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面小题。与“天”这一信仰本体相呼应,“天下”则是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总体认识,同时又是一个现实的本体存在。对于天下的认识,反映了这个民族在其文明发端时期便重整体、重和谐、重经验自觉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天下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种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并且成为王朝国家不断重构的合法性依据,最重要的是,为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政治共同体提供了内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由此而论,与其说“天下”是一种“想象”,毋宁说是一次富有创造性的“发现”。“天下”一词,首见于尚书召诰“用于天下,越王显”,从词源学的角度来分析,“天下”和“天子”“中国”“四夷”“五方”等意义相互关联的词应该大体上形成于同一时期。“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1963年在陕西出土的“何荨”铭文上刻有“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四夷”一词则初见于诗经小雅,“四夷交侵,中国背叛”。有学者认为,上述概念可能在夏商时期,也就是在“天”字出现后就产生了,但这一观点既无考古的印证,也没有文献资料的佐证。所以,目前能够确定的仅仅是,最晚在西周时期,“天下”和“中国”等文字就已经出现了。相对于“天下”而言,历史上的“”中国虽然也包括多种涵义,但每一种涵义均较为清晰而易于梳理。“中国”指通常是指京畿之地,也有人认为就是“国之中”,还有人认为有汉族聚居的地区之意。总之,“中国”概念的内涵。正如前文所述及的,“天下”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想象,也是古代先民在文明发端时期的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这一认知,是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自然观和社会观的历史存在,是超越了种族、血缘关系和地区环境差异的实践理性范畴和产物。在古代文献中,“天下”一词的使用具有泛指和特指这样两个特点,总体而言,其所指主要包含以下几层涵义:其一,表示自然的概念。包含了“天之所覆,地之所载”的万事万物,“圣人有以观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易经系辞上),“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易经系辞下);其二,表示空间的概念。用以界定全部的地域和所有的范围,礼记曲礼郑玄笺注曰:“天下,谓外及四海也”,“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吕氏春秋慎势),又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易经系辞下);其三,表示社会的概念。用以指代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通常也包括分布于周边的少数民族,即由“五方之民”构成的世间或人类,“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道德经),“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礼记礼运);其四,表示政治的。其意近似或相当于控的国家,“天下之有天下也,辟之无以异乎国君、诸侯之有四境也”(墨子天志),“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兴义”(吕氏春秋尚德)。有时也特指政权或统治地位,“天下轻于身,而士以身与人”(吕氏春秋不侵),“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孟子滕文公上),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兼有上述两层含义,“国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荀子强国篇),“唯无以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也” (庄子天下篇)。在实际运用当中,“天下”有时又包含着上述多种涵义。在宋代理学家朱熹大学章句所概括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中,“平天下”也被视为封建政治伦理和社会理想的最高境界。以“天”为核心的信仰体系,滋生了“天下”的想象和探求,“天下”观念的支配,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建构的进程。溯源而论,天下既是自然延伸的发展空间,也是天子治下的世界秩序,“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华民族追求建立“天下秩序”的历史就是一部“天下化”的历史。从这个意思上讲,天下观念可以说是全球化思想的最早或者说原始的萌芽,尽管最终的目标没有当然也无法实现,但从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而言,“天下化”的进程则是以“中国化”的结局而完美收官。总之,以天为核心的信仰体系和天下观念,奠定了中国古代乃至近代“大一统”国家的政治基础和文化传统。(节选自中国古代的信仰精神与天下观念郭盛民)1.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 “天下”是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总体认识,是古代先民在文明发端时期的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这一认知,是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自然观和社会观的历史存在。B. “天下”观念成为中国历史上王朝国家不断重构的合法性依据;“天下”观念的支配,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建构的进程。C.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分析,“天下”和“天子”“中国”“四夷”“五方”等词形成于同一时期。目前能够确定的只是,在西周初期,“天下”和“中国”等文字就已经出现了。D. 溯源而论,天下既是自然延伸的发展空间,也是天子治下的世界秩序,从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而言,“天下化”的进程则是以“中国化”的结局而完美收官。2. 下面对“天下”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表示自然的概念。包含了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与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句中的“天地”涵义不一致。B. “天下”表示空间的概念。用以界定全部的地域和所有的范围,与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句中的“天下”涵义相同。C. “天下”表示社会的概念。用以指代由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分布于周边的少数民族,构成的世间或人类,与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在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句中的“天下”涵义相同。D. “天下”表示政治的概念。与近代的国家的概念相当,也特指政权或统治地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句中的“天下”涵义一致。3. 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天下的认识,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其文明发端时期便重整体、重和谐、重经验自觉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这一认识为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政治共同体提供了内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B. 明清之前,“中国”是包容在“天下”之中的一部分;明清时期及其以后的“天下”这一概念的内涵与“中国”概念的内涵相当。C. 中华民族追求建立“天下秩序”的历史就是一部“天下化”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讲,天下观念可以说是全球化思想的最早或者说原始的萌芽。D. 在实际运用当中,有时,“天下”的涵义丰富,宋代理学家朱熹提出的“平天下”被视为封建政治伦理和社会理想的最高境界,朱熹所言的这个“天下”,涵义就不是单一的。【答案】1. C 2. A 3. B【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需要仔细审题,找到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区间,然后一一比对,找出答案。C项“在西周初期,天下和中国等文字就已经出现了”说法绝对,不当。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原文为“最晚在西周时期,天下和中国等文字就已经出现了”,“最晚”意思是说“天下”和“中国”等文字也可能出现的更早。2. 试题分析:本题对应信息在原文第四段,B项“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中的“天下”指的是天下人,不是“空间概念”。C项“苟以天下之大”中的“天下”指的是当时的宋朝所拥有的领土,与表示社会概念的“天下”涵义不同。D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中的“天下”指的是天下人,与表示政治概念的“天下”涵义不一致。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本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查,选项先列出选文对“天下”的解释,然后选择课内的知识来证明选文中的观点。考生在解答时一方面要深入理解选文的观点,另一方面要认真翻译所给课内文言句子,准确理解句中出现的“天下”一词的涵义,将课内与选文相比对,就可以找出答案。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能力,做这类题目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理清文章思路,筛选出作者的观点,然后找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仔细思考由原文能否推断出选项的结论,然后确定答案。本题B项“明清时期及其以后的天下这一概念的内涵与中国概念的内涵相当”文中没有依据,推断不正确。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面小题。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以官学生授兵部笔帖式,累迁礼部启心郎,屡奉使称旨。康熙初,授大理寺少卿,迁顺天府府尹。崇文门榷税不平,疏劾之。廷议令兼摄,文焜曰:“言之而居之,是利之也。”固辞。六年,授直隶巡抚,奏复巡历旧制。单车按部,适保定、真定所属诸县患水灾,疏请蠲岁赋。总督白秉真以赈费浩繁,请听官民输银米,文焜斥廉俸以助。议叙,加工部侍郎。 七年,迁云贵总督,驻贵阳。时吴三桂镇云南,欲藉边衅固兵权,诡报土番康东入寇,绐文焜移师,又阴嗾凯里诸苗乘其后。文焜策康东无能为,凯里近肘腋,不制将滋蔓,先督兵捣其巢,斩苗酋阿戎。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文焜巡历云、贵各府州皆遍。十年,遭母忧,上命在任守制。文焜又遣兵击杀臻剖苗酋阿福。疏乞归葬,许给假治丧。三桂请以云南巡抚兼督篆,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 十二年,文焜还本官,适撤藩议起。三桂反,杀巡抚朱国治,遣其党逼贵阳。文焜闻变,使族弟文炯赍奏入告,牒贵州提督李本深率兵盘江。本深已怀贰,先以书觇文焜意。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本深标兵已受三桂饵,纷溃弗听调。文焜度贵阳不可守,令妾率妇女七人自经死,独携第四子国城赴镇远,思召湖北兵扼险隘,使贼不北出。十二月朔,至镇远,守将江义已受伪命,拒弗纳。文焜渡河至吉祥寺,义遣兵围之。文焜望阙再拜,拔佩刀将自杀,国城大呼请先死,夺其刀以刎而还之,尸乃踣,血溅文焜衣。文焜曰:“是儿勇过我!”遂自杀,年四十有二。 乱平,贵州巡抚杨雍建以文焜治绩及死事状上闻,予优恤,赠兵部尚书,谥忠果。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笔帖式:满语,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凯里:地名,在今贵州省。后文“臻剖”亦同。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车按部 按:巡视B. 请听官民输银米 输:运送C. 十年,遭母忧 忧:父母丧事D. 本深已怀贰 贰:叛心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B. 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C. 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D. 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甘文焜忠于职事。屡次奉旨办事都深合皇上的旨意;升任为顺天府府尹后,曾上奏章检举崇文门商业税收不公这一事情。B. 甘文焜运筹帷幄。面对复杂军情,甘文焜审时度势,使吴三桂的阴谋破产,打击了苗族地方武装,彻底消除了云南边患。C. 甘文焜舍生取义。预计到贵阳防守不住,为避免被俘受辱,命令侧室等七人上吊自杀。其本人也于十二月初一自杀殉国。D. 甘文焜显荣身后。朝廷追赠他为兵部尚书,谥“忠果”。“谥”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加给的具有褒贬意义的称号。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 (2)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答案】4. B 5. D 6. B 7. (1)(吴三桂)命令治下的士兵都到云南接受指挥调度,然后用好处收买他们,希望(他们)能够被自己利用。(“诣”“节度”“啖”“冀”各1分,“为已用”被动句式1分)(2)甘文焜亲自写信回复他,希望他能仿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坚守,然而李本深不理睬他。(“手书”“报”“效”各1分,“不之顾”宾语前置句式1分,大意通顺1分)【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推断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B项,输:捐献。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这句的意思是:平定了祸乱之后,与云南的军队约定会合讨伐康东。吴三桂害怕诈谋泄露,只好说康东已经远逃,从此更加畏惧他。据此句子可以断开为: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故选B。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作答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的题型,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等。做题时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对比对即能发现问题。本题B项,“彻底消除了云南边患”错误。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通常错误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不当,时间错位等。如该题B项就是曲解文意。7.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遵遁直译的原则,要落实好重要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第一句中关键处有:“诣”“节度”“啖”“冀”, “为已用”被动句式。第二句中有:“手书”“报”“效”,“不之顾”宾语前置句式。还要注意句子意思表达的流畅。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面小题。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8.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B. 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C. 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D. “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E. 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9. 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8. BE 9. 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 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 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 于低位; 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建功立业。【解析】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选项B项,“希望位至宰辅”于诗无据;E项,“语言直白浅显”错,语言不全是直白浅显的,多处运用比喻,委婉含蓄。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情感要抓住情感关键词“文章达”“羽翼高”“尚青袍”“莫告劳”“相值”等概括情感。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抓情感的关键词,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三)名篇名句默写。10. 补出下列诗文空缺部分。(1)_,谈笑间,_。(2)元嘉草草,_,_。(3)回清倒影,_,悬泉瀑布。(4)_,自缘身在最高层。(6)君问归期未有期,_。【答案】 (1). 羽扇纶巾 (2). 樯橹灰飞烟灭 (3). 封狼居胥 (4). 赢得仓皇北顾 (5). 绝巘多生怪柏 (6). 不畏浮云遮望眼 (7). 巴山夜雨涨秋池【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中重点的字词有“纶巾”“樯橹”“居胥”“赢”“绝巘”。(四)文学类文本阅读绝 盗冯骥才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1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直到被盗劫的小两口回到住处,围观的人们仍未意识到那三个人是盗贼。小说通过写“大爷”与“小两口”的对话,从侧面突出盗贼们此次行动谋划之“绝”。B. 小说题为“绝盗”十分恰切。“绝”体现了这些盗贼及其行为的特点:爷仨一道做盗贼,是一绝;演技了得,配合默契,是一绝;打着惩逆旗号,行盗抢之实,又是一绝。C. 整篇小说情节平中见奇,结构自然紧凑,文字精当,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文末,作者的议论看似流于表象,实际上是要发人深思。D. 本小说写三个“绝盗”胆大妄为,嚣张无比,但被盗人家的周边邻居们只会袖手旁观,看热闹。这个故事,揭露并批判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自私、冷漠。12. 小说中的老头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13. 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掉,你觉得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1. D 12. 形象特点:狡诈。行盗劫之事,不仅计划周密,而且利用了人们的道德和善良,利用了人们对不孝之子的厌恶。虚伪。打着维护道德的幌子和惩罚逆子的旗号,以卫道者、受害者自居,实质上,品行极其恶劣,所作所为伤天害理。凶悍,胆大妄为。竟敢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下,大张旗鼓地行盗劫之事;盗劫之余,还大肆破坏。 13. 同意删去。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议论评价,删去之后故事结构仍然完整,而且删去 之后能给人留下更多回味思考的余地,以小两口没找到“爹”结尾更具有讽刺意味,更能体现其“绝”。 不同意删去。最后一段与开头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加入了作者的议论评价更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解析】试题分析:11. B“父子仨一道做盗贼”错;D“一定”太绝对;E“但被盗人家的周边邻居们只会袖手旁观,看热闹。这个故事,揭露并批判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自私、冷漠”错。【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有什么作用。1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根据人物身份、气质等从整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然后再根据其言行举止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加以概括作答。行盗劫之事,不仅计划周密,而且利用了人们的道德和善良,利用了人们对不孝之子的厌恶可见其狡诈的一面。打着维护道德的幌子和惩罚逆子的旗号,以卫道者、受害者自居,实际上,品行极其恶劣。所作所为伤天害理。而他们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张旗鼓地行盗劫之事;盗劫之余,还大肆破坏,说明“老头子“胆大妄为。【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人物形象题是小说中必考的一道重点题型,所以考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人物语言、动作、行为、事件等准确定位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作答本题的时候要有理有据的进行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分析。13. 伏笔是在文章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人头极杂,邪事横生”为盗贼出现埋下伏笔;青年男女刚刚搬来,“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为下文邻居们袖手旁观埋下了伏笔,等。【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此题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之伏笔。回答时首先要指明伏笔所在,然后结合文本情节结构分析,分析伏笔这一技巧在表达上的效果,或是暗示故事没有看到的那么简单,或是为下文埋下了伏笔等。14. 文章的结尾往往有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的作用,也有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升华主题的作用。能不能删掉,只要自己能说明理由就可以。本文尾段是作者的议论,删去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但讽刺意味就减弱了,也没有了回味的空间;不删去能和开头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技巧点拨】探究题注重开放性,但探究题答案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随心所欲,想怎样回答就怎样回答。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既要充分利用开放性,又要注意限制性。要答好题目,要整体感知文本的基本内涵,在全面理解文本主题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结合自己的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运用多向思维,敢于质疑进行有创意的解读。本题探究的是尾段的作用,可从结构上分析是否完整,可从内容上探究主题思想。(五)课内文言知识14.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B.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C.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D.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此题中的A选项中的傍通旁是形声通假字。15. 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求人可使报秦者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设九宾礼于廷 会于西河外渑池 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青,取之于蓝 何以知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A. / B. /C. /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特殊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与我们现在的结构组成存在着区别和不同。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句根据“可使报秦”修饰“人”可知,定语后置句;根据“也”,判断句;句“见”句“于”句“见”表示被动,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句。16.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B. 树之以桑C. 有席卷天下 D. 填然鼓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本题中的C是名词用作形容词,像席子一样。其它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17.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请以咸阳为寿B.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C.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 匈奴诡言武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例如本题B选项的“亲戚”是一个典型的古今异义范围的不同,考生要注意区别。1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秦强而赵弱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B.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蒙故业,因遗策C.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D. 徒慕君之高义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并列连词、修饰连词。B经由、沿袭。C连词来、介词凭借。D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19.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只,不过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B. 臣等不肖,请辞去 请求 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全,都C. 独畏廉将军哉? 难道 见犯乃死,重负国 更加D.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最终 如惠语以让单于 责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本题B选项中的“俱”是一起的意思。.2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B.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橹:使船前进的工具。C.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D.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B橹”解释为“盾牌”。2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B. 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C. “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乐;“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D.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或“前四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 “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乐;“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语言文字运用2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从红门开始,我与朋友踏着一级又一级台阶,历尽艰辛,登上泰山极顶,放眼望去,“天无涯兮地无边”,自己显得那么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2016年,北京22家市属医院将全部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制度,不过,为打击号贩子而全部取消现场放号,又有因噎废食之嫌广西南宁“科技时尚”产品展上,“全景LED灯”“电子鱼”灯等一系列时尚感十足的科技产品纷纷亮相,着实让观众目不暇接山水画家石基镇先生,其作画时轻松若定、恣意挥洒,而且他作画神速,倚马可待,令人叹为观止近代以来,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西化命运,唯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至今尚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独立精神和自主心态。在2016年新学期教代会上,教师代表结合学校实际,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新一年学校发展献计献策。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登高自卑,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因噎废食,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倚马可待,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 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绵延不绝,形容声音连续不断。广开言路,广:扩大;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量给下面的人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2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微信和支付宝今年不再鼓动红包大战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能让人们在春节期间少一分浮躁与功利,多一分平淡与从容。B. 目前,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代际传承,在文化部等多部门的努力下将联合推出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C. 我国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D. 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两个女主人公七月与安生尽管天各一方,但纯真美好的友情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两人的心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题中B项,成分残缺,介词滥用导致主语残缺;C项,句式杂糅,把“发射了”改为“发射的”; D项,语序不当,“七月与安生”应放在关联词“尽管”之后。点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句式杂糅都可用此法。第二,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以用此法。第三,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第四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第五,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的语音标志。24. 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日前身份证不慎遗失,幸亏您能够及时送回,实在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抽空专程前去向您致谢,烦请在家耐心等候。B. 学校后勤组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校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校园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C. 你的文稿,我已经认真拜读,由于鄙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只对其中有疑的一处,斗胆进行了斧正。D. 青年科学家,商界精英人士李林豪先生在个人爱好与专业选择方面的真知灼见,让我获益匪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句子语言环境的得体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句子语言环境的理解准确判断,A百忙之中是用于说别人。B责成,是上级对下级。C斧正,是请别人给自己改文字。(七)边城阅读题25. 边城中的人物语言平实,简明,意蕴丰厚,含蓄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是对翠翠的几句话的赏析,细读课文,选出不恰当的一项()A. “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少女的薄怒心理,傩送的“大鱼来咬了你”的玩笑话,已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傩送的形象已占据了她的芳心。B. “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二老傩送你认识吗?”内心充满对傩送的惦念。C. “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了”翠翠虽有对爱情的强烈追求,但祖父一语道破,她自然不让祖父再说下去,而内心却希望着大老请人来做媒。D.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鸭子是大老捉来送祖父的,翠翠自然不稀罕,她心里想的是二老傩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内容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名著的理解准确作答本题,本题中的翠翠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