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_某通信公司epon设备测试方案_第1页
设备管理_某通信公司epon设备测试方案_第2页
设备管理_某通信公司epon设备测试方案_第3页
设备管理_某通信公司epon设备测试方案_第4页
设备管理_某通信公司epon设备测试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中国中国中国中国中国电电电电电电信信信信信信 EPONEPONEPON 设备测试设备测试设备测试设备测试设备测试设备测试方案方案方案方案方案方案 中国中国电电信集信集团团公司公司 2007 年年 4 月月 目目 录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测试概况测试概况2 1测试环境及仪器测试环境及仪器.2 1.11.1 测试环境.2 1.21.2 测试仪器.2 1.31.3 被测 EPON 设备及网管基本情况.2 1.3.2设备信息2 1.3.2网管信息3 1.41.4 测试地点.3 1.51.5 测试人员.3 2测试系统图测试系统图.4 2.1EPON 系统参考模型和测试参考点.4 2.2测试系统组网模型.4 3测试设备描述测试设备描述.6 3.1OLT 设备6 3.2ONU 设备.6 3.2.1形态A ONU.6 3.2.2形态B ONU.6 3.2.3形态C ONU 6 3.3网元管理系统 EMS7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OLT 设备测试设备测试.8 4EPON 系统基本功能和性能测试系统基本功能和性能测试.8 4.1PON-C 光接口测试8 4.2PON 基本功能测试9 4.2.1OLT的MPCP发现、注册和测距功能.9 4.2.2OLT对ONU的认证功能测试10 4.2.3OLT的OAM发现功能测试.11 4.2.4OLT的三重搅动功能测试12 4.2.5上行带宽分配功能12 4.3与参考 ONU 的以太网业务 RFC2544 测试.14 4.3.1吞吐量性能测试14 4.3.2过载丢包率测试.14 4.3.3转发延时测试.15 4.3.4OLT的PON接口板总线带宽测试16 5OLT 的二层功能测试的二层功能测试17 5.1OLT 本地 L2 交换能力及业务汇聚功能17 5.2OLT 的 MAC 功能和性能测试.18 5.3OLT 的 VLAN 功能测试.19 5.4OLT 的 VLAN STACKING功能测试20 6OLT 的的 QOS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21 6.1OLT 的上行业务流分类、标记、排队和调度21 6.2OLT 的下行业务流限速22 7OLT 的组播功能测试的组播功能测试23 7.1SCB 功能验证23 7.2IGMP PROXY功能测试24 7.3OLT 的可控组播功能测试26 8OLT 的安全功能测试的安全功能测试28 8.1OLT 广播/组播抑制.28 OLT 广播/组播抑制功能测试 28 9OLT 基于基于 OAM 对对 ONU 进行远程管理功能测试进行远程管理功能测试.29 9.1对 ONU 的初始化配置29 9.2对 ONU 以太网端口状态管理30 9.3对 ONU FEC 功能的管理30 9.4对 ONU 以太网端口自协商功能的管理31 9.5查询 ONU 的基本信息31 9.6查询 ONU 以太网端口的链路运行状态(ETHLINKSTATE).32 9.7管理 ONU 以太网端口流控(ETHPORT PAUSE)功能 .33 9.8管理 ONU 以太网端口的上行限速功能33 9.9管理 ONU 的 VOIP 端口 .34 9.10管理 ONU 的 TDM 端口.35 9.11管理 ONU 的 VLAN 功能.35 9.12管理 ONU 上行业务流分类、排队和标记功能36 9.13管理 ONU 的 MULTICASTTAGSTRIPE属性.37 9.14管理 ONU MULTICASTSWITCH属性37 9.15重启 ONU 功能38 9.16管理 ONU 的 DBA 参数38 9.17控制 ONU 环回操作39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ONU 设备测试设备测试41 10EPON 系统基本功能和性能测试系统基本功能和性能测试.41 10.1ONU PON-R 光接口测试41 10.2PON 基本功能测试42 10.2.1ONU的MPCP发现、注册功能42 10.2.2非法ONU认证的静默功能43 10.2.3ONU的OAM发现功能44 ONU的OAM发现功能.44 10.2.4ONU的三重解搅动功能测试.44 10.3与参考 OLT 的以太网业务 RFC2544 测试 .45 10.3.1吞吐量性能测试45 10.3.2过载丢包率测试45 10.3.3转发延时测试46 10.3.4背靠背(Back-to-back)测试.47 11ONU 的二层功能测试的二层功能测试.49 11.1ONU 本地业务汇聚功能及能力.49 11.2ONU 的 MAC 功能和性能测试50 11.3ONU VLAN 功能测试.50 11.4ONU 的 VLAN STACKING功能(适用于形态 B/C 的 ONU).51 11.5ONU 以太网端口的 PAUSE 帧流控功能 52 12ONU 的的 QOS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53 12.1ONU 的上行业务流分类、标记、排队和调度.53 12.2ONU 的上、下行业务流限速(形态 B /C ONU) .54 13ONU 的组播功能测试的组播功能测试.55 13.1ONU 的 SCB 功能验证55 13.2ONU 的 IGMP SNOOPING功能测试55 13.3ONU 的可控组播功能测试.57 13.4ONU 本地组播权限控制(形态 B/C ONU,可选)58 14ONU 的安全功能测试的安全功能测试.59 14.1ONU 用户端源 MAC 地址过滤(适用于形态 B/C 的 ONU)59 14.2ONU MAC 地址最大学习数限制(适用于形态 B/C ONU)60 15ONU 的远程管理功能测试的远程管理功能测试.60 15.1ONU 上电后的初始化配置.61 15.2ONU 以太网端口状态管理.61 15.3ONU 的 FEC 功能管理62 15.4ONU 的以太网端口自协商功能管理.62 15.5ONU 的基本信息上报.63 15.6查询 ONU 以太网端口的链路运行状态(ETHLINKSTATE).64 15.7ONU 以太网端口流控(ETHPORT PAUSE)功能管理 64 15.8ONU 以太网端口的上行限速(ETHPORTPOLICING) 65 15.9ONU 的 VOIP 端口管理(适用于带 VOIP 的 ONU)66 15.10ONU 的 TDM 端口远程管理(适用于带 TDM 的 ONU) .66 15.11ONU VLAN 功能远程管理.67 15.12ONU 上行业务流分类、排队和标记功能远程管理.68 15.13ONU 的 MULTICASTTAGSTRIPE属性管理69 15.14ONU MULTICASTSWITCH属性管理.70 15.15重启动功能.70 15.16DBA 参数管理.71 15.17环回功能.71 15.18DYING GASP功能.72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EPON 系统(被测系统(被测 OLT+被测被测 ONU)测试)测试73 16系统基本性能测试系统基本性能测试.73 16.1系统传输能力测试.73 16.1.11:32分路比测试.73 16.1.2最大传输距离及差分传输距离测试73 16.2以太网业务 RFC2544 测试.74 16.2.1吞吐量性能测试74 16.2.2过载丢包率测试75 16.2.3转发延时测试75 16.2.4长期丢包率测试76 17系统组播性能测试系统组播性能测试.76 17.1系统组播堆积功能测试.76 17.2系统组播分发功能测试.77 17.3组播业务转发延迟测试.78 17.4组加入/离开时延(GROUP JOIN/LEAVE DELAY)测试79 17.5组播容量(GROUP CAPACITY)测试79 18业务验证测试业务验证测试.80 18.1E1 电路仿真业务测试.80 18.1.1E1电路仿真业务性能.80 18.1.2E1通道带宽和承载效率.81 18.2VOIP 业务验证.82 18.3IP 业务验证测试84 18.3.1基于IP的上层应用验证测试.84 18.3.2实际业务优先级区分和QoS测试.84 18.4ONU 的 ADSL2+/VDSL2 接口验证(形态 C ONU)85 19系统保护功能系统保护功能.86 19.1线路保护功能测试(可选)86 19.2设备保护功能测试.87 19.2.1OLT主控单元冗余备份保护(机架式OLT)87 19.2.2电源单元88 19.2.3PON业务板卡插拔.89 19.2.4配置恢复功能测试89 第五部分:系统网管测试第五部分:系统网管测试91 20网管测试网管测试.91 20.1EMS 通用功能测试91 20.2EMS 的系统管理功能测试94 20.2.1配置管理功能测试94 20.2.2故障管理功能测试97 20.2.3性能管理功能测试99 20.2.4安全管理功能测试101 20.3ONU 管理系统测试.102 20.3.1ONU本地管理功能测试.102 20.3.2基于SNMP的ONU远程管理(仅适用于形态B/C ONU).104 前 言 1.本标准由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责组织起草。 2.本次 EPON 设备测试主要参考 IEEE Std 802.32005,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 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和中国电信 EPON 设备技术要求 V1.3的 相关规范制定.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测试概况测试概况 1 测试环境及仪器 1.1 1.1 测试环境 测试现场的设施如下: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BAS 软交换设备系列(MGC 和 TMG 必备,其它根据情况选用) IPTV 节目源服务器(VOD 点播) 电源(48V DC 和 220V AC) 光纤(20km)和光分路器等辅助器材若干 1.2 1.2 测试仪器 测试所需要的仪表列举如下: 序号名 称代 号数量备 注 1PON 接口光功率计EXFO1有分波功能 2数据网络分析仪IXIA/Smartbit60001FE/GE 接口,支持组播模 块 3通信信号分析仪(光示波 器) CSA80001PON 接口眼图和消光比 测试 4光谱分析仪1 5可调光衰耗器2 6SDH 分析仪HP Omni377181 7EPON 协议分析仪Agilent N2X1 1.3 1.3 被测 EPON 设备及网管基本情况 1.3.2 设备信息 厂商 设备型号 芯片型号 软件及版本 硬件板卡 及版本 测试时间2007 年 月 日 : 2007 年 月 日 : 温度与湿度范围温度: 摄氏度;相对湿度: 1.3.2 网管信息 网管系统软件 网管系统硬件 1.4 1.4 测试地点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二楼宽带实验室 1.5 1.5 测试人员 厂商参加人员: 中国电信参加人员: 2 测试系统图 2.1 EPON 系统参考模型和测试参考点系统参考模型和测试参考点 系统 PMD 子层的测试参考点有四个,如图 1 所示。与本次测试有关的参考点主要是 TP2 和 TP3。光发送信号定义在长度为 25 米的尾纤的输出端,即 TP2 参考点。所有发射 机性能和参数的测量和测试均在 TP2 点进行;所有接收机性能和参数的测量和测试均在 TP3 点进行。对于 PON-C 和 PON-R 处,均有 TP2 和 TP3 两个参考点。这两个测试点定义 如下: TP2:发送参考点,紧靠在发送机(OLT 或 ONU)补丁光纤后的光纤点; TP3:接收参考点,紧靠在接收机(OLT 或 ONU)光连接器后的光纤点。 1:32 图 1 EPON 系统参考模型和测试参考点 2.2 测试系统组网测试系统组网模型模型 EPON 设备测试系统的拓扑结构图 2 所示。该测试系统配置主要用于测试互通性、基 本功能、系统性能以及网络管理功能测试。该系统由光线路终端(OLT) 、光网络单元 (ONU)和无源光分路器以及配套仪器仪表和设备组成,其中光分配网(ODN)采用具有 无源光分路器的无源光网络结构,一根主干光纤通过无源光分路器连接多根光纤,与多个 ONU 通信,多个 ONU 共享上行带宽。 Optical Splitter Data Networks Analyser(Smartbits/IXIA) OLT ONU Optical Splitter EPON Protocol Analyzer (Agilent N2X) IDC EMS 图 2 EPON 互通性和部分基本功能的测试系统配置 在进行 OLT 或者 ONU 的互通性测试时,需要将待测 OLT/ONU 与参考 ONU/OLT 互 联进行互通性验证。参考 OLT/ONU 来自两个厂商,分别称为 A 厂商和 B 厂商,其中采用 PMC 芯片的厂商为 A 参考厂商,采用 Teknovus 芯片的厂商为 B 参考厂商。 如果被测设备(包括如果被测设备(包括 OLT 和和 ONU)采用)采用 PMC 芯片,则本测试规范第芯片,则本测试规范第 2、3 部分的部分的 互通性测试均与互通性测试均与 B 参考厂商的对应设备进行;如果被测设备采用参考厂商的对应设备进行;如果被测设备采用 Teknovus 芯片,则本测芯片,则本测 试规范第试规范第 2、3 部分的互通性测试均与部分的互通性测试均与 A 参考厂商进行;采用参考厂商进行;采用 Immenstar 芯片的被测设备芯片的被测设备 的与的与 B 参考厂商的设备进行互通。参考厂商的设备进行互通。 本测试涉及的业务验证测试如图 3 所示。主要包括家庭网络、软交换平台、IPTV 平 台、用户认证服务器 BAS 等。 PC Telephone Telephone IDC TV SET Set-Top Box Simulated Home Networks OLT ONU BRAS Internet IPTV Server EMS BRAS: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 EMS: Element Management Server Soft Switch Data Networks Analyser (Smartbits/IXIA) EPON Protocol Analyzer (Agilent N2X) Optical Splitter Optical Splitter fiber 图 2 EPON 系统业务验证测试系统拓扑 3 测试设备描述 3.1 OLT 设备设备 1)机框描述 2)PON 板卡描述 3)主控板描述 4)交换板描述 目的:重点了解 OLT 设备的概要信息: 机架结构(是机架式、盒式还是利用 PON 进行下联的以太网交换机?机架槽位类 型和数量?) 单路电源还是双路电源?直流电源还是交流电源? 总线类型和带宽(GE 总线还是双 GE 总线,还是 4GE 总线?) 二层交换的结构(系统是几级交换结构:是否有主交换板进行 L2 交换?如果是 单 PON 接口卡有 2 个或者 2 个以上 PON,那么 PON 接口卡是否有二层交换?主 交换板的交换能力多大?) 总接入能力(整个系统支持多少了 PON 接入,最大用户数能达到多少?) 3.2 ONU 设备设备 3.2.1形态形态 A ONU 3.2.2形态形态 B ONU 3.2.3形态形态 C ONU 注 1 为便于对测试设备进行分类,可以将现有的 OLT 和 ONU 设备的形态做如下分类: 一、OLT 设备: 盒式 OLT 设备:为小容量的盒式设备,包括 1、2 或者 4 个 PON。主要用于用户数较 少、分布较零散的 FTTH/X 接入。可选支持本地 L2 交换和业务汇聚功能。 机架式 OLT 设备:为较大容量的机架式设备,具有多个槽位,通过插入 PON 线卡可 以灵活的进行扩容。主要用于用户较多较密集的场合。应支持本地 L2 交换和业务汇 聚功能。 二、ONU 设备: 形态 A:用于单独用户,支持宽带接入终端功能,有一个到四个以太网接口,主要提 供以太网/IP 业务。可选提供 Z/Za 接口支持 VoIP 业务(内置 IAD) 。主要应用于 FTTH 的场合(可与家庭网关配合使用,以提供更强的业务能力) 。同时,可选支持 TDM 业务功能,以用于 FTTO、FTTBiz 场合。本类型对应于中国电信 EPON 设备 技术要求 V1.3中规定的类型 1 的 ONU。 形态 B:用于多个用户,用户侧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具有 8 个、16 个或者更多的以 太网接口) ,提供以太网/IP 业务。可选提供 Z/Za 接口并支持 VoIP 业务(内置 IAD) 。 这种 ONU 主要应用于 FTTB/FTTC 场合。在支持 OAM 方式的 ONU 远程管理之外, 还应支持采用 SNMP 进行 ONU 的远程管理。本类型属于中国电信 EPON 设备技术 要求 V1.3中规定的类型 3 的 ONU 中的一种。同时,可选支持 TDM 业务功能,以 用于 FTTO、FTTBiz 场合。 形态 C:用于多个用户,用户侧具有多个 xDSL 接口(具有 8 个、16 个或者更多的 ADSL、ADSL2+或者 VDSL/VDSL2 接口) ,利用 DSL 接口提供以太网/IP 业务。可选 支持以加载方式(利用分离器进行语音和数据的频分复用)提供语音业务(ONU 内置 IAD 实现语音业务的分组化) 。这种 ONU 主要应用于有双绞线入户的 FTTB/FTTC 场 合。在支持 OAM 方式的 ONU 远程管理之外,还应支持采用 SNMP 进行 ONU 的远 程管理。本类型属于中国电信 EPON 设备技术要求 V1.3中规定的类型 3 的 ONU 中的一种。 3.3 网元管理系统网元管理系统 EMS 1)EMS 系统使用的 SNMP 协议的版本 2)网管服务器的硬件 3)EMS 使用的操作系统及其网管软件的简介 4)网管接入方式(本地和远程接入) 注意:本次注意:本次测试测试的配置(包括的配置(包括对对 ONU 的的远远程管理)均程管理)均应应尽可能采用尽可能采用图图 形化界面网管,特形化界面网管,特别别是是对对于基本功能的于基本功能的验证验证, ,应应采用采用图图形化界面,形化界面,对对 于不常用的功能和性能,也可以采用于不常用的功能和性能,也可以采用 CLI。 。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OLT 设备测试设备测试 4 EPON 系统基本功能和性能测试 4.1 PON-C 光接口测试光接口测试 测试项目:测试项目:OLT 的 PON 光接口指标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测试设备 OLT PON-C 光接口的平均发送光功率、光接收机灵敏度、 过载光功率等指标 测试配置: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 3、4 所示: Optical Splitter Data Networks Analyser (IXIA/Smartbits) OLT Fiber ONU PON光功 率计 图 3 OLT PON-C 接口的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配置 Optical Splitter Data Networks Analyser (IXIA/Smartbits) OLT ONU PON Power Meter Variable Optical Attenuator Lamda Demultiplexer Lamda Multiplexer 1490nm 1310nm 测试配置图 4 OLT 光接收机灵敏度测试配置 测试系统采用一个被测 OLT 和 1 个参考 ONU 进行,测试仪表包括光功率计和可调光 衰减器以及 1310nm/1490nm 波分复用/解复用器。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1.如图 3 所示,将 PON 光功率计串入 PON-C 参考点,在参考 ONU 均注册成功并工 作正常的状态下,利用 PON 光功率计读出被测 OLT 的平均发送光功率。 2.如图 4 配置被测 OLT 光接收机灵敏度测试环境(采用 1 个参考 ONU,其他 ONU 关闭) ; 3.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加大上行方向的光衰减值,使传输分析仪检测到的比特差错 率尽量接近,但不超过 10E-12,调节过程尽可能平稳和缓慢(为简便起见,可以 采用采用以 ONU 接近掉线时的 OLT 接收光功率作为 OLT 光接收机灵敏度的测试 标准) ;此时,从 PON 光功率计读出并记录该点的接收光功率 P1。 4.采用类似的配置(去除图 4 中的光分路器以降低光纤环路的损耗) ,调小光衰减器 的衰减值,使光接收机的输入信号强度逐渐增大,记录在误码率为 10E-12 时的输 入功率;(一般来讲,可以直接将 OLT 和 ONU 对接,OLT 仍然不会过载,此时 可以测得的 OLT 接收光功率作为 OLT 的过载光功率) 。 测试说明:测试说明: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1、 PONC 接口的 OLT 的发射功率: 当采用 1000BASEPX10 时为:+2-3dBm 当采用 1000BASEPX20 时为:+2+7dBm 2、OLT 光接收机的灵敏度为: 当采用 1000BASEPX10 时为:-24dBm 当采用 1000BASEPX20 时为:-27dBm 3、OLT 光接收机的过载光功率为: 当采用 1000BASEPX10 时为:最小值-1dBm 当采用 1000BASEPX20 时为:最小值-6dBm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4.2 PON 基本功能测试基本功能测试 4.2.1OLT 的的 MPCP 发现、注册和测距功能发现、注册和测距功能 测试项目测试项目OLT 的 MPCP 发现、注册和测距功能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测试 OLT 的 MPCP 发现、注册和测距机制是否符合 CTC 规范 测试配置:测试配置: 测试系统如图 2 所示。测试系统采用一个被测 OLT、4 个参考 ONU(其中 2 个为 A 参考 厂商的 ONU,2 个为 B 参考厂商的 ONU) 。仪表包括 Smartbits/IXIA、Agilent N2X 等。 测试步骤: 1.如图 2 所示配置待测 OLT、4 个参考 ONU(其中 2 个为 A 厂商的参考 ONU,另 2 个为 B 厂商的参考 ONU) 、和 Smartbits/IXIA,断开待测 OLT PON-C 接口处 TP2 参考点的光纤; 2.启动 4 个参考 ONU 的电源后,在 ONU 状态稳定后连接 PON-C 处 TP2 参考点的 光纤; 3.观察是否所有参考 ONU 能否成功完成 MPCP 注册和发现,记录从该待测 OLT 的 PON-C TP2 处光纤连接成功到所有 4 个参考 ONU 成功注册的时间; 4.观察待测 OLT 为所有 ONU 分配的 LLID; 5.断开一个参考 ONU,观察其 LLID 是否为待测 OLT(DUT)所释放。 6.观察系统的测距功能是否正常; 7.增大待测 OLT 到其中一个参考 ONU 的距离到 20KM 以上,观察参考 ONU 是否 能够完成发现和注册,业务是否正常; 8.通过改变光分路器到两个参考 ONU 之间光纤的长度,测试两个不同的参考 ONU 之间的最大差分距离; 9.将 4 个参考 ONU 和与 2 个被测 OLT 同厂商的被测 ONU 同时连接到同一个被测 OLT 上(混合 ONU 测试) ,观察这些 ONU 的 MPCP 发现、注册、测距是否正常, 是否有时隙冲突。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所有参考 ONU 能够在被测 OLT 上实现正常的 MPCP 发现和注册; OLT 支持 IEEE802.3-2005 规定的 timestamp 处理、RTT 计算等功能,应不存在多 个 ONU 的上行时隙冲突现象。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4.2.2OLT 对对 ONU 的认证功能测试的认证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测试项目OLT 对对 ONU 的认的认证功能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测试 OLT 的 ONU 认证功能是否符合 CTC spec V1.3 的要求(基于 ONU 的 MAC 地址的认证方式) 测试配置:测试配置: 测试系统如图 2 所示。测试系统采用一个被测 OLT、4 个参考 ONU(其中 2 个为 A 参考厂商的 ONU,2 个为 B 参考厂商的 ONU) 。仪表包括 Smartbits/IXIA、Agilent N2X 等。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1.如图 2 配置 4 个参考 ONU(具体配置与上节相同) 、被测 OLT 和 Smartbits/IXIA; 2.通过 EMS 配置被测 OLT 打开 ONU 认证功能(即 OLT 根据 ONU MAC 地址进行 认证) ,按如下步骤验证待测 OLT 的 ONU 认证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3.通过被测 OLT 的 EMS 配置一个参考 ONU 为合法 ONU(将其 MAC 地址输入 OLT 的合法 ONU 列表) ; 4.将该参考 ONU 通过 ODN 连到该被测 OLT,检查 ONU 正确完成注册;通过 OLT 侧的 EMS 查看 ONU 注册信息(如 ONU 序列号、分配的 LLID 等) ; 5.将另外一个“非法”参考 ONU(OLT 的合法 ONU 列表中不存在该参考 ONU 的 MAC 地址)连到被测 OLT,检查 ONU 的注册请求是否被拒绝;通过被测 OLT 侧的 EMS 查看是否有非法 ONU 注册的告警; 6.利用 EMS 系统发送针对特定参考 ONU 的 Deregister 命令,观察该 ONU 是否实现 Deregister。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合法 ONU 能够实现正常的注册,并能收发数据。 非法 ONU 不能实现正常的注册,且 OLT 在接收到非法 ONU 的注册请求后应向 EMS 告警; OLT 可以强制去激活某个 ONU;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4.2.3OLT 的的 OAM 发现功能测试发现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测试项目OAM 发现功能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测试 OLT 是否支持标准 OAM 发现过程和 CTC 扩展的 OAM 发现过 程。 测试配置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 2。测试系统采用一个被测 OLT、4 个参考 ONU(其 中 2 个为 A 参考厂商的 ONU,2 个为 B 参考厂商的 ONU) 。仪表包 括 Smartbits/IXIA、Agilent N2X 等。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1. 如图 2 连接被测 OLT、4 个参考 ONU 和相关仪表; 2. 配置 OLT 在 ONU 连接入 PON 网络后自动启动 OAM 发现过程; 3. 将参考 ONU 逐个连入 PON 网络,通过 OLT 侧的 EMS 观察 4 个参考 ONU 是否完成标准的 OAM 发现和 CTC 扩展的 OAM 发现。同时,被 测 OLT 的 Agilent N2X 观察每个 ONU 的 OAM 发现是否完成。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所有参考 ONU 均能完成标准 OAM 发现过程和 CTC 扩展的 OAM 发 现过程。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4.2.4OLT 的三重搅动功能测试的三重搅动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测试项目OLT 的三重搅动功能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测试 OLT 的下行业务三重搅动功能以及基于 Preamble 中 Enc 字节的 密钥同步机制和基于 OAM 的密钥更新机制 测试配置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 2 所示。测试系统采用一个被测 OLT、4 个参考 ONU(其中 2 个为 A 参考厂商的 ONU,2 个为 B 参考厂商的 ONU) 。 仪表包括 Smartbits/IXIA、Agilent N2X 等。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1. 设置被测 OLT 与 ONU 之间 PON 接口处于明文(Clear Text) 状态; 2. 启动 EPON 协议分析仪,使之捕捉 PON 接口的双向 MPCP 报文、 数据报文、OAM 报文; 3. 通过 EMS 网管配置被测 OLT 启动针对该参考 ONU 的三重搅动 功能; 4. 用数据网络分析仪发送从被测 OLT 到 ONU 的以太网数据流, 持续时间超过密钥更新周期,观察 ONU 的 UNI 口输出的下行 以太网业务报文是否改变或者是否丢包;同时,用 EPON 协议 分析仪 N2X 分析 PON 接口数据包搅动及密钥更新与同步过程 是否正确; 测试说明测试说明 注意检查搅动密钥同步机制(Enc 字节值应在 0x56 和 0x57 间周期性 转换) 。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三重搅动功能应符合中国电信 EPON 设备技术要求 V1.3的规定。 三重搅动的范围为 DA MAC 到 FCS,并搅动的报文类型包括数据帧、 OAM 帧。Enc 字节的值应该在 0x56 和 0x57 之间定期轮换,轮换周 期为密钥更新周期。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4.2.5上行带宽分配功能上行带宽分配功能 测试项目测试项目上行带宽分配功能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验证 OLT 的 DBA 算法是否支持 fixed, assured 和 best effort 带宽的组合, 并测试 DBA 的精度和颗粒度验证带宽分配功能、精度,了解其算法 测试配置: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 2 所示。测试系统采用一个被测 OLT、4 个参考 ONU(其中 2 个为 A 参考厂商的 ONU,2 个为 B 参考厂商的 ONU) 。仪表包括 Smartbits/IXIA、Agilent N2X 等。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1.建立如图 2 所示的测试系统,并使参考 ONU 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利用数据网络分析仪 Smartbits/IXIA 向参考 ONU 发送以太网数据流,帧的大小设为 随机包长。 3.配置被测 OLT 对参考 ONU1 的 DBA 参数为 CIR60M,PIR100M;配置被测 OLT 对参考 ONU2(采用 GE 口)的 DBA 参数为 CIR890M,PIR1000M。 4.配置数据网络分析仪对参考 ONU2 发送上行 1G 流量,对参考 ONU1 发送上行 50M 流量,检查 ONU1 和 ONU2 获得的上行带宽。 5.停止对参考 ONU1 发送业务流,检查 ONU2 占用的带宽,并且与步骤 4 的结果 相比较。 6.配置数据网络分析仪对参考 ONU1 发送上行 80M 流量,分别检查 ONU1 和 ONU2 所占用的带宽。 7.配置数据网络分析仪对参考 ONU1 发送上行 100M 流量,分别检查 ONU1 和 ONU2 所占用的带宽。 8.测试 DBA 的精度、颗粒度和最小可配带宽。 测试说明:测试说明: 1、 验证 OLT 是否支持 FIR+CIR+PIR 的 DBA 调度。 (即是否支持固定带宽分配) 。 2、 DBA 的精度和颗粒度应该分别在 2M、20M、100M 的速率下测试,并采取随机包长。 3、 对于 FIR+CIR+PIR 的混合带宽类型的 DBA 功能暂时不作要求,如果 OLT 支持该功 能,可进行验证测试。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步骤 4 中:ONU #1 获得 50M 上行带宽,ONU#2 获得超过 890M 的上行带宽,二者之和 不超过 1Gbps。 步骤 5 中:原 ONU#1 占用的 50M 上行带宽为 ONU#2 所利用,ONU#2 的上行带宽等于 步骤 4 中的二者之和(即系统的吞吐量) 。 步骤 6 中:ONU#1、ONU#2 均获得了超过其 CIR 的带宽,系统吞吐量减去 ONU#1、ONU#2 的 CIR 后的剩余带宽按照 ONU#1、ONU#2 的 CIR 值进行加权分配。 步骤 7 中:ONU#1 获得的带宽略大于步骤 6 中 ONU#1 获得的带宽;ONU#2 获得的带 宽略小于步骤 6 中 ONU#2 获得的带宽; 步骤 8 中:DBA 的最小可配带宽不大于 512Kbps,颗粒度不大于 256Kbps,精度优于 5。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4.3 与参考与参考 ONU 的以太网业务的以太网业务 RFC2544 测试测试 4.3.1吞吐量性能测试吞吐量性能测试 测试项目测试项目 吞吐量性能的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测试被测 OLT 与参考 ONU 组成的 EPON 系统在不丢包的条件下设备所 有端口同时发送数据速率能力的总和 测试配置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 2。测试系统采用一个被测 OLT、10 个参考 ONU(均为 相同厂商的参考 ONU)。仪表包括 Smartbits/IXIA、Agilent N2X 等。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1 按图 2 所示连接被测 OLT,10 个参考 ONU 和 IXIA/Smartbits。 2 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吞吐量测 试,记录测试结果。 测试说明测试说明 1.测试应单向分别进行; 2.RFC2544 的测试时,应将设备的地址表老化关掉(OLT 和 ONU 都应关掉) ; 3.测试采用 7 个典型包长:64 字节、128 字节、256 字节、512 字 节、1024 字节、1280 字节、1514 字节; 4.测试时间设置为 10 秒; 5.应采用自动化脚本测试方式与传输延时、过载丢包率、长期丢 包率等一道进行测试。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10 个 ONU 情况下,上行吞吐量大于 900M,下行吞吐量大于 950M。 (64 字节小包可适当放宽) 。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4.3.2 过载丢包率测试过载丢包率测试 测试项目测试项目过载丢包率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测试被测 OLT 与参考 ONU 组成的 EPON 系统在过载情况下的转发性能。 测试配置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 2。测试系统采用一个被测 OLT、10 个参考 ONU(均为 相同厂商的参考 ONU)。仪表包括 Smartbits/IXIA、Agilent N2X 等。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1.按图 2 所示连接被测 OLT,10 个参考 ONU 和 IXIA/Smartbits。 2.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过载丢 包率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测试说明测试说明 a)上下行负载流量为 1Gbps。 b)测试采用 7 个典型包长:64 字节、128 字节、256 字节、512 字 节、1024 字节、1280 字节、1514 字节; c)测试时间设置为 10 秒; d)RFC2544 的测试时,应将设备的地址表老化关掉(OLT 和 ONU 都 应关掉) e)应采用自动化脚本测试方式与传输延时、吞吐量、长期丢包率 等一道进行测试。 f)注意了解 ONU 配置的缓存容量(ONU 缓存太大可能不会产生丢包, 例如大于 1Mbyte 这是不正常的)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上行小于 10,下行小于 5(64 字节小包可适当放宽)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4.3.3 转发延时测试转发延时测试 测试项目测试项目转发时延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测试由被测 OLT 和参考 ONU 组成的 EPON 系统在特定流量下的以太网 业务的转发时延(SNIUNI) 。 测试配置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 2。测试系统采用一个被测 OLT、10 个参考 ONU(均为 相同厂商的参考 ONU)。仪表包括 Smartbits/IXIA、Agilent N2X 等。 测试说明测试说明 a)测试采用 7 个典型包长:64 字节、128 字节、256 字节、512 字 节、1024 字节、1280 字节、1514 字节; b)测试时间设置为 10 秒; c)测试的流量为吞吐量的 90。 d)测试结果应以平均转发延时为准,同时记录最大转发时延和最 小转发时延作为参考。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1.按图 2 所示连接被测 OLT,10 个参考 ONU 和 Smartbits/IXIA。 2.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转发时 延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下行 500us 以内,上行 1.5ms 以内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4.3.4 OLT 的的 PON 接口板总线带宽测试接口板总线带宽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测试 OLT 设备的 PON 接口卡的总线带宽(可选) 测试仪表测试仪表 Agilent N2X 和 IXIA/Smartbits 测试配置测试配置 如图 5 所示 Optical Splitter Data Networks Analyser (Smartbits/IXIA) OLT Optical Splitter ONU 图5 PON接口板总线带宽测试系统配置 测试系统采用一个被测OLT(至少一款PON接口板、一个上联板和一块 主交换板)、多个参考ONU(总的业务能力应达到OLT背板总线的带宽。例 如,OLT背板总线为2G,对于支持GE的参考ONU,则OLT PON接口板上每个 PON下接一个GE即可,共两个GE能力的参考ONU,如果是支持FE的参考ONU, 则需要20个参考ONU,以达到2G的业务流量)。仪表包括 Smartbits/IXIA、Agilent N2X等。 参考ONU分别连接到OLT同一块PON接口板上的不同PON接口上。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1.按图 5 所示连接被测 OLT(如背板带宽超过 1G,应采用多个 GE 上联 口) ,多个参考 ONU(ONU 的数量应保证所有 ONU 上下行总吞吐量 大于被测 OLT 上 PON 接口卡上的 PON 数量1Gbps)和 IXIA/Smartbits。 2.利用 IXIA/Smartbits 产生足够的双向流量,测试是否存在丢包现象及 其丢包率,验证其总线带宽。 测试说明测试说明当前并未强制要求 OLT 采用完全无阻塞的结构,PON 板卡内部可以进行一 级汇聚。此测试项目为可选。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5 OLT 的二层功能测试 5.1 OLT 本地本地 L2 交换能力及业务汇聚功能交换能力及业务汇聚功能 测试项目测试项目EPON 局端设备的本地二层交换和汇聚功能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验证 EPON 局端设备是否具有二层交换和业务汇聚功能及其能力 测试配置:测试配置: 如图 5 所示。采用一个被测 OLT(至少一个上联板;对于具有主交换板的机架式 OLT 设 备,应采用 2 个 PON 接口卡) 、多个参考 ONU(具体 ONU 数量取决于 OLT 背板总线的 带宽。例如,OLT 背板总线为 2G,对于支持 GE 的参考 ONU,则 OLT PON 接口板上每 个 PON 下接一个 GE 即可,共两个 GE 能力的参考 ONU,如果是支持 FE 的参考 ONU, 则需要 20 个参考 ONU,以达到 2G 的业务流量) 。仪表包括 Smartbits/IXIA、Agilent N2X 等。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1.向被测厂商了解 EPON 局端设备是否具有本地汇聚能力及其 OLT 的交换架构(是几 级交换?PON 接口卡上是否有汇聚功能?是否有主交换卡功能?) ,如具有,进行下 述操作;(OLT 设备可能是两级汇聚结构:PON 接口板汇聚和主交换板汇聚;也可能 只有一级汇聚) 2.如果 PON 接口板内具有汇聚功能,则如图 5 配置数据业务,利用与 4.3.4 相同的方 法验证该 PON 接口板是否有板内汇聚功能; 3.如果 OLT 具有本地主交换板进行业务汇聚,则如图 6 配置测试系统,利用测试仪通 过 2 个 PON 接口板所带的 2 个 ONU 的 UNI 口和 OLT 的一个上联端口之间发送数据, 验证是否具有主交换板汇聚功能; 4.如有可能,测试其局端设备主交换板的二层交换能力(若由于仪表端口数量限制等原 因无法测试 OLT 设备的主交换能力,可作为了解项,主要了解其主交换能力:通过 查看芯片和芯片 Datasheet 进行判断) ; 测试说明:测试说明: 1.重点了解 OLT 设备的 L2 交换架构; 2.设备可能是在 PON 卡上完成汇聚,也可能是在专门的交换板上完成的汇聚。要记录 清楚。如有可能,测试其交换能力;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5.2 OLT 的的 MAC 功能和性能测试功能和性能测试 测试项目测试项目OLT MAC 功能和性能测试功能和性能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测试测试 OLT 的的 MAC 地址学习功能、学习速度、老化速度、地址学习功能、学习速度、老化速度、MAC 地址表容地址表容 量等指标量等指标 测试配置: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 5 所示。测试系统采用一个被测 OLT(至少一个上联板,并提供三个 上联口) 、4 个参考 ONU。仪表包括 Smartbits/IXIA、Agilent N2X 等。利用 OLT 的一个 上联口和 4 个参考 ONU 的 UNI 口进行 MAC 地址学习功能验证。利用 OLT 的两个上联 口进行 MAC 地址表容量、学习速度、老化时间的能力测试。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1.Smartbits/IXIA 连接 OLT 的一个上联口和 4 个 ONU 的 UNI 接口,并向 ONU 发送 不同源 MAC 地址(例如 0.0.0.0.0.X)、相同目的地址(例如 0.0.0.0.1.1)的以太网报 文后,向 OLT 发送不同目的地址((0.0.0.0.0.X)) 、相同源地址(例如 0.0.0.0.1.1) 的以太网报文,验证 OLT 设备是否能够正确的进行基于 MAC 地址的交换。 2.利用 OLT 的三个上联口进行 MAC 地址学习速度、地址表容量、老化等性能的测试。 3.通过网络分析仪从 OLT 的上联口 1 向上联口 2 发送一定数量(大于厂商宣称的 MAC 地址表容量)MAC 地址渐增的数据报文(对于只有一个上联口,或上联口 之间不支持交换的盒式 OLT 设备,可以通过网络分析仪从 OLT 的上联口 1 向 ONU 端口发送不同 MAC 地址的数据报文)使 OLT 学习; 4.通过网络分析仪从 OLT 的上联口 2 向上联口 1 发送同样数量 MAC 地址渐减的数据 报文,观察超过容量部分的 MAC 报文是否会广播到别的端口,根据所发送的以太 网报文数量和上联口 3 接收到的广播洪泛的以太网帧数量,计算出地址表容量; 5.利用 RFC2889 的定义测试 OLT 的 MAC 地址学习速度(通过多次迭代的方法测试 无丢失情况下的 MAC 地址学习速度) 。记录在 5丢包容限下的学习速度和无丢包 情况下的学习速度。 6.设置 OLT 上联端口的 MAC 地址老化时间,老化时间超时后,通过 Smartbits/IXIA 发送同样 MAC 地址的以太网报,观察上联口 3 是否有洪泛现象,判断 MAC 地址 是否老化。 (查询 OLT 的 EMS 也可能查询出是否老化) 。 测试说明:测试说明: 测试采用 RFC2889 的自动化脚本测试,应将设备(OLT 和 ONU)的地址表老化打开!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Epon OLT 可以动态学习数据业务的 MAC 地址 学习速度至少为 1000 个/秒,无延迟。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5.3 OLT 的的 VLAN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 测试测试OLT VLAN 功能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测试 OLT 支持的 VLAN 功能及其模式(透传、VLAN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