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蛟河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吉林省蛟河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吉林省蛟河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吉林省蛟河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吉林省蛟河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生物第三次考试试题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5题 每题2分 共50分)1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B.“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是孟德尔假设的核心内容C.推理“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的理论基础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2下列相关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绵羊的软毛与黑毛、棉花的长绒与短绒都属于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D.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相同3纯合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所得F1再自交,若F2中杂合的黄色皱粒豌豆为200粒,则杂合黄色圆粒豌豆的粒数为A.100 B.200 C.400 D.8004基因型为Aa的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不考虑交叉互换),基因AA、Aa、aa的分开依次发生在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 精子细胞形成精子A.B.C.D.5A和a、B和b分别代表两对同源染色体。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是Ab,则同时生成的三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A.Ab、ab、abB.aB、Ab、ABC.Ab、aB、aBD.Ab、Ab、Ab6某雄果蝇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假设只有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了异常),产生了不含性染色体的配子,原因不可能是A.X、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B.X、Y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C.X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D.Y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7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有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有非等位基因随之发生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减前期可以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发生交叉互换的同时非等位基因发生基因重组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在受精过程中遵循自自组合定律A.项B.两项C.三项D.四项8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女性一样高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是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髙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9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6B.乙图细胞一定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丁图表示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 、aY四种10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B.直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一定有35S,可能有32P11下列有关双链DNA结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DNA的一条链上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DNA分子中绝大多数的脱氧核糖上连接两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C.正常情况下,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未必与嘧啶数相等D.正常情况下,双链DNA分子中A+C的量不一定等于T+G的量12 个DNA分子中,共有1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20个T,第三次复制时需要环境提供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A.640个 B.560个 C.320个 D.240个13关于下列图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共有5种碱基5种核苷酸B.甲乙丙图中圆圈内的物质均不相同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D.原核生物体内不会发生甲过程14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控制某遗传病的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上,若母亲患病则子女必患病控制某遗传病的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上,则正交和反交后代性状相同A. B. C. D.15如图所表示的生理过程的名称、碱基数、核苷酸数依次为A.RNA复制、4种、4种 B.转录、4种、4种C.DNA复制、5种、5种 D.转录、5种、8种16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17下列有关两种生物变异的种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A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B.图A中的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C.图B过程表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图B中的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改变基因的排列次序18下列属于染色体变异或其原理与之有关的是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A. B. C. D.19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将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A.六倍体 B.三倍体 C.二倍体 D.单倍体20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二倍体草莓(2N=14)幼苗若干,随机分组,每组30株,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芽,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B.高倍镜下观察草莓茎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发现有的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56C.秋水仙素与龙胆紫一样属于碱性染料,能对染色体着色,从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实验表明:用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的幼芽1 d,诱导成功率最高21下列四个细胞图中,属于二倍体生物精细胞的是22如图是某家族黑尿症的系谱图。己知控制该对性状基因是A、a,则预计6是患病男孩的概率若6是患病男孩,则4和5又生7,预计7是患病男孩的概率A.1/3,1/2 B.1/6,1/6 C.1/6,1/4 D.1/4,1/623下列有关育种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培育无籽西瓜利用了单倍体育种的原理B.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C.杂交育种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D.太空育种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24在农作物的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基因突变基因互换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A. B. C. D.2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多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B.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唯一的运载体C.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D.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 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4题 40分 (26题、27题、28题每空1分,29题每空2分)26小麦的有芒与无芒为一对相对性状,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用纯种的有芒感病小麦与纯种的无芒抗病小麦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后代表现型及个体数目如下表所示。表现型有芒抗病无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感病个体数目4261260143419(1) F1自交结果出现了_现象,据此可判断两对相对性状中_性状为显性性状。(2)依据_可判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依据_可判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F1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占总数的_,能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小麦个体占总数的_。(4)若将F1与表现型为有芒感病的小麦杂交,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应为_,这一杂交可用于检验_。27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有_,图甲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均填序号)。(2)若该动物的性别是雌性,则细胞的名称是_,A和a形成的原因是_。(3)若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为Y染色体,则另一条是_(X/常)染色体,该时期细胞中有_条染色体。(4)图甲细胞中处于图乙CD段的有_(填序号)。(5)图乙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DE段形成的原因是_。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则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发生_段。28如图甲丁表示大分子物质或结构,、代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请写出甲乙丙丁的名称:甲_乙_丙_丁_。(2)过程是_需要的酶是_;过程与过程碱基配对方式的区别是:只有发生了_。(3)RNA共有_类,其中mRNA分子上能编码蛋白质的密码子有_种,一种tRNA能转运种_种氨基酸。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AUG,则它所携带的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为_。(4)下列生物或结构中,与结构丁化学组成相近的是_。A.T2噬菌体B.烟草花叶病毒C.线粒体D.染色体29如图表示五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ABC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2)B常用的方法为 。(3)E的育种方式遗传学原理是 。(4)C、F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生物第三次考试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5题 每题2分 共50分1.C【解析】“假说一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A正确;“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是孟德尔假设的内容,B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得F1(Dd)产生两种配子(D和d),但数量上的相等,并非是根据减数分裂得出的,C错误;“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D正确。2.C【解析】绵羊的软毛与硬毛、棉花的长绒与短绒都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隐性性状是指子一代中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B错误;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C正确;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可能相同,比如Dd和DD,也可能不同,D错误。3.D【解析】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所得F1YyRr再自交,F2中黄色皱粒豌豆所占比例为,其中杂合子占为,因此F2中杂合的黄色皱粒豌豆所占比例为,共200粒,则F2共1600粒,F2中黄色圆粒豌豆所占比例为,其中纯合子占,则F2中杂合黄色圆粒豌豆所占比例为,豌豆粒数为1600=800粒,A错误;B错误;C错误;D正确。4.B【解析】基因型为Aa的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不考虑交叉互换),基因AA的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完成后即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Aa的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即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aa的分开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完成后即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因此顺序为,A错误;B正确;C错误;D错误。5.C【解析】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是Ab,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A和b移向一极,而非同源染色体a和B移向另一极,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Ab)和一个第一极体(aB);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第一极体(aB)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aB);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其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Ab)和一个第二极体(Ab),因此同时生成的三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Ab、aB、aB,C正确。6.B【解析】“产生了不含性染色体的配子”一定是因为性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即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Y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而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同时产生的另一次级精母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最终形成两种不正常的精子;或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性染色体(X或Y)的着丝点没有分裂或分裂后没有分离,导致一个精细胞中含有XX或YY,另一个精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含有X、Y染色体。7.B【解析】能自由组合的非等位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包括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错误;基因和性状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有些性状是受两对甚至许多对基因控制的。两对以上的非等位基因存在相互作用来控制同一性状,错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减前期可以发生交叉互换,正确;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发生交叉互换的同时非等位基因发生基因重组,正确;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在受精过程中随机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错误;因此正确的只有共两项,A错误;B正确;C错误;D错误。8.C【解析】短指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因此男性女性的发病率一样高,A正确;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遗传特点为交叉遗传,因此女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是患者,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此发病率男性低于女性,C错误;白化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通常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D正确。9.D【解析】甲图所示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2)(1/4)=1/8,故A错误。乙图细胞如果处于有丝分裂后期,那么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故B错误。丙图家系中虽然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但因为结婚的两个人都患病而女儿不患病,则该病绝对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C错误。丁图所示的染色体中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故D正确。10.B【解析】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A正确;噬菌体为病毒,营寄生生活,所以应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大肠杆菌来培养噬菌体,B错误;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C正确;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一定有35S,可能有32P,D正确。11.B【解析】DNA的一条链上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DNA分子中绝大多数的脱氧核糖上连接两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B正确;正常情况下,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与嘧啶数必定相等,C错误;正常情况下,双链DNA分子中A+C的量一定等于T+G的量,D错误。12.C【解析】个DNA分子中,共有100个碱基对,共200个碱基,其中含有20个T,则鸟嘌呤为80个,第三次复制时需要环境提供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复制三次所需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个数减去复制两次所需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个数,剩下的则为第三次复制所需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个数,计算公式为(1)80(1)80=320个。A错误;B错误;C正确;D错误。13.B【解析】甲图中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不同,所以即使碱基相同时,构成的核苷酸是不同的,A错误;甲图中的圆圈内的物质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乙丙图中圆圈内的物质为腺苷,均不相同,B正确;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C错误;甲过程为转录,原核生物体内也会发生甲过程,D错误。14.C【解析】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正确;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错误;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母方,若控制某遗传病的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上,则母亲患病子女必患病,正确;控制某遗传病的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上,则正交和反交后代性状不相同,错误。因此错误的是。A错误;B错误;C正确;D错误。15.D【解析】以DNA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由图示知,碱基种类数有A、T、G、C、U 5种,但由于DNA、RNA构成中所需五碳糖不同,参与合成DNA、RNA的核苷酸数各有4种,共8种。16.A【解析】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无论是个体发育的哪个时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位点上的基因可以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当发生基因突变后,出现新的生物性状往往与环境是不相适应的,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但是也有的基因突变对生物个体是有利的。A对。17.C【解析】图A表示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图B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虽然未产生新的基因,但由于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基因的排列次序也随之改变了。18.D【解析】D项正确: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为单倍体,其染色体数为本物种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正确。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为基因突变,错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错误。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正确;项错误。19.D【解析】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与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不论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D正确。20.C【解析】由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A正确;二倍体草莓幼苗经秋水仙素诱导成功后,染色体数为28,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56,B正确;秋水仙素不能对染色体着色,其作用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错误;由题图可知,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的幼芽1 d,诱导成功率在处理的组别中最高,D正确。21.D【解析】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不属于二倍体生物的精细胞;图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应为初级性母细胞,不属于精细胞;图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着丝点还未分裂,应为次级性母细胞,不属于精细胞;图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经分裂,属于二倍体生物精细胞。故选D。22.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和2正常,而3是患者且为女性,则黑尿症属于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则1和2的基因型为Aa,则4号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5号是患者,基因型为aa。1和2正常,而3是患者女性,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则黑尿症属于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1和2的基因型为Aa,则AaAa1AA、2Aa、1aa,而4号表现型正常,则基因型为1/3AA或2/3Aa;5号是患者,基因型为aa,则6为患病男孩的概率2/31/21/21/6;若6是患病男孩,则4的基因型为Aa,则7是患病男孩的概率1/21/21/4,C正确。23.D【解析】培育无籽西瓜利用了多倍体育种的原理,A错误;抗虫棉的培育属于基因工程育种,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B错误;杂交育种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C错误;太空育种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D正确。24.A【解析】杂交育种的理论依据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是基因突变,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理论依据是染色体变异。25.C【解析】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A错误;基因工程中可作为运载体的有质粒、动植物病毒等,其中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B错误;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C正确;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缺陷的基因进行修复,D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4题,共40分(26题、27题、28题每空1分,29题每空2分)26. 每空1分,共8分(1)性状分离 无芒、抗病(2)无芒:有芒=3:1、抗病:感病=3:1(F1自交结果,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均为3:1) 无芒抗病:有芒抗病:无芒感病:有芒感病=9:3:3:1(3)1/4 1/16(4)无芒抗病:有芒抗病:无芒感病:有芒感病=1:1:1:1 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解析】(1)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可知,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其中无芒:有芒(1260+419):(426+143)3:1,因此无芒是显性性状,有芒是隐性性状,抗病:感病(1260+426):(419+143)3:1,因此抗病是显性性状,感病是隐性性状。(2)F2中无芒:有芒3:1、抗病:感病3:1,因此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F2中无芒抗病:有芒抗病:无芒感病:有芒感病9:3:3:1,因此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假设有芒与无芒是由A、a基因控制的,抗病与感病是由B、b基因控制的,通过以上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是AaBb,自交后代中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1/16AABB、1/16AAbb、1/16aaBB、1/16aabb是纯合子,由此可知F1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占总数的1/16+1/16+1/16+1/16=1/4;其中能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小麦个体是1/16AABB。(4)有芒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测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是1/4AaBb,1/4aaBb,1/4Aabb,1/4aabb,所以将F1与表现型为有芒感病的小麦杂交,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应为无芒抗病:有芒抗病:无芒感病:有芒感病=1:1:1:1,这一杂交可用于检验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27. 每空1分,共10分(1) (2)(第一)极体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常 2(4)(5)DNA复制 着丝点分裂 CD【解析】(1)图甲中根据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可分别判断出各个分裂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级)、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级)、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四分体着丝点分别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图甲中有丝分裂的细胞有,图甲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2)若该动物的性别是雌性,则细胞的名称只能是(第一)极体,因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