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桩基及建筑分项工程计量.ppt_第1页
脚手架桩基及建筑分项工程计量.ppt_第2页
脚手架桩基及建筑分项工程计量.ppt_第3页
脚手架桩基及建筑分项工程计量.ppt_第4页
脚手架桩基及建筑分项工程计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脚手架】脚手架桩基及建筑分项工程计量,桩基础工程计量,一、基础知识,按桩体材料分,砂桩、木桩、灰土桩、碎石桩、钢筋砼桩、钢板桩等。,磨擦桩、端承桩。,按沉桩方式:锤击法、振动沉桩、静压力沉桩等。 按成孔方式:人工挖孔桩、打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喷粉桩、灰土桩等。,按 受 力 分,按 施 方 法 分,适用于大直径灌注桩(也称墩基础)。,打桩(方桩、管桩) 采用打桩机械将预制桩沉入土层的过程。 送桩,打桩过程中如果要求将桩顶面打到低于桩架操作平台以下,或打入自然地坪以下时,由于桩锤不能直接触击到桩头,就需要另用一根冲桩(送桩),放在桩头上,将桩锤的冲击力传给桩头,使桩打到设计位置,然后将送桩去掉,这个施工过程叫送桩。,机架,接桩 有些桩基设计很深,而预制桩因吊装、运输、就位等原因,不能将桩预制很长,而需要接头。多采用电焊接桩。 截桩 当达到灌入度时,截去余桩。 凿桩 当与桩台连接时,在接连处凿掉砼直到露出钢筋。,2.1.2 有关公式,注:对于预制方桩或管桩,除了计算其打桩和送桩费用外,还应计算其制作及运输的费用。,打孔(沉管)灌注桩 单打法 复打法 翻插法,V桩=(D24)LN,D套管外径; L桩长(桩长应包括桩尖长度)。 n沉管次数;即“复打次数1”。,V桩=(D24)LNn,V桩=(D24)LN1.5,1)单打法:指套管只插入土层一次成桩的方法。 复打法和翻插法都叫扩大桩。是在套管成孔灌注桩拔管施工过程中,通过复打或 翻插,扩大桩径,并使灌注的砼更为密实,提高单桩的承载能力。 2)复打法:一般是在同一桩孔内进行两次单打。即:当桩孔中灌满砼将桩管全部拔出后,再重新沉管复打一次(前后两次沉管的中心线必须重合),第二次灌注砼,将第一次灌注的砼挤密实,并向桩孔周围的土层中扩散,使桩径随之扩大。 翻插法:其施工方法与复打法的不同点,在于不是在单打将桩管全部拔出后再进行复打,而是单打拔管过程中,每提升0.51.0m,再把桩管下沉0.30.5m,在拔管过程中分段添加砼。如此反复进行直至灌注砼至地面。,建筑分项工程计量,第四节 桩基础工程计量,二、预制钢筋砼桩计量 1打桩(方桩、管桩、板桩等) 1)含义:用打桩机械将预制桩沉入土层的过程。,板桩。大型基坑开挖加固土壁之用。,背景资料:预先制作好的钢筋砼桩。其中,管桩及长度10m以内的方桩在预制厂制作。较长的方桩在打桩现场制作。,建筑分项工程计量,第四节 桩基础工程计量,二、预制钢筋砼桩计量 1打桩(方桩、管桩、板桩等) 2)计量:设计桩长桩截面面积 3)注意事项 桩长包括桩尖长并且计量时不扣除桩尖虚体积。 设计桩长为桩顶面至桩尖长度。实际执行时可按 承台底面标高+0.1至桩尖长度考虑。,规范规定,桩头砼须伸入承台100mm,建筑分项工程计量,第四节 桩基础工程计量,二、预制钢筋砼桩计量 2接桩 1)含义:有些桩基设计很深,而预制桩因吊装、运输、 就位等原因,不能将桩预制很长,因而需连接加长。 2)计量 浆锚连接:按桩截面积乘以接头数以平方米计算。 焊 接:按接头个数计算。 3送桩计量 桩截面积乘以送桩长度。见示意图。,注:对于预制方桩或管桩,除了计算其打桩、接桩及送桩费用外,还应计算其制作及运输费用。,桩顶面(不同于前述设计桩长中的承台底面标高+0.1)至自然地坪+0.5m,0.5,第二章 建筑分项工程计量,第四节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计量,三、打孔灌注砼桩 1灌注砼量 设计桩长(含义同前)乘以钢管管箍外径截面积。 扩大桩的体积按单桩体积乘以次数计算(即复打桩)。 2钢筋笼 依设计规定以吨计算,执行砼与钢筋砼工程中相应的 钢筋项目。 3预制砼桩尖或铸铁桩尖需另计,但桩长计算不变。,举例,1.某工程用打桩机,打如图所示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共50根,求其工程量,确定定额项目。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 【解】工程量=0.50.5(240.6)50=307.503 定额基价=114.59元/3,图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现浇承台基础示意图,计算桩基的制作、运输、打桩、打送桩以及承台的工程量。(30个) 【解】(1)预制桩图示工程量: V图=(8.0+0.3)0.30.3m34根30个=89.64m3 (2)制桩工程量:V制= V图1.02=89.64m31.02=91.43m3 (3)运输工程量:V运= V图1.019=89.64m31.019=91.34m3 (4)打桩工程量:V打= V图=89.64m3 (5)送桩工程量:V送=(1.8-0.3-0.15+0.5)0.30.3430m3=19.98m3 (6)桩承台工程量:V承台=1.91.9(0.35+0.05)30m3=43.32m3,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 1. 单项脚手架一般规则 1)建筑物外墙脚手架:凡设计室外地坪至于檐口(或女儿墙上表面)的砌筑高度在15m以上的或砌筑高度虽不足15m,但外墙门窗及装饰面积超过外墙表面积60%以上时,均按双排脚手架计算。 2)建筑物内墙脚手架:凡设计室内坪至顶板下表面(或山墙高度的1/2处)的砌筑高度在3.6m以下的(含3.6m),按里脚手架计算;砌筑高度超过3.6m以上时,按单排脚手架计算。 3)石砌墙体脚手架,凡砌筑高度超过1.0m以上时,按外脚手架计算,建筑分项工程计量,第四节 脚手架工程计量,4)计算内、外墙脚手架时,均不扣除门、窗洞口、空圈洞口等所占的面积。 5)同一建筑物高度不同时,应按不同高度分别计算。 6)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梁按双排脚手架计算。 7)围墙脚手架:凡室外自然地坪至围墙顶面的砌筑高度在3.6m以下的,按里脚手脚计算;砌筑高度超过3.6m以上时,按单排脚手架计算。 8)室内顶棚装饰面距设计室内地坪在3.6m以上时,应计算满堂脚手架。计算满堂脚手架后,墙面装饰工程则不再脚手架。,建筑分项工程计量,第四节 脚手架工程计量,9)滑升模板施工的钢筋混凝土烟囱、筒仓,不另计算脚手架。 10)砌筑贮仓,按双排外脚手架计算。 11)贮水(油)池,大型设备基础,凡距地坪高度超过1.2m以上时,均按双排脚手架计算。 12)整体满堂钢筋混凝土基础,凡其宽度超过3m以上时,按其底板面积计算满堂脚手架。,建筑分项工程计量,第四节 脚手架工程计量,2.砌筑脚手架工程量计算 1)外脚手架按外墙外边线长度,乘以外墙砌筑高度以平方米计算,突出墙面宽度在24cm以内的墙垛,附墙烟囱等不计算脚手架;宽度超过24cm以外时按图示尺寸展开计算,并入外脚手架工程量之内。 2)内墙里脚手架按墙面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3)独立柱脚手架按图示柱结构外围周长另加3.6m,乘以砌筑高度以平方米计算,套用相应外脚手架定额。,建筑分项工程计量,第四节 脚手架工程计量,3.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脚手架计算 1)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按柱图示周长尺寸另加3.6m,乘以柱高以平方米计算,套用外脚手架定额。 2)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墙、按设计室外地坪或楼板上表面至楼板底面之间的高度,乘以梁、墙净长以平方米计算,套用相应双排外脚手架定额。,建筑分项工程计量,第四节 脚手架工程计量,4 .装饰工程脚手架工程量计算 1)室内满堂脚手架,按室内主墙净面积计算,其高度在3.65.2m之间时,计算基本层。超过5.2m时,每增加1.2m按增加一层计算,不足0.6m的不计。 2)挑脚手架、按搭设长度和层数,以延长米计算。 3)悬空脚手架,按搭设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4)高度超过3.6m的墙面装饰不能利用原砌筑脚手架时,可以计算装饰脚手架。装饰脚手架按双排脚手架乘以0.3计算。,建筑分项工程计量,第四节 脚手架工程计量,5 .其他脚手架工程量计算。 1)水平防护架,按实际铺板的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2)垂直防护架,按自然地坪至最上一层横杆之间的搭设高度,乘以实际塔设计长度,以平方米计算。 3)架空运输脚手架,按塔设长度以延长米计算。 4)烟囱、水塔脚手架,区别不同塔设高度以座计算。 5)电梯井脚手架,按单孔以座计算。 6)斜道,区别不同高度,以座计算。,建筑分项工程计量,第四节 脚手架工程计量,7)砌筑贮仓脚手架,不分单筒或贮仓组,均按单筒外边线周长乘以设计室外地坪至贮仓上口之间高度,以平方米计算。 8)贮水(油)池脚手架,按外壁周长乘以室外地坪至池壁顶面之间高度,以平方米计算。 9)大型设备基础脚手架,按其外形周长乘以地坪至外形顶面边线之间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