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德州南部生态片区规划思路168p.ppt_第1页
2011年-德州南部生态片区规划思路168p.ppt_第2页
2011年-德州南部生态片区规划思路168p.ppt_第3页
2011年-德州南部生态片区规划思路168p.ppt_第4页
2011年-德州南部生态片区规划思路168p.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背景研究,2,背景研究,一、规划背景 1、国家层面 (1)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 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出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行动计划。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 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07年12月在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 次缔约方大会,初步提出了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25%40%的目标。 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的目标。2007年中国 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科技专项行动,这充分体现了我国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进行的低碳建设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重点和全民教育重要方向。 (2)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200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4年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 想。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有不断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用和谐促发展,用发展促和谐。 (3)城乡统筹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 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自此,城乡统筹的思路逐渐形成,这一思路也体现在此后发布的七个中央一号文 件中。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体现城乡统筹战略最突出的文件。文件指出,要“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 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 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新世纪以来的七个一号文件,尽管每年的主题不同,但都贯穿 着城乡统筹这条主线,基本思想在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3,背景研究,2、区域层面 (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 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总 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985万人。 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 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依据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2)德州高铁时代 2010年3月,京沪高速铁路德州东站开工建设,这标志着京沪高速铁路德州东站正式开工建设。 京沪高铁是世界上技术标准最高、建设规模最大、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它的建设,对于促进南北交流、经济 融合、区域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京沪高铁德州东站的建成将极大缩短德州与北京和长三角经济区的距离,对推动鲁西北,乃至整个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 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德州更直接地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接受“长三角”辐射,集聚发展要素、参与区域 分工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德州由此也将迎来促进经济腾飞的“高铁时代”。 3、地方层面 德州市是全国首批十个低碳中国贡献城市之一,曾获得“中国太阳城”、“国家火炬计划德州新能源产业基地”、“生 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等称号。 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演进,德州提出争取用五年时间培植两个千亿级产业集 群,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之都和生物产业基地,同时加快推进太阳能在建筑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引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努力 把德州建设成为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低碳城市。 随着京沪高铁的建设和环渤海区域一体化,德州将承接更多极的辐射,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这将使其现代服务功能大 力提升,城市规模也将随之扩大。 规划建设德州市南部生态片区是德州做大做精中心城区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的重要战略。,4,二、城市概况 1、区位条件 德州,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西北部。北与 河北省沧州市相邻,西与河北省衡水市毗连,西南与 聊城市相接,南与济南市相连,东与滨州市相临。 德州处于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结带、环渤海 经济圈、黄河三角洲以及“大京九”经济开发带的交 汇区内,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十分明显。作为中国北 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济南都市圈的西北门户城市,德 州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分工职能和 作用。,背景研究,5,2、区域交通 德州市作为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沪、德石、济邯 三条铁路在此交汇,5条国道、14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京福 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从德州到济 南国际空港仅需一小时,到天津海港也只用两小时。,背景研究,区域交通分析图,6,背景研究,4、社会人口 2008年德州市域总人口为564.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9.92万人,非农业人口 164.27万人。德州中心城区建成区总人口60.0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9.54万(农业 人口8.51万人),常住外来人口10.5万人。,3、经济状况 2008年德州市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0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人均生产总值24830元,三产比例为12.1:55.9:32.0。从产业结构变化看,德州 市域第一产业比重持续稳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年增长,第三产业比重稳中有 升,产业结构整体从“一二三”较均衡发展逐步调整为“二三一”产业发展格局。 农业上,德州已形成粮棉、瓜菜、畜牧、林果、水产、花卉六大主导产业,是 国家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 工业上,德州已形成纺织、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食品等八大门类为主的 工业体系,棉纺、建材、地毯、玻璃钢和太阳能热水器等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生 产基地。 第一产业,12.1%,第二产业 55.9%,第三产业 32.0%,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户籍人口 83%,常住外来人口 17%,户籍人口,常住外来人口,2008年德州市户籍人口与常驻外来人口比例,2008年德州市三产比例,7,5、自然环境 德州自然优势明显,其水系水域资源犹为出众。 境内跨省大河主要有黄河、卫运河、漳卫新河等,跨市的骨干河道有徒骇河、 德惠新河和马颊河等,新湖、长河公园、丁东水库、丁庄水库、沟盘河水库、三水 厂水库等大型水面散布于市域。 德城中心城区水系大部属海河流域南系的漳卫南运河水系,主要包括南运河、 减河和岔河(均为中心城区防洪排涝河道),中心城区南侧与黄河支流马颊河相邻。,背景研究,6、历史人文 德州地处黄河故道,运河之滨,因黄河而命名,因运河而闻名,是一座河流文 明造就的古城。四千多年前的五帝时期,黄河流经当时还是一片浅海的德州地区而 入海,经过泥沙淤积,渐渐形成了这片土地,德州先民在此耕作繁衍。德州之“德” 便源于古黄河别名之“德水”,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黄河名为“德 水”,意为水德之瑞。 京杭大运河贯通以后,德州区位优势得到大大提升,被列为四大漕运码头之 一,漕运的兴盛带来了城市的迅速发展。金元两代,德州两度建仓,成为储存漕粮 的基地;明清时期,德州居南北要冲,堪称“九达天衢”、“神京门户”,成为南 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京杭大运河孕育和造就了德 州的繁荣和辉煌,但随着运河航运功能的减弱,德州的地位也逐步下滑,运河文化 景观也逐渐消失。 德州“因水而生、因水而盛”,黄河和京杭大运河赋予了德州特有的“水文化” 和“德文化” 。在此基础上,德州人将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德州 地域特有的人文品质。,8,三、相关规划 1、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在编)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在编)提出德 州城市性质为:鲁西北、冀东南交通枢纽和以新能源产业为特 色的中心城市。城市主要职能体现为区域交通枢纽城市,中国 太阳城、低碳经济城市和新能源研发基地,环渤海湾制造业基 地,鲁西北、冀东南重要的工贸中心城市,济南都市圈次中心 城市和重要的生产基地。 德州城市发展目标为:以特大城市发展框架为要求,加快 城市产业升级,促进人口和产业的聚集,扩大中心城区规模; 内联外引,继续推进南融北接,立足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 的制造业生产基地;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层级,努力创建中国北 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积极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区域生产、 生活提供综合服务,塑造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依托原东风路为主要发展轴,形成“一带三心三城”、水 绿天然分隔的组团发展结构。其中,“一带”指的是东西向发 展带,主轴从西向东依次串联老城中心区、河东新城中心区、 高铁新区中心区,并远景延展至陵县城区;“三心”指的是三 个市级发展核心,即老城区商贸中心、河东新区公共服务中心、 高铁新区商务中心;“三城”指的是老城区、河东新区、高铁 新区三大城区。三城以河流为自然分隔自成组团,组团间依托 运河、岔河、减河、马颊河四条河流形成滨水生态廊道及景观 廊道。 南部生态片区位于老城区、河东新区和高铁新区三大城区 的南部,是城市南部重要的生态绿楔。,背景研究,9,2、德州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德州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对德州中心城区提出“西优东进,北延南控”的空间发展战,背景研究,3、德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南部生态片区内以耕地为主,岔河沿岸和黄河涯镇区南侧多为基本农田。,略。其中,运河开发区着重对区内的职能进行优化和调整,将不适合发展的用地进行置换和调 整,优化老城区整体职能;东城区应提前研究高铁站的起步区的职能、规模、交通组织、空间 结构等重大问题,规划期内适时选择东进;德城区向南发展面临着河流水系及铁路等客观条件 的限制,将来主要向北延展,而南部在规划期内以提升环境为主。 城市建设各个发展方向的重点项目内容分别为: 西优支撑项目: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面向广域(包含河北)的商贸功能提升、运河沿岸的 保护与文化功能的更新,老城区整体职能的提升。 东进支撑项目:高铁及其周边新兴功能区、东物流中心及整个东城区的发展。 北延支撑项目:北部物流中心、北部工业组团、文教区、经济开发区、区域报关中心选址。 南控重点:提高新华工业园的准入门槛,限制规模;太阳能工程研发中心与新区商务办公 区的启动及整体环境优化提升。 德州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对南部生态片区所涉及到的新华片区和河东南部片区分布提 出“环境控制、规模控制”和“事件带动、政府实施”的发展策略。 国家关于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 (1)不准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外的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 (2)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将平原(平坝)地区耕作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纳 入退耕范围,以及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随意减少基本农田面积。 (3)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 (4)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 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 (5)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10,4、德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 德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提出在德州市区范围内形成“四 河、一环、一带、多组团”的绿地系统结构,构建林网密布、农田围拢团状区域绿 地格局,重现德州“凤城”、“平原绿野”的绿色城市形象。 四河:南北向并流的古运河、岔河、减河和马颊河四条河流。 一环:在城区周围规划环状公园休闲隔离绿带,形成绿色“公园环”。“公园 环”西起运河两岸,东至减河两岸,南起南外环,北至北外环绿化带。主要由大型 综合公园、郊野公园、生态保护公园和农业观光园等组成。 一带:东部组团新区以东,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东侧,至规划区区划的广大 乡镇农用地片区,以生态防护林和农田为主。 多组团:在周边村镇广大农村地带,形成以村镇、村落为核心的多组团团状隔 离防护绿带。 规划在南部生态片区周边规划建设有岔河湿地公园、沟盘河水源保护区、城南 自然风景林、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减河枣文化采摘园、大雁岛生态景区、减河 生态湿地公园、古运河风景区等。,背景研究,11,5、德州市水系及水体景观规划 德州市水系及水体景观规划提出“一轴四 带三环五湖七十二海子”的水系规划结构。、 “一轴”为景观时间轴。 “四带”分别为古运河所代表的黄带、岔河所 代表的蓝带、减河所代表的红带和马颊河所代表的 绿带。 “三环”分别为德水人文观光环、锦绣德城魅 力环和风情生态休闲环。 “五湖”分别为新湖公园、长河公园、太阳湖 湿地公园、东湖公园和双子湖国家湿地公园。 其中,太阳湖湿地公园位于南部生态片区中 部,沙王沟与减河交汇处,总占地面积约172.18公 顷。,背景研究,12,6、德州市区村镇体系规划 德州市区村镇体系规划提出“一轴、两带、两心、三区、四片”的村镇体 系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城镇发展轴):指德州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高铁新区组团陵县 的城镇综合发展轴,即德济城镇密集发展轴,依托104国道通往东南方向的交通通 道,借助济南对德州下辖县市的腹地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德州城区 以岔河、减河、京沪铁路为分隔的组团式跳跃发展形态格局。 两带:沿京沪铁路的空间发展带,依托京沪铁路交通走廊,南北连接黄河涯镇 和二屯镇的一级空间发展带;以经济开发区为依托,东西向连接新城街道办、宋官 屯镇和赵虎镇的二级空间发展带。 两心:指老城商业中心和新城的行政办公中心。 三区:运河区、德城区、经济开发区。 四片:二屯工业片区、赵虎农贸片区、黄河涯生态片区、高铁综合片区。 德州市区村镇体系规划对南部生态片区内的村庄提出了合并调整要求。,背景研究,13,7、黄河涯镇总体规划(20092030) 黄河涯镇总体规划(20092030)提出黄河涯镇城 镇性质为:以城郊型高效生态农业为主导,积极发展特色农 业和以生态旅游业为特色的现代化综合发展型小城镇。城镇 发展目标包括环境优美、持续发展的生态城镇、生态宜人、 充满魅力的旅游城镇、适宜人居、社会安定的和谐城镇和经 济繁荣、富有活力的城镇。 规划形成“单中心多节点放射状”的空间发展模式。 “单中心”指镇区,作为全镇的中心,辐射带动全镇经济和 发展。“多节点”指中心村,带动周围基层村的经济发展。 镇区向外辐射形成“一心、两带”的空间结构,“一心”指 镇区,“两带”指沿101省道和105国道的发展带,是全镇重 要的城镇发展带,也是全镇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产业带。 黄河涯镇区的用地布局结构为“一心、两轴、两带、三 片”。 “一心”是指101省道和黄宋路交叉口周边由镇政府、商 业中心、街头绿地、镇医院等形成的公共生活中心; “两轴”指黄宋路和规划十一号路是城镇公共生活功能 联系的主轴; “两带”是指沿引黄穿减河流和减河沿岸两侧的防护绿 化景观带; “三片”是指金纪路南侧的工业片区和由黄宋路分隔形 成的两个居住片区。,背景研究,14,第二章 基地概况,15,基地概况,二、区位交通 基地位于中心城区南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京沪铁路和京福高速公路由南 向北纵贯其中,南外环、105国道、104国道和101省道是对外交通联系的重要道路。 基地内部建成区道路呈方格网布局形态。 交通区位图,一、规划范围 1、研究范围 新河路、减马横河以南,南外环、减河以北,古运河以东,占地总面积97.66 平方公里。 2、规划范围 新河路以南,京福高速以西,南外环以北,新园路、广川大道以东,占地总面 积17.04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示意图,16,三、现状用地 基地内土地使用主要 以耕地、基本农田、村镇 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商 业用地为主。 沿晶华大道和双一路 两侧分布有一定规模的工 业用地,105国道两侧分布 有一些市场和物流用地。,研究范围用地现状图,基地概况,17 研究范围现状用地汇总表,100,9766,总用地,10,11.05 1.90,1079.56 185.75,e61 e62,村镇居民用地 村镇企业用地,19.22,1876.56,基本农田,其中,其中,9,3.64 0.09 0.26 2.31 0.54 13.00 78.71 6.50 59.26,355.21 8.81 25.13 225.23 52.76 1269.14 7687.09 634.84 5786.94,m w t s u g e e1 e2,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水域和其他用地 水域 耕地,3 4 5 6 7 8,0.17,16.70,c6,教育用地,其中,占规划用地比例(%) 0.56 0.90 0.73,占地面积(公顷) 54.33 88.3 71.60,用地代码 r c c2,用地性质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商业用地,序号 1 2,18,四、市政设施 基地北部三水厂水库为 城市水源地。 基地西南侧有四女寺水 利枢纽。 基地内有赵庄变电站 ( 220kv ) 和康 博变 电 站 (110kv)两座变电站,多 条高压线由东向西穿过基地。 基地中部有天然气储备 站南门站,日供应量为31万 方。 基地南侧有二十铺垃圾 填埋场一座。,研究范围现状市政设施分布图,基地概况,19,纵横,具有独特的北方水乡的风貌。,五、自然环境 基地东接马颊河、减马横河,西邻岔河, 减河纵贯南北,横河横贯东西,横河以北为三 水厂水库(水库面积约80公顷,其中规划范围 内面积约41公顷),片区内部水网密布,河渠,三水厂水库,德州为黄河冲积平原,市域范围历史上曾 有两次黄河大迁徙,上千次决口,造就了西南 高、东北低的地形。由于泛道和流速所致,加 之风力堆积等因素,形成了平原之中起伏不 平,岗、坡、洼相间分布等特点。基地土层深 厚,气候干旱,土壤由黄河冲击物形成,为盐 碱土,土地盐渍化严重,城市绿化困难。 四女寺枢纽 基地俯瞰,基地概况,20,基地概况,六、社会人口 基地内共有76个自然村,涉及新华街道、长河街道、宋官屯镇、黄河涯镇和抬 头寺镇五个街道(乡镇),总人口46098人。 研究范围现状村庄居民点基本情况表,注:资源来源于德州市区村镇体系规划成果和部门调研所收集资料,21,七、产业发展 基地内农业以水果、蔬菜 等种植为主。 沿晶华大道和双一路两侧 分布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厂房, 部分村庄内有小型村办工业企 业。 新河路南侧和105国道两 侧分布有汽车4s店、钢铁市场、 钢材市场、石材市场、物流市 场和建材市场等三产行业。,基地概况,研究范围主要工业企业分布图,22,八、综合评价 1、有利因素 (1)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对外交通条件 (2)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 (3)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 (4)现状建设量较少 (5)城市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契机 (6)休闲旅游业兴起的机遇 2、不利因素 (1)基地涉及多个街道乡镇,统筹管 理难度较大 (2)缺少生态安全考虑,生态斑块碎 化趋势明显 (3)产业发展缺乏指导,各自为政, 乡镇工业和村办企业呈现各自为政的 蔓延态势,化工、机械等高污染企业 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4)铁路、高速公路和垃圾填埋场等 重要基础设施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 廊道构建不利 (5)居民生态环保意识不足,随意丢 弃垃圾等影响环境质量的行为较普遍,基地概况,研究范围航拍图,23, ,度假需求快速增长,休闲正由观光旅游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旅游需求急剧膨胀,以观光性的需求为主; 人均达到2000美元,休闲需求急剧增长,形成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的选择; 人均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度假需求普遍产生; 新产业、新贵族; 勃海湾外向型经济越来越发达,产业层级较高,拥有较多的有钱、有闲、有时间的贵族阶层; 老龄化社会带来服务于老年人群产业的增长,服务于夕阳人群的产业将成为朝阳产业。,2、国家服务业政策背景分析, ,加强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 提高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水平; 加大服务业领域资金投入力度(公共服务;财政、金融); 优化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制定城市总体规划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中心城市要逐步迁出或关闭市区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 ,城市建设新居住区内,规划确定的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不得改作他用 ; 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资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 3、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必要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多数情况下会产生下面结果:产业结构失衡,高增产低增收;资源环境瓶颈;过度工业化成为生产基地、污染中心; 产业重构与转移的压力 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随时都会外迁的企业(伦敦福特汽车生产基地的外迁);工业蔓延带来巨大的改造成本 (并非所有工业化地区都能转化为新型郊区);制造业衰退带来就业岗位的减少; 扩大就业,关注民生问题 提高三产就业人口比重;提高工资水平;提高整体生活质量。,专栏 1、旅游业背景:休闲度假业快速增长,基地概况,24,第三章 功能定位,25,一、功能定位,承担基本农田保育功能。, 承担辐射三区的生态功能。 承担南部生态林、马颊河及三水厂、丁东、丁庄水 库生态区建设,防止建设蔓延。 承担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功能。 南部生态片区是主城区的宝贵自然资源,不仅是城 镇发展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域,还是周边居民日常休闲之 地。,功能定位,1、南部生态片区与城市功能结构,德州城市旅游定位:围绕“文化体验城市、休闲观光城,市、会议会展城市”的总体定位,全力打造“齐鲁燕赵文化 融合之都”、“田园牧歌休闲胜地”、“北方会议会展名城” 三大品牌,建设区域旅游强市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业布局为“一核心、一主轴、两翼”的格局。其 中,一核心即主城区,重点发挥省际旅游集散中心作用,完 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成为鲁冀晋豫和京津及环渤海经济圈 集会展、美食、商贸、娱乐、休闲、购物、观光等于一体的 重要旅游目的地。 主城区旅游应重视生态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水上 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生态资源紧密结合,强化湿地观光、乡 村度假、康体运动与绿色产品生产结合,强化特色化、个性 化。 完善南部生态片区的旅游功能,能填补德州市目前缺乏 专业强、规模大、档次高的城市休闲度假和体验区的空白。,3、南部生态片区与城市旅游系统,德州城区绿地结构为“一环一源四心四带多点”:,(1)一环:外围生态绿环,包含南部生态林及外围农田、 林地等自然生态绿地; (2)一源:城市水源(三水厂水库水源保护); (3)四心:四个市级公共绿心,运河景区、新湖风景区、 长河、高铁公园; (4)四带:依托南运河、岔河、减河、马颊河形成的西到 东的四条滨水绿带; (5)多点:结合社区建设在各组团中心的居住区级公园。 德州生态片区是德州市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片 区,是生态屏障构建重要环节。,2、南部生态片区与城市生态系统,从城市用地布局来看,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从城市用地布局来看,德州以西南和东北风向为主,工业用地多位于城市北侧,南部生态片区多以生活用 地和生态绿地为主,对改善整体空气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德州市绿地架构来看,主要以沿河生态空间作为生态廊道,对主要的城市发展组团进行隔离,同时对于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南部生态片区作为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和两河间的生态走廊,是德州生物 多样性保护敏感区,同时是绿地结构中重要的生态斑块。 因此,我们认为该区域是德州市打造“蓝带绿廊”的重要生态保护与利用的示范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应保 留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开敞空间,对于气候调节、水资源调节、侵蚀控制、水质净化和生物资源保护等具有 重要的作用。,从城市规划格局来看,承担着重要的城市功能,德州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纲要提出以东西向依托原东风路为主要发展轴形成“一带三心三 城”、水绿天然分隔的组团发展结构。“一带”:东西向发展带,主轴从西向东依次串联老城中心区、河东新 城中心区、高铁新区中心区,并远景延展至陵县城区;“三心”:三个市级发展核心,即老城区商贸中心、河 东新区公共服务中心、高铁新区商务中心,其中河东新区公共服务中心为未来德州城市发展的中心,是德州行 政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商务中心的所在地。“三城”:老城区、河东新区、高铁新区三大 城区。三城以河流为自然分隔自成组团,组团间依托运河、岔河、减河、马颊河四条河流形成滨水生态廊道及 景观廊道。城市建设用地主要位于南外环以北,均沿主要交通线展开布局,以居住、商业、仓储等用地为主, 说明南外环以北区域承担着城市重要的功能。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南部片区也将承担起居民生活、城市公 共活动、文化娱乐、商业服务、农副产品供应等公共服务功能日渐突出。,从城市景观体系的构建角度看,承担着重要的旅游功能,根据德州市现状自然条件和布局结构特点,自然形成了依托京杭运河、岔河、减河三条水系的开敞生态空 间,使其楔入城市内部,辅以道路两边绿化作为串联,整个城市镶嵌在绿色之中。 从景观游憩角度,充分利用德州优美的城市风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深入挖掘德州市区深厚的后羿 神话、运河文化、扒鸡美食文化、花卉文化、太阳能资源,着力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形成包括各类历史遗存、 城市休闲娱乐、美食娱乐、旅游综合服务的中心旅游城市,是主要的发展目标之一。,26 4、南部生态片区的职能,27,功能定位,南部生态片区功能定位 德州城市绿肺,以生态保育、生态居住、旅游休闲为主, 集都市农业、市场物流、水源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 城市级生态片区,28,功能定位,1、生态生态节能示范地,2、游憩游憩休闲首选地,3、文化地域文化彰显地,4、宜居宜居宜业首善地,二、规划目标 南部生态片区总体发展目标为京沪高铁沿线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示 范区、山东省高标准综合性生态示范窗口。 其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生态示范、游憩首选、文化彰显、宜居宜业”,三、规划指导思想 立足特有环境资源约束条件,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尊重城市风貌延续,探索生 态保育、功能优化、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特色彰显等发展方式,充分 发挥其在城市中的作用,使该片区成为综合展现德州市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现代 都市风貌的具有重要影响的核心区域和“窗口”地区,从而推动德州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29,功能定位,湿地之山景观特色 森林之城绿化特色,生态之州,4、主题元素 “太阳”城市特色能源,“湿地”城市生长之肾 “森林”城市呼吸氧吧 太阳、湿地、森林最清洁、生态、自然 湖、山、城融为一体,良好的生态格局,生态之州,四、规划理念 1、规划理念,“比德”山水观反映了儒家的道德感悟,实际上是引导人们通过对山水的 真切体验,把山水比作一种精神,去反思“仁”、“智”这类社会品格的意蕴。 “比德”的山水观源于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德州大儒董仲舒对此继承 并进一步发扬,春秋繁露山川颂云:“山似夫仁人志士水则似有德 者”。 “德水”德州之名源于德水,德水之名源于黄河水之品德;德州是山东的 西北门户,理应对儒家文化的“比德”山水观进行诠释。 “生态”基地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处于岔河、减河、马颊河河道 之间的生态敏感地区,应该充分利用河流湿地、扩大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 休闲与生态回归的场所。 3、理念支撑 太阳之湖产业特色,比德山水 2、主题缘由,30,1、“生态”解读 “生态”指的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 的关系。广义的“生态”包含了环境、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整体生态,重点是 阐述本体与其周边整体环境的共生关系,核心内涵是“关系的和谐”。 (1)减少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倡导既满足自身需要 又不损害群体生存和其他物种生存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保护生态环境; (2)改变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化模式,综合利 用自然资源、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物质生产的生态化; (3)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统筹兼顾城乡各方面利益,建设和谐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从初期 的以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为特征的外延式、资源过度消耗型模式逐步转变为以创新 和财富驱动为特征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技术提升型模式。它 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走向成熟阶段的必经之路,也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要 义。,2、“生态片区”解读 1996年以前,德州城市经济稳步发展,城市建设活动主要集中在岔河以西的老 城区。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突破老城区范围向河东 新区蔓延。2010年3月,京沪高铁德州东站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德州进入了“高铁时 代”。 无论是从德州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性,还是从德州“西优东进,北延南控”城 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现实性上来看,中心城区各功能组团聚集发展,城市整体向东轴 向发展是德州城市格局与框架延续拓展的必然趋势,形成老城与新城并举的组团式 发展格局。 城市建成区的扩张使得南部生态片区成为中心城区南侧的城市边缘区。南部生 态片区将承担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为城市环境提供生态屏障等功能。建设南 部生态片区是德州做大做精中心城区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 品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战略。 南部生态片区应体现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 共存。,功能定位,五、发展战略,31,3、城市与生态,功能定位,32,功能定位,4、发展战略 生态环境战略 (1)强化南部生态片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构筑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和景 观环境。 (2)维护南部生态片区生物资源多样性,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保证土地资源、林木资源、 水资源和景观资源的永续利用。 (3)提供区域生态环境控制力,实现区域生态功能的动态平衡。 产业发展战略 (1)与减河、岔河、古运河三条风光带联合打造,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旅游地产、文体休闲、 居住(第二居所)产业。 (2)依托黄河涯镇和抬头寺乡自身农业的优势,发展高效特色郊区农业、花卉果品种植业和农副产品深加 工业。设定产业准入门槛,禁止生态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无污染产业以外的产业进入。 (3)整治和梳理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资源,积极发展郊区生态旅游业。 城乡统筹战略 (1)以实现农村资源有效整合为基础,推行村庄合并、建设农村社区,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 延伸。 (2)统筹城乡的人口、用地、产业、生态环境等要素,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 (3)形成人口适度聚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村容整洁、生态良好、宜于居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33,六、规划策略,1、生态策略突出功能、打造核心,2、景观策略挖湖堆山、滨河拥水,3、空间策略紧凑组团、开敞空间,4、产业策略节能低碳、宜居宜业,功能定位,南部,生态,游憩,宜居,生态片区 服务,经 营,34,七、区域协调,功能定位,1、周边县市的功能定位、发展思路与空间结构 (1)陵县 根据陵县总体规划(2004-2020),陵县的功能定位为鲁北加工业基地、 生态园林城市。 发展战略重点:走名牌战略的发展道路;大力实施劳务输出;融入德州中心城 战略;充分利用陵县优越的区位优势,面向德州、依托德州、融入德州,实现一体 化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发展产业集群。 城市空间为“一轴、两带、五区”的布局结构。一轴:沿陵州路城市发展轴 线;两带:陵州路南侧沿河绿化景观带、新隔津河滨河绿化景观带;五区分别为南 部新城区、老城区、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和西南综合发展区。 陵县总规提出陵县、德州一体化发展,分别从组织管理、基础设施、环境生态、 经济活动四个方面阐述德陵一体化发展方式。 (2)平原县 根据平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平原县的功能定位为鲁西北地区 重要物资集散地,是以发展加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发展战略重点:依靠科学技术,以种植业、养殖业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 结构;依靠体制创新、技术进步和重大项目带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 逐步形成几个较富特色的名牌产品和主导产业;加快以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必须把服务业作为主要着力点,放到更加突出的位 置;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加快城镇建设,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重点示范镇 为依托、其余乡镇为纽带、功能完善、结构协调的城镇网络体系。 城市空间为“x”带、四轴、三中心、五片区的城市布局结构。“x”带是指由 沿315省道,京沪铁路及101省道、新隔津河布置的城市绿地,构成“x”型的道路 与水景相结合的绿化框架带。四轴是指两横轴,两纵轴,两横轴是指平安大街商业 服务横轴和规划区内新建的振原路交通服务轴;两纵轴是指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为 主的公共中心轴和旧城区沿共青团路的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轴。三中心是指位于城 市东部新区的行政中心;位于北部工业园居住区沿北环路、马洪干渠南北两岸形成 的商业服务和工业产品展示中心;以及火车站附近的交通商业文化娱乐中心。五片 区即旧城区、东南行政居住新区、北部工业园居住区、东北工业园区、西部工业区。,2、周边县市的协调 (1)与陵县的协调 协调基础设施的衔接,结合104国道改道、南外环东延和353省道建设,加强南 部生态片区与陵县的交通联系。 加强南部生态片区与陵县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分工合作,将南部生 态片区的旅游资源与陵县的丁庄水库和丁东水库的旅游资源进行联合保护与开发利 用,共同保护水系生态环境,挖掘与保护水体文化内涵,打造以“水”为主题的休 闲旅游区。 (2)与平原县的协调 重点协调旅游业的错位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对接,协调减河 沿线的生态保护,加强河道沿线的景观塑造。,35,第四章 案例借鉴,36,生态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新名词。目前,有关生态技术的概念尚 未统一,不同的学者对生态技术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如从环境学的角度来看,认为 能预防和治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环境保护技术就是生态技术;从生态学的角度 出发,认为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技术就是生态技术;因此,生态技术也被 称作“绿色技术”、“可持续技术”等。 综合来看,生态技术就是依据生态学原理,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减少 浪费和无谓的损耗,经使用后能促进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原材料、自然 资源和能源使用的方法、措施、工艺和设备的总称。生态技术的核心,是以维护自 然生态环境平衡和人类的最大利益的合理平衡为最高价值取向,这与“节水、节地、 节能、节材、环保”的理念相似。 生态技术所追求的是在技术实施过程中,保持人与自然在资源、能源的获取和 消耗、输入和输出方面的循环平衡。这个目标的实现,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如土地、 资源、气候、植被、经济、生活方式等综合考虑。,一个理想的城市生态系统应具备以下特征:空气质量好、水质优良且维持地下 水位、垃圾资源化、噪音干扰小、光污染少、无明显热岛效应、本地物种丰富、人 与自然和谐共存。 城市要成为高效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代谢、 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关系应该是一张环环相扣的网状结构,而不是简单的链或者环 状结构,但由于人类的干扰,城市生态系统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方面受损,引起城市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废弃物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热岛 效应、光污染、噪音污染、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严重威胁人与自然的可 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必然承担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的责任。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借助生态技术手段缓解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 生态环境问题,如城市建筑中利用绿化、通风、遮阳等方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资 源利用中采用污水处理、雨水清洁收集、中水回用等合理利用水资源等等。 马斯达城和弗莱堡两个城市在生态城规划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 生态城与低碳实践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一、生态城与低碳实践,案例借鉴,37,马斯达城位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国际机场附近的沙漠中(同时靠近波斯 湾),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整个生态城规划由阿布扎比的未来能源公司主持,而 总体规划则由福斯特事务所进行设计。规划未来人口约为5万人,同时可容纳1500 间公司,建成预计耗资220亿元,建成后马斯达城将成为全球第一座零碳、零废弃 物、无汽车的生态都市。 马斯达城的能源将100%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城市周边的沙漠中布满大量太阳能 光电板和发光镜,城中大部分建筑的屋顶也装有收集太阳能的设备。 马斯达城内将没有传统的汽车存在。所有来访者把汽车停放在城外后,进了城 就必须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无人驾驶的公共电车,这种公共电车在半空的轨道上 行驶。由于城内的交通系统完善且布局合理,人们从任何一个地方前往最近的交通 网点和便利设施都不超过200米。 马斯达城采用多种手段进行降温增湿。首先,城内的林荫街道纵横交错,不过 提供林荫的主要不是树木,而是覆盖在城区上空的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滤网。其 次,城中将建设一种叫“风塔”的装置,利用风能、空气流动和水循环形成一个天 然空调。第三,城中密布的河道和喷泉也能发挥降温增湿的作用。第四,城内街道 设计得非常窄,密布城区的棕榈树和红树可以减少阳光直射、增加阴凉。 马斯达城对污水进行了高效的循环再利用。对一半的水进行循环再利用,直到 变成废水,剩余10%不能循环利用的水就用来给花园、农场灌溉。,1、马斯达城生态造城实践,源全部由太阳能提供,促使零碳排放,但是同时也值得注意的是,马斯达城是在大 量的资金投资和高科技下建成的,独一无二,成本非常高,其发展模式很难供其他 城市生态建设参考复制。,案例借鉴 马斯达城完全是一座新城,它展示了大量先进的生态建设及再生能源技术,能,38,弗莱堡位于德国西南部,中心城区人口约为5000人,整个大区域人口为20万人。 其自1975年开始就展开了太阳能源开发工作,20世纪90年代后期,弗莱堡的居民通 过制定公约的方式,积极发展应用太阳能作为城镇的动力来源,由于发电效率卓 著,架设太阳能发电机成为该镇的全民运动,进而使得弗莱堡拥有许多美誉,包括 “欧洲的太阳能之都”、“可持续城市”等名号,使其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具生 态意识的城市之一。 弗莱堡现今几乎所有的公共设施和不少比例的自用房舍都装设有太阳能面板, 部分社区产出的太阳能还超过了住户本身的用电量,可以转售给电力公司。为了能 充分收集太阳能,若干安装于建筑物顶层的充电面板经过特别改装,可按照季节、 月份和不同的白昼时段太阳所在的位置和角度,而随之调整或旋转,别具风格与特 色。到2007年底,大弗莱堡区域收集的太阳能几乎等于整个英国的太阳能总额,而 弗莱堡中心城区全部的太阳能发电板,总铺设面积已达到11800平方米,累计供电 容量为184000千瓦,平均每位城区居民拥有36.8千瓦的太阳能容量,成为名副其实 的太阳能城。 现在的弗莱堡居民开始彻底的执行节能减碳的生活,人们开始乐于使用替代能 源,也形成了反对浪费的习惯,力求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弗莱堡的生态技术应用,在交通方面,人口数约为5000的弗莱堡城只有600多部汽车,为全德平均数的 1/3,并且有大约1/4的车辆实施共乘制度,此外这些车中有不少是使用太阳能作为 动力的“环保车”。现在的居民大多以骑自行车来代替开车,在路口或街道上汽车 均会让自行车先行通过,表现对节约能源者的尊重。 在垃圾处理方面,垃圾的分选处理在弗莱堡早已蔚然成风,经居民分选后的垃 圾装入灰、绿、黄、褐等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和垃圾箱中,几乎带有传奇色彩,城市 近80%的用纸为废纸回收加工纸,城市采取各种物质刺激手段控制垃圾量,如对集 体合用垃圾回收桶的住户降低他们的垃圾处理费用,对居民自做垃圾堆肥进行补助 等。 对于自然的保护是弗莱堡一直贯彻的政策,弗莱堡市面积的46%(7016公顷) 属于自然风景保护区,662公顷为自然保护区,同时弗莱堡拥有众多绿化带,其总 面积达500公顷,从城郊一直延伸至市中心,绿化设施和公园、自然和风景保护区、 小花园、儿童娱乐场等交织如画,即便铁轨四周,也是绿茵一片。弗莱堡22000多 株街道绿化树木和同等数量的公园绿化树木,大大改善了城市的小气候;3800个小 花园,不仅丰富了许多家庭的鲜果鲜菜供应,也为人们提供了散心和休闲的绿洲, 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160个儿童娱乐场地,按模仿大自然的原则进行了建设。,案例借鉴,39,二、城市滨水地区开发 滨水地区的开发或改造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 家,都把滨水地区的开发列为重中之重。如:美国旧金山的“渔人码头”、英国伦 敦的“牛津港再造”、日本的“大阪复兴”、马来西亚的kcching市“海岸开发” 等。 核心目的:借用滨水资源,塑造全新风貌,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经济发展。 在中国,以上海外滩为代表的繁荣面貌和生活方式,对许多滨水城市是一个标 杆和巨大的鼓舞,从北方的吉林、大连、南到宁波、广州、虎门等,把滨水区域作 为振兴城市的重要经济手段,对这一现象,有专家指出:这是对世界滨水开发潮流 的呼应,也是滨水城市发展累积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出路。,案例借鉴,40,、伦敦湿地中心 距离伦敦市中心不到6公里。由一系列大小不一的池塘和错落有致的植被组成 的生态组群。这里6年前是泰晤士河南岸4个废弃的混凝土水库的旧址,经改造成为 现今欧洲最大的城市人工湿地系统。被誉为“展示在未来的世纪里人类与自然如何 和谐共处的一个理想模式”。 该中心占地43公顷,分割为30多片湿地,由世界湿地区、水生生物区以及一个 现代化的游览中心组成,若干条步行小径贯穿全区。这是一个在城市边缘创造丰富 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以联接城市人们和自然环境为目的的成功的景观模式。,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