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市第一中学教案地理课件.docx_第1页
XXX市第一中学教案地理课件.docx_第2页
XXX市第一中学教案地理课件.docx_第3页
XXX市第一中学教案地理课件.docx_第4页
XXX市第一中学教案地理课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市第一中学教案教师: 学科:地理 20XX年 X月XX-XX日 第X周 高三年级1、6班教材章节第三章课题地球运动-公转(二课时)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内容1、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级水平(A)识记(B)理解(C)应用(D)分析(E)综合(F)评价能力目标1、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和课文,增强自学能力。(2)通过观察演示和图像、合作交流等过程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3)读图分析:运用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图和黄赤交角图,分析自转和公转的关系。(4)绘图说明: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与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5)通过观察演示和图像、合作交流等过程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的地理意义。(6)读图分析:运用二分二至时地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分析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7)综合分析:根据日地关系、地球运动等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地方时),举例说明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科的学习,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对本科的学习,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教学设计重点难点分析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之间的关系;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形成。教学技术设备地球仪、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环节学习目标1、学习的主要知识 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2、需要掌握的方法 读、绘、析各种太阳光照图;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的计算方法课题概述1、 本节知识的主要意义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应用地理意义。2、本节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联系 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高考重要考点,尖子生必须掌握。教 学 环 节分 析 讲 解学生活动设计第一课时(图和应用题见课件)一、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1)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2)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地球公转一周360。1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3)公转轨道与速度:(开普勒定律:等同的时间所扫过的面积相等)B太阳 远日点(7月初) 近日点(1月初) 方向特点: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每年7月初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每日东进1;平均线速度,约30千米/秒。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北极点的极昼天数(3.219.23共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9.24次年3.20共179天)长7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公转速度慢,运动相同的弧长用的时间长,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则相反。)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赤道所在的平面)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1)黄赤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34;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2)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极圈纬度与黄赤交角的关系:90黄赤交角=极圈纬度在各种变式图中,判读二分二至日。作图认识黄赤交角变化的结果:黄赤交角增大,则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缩小。黄赤交角减小,则热带和寒带范围缩小,温带扩大。第二课时(图和应用题见课件)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太阳高度:太阳的仰角。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12点时太阳的仰角。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为90;在晨昏线上为0。随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90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北极点南极圈)。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90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南极点北极圈)。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90度)向南北两极递减。随季节变化规律:每年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赤道及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每年冬至日,赤道及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南回归线及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结论:H=90-|(为某地的纬度,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冬半年取-)另一种描述:当地正午太阳高度=90某地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差。2.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夏至6月22日直射最北界北回归线S 春分3月21日直射赤道 秋分9月23日直射赤道 冬至12月22日直射最南界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代号日期节气直射点位置运动趋势A3月21日春分赤道北B6月22日夏至北回归线南C9月23日秋分赤道南D12月22日冬至南回归线北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时间是等长的,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其方法为: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分时段分析:北半球日期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夏至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秋分日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秋分日冬至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极夜范围扩大冬至日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二分日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上除春分日、秋分日,日出时刻、日落时刻处处不等。3.引起四季更替天文四季: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三个月(5、6、7三月)。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三个月(11、12、1三月)。传统四季:四立划分气候四季: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1、2)4.形成地球五带:回归线与极圈划分五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观察地球仪,判读并理解俯视图中地球公转方向及应用。理解和应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应用。二分二至图的认识和应用,注意地轴指向。黄赤交角的认识和应用。会分析对五带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及应用昼夜长短的产生和应用。学会分析和判读。四季更替产生。当堂训练见课件课堂小结通过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分析和讲解,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并能说出地球自公转地理意义并应用之,尤其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等问题的计算技巧,熟练准确地掌握计算规律和方法。课后作业步步高相关章节、五三相关章节板书设计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