他有形的无形的内容都具有重大意义。它们应该被研究,它们的历史应该被讲述,它们的意义和内涵需要深究并且使每个人都明白,最具典型意义的实例应该给予鉴定、保存和维护。同时在下塔吉尔宪章中还给出了工业遗产的定义:工业遗产由工业文化遗存组成,这些遗存拥有历史的、技术的、社会的、建筑的或者是科学上的价值。这些遗存由建筑物、构筑物和机器设备、车间、工厂、矿山、仓库和储藏室、能源生产、传送、使用和运输以及所有的地下构筑物及所在的场所组成,与工业相关联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朝拜地)也包含在工业遗产范畴之内。2、空间结构研究当前关于空间结构的研究大多是对区域空间结构进行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研究重点为对产业、企业的区位选择、空间行为和组织结构规律性的阐述,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经典区位论。最具代表性的几个理论分别为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区位论以及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第二个阶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此时研究重点往区域总体空间结构与形态上转移。从抽象的纯理论研究转变为从总体出发寻求各经济主体在空间中的最优组合与分异。例如在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理论认的初创人佩鲁认为增长并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者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20世纪60年代,布德维尔将增长极的概念扩展为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经济意义上的推进型主导产业部门;二是在地里意义上的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1这一理论使增长极具有了地里空间的概念。在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区域极化和扩散效应是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动力机制。在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理论中,威廉姆逊的倒“U”理论,该理论认为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区域间的差异会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间的差异会趋于稳定;而在发展的成熟阶段区域间的差异则会缩小。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则认为任何区域的空间系统都可以看成由中心和外围两个空间子系统组成。由于区域经济的增长,区域空间结构会随着空间子系统的边界变化而发生结构性演化。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认空间相互作用是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动因。乌尔曼认为互补性、可转移性以及介入机会是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化的基础。博芬特尔则进一步提出集聚、运费和经济对当地生产要素土地的依赖性是空间结构及其差异主要因素。之后胡佛和马歇尔补充道地方性劳动市场、非贸易用途的中间产品供给以及技术溢出等因素决定了经济的空间集聚。陆玉麒的“双核结构”模式指出一个区域增长效应和扩散效应有可能是两个不同职能的“极”同时作用而不是由唯一一个“增长极”引起。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网络理论中,网络是指用若干条线段(有方向与数值的度量)把若干个点(有等级差别)链接在一起的连通图。网络是节点和线路的综合体,节点是网络的中心,线路是构成节点之间、节点与域面、域面与域面之间的功能联系的通道2 3。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空间结构理论侧重于对经济空间活动的空间集聚和区域增长集聚的动力分析。新经济地理学通过离心力和聚集力的互动来模拟集聚经济的形成过程,通过报酬递增、运输成本、产业联系及市场外部性之间动态、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内生出经济活动沿地理空间呈倒U形轨迹演化的规律4。Castells在1989年提出的流空间理论,将其定义为“不必地理邻接即可实现共享时间的社会实践的物质组织”。3. 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以沈阳市内区的近代工业遗产为研究区域,借鉴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就沈阳现存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并对其空间分布的成因进行分析。具体的说,本文试图回答一下问题:沈阳市区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沈阳市区工业遗产类型与构成特征沈阳市工业遗产空间分布特征的成因沈阳市工业遗产类型与构成特征的成因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以沈阳工业遗产为例,对区域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弥补了当前对工业遗产方面有关研究的不足,同时本文的研究方法也可以为今后类似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目前对工业遗产的研究多以遗产的评价以及保护以及开发出发,缺少对工业遗产在取悦内空间结构的研究。本文结合了地理、工业发展、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等学科的知识,对沈阳市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展开研究,弥补了当前对工业遗产的研究不足。 (2)实践意义 虽然目前沈阳市已经开始进行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但只是以单个的遗产点或者说是传统文物保护单位调查登记范围的延伸,直至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的出台标志着沈阳市开始从区域整体的角度来对沈阳文化遗产以及工业遗产进行保护。本文的研究也是从沈阳市工业遗产的整体价值出发,可以为规划的具体实施提供一些参考依据。4. 研究方法1、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地理、工业发展、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等学科的知识,以期能够系统的剖析沈阳市工业遗产的历史、现状、布局、形成机制。2、文献与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文献方法是通过对历史资料进行查找与归纳分析,结合对有关文物保护部门的询问。 5相关概念的界定1、对本文工业遗产研究范围的界定前文在文献综述章节已经提到工业遗产的定义,除此之外工业遗产也分为广义工业遗产和狭义工业遗产。 广义工业遗产是指包括工业革命以前的手工业、加工业、采矿业等年代相对久远的遗址,也有人认为包括一些史前时期的成规模的石器遗址以及大水利工程、矿冶遗址等。但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狭义的工业遗址,是指18世纪英国开始的、以采用钢铁等新材料、煤炭石油等新能源、以机器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工业革命后的工业遗存。本文研究的工业遗址主要是物质实体类的工业遗产、指那些在近代工业发展以来的为工业、仓储、交通运输以及市政公用事业等服务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在地段。2、对研究区域范围的界定沈阳虽然是一座拥有超过四百年历史的古城,但是城市迅速扩张的却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所以本文对工业遗产研究的地理范围是现今沈阳的市内五区,分别为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铁西区和皇姑区。3、对空间结构相关概念的界定(1)经济要素在研究城市产业空间中,经济要素的流动性已经被普遍认可。经济要素的定义经历了从二要素、三要素到六要素的过程,六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信息与管理,目前六要素的界定已经逐渐被学界所认可5。资本要素包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前者如厂房、机器、原材料,后者如股票、债券等;劳动力不言而喻,包括体力劳动力与脑力劳动力;技术包括技能、经验、数据、配方等等;土地不仅仅是土地本身,也包括土地上承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信息是与产业链相关的知识、消息、情报、数据等;管理则表现为管理者的才能和企业组织文化等。各种要素流在产业空间组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直接的表现是导致产业集聚与产业扩散的发生。经济要素在政府政策、劳动力市场等引力作用下向优势地区流动,通过极化效应推动流入地区迅速发展,导致产业集聚。(2)网络结构企业是构成产业的基本要素。原则上企业组织网络是无形的,但企业是具有空间位置的,企业之间的要素流也依赖于一定的空间路径,因此企业组织网络离不开空间。为此从网络视角来看,城市的产业空间结构实际上是企业组织网络和空间之间的耦合6,是企业空间结构的宏观层面。从企业组织联系与空间的耦合关系来看,产业空间的网络结构基本要素为网络联系键、网络节点、节点对,网络联系键是由企业组织所产生的内在联系7;网络节点是网络联系键的端点或交点,相当于企业总部及其分支机构所在的空间位置;节点对是由网络联系键所联接的一对节点,表明两地之间通过某企业组织具有密切的联系。由以上三个要素又衍生出枢纽和廊道等关键结构。枢纽是对外的联系键较多,在网络结构中处于支配作用的节点。而廊道是网络联系的主要通道,代表着空间联系的主要方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的扩展趋势8。(3)主导因素产业空间结构中的主导 因素是指对沟通产业网络作用最大的要素,是网络联系的主体。从宏观上看,产业空间主体是各种类型的产业,一些产业是在区域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有较强的扩散效应,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微观上看,各个大小不一的企业成为了产业空间的主体,在这些企业构成的空间组织网络中,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信息等物质的和非物质流在网络中传递。在此过程中,一部分企业节点会表现出突出的吸引力、协调性和控制性。空间集聚马歇尔认为外部规模经济提供了六方面的好处,是产业集聚的根本原因,这些好处包括营造协同创新的环境、发展配套工业、提供专业的劳动市场、平衡劳动需求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便利消费者。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中花费大量笔墨来探究产业集聚。韦伯将产业在地区集中的原因总结为特殊原因和一般原因,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矿藏引起空间集聚,这样的条件属于特殊原因。而多个企业集中在一起,可以给各企业节省更多的成本和带来更多的收益,是产业集聚的一般原因。但是却忽视了一些在特定情况下的决定性原因,比如社会、制度、文化、历史等因素。增长极理论认为,对经济增长有引导作用的产业有两个特点,即寡头垄断的市场和空间集聚。在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中,其其组成结构包括专门化的企业所组成的核心,以及围绕这一核心的关联、配套产业,投入产出使得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并且这些企业共享综合体的基础设施,综合体的建设资金完全来自于国家投资。两个理论都不约而同的得出提倡通过政府干预而形成产业集聚,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的结论。二、沈阳市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及其类型和构成特征1. 沈阳工业遗产的总体概况本文涉及的沈阳市内五区的工业遗产一共30处,其中3处来源于辽宁工业信息网(即辽宁省文化厅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工业遗址,均为省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一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来源于沈阳市文物管理处,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余的工业遗产来自于其他学者的论文和网站新闻。30处工业遗产见表2.1序号遗产名称级别来源1辽宁总站(老北站)国家级辽宁工业信息网2原沈阳铸造厂翻砂车间省级辽宁工业信息网3沈阳奉天驿(沈阳站)省级辽宁工业信息网4大亨铁工厂市级沈阳市文物管理处5满洲住友金属株式会社车间旧址市级沈阳市文物管理处6铁西工人村旧址市级沈阳市文物管理处7工业展览馆市级沈阳市文物管理处8沈阳市工人文化宫市级沈阳市文物管理处9东三省兵工厂无浅议沈阳铁西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再利用10英美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奉天大英烟草公司办事处楼无浅议沈阳铁西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再利用11中山水源水塔(千代田公园给水塔)无沈阳工业建筑遗产的历史源头及其双重价值12奉天纺纱厂无沈阳工业建筑遗产的历史源头及其双重价值13北陵机场和飞机修理厂无沈阳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14迫击炮厂无沈阳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15南満制糖株式会社无沈阳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16満蒙毛织株式会社无沈阳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探讨17浑河站旧址无沈阳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探讨18奉海铁路旧址(沈阳东站)无沈阳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探讨19满铁会馆旧址无沈阳市志20沈阳造币厂无沈阳市志21和睦路工人村无沈阳市志22三台子工人村无沈阳市志23奉天陆军弹药库无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对策探究24东亚烟草株式会社无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对策探究25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润滑油工厂无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对策探究26沈阳炼焦煤气厂无奉系军阀统治时期沈阳工业聚集区的形成与发展27满洲制纸株式会社无奉系军阀统治时期沈阳工业聚集区的形成与发展28奉天制作所无沈阳工业历史及工业建筑遗存现状29株式会社满洲日立制作所无沈阳工业历史及工业建筑遗存现状30合资会社满洲工业所无沈阳工业历史及工业建筑遗存现状表2.1根据这30处工业遗产的地址,将这些工业遗产标注在沈阳地图上,由图2.1可以看出这30处工业遗产主要分布在沈阳市市内五区,并且总体上呈T型线性分布,区域性小范围内的集聚。图1中可以看出多数工业遗产分布在画出的T型区域内,只有7处工业遗产零星的散布在城市的北面,西南面,东南面和东面。总体上来说是大范围上了T形分布,小范围的片状集聚。图2.12. 沈阳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沈阳在我国的近现代工业史的发展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沈阳现存的工业遗产同时也是沈阳工业发展历程的一种映照。沈阳现存的工业遗产的类型、格局与空间结构都与沈阳近现代工业历史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沈阳近现代工业发展阶段概述沈阳近代史中体现的双重强势作用外来势力与外来文化以及本土势力与本土文化9,同样也表现在沈阳工业发展的进程中。(1)清末民初是沈阳近代工业的起步阶段。(1861-1915)从1895年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奏请清政府批准在沈阳大东门里成立“盛京机器局”沈阳第一次出现了官办的机械厂,到1916年进入奉系集团统治时期沈阳的近代民族工业起步异常艰难。从1895年奉天机器局的成立到1909年,沈阳已有近代工厂10多家。10在沈阳近代外国列强尤其是俄国和日本对东北领土垂涎三尺。 首先是1896年俄国威逼利诱清政府签下了中俄密约,允许沙俄铺设“中东铁路”,将俄国西伯利亚的铁路延伸到中国东北,此后又进一步签订了中俄密约补充条款,将向哈尔滨、奉天、旅顺延伸的铁路改称为“中东铁路南満洲支路”。就此俄国的中东铁路覆盖了整个东北。这同时也标志着外来势力进一步涌向沈阳地区挤压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1906年,日军接管了原俄国控制的中东铁路南満洲支路南面部分。并且迅速扩大在沈阳的铁路附属地,并且不遵守惯例,跨过铁道界限,将铁路东作为城市街区,铁路西作为工位工业用地。这也为之后再日军侵略时期的工业布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一现象直到1916年奉系首领张作霖主政才受到一定的制约。 这一时期的工业遗存不但少而且大多已经不复存在。(2)奉系集团统治时期是沈阳近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阶段。(1916-1931)1916年,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开始了大规模的近代工业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尤其是军备工业,也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首先是改善了东北的治安环境,清除匪患,并加强会军队警察的约束,为工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11东北易帜之后,张学良就任东北保安司令,实行“励行兵农政策,开源节流,蠲除苛捐杂税,以利民生。”对外,“将以最诚恳的态度与友国相周旋,求达共存共荣的目的”12。在“东北新建设”的理念下,沈阳的近代工业建设出现了高峰。在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至少有10个现代化建设项目居全国第一,其中有2/3 以上在沈阳产生13。据 1929年统计,沈阳有近代工厂 574 家,旧式手工业户 1000 余家,从而确立了沈阳在东北的工业中心地位14。与此同时,日本为首的大量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沈阳。这一时期日资在东北投资主要集中在贸易、矿产、铁路和企业投资等方面。在贸易方面, 这一期间日本在东北地区的贸易总额超过了英美俄三国,跃居首位,日本向中国东北地区输出的商品主要是棉纱、棉织品、金属制品、机械工具、服装等工业制品。直至1930年,东北地区60%的棉布是日货,1/3的金属制品来自日本15。而日本则借助“满铁”在东北疯狂的攫取铁矿、煤矿、镁铅、锰等矿产资源的控制权。这一时期,日本为两位满足其侵华的需要,在铁西区开始建立了制糖、制麻、制陶、纺织、挖窑、木材加工等为主的很初级的工业, 主要有满洲制糖株式会社、 满蒙毛织株式会社、满洲制麻株式会社16。但是因为这一时期铁西工业区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这些工厂的选址与“九一八”事变后的铁西区工业规划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商埠地相对于当时沈阳其他的地区,是一个开放的工业区,是各个列强开办工厂和商行的追逐利益的“国际市场”。然而在外资疯狂涌入时,民族资也在这里有所发展,例如辽宁总站的修建和南市场和北市场的繁盛。1922 年 1 月,张惠临在皇寺后面创建惠临火柴公司。1922 年 7 月, 官府与商会合办的奉天纺纱厂在北市场开工, 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纺纱厂。北市场的纺纱厂、卷烟厂、烧酒厂,南市场的铁业、木业工厂的陆续创建,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兴起17。为和日本在沈阳,甚至在东北的势力相抗衡,张氏政府相继修建了与“满铁”对应的奉海铁路、奉海站和辽宁总站,从而带动了铁路沿线以及站点地带的商业工业发展,例如当时的南北市场就是围绕着辽宁总站发展起来的。同时沈阳的民族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大东、恵工和奉海三个主要的工业区。这其中大东工业区是伴随着奉系军阀的军工发展来的,其主要标志就是东三省兵工厂的建立。与其他单个工业区不同的是东大工业区是一坨东北大学附属实验厂而形成的工业区。东北大学新校区和东北大学工厂(附属实验厂)于 1925 年(民国十四年)在北陵附近建成,与此同时,京奉铁路北陵支线的开通,以北陵车站为中心的新市街规划也同样在进行,一开始东北大学附属工厂主要从事铁路机车及车辆的制造和修理,后来又在其北面建成了东北空军北陵飞行场,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东大工业区的规模一直逐年扩大18。(3)日伪统治时期是沈阳近代殖民工业的畸形膨胀阶段。(1931-1945)沈阳工业从产生到发展,从未摆脱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阴影。尤其是1931年至1945年光复前,整整14年间沈阳工业完全沦为了殖民工业。此处可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31年-1937年在此期间日本垄断了沈阳经济命脉并且推行了“经济统制”政策,并逐渐有规划的建立起了殖民工业体系。例如1932年,日本人就设计了“大奉天大都邑计划”,虽然日本将伪满洲国的政治中心修订为长春,但是却将工业中心定在沈阳。日本为了弥补自身国力对侵略战争供给的不足,不但抢占了沈阳的民族工业,而且将沈阳铁路以西集中划为工业发展新区。在这一时期的规划中也形成了铁西“南宅北厂”的格局。 1937年-1945年 这一时期是“战时经济时期”,日本对沈阳的掠夺更加的完全。1937年成立的“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过度的发展供战争需要的采掘业、钢铁业和汽车、飞机制造业,致使沈阳经济畸形发展,产业结构严重失调,使沈阳的经济濒临崩溃。(4)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民党统治时期(1945-1949)这一时期,429 家民用工业工厂中勉强开工的只有 54 家。并且沈阳工业在经历了日本投降前期的计划性破坏,苏军占领期间的掠夺以及国名党官员的瓜分贪污,已经全面瘫痪。(5)新中国成立后,沈阳现代工业发展进入腾飞阶段沈阳解放后,国家把沈阳规划为装备制造业基地,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仅“一五”时期,建设项目就近 1500 个,共建成重点项目 50 多个,其中包括 26 个限额以上项目和原苏联援建的 156 个项目中的6项,为沈阳工业生产和技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沈阳工业迅速发展,到 1965 年全市共有工业企业 2 089 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 548 家,集体所有制企业 1 541家19。在几十年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中,沈阳人还创造了数百个“中国第一”,涌现了众多的劳动模范。基本形成了以机电工业为主了铁西工业区,和以军工和飞机制造为主的大东、皇姑工业区。沈阳近现代工业发展特征(1)两大工业体系的双重强势作用 沈阳工业遗产是由近代工业遗产和现代工业遗产两大部分构成的,其中近代工业遗产又由民族工业遗产和外资工业遗产两部分构成。民族工业遗产,主要是指清末至民国时期,特别是1940 年代以前沈阳民族工业时期的工业遗产。从总体上看,沈阳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在时间上早于外国资本,在规模上也远远大于外国工业,它是沈阳近代工业的主流力量。外资工业遗产,主要是指清末至日伪时期,特别是 1930 年代后日本侵略沈阳时期的工业遗产。这两种势力尤其是在1931年沦陷之前相互影响抗衡,早就了沈阳工业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业区大体呈片状分布,出现局部的集聚清末至民国时期,沈阳工业发展的主要区域有满铁附属地、商埠地、东塔兵工工业区、沈海工业区和惠工工业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霸占沈阳民族工业的同时,规划建设了铁西工业区。沈阳解放后,根据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国家改造了铁西、大东工业区,新建了陵北工业区。这些工业区撑起了沈阳的工业骨架。军事工业和机械工业等重工业占主体地位沈阳从近代工业的萌芽阶段就生产军用器械和弹药,仿造西方的坚船利炮。在奉系时期,首当其冲的发展军事。在日伪统治时期,日本殖民者所建立的企业也以军工业及其相关产业为主。解放后沈阳又成为新中国最早建立起来的军事工业生产基地。至于机械工业,沈阳的民族机械工业起步早,发展慢。直至日伪时期才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也主要从事军工生产。1949年以后,沈阳成为国家机械工业恢复改造的重点建设地区。因此机械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3. 沈阳工业遗产的结构分析1、沈阳工业遗产的类型沈阳的工业遗产可以按照历史年代、行业类型和创办类型进行分类,见表2.2分类角度类型历史年代1861年-1915年1916年-1931年1931年-1945年1946 年-1949年1949年以后行业类型纺织工业市政工业工业相关食品加工业其他轻工业重工业创办类型清政府官办民族资本经营张氏政府官办外商独资经营中外合资经营国营工业所属地区 铁西和平大东沈河皇姑表2.2(1)历史年代将本文研究的30处工业遗址按照年代时期分类做出了表2.3和图2.2. 年代时间段频率百分比累积百分比1861年-1915年413.313.31916年-1931年1136.750.01931年-1945年1240.090.01949年以后310.0100.0合计30100.0表2.3图2.2由表可以看出这30处工业遗产主要的建造年代为1916年-1931年和1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