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_鄂尔多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纪实_第1页
环境管理_鄂尔多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纪实_第2页
环境管理_鄂尔多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纪实_第3页
环境管理_鄂尔多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纪实_第4页
环境管理_鄂尔多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纪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崛起到和谐鄂尔多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纪实月的鄂尔多斯山川秀美、流金溢彩。当我们还沉浸在“一会两节”的喜悦气氛中余兴未尽之时,我们又迎来了全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我市的胜利召开,这不仅是对我市环保工作的充分肯定,而且也是对我们共建和谐鄂尔多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成就的一次充分展示。“十五”以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工业立市的大旗,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以农牧业为主导向以工业为主导的历史性跨越。鄂尔多斯凭借自身的强劲发展势头与呼、包二市共同引领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与呼、包二市竞相呼应、交替领先,形成了区域经济中强势崛起的“金三角”格局。 据年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市名单,鄂尔多斯名列第位。在西部个地级市中,鄂尔多斯市经济总量列入前位。我们自己也切切实实体会到,“十五”时期是我市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变化最为显著的五年,也是为今后更快更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一、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在经历了大开发大发展与高经济增长的短暂历史时期后,鄂尔多斯人又开始重新审视鄂尔多斯的再发展,积极探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循环式生产、推进“三化互动”、建设“绿色大市”的新路子,作起了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大文章。回顾“十五”,鄂尔多斯的环境保护事业,通过积极地开展污染治理,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在环境综合整治上取得了新突破。从过去的高耗能、高污染、“十五小”“新五小”遍地开花到园区发展集中管理;从痛下决心全面清理整顿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载能企业“关小促大”到所有污染企业环保设施的配套运行;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上迈出了艰辛的一步,有效地遏制了高耗能、高污染、技术落后产业在我市盲目发展的势头。特别是通过去年的大幅度清理整顿,全市的环保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起点。面对“十一五”,我们依然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从我市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态势来看,呈现出更加良性的快速发展态势,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重要领域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有所突破。市委、政府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集中式发展,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构想。这些都无疑为环保事业的阔步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全国的大气候来看,国务院新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为今后的五年和十五年的环保工作确定了发展方向。总结这些年来的工作经验,按照市委书记云峰的话说:我们正在摆脱陈旧观念的“四大困扰”,实现了科学发展的“三大提升”。一是摆脱了生态恶化、治理、再恶化、再治理的困扰,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鄂尔多斯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和丘陵沟壑区、干旱硬梁区各占,每年注入黄河的泥沙有亿多吨。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和关怀鄂尔多斯的生态建设,各族人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但由于自然、人为因素以及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始终难以摆脱破坏、治理、再破坏、再治理的困扰。其背后是生态平衡的铁律在起根本性、支配性作用。年到年,连续三年大旱,鄂尔多斯草原赤地千里,的草原沙化、退化,严重威胁着我市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现实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刻反思:查阅鄂尔多斯有气象记载的年历史,“十年九旱、灾害连年”是基本的自然规律。顺应这一规律,年,我们提出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对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种养结构、养殖方式、人口布局、产业化发展、资金使用方式进行“六大调整”,坚持不懈地推进禁牧休牧和舍饲养殖,坚持不懈地推进人口转移,减少农牧民、致富农牧民,通过主体的主动退出求得客体自我平衡、自我修复。五年来,转移农牧民万人,粮食产量由年的亿斤增加到去年的亿斤,牲畜头数由万头只增长到今年的万头只,植被覆盖率由左右提高到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元提高到元。同时,全力组织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扶持和培育一批农牧业龙头企业,加快草畜林沙产业化,逆向拉动生态建设,创造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的多赢局面,初步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国灌木林现场会、防沙治沙工作会议和水资源工作会议相继在鄂尔多斯召开。 二是正在摆脱发展、关闭、再发展、再关闭的困扰,开创工业文明发展新局面。针对工业发展中存在的总量小、产业链短、产业层次低、增长粗放、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年,我们提出了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和高度节能环保“六个高”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循环经济发展。五年来,我们一方面在不断加快先进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在不断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一方面在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基地集中,另一方面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努力摆脱发展、关闭、再发展、再关闭的困扰。我们大力度整合和淘汰小、散、乱,取缔了多家小水泥、小炼铁、小白灰,关闭了多座小煤矿,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单井产能、装备技术、全员工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矿井,地方煤矿由多座压缩到座,煤炭年产量由年的万吨增加到亿吨,鄂尔多斯成为全国首个亿吨级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我们停产整顿了多家污染企业,促使所有排污企业上了环保设备,引导和培育了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初步形成了煤电及其废弃物利用、煤煤化工及其废弃物利用等循环产业链条。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规划建设了蒙西、棋盘井、树林召等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了一批有比较优势的煤液化、煤焦联产、煤电联产、煤电冶金联产项目,产业集中度、资源加工度不断提高,煤、电、化工、建材、绒纺、冶金等主导产业呈现出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着力推进产业多元化,汽车制造、重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生物制药产业正在建设和发展。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相当于“九五”末亿元的倍,在总量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保持了长周期、快增长。 三是正在摆脱建设、拆迁、再建设、再拆迁的困扰,努力开创城市文明发展新格局。多年来,我市缺少一个长期的、总体的、深度的城市建设规划,城镇布局不合理,市府东胜每年拆拆建建、修修补补,规划反复修编,年年修编,仍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鄂尔多斯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宜人居,而且人口不多,因此不可能建设更多的城镇,必须突出重点,着力打造城市核心区。我们从这些年的建设中,从各地的发展经验中得到一个结论:在一个小城镇的基础上,靠拆迁是拆不出大城市的。撤盟设市后,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鄂尔多斯迫切需要加快城市化发展。伴随着市区人口的急剧膨胀,拉大城市框架、补足城市欠缺、推动城市崛起势在必行。为此,我们提出了“拉大、补欠、崛起”的城市化思路,跳出拆迁思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规划了以“一市两区、三个组团”为城市核心区,辐射具备产业支撑和发展潜力的重点城镇的城镇化发展布局。我们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努力与世界城市建设先进理念接轨,打造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区。新区建设也为东胜区的改造提升留下了发展空间,使东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与新区共同崛起,建设一市两区、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大城市。 四是正在摆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困扰,打造文明发展新平台。多年来,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建设水平低、建设速度慢,成为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最大的瓶颈制约。在加快发展中我们始终强调“三化互动水支撑、基础设施要先行”,转变“量入为出”、“先建设、后提高”的观念和做法,坚持抢先、领先、超前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以市场机制、企业运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少花钱甚至不花钱的情况下,完成投资多亿元,构建了鄂尔多斯水、电、讯基础供应网络和公路、铁路、航空相结合的立体化交通体系。坚持“拦截地表水、蓄住天上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三水”并举,新建、修建了乌兰木伦、扎萨克、呼和乌素等座大中型水库,完成了东胜和棋盘井两大引黄供水工程,创造性地开展了水权置换、节水改造、循环利用,提高了水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推动了节约型社会建设;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公里、 地方铁路公里,鄂尔多斯机场年内建成投运;建设覆盖全境的电力、通讯网络,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万千瓦,千伏、千伏输变电站分别由年的座、座增加到年的座、座,新建千伏输变电站座,供电能力由年的万千伏安增加到年的万千伏安,为建设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打造了坚实的基础平台。 改革与发展是一场革命。建设“绿色大市”,推动人口转移,变革千百年来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摆脱恶化、治理、再恶化、再治理的困扰,始终伴随着激烈的思想碰撞、观念冲突和自我扬弃;铲除“十五小”,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摆脱发展、关闭、再发展、再关闭的困扰,始终伴随着认识的交锋、利益的取舍和痛苦的抉择;拉大城市框架,严格执行规划,实现城市组团式发展,努力摆脱建设、拆迁、再建设、再拆迁的困扰,始终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认识的升华和理念的更新;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先期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明发展新平台,始终伴随着视野的拓展、制度的创新和矛盾的破解。正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真理,坚持开拓进取,着力摆脱“四大困扰”,从而实现了“三大提升”: 一是经济实力大提升。“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年均保持和以上的高速增长。据自治区统计局最新反馈,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人均美元,财政收入达到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亿元,经济总量进入西部个地级市前位,综合实力荣列中国百强市第位。实施市旗经济一体化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配置资源,县域经济爆发出强劲的活力和增长势头。年,全市个旗区财政收入全部过亿,县域经济组团式进入自治区“第一方阵”。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元和元,月份实现财政收入亿元。 二是产业层次大提升。坚持不懈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比由“九五”末:,调整为年:,一产在中的份额减少,但总量扩大,效益提高;二产主导地位仍然突出,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推动下,呈现新型化、多元化发展态势,项目建设和产业层次由低端向高端演进;三产增速不断加快,所占份额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三产增加值首次超过二产,传统服务业向集约化、高层次演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具有鄂尔多斯优势特色的文化、旅游、运输产业蓬勃发展。成陵开发区成为自治区首个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婚礼进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蒙古族民俗文化和成吉思汗文博园为重点的草原文化产业板块,以响沙湾、恩格贝、七星湖为重点的沙漠旅游产业板块,以“鄂尔多斯人”遗址、秦直道、阿尔寨石窟为重点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板块,推动了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三是发展后劲大提升。五年来,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个,总投资达到亿元,世界第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国内第一条煤间接液化生产线,大化肥生产线、天然气制甲醇生产线等一批大型项目都将于年至年建成投产、发挥效益,鄂尔多斯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将更加坚实、更加强劲。围绕羊绒、煤炭、化工等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技术研究中心,扶持和引导企业建立了个博士后工作站,鄂尔多斯已建成全国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和国家羊绒标准化基地、煤液化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几年来,通过引进大项目建设大基地,通过建好大基地吸引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大基地聚集科技、人才、资本、管理等优势生产要素,从根本上改变了地区要素结构,提高了要素集聚水平,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回顾我们这些年来走过的发展历程,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汲取,特别是在打造能源重化工基地的进程中,强化环境保护,促进科学发展,坚持生态立市,实施“关小促大”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落实和政策推进,对发展中地区破解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这对矛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五”以来,我们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在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一是尊重规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我们遵循市场经挤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和城市建设规律,坚持从地区实际出发,始终保持清醒、冷静,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发展没有停步,也没有走弯路。从多年的发展实践中,我们总结得出了鄂尔多斯十年九旱、“三化”互动水支撑和自然资源转化增值“三大规律”。顺应规律,提出并实施了收缩转移、沿河开发、循环发展三大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重心向沿河沿边地区的战略性转移,正在走出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集中发展道路。 二是把握大势,全力抢抓发展机遇。我们全力抓好每一次机遇,借力发展,乘势而上。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已被打破;抢抓撤盟设市机遇,加快城市化进程,“一市两区、三个组团”的城市核心区正在形成;抢抓国家煤电油运紧张的市场机遇,做大做强煤炭、电力产业,大力发展煤化工等能源深加工产业,打造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抢抓国家宏观调控机遇,以节能降耗为目标,促进了非煤产业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三是扬长改短,将资源优势与产业政策、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我们充分认识和把握市情,在扬长改短中发挥比较优势,努力使产业发展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发展走势,符合地区实际。努力扬长,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着力改短,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是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资源是稀缺的,更是珍贵的。我们倍加珍惜水资源,在加强对境内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在黄河水权置换和节水改造、循环利用上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倍加珍惜生态资源,率先实施禁牧、休牧、轮牧,坚持将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倍加珍惜煤炭资源,坚定不移地关小上大,实施提高回采率攻坚战,推进煤炭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倍加珍惜自然环境,痛下决心治理污染,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五是营造发展“洼地”,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我们深化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政府职能从直接配置资源转变到创造发展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洼地”效应凸显,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改革产权制度,实现了国有股的战略性退出,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经济自主增长更加稳健;我们不仅引进区外大企业,更注重培养本土企业,一代又一代企业家茁壮成长,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我们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吸引民营资本大规模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民间投资活跃。非国有投资完成额从年的亿元增加到去年的亿元,年均增长;非国有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从年的上升到,民营企业筹资能力增强,资金来源多样化。二、决策层观念的重大转变了解鄂尔多斯环境污染状况的人都知道,有东、西两个“黑三角”即:晋、陕、蒙接壤三角地带“黑三角”和宁夏石嘴山、乌海市、鄂托克旗接壤三角地带“黑三角”。所以称之为“黑三角”一是指哪里的煤炭资源丰富,另有一层贬意是指哪里的污染十分严重。中华环保世纪行的第一年,当时记者们在西“黑三角”采访,看到这一地区的馒头小土焦遍布山野,狼烟四起,便给这里冠以“八百里火焰山”的“雅名”。谈及东、西“黑三角”时 鄂尔多斯市市委书记云峰感触颇深。他说:我们鄂尔多斯煤炭资源丰富,过去很穷,这些年为了尽快发展,走的是一条原材料工业的路子,虽然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也为地区生产总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这样的原材料工业,结果是把附加值高的、产业链长的都做到市外去了,留下了很多都是污染区、塌陷区、着火区所以我们再也不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了。今后我们就是要在资源的有序利用、科学开采、合理布局、提升产业链、增加科技含量上动脑筋作文章,在资源富集区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新路子,要充分利用好每一点资源。他还说,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采煤、发电给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留下的煤矸石、粉煤灰、工业污水、废气和高耗能企业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媒体曝光,上级督察,我们战略突围,为的就是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从去年以来,我们市委、市政府借助国家六部委清理整顿电石、铁合金、焦化等行业的有利契机,大力开展清理整顿,全市共涉及7个行业620多家企业。我们通过努力先后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相关企业192家,停产整顿221家,关闭小煤矿1500多座,督促所有重点排污企业安装和运行环保设施,通过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使烟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当年削减13.2万吨、4.9万吨。要通过治理实现“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高产业链、高度节能环保”的工业园区建设目标。必须解决遍地开花的问题。一家一户高度分散,不便于解决治理工业污染的问题。“十五”期间,鄂尔多斯规划建立了7个工业园区,解决无序乱发展的问题,从宏观调控上解决“小、散、乱”。坚决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上工业项目同时要上污染治理设施,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积极促成各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条,努力使上下游产品有机衔接,实现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如开采出来的原煤经过洗选,中煤用来发电,粉煤用来炼焦,发电后的粉煤灰用来提炼氧化铝,硅钙渣用制水泥,电把氧化铝电解成铝产品等等。煤炼焦,产生的煤气可作年生产140万吨大颗粒尿素化肥的燃料,减轻污染,把天然气节约下来,派上大用场。我们认为,污染其实就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循环经济就是要把污染变成可利用的宝贵资源,将它“吃干、榨尽”。为了提高产业层次,我们果断地关掉了棋盘井年产20万吨以下的焦炭企业,对不适应形势发展的环保局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单设了所有旗县环保局。我们有信心通过努力在五年内把鄂尔多斯市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鄂尔多斯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秉军分管工业和环保等项工作,他近几年的感受,是对云峰书记发展思路最生动的诠释和解读。他说,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大了对能源的需求,给鄂尔多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实践证明,过去10几年靠“十五小”搞资源转化的“小、散、乱”路子实在是行不通了,因为付出的环境、资源代价太高。小煤窑回采率低,只有20%左右,资源浪费大,是落后生产力。乱采滥挖造成对资源的巨大浪费,损耗了资源优势。为此,我们关了1500多个小煤窑。一度我们搞了些资源加工型的项目,如焦炭、电石等,引来更大的环境问题。到处布局,土、小、散,公路边,城镇内,结果到处污染。受污染危害的是老百姓,他们说:“老板赚钱,群众受害,环境污染,政府买单”。虽然一时发展了,增长方式落后,模式粗放,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其一,一个地区戴上两个“黑三角”帽子,形象不好。大的投资商和高技术人才不愿来,过去棋盘井就陷入这种困境。其二,污染严重,空气污浊,老百姓不答应,厂群矛盾突出。工业经济究竟应该怎么发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资源产业化,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建立重化工基地,确定规模发展的产业定位。现在的大是针对过去的小而言,只有规模发展才能形成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条,构成循环经济模式。从发展布局方面,我们在全市规划了7个大的工业园区。从产业模式方面,我们大力推行循环经济。通过这种模式,把影响整体的环境问题一一进行解决。 过去我们建工业园区,未形成产业链条,未构成循环经济圈,就好比把散落的羊赶进羊圈简单地圈起来。现在就是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在园区内摆布好,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由工业园区发展成重化工基地。鄂尔多斯市抓环保工作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党委重视,“一把手”亲自抓落实。2004年,市委书记云峰在各旗委书记参加的上海读书会上说过的一句话,至今还被人们传为佳话。云峰为了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推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资源产业化,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决心打破“十五小”的坛坛罐罐,掷地有声地指出: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每个同志必须果断做出抉择“是要乌纱还是要污染!”回想起上海学习时的情景,几位被采访的旗委书记都深有感触地说:云峰书记的话语重心长,他是要求我们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治理环境污染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发展循环经济,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来谋划工业经济的发展,促使我们进一步梳理发展工业的思路,坚定摆脱传统的线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决心,高度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及高效转换,高度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在发展观上,由过去的重数量增长、轻环境保护的粗放型经济状态向推进循环经济转变;在发展方式上,由过去的小打小闹、低水平的资源转化状态向集群产业转变;在发展环境上,由过去的以出台优惠政策为主的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全面优化环境转变;在发展规模上,由建设工业园区向建设大工业基地转变。领导阶层的思想转变,大大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的科学发展。 鄂托克旗旗委书记刘桂花对记者说:我抓环保开始自觉性并不是那么强,为环境问题云峰书记每年都要在我们旗坐阵督战,我是在云峰书记的带动下,由被动转为主动出击的。你想想,我旗的主导产业是煤炭,而煤炭加工业从数量上看,大部分属于“十五小”企业。如果我们全部取缔,每年至少年减少税收9000多万元,这对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财政供需非常吃紧的旗县决策者来说,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由于被关闭的企业利益受到损害,引起了企业业主的强烈反对,业主、股东纷纷打来电话、发恐吓信,聚集上千人堵国道,有的卧到推土机下面,更有甚者捏造一些罪名,通过匿名信的方式,发往上级领导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影响旗委、政府和部分领导的形象。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我们没有屈服,没有犹豫,没有退缩,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下决心关小促大,在治理环境污染中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我们认真做好“疏导”工作。帮助和引导企业为已建成的39台高载能矿热炉全部安装了环保设备,特别是鄂尔多斯新建成和即将建成的38台高载能矿热炉均配备了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环保设施,与主体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实现企业废弃物的达标排放。蒙西园区、鄂尔多斯电力冶金有限公司、利民煤焦公司、星光集团、棋盘井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从去年以来投资环保设施和技术改造经费达5亿多元。由于强有力的行政干预,使棋盘井的经济发展迅速从“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发展路子中挣脱出来,使企业设备上了档次、上了规模,走上了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低消耗的良性循环发展轨道。其次,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进行“封堵”。从2004年开始到去年10月份,全旗共关闭取缔“十五小”企业183家。其中,主要生产设施涉及小土焦炉517支,小机焦炉22座,小白灰窑195孔,小炼铁炉10座,小水泥粉磨厂一家。治理污染坚持“疏导”与“封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得效果。伊金霍洛旗旗委书记刘文山,亲自给旗六大班子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动员,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他对记者说,云峰书记尖锐地提出“要乌纱还是要污染”的问题,不是恐吓,也不是危言耸听。我们从他推心置腑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一把手保护环境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旗在整改高载能企业的同时,对全旗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提出综合整治方案,到目前已经取缔违规煤场67家,沙石料场34家,并全部恢复了地貌,到年底取缔完105家机焦企业。全旗5家环保型的电厂,年用150万吨煤矸石发电,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利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将矿区建成花园式的新型工业化文明矿区。在准格尔旗,旗委书记贺隽非常兴奋地给记者介绍了在该旗落户的鄂尔多斯市煤化工项目,他介绍说,鄂尔多斯市是煤炭资源富集区,探明储量1496亿吨,约占全国的1/6、全区的1/2,煤质优良,具有高发热量、低灰、低磷、低硫的特点,是世界上罕见的优质环保、动力煤。拟建的煤化工园区将充分利用鄂尔多斯市丰富的煤炭资源,结合三林集团在技术、管理和资金方面的优势,按循环经济的思路,采用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模式,这个占地约30平方公里的煤化工基地,将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鄂尔多斯市建立起绿色环保的化工园区。整个园区计划总投资为800亿元,年煤炭转化量达到2000万吨。今年以来,煤电、煤煤化工、天然气化工三条产业链延伸大项目纷纷落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8项,总投资864亿元。工业化的迅猛崛起,特别是园区工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进程,鄂尔多斯市正在实现由小城镇向大城市的巨变,城区面积由40平方公里扩大到82平方公里。三、生态立市战略的准确定位生态立市战略的准确定位切中了鄂尔多斯资源富集与生态环境脆弱矛盾之间的要害。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鄂尔多斯市的财政收入不足3亿元,在世人眼中,鄂尔多斯是个“大地方、好地方、穷地方”。说大,拥有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说好,地下资源丰富;说穷,捧着金碗讨饭。鄂尔多斯地处黄河上中游严重的水土流失区和风沙区,毛乌素、库布旗两大沙漠和丘陵沟壑、干旱硬梁地各占总面积的48%,沙化、退化草场面积6000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7050公顷,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约1.6亿吨,占黄河上中游地区入黄泥沙的1/10,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2000年,鄂尔多斯遭受了连续3年的大旱,农田荒芜,草牧场沙化,牲畜大批死亡,8.7万平方公里土地70%近于沙化。面对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一度陷入困境的农牧区经济,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建设“绿色大市”的科学决策,确立了“立草为业、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农牧业发展思路,率先在全自治区实施了“禁牧休牧轮牧、舍饲半舍饲养殖、转移农牧民”保护生态恢复的“三大政策”,实施“生产布局、人口布局、生产方式、种养结构、资金投入、产业化”等“六大调整”。2000年以来,全市942个嘎查实行了禁牧,禁牧封闭面积达2810万亩,占全市草原面积的38%,291万头牲畜实现了舍饲,涉及19.3万农牧民;休牧涉及154个村嘎查、2.1万农牧户、204万头只牲畜;以草定畜、划区轮牧涉及137个村嘎查、19万农牧户、136万头只牲畜。加上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惠泽和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短短6年里,绿染高原,植被覆盖度由过去的不足30%提高到今年的70%。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引洪漫地,大面积种植沙柳、沙棘,完成了黄河“十大孔兑”的治理。“十五”以来累计减少注入黄河泥沙3亿吨。禁牧探索出了鄂尔多斯舍饲畜牧业的大发展的绿色新路。在科学决策的有效指引下,全市舍饲养殖业迅猛发展,牲畜头数非但未减少,反而由1999年的725万头只增加到今年的1382万头只,创历史新高。去年,竟有381万头只牲畜定居达拉特,稳坐全市畜牧业大旗头把交椅,昔日的“米粮川”正成为如今的“养羊滩”。鄂尔多斯的决策层从历史和现实的分析得出结论,“十年九旱”是自然规律;“三化互动水支撑”是客观规律(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资源加工转化增值”是经济规律。在充分认识和尊重这“三大规律”的基础上,全力实施“三大战略”,即在广大农村牧区实施“转移和收缩发展战略”,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彻底解决农牧民致富的问题,彻底结束靠天吃饭的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实施“沿河开发战略”,将发展重心逐步转移到水资源富集的黄河、无定河流域,形成沿河产业集群和城市集群,建设黄河经济带;实施“循环经济战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率先建设节约型社会,到2010年,将鄂尔多斯市创建为自治区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据记者了解,这几年通过“减少农牧民、致富农牧民”,“还绿于自然”等一系列举措,全市农牧民人数已从“十五”前的91.5万减少到72.1万,实际从事农牧业人口下降到50.7万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2470元提高到3908元,开创了生态恢复、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的“多赢”的新局面。2000年至今,全市实施人工造林55万公顷,种植优质牧草16万公顷,飞播造林57万公顷,封育3.6万公顷。发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部队民兵、厂矿企业和学校深入开展义务植树,亿利、伊泰、东达等50多家企业,投资3亿多元参与生态建设,建设规模达到19万公顷。鼓励、支持荒沙、荒地承包绿化经营,2004年,全市承包造林面积在30公顷以上的大户有2500多户,个体造林面积占造林总面积的80%以上,涌现出以全国劳动模范殷玉珍、乌日更达来为代表的一大批造林大户。全市70%的土地披上了绿装,有效收缩了农村战线;在728公里黄河沿线上,黄河经济带正在形成,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鄂托克旗棋盘井、蒙西,杭锦旗巴拉贡,达拉特旗树林召,准格尔旗大路新区,万家寨水利枢纽等数十个工业园区和项目都在黄河岸边异军突起,其中,蒙西和棋盘井已经成为鄂托克旗的两艘“经济航母”,效益凸现;在“循环发展战略”方面:蒙西循环产业、浩特水泥、煤矸石电厂、新华结晶硅等十多条循环经济链已经完整形成,在这些环经济链中,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炉渣、粉煤灰、风积沙、煤矸石、焦炉煤气都变成了资源。2004年3月建成投产的内蒙古浩特水泥公司利用达拉特电厂的废弃粉煤灰做原料,以物理方法生产水泥,每年可消化掉13万吨粉煤灰。四、职能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鄂尔多斯人冲出环境污染的重围,正在向新型工业化道路大踏步前进,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城市,正在鄂尔多斯高原崛起。随着两个“黑三角”地区污染问题的暴露,引起了国家四部委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了晋陕蒙宁地区的污染治理问题,并及时下达了关于对电石、铁合金、焦炭等行业清理整顿的通知。按照国家四部委的要求,我们在这次清理整顿中始终坚持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职能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四部委的文件精神,把解决好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时刻放在心上,紧紧围绕“三个重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优化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和新的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腾出环境容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重点行业的清理整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鄂尔多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从2004年开始,按照国家四部委的有关要求,我市对全市范围内的电石、铁合金、焦炭行业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3年来,督促118家电石、铁合金企业投资6亿多元配套安装了环保设施,全市118家电石铁合金企业262台矿热炉中有49家109台矿热炉验收合格准予生产,目前还有31台矿热炉已按要求整改完毕,正在验收。其余122台矿热炉仍在停电停产整改中。清理整顿期间,全市坚决取缔淘汰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污染改良焦、100立方以下炼铁、20万吨以下机焦共108家违法排污企业。通过整治,使电石、铁合金、焦炭等行业在我市盲目发展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污染比较严重的鄂托克旗棋盘井、准格尔旗沙圪堵、薛家湾等工业重镇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针对部分高载能矿热炉为了降低成本出现无组织排放、偷排漏排、停运环保设施等现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研究推广了旁通烟道的切割改造技术,从今年年初开始实行到6月份全市168台矿热炉的技术改造已全部完成。这一技术的改造和推广应用大大削减了污染物的排放,并且受到国家四部委验收小组的充分肯定。针对取缔关闭整改过程中停电停水、停产拆迁、环保设施配套运行等矛盾突出的焦点问题,我们采取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政府牵头、统一政策、有序推进的办法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其实,我们所遇到的大量棘手问题的解决都是在主要领导的挂帅和支持下完成的。市长刘锦同志也为此寝室不安,几次下到基层深入到企业和群众中开展工作、研究对策,分管市长王秉军、罗斌更是一马当先走在了大家的前头,没有他们的鼎立支持,我们的清理整顿这种“讨人嫌”工作可以说寸步难行。我市从解决环境问题的整体效益出发,为腾出更大的环境容量确保一大批支撑项目落地,对国家四部委未列入清理整顿范围内的兰炭、白灰、煤场、沙石场等部分重污染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对境内的105家162座兰炭企业断电停产,还有部分兰炭企业现正在清理整顿过程中,预计于年底全部整改完毕;对全市231家819孔白灰窑进行了清理整顿,彻底取缔了土法烧制窑345孔,并恢复了地貌;对公路主干道路沿线的149家煤场取缔搬迁;取缔了34家沙石场,并恢复地貌, 现正在对近黄河110国道沿线24处选料厂、砖厂等违法违规企业清理。此次行动,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侯世国助理巡视员一行的肯定“鄂尔多斯走在了周边地区的前列,为国家发改委尽快完善相应的政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据统计,全市取缔淘汰企业的直接损失(建设投资)达9.1亿元,年减少税收3亿元左右;经测算,取缔、淘汰企业年消减烟粉尘排放量13.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4.9万吨,电石铁合金企业在满负荷生产且正常运行环保设备的情况下可消减粉尘排放量39.8万吨。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度消减为我市投资落户大型项目争取了环境容量,为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我市的高载能重污染企业主要集中在棋盘井、沙圪堵、薛家湾、树林召、新庙、新街等工业重镇和部分小的工业园区,我们在通过对重点行业的清理整顿取缔关闭了一大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载能企业的同时,对这些重点污染区域的综合整治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措施和治理时限,把责任分解到基层,加大督促检查的频次和力度,市旗两级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现场督促,并先后十五次召开各类协调会议,部署任务、研究政策界限和法律程序、探讨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组织验收等,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特别是针对棋盘井、沙圪堵、薛家湾、树林召、新庙等地任务繁重、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等特点,我们派出五组精兵强将长期蹲守协调,督促落实,把工作做在了前头,使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基层,既减轻了基层工作的压力又提高了整体工作的效率。棋盘井、沙圪堵、薛家湾等地区的污染状况明显改观,并相继出现了“三多一少”现象,即:穿浅色衣服的人多了,早晚锻炼身体的人多了,讲普通话的人多了,因环境问题骂街的人少了,美化了环境留驻了人心。中华环保世纪行人民日报记者6月3日以题为“重拳出击,治污行动明显加快棋盘井等地一路看好”报道了当地的环保清理整顿效果。当我们把和谐发展的目标与棋盘井“十五”期间发生的巨大变化相照应的时候,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棋盘井不仅以其经济迸发式的快速增长引人注目,而且在环境保护方面也迈出了全新的步伐。棋盘井是个资源富集地区,在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国内能源需求量的不断盘高,在棋盘井周围这样一个不到几十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十五小”企业迅猛崛起。“要想实现发财赚钱梦,投资办厂到棋盘井”,没钱的穷人就是“打工也要到棋盘井”一度时间,棋盘井成了周边地区投资商和众人关注的焦点地区。在当时,棋盘井镇区内高炉林立,烟囱四起,冶炼业“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煤炭业“无序开采,到处乱挖”;采矿业“炮声隆隆,山石滚滚”不可否认,这在当时的确促进了棋盘井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作为一个年轻的城镇,在实现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却背上了沉重的污染包袱。 发展是硬道理变成了招商开发就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变成了只要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就是第一要务;发展中保护变成了先发展后保护这些观念的变迁也就是棋盘井园区决策者们思想观念更新的缩影。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社会公众意识的进一步觉醒,还有那些公众生存环境权益受到侵害的强烈呼声都促使了他们“和谐发展”观念的形成。在这其间他们已经整整走过了十年。棋盘井地区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再加上这些年来的盲目开发,将这一地区经济再度发展的环境承受能力推到了崩溃的边缘。群众上访案件不断上升,媒体记者的频频光顾,国家部委的挂牌督办到了“十五”末,棋盘井再度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旗领导班子分析利弊痛下决心,管委会知难而进全力协同,从去年初开始根据国家四部委关于对电石、铁合金、焦炭等行业清理整顿的通知精神,工业园区积极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重污染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取缔。面对个体工商户的不满情绪,面对园区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减少,面对社会公众的急切关注,面对友邻地区的观望审视面对这些重重困难,他们采取了强势的政策宣传、大幅度的政策性补贴、限期关停的取缔措施,抓住机焦企业这个污染大头不松手,使这次清理整顿工作走在了周边地区的前列,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到2005年9月底,园区21家年产量在20万吨以下的机焦企业全部被取缔;同时取缔的还有100立方米以下小炼铁6家共计9台炉;对境内8家高载能企业全部实施了技改,安装了先进的环保除尘设备。10月1日一次性将21家60米高的烟囱暴破成功。此次取缔行动直接损失近3亿元,财政收入因此减少近5000万元。据测算由此可消减粉尘排放量3万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3.4万吨/年,棋盘井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环境容量和空间进一步扩大,为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年以来,根据国家监察部、环保总局联合检查组关于对电石、铁合金、焦炭等行业清理整顿工作回头看反馈意见的通知精神,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限期整改,并结合实际对33家白灰企业133孔白灰窑和非煤矿山行业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动。当我们为取缔、爆破成功而感到一丝欣慰的时候,也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我们在取缔了污染企业、炸掉烟囱的同时,也炸掉了财富、炸掉了人民的血汗钱;这种政策性失误直接导致的经济后果以及给环境、资源带来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棋盘井管委会的领导层也和我们一样感到了问题的沉重棋盘井到底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旗委、旗政府的决策者在探索,棋盘井管委会的领导层也在思索,棋盘井的广大人民群众也在纷纷议论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就没道理,和谐发展才是大道理。实践已经深刻表明,只有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生态环境是现实的竞争力,更是未来的生产力。既要为今天的发展尽力,又要为明天的发展尽责;既要生活小康,又要人民健康;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快速发展,又要可持续发展。这是棋盘井管委会领导层而今的共同认识。面对严峻的形势,鄂旗旗委、旗政府果断决策要牢固树立“建设和谐发展新城镇”的理念。2005年,棋盘井管委会领导班子决定,实施“蓝天工程”,还蓝天于市民,6月5日,棋盘井“蓝天工程”正式拉开帷幕。据了解,棋盘井实施“蓝天工程”,当时在我市工业园区尚属首家。 今年年初,棋盘井管委会再次强调,按照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发展、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基础设施健全、生活舒适方便的要求,以积极开展“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活动为突破口,明确提出力争用23年的时间建成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型”,具有地区示范性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推进创模活动的开展,棋盘井管委会在继续加大力度对环境违法、超标排污企业实施清理整顿的同时,又相继展开了“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