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行业发展概况.ppt_第1页
煤化工行业发展概况.ppt_第2页
煤化工行业发展概况.ppt_第3页
煤化工行业发展概况.ppt_第4页
煤化工行业发展概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化工行业概述,煤化工行业概述,煤化工行业机遇与现状 煤化工主要产品链发展概况 我们在煤化工行业中的优势和劣势 几点思考和建议,煤化工行业机遇与现状(一),世界发展中近期(未来20年)仍然离不开化石能源(油、气、煤) 世界能源紧张,国际油价逐年飞涨 全球环境形势日趋严峻,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世界共识 煤炭燃烧对温室气体的增长率最高,比石油高29,比天然气高69,煤化工行业机遇与现状(二),煤炭在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中占69% 我国SO2排放量和CO2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其中80SO2来自煤的使用 我国能源资源现实 :贫油、少气、富煤 以煤替代油气的“能源替代战略”在当前国际能源形势下,是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的一项战略举措,煤化工行业机遇与现状(三),煤炭作为燃料燃烧是相对落后的低级利用形态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是煤炭深加工产业 通过洁净煤技术达到煤的清洁化利用,同时提高煤的利用率,关键技术是气化,前提是大型化 煤气化后形成的合成气其价值大大提高,其用途也很广泛 煤转化成合成气后能更加高效地将硫等有害环境的元素去除,煤化工产业链,我国煤化工行业现状,我国传统的煤化工是以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导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行业(以固定床间歇造气炉、焦炉为代表) 这种粗放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对资源、环境付出的代价过大,已难以为继,我国煤化工行业现状,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2007年) 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 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 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 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我国煤化工行业现状,现代煤化工是指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充分挖掘、利用煤的内在固有特性中的优势,对煤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着重解决煤炭转化过程中高效、低污和经济的三大方面问题 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的主要区别在于洁净煤技术、先进的煤转化技术以及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发展有竞争力的产品领域 连续煤气化技术是现代煤化工的先导和龙头技术 现代煤化工是技术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产业,因此矿化一体化、基地化、大型化、现代化,实施集约经营代表了现代煤化工的未来发展模式,煤化工主要产品链发展概况,连续煤气化制 合成气/H2 合成氨工业 甲醇/二甲醚工业 IGCC(Integrated Gasfication Combined Cycle) 和多联产技术 煤制油技术 MT0/MTP技术,煤气化技术分类,气流床,连续煤气化技术进展,国际: 德士古水煤浆连续气化(产业化) Shell粉煤加压气化(产业化) GSP粉煤加压气化(工业示范装置) 国内: 多碰嘴对置式水煤浆连续气化(产业化) HTL粉煤加压气化(工业示范装置) 灰熔聚煤气化(工业示范装置),合成氨工业,2007年我国合成氨行业生产能力5700万吨,实际生产量为5159万吨,其中76.5以煤为原料生产 2006年我国合成氨生产消耗无烟煤4233万吨,占无烟煤总产量的22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全国合成氨生产企业总数为565家,其中年生产规模达到30万吨以上的企业数为28家,其产量占当年全国合成氨总产量的26.6% 产业布局不断向原料产地和需求地区转移。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四川等煤或天然气资源丰富的省份合成氨产量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合成氨工业,截至2006年我国合成氨企业单厂规模仅为8.6万吨,而世界发达国家的单厂规模一般在30万吨以上,单系列合成氨装置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年 合成氨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 优化原料结构,大力推广采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限制和淘汰工艺技术落后、高能耗、高耗水、高用地、高污染企业的盲目发展 适当加大装置生产规模,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 在行业内推广应用先进的连续加压煤气化、合成气清洁净化、低压合成、机组变频调速等国际先进的工艺技术,以切实保证行业节能降耗减排目标的实现,中小氮肥装置典型流程(1830规模以下):,合成氨工业,大/中氮肥装置典型流程(3052规模以上):,合成氨工业,甲醇工业,甲醇: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和能源产品,是化学合成中重要的中间体 甲醇可用于制造甲醛、醋酸、二甲醚、MTO、MTP等,也能直接调制成甲醇燃料以代替石油燃料 2007年国内甲醇总产量为1076万吨,总产能达到了1600万吨,消费量为1104.6万吨 截至2007年12月国内甲醇生产企业数量为177家(不含规划或在建企业),平均生产规模为8万吨/年,甲醇工业,2007年国内甲醇消费构成情况如下:44.38用于生产甲醛,甲醇燃料消耗14.95,生产醋酸消耗甲醇占8.88,二甲醚合成消耗8.18,MTBE(甲基叔丁基醚,一种良好的汽油辛烷值调节剂)合成消耗6.42,其它有机化工品合成消耗甲醇占比17.19 根据中国石油与化工规划院的市场分析与预测,中国将很快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甲醇生产和消费中心,预计到2010年中国甲醇消费量将占世界的一半 在“十一五”后三年,中国将有一批世界级规模甲醇和二甲醚装置建成投产,届时中国甲醇行业的规模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竞争力得到提升,甲醇工业,目前国内甲醇行业的发展已经出现过热和无序的发展态势 国家发改委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强了行业控制,其中(发改工业【2006】1350号)规定“今后一般不批准规模在100万吨/年以下产能规模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发改能源【2007】2155号)明确提出“禁止新建或扩建天然气制甲醇项目”,煤制甲醇典型流程,IGCC和煤气化多联产技术,符合多元化要求。可以用煤、渣油、石油焦和生物质作原料 产品灵活性。煤气化之后获得的合成气可以用于生产电、气、化、热多种产品。 市场灵活性。可调节多个产品(尤其是发电)之间的“峰一谷”差 适应不断严格环保标准。 IGCC是目前最洁净的燃煤发电技术,不但可以符合20052010年日益严格的脱硫脱硝除尘要求,而且可以符合20102020年排上日程的微颗粒(PM10、PM2.5)和金属元素(如汞)的排放要求,IGCC流程示意,多联产: 具有发展前途的综合解决方案,IGCC技术构成,煤气化系统 燃气轮机系统 煤气净化系统 空分系统 余热锅炉及蒸汽轮机系统,煤制油技术,我国煤制油尚处于工业示范阶段,技术上还有待工业化实践和成熟 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有15个煤制油项目规划 ,但正是得到国家批准建设的只有:神华320万吨/年、兖矿100万吨/年、潞安16万吨/年3个项目 我国在建和规划中的煤制油项目总规模达到4017万吨/年,煤制油技术,煤制油最大的动力是煤的储量比油、气资源相对丰富,其次按现有油价,煤制油盈利前景看好 煤制油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煤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及诸多社会配套,条件要求较高 从能量转化效率上来看,煤制油技术煤的热能有效利用率只有26.928.6,因此从节能减排国策角度分析,专家们判断并建议煤制油行业在目前来说只是适合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角度进行小规模的工业化试点生产,MTO技术,煤基甲醇制烯烃(MTO)技术项目的实施,可缓解我国石脑油的不足和低碳烯烃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目前我国MTO项目上尚处于工业示范试验阶段,总体来说还不具备大规模产业化推广的技术条件 我国目前有多个甲醇烯烃(MTO)项目规划,总规模达到700万吨/年,其中2007年开工建设的有3项,合成产能113万吨/年,我们的优势和不足,在连续煤气化领域,我们具备多喷嘴水煤浆连续煤气化、 灰熔聚煤气化等先进工艺的项目业绩优势,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在大型合成氨行业,我们连续突破1830、3052、4580等单机组规模整流程装置项目,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MTO技术我们有中试装置的项目业绩,为我们提前了解该技术创造了条件,中控在各类煤气化技术中的应用,我们的优势和不足,甲醇行业我们尚处于落后状态:单机组规模达30万吨以上的大型甲醇项目一直没有突破; 我们对连续粉煤加压气化工艺和控制技术的掌握还十分肤浅,且没有项目业绩 大型煤制油、大型MTO等代表未来煤化工技术发展方向的新方向我们了解十分有限 一些行业内的关键典型装置(如大型氨合成塔、大型甲醇合成塔、大型空分装置、大型PSA变压吸附工艺装置、大型焦炉等),我们对其控制方案的深入开发还不够,没能形成核心竞争力门槛,一些思考和建议,工程内部应该首先形成有效的煤化工行业技术团队,群策群力、集体攻关; 工程有义务配合和协助销售端,尽快突破大甲醇项目瓶颈,为后续煤化工行业的深入突破创造条件 现代煤化工行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有志与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工程人员应该同时具备技术和市场视野,在把握住市场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保持技术敏感度,积极主动跟踪调研相关新技术,为公司行业发展作好技术准备 从事行业技术开发时要兼顾点和面的关系: 面:具有行业整体视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