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87-04-14 颁布
  • 1987-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7636-1987农村家用沼气管路设计规范.pdf_第1页
GB7636-1987农村家用沼气管路设计规范.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1987- 04- 14 GB 763687 农村家用沼气管路设计规范 Standard on design of biogas pipeli-nes for peasant household 1987- 10- 0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农村家用沼气池的管路系统。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1.1 农村家用沼气池的管路系统应符合稳固、耐用、气密性能可靠、操作方便以及使用安全的原则。设计时除应遵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GB 360683家用沼气灶以及当地消防和卫生条例。 1.2 水压式沼气池应采取一定的稳压措施。在设备条件不具备时,可暂用阀调节压力。 1.3 本规范室外管路应采用硬管地埋。室内管路为硬管明敷。不具备条件使用硬管的地方可使用塑料软管,但不得使用再生塑料管。 2 管材和管件管材和管件 2.1 管材 2.1.1 农村家用沼气池的管路材料,应使用聚氯乙烯管(包括红泥塑料)或抗氧性能良好的聚乙烯管为基本管材。 2.1.2 管材的选用室外管路应结合当地气温条件,一般地区采用聚氯乙烯管,严寒地区应采用聚乙烯管。室内管路一律采用聚氯乙烯管。 2.1.3 硬管标准规格见表1。 表 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农村家用沼气管路设计规范 GB 763687 Standard on design of biogas pipeli-nes for peasant household 管 材 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 外径壁厚,mm 121.5202 252202 外径公差,mm +0.2 -0.0+0.2 -0.0+0.3 -0.0 壁厚公差,mm +0.3 -0.0+0.4 -0.0+0.4 -0.0 性能指标 符合SG 7875符合SG 8075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w w w . b z f x w . c o m2.1.4 软管标准规格见表2。 表 2 2.2 管件 2.2.1 硬管管件 2.2.1.1 聚氯乙烯硬管及聚乙烯管的管件均采用端部为承口的注塑管件。承口尺寸:承口内径为管子外径加0.050.2mm;承口长度(L)为管子外径(D)的一半加6mm,即L=0.5D+6mm。 2.2.1.2 聚氯乙烯硬管及聚乙烯管是管路中经常需要拆装或定期更换的部件,该拆装端应是注塑内螺纹承口或装有弹性密封环的承口。 2.2.1.3 硬管标准管件规格及符号见表3。 表 3 2.2.2 软管管件 2.2.2.1 软管管件均采用带有密封节的管件,各端密封节的个数不得少于3个。节的间距为5mm。管件内径(d )应是管材内径(d)减去2mm,即d =d-2mm。 管 材 红泥塑料管、聚氯乙烯管 内径壁厚,mm 81.5101.5121.5 内径公差,mm +0.5 -0.0+0.5 -0.0+0.5 -0.0 壁厚公差,mm 0.30.30.3 性能指标 参照SG 7975表3材 质 及规格聚 氯 乙 烯 管 件聚乙烯管件 202符号说明121.5202 252三通单线的表示同口径管件。带有双线的表示该端口径放大异径管件。端部附有双点的管件表示该端承口内有螺纹或弹性密封环 弯头大小头1282012 25122012 管接头 w w w . b z f x w . c o m2.2.2.2 软管标准管件规格及符号见表4。 表 4 2.2.3 管塞 硬管和软管的管塞均采用一般使用的橡皮塞。 3 管路连接管路连接 3.1 聚氯乙烯硬管管路的连接采用承插式胶粘连接。 3.2 聚乙烯管路的连接采用承插式热熔连接。 3.3 聚氯乙烯硬管或聚乙烯管与胶皮管的连接采用套接, 并应紧固牢靠。 3.4 聚乙烯管与聚氯乙烯管的连接以及需要拆装检修的部件,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弹性连接(承口内装有密封环)。 3.5 红泥塑料管路聚氯乙烯软管管路的连接采用套接,并由铁丝扎紧。 3.6 聚氯乙烯硬管与燃具(灶和灯)、流量表、U型压力计等的连接, 应通过胶皮管进行套接。并用细铁丝将接口扎紧。 4 室外管路室外管路 4.1 地面下埋设深度应在冰冻线以下,并不得小于0.4m。 4.2 管路应设有不小于1的坡度,并向凝水器方向落水。 4.3 管路穿越有重车通行的道路时,应敷设在保护管路的涵管内。 4.4 沼气管路与其他地下管道相交或平行时至少应有10cm的净距。 5 室内管路室内管路 5.1 管路的布置应外观整齐,便于操作和维修,并避免敷设在阳光照射、高温、冰冻和易受外力冲击的地方。 5.2 管路应沿墙或梁按明管方式敷设,不得腾空悬挂。 材质及规格红泥塑料管件、聚氯乙烯管件 81.5,101.5,121.5符号说明三 通1.除大小头外均为同口径管件; 2.管件两端均有密封节 四 通 管接头 大小头 1210,108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5.3 管路应牢固地固定在耐燃的构筑物上,固定支点的间距规定如下: 5.3.1 立管上应不超过1m。 5.3.2 水平管上固定支点间距:聚氯乙烯硬管小于0.8m,红泥塑料管和聚氯乙烯软管小于0.5m。 5.4 管路坡度 水平管段的坡度应不小于0.5,并向立管方向落水。 5.5 管路从室外地下引入室内的外墙穿孔,在管顶上方应保留有5cm 以上的空隙。 5.6 立管距离明火不得小于50cm,连接灶具的水平管段应低于灶面 5cm 。 5.7 管路距离烟囱应不小于50cm,距离电线不小于10cm。 5.8 装置高度 5.8.1 灶面距离地面一般为0.8m。灯距地面为2m。 5.8.2 中间开关距离地面1.45m。 5.8.3 U型压力计开关距离地面1.25m。 5.8.4 贮气袋搁板距离地面应不小于1.9m,并不得安放在灶具的上方。 5.8.5 沼气灯与易燃构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m。 6 管路允许压力降管路允许压力降 6.1 使用气袋贮气时,管路允许压力降为20mmH2O。 6.2 使用湿式贮气装置时,管路允许压力降为40mmH2O。 6.3 水压式池的管路,灶具额定压力为80mmH2O,管路允许压力降为220mmH2O,灶具额定压力为 160mmH2O时,管路允许压力降为140mmH2O。 7 管路口径和管路长度管路口径和管路长度 7.1 聚氯乙烯硬管和聚乙烯管的管路 7.1.1 使用湿式贮气装置时地下管的最小外径:在土质良好地点为20mm,土质较差时为25mm。室内管路外径为12mm。 7.1.1.1 使用湿式贮气装置的室外管路,长度自贮气罩至外墙引入点不应超过30m;引入点至最远燃具的室内管路长度按安装二灶一灯设计,不应超过6m。 7.1.1.2 使用气袋贮气的管路,当气袋设置在室内时,室外管路的长度不加限制,但直段管路长度超过30m时应设温度补偿装置;气袋出口至灶前的室内管路长度按安装二灶设计,不应超过3m;室内管外径为20mm时,长度可不受此限制。 7.1.1.3 水压式池的管路长度:室外管路一般应控制在25m以内,最长不宜超过45m。引入点至最远燃具的室内管长度不宜超过10m。 7.2 红泥塑料管和聚氯乙烯软管的管路 7.2.1 灶具额定压力为80mmH2O时,从水压式沼气池至灶前的管路管径和管路允许长度如下: 7.2.1.1 内径8mm或10mm(二灶),管路长度应不超过25m。 7.2.1.2 内径10mm或12mm(二灶),管路长度可为2550m。 7.2.2 灶具额定压力为160mmH2O时,从水压式沼气池至灶前的管路管径和管路允许长度如下: 内径10mm或12mm(二灶),管路长可为3050m。 7.2.3 水压式沼气池的导气管内径应与管路内径相同,并应选用耐蚀材质。 8 管路排水管路排水 8.1 凝水器 8.1.1 地下管坡度的最低点应设置凝水器。 8.1.1.1 当采用低压凝水器时,凝水器的抽水管下端应成45的坡口,并与凝水器底保持有20mm的间隙,便于凝水器中积水,通过抽水管从排水井排出。 8.1.1.2 当采用自动排水装置时,U形管长应大于压力表“U”形管5cm,排水压力小于正常产气压力。排水口露出地面。 8.1.2 室内水平管段的坡脚或直立管的下端可装积水瓶或留有长10cm 的存水段。 8.2 排水井 排水井的位置应选择在操作方便、不被堆没的地方。排水井的盖应与地面平齐。 9 阀(开关)阀(开关) 9.1 沼气管路上的开关应采用易识别开关状况的快开阀,分中间阀和终端阀二种类型。 9.2 阀应选用气密性能可靠、经久耐用并通过鉴定的产品。阀孔孔径应不小于5mm。 9.3 下列位置应设置操作阀: 9.3.1 燃具胶皮管的前端(终端阀)。 9.3.2 水压式池的U形压力计的前侧(终端阀)。 9.3.3 贮气袋进气侧的室内管路和沼气灯的分支立管(中间阀)。 9.3.4 集气罩沼气池、分离式沼气池的输气管路起点(中间阀)。 10 管路气密性和压降试验管路气密性和压降试验 10.1 管路投入运行前,应进行气密性试验。试验时用空气作介质,试验压力对有贮气装置的管路为管路工作压力(即贮气压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