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订书机组件-护柄压手壳体注塑模具设计_第1页
论订书机组件-护柄压手壳体注塑模具设计_第2页
论订书机组件-护柄压手壳体注塑模具设计_第3页
论订书机组件-护柄压手壳体注塑模具设计_第4页
论订书机组件-护柄压手壳体注塑模具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电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 : 订书机组件订书机组件护柄压手壳体注塑模具设计护柄压手壳体注塑模具设计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XXXX 学学 号:号: XXXXXXXX 专业班级:专业班级: 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 06020602 班班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XXXXXX 2009 年年 6 月月 10 日日 目目 录录 1 塑料的工艺性设计 .2 1.1 注塑模工艺 .2 1.2 化学和物理特征 .2 1.3 塑件的尺寸与公差 .3 2 注射成型机的选择 .4 3 型腔布局与分型面设计 .5 3.1 型腔数目的确定 .5 3.2 型腔的布局 .5 3.3 分型面的设计 .5 4 浇注系统设计 .6 4.1 主流道设计 .6 4.2 主流道衬套的固定 .7 4.3 分流道的设计 .8 4.4 浇口的设计 10 5 成型零件的设计 12 5.1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3 5.1.1 凹模结构设计 .13 5.1.2 型芯结构设计14 5.2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15 5.2.1 外型尺寸 .16 5.2.2 内腔尺寸 .17 6 合模导向机构设计 18 6.1 导柱结构 19 6.2 导套结构 20 7 脱模机构的设计 20 7.1 脱模机构的设计的总体原则 20 7.2 推杆设计 21 7.2.1 推杆的形状 .21 7.2.2 推杆的位置与布局 .21 7.3 斜推抽芯机构的设计 22 7.4 开模行程与推出机构的校核 22 设计总结 23 参考文献 24 1 1 塑料的工艺性设计塑料的工艺性设计 1.11.1 注塑模工艺注塑模工艺 干燥处理:无定形料,流动性中等,吸湿大,必须充分干燥,表面要求光泽的 塑件须长时间预热干燥 80-90 度,3 小时 熔化温度:220275,注意不要超过 275。 模具温度:50-60 度,建议使用 50。结晶程度主要由模具温度决定。 注射压力:可大到 1800bar。 注射速度:通常,使用高速注塑可以使内部压力减小到最小。如果制品表 面出现了缺陷,那么应使用较高温度下的低速注塑。 流道和浇口:对于冷流道,典型的流道直径范围是 47mm。建议使用通体为 圆形的注入口和流道。所有类型的浇口都可以使用。典型的浇口直径范围 是 11.5mm,但也可以使用小到 0.7mm 的浇口。对于边缘浇口,最小的浇口 深度应为壁厚的一半;最小的浇口宽度应至少为壁厚的两倍。ABS 材料完全 可以使用热流道系统。 成型时间:注射时间 20s60s 高压时间 0s3s 冷却时间 20s90s 总周期 50s160s 1.21.2 化学和物理特性化学和物理特性 ABS 工程塑料的缺点:热变形温度较低,可燃,耐候性较差。 化学名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英文名称: Butadiene Styrene 比重:1.05 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0.4-0.7% 成型温度:200-240 干燥条件:80-90 2 小时 特点: 1、综合性能较好,冲击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电性能良好。 2、与 372 有机玻璃的熔接性良好,制成双色塑件,且可表面镀铬,喷漆处理。 3、有高抗冲、高耐热、阻燃、增强、透明等级别。 4、流动性比 HIPS 差一点,比 PMMA、PC 等好,柔韧性好。 用途: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耐磨零件,传动零件和电讯零件。 成型特性: 1.无定形料,流动性中等,吸湿大,必须充分干燥,表面要求光泽的塑件须长时间 预热干燥 80-90 度,3 小时。 2.宜取高料温,高模温,但料温过高易分解(分解温度为270 度).对精度较高的 塑件,模温宜取 50-60 度,对高光泽.耐热塑件,模温宜取 60-80 度。 3、如需解决夹水纹,需提高材料的流动性,采取高料温、高模温,或者改变入 水位等方法。 4、如成形耐热级或阻燃级材料,生产 3-7 天后模具表面会残存塑料分解物,导 致模具表面发亮,需对模具及时进行清理,同时模具表面需增加排气位置。 ABS 树脂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它将 PS,SAN,BS 的各种性 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兼具韧,硬,刚相均衡的优良力学性能。ABS 是丙烯腈、 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A 代表丙烯腈,B 代表丁二烯,S 代表苯乙烯。 ABS 工程塑料一般是不透明的,外观呈浅象牙色、无毒、无味,兼有韧、硬、 刚的特性,燃烧缓慢,火焰呈黄色,有黑烟,燃烧后塑料软化、烧焦,发出特 殊的肉桂气味,但无熔融滴落现象。 ABS 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有极好的冲击强度、尺寸稳定性好、电性 能、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染色性,成型加工和机械加工较好。ABS 树脂耐 水、无机盐、碱和酸类,不溶于大部分醇类和烃类溶剂,而容易溶于醛、酮、 酯和某些氯代烃中。 1.31.3 塑件的尺寸与公差塑件的尺寸与公差 1.3.1 塑件的尺寸 塑件尺寸的大小受制于以下因素: a) 取决于用户的使用要求。 b) 受制于塑件的流动性。 c) 受制于塑料熔体在流动充填过程中所受到的结构阻力。 1.3.2 塑件尺寸公差标准 a)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因素主要有:塑料材料的收缩率及其波动。 b)塑件结构的复杂程度。 c)模具因素(含模具制造、模具磨损及寿命、模具的装配、模具的合 模及模具设计的不合理所可能带来的形位误差等) 。 d)成型工艺因素(模塑成型的温度 T、压力 p、时间 t 及取向、结晶、 成型后处理等) 。 e)成型设备的控制精度等。 其中,塑件尺寸精度主要取决于塑料收缩率的波动及模具制造误差。 题中没有公差值,则我们按未注公差的尺寸许偏差计算,查表取 MT5。 1.3.3 塑件的表面质量 塑件的表面质量包括塑件缺陷、表面光泽性与表面粗糙度,其与模塑成 型工艺、塑料的品种、模具成型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模具的磨损程度等 相关。 模具型腔的表面粗糙度通常应比塑件对应部位的表面粗糙度在数值上要 低 1-2 级。 2 2 注射成型机的选择注射成型机的选择 估算 V塑= 10.g 制品的正面投影面积 S= 2534.34mm2 V公= 9533.26mm3 注射机为上海橡塑机厂的 XS-ZY-500 卧试注塑机。查表注射压力为 104MPa,合模力为 350104N,注射方式为螺杆式,喷嘴球半径 R 为 10mm, 喷嘴口直径为 4mm(一般工厂的塑胶部都拥有从小到大各种型号的注射机。 中等型号的占大部分,小型和大型的只占一小部分。所以我们不必过多的 考虑注射机型号。具体到这套模具) 。 3 3 型腔布局与分型面设计型腔布局与分型面设计 3.13.1 型腔数目的确定型腔数目的确定 型腔数目的确定,应根据塑件的几何形状及尺寸、质量、批量大小、 交货长短、注射能力、模具成本等要求来综合考虑。 根据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 F 的要求来确定型腔数目 n ,即 n 1 2 pA pAF 式中 F注射机额定锁模力(N) P型腔内塑料熔体的平均压力(MPa) A1、A2分别为浇注系统和单个塑件在模具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mm2) 大多数小型件常用多型腔注射模,面高精度塑件的型腔数原则上不超过 4 个,生产中如果交货允许,我们根据上述公式估算,采用一模二腔。 3.23.2 型腔的布局型腔的布局 考虑到模具成型零件和抽芯结构以及出模方式的设计,模具的型腔排 列方式如下图所示: 图 3-1 型腔布局 3.33.3 分型面的设计分型面的设计 分型面位置选择的总体原则,是能保证塑件的质量、便于塑件脱模及 简化模具的结构,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浇注系统设计、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及精度、嵌件位置形状以及推出方法、模具的制造、排 气、操作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分型面时应综合分析比较具 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选择。 a) 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b) 便于塑件顺利脱模,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边。 c) 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 d) 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e) 便于模具加工制造。 f) 对成型面积的影响。 g) 对排气效果的影响。 h) 对侧向抽芯的影响。 图 3-2 分模 4 4 浇注系统设计浇注系统设计 4.14.1 主流道设计主流道设计 主流道是一端与注射机喷嘴相接触,可看作是喷嘴的通道在模具中 的延续,另一端与分流道相连的一段带有锥度的流动通道。形状结构如 图(3)所示,其设计要点: 图 4-1 主流道 a) 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其锥角可取 26,流道壁表面粗糙 度取 Ra=0.63m,且加工时应沿道轴向抛光。 b) 主流道如端凹坑球面半径 R2 比注射机的、喷嘴球半径 R1 大 12 mm;球面凹坑深度 35mm;主流道始端入口直径 d 比注射机的喷嘴 孔直径大 0.51mm;一般 d=2.55mm。 c) 主流道末端呈圆无须过渡,圆角半径 r=13mm。 d) 主流道长度 L 以小于 60mm 为佳,最长不宜超过 95mm。 e) 主流道常开设在可拆卸的主流道衬套上;其材料常用 T8A,热 处理淬火后硬度 5357HRC。 4.24.2 主流道衬套的固定主流道衬套的固定 因为采用的有托唧咀,所以用定位圈配合固定在模具的面板上。定 位圈也是标准件,外径为 100mm,内径 35mm。 具体固定形式如图(4)所示: 图 4-2 衬套的固定 4.34.3 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的设计 a) 分流道是脱浇板下水平的流道。为了便于加工及凝料脱模,分 流道大多设置在分型面上,分流道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梯形 U 形半圆形及矩形等,工程设计中常采用梯形截面加工工艺性好, 且塑料熔体的热量散失流动阻力均不大,一般采用下面的经验 公式可确定其截面尺寸: (式 1) 4 2654 . 0 LmB (式 2) BH 3 2 式中 B梯形大底边的宽度(mm) m塑件的重量(g) L分流道的长度(mm) H梯形的高度(mm) 质量大约 10.05g,分流道的长度预计设计成 66mm 长,且有 2 个型腔, 所以 取 B 为 6mm75. 46605.102654 . 0 2 4 B =4 取 H 为 4mm6 3 2 H 根据实践经验,abs 塑料分流道截面直径为 4.89.5。 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截面直径为 6mm,H=4mm。 梯形小底边宽度取 8mm,其侧边与垂直于分型面的方向约成 7。另外由于使用了水口板(即我们所说的定模板和中间板之间 再加的一块板) ,分流道必须做成梯形截面,便于分流道和主流道 凝料脱模。 b) 分流道长度 分流道要尽可能短,且少弯折,便于注射成型过程中最经济地 使用原料和注射机的能耗,减少压力损失和热量损失。将分流道 设计成直的,总长 66mm。 c) 分流道表面粗糙度 由于分流道中与模具接触的外层塑料迅速冷却,只有中心部位 的塑料熔体的流动状态较为理想,因面分流道的内表面粗糙度 Ra 并不要求很低,一般取 1.6m 左右既可,这样表面稍不光滑,有 助于塑料熔体的外层冷却皮层固定,从而与中心部位的熔体之间 产生一定的速度差,以保证熔体流动时具有适宜的剪切速率和剪 切热。 d) 分流道表面粗糙度 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布置与前面所述型腔排列密切相关,有多 种不同的布置形式,但应遵循两方面原则:即一方面排列紧凑、 缩小模具板面尺寸;另一方面流程尽量短、锁模力力求平衡。 4.44.4 浇口的设计浇口的设计 浇口亦称进料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通道,除直接浇口外, 它是浇注系统中截面最小的部分,但却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分, 浇口的位置、形状及尺寸对塑件性能和质量的影响很大。 a) 浇口的选用 它是流道系统和型腔之间的通道,这里我们采用点浇口: 浇口在成形自动切数断,故有利于自动成形。 浇口的痕迹不明显,通常不必后加工。 浇口之压力损失大,必须高之射出压力。 浇口部份易被固化的残留树脂堵塞。 它常用于成型中、小型塑料件的一模多腔的模具中,也可用于 单型腔模具或表面不允许有较大痕迹的塑件。 b) 浇口位置的选用 模具设计时,浇口的位置及尺寸要求比较严格,初步试模后还 需进一步修改浇口尺寸,无论采用何种浇口,其开设位置对塑件 成型性能及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合理选择浇口的开设位置是提高 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浇口位置的不同还影响模具结构。总之要 使塑件具有良好的性能与外表,一定要认真考虑浇口位置的选择, 如图(6)所示。 通常要考虑以下几项原则: 尽量缩短流动距离。 浇口应开设在塑件壁厚最大处。 必须尽量减少熔接痕。 应有利于型腔中气体排出。 考虑分子定向影响。 避免产生喷射和蠕动。 浇口处避免弯曲和受冲击载荷。 注意对外观质量的影响。 进浇口 图 4-3 浇口位置 c)浇注系统的平衡 对于中小型塑件的注射模具己广泛使用一模多腔的形式,设计 应尽量保证所有的型腔同时得到均一的充填和成型。一般在塑件 形状及模具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应将从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 道设计成长度相等、形状及截面尺寸相同(型腔布局为平衡式) 的形式,否则就需要通过调节浇口尺寸使各浇口的流量及成型工 艺条件达到一致,这就是浇注系统的平衡。显然,我们设计的模 具是平衡式的,即从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的长度相等,形 状及截面尺寸都相同。 c) 排气的设计 排气槽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注射熔融物料时,排除模腔 内的空气;二是排除物料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气体。越是薄壁 制品,越是远离浇口的部位,排气槽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 对于小型件或精密零件也要重视排气槽的开设,因为它除了能避免 制品表面灼伤和注射量不足外,还可以消除制品的各种缺陷,减少 模具污染等。那么,模腔的排气怎样才算充分呢?一般来说,若以 最高的注射速率注射熔料,在制品上却未留下焦斑,就可以认为模 腔内的排气是充分的。 适当地开设排气槽;可以大大降低注射压力、注射时间。保压 时间以及锁模压力,使塑件成型由困难变为容易,从而提高生产效 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机器的能量消耗。其设计往往主要靠实践 经验,通过试模与修模再加以完善,此模我们利用模具零部件的配 合间隙及分型面自然排气。 5 5 成型零件的设计成型零件的设计 模具中决定塑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零件称为成型零件,包括凹模、型 芯、镶块、成型杆和成型环等。成型零件工作时,直接与塑料接触,塑料 熔体的高压、料流的冲刷,脱模时与塑件间还发生摩擦。因此,成型零件 要求有正确的几何形状,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此外,成 型零件还要求结构合理,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及较好的耐磨性能。 设计成型零件时,应根据塑料的特性和塑件的结构及使用要求,确定 型腔的总体结构,选择分型面和浇口位置,确定脱模方式、排气部位等, 然后根据成型零件的加工、热处理、装配等要求进行成型零件结构设计, 计算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对关键的成型零件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 5.15.1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5.1.1 凹模结构设计 凹模是成型产品外形的主要部件。 其结构特点:随产品的结构和模具的加工方法而变化。 镶拼的组合方式的优点: 对于形状复杂的型腔,若采用整体式结构,比较难加工。所以采 用组合式的凹模结构。同时可以使凹模边缘的材料的性能低于凹模的 材料,避免了整体式凹模采用一样的材料不经济,由于凹模的镶拼结 构可以通过间隙利于排气,减少母模热变形。对于母模中易磨损的部 位采用镶拼式,可以方便模具的维修,避免整体的凹模报废。 组合式凹模简化了复杂凹模的机加工工艺,有利于模具成型零件 的热处理和模具的修复,有利于采用镶拼间隙来排气,可节省贵重模 具材料。 图 5-1 凹模 5.1.2 型芯结构设计 整体嵌入式型芯,适用于小型塑件的多腔模具及大中型模具中。 最常用的嵌入装配方法是台肩垫板式,其他装配方法还有通孔螺钉联 接式,沉孔螺钉联接式。 图 5-2 型芯 5.1.3 斜推抽芯机构的设计 (1)为避免成型的斜推在运动时由于受翻转力矩的作用而发生卡死的现 象,斜顶的倾斜角度不能做的太大(通常在 610)本模具的斜顶取 8。 (2)斜推导滑的四个表面须设有油槽,保证正常工作时的润滑。 (3)斜推与斜推配合的每一个角必须设为圆角,以免应力集中导致斜推或 滑块开裂。 (4)为使斜顶杆在顶出过程中,横向移动顺畅、不至于陷入制品内、使 得制品与斜推一起侧身移动的现象出现,在装配时,应使斜顶端面最少低于型 芯或模板表面 0、05mm。 (5)斜推与滑块配合部分的加工,在工艺安排上要考虑到模具装配的方 便,斜推滑块可以根据图纸理论尺寸加工到位,斜推下部必须留有余量等待模 具加工结束后,测量模具 的实际高度来确定斜推下部与斜推滑块配合部分的位 置尺寸。 5.25.2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所谓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是指成型零件上直接构成型腔腔体的部位的尺 寸,其直接对应塑件的形状与尺寸。鉴于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因素多且复杂, 塑件本身精度也难以达到高精度,为了计算简便,规定: 塑件的公差 塑件的公差规定按单向极限制,制品外轮廓尺寸公差取负值“” , 制品型腔尺寸公差取正值“” ,若制品上原有公差的标注方法与上 不符,则应按以上规定进行转换。而制品孔中心距尺寸公差按对称分 布原则计算,即取。 2 模具制造公差 实践证明,模具制造公差可取塑件公差的,即 3 1 6 1 z=,而且按成型加工过程中的增减趋向取“+” 、 “-”符号,) 6 1 3 1 ( 型腔尺寸不断增大,则取“+z”,型芯尺寸不断减小则取“-z” , 中心距尺寸取“” 。现取。 2 z 3 模具的磨损量 实践证明,对于一般的中小型塑件,最大磨损量可取塑件公差的, 6 1 对于大型塑件则取以下。另外对于型腔底面(或型芯端面) ,因为脱 6 模方向垂直,故磨损量 c=0。 塑件的收缩率 塑件成型后的收缩率与多种因素有关,通常按平均收缩率计算。 =0.5% 2 minmaxSS S 模具在分型面上的合模间隙 由于注射压力及模具分型面平面度的影响,会导致动模、定模注射 时存在着一定的间隙。一般当模具分型的平面度较高、表面粗糙度较 低时,塑件产生的飞边也小。飞边厚度一般应小于是 0.020.1mm。 5.2.1 外型尺寸(mm) 根据公式 : LM= z SLS 0 4 3 )1 ( D1M= z S 0 1S 4 3 )1 (D = 3 14 . 1 0 14 . 1 4 3 %)21 (151 =116.445 38 . 0 0 D2M= z S 0 2S 4 3 )1 (D = 3 74 . 0 0 74 . 0 4 3 %)21 (55 =56.45 25 . 0 0 根据公式 : HM= z S 0 S 3 2 )1 (H H1M= z S 0 1S 3 2 )1 (H = 3 74 . 0 0 74 . 0 3 2 %)21 (57 =57.65 25 . 0 0 H2M= z S 0 2S 3 2 )1 (H = 3 20 . 0 0 20 . 0 3 2 %)21 (3 =2.93 07 . 0 0 5.2.2 内腔尺寸(mm) 根据公式 : M= l 0 4 3 )1 ( z SlS 1m= d 0 1 4 3 )1 ( z Sd S = 0 3 0 . 1 0 . 1 4 3 %)21 (100 = 0 33 . 0 75.102 2m= d 0 2 4 3 )1 ( z Sd S = 0 3 64 . 0 64 . 0 4 3 %)21 (47 = 0 21 . 0 58.48 根据公式 : M= h 0 3 2 )1 ( z ShS 1M= h 0 1 3 2 )1 ( z Sh S = 0 3 64 . 0 64 . 0 3 2 %)21 (50 =51.43 0 21 . 0 2M= h 0 2 3 2 )1 ( z Sh S = 0 3 24 . 0 24 . 0 3 2 %)21 (4 =4.24 0 08 . 0 6 6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导柱导向机构设计要点: 小型模具一般只设置两根导柱,当其元合模方位要求,采用等径 且对称布置的方法,若有合模方位要求时,则应采取等径不对称 布置,或不等径对称布置的形式。大中型模具常设置三个或四个 导柱,采取等径不对称布置,或不等径对称布置的形式。 直导套常应用于简单模具或模板较薄的模具;型带头导套主要 应用于复杂模具或大、中型模具的动定模导向中;型带头导套 主要应用于推出机构的导向中。 导向零件应合理分布在模具的周围或靠近边缘部位;导柱中心到 模板边缘的距离 一般取导柱固定端的直径的 11.5 倍;其设置 位置可参见标准模架系列。 导柱常固定在方便脱模取件的模具部分;但针对某些特殊的要求, 如塑件在动模侧依靠推件板脱模,为了对推件板起到导向与支承 作用,而在动模侧设置导柱。 为了确保合模的分型面良好贴合,导柱与导套在分型面处应设置 承屑槽;一般都是削去一个面,或在导套的孔口倒角, 导柱工作部分的长度应比型芯端面的高度高出 68mm,以确保其 导向作用。 应确保各导柱、导套及导向孔的轴线平行,以及同轴度要求,否 则将影响合模的准确性,甚至损坏导向零件。 导柱工作部分的配合精度采用 H7/f7(低精度时可采用 H8/f8 或 H9/f9) ;导柱固定部分的配合精度采用 H7/k6(或 H7/m6) 。导套 与安装之间一般用 H7/m6 的过渡配合,再用侧向螺钉防止其被拔 出。 对于生产批量小、精度要求不高的模具,导柱可直接与模板上加 工的导向孔配合。通常导向孔应做志通孔;如果型腔板特厚,导 向孔做成盲孔时,则应在盲孔侧壁增设通气孔,或在导柱柱身、 导向孔开口端磨出排气槽;导向孔导滑面的长度与表面粗糙度可 根据同等规格的导套尺寸来取,长度超出部分应扩径以缩短滑配 面。 6.16.1 导柱的结构导柱的结构 带头导柱如图所示: 图 6-1 导柱 6.26.2 导套的结构导套的结构 带头导套如图所示: 图(11) 图 6-2 导套 7 7 脱脱模机构的设计模机构的设计 7.17.1 脱模机构设计的总体原则脱模机构设计的总体原则 a) 要求在开模过程中塑件留在动模一侧,以便推出机构尽量设在动模 一侧,从而简化模具结构。 b) 正确分析塑件对模具包紧力与粘附力的大小及分布,有针对性地选 择合理的推出装置和推出位置,使脱模力的大小及分布与脱模阻力 一致;推出力作用点应靠近塑件对凸模包紧力最大的位置,同时也 应是塑件刚度与强度最大的位置;力的作用面尽可能大一些,以防 止塑件在被推出过程中变形或损坏。 c) 推出位置应尽可能设在塑件内部或对塑件外观影响不大的部位,以 力求良好的塑件外观。 d) 推出机构应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即:推出到位、能正确复位且不 与其他零件相干涉,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 ,远动灵活,制造及维 修方便。 7.27.2 推杆设计推杆设计 7.2.1 推杆的形状 如图所示 图 7-1 推杆 7.2.2 推杆的位置与布局 a) 应设在脱模阻力大的部位,均匀布置。 b) 应保证塑件被推出时受力均匀,推出平衡,不变形;当塑件各处 脱模阻力相同时,则均匀布置;若某个部位脱模阻力特大,则该 处应增加推数目。 c) 推杆应尽可能设在塑件厚壁、凸缘、加强等塑件强度、刚度较大 处;当结构特殊,需要推在薄壁处时,可采用盘状推杆以增大接 触面积。 d) 推杆的设置不应影响凸模强度与寿命。当推在端面则距型芯侧壁 10.13mm;当推杆设置在型芯内部推在塑件内部时,推杆孔 距型芯侧壁 23mm。 e) 在模内排气困难的部位应设置推杆,以利于用配合间隙排气。 f) 若塑件上不允许有推杆痕迹时,可在塑件外侧设置溢料槽,从而 靠推杆推在溢料槽内的凝料上而带塑件。 7.37.3 斜推抽芯机构的设计斜推抽芯机构的设计 a)为避免成型的斜推在运动时由于受翻转力矩的作用而发生卡死的现象, 斜顶的倾斜角度不能做的太大(通常在 610)本模具的斜顶取 8。 b)由塑件内卡勾的尺寸可知模具的侧向抽芯距至少为 2。 c)计算开模方向的推出距离 h2/tan8 14.23 d)为使斜顶杆在顶出过程中,横向移动顺畅、不至于陷入制品内、使得制 品与斜推一起侧身移动的现象出现,在装配时,应使斜顶端面最少低于型芯或 模板表面 0、05mm。 e)斜推与滑块配合部分的加工,在工艺安排上要考虑到模具装配的方便, 斜推滑块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