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手册_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手册_第1页
工作手册_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手册_第2页
工作手册_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手册_第3页
工作手册_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手册_第4页
工作手册_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工 作 手 册中国证券业协会执业标准委员会编二九年二月目 录1、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22、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实施细则(试行).93、香港专业人员申请内地从业资格的程序.174、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185、证券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246、关于实施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97、关于做好证券从业人员执业证书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328、关于2007年证券从业人员年检的通知.349、关于使用中国证券业协会远程培训系统开展证券从业人员后续职业培训及相关问题的通知 4410、 关于完善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工作的通知.4611、 关于2008年证券从业人员年检的通知.4912、 关于加强证券公司从事经纪业务营销活动人员资格管理的通知.5413、 资格管理工作指引.5615、 资格管理工作操作流程.7014、 资格管理工作相关表格.7415、 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常见问题解答.9516、执业注册管理系统个人用户操作手册.10617、执业注册管理系统机构用户操作手册.123努力了的才叫梦想,不努力的就是空想!如果你一直空想的话,无论看多少正能量语录,也赶不走满满的负能量!你还是原地踏步的你,一直在看别人进步。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4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发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依法从事证券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机构”)中从事证券业务的专业人员,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取得从业资格和执业证书。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机构是指:(一)证券公司;(二)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机构、基金销售机构;(三)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四)证券资信评估机构;(五)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从事证券业务的机构。第四条本办法所称从事证券业务的专业人员是指:(一)证券公司中从事自营、经纪、承销、投资咨询、受托投资管理等业务的专业人员,包括相关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二)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机构中从事基金销售、研究分析、投资管理、交易、监察稽核等业务的专业人员,包括相关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基金销售机构中从事基金宣传、推销、咨询等业务的专业人员,包括相关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三)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中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专业人员及其管理人员;(四)证券资信评估机构中从事证券资信评估业务的专业人员及其管理人员;(五)中国证监会规定需要取得从业资格和执业证书的其他人员。第五条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依据本办法负责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执业证书发放以及执业注册登记等工作。第六条中国证监会对协会有关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第二章从业资格取得和执业证书第七条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年满18周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第八条资格考试由协会统一组织。参加考试的人员考试合格的,取得从业资格。第九条从业资格不实行专业分类考试。资格考试内容包括一门基础性科目和一门专业性科目。根据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协会可在资格考试之外另行组织各项专业的水平考试,但不作为法定考试内容,由从业人员自行选择,供机构用人时参考。第十条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通过机构申请执业证书:(一)已被机构聘用;(二)最近三年未受过刑事处罚;(三)不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四)未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证券市场禁入者,或者已过禁入期的;(五)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六)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申请执业证券投资咨询以及证券资信评估业务的,申请人应当同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五十八条,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第十一条申请人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协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备案,颁发执业证书;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不予颁发执业证书,并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或者机构,并书面说明理由。第十二条执业证书不实行分类。取得执业证书的人员,经机构委派,可以代表聘用机构对外开展本机构经营的证券业务。第三章监督管理第十三条取得执业证书的人员,连续三年不在机构从业的,由协会注销其执业证书;重新执业的,应当参加协会组织的执业培训,并重新申请执业证书。第十四条从业人员取得执业证书后,辞职或者不为原聘用机构所聘用的,或者其他原因与原聘用机构解除劳动合同的,原聘用机构应当在上述情形发生后十日内向协会报告,由协会变更该人员执业注册登记。取得执业证书的从业人员变更聘用机构的,新聘用机构应当在上述情形发生后十日内向协会报告,由协会变更该人员执业注册登记。第十五条机构不得聘用未取得执业证书的人员对外开展证券业务。第十六条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违反有关证券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受到聘用机构处分的,该机构应当在处分后十日内向协会报告。第十七条协会、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取得执业证书的人员进行后续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第十八条协会依据本办法及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制定的从业资格考试办法、考试大纲、执业证书管理办法以及执业行为准则等,应当报中国证监会核准。第十九条协会应当建立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数据库,进行资格公示和执业注册登记管理。第四章罚则第二十条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员,违反考场规则,扰乱考场秩序的,在两年内不得参加资格考试。第二十一条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执业证书的,不予颁发执业证书;已颁发执业证书的,由协会注销其执业证书。第二十二条机构办理执业证书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故意刁难有关当事人的,或者不按规定履行报告义务的,由协会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协会对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由中国证监会单处或者并处警告、3万元以下罚款。第二十三条机构聘用未取得执业证书的人员对外开展证券业务的,由协会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由中国证监会单处或者并处警告、3万元以下罚款。第二十四条从业人员拒绝协会调查或者检查的,或者所聘用机构拒绝配合调查的,由协会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由中国证监会给予从业人员暂停执业3个月至12个月,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的处罚;对机构单处或者并处警告、3万元以下罚款。第二十五条被中国证监会依法吊销执业证书或者因违反本办法被协会注销执业证书的人员,协会可在3年内不受理其执业证书申请。第二十六条协会工作人员不按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故意刁难有关当事人的,协会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七条本办法实施前,持有协会颁发的证券经纪资格证书、证券代理发行资格证书、证券投资咨询资格证书和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可以直接申请取得执业证书。持有上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证书的,可以根据协会规定,取得专业水平级别认证。第二十八条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管理由中国证监会另行规定。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1995年发布的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实施细则(试行)(2003年1月26日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根据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机构是指办法第三条规定的从事证券业务的机构;专业人员和证券业务是指办法第四条规定的人员和业务。第三条 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依据本细则规定,负责证券业从业资格取得及执业证书管理工作。第二章 从业资格和执业证书第四条 机构中从事证券业务的专业人员应当依据本细则规定,取得从业资格和执业证书。第五条 符合办法第七条规定的人员,通过协会统一组织的基础科目和一门专业科目资格考试的,取得从业资格。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的人员,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取得从业资格。第六条 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符合办法第十条规定条件的,可通过所在机构向协会申请执业证书。申请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应当同时符合证券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及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条件。申请从事证券资信评估业务的,应当同时符合证券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及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的条件。第七条 执业证书的申请通过协会执业证书管理系统进行。第八条 申请人应当向所在机构提交下列申请材料:(一)执业证书申请表;(二)身份证复印件;(三)学历证明复印件;(四)协会规定的其他材料。第九条 执业证书的申请程序是:(一)申请人登录协会执业证书管理系统,填写执业证书申请表,连同打印的书面申请表及第八条规定的其他申请材料提交所在机构;(二)机构资格管理员对执业证书申请表进行初审并确认,书面申请表由机构保管备查,电子申请表提交协会;(三)协会对机构提交的执业证书申请表进行审核,必要时可要求机构提交书面申请表及有关证明材料,协会在收到完整申请材料后三十日内审核完毕。第十条 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协会通过执业证书管理系统向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备案后,颁发执业证书,并在协会的互联网站公告。执业证书由所在机构向协会统一领取。对不予颁发执业证书的人员,协会以书面方式通知所在机构并说明原因。第三章 执业证书管理第十一条 机构应当指定资格管理员负责本机构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工作。资格管理员须向协会备案,代表所在机构行使下述职责:(一)使用协会执业证书管理系统并对所在机构的系统用户进行管理;(二)组织实施所在机构执业证书申请工作;(三)负责所在机构执业证书申请人的申请材料的初审;(四)按照协会的部署组织实施所在机构执业年检工作;(五)协助协会的检查和调查;(六)负责所在机构执业人员的备案事项;(七)为所在机构人员提供相关咨询;(八)保持与协会的日常联系。机构更换资格管理员应当向协会备案。资格管理员不得擅自委托他人代其行使职责。第十二条 执业人员受到所在机构、自律组织、监管部门奖励、处分、处罚的,以及离开所在机构的,所在机构应当于每月5日前向协会备案上月发生的上述情形。 第十三条 执业人员从其他证券业务岗位变换从事证券投资咨询和证券资信评估业务岗位的,应当按照本细则规定,另行申请执业证书。第十四条 执业人员连续三年不在机构从事证券业务的,受到刑事处罚的,被市场禁入的,因违法或违纪行为被机构开除的,以及违反职业道德的,由协会注销其执业证书。第十五条 机构应妥善保管申请人的书面申请表及有关材料。第十六条 执业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协会或其认可单位组织的后续职业培训。第十七条 受到行政处罚的执业人员,应当参加强制培训。 第十八条 协会建立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数据库,并通过其互联网站公告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第十九条 协会建立执业人员诚信信息库,对信息进行分级管理,供机构查询或应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提供有关信息。第二十条 协会每月10日前,通过其互联网站公告上月取得执业证书的人员,执业证书年检情况,执业证书被注销、吊销及被暂停执业的人员。第四章 年 检第二十一条 协会对执业人员自取得执业证书之日起每两年检查一次。第二十二条 年检的程序是:(一)申请人登录协会执业证书管理系统,填写年检申请表,连同打印的书面申请表及执业证书原件提交所在机构;(二)机构资格管理员对所在机构年检申请表进行初审并确认,书面申请表由机构保管备查,电子申请表提交协会;(三)协会对机构提交的年检申请表进行审核,必要时可要求所在机构提交书面申请表及有关证明材料,协会在收到完整申请材料后十五日内做出是否通过年检的审核意见;(四)协会通过执业证书管理系统,将年检结果通知所在机构,并在协会的互联网站公告;(五)机构资格管理员办理执业证书年检记录。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通过年检:(一)执业证书申请材料或年检材料弄虚作假的;(二)未按规定完成后续职业培训的;(三)不再符合执业证书取得条件的;(四)未按规定参加年检的;(五)协会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二十四条 因第二十三条第(一)、(三)款未通过年检的人员,由协会注销其执业证书。第二十五条 因第二十三条第(二)、(四)、(五)款未通过年检的人员,由协会移交中国证监会暂停其执业。第五章 检查和调查第二十六条 协会对机构执行办法及本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也可以根据投诉、举报等对机构、执业人员违反办法及本细则的行为进行调查。第二十七条 协会可以委托相关单位对所在地机构、执业人员进行检查和调查。第二十八条 协会对机构检查的内容包括:(一)是否存在聘用未取得执业证书或执业证书被注销、吊销或被暂停执业的人员从事证券业务的情况;(二)是否及时履行了规定的备案义务;(三)执业证书申请过程中是否存在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情况;(四)是否妥善保管了所属执业人员的书面申请材料。第二十九条 对机构检查和调查的方式:(一)与有关负责人谈话;(二)查阅执业证书申请表及有关材料、年检申请表及有关材料;(三)查阅人员聘用合同;(四)调阅执业人员档案;(五)约请执业人员谈话;(六)其他合法而有效的方式。第三十条 对执业人员的调查方式:(一)与所在机构有关负责人面谈,了解有关情况;(二)查阅被调查人的执业证书申请表及有关材料、年检申请表及有关材料;(三)查阅被调查人聘用合同;(四)调阅被调查人档案;(五)与被调查人谈话;(六)其他合法而有效的方式。第三十一条 检查和调查人员在进行现场检查和调查时,应出示有效证明文件。第三十二条 机构及执业人员对协会或协会委托单位进行的检查和调查应当予以配合。第六章 罚 则第三十三条 执业证书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的,不予颁发执业证书并在三年内不受理其执业证书申请;已取得执业证书的,注销执业证书并在三年内不受理其执业证书申请。第三十四条 执业人员不配合协会或其委托单位检查和调查的,由协会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协会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情节严重的,移交中国证监会处罚。第三十五条 机构弄虚作假的,聘用未取得执业证书或执业证书被注销、吊销或被暂停执业的人员从事证券业务的,未履行规定的备案义务的,不配合协会或其委托单位组织的检查和调查的,由协会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协会视情节轻重,给予机构下列处分:(一)批评;(二)通报批评;(三)暂停部分会员权利;(四)暂停会员资格;(五)取消会员资格;同时给予直接责任人下列处分:(一)批评;(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移交中国证监会处罚。第七章 附 则第三十六条 协会对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进行专业水平级别认证,通过基础科目和两门(含两门)以上专业科目考试的,取得一级专业水平认证证书;通过基础科目和四门(含四门)以上专业科目考试的,取得二级专业水平认证证书。第三十七条 执业证书申请及年检等相关费用由机构向协会统一支付。第三十八条 协会对从业资格和执业证书实行编码管理。 第三十九条 资格考试办法、培训办法及水平考试办法由协会另行制定。第四十条 本细则已经中国证监会核准,自2003年7月1日起试行。香港专业人员申请内地证券从业资格的程序(2004年2月24日发布)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与证券及期货人员资格有关的安排,通过内地证券法规考试的香港专业人员可以向中国证券业协会申请取得内地证券从业资格,香港专业人员指持有(包含曾于最近三年内持有)香港证监会发出相关牌照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1、申请人填写中国证券业协会制定的中国内地证券从业资格申请表(表格可至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资格管理栏目下载),连同一份经内地认可的公证人公证的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其中属于中国公民的还应提供一份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回乡证)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复印件)邮寄至中国证券业协会。通信地址是: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19号富凯大厦B座2层中国证券业协会执业标准工作委员会邮编:联系人:曾燕军 联系电话:86-10-2、中国证券业协会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意见,经核准取得内地证券从业资格的人员名单将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公告。取得内地证券从业资格的香港专业人员如果被一家内地证券从业机构聘用,可按照与内地其他专业人员同样的条件和程序通过其聘用机构向中国证券业协会申请取得执业资格证书。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2009年1月19日发布)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第二条 证券业从业人员从事证券业务应遵守本准则。第三条 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依据本准则对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进行自律管理。协会的自律管理工作接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指导和监督。第四条 本准则所称的证券业从业人员(以下简称“从业人员”)是指:(一)证券公司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以及与证券公司签订委托合同的证券经纪人;(二)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三)基金托管和销售机构中从事基金托管或销售业务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四)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五)从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务的财务顾问机构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六)证券市场资信评级机构中从事证券评级业务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七)协会规定的其他人员。上述人员所在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和销售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券市场资信评级机构、财务顾问机构等,在本准则中统称机构。本准则所称管理人员包括机构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分支机构负责人。中国证监会对管理人员的任职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第二章 基本准则第五条 从业人员应遵守国家相关法规规范,接受并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监督与管理,接受并配合协会的自律管理,遵守交易所有关规则、所在机构的规章制度以及行业公认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第六条 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当维护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合法利益,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维护行业声誉。第七条 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依照相应的业务规范和执业标准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对客户进行证券投资相关教育,正确向客户揭示投资风险。为保证必要的执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从业人员应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通过所在机构向协会申请执业注册,接受协会和所在机构组织的后续职业培训。第八条 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遇到自身利益或相关方利益与客户的利益发生冲突或可能发生冲突时,应及时向所在机构报告;当无法避免时,应确保客户的利益得到公平的对待。第九条 从业人员应保守国家秘密、所在机构的商业秘密、客户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对在执业过程中所获得的未公开的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但下列情况除外:(一)国家司法机关和政府监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取证的; (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的。从业人员对客户服务结束或者离开所在机构后,仍应按照有关规定或合同约定承担上述保密义务。第十条机构或者其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发出指令涉嫌违法违规的,从业人员应及时按照所在机构内部程序向高级管理人员或者董事会报告。机构应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机构未妥善处理的,从业人员应及时向中国证监会或者协会报告;协会对从业人员的报告行为保密。机构或机构相关人员不得对从业人员的上述报告行为打击报复。第三章 禁止行为第十一条从业人员一般性禁止行为:(一)从事或协同他人从事欺诈、内幕交易、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等非法活动;(二)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投资者的信息;(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所在机构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四)从事与其履行职责有利益冲突的业务;(五)贬损同行或以其它不正当竞争手段争揽业务;(六)接受利益相关方的贿赂或对其进行贿赂;(七)买卖法律明文禁止买卖的证券;(八)违规向客户作出投资不受损失或保证最低收益的承诺;(九)隐匿、伪造、篡改或者毁损交易记录;(十)泄露客户资料;(十一)中国证监会、协会禁止的其他行为。第十二条 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特定禁止行为:(一)代理买卖或承销法律规定不得买卖或承销的证券;(二)违规向客户提供资金或有价证券; (三)侵占挪用客户资产或擅自变更委托投资范围;(四)在经纪业务中接受客户的全权委托;(五)对外透露自营买卖信息,将自营买卖的证券推荐给客户,或诱导客户买卖该种证券;(六)中国证监会、协会禁止的其他行为。第十三条 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和销售机构的从业人员特定禁止行为:(一)违反有关信息披露规则,私自泄漏基金的证券买卖信息;(二)在不同基金资产之间、基金资产和其它受托资产之间进行利益输送;(三)利用基金的相关信息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私利;(四)挪用基金投资者的交易资金和基金份额;(五)在基金销售过程中误导客户;(六)中国证监会、协会禁止的其他行为。第十四条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证券资信评级机构的从业人员特定禁止行为:(一)接受他人委托从事证券投资;(二)与委托人约定分享证券投资收益,分担证券投资损失,或者向委托人承诺证券投资收益;(三)依据虚假信息、内幕信息或者市场传言撰写和发布分析报告或评级报告;(四)中国证监会、协会禁止的其他行为。第四章 监督及惩戒第十五条 机构应根据本准则制定相应的人员管理、培训和执业监督制度,管理本机构从业人员,督促从业人员依法合规执业。第十六条 协会对机构执行本准则的情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从业人员及其所在机构应配合协会检查工作。第十七条 协会自律监察专业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定对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纪律惩戒。机构和从业人员对纪律惩戒不服的,可向协会申请复议。第十八条 从业人员违反本准则的,协会应进行调查、视情节轻重采取纪律惩戒措施,并将纪律惩戒信息录入协会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系统。从业人员涉嫌违法违规,需要给予行政处罚或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的,移交中国证监会处理。第十九条 从业人员违反本准则,情节轻微,且没有造成不良后果的,协会可酌情免除纪律惩戒,但应责成从业人员所在机构予以批评教育。第二十条 从业人员受到所在机构处分,或者因违法违规被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的,机构应在作出处分决定、知悉该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被查处事项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协会报告。协会将有关信息记入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系统。第五章 附则第二十一条 本准则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第二十二条 本准则由协会负责解释。证券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1月26日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一条 为推进证券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证券从业人员诚信观念,提高证券业公信力,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证券业诚信建设的决议,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证券从业人员,是指被中国证监会依法批准的证券从业机构正式聘用或与其签订劳务协议的人员。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诚信信息,是指证券从业人员在执业活动中遵纪守法、履约守信的情况和对评价其诚信状况有影响的其他信息。第四条 协会建立证券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管理系统,对证券从业人员诚信信息进行日常管理。第五条 诚信信息的收集、记录和使用,遵循真实、准确、公正、客观的原则。第六条 证券从业人员诚信信息记录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奖励信息、警示信息、处罚处分信息。第七条 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国籍、身份证或护照编号、居住地址及联系电话、从业机构、职务或工作岗位、工作地址及联系电话、执业注册记录、教育经历、工作经历、证券从业经历。第八条 奖励信息包括:受到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 地方证券业协会、所在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和组织表彰、奖励的情况,包括表彰单位、表彰内容、荣誉称号或奖励等级、表彰时间。第九条 警示信息包括:受到中国证监会谈话提醒、拒绝中国证监会或其派出机构的检查或调查、在执业注册或变更过程中隐瞒或编造有关情况、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持续培训或执业证书年检、被投诉、违反所在机构内部管理制度。 其中投诉信息记录的内容包括:被投诉者和投诉者基本情况、投诉事实、调查核实情况、处理结果。无明显事实根据的匿名投诉不予记录。经调查不属实的投诉不予记录。第十条 处罚处分信息包括: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自律规则所受的刑事、民事、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包括做出处罚处分决定的机构、处罚处分原因、处罚处分类别、期限、生效时间。除刑事、民事处罚外,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主要包括: (一)受到中国证监会的处罚,包括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资格、吊销执业资格; (二)受到协会的处分,包括书面批评、通报批评、公开谴责; (三)受到其他境内外金融监管机构或执法部门的处罚; (四)受到其他境内外自律组织的处分。第十一条 诚信信息的来源 (一)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传送的文件; (二)协会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地方证券业协会建立的信息交换渠道; (三)证券从业机构经由协会执业注册系统报备; (四)有关媒体,经证实后予以记录;(五)投诉,经核实后予以记录;(六)其他合法途径。第十二条 诚信信息的用途 (一)作为中国证监会对有关人员进行任职资格审核的依据;(二)作为境外证券监管机构对有关人员进行胜任能力考核的依据;(三)作为境内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对有关人员进行任职资格审核的参考;(四)作为国家司法机关、有关部门或组织依法履行职责的参考;(五)作为协会审核证券业执业注册或变更申请的依据;(六)作为协会推荐有关人选或组织行业评比的依据;(七)作为证券从业机构招聘人员的参考;(八)作为证券从业机构客户选择专业服务人士的参考;(九)其他合法用途。第十三条 协会对证券从业人员诚信信息实行分级管理,并提供查询服务。 (一)证券从业人员诚信信息库向中国证监会开放;(二)国家司法机关经由中国证监会或直接向协会查询有关人员信息;(三)与中国签订监管合作备忘录的境外证券监管机构经由中国证监会查询有关人员信息;(四)境内其他金融监管机构、有关部门和组织经由中国证监会或直接向协会查询有关人员的信息;(五)证券从业机构可查询本机构人员的信息。在招聘曾经在其他证券类机构任职的人员时,可向协会申请查询其信息;(六)协会在其网站定期公布受到处罚处分的证券从业人员名单。第十四条 协会提供信息查询服务时,将根据查询人的性质收取适当的费用。第十五条 协会对诚信信息的查询情况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信息查询人、查询对象、查询事由、查询时间等。第十六条 诚信信息的保存。诚信信息由当前记录库和历史记录组成。当前记录的保存期限为:(一)基本信息长期保存;(二)奖励信息、警示信息、处罚处分信息设定5年的当前保存期。超过当前保存期的信息转入历史记录库,历史记录库中的信息原则上不再提供查询服务。第十七条 协会对收到的记载证券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的书面材料予以保存。第十八条 协会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追究其责任:(一)擅自修改证券从业人员诚信信息;(二)擅自向他人提供证券从业人员诚信信息;(三)超范围使用证券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第十九条 对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及其他需要保密的信息,协会工作人员和其他知情者负有保密义务,并承担相应的保密责任。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经协会三届四次理事会讨论通过,自2005年 5月1日起施行。关于实施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证协发2003114号)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机构、基金销售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券资信评估机构:为落实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做好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工作,现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实行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是提高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水平,加强证券业从业人员自律,维护证券市场诚信的一项重要制度。各机构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严格执行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的各项规定,组织全体从业人员,特别是办法规定的从事证券业务的专业人员,认真学习和领会办法、细则的有关精神,共同做好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各管理工作。各机构应根据办法和细则的要求,建立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适当的人员聘用及岗位标准、切实可行的后续培训计划、严格的执业人员执业监督机制及档案管理等,并于2003年底前将有关规章制度报送中国证券业协会。根据办法第四条规定,证券公司中从事自营、经纪、承销、投资咨询、受托投资管理等业务的专业人员,包括相关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机构中从事基金销售、研究分析、投资管理、交易、监察稽核等业务的专业人员,包括相关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基金销售机构中从事基金宣传、推销、咨询等业务的专业人员,包括相关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中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专业人员及其管理人员;证券资信评估机构中从事证券资信评估业务的专业人员及其管理人员;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人员,应当按照细则的规定,通过所在机构向中国证券业协会申请取得执业证书。四、为积极稳妥地在证券业推行和建立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中国证券业协会自2003年7月开始,先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龙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南方基金管理公司、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等6家机构进行执业证书管理工作试点,试点工作预计2003年9月中旬结束。五、中国证券业协会将在试点基础上,自2003年9月下旬开始分批受理各机构的执业证书申请。包括已取得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证券经纪、证券代理发行、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咨询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统一组织的基础科目及一门以上专业科目资格考试的人员。以及取得中国证监会授予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执业证书集中受理工作预计2004年底前完成。在此期间,各机构应督促尚未参加资格考试,没有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尽快参加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从业资格并抓紧时间申请执业证书。六、2004年底集中受理工作结束后,各机构应当于2005年一季度对本机构执行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有关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在2005年6月底以前解决存在问题。自2005年7月1日起,各机构不得存在聘用未取得执业证书的专业人员从事证券业务的情况。中国证券业协会将对各机构执行有关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有关规定的机构和责任人,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移交中国证监会处罚。七、各机构应按照细则第十一条的要求,指定资格管理员负责本机构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工作,并于2003年8月31日前向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中国证券业协会将于2003年9月下旬组织各机构资格管理员培训。八、为配合网上资格管理的要求,各机构应配备相应的软硬件环境,包括可联结互联网的电脑、扫描仪等制备。 中国证券业协会 二三六月二十五日关于做好证券从业人员执业证书申报工有关问题的通知(2003年10月27日发布)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机构、基金销售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试点工作已于近日结束,根据关于实施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计划安排,我会决定自2003年11月份开始全面受理各机构证券从业人员执业证书的申请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申请人范围(一)已取得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经纪、证券代理发行、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咨询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二)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统一组织的基础科目及一门以上专业科目资格考试的人员;(三)已取得中国证监会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二、工作安排采取集中受理、分批发证的方式进行,2003年1112月为各机构集中提交申请时间,我会将根据提交情况分批审核发证。三、有关要求(一)各机构资格管理员应在规定时间内抓紧组织实施本机构的执业证书申请工作;(二)各机构资格管理员应首先通过执业证书管理系统()提交资格管理员备案表,再生成本机构申请人的系统编号及个人密码并通知申请人,同时提示申请人及时修改个人密码; (三)各机构资格管理员应对本机构的执业证书申请材料进行认真审核把关,一并提交;(四)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可至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资格管理栏目查询相关文件,也可至电我会资格管理部咨询;(五)根据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机构、基金销售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中从事证券业务的专业人员应当在2005年6月30日之前的过渡期内取得执业证书。关于2007年证券从业人员年检的通知(中证协发2007102号)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券投资基金托管(销售)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加强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检查全行业落实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有关规定的情况,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将开展2007年证券从业人员年检。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加2007年证券从业人员年检的人员范围凡在本通知所列各类机构的从业人员,其证券业执业证书(以下简称执业证书)取得时间为2005年12月31日前的(证书取得时间以所在机构执业证书管理系统中提示的时间为准),均须参加本年度年检。尚在变更注册期间的从业人员,待变更注册完成后,再参加年检。今后,协会将每年定期对所持执业证书取得时间满两年和上次年检通过时间满两年的从业人员进行年检。二、年检内容和相关要求(一)各机构执行办法及细则的情况。机构应对人员的执业注册情况进行自查,及时发现违反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有关规定的情况并予以整改,做好人员的执业注册申请、变更和备案工作,保证业务正常、合规运行,并于2007年12月前向协会提交执行办法 及细则自查报告,自查报告的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1、本机构执行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的总体情况;2、本机构尚未进行执业注册的人员情况(包括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分支机构负责人);3、资格管理尚未覆盖或完全覆盖的从业人员情况,如招揽客户人员(准经纪人)、基金销售机构基金销售人员的情况;4、通过从业资格考试未注册人员的情况;5、未注册人员与机构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况;6、对证券从业人员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二)从业人员持续符合执业注册要求的情况。从业人员参加后续职业培训达到20学时,未发生违反证券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遵守执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方可通过年检。三、年检工作程序证券从业人员年检工作的主要环节包括:(一)机构和个人填表,完成自查和内部审核;(二)各机构年检结果在本机构进行内部公示;(三)各机构年检结果通过协会网站进行外部公示;(四)协会公告年检结果;(五)协会进行现场检查和网上抽查;(六)各地协会对年检结果进行盖章确认。有关具体操作程序参见证券从业人员年检操作程序(附件1)。四、年检的组织和执行证券从业人员年检工作由协会执业标准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落实,年检工作将通过互联网在协会的“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从业人员执业证书管理系统”中完成。各机构应认真组织自查,督促有关人员参加年检。各机构应指定专人担任资格管理员,按照协会要求做好本机构从业人员的年检工作,管理层应切实履行相关的管理和监督职责。有关机构或人员不能按要求配合协会履行年检程序的,协会将按照细则第三十五条对其进行处理。五、年检时间安排年检将于8月1日开始,各机构应在9月30日前完成申报、自查和内部公示,以确保10月份可通过协会网站将年检结果进行公示。11月1日起,协会网站将陆续公告通过年检的从业人员名单。年检期间,协会的从业人员执业注册申请、变更、备案等日常工作照常进行。六、年检公告协会将自11月1日开始陆续公告各机构年检通过人员名单,同时按照关于更新注册证券从业人员查询信息的公告(附件2)对注册证券从业人员信息查询内容进行更新,为从业人员和机构查询从业人员执业注册信息提供方便。根据年检公告,通过年检的人员应尽快前往本人所在地的地方证券业协会缴纳年检费用,费用标准为20元/人,由地方证券业协会在其执业证书上加盖“2007年证券从业人员年检专用章”,其执业证书有效期相应延长至2009年12月。经盖章程序后,年检结果方能在协会执业证书管理系统中生效。对年检未通过和未按要求参加年检的从业人员,协会将于2008年2月1日进行公告,并按照有关规定注销其执业证书。七、联系方式中国证券业协会执业标准工作委员会联系人:明国珍汪莉贾韬联系电话:010-传真电话:010-附件:1、证券从业人员年检操作程序 2、关于更新注册证券从业人员查询信息的公告附件:1证券从业人员年检操作程序中国证券业协会将通过互联网在“执业证书管理系统”中进行2007年度证券从业人员年检。该系统由个人、机构、协会三级子系统组成。年检程序主要分为机构和个人填表,机构完成自查和内部审核、年检信息公示、年检结果公告和确认等几个环节。有关具体操作程序如下:一、机构和个人填表,完成自查和内部审核(截止日9月30日)首先,机构应对从业人员执业注册情况进行自查,并在执业证书管理系统中如实填报机构信息备案表(附表1),同时,根据执业证书管理系统提示,通知本年度年检范围内的从业人员填报执业证书年检申请表(附表2)。个人完成填报后,机构对个人填报内容应认真审核,确保其真实、完整,并核实从业人员后续职业培训和执业行为是否符合年检的相关要求。机构的内部审核程序完毕,即可通过执业证书管理系统加以汇总统计,制成符合年检要求从业人员名单和不符合年检要求从业人员名单(两表格式见附表3)。二、机构内部公示年检结果机构应将机构信息备案表、符合年检要求从业人员名单和不符合年检要求从业人员名单在本公司的办公系统中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内部公示期间,机构应对收到的投诉和异议及时予以调查核实,并修正汇总信息。内部公示期结束后,机构通过执业证书管理系统将机构信息备案表、符合年检要求从业人员名单、不符合年检要求从业人员名单提交至协会。机构应敦促不符合年检要求的人员暂停执业,如从业人员因后续职业培训学时数不足不能通过年检,机构应要求其尽快补足培训学时,然后再参加年检。三、通过协会网站进行外部公示(截止日10月31日)协会将各机构提交的符合年检要求从业人员名单通过协会网站向社会公众公示,公示期为20个工作日。外部公示期间,公众可就公示内容向协会和所涉机构提出投诉和异议,协会及所涉机构应及时予以调查核实并修正有关公示信息。外部公示期结束,各机构应向协会提交有关执行办法和细则的自查情况书面报告,附上机构信息备案表、符合年检要求从业人员名单和不符合年检要求从业人员名单,公司负责人和资格管理员均应在书面文件上签字确认并加盖公司公章。与此同时,各机构应敦促不符合年检要求的人员在20个工作日内整改完毕,整改期结束,对仍不符合年检要求的,协会将其列入年检未通过人员名单予以公告。年检公示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所涉机构有关部门有义务受理实名投诉,匿名投诉将不能予以受理。对调查属实的投诉,机构应及时处理并告知协会,以便修正年检公示信息。如机构不予受理有关投诉,投诉人可向协会直接投诉。四、协会公告年检结果及年检结果的确认协会网站设置年检公告栏目,对年检结果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