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其应.ppt_第1页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其应.ppt_第2页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其应.ppt_第3页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其应.ppt_第4页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其应.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划环境影响技术、方法与实例基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提纲,规划环评技术导则 不同类型规划环评的要点 规划环评实施案例 规划环评存在问题 展望,一、规划环评技术导则,前言,1、目的: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指导规划环评的实施;促进规划环评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2、本导则的内容是引导和启发性的,将随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深入而不断发展。,1 总则,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1 主题内容 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工作程序、方法、内容和要求。,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一地三域”和“十种专项规划” 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地三域”规划指: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十种专项规划”指: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1.1.2 适用范围,详细范围依照国务院“关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的规定”执行。,1.1.2 适用范围,1.2 术语,1.2.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即:规划环评=规划层次的SEA 什么是SEA?,(1)SEA:基于项目EIA,Therivel et al. (1992, pp. 1920) :正式、系统与全面的评价政策、计划或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的过程,包括就评价结论与成果编写书面报告,以及将研究成果应用具有公共责任的决策中。,(2)SEA:辅助决策的工具,Sadler and Brooke (1998, p. 3, chap. 4) :SEA是一种政策工具,其目的是将对环境的考虑纳入决策中。应尽可能地依据或配合相关的其他政策工具开展SEA,以及将SEA融入相关政策与规划的决策过程。 Verheem and Tonk (2000, p. 177) :SEA是一个结构化的、预防性的过程以强化环境因素在战略决策中的作用;应尽可能地依据或配合相关的其他政策工具开展SEA,以及将SEA融入相关政策与规划的决策过程。,Sheate et al. (2001a, p. 7):SEA是一个系统的辅助决策的程序,以评价政策、计划或规划的可能引起的显著的环境影响; Nathalie Risse等2003:SEA是一个综合的、结构化的决策辅助过程,目的是评价战略性议案(比如政策、计划与规划)及其推选方案,以及推荐减轻负面影响以及增强正面影响的对策措施。,(3)SEA: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工具,SEA的目的是检验拟定的政策、规划或计划是否已经或者可能会支持可持续发展,否则修订这些PPPS; SEA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具,其作用应体现在通过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准则及指标体系纳入评价过程及内容。,规划环评=规划层次的SEA:基于决策的层次的分析,1.2.2 规划方案 符合规划目标的,供比较和选择的方案的集合,包括推荐方案、备选方案。 1.2.3 替代方案 通过多方案比较后确认的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 1.2.4 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 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建议采纳的规划方案。,规划方案示意图,1.2.5 减缓措施 用来预防、降低、修复或补偿(按优先顺序排)由规划实施可能导致的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2.6 跟踪评价 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分析、评价,用以验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判定减缓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过程。,1.3 目的与原则,1.3.1 目的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决策的早期阶段,充分考虑所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1.3.2 评价的原则,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 必须科学、客观、公正,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早期介入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尽可能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并将对环境的考虑充分融入到规划中。,EIA介入规划编制阶段的4种方式,目标型:在规划的制定之初介入,通过评价以明确规划的环境目标及环境保护原则与要求。 融合型:评价成为规划的编制过程的一个环节,可充分的评价与分析规划的各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以规范规划的环境目标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反映型:在规划的草案形成之后、正式报批之前介入,此类尤其适用于由第三方承担的评价。 部分切入型:在规划制定过程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段,以及规划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介入开展专题性环境影响评价。,3、整体性原则 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目一起考虑。 4、公众参与原则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1.3.2 评价的原则,5、一致性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深度应当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 6、可操作性原则 应当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评价结论应具有可操作性。,1.3.2 评价的原则,1.4 工作程序,2 内容与方法,2.1 基本内容 1、规划分析 2、环境现状与分析 3、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4、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针对各个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6、开展公众参与 7、拟定监测、跟踪评价计划 8、编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篇章或说明),2.2 规划分析,2.2.1 规划的描述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在充分理解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应阐明并简要分析规划的编制背景、规划的目标、规划对象、规划内容、实施方案,及其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规划的关系。 2.2.2 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按拟定的规划目标,逐项比较分析规划与所在区域/行业其他规划(重点应是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如何进行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分析与统筹? 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功能区划 自然资源保护规划 其他有关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源保护规划,2.2.3 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2.2.3.1 内容 识别该规划所包含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的经济活动,分析可能受到这些经济活动影响的环境要素; 简要分析规划方案对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进行筛选以初步确定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2.2.3.2 依据 依照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其它有关规定 2.2.3.3 方法 专家咨询、类比分析、矩阵法、核查表法等。,规划分析的模型,城市规划的三维分析,1、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分析 城市的职能与性质;人口规模分析;用地规模分析;总体布局。 2、城市总体规划的执行分析 城市规划体系的形成 ;规划的实施管理 。 3、城市规划的组织分析 组织与管理机构 ;管理制度与模式 4、城市规划与相关规划分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国土规划 ;经济区划 ;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生态(环境)规划 5、城市规划体系的内部关系分析 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分区规划与专项规划等关系,2.4 评价的内容与范围,2.4.1 评价内容 根据规划对环境要素的影响方式、程度,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 每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随规划的类型、特性、层次、地点及实施主体而异; 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的结果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2.4.2 评价范围,确定评价范围时不仅要考虑地域因素,还要考虑法律、行政权限、减缓或补偿要求,公众和相关团体意见等限制因素。 在确定地域范围时通常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地域的现有地理属性(流域、盆地、山脉等),自然资源特征(如森林、草原、渔场等),或人为的边界(如公路、铁路或运河);二是已有的管理边界,如行政区等。,2.3 现状调查和分析,2.3.1 现状调查 应针对规划对象的特点; 按照全面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效用性的原则,有重点的进行; 包括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2.3.2 现状分析与评价,2.3.2.1 主要内容: a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及相关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分析,确定当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b生态敏感区(点)分析; c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分析,确定受到规划影响后明显加重,并且可能达到、接近或超过地域环境承载力的环境因子。,2.3.2.2 环境限制因素分析,a跨界环境因素分析; b. 经济因素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分析; c. 社会因素与生态压力; d.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对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e. 评价社会、经济、环境对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2.3.3 环境发展趋势分析 分析在没有本拟议规划的情况下,区域环境状况/行业涉及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发展趋势(即“零方案”影响分析)。 2.3.4 现状调查与分析方法 资料收集与分析; 现场调查与监测等。,2.4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2.4.1 基本程序 识别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性质; 编制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表; 结合环境目标,选择评价指标。,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的判据,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表,规划分析,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列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现状分析,编制影响识别清单,影响识别方法,专家咨询及公众参与,环境目标/环境政策/环境标准,国内外实践 经验,初步的评价指标,评价所需信息,理论分析,社会经济环境基础数据,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确定,2.4.2 拟定或确认环境目标,针对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主题、敏感环境要素以及主要制约因素; 按照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拟定或确认的环境目标; 区域和/或行业的环境保护目标; 以及规划设定的环境目标。,2.4.3 环境问题的描述,当地环境(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噪声、交通); 自然资源(包括水、空气、土壤、动植物、矿产、能源、固体废物); 全球环境(包括气候、生物多样性)。,2.4.4 内容与方法,识别内容:影响因子识别、影响范围识别、时间跨度识别、影响性质识别。 识别方法:核查表法、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系统流图法、层次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等。,核查表法,矩阵法,网络法:因果网络法,网络法:影响网络法,2.4.5 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以环境影响识别为基础,结合规划及环境背景调查情况,规划所涉及部门或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并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初步确立评价指标,并在评价工作中补充、调整、完善。,2.4.6 评价标准,首先采用已有的国家、地方、行业或国际标准。 如缺少相应的法定标准时,可参考国内外同类评价通常采用的标准,采用时应经过专家论证。,2.5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2.5.1 预测 应对所有规划方案的主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 预测内容:包括其直接的、间接的环境影响,特别是规划的累积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力预测。 预测方法:一般有类比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分析、环境数学模型、情景分析法等。,2.5.2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主要内容: a规划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b. 规划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c. 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趋势与生态承载力的相容性分析。 评价方法一般有:加权比较法、费用效益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对比评价法、环境承载力分析等。,对比分析法,前后 前后 A2 A2 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 A2- A1 = A2- A1 O2 A1 A1 O1 过去 现在 未来 时间 过去 现在 未来 时间 图1 简单“前后”对比法示意图 图2 趋势类推法示意图 前后 A2 环境影响 A1 = ( A2- A1)-( B2- B1) B2 B1 过去 现在 未来 时间 图3 对照实验法示意图,2.5.3 累积影响分析,分析应当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进行。 常用的方法有专家咨询法、核查表法、矩阵法、网络法、系统流图法、环境数学模型法、承载力分析、叠图法/GIS、情景分析法等。,2.6 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2.6.1 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结果,对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要求的规划方案进行排序,并概述各方案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2.6.2 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 对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述,提出供有关部门决策的环境可行推荐规划方案,以及替代方案。,2.6.3 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和下列优先顺序: 预防措施。用以消除拟议规划的环境缺陷。 最小化措施。限制和约束行为的规模、强度或范围使环境影响最小化。 减量化措施。通过行政措施、经济手段、技术方法等降低不良环境影响。 修复补救措施。对已经受到影响的环境进行修复或补救。 重建措施。对于无法恢复的环境,通过重建的方式替代原有的环境。,2.7 评价结论与建议,评价结论的三种类型: 1. 建议采纳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顺利); 2. 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案(认为已有的规划方案均应依据环保要求进行调整 ); 3. 放弃规划(所有的规划方案在环境保护方面有重大缺陷),修改规划方案应遵循如下原则:,目标约束性原则(符合同一规划目标) 充分性原则(多角度) 现实性原则 (技术、资源方面可行) 广泛参与的原则(公众参与),2.8 监测与跟踪评价,对于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在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拟定环境监测和跟踪评价计划和实施方案。,2.8.1 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的基本内容,1、列出需要进行监测的环境因子或指标 2、环境监测方案与监测方案的实施 3、对下一层次规划、计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2.8.2 监测,方法:利用现有的环境标准和监测系统,监测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通过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等,监督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2.8.3 跟踪评价,评价规划实施后的实际环境影响。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建议的减缓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实施。 确定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环境效益所需的改进措施。 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和教训。,2.9 公众参与,2.9.1 主要内容 a环境背景调查。通过公众参与掌握重要的、为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 b 环境资源价值估算; c 减缓措施; d 跟踪评价及监督。,2.9.2 人员的确定,参与的“公众”类型: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除专家以外的公民)。参与者的确定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a两种情况:影响范围广且多为直接影响的规划,应采用广泛的公众参与;技术复杂的规划要求有高层次管理者、专家的参与; b. 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和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条件,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遵循一定的程序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2.9.3 参与的时机与方式,时机:应覆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 参与方式: a论证会、听证会; b问卷调查; c大众传媒; d发布公告或设置意见箱。,3 文件编制(报告书、篇章或说明),3.1 总体要求(同区域环评) 应文字简洁,图文并茂,数据详实,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清晰准确。,3. 2 主要内容,3.2.1 报告书(9个方面) 总则、拟议规划的概述、环境现状描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推荐方案与减缓措施、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监测与跟踪评价、困难和不确定性、执行总结。 3.2.2 篇章或说明(至少4个方面) 前言、环境现状描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环境影响减缓措施。,3.3 总则前言,3.3.1 总则(报告书) 规划的一般背景。 与规划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目标和标准。 环境影响识别(表)。 评价范围与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与规划层次相适宜的影响预测和评价所采用的方法。,3.3.2 前言(编章或说明) 与规划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目标和标准 评价范围与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与规划层次相适宜的影响预测和评价所采用的方法,3.1.4 规划的概述与分析,规划的社会经济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和/或可持续发展目标)。 规划与上、下层次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关系和一致性分析。 规划目标与其他规划目标、环保规划目标的关系和协调性分析。 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要求的可行的各规划(替代)方案概要。,3.1.5 环境现状分析(报告书篇章),环境调查工作概述。 概述规划涉及的区域/行业领域存在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历史演变,并预计在没有本规划情况下的环境发展趋势。 环境敏感区域和/或现有的敏感环境问题,以表格一一对应的形式列出可能对规划发展目标形成制约的关键因素或条件。 可能受规划实施影响的区域和/或行业部门。,3.1.6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报告书篇章),(简要说明规划与上、下层次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关系,以及与其他规划目标、环保规划目标的协调性。) 按环境主题描述所识别、预测的主要环境影响。 对应于不同规划方案或设置的不同情景,分别描述所识别、预测的主要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在描述环境影响时,说明不同地域尺度(当地、区域、全球)和不同时间尺度(短期、长期)的影响。 对不同规划方案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包括环境目标、环境质量和/或可持续性的比较。,3.1.7 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报告/篇章),描述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并概述各方案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主要环境影响的防护对策、措施和对规划的限制,减缓措施实施的阶段性目标和指标。 各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的综合评述。 供有关部门决策的推荐的环境可行规划方案,以及替代方案。 规划的结论性意见和建议。,3.1.8 监测与跟踪评价,对下一层次规划和/或项目环境评价的要求。 监测和跟踪计划。,3.1.9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概况。 概述与环境评价有关的专家咨询和收集的公众意见与建议。 专家咨询和公众意见与建议的落实情况。,3.1.10 困难和不确定:,概述在编辑和分析用于环境评价的信息时所遇到的困难和由此导致的不确定性,以及它们可能对规划过程的影响,3.1.11 执行总结,采用非技术性文字简要说明规划背景、规划的主要目标、评价过程、环境资源现状、预计的环境影响、推荐的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公众参与的主要发现和处理结果、总体评价结论。,二、不同类型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一)土地利用的相关规划,1、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中与环境关系密切的有: (1)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 (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等。 (3)土地利用分区: 农业用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与方向; 建设用地区的规划与布局; 生态景观保护区和水域等。,2、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资源(土地)占用、交通组织与布局; (2)生态环境(如林地、园地、草地等生态建设用地,生态景观保护区,水域)等方面。,(二)工业规划,与环境关系密切的工业行业主要有: 资源加工业(比如煤碳、林木采运与加工业等)及水、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消耗(或占用)量大的行业,以及需要特种自然资源的行业(如中药业); 生产中需要投入或产生特殊物质的行业(如核工业); 产业关联度高的行业(比如,汽车工业的关联产业有道路建设与交通、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冶金、机械制造、能源、石油化工等); 具有显著的社会影响(比如人口数量、分布与性别结构)的行业; 生产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排放大量污染物的行业(汽车、家电制造业),等等。,工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1)相关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分析,包括: 资源利用的效率与效益以及替代性资源 工业污染物产生、排放、处理与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情况 相关的资源与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政策、保护与利用规划目标与措施等。,(2)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尤其应注重规划实施后该行业的: 整体效益与从业人员 经济规模与生产格局 技术经济水平与生产工艺 资源与能源消耗量与利用效率 清洁生产水平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推进情况 废物循环利用与污染控制水平等方面的变化; 与该项工业规划相关的其他行业及相应的环境与资源问题。,(3)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估。 适当考虑与关联度高的行业共同的累积影响; 该工业规划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 从区域环境与资源的承载能力角度分析该规划的可行性 (4) 减缓措施与替代方案。,(1)规划的指导思想 农业发展的模式与方向是否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 (2)农业结构 农业生产布局、产业结构与规模 (3)与农业规划相关的其他规划 包括村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三)农业规划 其中与环境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4)农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 农业经济效益与农村全面进步、面源污染与水环境、农业资源、土壤环境等。,(四)能源规划,涉及能源消费总量与结构、使用与转换效率、能源安全等;相应的措施有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价格体系、投资渠道、执法、社会参与等。 将改变能源系统的内部依存结构,进而影响能源消费与供应系统以及开采、运输、加工、利用等能源过程具体环节,从而产生显著的环境影响。,能源规划环境影响指标体系,能源规划的环境影响范围识别,(五)城市建设规划,1、城市总体规划。 (1)下列内容将对自然生态、资源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各环境要素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全局性影响: 城市的性质与职能 发展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空间布局 用地及人口规模等宏观的方向性的和全局性的问题 城市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水系与岸线等规划的发展目标与总体布局,评价要点: 城市总体规划对于整个城市、而且对于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评价的时段应与规划的年限及阶段性目标相统一,并应考虑后续规划的有关情况; 规划目标的可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相容性 以及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尤其是环境与资源的承载力对规划目标的支持力度。,2、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从中观层次确定的下列内容将直接涉及城市的生产力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与道路建设、开敞空间、特殊生境的保护与恢复,因此,环境影响显著: 控制区范围的用地类型 公共用地和保留用地 规定各类土地使用的适用性范围 兼容性和排斥性范围 开发强度 形体条件和基础设施等,3、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与生产、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其环境影响也是直接与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关,并影响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与景观等方面。 对此类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上防治城市环境恶化的最佳途径;同时也为下一步开展具体市政工程项目EIA提供有力指导和技术支持。 评价中应注重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及环境风险评价,并强调从规划层次采取降低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及环境风险的措施和预案。,(六)旅游规划,1、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的内容: 旅游规划的目标、指导思想、旅游业的产业定位; 区划、产品种类、旅游人数; 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的开发与保护规划; 旅游的相关设施建设。 2、旅游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