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报告.doc_第1页
2006年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报告.doc_第2页
2006年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报告.doc_第3页
2006年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报告.doc_第4页
2006年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发展报告二七年四月目录摘要2一、序言5二、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发展概述7(一)软件产业发展情况7(二)软件企业情况10(三)软件产业发展特点14(四)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17三、软件产业主要发展领域19(一)产业主要构成20(二)软件外包服务20(三)数字娱乐21(四)行业应用软件22(五)嵌入式软件23(六)信息安全24(七)ic设计24四、成都软件产业发展环境25(一)自然气侯环境25(二)经济发展环境26(三)政策环境27(四)人才环境29(五)市场环境31(六)信息化建设环境33(七)软件产业载体建设环境34五、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布局39(一)总体框架39(二)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定位40(三)武侯区发展定位40(四)都江堰发展定位41六、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十大事件4142摘要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成都软件产业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托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充分发挥成都软件产业及信息服务业比较优势,加速软件产业发展。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形成了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环境基础,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自主创新、健康发展的软件产业发展新格局。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发展报告初步总结了成都2006年软件产业发展情况:(1)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产值达206.26亿元,同比增长52.30%,软件出口达1.13亿美元;软件销售收入过亿的企业21家,其中4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2)产业的聚集效应开始显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聚集的软件产业达200多家,占全市软件认证企业总数的50%以上,形成了以高新区为中心,连接武侯区、都江堰的软件产业带;(3)产业国际化程度日益加强。intel、微软、ibm、摩托罗拉、诺基亚等3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蓉设立分公司、研发机构和办事处;(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软件产业总收入中软件服务比重不断上升,增速超过软件产品增速;软件出口快速增长,软件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5)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6年底,累计通过认证的软件企业达454家,通过cmm/cmmi认证企业9家,累计认证的软件产品达1368个。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发展报告基本载明了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发展原因:(1)成都主动融入全球软件产业分工体系明确了软件外包、ic设计、信息安全、数字娱乐、行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等重点发展领域,形成聚集发展态势;(2)通过扶持优势企业、重组整合、招商引资、“以大带小”等措施促进软件企业快速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有机互动的产业集群;(3)以天府软件园、高新孵化园、武侯科技园、科技一条街、青城山软件产业基地等为载体,大力加强基地和公共平台建设;(4)充分发挥在蓉高校、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快培养软件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市场开拓人才、行业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人才等高级软件人才,加强人才体系建设;(5)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拓展软件应用市场、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不断完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6)进一步完善成都软件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完善软件产业统计体系,形成工作合力,促进软件产业健康发展。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发展报告深入分析了成都软件产业发展的规律:(1)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成委发200616号),旨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全面加快推进我市软件产业发展;(2)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努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应用为主线、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体系,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速软件企业集聚;(3)必须选准软件产业发展定位。坚持实施大企业战略,以软件外包及信息服务业为重点和突破口,加快推进软件企业、市场、人才和环境等国际化进程,实现软件产业速度、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努力将成都打造成中国软件产业的重要基地和国际著名软件企业的主流汇聚区,实现成都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4)必须明确发展软件产业的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如重点发展以软件外包、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数字娱乐、行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等六大领域。实施大企业发展战略、构建软件人才保障体系、拓展信息化应用市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软件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软件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加强软件产业政策扶持。一、序言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趋势加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信息成为重要关键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加速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了技术创新步伐,加速了信息产业新一轮结构调整和全球软件服务外包的转移。信息技术正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业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和支撑,软件产业是在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基础上催生出的新型产业,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和灵魂。软件业以其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特点,正加速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信息产业由硬件主导向软件和服务主导的结构转变,推动信息产业的“软化”,引领信息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软件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安全,竞相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已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当中,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不断深入,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明确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轨道;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重大战略决策,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这样国际国内宏观形势下,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国软件产业,对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气候环境以及人文条件具有发展软件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面对国内信息化的机遇,面对国际软件服务转移的重大机遇,推进软件产业的发展,是成都深入贯彻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成都”,推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成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发展概述(一)软件产业发展情况2006年全市上下全面落实软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成委发200616号)文件,落实配套措施,积极营造产业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了软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1、软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2000年以来成都软件业年均增长幅度超过35%,2006年全市软件产业完成销售收入达206.26亿元,同比增长52.30%,比2002年的51亿元增加了4倍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图1、图2),销售收入在全国排名第六,增幅位居第二(图3、图4)。软件产业逐步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1 2002-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销售额对比情况(单位:亿元) 图2 2002-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销售额同比增长幅度图3 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与兄弟城市销售额对比图(单位:亿元)图4 2006年成都与兄弟城市软件产业销售额同比增长对比图2、软件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成都是中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电子产品制造业基础好、发展快,软件与硬件的日趋融合,为成都软件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2006年成都电子产品制造业完成销售收入达306.47亿元,同比增长45.6%,实现利税收入22.43亿元,同比增长23.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03亿元,同比增长41.9%,比同期高出23.2个百分点;电子通讯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市工业的15.2%、15.4%、15.1%,增幅比全市增幅分别高出16.3个百分点、17.4个百分点和6.2个百分点。3、软件出口继续增长。2006年成都被认定为全国5个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之一,全市软件出口额达到1.13亿美元(含嵌入式软件),同比增长259.46%,增幅比去年(56.95%)高出202.51个百分点,也高出全市总出口增幅(54.80%)204.66个百分点(图5)。软件出口地分布呈现多元化。成都软件出口到了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出口市场在美国,占全部出口总额的45.53%,第二是日本,占出口总额的44.88%(图6)。软件出口主体多元化,全市目前进行软件出口合同登记的企业有13家,除了颠峰软件、音泰思、索贝、四凯、启明、迈普等出口超百万美元的企业外,还涌现出杰华、迈思、基尔、科来、风之翼等新型出口类型企业。软件出口层次在逐步提升,软件服务占出口的比重增长较快。在全国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5个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中,成都软件服务出口排名全国第6位,仅次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大连等五城市。图5 2004-2006年成都软件产业软件出口额增加幅度图6:2006年成都软件出口额在不同国家的比例情况4、软件产业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通过认证的软件企业累计达454家,2006年新增认证企业76家。有9家企业通过了cmm/cmmi国际管理标准认证,数量为中西部第一(表1)。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数量居全国前列。累计有102家企业通过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同比增长20%,四川银海软件、成都三零盛安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认证。现累计认证的软件产品有1368个,其中系统软件产品32个,占软件产品总数的2.3%; 支撑软件78个,占软件产品总数的5.7%;应用软件产品978个,占软件产品总数的71.4%;其它类软件280个,占软件产品总数的20.4%。有四家企业(四川汇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想(成都)有限公司、成都神州数码有限公司、三零集团)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销售收入前50强的软件企业累计收入达到141.5亿元,占全市销售总收入的68.6%。企业名称cmm/cmmi级别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研发中心cmm5摩托罗拉成都软件中心cmm5亚信科技(成都)有限公司cmmi5成都三零盛安信息系统有限公司cmmi3成都颠峰软件有限公司cmmi3音泰思计算机技术(成都)有限公司cmmi3时力科技(成都)有限公司cmmi3成都融微软件服务有限公司cmmi2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研究中心cmm2表1:成都通过cmm/cmmi认证企业(二)软件企业情况1、软件企业收入情况。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软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3亿元,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79.02%以上。全市软件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有21家,占认证软件企业总数的4.6%,累计销售收入达124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60.11%,其中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4家,介于1亿到1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17家;销售收入介于1000万元和1亿元之间的企业有204家,占认证软件企业总数的38.3%,累计销售收入达60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29.1%;销售收入介于500万元和1000万元之间的企业有178家,占认证软件企业总数的39.2%,累计销售收入达15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7.28%;收入低于500万企业有51家,占认证企业总数的11.2%,累计销售收入达7亿元,占总收入的3.4%。2、软件企业所有制结构情况。成都软件企业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以及其它经济成份等多种类型,其中外商独资、合资、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是我市软件企业的主体,占全部认证软件企业总数比例接近90%,其中外商投资企业32家,占全市认证软件企业总数的3.3%,私营企业360家左右,占全市认证软件企业总数的79.2%(图7)。图7 成都软件企业经济成分构成3、软件企业注册资本规模情况。成都软件企业注册资金在100至500万元企业最多,占全部认证软件企业总数的65%,注册资金在500至1000万元企业约占10%左右,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企业接近15%,另有10%左右的企业注册资金不到100万元。4、企业从业人员情况。2006年成都从事软件开发、研制、销售、维护和服务的软件企业以及兼营软件业务的企业大概有3000余家,现有软件从业人员6.5万人。软件企业人员规模普遍偏小,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下认证软件企业有240家左右,占认证软件企业总数的52.8%。从业人员在50人至100人的企业有100余家,约占总数的22%。从业人员在100人至500人的企业约100家,占总数的22%左右。超过500人以上的企业约有14家,占总数的3.1%。成都软件从业人员素质较高,软件人员总体结构趋向年轻化。软件企业6.5万从业人员中从事软件技术研发人员达4万人左右,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1.54%,从事管理活动人员5000千人左右,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69%,从事软件销售、策划、运营、测试等服务人员约有2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0.77%(图8)。图8 成都软件人员构成情况从业人员学历素质较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根据2006年软件产业统计数据,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约30;本科学历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约57;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约11;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约2(图9)。在年龄结构上,成都软件从业人员平均年龄约28岁,其中30岁以下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约75,30岁35岁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约17,35岁以上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约8(图10)。图9 软件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图10 软件从业人员年龄结构5、软件企业薪资情况。2006年成都城镇居民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880元左右,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薪资达3000元左右,属于高收入行业。据调研,专科及以下毕业生在软件企业工作前两年,从事客户服务、市场销售、策划、运营、测试人员工资水平在800至2500元/月之间,本科毕业生则在1200至2500元/月之间。两年以上从业人员工资平均在2500至3500元/月之间。企业部门经理人员工资在3000至5000元之间:从事软件开发人员工资相对较高,一般性的基础研发人员薪水在2500至3500元之间;相对熟练、具备研发经验的员工工资则在3500至5000元之间;部分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研发人员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总体来讲,成都地区软件从业人员薪酬相对本地经济水平,具有较高的购买能力;相对于东部沿海城市,成都地区软件从业人员工资水平较低,具有较强人力成本的竞争优势。(三)软件产业发展特点1、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软件企业开始做大做强,管理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软件产品市场、研发人才、资金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一批有实力、有特色、发展后劲充足的知名骨干企业脱颖而出,形成了以国腾集团、汇源科技、迈普数据、成都神州数码有限公司、成都四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四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三泰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鼎天软件、索贝数码、银海科技、四川公用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成都本地软件企业骨干群体,有四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有220多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达6家,国家重点软件企业数量成都居中西部地区首位。全市认证的454家软件企业中,超过500人的企业有14家,100人到500人间的企业有100家。本地企业不仅在人员规模迅速扩大,而且在业务领域也积极拓展。2006年9月,成都软件外包重点企业颠峰软件公司与美国genesis公司就美国财产保险理赔估价业务,签订了金额高达600万美元的bpo服务外包合同,是近年来成都软件企业承接国外服务外包业务的最大金额之一。鼎天软件公司在激烈的竞争招投标中胜出,一举中标“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企业门户平台软件”项目。2、产业的聚集效应开始显现。软件产业进一步向高新技术开发区集中区集聚,形成了产业规模较大、布局相对集中、综合实力较强、辐射作用明显、产业链比较完善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产业基地的聚集效应开始显现。高新区仍为软件产业主要聚集区,聚集的软件企业达300多家,占全市软件认证企业总数的66%,销售收入占全市总收入的60 %左右;武侯区、都江堰等区市县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下,发挥自身区域优势,发展步伐也在加快,占全市软件销售总收入的比重逐步提高,发展步伐开始加快。产业规模继续向优势企业集中,成都积极推进大企业发展战略,积极扶持引导企业走调整、联合、并购、重组之路,扶持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构建和完善了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分工、产业协作的企业格局。软件企业前50强2006年销售收入达141.5亿元, 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 68.6%。支持企业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扩大规模,增强能力,拓展市场。在数字娱乐领域,以联合众志(成都)软件公司、视魔映画工作室等6家本地数字娱乐企业为代表共同组建了成都数字娱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以成都锦天科技、斯普数字媒体软件公司、梦工厂、汉科等为代表的9家数字娱乐企业共同组建了天府软件数字媒体产业集团,设立了首个微软xbox视频游戏开发平台, 2006年两集团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品牌战略、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亿元。国内知名企业集聚成都,用友集团、华为、联想、金碟软件、神州数码、宝信软件、中软、中科软集团、东软集团、大唐电信、盛大、腾讯、哈工大软件、汉略、九州等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在成都设立分公司,天府软件园签约入驻率达92%。3、产业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强。近年来,成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跨国公司、高层次人才来华投资发展,不断提高利用国际资源的水平,推动软件产业国际化发展。成功引进了intel、sun、微软、ibm、摩托罗拉、sap、爱立信、oracle、gameloft、西门子公司、ecwise、ggl、hp、bea、阿尔卡特、台积电、nec、中芯国际、新加坡电信、新加坡电脑、新电科技、台塑网、赛门铁克、新蛋科技、synex、诺基亚等3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蓉设立分公司、研发机构和办事处,大大提升了成都软件产业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期美国最大的华人软件企业cdc集团的研发中心、世界500强霍尼韦尔的全球自动化及工程研发中心、台湾it巨头英业达公司的软件研发中心等即将落户成都。以联合众志、gameloft成都分公司、掌中科技等为代表的手机游戏产品开始打入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际市场。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软件与硬件形成互动支撑的发展局面,2006年软件产业销售收入与电子产品销售收入之比接近1:2。软件产品与软件服务之间比例在逐步优化,软件产业总收入中软件产品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软件服务比重不断上升,软件服务的增速超过软件产品增速,全行业软件产品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20亿元,占全部收入比重由去年同期70%下降为58%;软件服务收入86亿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上升了12个百分点。软件出口增长较快,国际市场开拓较快,2006年软件出口占软件产业总收入比例由2005年的1.8%增加到4.3%。 5、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成都加大了对软件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整合市级相关部门、高新区等资源,每年向软件产业发展投入专项资金达2.5亿元,加大对软件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软件企业重大科技攻关、关键技术开发、芯片测试与流片、软件成果的产业化、公共应用基础平台、软件产品应用等。嵌入式操作系统、中间件、网络与通讯管理软件、嵌入式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管理软件、工具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网络游戏软件、多媒体应用软件、教育软件等取得了新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涌现出一大批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和软件产品。成都锦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出了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3d引擎“highway”,该引擎具备同国际各大引擎提供商竞争的能力,填补了国内在专业网络游戏引擎上的空白。信息安全产业龙头企业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公司的宽带vpn、芯片防火墙、高速密码芯片、“一key通”局域网安全防护系统等拳头产品,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并成为行业的技术标准。南山之桥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系统整机“蓝凤凰防毒墙”在国家安全部门获得广泛应用。成都虹微公司研制的“虹芯一号”数字自动会聚芯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束了我国该类芯片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任我行软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管家婆系列软件产品,被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推荐为优秀软件产品。川大智胜软件公司开发的drs航管雷达模拟机,获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联讯科技公司自主创新开发的数字水印安全防护系统,在中国第六届花卉博览会、中国国际西部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上得到成功运用。在电子政务、金融、电信等行业信息化方面形成了一批适合国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四)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1、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发展。成都将软件产业确定为全市战略性和重点支柱产业,发展软件产业是成都扬长避短的战略选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和市长葛红林多次调研全市软件产业,亲自主持软件产业发展的专题研讨会、调研会、座谈会,部署软件产业发展工作。2005年11月20日至2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在率团访问印度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成都软件产业发展路径,对成都软件产业的发展目标、措施、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立了每季度由市长亲自主持的软件产业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软件产业推进小组,制订一系列推进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财政、税收、投融资、政府采购、人才培养、产业集聚发展、招商引资、扶优扶强、诚信、知识产权等一系列优惠和配套政策措施。2、具有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成都在人才资源、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市场潜力等独具优势。软件人才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有大量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各类科研院所,为我市软件人才培养和储备了大批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成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产丰饶,是中国人居环境最佳的城市之一,是发展软件产业理想之地;成都拥有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已形成覆盖全市、大容量、多业务、应用便捷的基础信息网络体系,为各类信息服务提供了基础平台;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300多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巴蜀文化、道教文化、享誉中外的饮食文化与茶文化,孕育了“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是一座融现代时尚和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大都市,使成都具有发展软件产业的历史人文基础;成都拥有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的巨大市场,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巨大的信息服务消费需求,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市场空间。3、主动融入全球软件产业分工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承接产业的梯度转移,以国际化的思维,推动软件产业发展,促进软件产业快速崛起。成都审势度势,抓住发展机遇,扩大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成都聚集。积极承接国际it外包的产业转移,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集中市场、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充分发挥成都比较优势,重点培育和扶持软件外包、数字娱乐、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应用软件以及嵌入式软件六大领域。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构建和完善了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分工专业、产业协作的软件企业发展格局。 4、营造了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成都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18 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国办47号文件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至2005年)为核心的国家软件产业扶持政策,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对成都发展软件产业的政策支持,出台了相关配套的政策,如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成都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力地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发展;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契机,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推进全市软件正版化工作,提高国产软件在政府软件采购中的份额。同时加大对软件盗版的打击力度,逐步规范软件市场;充分发挥软件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对软件从业人员的诚信管理,建立和完善软件行业诚信体系,形成“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诚信环境机制。所有这些都为软件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三、软件产业主要发展领域软件产业主要包括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两大类。软件产品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系统软件产品,中间件、网络及通信管理软件、工具及平台软件等支撑软件产品,以及通用软件、行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等应用软件产品。软件服务则包括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数据中心与资源外包服务、数据加工与处理服务、软件测试服务、信息系统咨询和评估服务、软件与信息系统管理和人才培训服务等内容。(一)产业主要构成坚持贯彻“抓应用促发展”的产业方针,在产业与应用融合发展过程中,着眼于发挥软件产业的内在潜力和比较优势,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打造公共平台、招大引强、扶优扶强,逐渐形成了在软件外包、数字娱乐、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ic设计等特色领域的软件产业发展格局。(二)软件外包服务软件外包作为软件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已逐渐成为软件行业发展的新亮点。成都将软件外包出口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软件业的主要突破口,将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高端服务产品出口纳入“十一五”规划,制定了国家外包基地(成都)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提出将重点实施软件外包产品开发、企业孵化培育、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企业国际认证、基地公共出口平台建设等重点工程,促进软件出口企业快速集聚和水平提升,迅速提高软件出口企业能力和水平。到2007年,力争培育出10家核心技术国内领先的软件出口企业。针对欧美、日韩等软件外包市场,成都大力实施了软件外包品牌战略,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整合资源、联合协作、优势互补、外引内联、完善服务,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成都软件外包企业、软件外包服务的国际知名度,提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水平,形成了两大软件外包企业集群,以音泰思、四川聚龙、启明软件、四川计算机研究所、兆虹等为代表的对日韩外包企业集群;以颠峰集团、国腾集团、杰华科技、ecwise、迈思信息等为代表的对欧美外包企业集群。加大对软件外包的扶持力度,建立了软件外包产业服务体系,搭建了首个西部软件外包服务平台“天府软件外包业务平台”,为成都中小型软件企业提供国际国内市场渠道拓展咨询、金融担保、投融资、软件外包业务支持等服务,在美国10大城市、加拿大3个城市、欧洲、日韩、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多个办事处和联络点,为平台入驻企业成功争取到4200万美元的外包订单,快速催化了一批软件外包企业,引进了软通动力、台软国际等9家企业落户软件外包业务平台,成都外包联盟达49家,实现承接上千人软件外包项目的能力。(三)数字娱乐成都数字娱乐主要涉及网络游戏、视频游戏、手机游戏和彩信、动画动漫、电子竞技等领域的新兴产业,是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完美融合,其对相关产业的倍增效应达到1:10以上。2006年全市数字娱乐相关企业60余家,比2003年增长近1倍;全市现有网吧2300多家,网络游戏爱好者近100万人,同时在线人数约10万人;数字娱乐从业人员达1.5万人,比2003年增长近50%,实现运营收入约10亿元,其中数字娱乐产品销售和运营服务收入约8.5亿元,电子竞技收入约1.5亿元;有4款数字娱乐项目获信息产业部电子产业发展基金支持,8款数字娱乐项目获科技部创新基金支持。数字娱乐正成为成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网络游戏领域,培育和发展以逸海情天、梦工厂、锦天科技、四川斯普科技、盛大(成都)、金山(成都)、腾讯、星美数码、欢乐数码等为代表的网络游戏企业,研发了三毛欢乐派、山河、问道、功夫小子、风云、侠义道、海天英雄传、梦想岛、大话春秋、石器时代ii、九鼎、王者等为代表多款“成都造”网络游戏产品逐步上市运营,一批产品入选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在手机游戏领域,发展壮大了以联合众志(成都)、掌中科技、gameloft(成都)、四川长城软件、四川天光科技、四川洋洲等为代表的手机游戏企业,推出了以金钢碰球台、午夜台球、极品网球、彩虹六号3、魔法门、波斯王子-时之沙、合金弹头、聂小倩、热血格斗、待魂、天空之虎、重案现场、花花世界、八音盒、好色之图、足球流氓、美女野兽、极限垂钓、美女方块、乐智堂等为代表多款手机游戏产品,不仅在国内取得良好的排名和销售收入,而且部分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在动画动漫领域,引进和扶植以四川精锐动画、恒风、成都火车头文化传播公司、中轩数码、视魔映画、广禾千雅、华控图形、成都金海洋、阳光动画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拥有以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巴布熊猫、古今诚信故事、龙马神灯、金沙太阳神鸟、小木呷、航母编队、天地一体化现代战争、女孩你的一分钟有多长等多款原创动画动漫产品,部分产品在cctv频道和地方电视台播放,以巴布熊猫为代表的动漫衍生产品已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在电子竞技领域,成立了成都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引进了全球最大的电子游戏竞技平台ggl,组建了四川国腾、四川美星等多家电子竞技俱乐部,建立了以天府网城为骨干,以连锁服务,覆盖全省为形式的“成都市数字娱乐体验推广中心”,开展了世界电子竞技巡回赛(wsvg)、世界职业电子竞技联赛(cpl)、中国电子竞技大会高校联赛(cigcl)以及组队参加了全国城市电子竞技比赛(cesg)等活动,培养出中国第一位电子竞技世界冠军孟阳。(四)行业应用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成为成都软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成都行业应用软件的重要动力,为行业应用软件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成都行业应用软件主要涉及软件平台、系统集成、企业管理软件、自动化软件、中间件等领域。近年来,成都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方针,积极鼓励和引导软件企业与传统应用行业开展合作,加强在通信、金融、政府、机械制造、教育、交通运输、能源、医药化工、建筑、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公用事业等行业领域应用软件开发,实现其产业化,打造新的纵向行业应用软件产业链;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为目标,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向“三农”生产经营、信息获取、科技教育、社保就业等需求,开发适合农村地区的应用软件产品和系统,实现信息服务从城市向农村的延伸,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协调发展。目前,行业应用软件在成都软件产业中占据的比重最大,是我市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成为成都软件产业的关键增长点。(五)嵌入式软件随着成都电子产品制造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嵌入式软件已开始向有关行业渗透、融合,引发了电子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为嵌入式软件提供了巨大市场和软件需求。近年来,成都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加强了同芯片设计与生产企业等上游厂商,以及与嵌入式软件产品生产商紧密结合,通过增强软件功能来促进硬件产品的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其产品技术含量和智能水平,促进了电子产品制造业的进一步软化。嵌入式软件已在通信设备、网络设备、自动控制、数控机床、智能设备、汽车电子、专用的微处理芯片、数字电视机顶盒、医疗器械、金融税控收款机、数字视听设备等领域进行广泛应用。目前,嵌入式软件正成为成都软件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在软件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培育和发展壮大了以成都华为、汇源科技、成都天奥实业、中兴通讯、四川昊园、金网通、大唐电信、九洲等为代表的嵌入式软件企业。(六)信息安全成都是科技部授牌的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是国内最早、最大的国家级基地。近年来,成都信息安全软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产品、产业体系,在信息安全加密、安全平台、vpn、pki、网络安全检测、商用密码与防伪认证、移动通信的安全与保密、密码算法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信息安全产品在全国获得了“品种最全、技术最高、竞争力最强”的美誉。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聚集了电子信息产业部30所、29所、川大信息安全研究所、西南交大计算机安全与通信保密研究所、三零盛安、三零凯天、联讯科技、迈普、川大能士、信都、紫光顺风、高星科技、成都天融信等在国内信息安全产业颇具影响的知名企业60多家,在国内各行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企业达2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企业近20家,承担各类科技项目达200多项,申请专利50余项,专利授权达20项。(七)ic设计成都是国家部科技部在全国建立的7个专业性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面向国内外从事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服务的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孵化器。通过引进intel、中芯国际、友尼森等国际知名ic企业,吸引了一批ic设计企业来蓉发展,在基地内已集聚了长虹、成都华微、国腾微电子、南山之桥、科胜讯、凌成科技、旺宏科技、威斯达、登巅科技、成都天锐、大唐电信、凹凸、sonix、艾博科技、成都瑞迪欧、成都瑞芯等为代表的50余家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公司,涌现出了南山之桥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ic设计企业,有力地促进了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微电子产业快速发展,并与封装测试企业、晶园制造企业等初步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链。四、成都软件产业发展环境近年来,成都根据国家对软件产业的战略部署和要求,结合成都软件产业发展实际,围绕营造环境、把握重点、加强应用、坚持集群、坚持国际化的总体发展思路,认真落实国务院18 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国办47号文件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至2005年)等一系列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软件技术和产品研发、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出台和落实政府采购、组建软件产业风险投资机制、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促进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支持和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围绕软件产业发展目标协调整合相关资源,实现软件产业做大做强。同时,抓住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市场机遇,努力推动软件技术向传统的第一、二、三产业渗透与融合,大力拓宽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促进了本地软件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一)自然气侯环境成都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103.4万人,辖9区4市(县级市)6县。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以“天府之国”著称于世,是一座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金沙遗址、成都平原史前城遗址、古蜀船棺遗址等文化遗产的发掘,展现出成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太阳神鸟”、“都江堰水利工程”更是体现了古蜀人的创新成果。成都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7.5度左右,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河流纵横、土地肥沃、自然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被誉为“休闲之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成都交通便利,航空、铁路、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六大地区性的枢纽机场之一,拥有国内航线245条,开通了24条国际航线,现每周有30次以上航班前住欧洲、43次以上航班前住美洲,开通了韩国首尔经成都至印度德里、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国际货运直达航线,目前成都正向国家申请成为开放第五航权城市。成都是西南地区的交通、通信枢纽。成渝、成绵、成雅、成乐、成南、成都-彭州、成都-温江-邛崃、成都绕城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横贯全境,是全国公路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建成全市的高速公路网。成都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铁路枢纽,拥有成渝、宝成、成昆、成达四大铁路主干线。目前成都正在建设环城快速干道和城市地铁项目,城市地铁1号线预计2010年开通运行。成都物流发达,拥有中外运空运、大通国际、北京近铁、金鹰国际、丹沙物流、联邦快递、美国联合包裹、嘉柏国际等众多物流公司。(二)经济发展环境成都综合经济实力在中国西部地区最强。“十五”期间,成都市委、市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围绕建设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全面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取得了经济实力增强、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四大成就,成都先后连续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国际舍斯河流奖”、“全国城市管理先进集体”、“cctv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台商极力推荐城市”、“中国内地最佳商务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联合国人居奖”、“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2006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0亿元,同比增长13.5%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489亿元,同比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287.4亿元,同比增长34.9%;人均gdp超过25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9元,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05元,增长9.4%;全市共安排企业研发经费投入42.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经济实力的增强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成都是西部地区最大的信息产品贸易中心和信息服务市场。每年举办国际性、全国性电视节、电脑节、熊猫节、春季糖酒会、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等160多个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会展活动,为展示宣传成都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带动相关产业增加消费超过100亿元。信息消费日益增长,成都具有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电脑市场、通信市场、家电及元器件市场,年营业额接近800亿元。这些都为软件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三)政策环境成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软件产业的各项政策18号文件、47号文件以及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发展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的指导意见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一系列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强对产业的引导、规范、监管和服务,初步建立了软件产业的政策体系,营造更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2000年以来,成都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十五”发展指导意见、成都软件产业发展纲要等文件,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宏观的政策导向。“十一五”期间制定了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确定了信息安全、ic设计、数字娱乐、嵌入式软件、软件外包等发展重点、集中力量支持软件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构建结构合理的软件人才梯队,加速软件技术产业化,加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和传统产业融合,衍生新的应用市场和产业链,不断提高我市软件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为了鼓励成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为软件产业发展指明发展方向,2006年2月27日,成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成都软件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定位、总体目标、发展重点以及政策措施建议。为了贯彻意见的实施,制定了成都市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实施细则、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成都市软件出口奖励暂行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在资金、公共平台、招商引资、软件产品出口、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大了对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的支持力度。在软件人才政策方面,发布了和制订了成都市软件人才工作实施方案和成都软件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07年-2010年),确立了“十一五”期间软件人才供给发展目标,制订了操作性较强的软件人才培养与吸强政策,提出了软件人才奖励机制,建立软件人才数据库、软件人才需求联席会议制度、软件人才供求机制等,及时发布软件人才供需信息,促进软件人才交流,并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重点向软件创新人才倾斜等相关优惠政策。在软件产业基地建设方面,提出了积极推进以高新区为主要聚集区、连接武侯区、都江堰市的软件产业带建设。积极实施大企业发展战略,集中市场、资金、技术、人才资源,以“集中资源扶持一批、政策引导聚集一批、锁定目标引进一批”为主要途径,全力培育拥有自主创新能力、较大业务规模的软件大企业,形成大型软件企业集团,促进软件产业集约集群发展,使成都成为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进行全球战略布局的首选城市之一和国内外软件产业资源汇聚的焦点。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充分发挥软件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对软件产品市场信息、软件人才培养、市场需求等调研,提高协会服务能力。同时加强协会会员之间、行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及时发布行业动态、市场需求、人才招聘、项目开发等信息,增强协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促进行业的自律。重点扶持专门为软件企业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交流、资源协调整合等服务,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强管理、培育人才等。有效整合各类金融资源,联合金融机构、专业银行和风投、担保组织,对成都软件企业实施集中的融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难题,缓解企业发展的资金压力。(四)人才环境成都在发展软件产业的同时,非常重视对软件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始终坚持it教育与产业发展互动,实现it教育和软件产业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1)成都软件人才概况。据初步统计,成都目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60万人,软件从业人员6.5万人左右。成都高校在校学生近50万人,其中软件及软件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在校学生超过10万人;在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5万人左右,其中it及相关专业在校学生约3万人;在蓉的社会力量办学的软件及软件服务类培训机构年培训规模约2万人次(图11)。2006年在蓉各高校软件学院毕业生约3000人,各类主要的职业培训机构提供it类毕业学员1100人左右。图11 成都软件人才培养情况(2)成都软件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软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0310号)文件精神,注重软件人才的“产销衔接”,以解决软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人才问题,不断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