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资料)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生物精品资源-示范教案一(3.6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_第1课时)_第1页
(好资料)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生物精品资源-示范教案一(3.6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_第1课时)_第2页
(好资料)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生物精品资源-示范教案一(3.6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_第1课时)_第3页
(好资料)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生物精品资源-示范教案一(3.6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_第1课时)_第4页
(好资料)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生物精品资源-示范教案一(3.6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_第1课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示范教案一(36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糖类代谢。识记:脂类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知道:1.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健康的关系。能力目标1.学会用“文字图表”总结知识,培养对知识的概括归纳能力。2.理解“三大代谢”的生化机理与人体健康的内在联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学会合理膳食,自我保健。情感目标1.通过“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的学习,初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生物、认识自然。2.通过“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的介绍,初步懂得预防疾病的生活常识。重点落实方案重点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过程。落实方案1.通过复习初中生物学中有关消化液和酶的分泌场所及催化机理,理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2.用多媒体课件或形体语言分析说明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3.用文字图表方式描述三大营养物质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变化过程。难点突破策略难点1.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过程。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突破策略1.联系生活实际,分节突破,集中比较。2.彩笔板书,用图解的方式理清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转化的关系。3.配用题例,强化课堂训练。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人体的消化系统及食物中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2.投影片:课堂练习题例;消化液和酶对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图表。3.彩色粉笔:红、黄、蓝若干支。学法指导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结合一日三餐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提示学生在教材中寻找“饥饿”“肥胖”“脂肪肝”的形成原因,使学生在对敏感问题而兴奋的前提下,带着浓厚的兴趣阅读教材。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出疑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将知识点的关键词语或基本过程认真做笔记,切记“笔记不能耽误听课”。课堂练习要勤于思考、勇于发言,简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课后作业要趁热打铁、独立完成;及时巩固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知识结构。再者,教学时指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会讨论,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科学饮食的理论依据,加深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的理解。并且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学会自学的一般方法,即:兴趣阅读理性分析归纳总结。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课前面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家知道了绿色植物可以用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自身的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以备利用。那么,人和动物是如何来合成自身的有机物并且获得能量呢?(出题)教学目标达成人和动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不象绿色植物那样直接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无机物制造成自身的有机物,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同时储存并利用有机物中所含有的化学能。我们首先讨论为人和动物最先、最多提供能量的一种代谢途径,即:糖类代谢。(出题)一、糖类代谢复习提问:(1)糖类由哪几种元素组成?(2)糖类大致分哪几类?(3)在我们一日三餐的食物中所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什么?学生回答:(1)C、H、O三种。(2)单糖、双糖、多糖。(3)淀粉(多糖)。(一)食物中淀粉的消化和吸收教师演示:用多媒体演示人的消化系统及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并提出“淀粉在消化道内是如何消化的呢?”学生讨论:唾液淀粉酶、肠淀粉酶、胰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胰麦芽糖酶的分泌场所和催化特性(渗透酶的专一性)。师生归纳:(板书)肠、胰麦芽糖酶肠、胰淀粉酶唾液淀粉酶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教师设疑:小肠中经淀粉消化分解而来的葡萄糖是如何被运输到血液中的呢?学生讨论:(1)主动运输还是自由扩散?(2)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各是由几层上皮细胞构成的?(3)主动运输的必要条件是什么?(1)主动运输(2)均为一层(3)载体和能量要求答出师生归纳: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又以同样的方式进入毛细血管,此时的葡萄糖被称为“血糖”。即:葡萄糖的吸收过程是:(板书)主动运输(小肠)葡萄糖 血糖(血液)(二)血糖在体内的变化学生阅读:P6869“糖类代谢”教师指导:列出如下提纲(1)葡萄糖吸收后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供能后多余的血糖何处去?(3)再有剩余的血糖又去向何方?学生讨论:结合教材图表说出三条去路。(1)氧化分解成CO2、H2O、释放能量(2)合成糖元,暂时储存能量(3)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学生回答:(三位同学)教师补充:(1)人体活动的能量70%来自糖类代谢。(2)合成糖元的组织器官不只是肝脏、肌肉。(3)葡萄糖转变成的氨基酸是非必须氨基酸(蛋白质代谢中具体说明)。教师演示:出示题例投影片,并提示学生阅读教材P72第一自然段,根据题例图解回答下列问题:例1学生讨论:(1)A、B、C指的是什么物质?(2)a、b、c指的是何种变化?师生归纳:通过课堂讨论和题例分析,共同归纳出血糖在体内的变化过程。(板书)(80120 mg/dL)氧化分解 CO2+H2O+能量合成分解 肝糖元合成 肝糖元脂肪、某些氨基酸转变 血糖: 教师设疑:若人体的血糖含量不在80120 mg/dL的正常范围内,将对人体的健康有何影响呢?(出题)(三)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教师演示:出示题例投影片,提示学生阅读P72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例2小刚上午第四节课忽然觉得头昏、心慌,面色苍白,四肢无力,此时最简便科学的应急措施是( )A.喝一杯淡盐水 B.喝一杯浓糖水C.注射葡萄糖 D.注射胰岛素学生讨论: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对低血糖和高血糖及糖尿病的症状、界值、原因、缓解治疗的措施展开热烈讨论。师生归纳:正常值(80120 mg/dL)低血糖早期症状(5060 mg/dL)晚期症状(45 mg/dL)高血糖(130 mg/dL)糖尿(160 mg/dL)血糖教学目标巩固教师演示:出示题例投影片。例3在正常进餐后4 h测定甲乙两人的血糖浓度,甲为140 mg/dL,乙为100 mg/dL,然后给甲乙两人分别口服100 g葡萄糖,并每隔0.5 h测定一次血糖浓度,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依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人中糖代谢及其调节功能比较正常的是_,理由是_。(2)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变化的主要代谢途径是_。(3)曲线cd段表示血糖浓度平稳,此时,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_。师生讨论:本题为节内知识和实验的综合题型,也是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典型事例。主要糖代谢的相关内容。答案:(1)乙是正常人。因为其血糖浓度基本稳定在80120 mg/dL左右。(2)乙曲线中bc段表示血糖浓度由高(160 mg/dL)降低(120 mg/dL)的过程,此时,血糖的去路有三条。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合成肝糖元或肌糖元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即: (3)cd段曲线血糖浓度维持在80120 mg/dL,此时,血糖的来源有二条。即: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其他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入血。布置作业:1.P73第三题。2.下列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多糖是( )A.淀粉 B.麦芽糖 C.肌糖元 D.纤维素答案:D3.在人体糖代谢过程中不能发生的是( )A.肝糖元血糖 B.葡萄糖糖元 C.肌糖元血糖 D.葡萄糖脂肪答案:C4.肠腔内的营养物质中不通过主动运输就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是( )A.水和葡萄糖 B.Ca2+和葡萄糖C.Na+和K+ D.水和胆固醇答案:D5.葡萄糖在人和动物体内氧化分解与在体外燃烧相比较,其特点是( )A.能量释放彻底B.能量释放较多C.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一部分能量被转移到另一些化合物中储存起来答案:D结课这节课主要讨论了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的糖类代谢,即:血糖在体内的来源和去路。大家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为“三个来源四条去路”。三个来源是:(1)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2)肝糖元分解;(3)非糖物质转化(甘油、氨基酸、乳酸)四条去路是:(1)氧化分解成CO2和H2O(无氧生成乳酸)及能量;(2)合成肝糖元(能量暂时贮存);(3)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