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docx_第1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docx_第2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考高三历史 (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作者的材料中主要意在表明 ()A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2.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层,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这里引起“百姓”词义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化出现,宗法制遭到破坏B隋唐时期科举制的推行,导致世家大族开始衰落C两宋时期城市商业迅速发展,市民队伍迅速扩大D近代“西学东渐”,西方自由平等思想广泛传播3.刘泽华先生认为:“秦始皇称皇帝,同时又称天子。皇帝观中有神性,但突出的是理性、创造性和社会的至上性;天子称号无疑更多的是神性。”对秦朝皇帝制度的正确理解是 ( )A彻底放弃了西周的政治观 B皇族对国家政权的完全垄断C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 D强调“君权神授”的合理性4.下表是秦朝“九卿”和唐朝“六部”的职能对比,对此比较的正确理解是 ( )舒中高三统考历史 第2页(共8页)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大大加强C机构精简效率更高 D官僚政治走向成熟5. 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材料中班固认为汉武帝的“推恩令”( )A破坏了中央集权 B成为汉末王莽篡权的根源C严重削弱了国力 D. 削藩过度难以长期维系政权 6. 下表是唐朝士族子弟科举入仕人数统计简表。对照九品中正制,下面对该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郡 望唐前期唐中期唐后期陇西李氏3144清河崔氏142博陵崔氏045京兆韦氏053范阳卢氏097荥阳郑氏065彭城刘氏103A.科举制成为当时选官的主要方式 B.士族子弟多不学无术难以入仕C.世家大族逐渐认可并接受科举制 D.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7.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并随之出现了“批红”现象。“批红”是在“票拟”经过皇帝首肯后,由太监用朱笔抄出,再加盖玉玺,交付实行。于是,由此出现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这样明朝内阁出现后使 ( )A.历代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B.宦官与辅臣形成制约关系C.宦官专权的因素大为增强 D.其他大臣参政权被完全剥夺8.江南农业在东晋南朝、唐末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快速发展这是因为 ( )A.铁犁牛耕开始推广普及 B.北方大量人口长期南迁C.江南战乱较少社会稳定 D.政府改革赋税实行屯田9.徐光启在其编撰的农政全书凡例中指出“水利者,农之本也,无水则无田矣。水利莫急于西北,以其久废也;西北莫先于京东,以其事易兴而近于郊畿也。”材料中徐光启意在说明农业生产应该注重 ( )A.因地制宜 B.兴修水利C.精耕细作 D.重视民本10.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配有专门的“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古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的这种做法是为了 ( )A注重技术传承 B严格制作程序C强化市场垄断 D保证产品质量 11.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中国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A棉花传入及棉纺织业兴起的时间比较晚 B家庭手工业生产严重阻碍了其规模扩大 C外来棉纺织品因价廉物美占据广阔市场 D官营手工业始终占手工业生产主导地位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的生产方式具有的内部的坚固性和结构,对于商业的解体作用造成了多大的障碍,这从英国人同印度和中国的通商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种”内部的坚固性和结构”对明清时期的中国造成最重要的影响是 ()A直接推动了“海禁”政策发展为闭关政策B大大巩固了小农经济结构及重农抑商思想 C大大强化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并稳定了社会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落伍于西方 13.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结合时代背景,该诗主要反映了 ( )A.吴江地区城市商业不受时间限制 B.中原地区成为丝织品市场的中心C.求富重利思想在明后期十分普遍 D.家庭手工业产品已开始走向市场14. 宋代“田制不立,畎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冒伪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宋代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当时 ( )A放松“重农抑商”政策 B疲于应付对外战争C坚持“不抑兼并”政策 D重视发展城市商业 15.“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由此可知诸子百家共同关注的是 ()A社会制度B社会秩序 C阶级演变D社会现实16.论语中:“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所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 )A“仁” B“礼” C“道” D“理”17. 元代杂剧窦娥冤中因窦娥含冤而死而引起六月飞雪、楚州大旱。剧中这些自然现象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所主张的 舒中高三统考历史 第4页(共8页) ( )A因果报应 B天人感应 C无为而治 D心外无理18. 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也,古者州有序,国有学,私有塾。文翁石室和白鹿洞书院作为不同时期办学的经典模式先后被载入中国史册。结合下图对其理解较为恰当的是( )A.二者体现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兴起与发展历程B.二者都以孔孟儒家经典为主要教育教学内容 C.二者都曾作为当时政府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D.二者都对儒学成为主流思想起到了促进作用19. 唐人成玄英在其所著的庄子注疏中认为“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出现的时代背景应是 ( )A佛教渐趋中国本土化 B“三教合一”的出现C隋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D“格物致知”的提出20. 黄宗羲“藏天下于天下”的思想与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的思想实质上都是 ()A反对封建制度B批判传统儒学C抨击君主专制C主张人民权利21.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孙思邈就曾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由此可知传统中医 ( ) A注重从品行教化入手 C体现了顺其自然的思想 B缺乏严谨的科学精神 D渗透了儒家文化的理念22. 下图是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的雕版墨印本汉西域诸国图,图中反映了汉代西域诸国的分布以及交通线。该图对研究西域地理沿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图的推理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 A有力佐证了西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B该图应是据南宋前文献翻印而成的C说明雕版印刷术在汉时已传入西域D可能是张骞对西域了解的直接记录23. 鲁迅曾指出三国演义中描写的人物是“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这说明明清小说的创作 ( )A失去了传统文学的艺术价值 B对社会生活描写完全庸俗化C刻意迁就中国传统审美意识 D存在过于追求类型化的弊端 24. “龙”字象征着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寓意深刻。下面是“龙”字的字体演变趋势。对这一趋势的正确理解是 )A.体现了汉字演变由繁到简的特点 B.逐渐发展成为汉民族的精神图腾C.适应了古代政治经济的变化趋势 D.日益摆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第25小题25分,26小题12分,选做题15分,计52分。)25.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材料二 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舒中高三统考历史 第6页(共8页)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材料三 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区划政治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6分)(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简述其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12分)26.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2分)以下27、28、29三题任选一题作答。27.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8分)(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有何共同认识?如何理解“王制遂灭,僭差亡度”?(7分)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8分)(2)结合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成功的经验,简要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的因素。(7分)2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司马光)批评青苗法的执行令“贫富相兼,共为保甲”,贫者得钱后无力偿还,“吏督之急”则逃散四方,“富者不去则独偿数家所负”。推行青苗法的提举官以多贷为有功,不问民之贫富,强行“抑配”,各级官吏则假新法之名而徇私舞弊,与民争利,搞得“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李存山王安石变法的再评价材料二 中国传统士大夫对聚敛之臣素所轻视,至于政府经商(均输、市易)、放利(青苗),更认为不成体统。一般地主奸商,因奸利被夺,亦推波助澜,更增反对的声浪。当时所有的名臣或被告排斥,或自动求去。他(指王安石)全力提拔的吕惠卿却是暗中伤他,只求得保一己权位的奸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