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方向有效备考2011.2郑州.ppt_第1页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2011.2郑州.ppt_第2页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2011.2郑州.ppt_第3页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2011.2郑州.ppt_第4页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2011.2郑州.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地理复习的有效性,徐 伟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国家级专家” 教育部课程中心“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 研制组核心成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编委会委员、核心作者 山东省教育厅“全省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课程团队专家”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新课程高考考试说明”、“山东省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实施意见”、“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山东省普通高中教学内容调整意见”等项目研制组核心成员 普通高考山东卷“文科综合” 科目命题专家组成员 山东省高考阅卷“文科综合” 科目“省派质量检查员”,一、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的新高考,(一)高中地理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及其对新高考的 影响 学科内容:体系性专题性、案例性。 教学方式:结论性过程性、探究性。 近几年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已逐步体现新课程理念。新高考体现选拔性的同时,强调高考对推进新课程实施的导向性(引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导向性。 但同时强调确保平稳推进(过渡)“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大妹子,我咋追不上你了?,没听人家说,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生存和发展”?,我每天 “good good study”,为什么没有 “day day up”呢?,(二)对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解读 1. 命题指导思想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命题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科书。 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2. 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项考核能力目标与要求与高中地理新课程“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一致性。,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信息的获取: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提供的图文材料中获取和描述有效信息。 信息的解读:将题目中的原始信息,通过所积累的知识链接,进行合理的分析、描述,转化为直观信息。 信息的整合: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整合,准确把握命题人的意图,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问题。,我怎么就找不到猎物呢?,即使你的小爪子蒙住我的眼睛,我也猜到你是谁了!,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要素观 学习应注意知识要素的积累,包括对知识变式的总结和积累。,整体观 应注意地理模型和知识链(特别是因果链)的构建。,用四种观念来武装的 学科知识系统,才可以有效调动和运用。,空间观 定位是许多地理问题的切入点, 日常学习中应树立定位意识。,发展观 以动态的、发展的观念来认识地理事像。,从考试的角度看,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指将学科的知识系统与试题的测试系统进行链接,即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再现、整合,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阐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是较高级的能力要求,它是建立在学科知识系统和信息能力系统的基础上,对问题的延伸性和综合性的探究。这种能力,主要通过科学的思维过程以及答案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体现出来 。,思维能力系统 阐释地理现象的 成因、规律,思维能力系统 表明观点;评价、探究其地理影响,思维能力系统 发展对策的制定与评价,学科知识系统 调取和运用知识,信息能力系统 获取、解读和描述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思维能力的主要题型(表述方式),成因类:分析*问题(现象)的影响因素(形成或发展的条件,主要原因)。 认识类:请结合有关原理(地理规律),谈谈你对*问题(现象)的认识(理解)。 影响类:分析*问题(现象)所产生的意义;推测*问题(现象)可能产生的变化。 评价与决策类: 针对*问题(或做法),说明你的观点(看法、评价);为解决*问题,你赞同哪个方案,说明理由。 针对*问题(现象),提出解决对策(建议或措施)。,一轮复习:单元知识为主线,单元练习为重点,知识点跨度不能体现地理学科对问题回答时的多角度、多方位回答的要求。 二轮复习:专题主要目的其一在于回顾重要知识;其二在于跨章节问题的解决。,一轮复习,二轮复习,3. 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其中,高中必修部分考点18+16+13=47个。 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内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对初中地理内容的考查:由于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内容有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考试中将会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相关内容。,(三)对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 1.从高考试题特点谈有效备考 分析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山东、广东、北京、天津、安徽、福建、浙江文综卷、江苏、海南地理卷,从总体上看,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继续保持了继承与创新并举、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的命题设计思路。在试卷结构上,与往年的地理试题基本一致;在命题立意上,注重考查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命题素材选取上,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在试题呈现方式上,充分体现以图表为主的学科特色。但全国卷及各省市卷均有所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命题风格和特色。,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基础性 坚持能力立意,力求综合性 关注社会现实,彰显时代性 鼓励创新思维,凸现开放性 强化图表运用,强调地域性 控制试题难度,注意公平性,山东卷四年来立足主干知识,创新命题思路:(1)立足学科主干,注重知识的基础性;(2)围绕经典问题,突显视角的新颖性;(3)创新试题形式,彰显题型的多样性。,2.从学生答题情况谈有效备考 从2010年高考阅卷情况剖析学生答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1)基本概念不明确; (2)基本原理不扎实; (3)审题过程不细致; (4)信息提取不全面; (5)解题思路不清晰; (6)语言表述不规范。 (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反思),26(25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1)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8分) (2)2010年春季B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2分),(3)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6分),(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3分) (5)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据图8、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26(25分) (1)温带海洋性气候;(2分)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2分) 受暖流的影响;(2分) 夏季气温较低;日照较少。(2分) (2)(2分) (3)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2分); 海洋运输(2分); 劳动力素质较高(2分)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3分) (答对一个要点即可得1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3分。) (5)工业发展迅速(2分); 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2分); 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交通便捷(2分)。,趋向1:着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问题探讨: 何谓“主干知识”,怎样考查主干知识? 主干知识指学科知识中最基础、最重要、最常见的知识,它是学科知识体系构成的“纲”和“目” 。 高考对 “死记硬背” 知识的考查会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地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三)对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命题趋向的探讨,2010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必修部分考查的主要知识点,2010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内容结构,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大气(自然地理核心原理之一)知识的主要角度, 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气候要素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气候类型判断、特征描述及其成因说明 天气、气候对人类活动及其环境问题的影响,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地理区位选择(人文地理核心理论)的主要角度 评价布局合理性,选择最佳区位 判断主导区位因素 分析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分析区位及区位因素的发展过程和变化,从时间维度看,近年来山东文综卷地理试题的内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自然地理的内容比例持续下降(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占50%、44.12%、38.24%),人文地理(往年地理试题的评析将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合称为“人文地理”)的内容比例明显增加(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占50%、55.88%、61.76%)。人文地理内容对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并形成人文素养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考试题适当增加人文地理内容,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突显了地理科目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备考对策 分析考点考向,明确复习重点 重现基础知识 ,建立内在联系 归纳地理原理, 强化思维建模 开展有效训练,进行答题指导,新高考对于知识的基本要求,符合课程标准的、以人地协调和持续发展为主线,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 只有符合地理学科的价值取向的知识,才是主干知识;只有运用地理学科的价值取向去学习与复习,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调动和运用。,趋向2:以能力立意为主,问题探讨: 何谓“能力立意”,何谓“知识立意”?,(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6分) (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 (12分),知识立意:以考查地理知识、原理的积累和运用水平为主要目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可能会导致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了机械性记忆方面,造成“高分低能”现象。,(09山东文综)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图6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式图6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1)-(2)题。,(1)指出图6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分析B地年降水量少于A地的原因。(4分),(2)在制作地图时,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请用此方法绘出C地的400m等高线。(2分),10济宁一模,(1)简要概括山东省的地形、地势特征。(4分) 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由鲁中山地向周围降低。 (2)比较烟台、青岛两城市冬季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7分),能力立意:对知识的要求不高,学生可以通过敏锐的观察、有效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于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读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回答12题。 1、19512002年,我国 ( ) A各地都增温 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2、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 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 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 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近年来,出现了部分试题“为能力而能力”的现象,不仅没有体现地理特有的学科价值,也有失高考选拔的严肃性。,学科知识系统 (含学科技能的学习,以及 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系统 (地理事像的阐释、论证和探究),信息能力系统 (信息的获取、解读和描述),非智力 系统,学习观念行为习惯情感态度 意志品质,备考对策 有针对性地课堂渗透 有针对性地选取试题 有针对性地指导答题,“能力立意”的核心和实质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式来自于科学的思维过程,科学的思维过程就是四项考核能力有步骤的运用过程。 正确的思维方式,不仅可以通过做题来获得,更应该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来感悟。 表达:每个得分点一般为两个短句,构成因果,后句踩点,不说“半截子话”。并运用学科术语编制答案。,趋向3:重视 “新材料、新情景”的运用,问题探讨: 怎样看待“新材料、新情景”的运用? “新材料、新情景”是联系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体现乡土特色的载体,是创设问题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载体。 提供资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以教材以外的问题为切入点,重在考查文字图像的判读和分析能力、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迁移能力、思维品质的综合和发散能力、书面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临场心理的冷静和应变能力。,备考对策 创设新颖问题,促进知识迁移 透过表面现象,把握问题实质,读2010年3月20日我国沙尘天气过程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沙尘浓度分布,箭头表示风向),回答12题。,1.据上图判断此时影响曲阜市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 B气旋 C冷锋 D暖锋 2.右图所示的四条折线中,与曲阜市该日气温变化状况相符的是( ) A B C D,趋向4:体现对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问题探讨 怎样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探究性试题将密切联系学科主干知识,努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点。,(2007年海南地理卷):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2、表3)。完成下列要求。 表2 农业用地构成(%) 表3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1)三种方案的排序:按环境效益由大到小为 ;按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入由高到低为 。(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4分) (2)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6分),(2010全国新课标文综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分)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分)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6分),备考对策 融合知识复习,培养思维品质 设置针对训练,进行专题指导,趋向5: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考查和地理学科本质及学科思维品质的考查,问题探讨 怎样体现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内化程度的考查? 怎样体现对学生进行对地理学科本质的理解及学科思维品质的考查?,考能力死记硬背行不通。 考主干回归教材弄通弄懂教材主干知识。 考综合、考应用学以致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总之,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有几“变”(切入点、侧重点、创新点会变),几“不变”(学科本质和“核心”不会变)。,二、新课程高考背景下的有效备考 策略和方法,1. 实现有效备考的前提 围绕一个中心:有效备考 明确两方面问题: 高考考什么?怎样考? 我们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抓好三件事情: 知识回顾与整合 专项训练与讲评 学生管理与指导 把好四个关口:审题关、图表关、 联系关、表述关,加强五个研究:,研究考纲 研究教材 研究试题 研究学情 研究教法 如何讲?如何练?如何落实?,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再认识 对教材的再认识 对高考试题的再认识,教材搭建了知识平台,考纲提出了考查内容、考核目标和能力要求 。教材是船,考纲是舵。教材是往往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教材语言也往往成为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2.二轮复习的目标定位,二轮复习是高三复习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是强化主干内容、把握知识内在联系,通过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的关键时期。本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把主干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次是通过专题、专项练习提升解题水平,使解题策略与方法明确化、清晰化、规范化。同时进一步培养和强化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原理和规律,以及内在联系的分析、应用能力。,如何提高二轮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二轮复习中存在的教学误区的认识: (1)查缺补漏,追求知识的全面性;(2)拓展加深,简单问题复杂化;(3)“切口”过大,缺乏复习的针对性;(4)教师主导,学生缺乏复习自主性。 是面面俱到,还是突出重点? 是追求深难,还是立足基础? 是题海战术,还是精选精练?,3. 合理选择和划分二轮复习专题 专题选择和划分的依据:关注“高频点”、“易错点”、“能力点”、“热点”。 专题选择和划分的类型:知识重心专题、技能方法专题、解题指导专题、热点探讨专题等。 (对专题选择和划分的建议;对热点的处理建议及对2011年“热点”的认识),二、浅谈有效备考,提高复习效益,变复习为复习活动。改变拼时间、低效率无用功、粗放式 讲:讲重点讲疑点难点讲易错点、讲思路方法、讲拓展迁移 学:模仿、应用、迁移(要学要问) 练:重点练(取材)、强化练(题型)、适应练(时间、题量)、规范练(答案)要从平常做起.题 评:评答案合理性、评错因、评思路解题方法、评用时,4. 二轮专题复习的教学对策 变复习为复习活动。改变拼时间、低效率无用功、粗放式。 (1)进行专题学案导学复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编好、用好学案,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采用问题解决式复习活动,强化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方法的落实 (3)尝试热点探讨型或课题研究型复习活动,提高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课堂留时间和机会给师生: “讨论、反思、求异、辨析、质疑”,5. 提高二轮复习活动中各环节的效益,讲:讲重点、讲疑点难点、讲易错点、讲思路方法、讲拓展迁移 学:模仿、应用、迁移(要学要问) 练:重点练(取材)、强化练(题型)、适应练(时间、题量)、规范练(答案)要从平常做起.题 评:评答案合理性、评错因、评思路解题方法、评用时,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重视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不要搞机械重复。,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 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 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系统结构; 在应用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可以采取的策略: 考点内容题型化 典型例题方法化 重要方法步骤化,(1)知识整合,以题目带知识,考点题型化,知识问题化。 以结构带知识,即从知识结构入手复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网络,使之脑中形成系统、网络化的知识。 可以采取的具体方法:“搭架子”“建匣子”“找梯子” “练脑子”。,“搭架子”,具体方法,“建匣子”,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内部差异) 天气特征(阴晴雨雪、风、气温、气压 )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原因(自然、人为) 条件(有利、不利) 影响(正面、负面)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要素(总量、结构),地理综合题解答的思维模型 三维递进模式,“找梯子”,练脑子,如:读图复习法(图导图练图变图文转换图叠加) 看图(要排除看图的“障碍”、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要变换看图的角度、要注意看图的整体性。)用眼 析图(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深刻理解与运用基本原理、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相互关系、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用心用脑 绘图(彩描、画简图)动手 默图(默绘、默记、默填)手眼心脑,明确不同内容的复习方法 区域地理:夯实基础,教会用图,强化空间思维能力。 自然地理:弄清原理,学会分析,强化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人文地理:明确观点,学会评析,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知识型专题“案例”: 气候,(1)分析气候形成因子 三大自然因子对气候形成的内在决定作用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过程 (2)掌握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 抓住气候的两大要素 适当使用地理术语如高温多雨、温和湿润 掌握各种气候的主要特点,(3)了解气候类型和判别步骤 根据特征气温的特点确定气候带。 根据降水数量、季节分配判断气候型。 寻找气候分布规律 (4)建立气候全球分布模式 (5)挖掘气候的内涵、进行气候的拓展 外延自然带、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等 内涵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气候因子,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下垫面,制约气候类型,决定气候带,改变气候特征和分布主体规律,地面状况,洋流,海陆差异,地形 差异,地面性状(反射率等),山地效应(焚风效应等),盆地效应,高原效应,气候特征和分布的成因分析知识模型,(2)规范训练 精心选择题目,规范训练过程,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以中低档题为主。精选基础性强、思维灵活、注重能力、有梯度的试题,进行改编、整合。如问答题设置“三要素”忌多宜经典、忌小宜全面、忌旧宜新颖。 结合热点,适当添加新情景、新材料,并选编新题和活题。 试题应重点突出。 限时限量练速度和准确率。 规范思路练技巧。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审题能力的训练与指导;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答题思路进行建模训练。 规范步骤,重视细节。(平常习惯、得分意识、规范化答题使用学术语言、先主后次、层次清晰、简洁完整、富有逻辑、分点书写、字迹工整等),指导学生在二轮复习训练中尤其要注意有意识地强化细致审题、获取信息、明确命题意图等能力。 如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主要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呈现的 特点: 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多以地图、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信息的情境化,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提供组合信息,逐步给出信息。 通过审题,对试题信息进行概括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各种特征: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时间特征如某一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或某一时间段等。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