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4.3对流传热概述.ppt_第1页
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4.3对流传热概述.ppt_第2页
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4.3对流传热概述.ppt_第3页
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4.3对流传热概述.ppt_第4页
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4.3对流传热概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4 章 传热,4.1 概述,4.2 热传导,4.3 对流传热概述,2,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不同)时的传热过程称为对流传热。,流体无相变的对流传热,强制对流传热 自然对流传热,流体有相变的对流传热,蒸气冷凝 液体沸腾,4.3 对流传热概述,根据流体在传热过程中的状态:,3,4.3 对流传热概述,1.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4.3.1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和对流传热系数,4,对流传热是一复杂的传热过程,影响对流传热速率的因素很多,而且不同的对流传热情况又有差别,因此对流传热的理论计算是很困难的,目前工程上仍按下述的半经验方法处理。,1.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对流传热速率=对流传热推动力/对流传热阻力 =系数推动力,5,对流传热速率可由牛顿冷却定律描述,温度差,局部对流传热系数,微分对流传热通量,1.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6,换热器的传热面积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是管内侧或管外侧表面积。例如,若热流体在换热器的管内流动,冷流体在管间(环隙)流动,则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式可分别表示为,1.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7,4.3 对流传热概述,1.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4.3.1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和对流传热系数,2. 对流传热系数,8,2. 对流传热系数,牛顿冷却定律也是对流传热系数的定义式,即,对流传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差下、单位传热面积的对流传热速率,其单位为W/(m2)。它反映了对流传热的快慢,愈大表示对流传热愈快。表4-5列出了几种对流传热情况下的数值范围。,9,4.3 对流传热概述,4.3.1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和对流传热系数,4.3.2 对流传热机理简介,1. 对流传热分析,10,对流传热是借流体质点的移动和混合而完成的,因此对流传热与流体流动状况密切相关。,对流传热,图4-13 对流传热的温度分布情况,1. 对流传热分析,11,当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由于流体黏性的作用,使壁面附近的流体减速而形成流动边界层,边界层内存在速度梯度。,层流内层 缓冲层 湍流核心,湍流边界层,传热方式 热传导 热传导和涡流传热 涡流传热,1. 对流传热分析,12,层流内层 缓冲层 湍流核心,湍流边界层,温度梯度 较大 居中 较小,热阻 较大 居中 较小,1. 对流传热分析,13,对流传热是集热对流和热传导于一体的综合现象。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层流内层,因此,减薄层流内层的厚度是强化对流传热的主要途径。,1. 对流传热分析,14,2. 热边界层,靠近壁面的存在温度梯度的薄流体层定义为热边界层。在热边界层以外的区域,流体的温度基本上相同,即温度梯度可视为零。,热边界层,15,图 4-14 平板上的热边界层,o,2. 热边界层,16,若紧靠壁面处薄层流体内的传热只能是热传导,则传热速率可用傅里叶定律表示,即,紧靠壁面处薄层流体的温度梯度,2. 热边界层,17,根据牛顿冷却定律,流体和壁面间的对流传热速率方程为,换热器任一截面上与热流体相接触一侧的壁温,换热器任一截面上热流体的平均温度,2. 热边界层,18,因此有,上式为对流传热系数的另一定义式,该式表明,对于一定的流体和温度差,只要知道壁面附近的流体层的温度梯度,就可由该式求得。 热边界层的厚薄影响层内的温度分布,因而影响温度梯度。当边界层内、外侧的温度差一定时,热边界层愈薄,则(dt/dy)w愈大,因而就愈大。反之,则相反。,2. 热边界层,19,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热边界层的发展过程也和流动边界层相似。流体进入管口后,边界层开始沿管长而增厚;在距管入口一定距离处,于管子中心相汇合,边界层厚度即等于管子的半径,此时称为充分发展流动。 流体在管内传热时,从开始加热(或冷却)到达到基本稳定的这一段距离称为进口段。,2. 热边界层,20,4.3 对流传热概述,4.3.1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和对流传热系数,4.3.2 对流传热机理简介,4.3.3 保温层的临界直径,21,通常,热损失随保温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但是在小直径圆管外包扎性能不良的保温材料,随保温层厚度增加,可能反而使热损失增大。,4.3.3 保温层的临界直径,22,式中R1为保温层的热传导热阻,R2为保温层外壁与空气的对流传热热阻。 当保温层厚度增加(即ri不变,ro增大)时,热阻R1虽然增大,但是热阻R2反而下降,因此有可能使总热阻(R1+R2)下降,导致热损失增大。,热损失可表示为,4.3.3 保温层的临界直径,23,解得一个Q为最大值时的临界半径,整理得,4.3.3 保温层的临界直径,24,习惯上以rc表示Q最大时的临界半径,故,或,dc为保温层的临界直径。若保温层的外径小于dc ,则增加保温层的厚度反而使热损失增大。只有在do2/下,增加保温层的厚度才使热损失减少。,4.3.3 保温层的临界直径,25,图4-15 保温层的临界直径,dc,4.3.3 保温层的临界直径,26,第 4 章 传热,4.1 概述,4.2 热传导,4.3 对流传热概述,4.4 传热过程计算,4.4.1 热量衡算,27,假设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则单位时间内热流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 对于换热器的微元面积dS,其热量衡算式可表示为,对于整个换热器,其热量衡算式为,热平衡方程,28,若换热器中两流体无相变化,且流体的比热容不随温度而变或可取平均温度下的比热容时,若换热器中的热流体有相变化,例如饱和蒸气冷凝时,热平衡方程,29,当冷凝液的温度低于饱和温度时,热平衡方程,30,第 4 章 传热,4.1 概述,4.2 热传导,4.3 对流传热概述,4.4 传热过程计算,4.4.1 热量衡算,4.4.2 总传热速率微分方程和总传热系数,31,通过换热器中任一微元面积dS的间壁两侧流体的传热速率方程,可以仿照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写出,即,1.总传热速率微分方程,32,总传热系数必须和所选择的传热面积相对应,选择的传热面积不同,总传热系数的数值也不同。,总传热速率微分方程,1.总传热速率微分方程,33,显然有,管内径,管外径,平均管径,工程上大多以外表面积为基准,故后面讨论中,除非特别说明,都是基于外表面积的总传热系数。,1.总传热速率微分方程,34,2. 总传热系数,1.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总传热系数(简称传热系数)K是评价换热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又是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所需的基本数据。 K的数值与流体的物性、传热过程的操作条件及换热器的类型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K值的变动范围较大。 K值的来源:K值的计算;实验查定;经验数据。,35,两流体通过管壁的传热包括以下过程: 热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将热量传给管壁的对 流传热; 通过管壁的热传导; 管壁与流动中的冷流体之间的对流传热。,2. 总传热系数,36,对稳态传热过程,各串联环节的传热速率必然相等,即,或,2. 总传热系数,37,移项后相加,得,2. 总传热系数,38,比较,2. 总传热系数,39,基于管内表面积的 局部总传热系数,基于平均表面积的 局部总传热系数,基于管外表面积的 局部总传热系数,得,2. 总传热系数,40,设计中应考虑污垢热阻的影响,即,管壁外表面污垢热阻,管壁内表面污垢热阻,总传热系数计算式,某些常见流体的污垢热阻的经验值可查附录。,污垢热阻(又称污垢系数),2. 总传热系数,41,提高总传热系数途径的分析,总热阻=管内热阻+管内垢阻+壁阻+管外垢阻+管外热阻,壁阻,总热阻,管内热阻,管内垢阻,管外垢阻,管外热阻,2. 总传热系数,42,若传热面为平壁或薄管壁,则,当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均可忽略时,若,管壁外侧对流传热控制,,则,2. 总传热系数,43,管壁内侧对流传热控制,若,管壁内、外侧对流传热控制,相当,若管壁两侧对流传热热阻很小,而污垢热阻很大,污垢热阻控制,2. 总传热系数,44,欲提高K值,强化传热,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小控制热阻。,K值总是接近且永远小于 中的小者。 当两侧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时,K近似等于 中小者。,2. 总传热系数,45,2.K的实验查定,对现有的换热器,通过实验测取有关的数据,如流体的流量和温度等,然后用总传热速率方程式计算得到K值。 实测的K值不仅可以为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依据,而且可以了解换热器的性能,从而寻求提高设备传热能力的途径。,2. 总传热系数,46,3.总传热系数的经验值,某些情况下管壳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