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事故痕迹物证种类及特征.ppt_第1页
车险事故痕迹物证种类及特征.ppt_第2页
车险事故痕迹物证种类及特征.ppt_第3页
车险事故痕迹物证种类及特征.ppt_第4页
车险事故痕迹物证种类及特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分公司理赔服务部 郎景林 二零一一年三月,2011年第一阶段理赔技能培训-车险事故痕迹物证种类及特征,前言,车险事故发生后,,现场的地面、肇事车辆、伤亡人体及有关物体表面遗留的印迹和破损称 之为车险事故现场痕迹,简称事故痕迹。事故痕迹对认定肇事车辆和事故责任具有比较高的 证明效力。我们的车险查勘人员应该下点功夫分析和研究它。 痕迹是事物运动所遗留下来的影像或反映形象。痕迹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的是各种影像或各种反映的形象。而我们保险业车险理赔所要研究的是狭义痕迹。 狭义痕迹是指车险事故发生使一客体作用于另一客体,前者引起后者发生形态的变化而遗 留下来的反映形象。前者叫做造型客体,后者叫承受客体。承受客体上的痕迹以各种形象反 映着造型客体,接触部位的外表形态、结构、特征或动作特点,称之为形象痕迹。研究形象 痕迹可以解决同一认定问题,可以确定痕迹是何人所驾何车所遗留。这种痕迹是痕迹检验技 术的专门研究对象。 如:一种车沾附着另一种车辆的漆颜色等。 我们的研究痕迹物证目的,通过车险现场上的各种形象痕迹的位置,如车辆轮胎的印痕,破 碎玻璃、车辆掉下来的各种零件及尸体姿式、位置、分布情况和痕迹形成的特点,判断事故 性质。为了正确、准确做好理赔工作。 通过查勘各种形象痕迹的种类、数量、形状、大小、结构特点,可以判断肇事车辆行驶方向 、位置、了解事故发生的情况。为发现、提取固定痕迹物证提供技术方法。拍照、绘草图、 准确地通过笔录把现场各种数据、痕迹之间关系记录下来,便于分析,为准确的进行理赔提 供依据。,2,需要说明的,痕迹本身就是证据,是与事故发生有关联的客观事实,查 勘人员通过它查明事故的真实情况,痕迹之所以能对事故发生起证作用 ,其关健在于它于事故发生事实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内在联系,然而 具有的内在证明作用它和事故内在联系,往往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认识 与理解的。例如: 车身沾附着的油漆,是要通过专门技术鉴定。 车险事故现场是交通事故行为的客观记录和反映,查勘人员在查勘提 取的痕迹物证越多,查勘越详细,事故原因的分析就越清楚。从某种意义 上讲,现场分析就是根据现场查勘中所获得的各种痕迹物证,对已经发 生的交通事故的再现。就其本身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影响 其准确程度的因素很多,如查勘人中的知识与智能结构,思维的方式与 方法、外界环境的影响,收集的痕迹物证等。这就要求参加事故分析的 人员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以事故现场的客观事实为依据,结合实践 经验和事故的一般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各种事故现象的因果 关系,现场分析的结论是综合、筛选、处理各种事故物证的结果。因此 ,要尽可能地扩大物证量,保证提取物证的价值,力求使分析更加接近 于事故发生的事实本身,使结论更客观准确。,一、车险事故物证与证据,在车险事故理赔中是常见的两个概念 证据:以法定程序,收集、调查并提交主营法庭的用于确认尚未证实的 案情真相的一切客事实叫证据。包括:证人、证据、和实物证据。 物证:是车险事故现场提取的与理赔有关的实物,叫物证。 (一)物证的作用: 物证可以证实发生了某个事故或确定某一事故的关健因素; 物证可以把事故肇事人与受害人联系起来; 物证可以确认与事故有关的具体人; 物证可以排除无辜; 物证可以确认当事人的陈述真伪; 肇事人在物证面前可能供述肇事经过; 物证比事故现场见证人可靠。 查勘人员在车险事故现场提取物证,对物证外形特征的观察和鉴别,可初步 判断有关事故车辆,伤亡人员及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凭事故现场提取微量 ,甚至超微量的物证科学论证、联系起来形成证据链。,2、物证的种类:,就车险事故现场而论,交通事故物证种类,大体上可分为:事故附着物;事故散落物, 事故痕迹三类。 1)事故附着物 沾附在肇事主体车辆、被撞客体车辆、人体及其他物体表面能证明事故情况的物质称之为事 故附着物。 如:油漆、油脂、塑料、橡胶、毛发、纤维、血迹、人体组织、木屑及植物枝叶等。 2)事故散落物 散落在交通事故现场能证明事故情况的物品或物质称之不事故散落物。 如:损坏脱落的车辆零部件、玻璃碎片、油漆碎片及车辆装载物等。 3)事故痕迹 由于交通事故在肇事主体车辆,被撞客体车辆、伤亡人体,现场路面及其他物体表面形成的 印迹称之为事故痕迹。 如;撞击痕迹、擦刮痕迹、碾轧痕迹等。 附着物:是由双方表层物质的性质,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有一定粘性的物质,将沾附车辆 、伤亡人员衣服或其他物质表面。 散落物:脱落的体积较大,较重的物品,物质不能沾附在车辆,人体或其他物体表面, 就散落在现场地面。 痕迹:是肇事主休车辆与被撞客体车辆、人畜或其他物体,相互接触形成的,是由接触 方式,接触部位,作用力方向和大小的不同,将形成不同特征的事故痕迹。,研究、分析痕迹的形成的着眼点,应放在接触方式、接触的部位、作用力方向、 大小等进行分析,可以有几种情形: 一种是主体车辆与客体车辆以垂直或接近垂直方式接触时,两个接触面不发生 相对滑动所形成的痕迹不改变造型主体的外部结构。如:碾轧痕迹,对撞痕迹等。 二种是主体车辆与客体车辆以倾斜的方式接触时,两个接触面发生相对滑动所 形成的痕迹造型外部结构特征规律性变化。如侧撞痕迹、擦刮痕迹等。造型体接 触面上的点状结构形成线状形象,线状结构形成线状或面状形象。 三种是主体车辆与客体车辆的接触部位为车辆的易损零部件时,将形成整体分 离痕迹如车辆的风挡玻璃,反光镜、水箱畁子、大灯罩、转向灯等经强力撞击将发 生破碎或断裂。 四种是当承受体的表面硬度小地造型体的硬度时,二者接触后,造型体的表面 结构特征可在承受体表面形成凹凸形象的立体痕迹。 五种是承受体的表面硬度大于造型体或者虽然承受体的表面硬度小于造型体, 但是由于二者接触时力量较小,造型体未能突破承受体表面物质,因而形成平面 痕迹。在形成平面痕迹的同时,伴随着承受体和造型体表面物质的增加和转移, 造型体表层物质转移附着在承受体表面称之为加层平面痕迹,承受体表面物质转 移附着在造型体表面称之为减层平面痕迹。,二、事故痕迹的种类和形成,(一)按事故痕迹的分布特征分类: 1、地面痕迹:发生事故时,由于造型体和承受体的速度,形 态及地面接触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将在路面形成反映这些 变化的特殊痕迹。如:轮胎印,车辆零部件的挫划印等。 2、车体痕迹:事故现场、车辆与其他车辆、人员或物体之间 发生碰撞或擦划,在车辆的接触部位形成痕迹。如:车体或零 部件的撞击、擦划或损坏痕迹。 3、人体痕迹:人员与肇事车辆接触,将在体表或衣着表面形 成痕迹,如:擦刮痕迹、碾轧痕迹等。 4、其他痕迹:肇事车辆有时与路旁的树木、桥栏、道路交通 设施,等发生碰撞或擦刮,在树木、桥栏或设施表面形成痕迹。,(二)按事故痕迹的反映特征分类: 1、结构形象痕迹:是指造型体外部结构特征在承受体表面形成的形象印迹。 这种 痕迹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下。造型体的外部结构有一定形状和硬度。承受体外表面 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和可塑性。 2、整体分离痕迹:一个整体物在外力的作用下,分离成若干部分,所形成的分离 线和断面痕迹,称之为分离痕迹。这种痕迹不反映造型体的外部结构特征,只反映 自身分离所形成的分离线和断面的形象特征。如:破碎车辆的大灯、玻璃、折断的 反光镜杆等。 (三)按客体接触方式和作用力方向分类: 1、静态痕迹:造型体与承受体接触时,作用力的方向是垂直或接近垂直的。造型 体与承受体的接触面未发生平行滑动或移动,所形成的痕迹称为静态痕迹。这种痕 迹能够完整的清晰地反映造型体的外部结构特征。如:碾轧痕迹、对撞痕迹等。 2、动态痕迹:造型体与承受体接触时,作用力的方向是大于或小于90度,由于受 到倾斜的作用力,造型体与承受体的接触面将发生平行滑动,所形成的痕迹为动态 痕迹,这种痕迹比较复杂。这种变化决定于造型体和承受体的硬度,可塑性及两个 客体的接触部位和作用力的方向。,(四)按承受体表面的变化分类 1、立体痕迹:两个客体接触时,造型体表面的突出部位突 破承受体部位的表面,使其形成凹凸形象的痕迹,即为立 体痕迹。这种痕迹的形成和清晰度程度决定于两个客体的 相对硬度,承受体的可塑性和作用力的大小。 2平面痕迹:两个客体接触时,其表面增加或减少某种物质 ,所呈现出的形象特征,称之为平面痕迹。表面增加某种 物质叫加层痕迹。表面减少某种物质叫减层痕迹,平面 痕迹的形成决定于造型体和承受体的硬度,表面物质的性 质及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三、机动车轮胎痕迹特征,轮胎痕迹是常见的路面痕迹之一。车险事故现场路面的轮胎痕迹对于分析研究事故 形成的原因和经过,判断车辆种类和行驶方向,测定和计算事故车辆的行驶速度有 着重要作用。 事故现场路面的轮胎痕迹主要有四种:滚印、压印、拖印和侧滑印。 (一)滚印是指车辆轮胎在路面做纯滚动运动时,在路面上遗留的印迹。这种印迹 可显示出胎面花纹结构。 路上轮胎滚印的宽度决定于轮胎的负荷,气压和规格。 对于同一种轮胎而言,车辆重载和轮胎气压低时,胎面与路面接触面积增加,滚印 较宽。车辆轻载和轮胎气压高时,胎面与路面接触面积小,滚印较窄。 (二)压印 车轮轮胎受制动力的作用,沿行驶方向在路面做滚动和滑移的复合运动时,在路面 遗留的印迹。这种印迹的胎面花纹在车辆行驶方向有所延长,此印迹称之为压印。 车辆制动时,随时制动的增加,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由小变大,车轮由滚动过 渡到抱死。由于车轮运动方式的改变,路面上出现由轻到重,向行驶方向延伸的轮 胎纹痕迹。 (三)拖印,拖印是指由于轮胎与路面撞触部位强力摩擦,使胎面物质呈细小颗粒 脱落,在路面上形成的平面加层痕迹。有的路面如:沥青路面,可形成平面减层痕 迹。,1、拖印有以下三种情况 1)纵向滑移(与车轮旋转平面平行),轮胎花纹车横向上不易辨认,沿滑行长度留 下线条状印迹,其宽度与胎面宽度基本相同。 2)横向滑移,即沿车轴向侧向,其印迹宽度等于或稍大于轮胎与路面接触的长度。 3)斜向滑移其印迹宽度介于纵向和横向滑移拖印宽度之间,根据滑移方向与轮胎旋 转平面所呈角度不同而不同。 2、轮胎负荷和气压对拖印的影响 1)正常负荷和气压、轮胎与道路接触面上的力分布均匀,轮胎气压过低或起载最大 的力限于轮胎与道路接触面的边缘中间部位压力降低,纵向滑移印迹往往形成双线拖 印痕迹或边缘较深,中间部位较浅。轮胎气压过高或空载,轮胎与道路接触面减少, 最大的力在轮胎与道路接触面的中央。 2)在正常气压和负荷的情况下,紧急制动时,前轮受重增加,特别是小客车,其拖 印往往产生与气压不足时同样效果,呈现前轮印迹宽于后轮的情况,两边缘重中间轻 ,后轮受重相对减少,产生如气压过高时的效果,拖印宽度变窄。 3)在气压过低时或车辆起重的情况下,紧急制动时,所产生的拖印,中间轻边缘 重。 4)气压过高或空载时,胎面与道路的接触面减少,特别是后轮,因而拖印变窄。有 时可遗留清楚的轮胎花纹线条,而轮胎边缘印迹则不明显。,3、车辆制动状态对拖印的影响 车辆正常制动时,拖印是两条与制动车轮轮距相等的平行线。如果前 后轮距相等,局部区段的拖印将产生重叠,重叠处印迹颜色加深。 车辆紧急制动时,由于车辆性能和驾驶员操作情况不同,有时不出 现制动拖印,装有防抱死装置的汽车,一般也不出现制动拖印,当道路 不平或驾驶员快速交替地踏、抬刹车踏板时,将出现断续的拖印印迹。 (四)侧滑印 由于车辆制动性能、速度、装载、轮胎和路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 车轮偏离原行进方向做斜向滑移运动,遗留在地面的印迹称之为侧滑印 。侧滑印迹宽度一般大于轮胎宽度,不显示胎面花纹。 常见的侧滑印有以下几种: 1、制动跑偏印,制动跑偏印是指车辆两侧车轮制动力不平衡,使车辆 不能按原来的行驶方向滑移,拖印偏向一侧,车头往往偏向抱死或制动 力大的一侧,此类印迹的特征是:跑偏严重,孤线曲率越大,车轮两边 印迹不等长,一般情况下前后印迹不重叠。 2、制动侧滑印,制动侧滑印是指车辆在潮湿、冰雪等复杂路面上行驶,产生侧向滑动在路面遗留的印迹。,3、曲线制动单边印,车辆在车直线先进中,突然改变行驶方向而制动时 ,由于车辆做曲线运动, 车辆重心外移,导致制动蹄片与制动毂摩擦力 过大,制动力小于摩擦力,外侧转向制动轮不能抱死,所以不出现制动拖 印。而内侧转向制动轮的制动力大于摩擦力,制动轮胎能及时抱死,产生 较重的制动印迹。 4、差速侧滑印,车辆没有制动力的情况下,有时当侧向作用力大于轮胎 与路面间横向附着力,或者机械驱动力与轮胎和路面间横向附着力发生突 然差速时也会引起侧滑,这种侧滑称之为差速侧滑。出现这种侧滑主要有 两种情况: 一是车辆在转变时车速较快,超过轮胎附着力的极限值;二 是车辆急加速或急减速时产生侧滑。在摩擦力转小的沥青路面或冰雪路面 上,急加速或急减速造成车辆突然侧滑的情况是较为常见的,有时因为车 轮胎直径不一致或车架变形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5、碰撞滑印,这种滑印是轮胎在车辆碰撞时所形成的,通过这种滑印可 以确定发生事故时车辆的碰撞点。,五、车体痕迹特征,(一)凹陷状主体痕迹 车辆受到撞击时,受力部位被挤压凹陷,形成凹陷痕迹。这种痕迹多能反 映出车辆接触部位大小、形状、角度及表面花纹特征。(土左旗一车险事故 就是一例)(痕起缘、痕止缘,痕迹面、痕底)大小、凸凹、相互印证。 (二)孔洞状痕迹 中空壁薄的物体,受到撞击后,受力部位发生变形,形成凹陷或孔洞痕 迹(痕底通或孔状) (三)粉碎性痕迹 车辆易损零部件受到撞击后,将发生破裂或粉碎,形成严重损坏的痕迹, 这种痕迹不易反映接触部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