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市高频考点38人口老龄化问题练习.docx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市高频考点38人口老龄化问题练习.docx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市高频考点38人口老龄化问题练习.docx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市高频考点38人口老龄化问题练习.docx_第4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市高频考点38人口老龄化问题练习.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8 人口老龄化问题一、单项选择题(2018衡水中学调研)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指出,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下表为我国人口变化预测数据。据此完成12题。年份(年)201520202030人口总数(亿)13.714.214.5生育率(%)1.51.61.81.8出生人口性别比(100女孩)113.5112107人均预期寿命(岁)76.377.37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160701.下列说法符合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是()A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B劳动力人口趋于年轻化C人均寿命增长,死亡率降低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2根据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推测其对我国农村的影响()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变小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农村学校儿童上学平均距离缩短A B C D(2018福建华侨中学模拟)2015年“两会”期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延迟退休方案将于2020年前出台。下图是“我国某省1949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该图包含预测部分,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读图回答34题。3推出该方案的现实背景是()A传统生育观念导致男女性别比大B多子多福的思想导致我国人口迅速增长C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D我国各劳动部门都有老带新的传统4关于统计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是B拐点甲的强制性比拐点乙弱C拐点甲之后我国人口将会迅猛增多D拐点乙之后我国人口明显减少(2018深圳中学月考)人口年龄中位数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7岁,即一半的中国人年龄小于37岁,而另一半则大于37岁。比较而言,这一数字似乎比日本的46.5岁、德国的46.2岁等要年轻不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比中国更严重。联合国人口预测显示到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高达49.6岁,接近日本53.3岁的水平,而瑞典、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依然才40岁出头。据此完成56题。5与2015年比较,2050年下列各国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大的是()A日本 B德国 C韩国 D中国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中位数主要取决于老年人数量B鼓励生育可以降低年龄的中位数C人口迁移一定能降低年龄中位数D发展中国家年龄中位数始终最低(2017山西康杰中学调研)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据此完成78题。年份指标甲国乙国2000老年人口比重/%6.916.2老年抚养比10.024.82010老年人口比重/%8.517.0老年抚养比18.625.62020老年人口比重/%11.920.8老年抚养比26.333.07.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82010202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读图,完成910题。9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B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C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10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2025年前,实施该政策的影响可能有()A改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B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C减少老年人口数量D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为了延缓老龄化进程,我国调整了人口政策,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下图为“2010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预测图”。据此完成1112题。1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2010203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平均速度城镇大于农村B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呈减缓趋势C2040年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最大值D图示阶段农村与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逐步加大12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后,许多家庭却并不打算生育第二胎,主要原因有()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完善,无需依赖子女七零后妇女生育年龄偏大,生育二胎健康风险较大子女抚养和教育的成本普遍较高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生育观已发生根本转变A B C D读“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回答第13题。13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养老服务难以保障加重就业困难劳动力短缺养老负担重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A B C D二、综合题14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概括该省人口抚养比的特点。(2)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图示省份人口抚养比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其影响。(3)有人建议该省完全放开生育政策,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对我国人口政策进行了微调,主要是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从而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材料二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全国65岁及以上老人共1.19亿,占总人口的8.87%。上海市2013年户籍人口1 426.9万人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245.3万人。估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5亿。材料三某地区人口金字塔图。(1)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主要原因及产生的影响。(2)比较分析我国与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差异。(3)图中所示地区的人口金字塔图有何特征?(4)分析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给上海带来的主要影响,并提出解决建议。答案精析1A2.B第1题,我国人口性别比自2015年的113.5下降至2020年的112,再到2030年的107,说明性别比趋于平衡。第2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农村人口减少,会推动机械化水平提高,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3C4.B第3题,延迟退休是为了应对老龄化严重时期社会养老负担重的问题。第4题,图中时间先后顺序应该是,拐点乙为20世纪8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拐点甲为近年来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综合分析选项B正确。5D6.B第5题,与2015年比较,2050年中国年龄中位数增加12.6岁,日本增加6.8岁,欧美发达国家增加岁数比较小,选择D。第6题,鼓励生育可以增加青少年儿童比重,从而降低年龄的中位数。7C8.D第7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乙国老龄化时间早于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甲国;甲国老龄化速度更快。第8题,从题干材料可知,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9A10.B第9题,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大,“城乡倒置”现象明显,主要是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迁移到城市就业。第10题,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到2025年,010岁年龄段人口数量增加,会带动早期教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11D12.B第11题,根据图示信息,两曲线距离增大,农村与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逐步加大。第12题,七零后妇女生育年龄偏大,生育二胎健康风险较大;子女抚养和教育的成本普遍较高,对。13B图中显示该村青壮年比较少,因此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养老负担重等问题。14(1)人口总抚养比较高,且逐渐增大;其中,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增加,少年人口抚养比在2016年后开始增加。(2)原因:部分劳动力人口进入老龄化人口序列,造成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人口数量增加;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改变,生育率降低,造成少年人口增长缓慢;经济原因导致劳动人口迁移,造成该地人口抚养比增加。影响: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数量减少等。(3)赞同。理由:该地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影响部分产业发展;社会负担加重,影响生活水平提高等。或不赞同。理由: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压力大,完全放开生育政策可能造成人口短期内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等造成巨大压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等。(言之有理即可)15(1)原因:我国当前面临人口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现象。影响:在短时间内将出现一次生育高峰,从长期来说,对我国人口均衡发展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