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论文-宏观制度视野中的现代企业理论:框架与意义 .doc_第1页
企业研究论文-宏观制度视野中的现代企业理论:框架与意义 .doc_第2页
企业研究论文-宏观制度视野中的现代企业理论:框架与意义 .doc_第3页
企业研究论文-宏观制度视野中的现代企业理论:框架与意义 .doc_第4页
企业研究论文-宏观制度视野中的现代企业理论:框架与意义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研究论文-宏观制度视野中的现代企业理论:框架与意义摘要:考察企业的合约性质进而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然而企业并非天然存在或事先给定,现实中的企业制度也都带有明显的“异质性”。其原因在于,不仅企业博弈均衡的内在逻辑必须以一定的外在制度条件为前提,而且具体企业制度本身也是制度环境选择的结果。现代企业理论必须赋予自身以“宏观制度之维”才能对此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关键词:现代企业理论困境宏观制度之维框架和意义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发现,现代企业理论着重从微观层面考察了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事实上,作为制度的企业只是总体制度之网上的一个环节。可以判定,一般所谓现代企业理论本质上只是“西方”企业理论。作为西方企业理论的现代企业理论,要想避免重蹈发展经济学解决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失败”的覆辙,要想发现并实现其对于中国而言的“现代性”使命,就必须从理论上赋予自身以宏观制度之维,从实践上重视东西方总体制度环境的差异及其对于企业制度的影响。一、现代企业理论的逻辑及其困境企业理论发展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古典经济学,主要强调了企业的生产属性;第二个阶段是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强调了企业的交易属性。全面考察发现,企业生产的特征在于其交易属性,企业交易属性衍生出了企业的契约性质,企业契约又外化为企业所有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配置的制度安排。分析表明,在指导不同国家的企业制度建设方面,由于缺少一个应有的维度,现代企业理论面临困境。1、现代企业理论自身的逻辑对企业生产属性的强调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企业的生产属性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市场之上,企业总是按照一定的生产函数,将两种以上的特定生产要素组织于统一的生产过程之中,生产然后销售产品。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生产本身表现出系统的特点,生产要素之间表现出相互依赖的性质,而生产的组织者企业家则以成本收益比较为基本的逻辑,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追求,以确定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和最佳的生产规模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不是物质资产的简单聚合,而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企业要求按照一定的生产函数将特定的生产要素统一于同一个生产过程之中,而任一生产要素都有其特定的产权主体,任一产权主体总要求其产权能够在经济上得到尽可能大限度的实现,那么,如何用一种“经济”(节约交易成本)的方法从其产权主体那里得到该生产要素或该要素的特定权利并有效配置呢?科斯证明,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创始的过程以及企业运作的过程也就是各要素主体间的产权交易过程。这就是说,企业必须通过再谈判机制就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如何配置在各产权主体间达成“一致性同意”的契约(这里暗含:在特定时点只有唯一的博弈均衡形式进而唯一的最优契约),企业的生产功能和经济逻辑才能够得到贯彻和实现。这就是现代经济学主要侧重强调的企业交易属性。企业的交易属性派生出了企业的契约性质。企业契约又外化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制度安排是人与物发生关系的中介,一旦人与人的交往方式是不经济的,人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加倍的不经济;反之,“人际交易”的优化同时也意味着倍加的人物交换效率。因此也可以说,企业的制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可见,现代企业理论的主要逻辑是,企业生产是带有制度结构的生产过程,企业制度不仅是交易的结果,同时还是交易关系的规制结构,由此达到了企业内交易成本最小化和激励兼容的实现,从而提高了企业绩效。2、现代企业理论面临的困境现代企业理论给我们描绘了有关企业制度安排的完美图画。按照它的要求,只要我们依照那个唯一的最优均衡解在各产权主体间配置了企业所有权,企业制度安排就必定会有效地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现实情况如何呢?以俄罗斯的企业制度建设实践为例,俄罗斯在大规模私有化之后,随着大量私营公司的出现,即开始了对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从设计方案上看,俄罗斯公司基本达到了西方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性要求”。但之后的经济发展表明,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绩效”并未变成现实,转轨期间的多项经济指标反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制度建设和经济绩效的强烈反差促进了俄罗斯对经济转轨和企业制度建设相互关系的反思。总统普京认为:沉重的教训“雄辩的证明,将外国课本上的抽象模式和公式照搬到俄罗斯,不可能进行没有太大代价的真正顺利的改革。”1汲取了教训以后,俄罗斯随后的改革较多地注意了对企业成长制度的建设和国家整体制度环境的完善。再来看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实践。公司化的目的,本来主要是通过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来规范企业行为以提高其绩效,但观察表明,自从公司法正式出台,我国企业改革进入公司化改造阶段以来,公司制的实际推广和运作并未达到预想的目的,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实践基本上是不成功的。从国有企业来看,政企不分的痼疾尚未根除,“国有资产流失”、“内部人控制”等弊端又层出不穷;从民营企业来看,在中国现有国情下,本来家族制度是比较具有制度优势的企业制度安排,有许多民营企业盲从于流行的观点试图摈弃家族制的做法不仅没能建立起规范的公司制度,而且也失去了本来的制度优势,无形中付出了大量的交易成本。另外,还大量存在独立董事无法独立、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关系混乱、企业发展面临不公平的外界环境等多重弊病。总之,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公司制改造仅仅达到了“形似”而非“神似”的效果,其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经济实践的现实状况充分说明,现代企业理论在指导不同国家的企业制度建设方面不仅不是万能的,而且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二、宏观制度之维的引入如何解释现代企业理论所面临的困境?发展经济学解决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的“失败”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发展经济学本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为旨归,但后来人们却发现,从总体上看发展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现实是一种南辕北辙的关系,发展经济学甚至阻碍或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比如,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按照发展经济学指出的道路和模式发展经济,结果大多失败了;而许多国家或地区如“亚州四小龙”成功的经济发展又不是按照发展经济学开出的“处方”来根治贫困病的。90年代初发展经济学家巴拉舒伯拉曼雅姆(V.N.Balasubramanyam)和桑贾尔拉尔(AanjayaLall)承认:“发展经济学这个分支并没有成功地消灭落后,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学科它失败了它的灭亡是受到欢迎的。”2(P2)对此,缪尔达尔的概括一语中的:“这些经济学术语是从西方世界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态度、制度和文化中抽象出来的,它们用以分析西方世界可能有意义,并可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在欠发达国家这样做显然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欠发达国家,人们不能进行这种抽象;实际的分析必须讨论态度和制度关系方面的问题,必须考虑非常低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发展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