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金融学商业银行.ppt_第1页
山东大学金融学商业银行.ppt_第2页
山东大学金融学商业银行.ppt_第3页
山东大学金融学商业银行.ppt_第4页
山东大学金融学商业银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商业银行,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概念及职能作用; 理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演变发展过程; 掌握商业银行开展的基本业务; 掌握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内容及方法。,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第四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的起源,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一)古代货币经营业 1.业务范围: 业务范围有限,多是货币保管、兑换、鉴别、汇兑等与货币有关的服务工作。,2.业务特点: 保有100%的现金准备,客户交予保管的货币不用于贷款生息;在代客保管货币的活动中,要向客户收取保管费,而不是相反。,.原始银行演进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三个转折点 (1)全额准备金制度演变为部分准备金制度,使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得以实现; (2)保管凭条演化为银行券,使现代货币得以产生; (3)保管业务演化为存款业务,并使支票制度、结算制度得以建立,使商业银行具有了创造货币、创造信用的功能。,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二)现代银行业,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创办,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三)现代银行业产生的两条途径,组建新的股份制银行,旧有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银行,现代银行业,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小知识:中国最早的存款机构 猜一猜:中国最早的存款机构是?,有了货币,自然就有了多余货币的储蓄问题。古人存钱不外两种方式:存入储蓄机构;藏在自己家里。 中国最早的储蓄机构不是银行,而是寺院。寺院数目多,分散广,很有资财;又是佛住的地方,人们不敢偷寺院的东西。所以,存款在寺院,既稳妥又方便。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寺院就兼营存放款业务。,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发行纸币的银行,是1896年盛宣怀向清政府奏请开办,于1897年4月26日正式开业的。,(四)商业银行的概念 1.一般理解 商业银行就是指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基本业务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 必须同时具备以上几点,才能称之为商业银行。 2.更多的内涵: 商业银行就是运用公众资金,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并在经济生活中起多方面作用的金融服务企业。,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盈利,是存款货币的主要提供者,商 业 银 行,基本业务是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二、商业银行的功能与作用 1. 信用中介功能 2. 支付功能 3. 信用创造功能 4.服务性功能 5.政策功能,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可以创造各种信用工具如银行券、存款货币等; 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对信用量的创造。,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1.按资本所有权划分: 私人银行、合伙组织的银行 国家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 2.按组织制度划分: 单一银行制、分支行制、持股公司制、 代理银行制,单一银行制是一种只设立总行,业务活动完全由总行经营,不设任何分支行的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总分行制是银行在某一城市设立总行,并在本城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而形成庞大的银行体系的制度。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总分行制,以英国为典型代表。 银行控股公司制又称集团银行制,是由某一集团首先成立一家持股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一家或几家银行。这一制度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产生于美国并迅速得到发展,是为了规避严禁设立分支行的种种限制性规定而出现的发展对策。 代理行制是指金融机构之间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在建立分支机构不经济的情况下结成代理关系来开展业务的制度。,四、商业银行的类型: 1按业务对象分: 批发性银行、零售性银行、批发零售兼营性银行 2按地域范围划分: 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国际性银行 3按业务经营范围分: 职能分离型银行、全能型银行,批发性银行业务:以企业作为对象的大宗金融业务,比喻为金融的批发。它包括了面向大企业的放款和贸易信贷、公司债券的信托以及面向政府的信贷提供等。 职能分离型银行制度是指将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相分离,商业银行不得经营证券业务。,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现在实行的是银行分业制。 美国的职能分工型金融体制已经于1999年11月4日转变为实行全能银行制,结束了长达60多年的分业经营体制。 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银行业经营制度的发展趋势。,:,:,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五、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服务范围日益扩大 银行业务的证券化趋势愈发明显 金融监管逐步放松 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银行业务的全球化 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加大,一、商业银行管理的原则,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1.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尽量避免经营风险、保证信贷资金安全的要求。安全性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资产在无损的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足够的资金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现、满足客户贷款的需求,以现金资产来保证必要的支付能力。 3.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能力。追求利润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4.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 (1)安全性是前提和基础,只有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无损,才可能去获取正常的盈利; (2)流动性是条件、是手段,只有保证了资金的正常流动,才能确立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地位,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3)盈利性是目的,商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标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二、资产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产生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初期阶段,是以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管理重点的经营管理理论。 (一)商业性贷款理论 认为商业银行只应该发放短期的、临时的、与商品周转相联系或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因为这类贷款能够随着物资的周转、产销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贷款的偿还。据此,该理论强调贷款必须以商业行为为基础,以真实票据为凭据,一旦企业不能偿还贷款,银行即可根据所抵押的票据,处理有关商品,挽回贷款损失。,(二)转移理论(可转换性理论) 该理论认为,为了应付存款提取所需保持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由于这些盈利资产能够随时出售,转换为现金,所以贷款不一定非要局限于短期的和具有自偿性的投放范围。 (三)预期收入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是美国的普鲁克诺在1949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任何商业银行的资产能否到期偿还或转让变现,归根到底是以未来的收入为基础的,只要借款人未来的收入有保障,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长期的项目贷款、消费贷款都同样会保持一定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反之,如果未来的收入没有保障,即使是短期贷款的偿还也是会遭遇风险的。,三、负债管理理论 (一)负债管理理论成因分析: 第一,追求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市场激烈竞争的外在压力。 第二,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的上升,迫切需要银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资金。 第三,银行管理制度的限制,严重的通货膨胀,存款利息在吸引资金方面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竞争力下降。 第四,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进一步增强了银行家的冒险精神,刺激了负债经营的发展。,(二)负债管理理论基本内容: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保证流动性方面,没有必要完全依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的储备资产的方式。一旦商业银行需要周转资金,完全可以向外举债。 该理论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以负债作为保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经营重点。 第二、主动负债是该理论的重要方法。 第三、负债经营是实现商业银行流动性和盈利性均衡的工具。,(三)负债管理理论意义 为银行加强经营管理、保证流动性方面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较好的解决了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矛盾; 为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贷款投放创造了条件; 由于主动负债增强了银行的资金实力,因而也就增强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了市场影响力,商业银行的作用更加显著。,(三)负债管理理论局限性 1.与“三性”均衡的要求发生矛盾。 2.负债经营可能引起债务危机,导致经济的全面波动,特别是可能引发、助长通货膨胀。 3.如果商业银行的外部债务过多,而资产又不能及时收回,为了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只好滥用自己信用创造的功能,更多的派生存款,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微观与宏观的危机凸现。,四、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一)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西方金融市场利率大幅度上升,使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随之上扬,严重削弱了银行的获利能力,使主动负债已经不被推祟。 第二,负债经营的弊端越发明显。由于过分依赖负债来补充资金,商业银行的资金结构畸形、脆弱,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第三,各国中央银行普遍开始放松了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管制,使主动负债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了。,(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概念及必要性 1.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按照实际需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经营的各类资产与负债进行计划与统筹安排,对其进行控制与调节,使之在总量上均衡、结构上优化,从而实现“三性”的均衡,达到商业银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与自我发展的理想境界。 2.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1)首先,是经济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处于“滞胀”阶段。要求银行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并通过信贷结构的调整,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逐步消除经济中的“滞胀“现象,(2)该理论的产生是金融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 (3)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商业银行“三性”原则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原则 1对称原则。 对称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与负债问题上,无论从规模、结构、期限均有对称的要求。 因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依赖的矛盾统一体。,竞争激烈,金融环境复杂化,2目标互补原则 该原则认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即效用,它们的效用之和就是银行的总效用。因此,对这“三性”原则或称三个基本目标可以进行比较和相加,也可以相互替代,即流动性、安全性的降低,可以通过盈利性的提高得到补偿。这对于银行的总效用可以说是没有改变的。反过来,盈利的减少也可以由流动性或安全性的提高来补偿,从而不至于降低银行的总效用。,3资产分散原则 资产分散原则指商业银行的资产无论是从总体结构的安排上、还是某一具体业务的种类上、或是贷款客户的选择上,都应该适当地分散,避免过于集中,尽量选择一些相对独立、相关系数较小的内容(如客户、证券、贷款、投资等),以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减少坏账损失。也就是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四)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 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有不少,包括资金汇集法、资金分配法、差额管理法、比例管理法、线性规划法等: 1差额管理法。差额管理法是指通过资产和负债的利率的合理搭配,形成理想差额,并以这些“差额”作为资产与负债内在联系的关键因素,再通过缩小或扩大差额的幅度,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组合与规模。,差额,又称缺口,是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差。 (1)零缺口,即浮动利率资产等于浮动利率负债。 (2)正缺口,即浮动利率资产大于浮动利率负债。 (3)负缺口,即浮动利率资产小于浮动利率负债。 差额管理有保守型和主动型两种,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来约束资金运营的管理办法。其实质是通过建立关于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指标体系,并根据经验值和实践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各个指标相应的最佳值域,并以此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的运作是否正常的标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一般有三类: (1)流动性比例指标,包括存贷比例、备付金比例、同业拆借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等。 (2)安全性比例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单个贷款比例、抵押担保贷款比例、逾期贷款率、不良资产比率等。 (3)盈利性比例指标,包括资金利润率、贷款收息率等。,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以流动性高低排列),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二、商业银行的负债及负债业务 1、各项存款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对存款客户的一种负债,是负债业务的主要内容。客户向银行提供这种负债的多少和期限,在某种程度上都取决于客户本身,而不是由商业银行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是一种被动型负债业务。 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是商业银行传统的存款业务。客户可以随时开出支票对收款人进行支付而无须事先通知开户银行的一种存款形式。这种存款不受期限限制,客户可以随时存取和支付,银行有义务随时兑付。, 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存款客户与银行事先约定期限,并支付较高利息的存款形式,这种存款要求到期才能支付本金和利息。定期存款是从利润中提存的,在近期内暂不支用,具有稳定性的特点,银行可以将余额作为长期资金运用。 定期存款单不能像支票一样流通转让,只是到期提取存款的凭证。但定期存款单可以作为客户抵押品取得银行贷款。 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主要针对个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而开办的一种存款形式。储蓄存款可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银行对储蓄存款要支付利息。,2、借款业务 向中央银行借款 中央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或办理再贴现业务,以解决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需要。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再贴现,二是再贷款。, 同业借款 第一,银行同业拆借。 第二,抵押借款。 当商业银行资金紧张,周转发生困难,需要稍长时间的资金时,还可以通过抵押方式,向其他同业银行借入资金。作为抵押的资产,大部分是客户的抵押资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银行将其转抵押给其他银行。另外,银行也可以将所持有的票据、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作为抵押品,向其他银行借入资金。 第三,转贴现借款。 第四,回购协议。, 发行资本债券 发行资本债券是银行向债权人发行的承诺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务凭证。发行资本债券,银行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并且,发行资本债券的主动权操纵在银行手中,发行量的多少,取决于商业银行的需要。 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此外,商业银行在其为客户办理结算、汇兑等中间业务中短期占用客户的资金,都可构成银行的资金来源。,3、自有资本 自有资本是银行拥有的永久归银行支配使用的资金。任何商业银行在设立登记注册时,必须筹集拥有规定数额的最原始的资金来源,形成银行的自有资本。 商业银行资本的定义与会计学定义主要差异是,除了产权资本外,还可拥有一定比例的非产权资本,即债务资本。 自有资本的主要内容包括:,(1)股本。股本的主要作用在于:创办银行时购置房产、设备以及开办时的其他各国费用支出;作为重要的信贷资金来源之一,用于发放贷款;标志着银行的清偿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用于弥补银行的业务亏损和呆帐损失。 (2)资本盈余(公积)。它是银行发行股票时发行价超过其面值部分。 (3)未分配利润。他是商业银行在向股东支付股息和红利之后剩余的营业收益部分,它仍属于股东所有。 (4)公积金。它是商业银行按法定比例提留的那部分营业收益,是商业银行追加新资本的重要渠道。 (5)风险准备金。它是商业银行为应付意外损失而从收益中提留的资金。,一家银行需要多少资本,每种形式的资本在总量中占有多大的比重,是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中的核心问题。 一般情况下,银行应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经营环境,确定适度的资本需要量,即资本充足程度。 所谓资本充足程度,是银行管理当局要求银行在一定资产规模条件下,必须持有的资本数量。,巴塞尔协议统一了国际银行业的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最后确立了商业银行资本双重性的国际规范。 该协议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第一,规定了国际通用的资本标准。规定核心资本在总资本中不得低于50。 第二,使用五个风险权数,即0%、10%、20%、50%、100%,来判断资产的信用风险。 风险权数为0%的有库存现金、在本国中央银行的存款、对本国中央银行的放款、购买本国中央银行债券等;风险权数为10%的有对本国公共部门的债权(也可是0%、20%和50%);风险权数为20%的有由本国银行担保的贷款、托收中的现款等;风险权数为50%的有住宅抵押贷款、对私人部门债权等;风险权数为100的有对不动产投资及其他投资等。 第三,“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产按以上权数加权计算以后即为风险资产总额,并要求总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例应达到8%。,巴塞尔协议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 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末分配利润四个部分。其价值相对比较稳定,是市场判断资本充足率的基础。 附属资本包括贷款损失准备金、坏账准备、投资风险准备和五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三、商业银行的资产及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将其形成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主要有现金资产、票据业务、贷款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 。 1、现金资产 它主要包括库存现金、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 库存现金。是指银行业务中保留的现钞和硬币,主要是为了应付客户提款和银行本身日常开支。, 法定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按法律规定,必须按其吸收存款量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它的最初作用是增强商业银行应付客户提取现金的能力,保证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银行业的稳定,现在已转变为中央银行贯彻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 在中央银行的一般性存款。用来满足转账结算的需要,也可以用来调剂库存现金的余缺。 在其他银行的存款。主要用于同业之间结算收付及开展代理业务。存放在其他银行的资金,称为存放同业;其他银行存放在本行的资金,称为同业存款。,2、票据业务 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包括票据贴现和票据抵押放款两种。 票据贴现 票据贴现是银行购买未到期的票据,在扣除从贴现日起至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以后,将余额以现款付给客户,或转入其活期账户的业务。以此向客户收取的利息叫贴息或折扣。贴息与票据面额之比为贴现率。 能够进行贴现的票据有: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期票、银行本票和汇票。目前商业银行贴现范围已经扩展到政府债券,包括公债和国库券。, 票据抵押贷款 这是一种由银行发放的以未到期的票据作为抵押的贷款。,3、贷款业务 贷款是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期归还的业务。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是银行运用资金,取得利润的主要途径,也是其维持同客户良好往来关系的重要因素。,(1) 贷款业务的种类 第一,按照贷款的保证程度可以分为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 第二,按贷款用途可以分为工商业贷款、不动产贷款、消费者贷款、投资贷款。 第三,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可以分为一次还清贷款和分期偿还贷款。 第四,按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体制和传统习惯设置的贷款种类有: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金贷款和外汇贷款。,(2)贷款的原则 在贷款审查过程中,遵循以下六项原则和要求,即信用贷款“6C原则”: 品德(Character),是指借款人的偿债意愿; 能力(Capacity),是指借款人广泛利用其才能和对其新借资金合理使用获取利润的能力; 资本(Capital),是指借款人的财富状况;,担保品(Collateral),是指借款人能否提供用做还款保证的抵押品; 经营状况(Condition of business),是指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自身的经营情况; 连续性(Continuity),是指借款人能否在日益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4、证券投资业务 证券投资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有价证券,如购买公债券、国库券、公司债券等形成的商业银行资金运用业务。 投资与贷款业务的区别是: (1)证券投资业务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可以随时出售证券变现,而用于贷款的资金,要求在贷款期满后才能收回。 (2)证券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银行很难控制,而贷款时银行有权决定贷款条件、如期限、利率、担保等。,(3)投资存在很大的风险,银行为了保证证券投资的安全性,大多选择投资于政府债券或信誉良好的公司债券,而这些债券的利率一般比贷款利率要低,但是证券投资业务还有可能取得对企业的控股权,这是贷款业务所无法实现的。 (4)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过程中可以创造派生存款,从而增加银行的准备,而投资不具备这项功能。,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一)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就是商业银行不用或较少占用商业银行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收取各种费用的业务。该种业务是由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衍生而来的,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1结算类业务 它是利用一定的结算工具,以信用收付代替现金收付,通过收付款双方在商业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将资金由付款方账户划至收款方账户。结算工具主要有支票、汇票、本票、委托收款、信用卡等。,2代理类业务 该类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较好的信誉及资金实力,为不同的社会经济主体提供的债权实现、债务清偿、资信保证、买卖、保管、财务管理、资金融通、会计服务等多种金融服务。该类业务是商业银行按照客户的要求,以代理人的身份执行客户指令,办理一些经双方议定好的经济事务的业务。 目前,商业银行开办的代理业务主要有:代理有价证券、代理收付、代理融通、代理现金管理、代理催收款项、代保管箱、代办相关手续等。,3信息咨询类业务 银行提供的信息咨询服务包括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工程项目概算、预算、决算,资产项目评估,财务决策咨询、投资咨询,商情咨询,宏观经济形势、金融预测等。 4.其他中间业务。主要包括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保险自营业务等。,(二)表外业务: 1.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和负债总额的业务经营活动。 2.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有风险且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金融活动; (2)广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除了狭义的表外业务之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金融服务活动。 我们常说的银行三大业务之一的中间业务,就属于广义表外业务的范畴。,3.表外业务是从资产负债业务中衍生出来的。 表外业务一词的出现并非是因为所有银行业务可分为表内、表外两块,而是针对银行业务有从表内向表外转移这一现实趋势提出的。 巴塞尔协议所定义的表外业务是指狭义的表外业务。,4.表外业务的主要内容: )贷款承诺 贷款承诺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做出承诺,保证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根据一定的条件,随时应客户的要求提供贷款。商业银行在提供这种承诺时,一般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向客户收取承诺费。贷款承诺一般是以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一个信贷额度的方式进行,在这个额度内,商业银行将随时根据客户的贷款需要提供贷款。,(2)备用信用证 备用信用证实际上是商业银行为其客户开立的信用保证书,保证了备用信用证持有人对第三方依据合同所做出的承诺。该业务涉及三方当事人,即开证商业银行、客户、受益人。通常,客户与受益人之间已经达成某种协议,根据该协议,客户对于受益人负有偿付或其他义务。商业银行应客户要求向受益人开立备用信用证,保证在客户未能按照协议偿付或履行其义务时,代替客户向受益人进行偿付。商业银行为此而支付的款项转化为商业银行对于该客户的贷款(在大多数情况下,备用信用证是备而不用)。通过此项业务的开展,客户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市场信誉,而商业银行也从中获取了手续费收入。,(3)贷款销售 贷款销售是指商业银行通过直接出售或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贷款转让给第三方的业务。通过贷款销售,商业银行不仅可以直接减少风险资产的比例,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还可以通过为贷款购买者提供收取利息、监督债务人财务状况等售后服务等方式,获取一定的收益。,(4)票据发行便利 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资的承诺。根据事先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的一系列协议,借款人可以在一个中期内(最具代表性的票据发行便利的承诺期限为57年),以自己的名义周转性发行短期票据,从而以较低的成本(短期债券利率)取得中长期的资金融通效果。承诺包销的商业银行依照协议负责承购借款人未能按期售出的全部票据,或承担提供备用信贷的责任。包销承诺为票据发行人提供了转期的机会,从而有力地保障了企业获得资金的连续性。,5)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业务 期货、期权、互换、远期,五、银行电子化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网络银行给客户带来极大的快捷与方便。,自助银行的建立同样给客户带来更广泛、更高质量的服务。,第四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概念 1.风险: 由于事物的不确定性而存在的一种损失的可能性。 2.商业银行风险: 指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使商业银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二)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第四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普遍性 扩散性 隐蔽性 客观性 可变性,1.普遍性:这是指商业银行的业务普遍存在风险,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 2.扩散性:这是指由于商业银行的地位与特殊的作用,使其一旦发生风险,就很容易蔓延与扩散,从而给经济生活造成极大的杀伤力。 3.隐蔽性: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使它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通过不断创造新的信用来维持和掩盖或试图补救已经失败的信用关系、或者是已经发生的信用风险损失,而且可以使其在滚雪球式的过程中潜伏下来。 4.客观性:商业银行风险滋生于商品经济之中,是客观存在的。 5.可变性:这是指商业银行风险态质和程度具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二、商业银行风险的种类,第四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政策风险 利率风险 法律风险 信用风险 国家风险,资本风险 决策风险 流动性风险 结构性风险 经营性风险,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一)外部风险 银行经营的外部风险即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即指对于商业银行经营有着重大影响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改变而引起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巨大波动和不稳定性、并无法实现预定收益目标的风险。 2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是指因商业银行债务人的债务违约行为而导致贷款或证券等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无法按期足额收回本金和利息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3利率风险。也称市场风险,是因市场利率变化而引起商业银行资金价格变动,或者是商业银行与客户的协议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的变动而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 4法律风险。即因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引发的有关法律条款或章程的变化,或者是有关经济、金融法规不健全,或者是已有的法规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规定不具体或有关法律的层次不高、约束力差等。导致商业银行经营策略或投资方向、投资方式发生变化所造成的银行资金损失的可能性。,5国家风险。即国家信用风险,是指在从事跨国贷款业务中,借款人因其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变化,使借款人不能按照合同偿还商业银行债务本息的可能性。,(二)银行经营的内部风险 银行经营的内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管理方面的各种原因而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中主要包括:资本风险、决策风险、流动性风险、结构性风险和经营性风险等。 1资本风险。资本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过低,无法发挥最终的清偿职能的可能性。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不能支付到期债务或满足临时提款和正常贷款的要求而使银行蒙受信誉损失或经济损失甚至发生挤兑、倒闭的可能性。,3决策风险。决策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决策者因在银行业务发展战略决策过程中失误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决策是银行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各项业务活动开展的成败。 4结构性风险。结构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各种比例失调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5经营性风险:经营性风险即指商业银行经营不善、或制度不严、或其他不确定因素,造成商业银行效益下降、亏损增加、经营失败的可能性。,三、信息不对称与银行风险 1.逆向选择是指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逆向选择在贷款业务中的含义是:潜在的不良贷款来源于积极寻求贷款的人。由于无法准确掌握贷款人的信息银行只能收取资本的平均价格(利率),这会导致那些风险较低的贷款人因利率高于其风险转而退出贷款市场。优秀品质贷款人的退出会进而抬高贷款利率,而高风险贷款人对利率不敏感(有时候企业为了获得救命的稻草,会铤而走险接受较正常利率高得多的贷款利率)。这会最终导致贷款市场充满了高风险贷款人。,2.道德风险是指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道德风险在贷款业务中的含义:银行发放贷款资金后,无法及时、有效的掌握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财务状况,只能根据报表获取一定的滞后信息。在企业进行决策时,银行也无法直接改变企业的行动方案,只能通过一些间接的手段来影响企业的决策,从而防范道德风险。,四、商业银行风险的处置 (一)风险的预防: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设置防”火“屏障 1.上缴法定的存款准备金、保持一定数额的超额准备金,是为了保证存款的提取和贷款的发放以及合理的投资: 2.普通呆账准备金和专项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是为了防备并补偿贷款本息可能遭受的损失; 3.保持一些资本损失准备金是为了防备因灾害、失窃以及亏损等造成的资本损失等等; 4. 保持充足的资本比率,它除了满足金融监管当局的规定比率、购置银行必需的固定资产和维持公众对商业银行的信心以外,它还可以弥补日常周转中偶发性的资金短缺,在银行亏损或破产时保护存款入与债权人的利益。,(二)风险的回避:对风险明显的经营活动避重就轻 1.避重就轻的投资选择方式 即在对多个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进行权衡时,选择那些风险较小的项目,而避免那些风险较大的项目,不能只看利率和收益率的高低,而忽略风险性的大小。 2.“收硬付软”、“贷硬借软”的币种选择方式:即对将要收入或构成债权的项目选用汇价稳定并趋升的“硬”通货,而对将要支付或构成债务的项目则选用汇价波动并趋降的“软”通货。,3.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债务互换方式:即两个或多个债务人利用各自不同的相对优势,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互相交换所需支付债务本息的币种或利率种类与水准,达到相互取长补短、各得其所的避开风险的目的。 4.资产结构短期化方式:即降低银行信贷资产的平均期限或提高短期资产的比重,这样既有利于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又有利于通过利率敏感性分析,调整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或通过利率定价来规避市场风险。 风险的回避是一种较为保守的风险控制办法。,(三)风险的分散: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1.银行客户分散:即指银行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时,应尽可能地分散到众多的客户之中去,避免因存款或贷款数量过于集中而导致银行资金过分依赖个别客户的经营状况所带来的损失。 2.银行信贷资金的期限分散:即指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信贷资金总量应按照期限的短、中、长合理进行搭配。在兼顾银行盈利目标的同时,保证银行必要的流动性要求;在兼顾银行贷款客户的期限要求的同时,保证银行存款客户的到期支取。使银行的“三性”原则达到最佳的协调和统一。,3.银行贷款利率分散:即指在银行贷款总量中,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贷款均应各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最大限度地保证银行自身效益的稳定性,从而避免或减少由于市场利率波动而给银行造成的损失。 4.银团贷款:即指由一家银行牵头,联系多家银行共同为同一项目进行贷款。这种贷款方式既可以抓住有利的获利机会,还可以有效地分散贷款风险。 除此之外,银行风险的分散还包括银行信贷资产在行业、地区、币种等方面的结构性分散。,(四)风险的转移:用合法手段转移风险 风险转移也是一种事前控制风险的手段。它是指利用某些合法的交易方式和业务手段,将可能发生风险的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承担,以保证银行自身资金安全的行为。 1.风险资产出售 即将银行不愿意承担的风险资产出售给他人。而购头吞一般对该种风险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或拥有更多的经验,愿意通过承担此种风险来获取可能的收益。,2.担保 即要求客户贷款时采用保证贷款的方式,一旦风险的可能转化为现实,银行除了追索借款人的直接经济责任外,还可以通过对担保物或担保人的财产追索,挽回部分贷款风险的损失,从而使贷款风险得以转移。 3.保险 一方面可以采取间接投保转移风险的方式,即由银行债务人对其拥有的财产向保险公司投保,并将保险受益人权益转让给银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银行信贷基金保险制度建立的基础上,以银行资产,包括不动产、动产或债权,直接向保险公司投保、以上两种方式都可以完成对银行风险的转移。,4.市场交易 即通过金融市场期货、期权等交易活动,并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决定自己的买卖行为,将价格波动的风险转嫁给愿意承担该风险的机构与个人。 (五)风险的补偿:用资本、利润、抵押品等补偿遭受的损失 第一,贷款的担保抵(质)押物可以弥补部分信贷资金的损失。 第二,按规定比例提取各种呆账准备金。 具体包括普通呆账准备金、专项呆账准备金、特种呆账准备金等。 第三、动用银行的资本金冲抵损失。,五、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分类管理 (一)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含义 贷款的风险分类是指商业银行的信贷分析和管理人员、或者是金融监管当局的检查人员,综合所能够获得到的全部信息并运用最佳的判断,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做出评价。,(二)贷款风险分类的内容: 1.以贷款内在风险的大小为依据: (1)正常类贷款。借款一直能够还本付息,银行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的把握,企业各方面情况正常,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会遭受损失、贷款的损失概率为0。 (2)关注类贷款。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仍局正常,但是发生了一些可能影响贷款本息偿还的不利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继续存在下去,则有可能影响到贷款本息的偿还,贷款损失概率不会超过5。,(3)次级类贷款。贷款的缺陷已经十分明显,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偿还贷款本息,而不得不通过重新融资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归还贷款,;比如:通过出售、变卖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担保、抵押等办法来归还贷款,贷款损失概率在3050之间。 (4)可疑类贷款。该类贷款具备次级贷款的所有特征,只是程度更加严重。即贷款肯定要发生损失了,如果是有担保抵押的贷款,即使执行担保抵押,贷款本息也注定要发生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原因,损失金额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概率在50-75之间。,(5)损失类贷款。损失类贷款是指那些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够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已经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的资产在账面上保留下去了。对于该类贷款,在履行必要的程序后应立即予以冲销,其贷款损失概率在95100之间。,2.按贷款的保障程度: 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贴现贷款; 3.按贷款期限划分: 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期贷款。,(三)贷款风险分类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 2.有助于银行会计部门全面、真实地反映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3.有助于呆帐准备金制度的建立。 4.有助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以及货币当局的监管 另外,货币当局要对商业银行实行有效监管,必须通过现场和非现场的检查与监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制定和发布统一的贷款分类标准。同时这种贷款风险分类法还是中央银行利用市场机制处理有问题商业银行的必要条件。,讨论题,高新技术下金融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助学贷款如何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附录: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与改革,一、我国商业银行 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一)旧中国的民族资本商业银行 19世纪中叶以前,主体为钱庄和票号 1896年10月清政府核准设立中国通商银行并于1897年5月27开业。 1908年颁布银行通则 北四行: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和大陆银行;南四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以“通华商之气脉”为宗旨,强调服务社会,但受到双重桎梏,发展缓慢。,(二)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大背景 1951年7月开始对旧中国民族资本商业银行进行公私合营改造,于1952年12月成立了一家垄断所有金融业务的中国人民银行。 具有企业性和国家机关双重属性。 分支机构按上级指令办指标办事,统存统贷,层层下达,没有竞争,不负盈亏。,(三)改革开放后,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 1979年3月,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