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4四章节新剑桥学派.ppt_第1页
流派4四章节新剑桥学派.ppt_第2页
流派4四章节新剑桥学派.ppt_第3页
流派4四章节新剑桥学派.ppt_第4页
流派4四章节新剑桥学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新剑桥学派,第一节 新剑桥学派概述 第二节 新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第三节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理论 第四节 新剑桥学派的理论特点 第五节 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 第六节 新剑桥学派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比较 第七节 “两个剑桥之争” 第八节 简要评价,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一节 新剑桥学派概述,一、新剑桥学派的含义 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在与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以美国萨缪尔森等人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就增长理论、资本理论、分配理论等进行论战过程中形成的。该学派自命为凯恩斯学派的嫡传,而把新古典综合学派称为“杂种的”或“冒牌的”凯恩斯主义。因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都执教于英国剑桥大学而得名,同时又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旧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相背离,所以又被称为新剑桥学派或后凯恩斯学派或新凯恩斯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N卡尔多,对新剑桥学派的产生有重大影响的还有P斯拉法以及伦敦大学的罗伊哈罗德、波兰学者卡莱茨基等,以上几个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者及其理论成果,是新剑桥学派的先驱、是新剑桥学派产生的理论基础。,1958年,罗宾逊的代表作资本积累论发表,同年卡尔多在经济研究评论上发表一篇名为几种不同的分配理论的论文,把经济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结合起来,着重考察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收入(主要是工资)和财产收入(主要是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相对份额的变化。他们在分析这种份额变化的规律以及对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影响后认为,国民收入分配失调是社会症结所在,强调应由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对国民收入的分配进行调节,以实现收入的“均等化”。他们两人根据共同的理论特点,并提出自己的模型。由此,标志着新剑桥学派的产生。1962年,罗宾逊又出版了论经济增长的理论论文集,再一次宣扬如何利用凯恩斯理论来解决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所谓迫切问题。使新剑桥学派的理论与政策的观点更加旗帜鲜明。,在凯恩斯主义形成之前,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长期任教,因此新古典学派又称“剑桥学派“。第二次大战后,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论战之中,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卡尔多、帕西内蒂等学者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主张,由于他们的理论观点完全背离了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而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由于其中的斯拉法、帕西内蒂等人原为意大利人,所以该学派有时又被叫做“英国意大利学派”。又因该派宣称最终目的在于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故又被称为新李嘉图学派。,二、新剑桥学派产生前的剑桥学派,(一)剑桥学派的建立 从1890年起,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在英国经济学界占有统治地位,直到1936年以后,才由他的学生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所取代。因马歇尔连同他的门徒都先后在剑桥大学任教,故又被称为剑桥学派,其弟子著名的有庇古、琼罗宾逊、凯恩斯等人。因为西方经济学家把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看做是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该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学派”。,(二)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1、阿弗里德马歇尔 2、阿瑟庇古 3、爱德华哈斯丁张伯伦 4、琼维奥莱特罗宾逊,1、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1842-1924) 简介,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及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1842年,马歇尔出生于英国伦敦区一个朴实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他那极为严厉的、期望他儿子能成为一个牧师的父亲的教育。但他背叛了他父亲的意愿,去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数学并获得学士学位,并被选为圣约翰学院教学研究员。随后,他先后担任布里斯托尔大学校长,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讲师和教授。讲授过数学、逻辑学、近代哲学、经济史、经济学等课程。他参加过英政府组织的政策咨询活动,还曾是1890-1894年皇家劳工委员会颇有影响的成员。1880年,他担任英国协会第六小组的主席,正式领导了创建英国(后改为皇家)经济学会的运动。.马歇尔是剑桥大学教授,也是英国正统经济学界无可争辩的领袖。他是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的奠基人、经济学杂志的发起人。 他的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此后经过8次修订,在l920年出版了第8版。西方经济学家把此书看做是与斯密的国富论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1)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 马歇尔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这本质上与传统的经济学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吸收了边际学派的理论分析。他所说的研究人,即研究人的动机。他把人类动机分为两类: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人类经济生活由这两类动机支配。前者促进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后者制约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人们的动机从性质上是无法衡量的。经济学家不能衡量心中任何事情本身。但满足和牺牲在程度和数量上却可采用间接的方法,即通过货币作为标准来衡量。因此,经济学主要就是用货币来对活动的动力和阻力来进行分析。这样,马歇尔就使经济学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不仅如此,马歇尔还吸收了历史学派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广义界定,主张经济学与社会学合流。,(2)经济学方法论。 马歇尔既主张采用推导理论模型的抽象法,又赞成历史主义的描述法。他对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就经济学研究是采取历史归纳法还是抽象法争论的态度是: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利有弊,因此,各种方法应适当配合,而不应相互排斥。 吸收了庸俗进化论,提出“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连续原理,以分析各种商品现象。 数量关系分析法更明确的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法。不仅用它分析价值问题,而且把它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的分析上,如国民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的组合替代原则,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配置原则等。 把力学中的均衡引入到经济分析当中,创立了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法。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的关系,如均衡价格的形成。这一分析方法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分析法的基础。 运用数学公式,几何图形以及图表来解释各种经济现象。例如,供给表和需求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弹性公式等。,(3)价格理论。 马歇尔的价格理论亦即他的价值论。在价值的决定问题上,马歇尔把传统经济的供给(生产费用)决定论和边际学派的需求(效用)决定论结合起来了,创立了均衡价格理论。他认为,需求和供给二者都是价值决定的因素,二者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均衡价格,这样,马歇尔既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又修改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均衡价格理论至今仍然是西方经济学中价格理论的基础。,(4)分配论。 马歇尔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扩充为生产四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企业家才能)。他运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依次研究各个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成为四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决定理论,即各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均衡形成。他们的均衡价格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马歇尔对经济学的贡献,(1)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学 在英国政治经济学界分为以约翰穆勒为代表三主张以生产费用决定价值和以杰文斯为代表的主张以最后效用决定价值的两个派别后,马歇尔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把争论双方的观点加以折衷,并收集了各种新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建立了他的理论体系。他的学说是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更新。一方面他吸收了古典经济学关于生产成本的解释,参照了斯密、李嘉图、穆勒的分配学说,另一方面,他引入了边际分析,强调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因此他的学说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在马歇尔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仅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与物理学相似的科学性。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2)创立了局部均衡分析法,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他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马歇尔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建立了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弹性的公式。他分析了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发现在短时期内需求的上升会带动价格产量的小幅度增加,但更多的会导致价格的上升。在长时期内,产量较容易扩张或收缩,企业可以进入或退出,这使得长期的供给曲线显得比较平坦。因此,马歇尔得出结论,在短期里,需求是影响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而在长期里,供给或生产成本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为经济学创立了一套分析工具,因此被认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3)出版了第一部经济学原理,马歇尔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该书在西方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以马歇尔为核心而形成的新古典学派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而经济学原理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是同时起作用的。 经济学原理一书的主要成就就在于建立了静态经济学。作为最有才华的数学家之一,马歇尔在他的著作里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思想,把数学的定量材料仅仅作为附录和脚注。他独自开创边际效用理论,然而他在未把该理论完全纳入他的体系之前并未公开这一创见。,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他认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治经济学” 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 “经济学”。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集是19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末经济学之大成,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马歇尔主要著述,对杰文斯的评论 关于穆劳动力先生的价值论 对外贸易的纯理论与国内价值的纯理论 工业经济学 伦敦贫民何所归 政治经济学的现状:1885年2月在剑桥大学的就职演说 统计学会杂志 一般物价波动的补救措施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精义 关于租金,老一代的经济学家和新一代的经济学家 分配与交换 创建经济学和有关政治学分支课程的请求 经济骑士道精神的社会可能性 战后的国家税收 工业与贸易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纪念集 马歇尔官方文献集等等。, 庇古(18771959),阿瑟庇古简介,庇古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出生在英国一个军人家庭。他是这个家庭的长子。青年时代入剑桥大学学习。最初的专业是历史,后来受当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影响,并在其鼓励下转学经济学。毕业后投身于教书生涯,成为宣传他的老师马歇尔的经济学说的一位学者。他先后担任过英国伦敦大学杰文斯纪念讲座讲师和剑桥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他被认为是剑桥学派领袖马歇尔的继承人。当时他年仅31岁,是剑桥大学历来担任这个职务最年轻的人。他任期长达35年,一直到1943年退休为止。退休后,他仍留剑桥大学从事著述研究工作。另外他还担任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经济学会名誉会长、英国通货外汇委员会委员和所得税委员会委员等职。,庇古的著作与贡献,庇古的著作很多,比较著名的有: 财富与福利(1912) 福利经济学(1920) 产业波动(1926) 失业论(1933)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1938) 就业与均衡(1941)等。 福利经济学是庇古最著名的代表作。该书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影响较大的著作之一。它将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系统化,标志着其完整理论体系的建立。它对福利经济学的解释一直被视为“经典性”的。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爱德华哈斯丁张伯伦(E.H.Chamberlin,18991967),张伯伦简介,张伯伦1899年出生在美国华盛顿,1920年毕业于美国衣阿华大学,而后进入美国密执安大学任讲师,1922年获该大学硕士学位,1924年又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27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9年起任哈佛大学副教授,1934年以后一直任哈佛大学教授。 张伯伦是20世纪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 1933年,他几乎与英国的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同时,出版了他的垄断竞争理论一书。张伯伦与罗宾逊的这两本微观经济理论专著,系统阐述了垄断竞争(不完全竞争)理论,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理论中厂商理论的基础,从而发展和丰富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张伯伦的主要著作,双头垄断:卖方很少时的价值 垄断竞争理论 垄断竞争的再考察 论“寡头垄断”的起源 走向更一般的价值理论 垄断竞争理论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等。,张伯伦的主要贡献“张伯伦革命”,亚当斯密以后的一两百多年里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垄断还是个别现象。当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之后,经济学理论已无法对其进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普遍垄断现象开始引起经济学家的关注。从19世纪初的西斯蒙第、穆勒、麦克库洛赫,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马歇尔、古诺、埃奇沃思、西奇威克,尤其是庇古和斯拉法,他们早已对垄断理论和市场的不完全性作了大量的研究。但问题在于,他们始终沿袭着“斯密传统”,即将自由竞争作为普遍现象而把垄断作为例外来构造他们的理论框架。 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的张伯伦和英国剑桥的罗宾逊夫人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才正式宣告“斯密传统”的彻底结束,史称“张伯伦革命”。,“张伯伦革命”的主要贡献在于:他们摈弃了长期以来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把“完全竞争”作为普遍的而把垄断看作个别例外情况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况,提出了一套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沿用至今的用以说明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垄断竞争” 的市场模式,并在其成因比较、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方面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完成了微观经济的革命,将市场结构分成了更加符合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实际情况的四种类型。 “张伯伦革命”的经济学意义就在于,20世纪中期宏观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天然逻辑的发展起点就是对垄断的分析,从这个起点出发,恰恰使得西方经济学比较正确地描述和表达了百年经济历史的本质和现状。,(三)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第一版的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提出:“借助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著作,并且关系到我们自己时代的新问题,本书打算对旧的学说加以新的解释。”“新的学说补充旧的学说,并扩大和发展,有时还修正旧的学说,而且因着重点的不同往往使旧的学说具有新的解释,却很少推翻旧的常说。”他在这里所指的旧的常说实际上就是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经济学,而所借助的新的著作则是杰文斯、杜能、古诺等边际效用学派的有关著作。也就是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在对古典学派进行继承的同时,又吸收了边际效用学派等其他学派的东西,从而形成了一个折衷调和体系。,(四)剑桥学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马歇尔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经济学说在英美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和当代西方经济学之间,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的经济学说主要体现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他的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主要思想渊源是约斯穆靳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之后,其学生庇古与罗宾逊、张伯伦对他的理论作了重大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庇古提出了系统的福利经济学,成为西方“福利经济学之父”。罗宾逊和张伯伦则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的理论,发展了马歇尔的完全竞争理论。,庇古对马歇尔推崇备至,宣称“所有的理论均包含在马歇尔的经济理论中”,认为谁要在理论上走入迷途,必然是出于误解了马歇尔,或是忽略了他的“经典著作”中的某些重要部分。他长期从事马歇尔经济理论的宣传和讲解,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典型代表。他指责凯恩斯对“老恩师马歇尔缺乏支持”,严厉地批评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基本观点。他还发展了马歇尔的福利思想,在边际效用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琼罗宾逊早年受马歇尔经济学的熏陶,并受庇古的影响。他对马歇尔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发展之一,是对不完全市场竞争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把价格歧视纳入她的理论结构中,对之作了新的阐述和发挥,在分析方法上强调用边际分析方法来分析利润的最大化行为。罗宾逊认为传统的完全竞争或纯粹竞争的市场假定是不现实的,现实是处在垄断和竞争之间,是一种“不完全的竞争”。,与琼罗宾逊几乎同时,张伯伦则在提出“产品差别”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均衡状况,这区别于马歇尔以行业为对象的均衡分析。从而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理论中厂商理论的基础。 另外,还有斯拉法、凯恩斯等人也各自发展了马歇尔的经济理论。斯拉法的贡献比较特殊,不是像其他人那样在马歇尔体系的基础上作出新的贡献,而是对马歇尔体系的基础提出了疑问,进而对边际主义经济学的基础进行了重新检验。而凯恩斯则是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货币理论。,1、剑桥学派的核心内容是均衡价格论。他们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不同需求量和相应的需求价格所构成的需求曲线,与用边际生产费用递增规律决定的,不同供给量和相应的供给价格所构成的供给曲线,说明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的决定。他们用均衡价格衡量商品的价值,从而以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值论。,(五)剑桥学派的主要理论,2、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剑桥学派还建立了自己的分配论。他们认为国民收入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各个生产要素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各自的供求状况所决定的均衡价格。对劳动、资本、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各自的边际生产力。劳动的供给取决于劳动的“负效用”;资本的供给取决于资本家对未来享受的“期待”。工资是劳动供求均衡时劳动的价格;利息是资本供求均衡时资本的价格;利润是资本家组织和管理企业以及冒风险的报酬;地租是农产品价格超过其生产费用的剩余,它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 3、剑桥学派竭力颂扬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力量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至于实际存在的失业,则认为主要是工资率缺乏伸缩性的结果。,4、 建立了福利经济学。作为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庇古,除了以精确、明晰的表述,忠实地传播马歇尔的学说外,还在其基础上提出一整套福利经济学体系,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他从边际效用基数论出发,提出国民收入量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的命题。他还区别“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两个概念,来说明怎样使生产资源在各生产部门的配置达到最适度的一点,从而使国民收入总量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最大,这使剑桥学派带有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 5、在货币理论方面,剑桥学派以提出货币数量说的剑桥方程式著称。1917年庇古首先把马歇尔在这方面的论点公式化,以后罗伯逊在1922年出版的货币一书中,凯恩斯在1923年出版的货币改革论一书中,对剑桥方程式和马歇尔的货币理论又有进一步的阐发。 此外,剑桥大学的罗宾逊于1933年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改变“均衡价格论”的完全竞争的假定,从不完全竞争出发,分析企业均衡产量和价格的决定,但在分析方法上,仍然没有超脱马歇尔-庇古理论的框框。,(六)剑桥学派的方法论特点,剑桥学派的理论在方法论上的特点是:用“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所谓连续原理分析经济现象,认为在经济现象之间,经济概念之间都存在连续关系,没有严格的区分;用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和数学中的“增量”概念,来分析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价格的决定。在分析的同时,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即使用所谓局部均衡法;在静态均衡分析的框框内引进时间因素,以区别在长短不同的时期内,供求状况的不同变化所达成的不同均衡状态;用主观心理动机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认为人类的经济生活都是由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这两类动机支配的,这两种动机决定着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七)剑桥学派的衰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日趋衰落。二十年代英国经济长期萧条,失业问题空前严重。特别是1929年爆发空前深刻的世界经济危机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于严重困境,这使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濒于破产。 面临这一形势,原属剑桥学派的凯恩斯于1936年以叛离传统理论的姿态,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抨击他称之为“古典学派”的马歇尔、庇古的观点,建立自己的宏观经济理论,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寻求新的出路和理论根据。剑桥学派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经过修修补补,迄今仍是资产阶级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三、新剑桥学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理论的形成 1936年,凯恩斯通论一书的出版,在西方经济学界爆发了一场“凯恩斯革命”,它使得人们开始怀疑、甚至否定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观点。但是,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只是为了解决19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和大量的失业现象而产生的,有着许多的局限性,例如,只是使用的是短期的、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缺乏动态分析,也没有讨论价值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缺乏对微观经济的研究等。对此,“二战”后,美国的汉森、萨缪尔森、索洛等人直接把新古典学派的微观经济理论用来填补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不足,形成了新古典综合经济理论。,但是,美国经济学家的这些做法遭到了琼罗宾逊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严厉批评。他们认为,美国经济学家的这些做法是对凯恩斯经济思想原意的曲解,是向传统经济理论的倒退,是冒牌的凯恩斯主义。为此,双方展开了经济史上有名的“两个剑桥之争”。在这场论争过程中,新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体系逐渐得以形成、丰富和完善。1956年,琼罗宾逊发表了资本积累论一书,卡尔多发表了可供选择的收入分配理论一文,这两个文献是新剑桥学派的正式诞生的标志。该学派在20世纪50、60年代作为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分支曾经风靡一时,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影响力逐渐减弱,逐步沦为非主流经济学。,新剑桥学派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其理论观点不是由一个人或创始人所建立的,而是由一些代表人物观点的综合而形成的。例如,否定边际生产力的观点是斯拉法早在1920年代提出的,主张回到李嘉图的传统观点也是斯拉法于1960年代倡议的;强调投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得益于波兰经济学家卡莱斯基;把经济增长理论与阶级的收入分配结合起来的观点,则是琼罗宾逊和卡尔多的贡献。,2、理论渊源,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是新剑桥学派最主要的理论渊源。新剑桥学派继承了凯恩斯的“投资储蓄分析”,强调投资对就业量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作用。他们特别强调,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要点是通论第章中关于社会哲学的论述,即论述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以及推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走向没有食利者阶层的文明生活新阶段。 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卡莱茨基在凯恩斯通论发表以前的年发表 了“经济周期理论大纲”一文,在该文中提出了几乎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相同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并把不完全竞争、垄断价格等因素的作用引进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强调投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他的经济理论对新剑桥学派有很大的影响。琼罗宾逊认为,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比凯恩斯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更富于逻辑上的一贯性”,是“真正的通论”。,斯拉法的理论。斯拉法于年发表了他将近年的研究成果用商品生产商品。在这本小册子中,斯拉法以精炼的文字、严谨的逻辑重新恢复了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为新剑桥学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批判武器。新剑桥学派也因此而宣称要通过斯拉法的理论来返回李嘉图的古典传统,“重建政治经济学”。 李嘉图的价值论和分配论。新剑桥学派主张恢复和运用李嘉图的客观价值理论,建立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古典意义上政治经济学。,3、基本主张,新剑桥学派的基本主张在于:坚持从凯恩斯通论中的社会哲学观点出发,将通论长期化、动态化,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通过改变收入分配制度,最终实现凯恩斯所向往的没有食利者阶层的“文明生活”的社会。并将马克思、凯恩斯和李嘉图的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进行经济思想领域的“第二次凯恩斯革命”,或者说是将“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第二节 新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1、琼罗宾逊(Joan V. Robinson 1903-1983) 2、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 Koldor 1908-1986) 3、庇诺斯拉法(Piero Sraffa 1898-1983) 4、米哈尔卡莱茨基(Michal Kalecki 1899-1970),一、琼维奥莱特罗宾逊(1903l983),1、琼维奥莱特罗宾逊简介,英国人,新剑桥学派的领袖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从1929年以后,一直在剑桥大学任教。她曾受教于凯恩斯,并与凯恩斯共事多年,凯恩斯的通论出版后,琼罗宾逊是凯恩斯理论的积极追随者和倡导者。她是一位造诣很深的西方经济学界唯一的女性。她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价值和价格、收入分配、资本、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通货膨胀、军备竞赛、宏观经济政策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她是经济学界的一位批评家,可以说,她的理论就是在批判的过程中形成的。1937年,她出版了就业理论引论和就业理论文集,被认为是理解凯恩斯理论的较好的入门书。此外,1956年出版的资本积累论和1962年出版的经济增长论文集和1973年出版的现代经济学导论都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学著作。,琼罗宾逊是新剑桥学派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在她的晚年研究生涯中,曾经想把马克思、凯恩斯和李嘉图的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但并没有实现这一不切合实际的幻想。,2、琼罗宾逊生平介绍,琼罗宾逊是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 1903年10月31日出生于英国的坎伯利,1922年进入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1925年以优等成绩获得学士学位。1926年与EDG罗宾逊结婚。1927年获剑桥大学硕士学位。1929年在剑桥大学任教,最初是经济学的助理讲师,1937年升任副教授。1965年起任教授,直至1971年。1933年她,发表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一书,因之闻名于西方经济学界。30年代初,由她和卡恩等人组成“凯恩斯学术圈”,对于促进凯恩斯经济这思想的形成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后,当时已是著名经济学家的罗宾逊高度评价了这一著作,并写了许多阐述凯恩斯理论的著作和文章,成了一个重要的凯恩斯主义者,从50年代起,她投入了很大精力与经济理论界居统治地位的新古典综合派论战,有力动摇了新古典综合派分配论的根基,同时,使她成了新剑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实际领袖,由于她提出了很多比较激进的政治和经济观点,在西方经济学界素以“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著称。她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理论也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甚至提出了“向马克思学习”的口号。但她对马克思经济理论也做了不少歪曲或曲解。1973年她与约翰伊特韦尔合写的现代经济学导论被认为是按照新剑桥学派理论观点阐述经济问题的一本入门书。19651971年任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73年退休并转任名誉教授后,仍著书立说,直到1983年去世。,3、琼罗宾逊对经济学的贡献,1933年她,发表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一书,因之闻名于西方经济学界。30年代初,由她和卡恩等人组成“凯恩斯学术圈”,对于促进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形成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后,当时已是著名经济学家的罗宾逊高度评价了这一著作,并写了许多阐述凯恩斯理论的著作和文章,成了一个重要的凯恩斯主义者,从50年代起,她投入了很大精力与经济理论界居统治地位的新古典综合派论战,有力动摇了新古典综合派分配论的根基,同时,使她成了新剑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实际领袖,由于她提出了很多比较激进的政治和经济观点,在西方经济学界素以“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著称。她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理论也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甚至提出了“向马克思学习”的口号。但她对马克思经济理论也做了不少歪曲或曲解。1973年她与约翰伊特韦尔合写的现代经济学导论被认为是按照新剑桥学派理论观点阐述经济问题的一本入门书。19651971年任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琼罗宾逊著述甚多,除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外,其他主要著作有: 就业理论引论(1937年)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942年) 经济论文集(四卷,19511973年) 资本积累论(1956年) 经济增长论文集(1962年) 经济哲学(1963年) 经济学的异端(1971年) 现代经济学导论(1973年) 她的大量著作对当代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4、主要著作,5、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简介,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是“作为一箱工具而献给分析经济学家的”,它的出版正式宣告了“斯密传统”的彻底结束。 内容结构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于1933年在伦敦出版,全书296页,共分10篇27章。但从内容上看,又分为两大部分,按照罗宾逊夫人的说法就是,“垄断,即卖的原理和买方独占,即买的原理”。这是罗宾逊夫人的成名作,她受到斯拉法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一文的启发,放弃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完全竞争的假设, 转向从不完全竞争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均衡的条件。 创新之处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分析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对现实生活具体问题的解释,所以罗宾逊夫人说她的这本书是“作为一箱工具而献给分析经济学家的”,她借用皮古的比喻,以工具的制造者或整修者而不是使用者自居。罗宾逊夫人指出,由于本书研究的是经济分析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研究经济问题本身,所以只能对认识现实世界作出间接的贡献。急于求成的人可能会对此类工作不屑一顾,然而,罗宾逊夫人指出,这种整修工具箱的工作必不可少,而且只有把工具整修妥当,谨慎而准确地加以使用,才能使它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有力工具;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经济分析的前提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从完全竞争转向不完全竞争。,6、现代经济学导论简介,现代经济学导论一书是琼罗宾逊同约翰伊特韦尔(John Eatwell)合写的,分为三卷。第一卷围绕财富、价格、货币、社会正义和有效需求等问题,扼要论述了从十八世纪到现在为止的经济学说。作者强调指出,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经济学说的发展,经济学说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它是为一特定阶级服务的:“重商主义者是海外贸易商的拥护者;重农主义者卫护地主的利益;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则相信资本家(他们赚取利润,为的是进行再投资,扩大生产)。马克思把他们的论点倒转来为工人辩护。现在,马歇尔站出来充当食利者的战士”。第二卷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作者首先提出一个农业生产模型,接着提出一个工业生产模型,用来说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和技术变革的影响;然后着重说明利润和分配问题;最后四章涉及金融、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和社会主义计划。第三卷探讨了当前世界的一些经济问题,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就业、增长和通货膨胀问题,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贸易、农业和计划问题,以及第三世界的土地改革、就业不足、资金、技术和人口等问题。,该书的特点是推翻“新古典学派”以边际生产率为依据的分配论。萨缪尔森根据这种庸俗的分配论提出,随着资本量的增长,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不断减低,于是利润率将逐渐下降,工人的实际工资将逐渐提高。这显然是一种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理论。在本书中,琼罗宾逊断言,“资本”是不能测度的量值,因而资本边际生产率概念是没有意义的,用边际生产率来说明工资率和利润率的理论也是站不住脚的。她采用彼罗斯拉法所著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的论证方法,推论出资本家的消费和投资决定利润,而不是相反的情形。如果资本家的消费倾向不变,那么“整个经济的利润水平产量与就业水平决定于投资水平”。较高的投资率必然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工资和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将朝着不利于工人的方向发生变动。她主张国家采取措施,以实现收入的“均等化”,因此她在美英各国博得了“凯恩斯左派”的称号。 这本书是一本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教材,对一些重大经济理论问题有其独特的见解,是一本可供学习西方经济学和研究当代经济问题时参考的比较有分量的著作。,二、 皮罗斯拉法(18981983),1、皮罗斯拉法(18981983)简介,皮罗斯拉法(18981983)是著名的意大利裔英国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斯拉法出生于意大利都灵,父亲是意大利商法教授。斯拉法在都灵读大学预科,并在法学院注册,但被征兵服役,参加大学考试而没有随班上课。他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建者A.葛兰西(18911937)的亲密朋友,又是J.M.凯恩斯的得意助手。斯拉法1924年开始他的学术生涯,在佩鲁贾大学法学院任政治经济学教授,1926年转到撒丁岛的卡利亚里大学任教授。由于法西斯统治的日益强化,他于1927年夏移居英国,接受凯恩斯为他提供的剑桥大学讲师的职位。 其后一直在剑桥大学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他的主要著作是1960年出版的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该书是斯拉法划时代的著作,为新剑桥学派确立理论基础之作。这本书在西方经济学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新剑桥学派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提供了基础。,2、斯拉法对经济学的贡献,斯拉法从1928年秋起约有两年时间在剑桥大学讲授“价值理论史”和“德国意大利银行制度运行”。此后,他一直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研究员。从30年代初期起,斯拉法就着手收集、考订和编辑D.李嘉图的全部著作和通信,在最后阶段,由于M.H.多布(19001976)的协助,到19511955年完成了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共有10卷,先后于19511973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斯拉法很少出现在世界学术会议上,不轻易发表论著,但是他的著作却对20世纪资产阶级经济理论有过两次重大突破。,斯拉法于1925年发表了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长篇论文,1926年发表了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在这两篇论文中,斯拉法指出,A.马歇尔的价值理论是难成立的,因为其最基本的两个组成部分(完全竞争概念和利用相交的供求曲线来决定价格与产量)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他对于要在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确立一种函数关系进行了批评。他揭露了传统经济学所普遍使用的完全竞争模式的突出弱点。斯拉法的这些观点体现了不完全竞争理论的线索。,经过30多年的准备和琢磨,斯拉法于1960年出版了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一书。斯拉法探究的问题是没有生产规模的变动或生产要素中的比例的变动的经济体系的特征,认为国民纯产品就是超过补偿生产资料所需要的产品的“剩余”,把生产看作是同样的商品既表现为生产资料、又表现为最终产品的一种“循环的过程”。这种研究方法正是复兴了古典学派的思想,所以,他时常被称为“新李嘉图主义者”。,斯拉法证明了如何有可能解决李嘉图终生困惑而未找出的“不变的价值尺度”问题。他规定一种“标准合成商品”,或简称“标准商品”,即经济体系中所生产的合成商品本身配合的比例,必须等于参加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总量的比例。当收入分配发生变动时,用标准商品来计量的相对价格就未变动,除非有了技术的变革。斯拉法还论证了在实际工资为已知和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利润率和相对价格就被决定。如果实际工资是用标准商品来测定的,那么整个经济体系的实际工资和利润率之间的一种线性关系就能被确立,如下式: r = R * (1 W) 式中R为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率,即最大利润率;r为利润率;W为纯产品中支付工资的比率部分。,3、用商品生产商品的影响,60年代以来,斯拉法这一著作在西方经济学界大致产生了如下影响: 1、斯拉法的理论结构中,生产价格的决定所根据的均衡条件仅仅在于每个部门的利润率的均等,这个假说同为获得一定的生产量所必需的生产资料数量的考察一起,就足以决定分配变量(利润率和工资)和生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因此,这种研究方法是根据客观材料,而与建立在消费者“偏好”的基础上的边际主义理论是完全对立的。这样,斯拉法的理论就对20世纪以来西方流行的新古典经济学派理论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斯拉法的理论分析促使6070年代在西方经济学界就资本理论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经过论战,对资本独立于收入分配之外而作为可限定的单一数量概念的批评,以及对平均生产时期的批评,已被西方经济学者普遍认为是正确的。,2、尽管斯拉法在他的用商品生产商品中没有明白讨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问题,但西方有些经济学者却认为,斯拉法以一种必需的分析工具装备了劳动价值论。这就是,按照斯拉法体系,在既定技术条件下,用以下任何一种方法,总是有可能来决定某种商品所含劳动量:一是还原为有时期的劳动量;二是使利润率等于零;三是利用一种“次体系”。,3、对于马克思提出的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图式,西方经济学界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曾进行过争论,已先后由德国 L.von鲍尔特凯维兹(18681931)、英国J.温特尼茨、R.L.米克(19171978)和F.塞顿(1920)等提出了由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各种解式。但是,不少经济学者如多布、J.罗宾逊等却认为,他们的各种不同解法要使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和价格之间的两种联系(总价格总价值;总利润总剩余价值)都完整无缺,一般说来,问题是不可能被解决的,据说只有斯拉法的用商品生产商品中才提出了关于生产价格决定的一个完整的、逻辑上严密的图式。尽管斯拉法没有明显地讨论生产价格和劳动价值之间的相互联系问题,可是斯拉法提出的答案却足以阐明这个“转形问题”在 “技术”上的解决。斯拉法的“标准商品”似乎起着理想的“平均的商品”(即劳动对生产资料平均构成条件下所生产出的一种商品)的作用。,4、另外一些经济学者如I.斯蒂德曼、G.霍奇森等认为,斯拉法所提出的模式是探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工资和利润分割问题的更好的模式,利用斯拉法的数量体系的分析方法同样可以得出资本主义存在剥削的结论。因此,他们断言价值计算是“多余的”或“笨拙的”,应当抛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一步建立“没有劳动价值论的剥削论”,显然,这种论调是错误的。,三、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 Kaldor,1908-1986),1、尼古拉斯卡尔多简介,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 Kaldor,1908-1986)当代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以提出与经济增长论相溶合的收入分配论和建议以消费税代替个人所得税著称。 卡尔多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比较富裕的犹太家庭,父亲是律师。中学毕业后在柏林大学听课。中学毕业后赴英国,19271930年就读于伦敦经济政治学院。 1932年起,任该学院的助理讲师、讲师、副教授,直至1947年。19471949年,去日内瓦任欧洲经济委员会研究及计划组主任。1949年回英国后,在剑桥大学经济系任讲师,1952年升为副教授,1966年晋升教授,1975年退休,转为名誉教授。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过印度、锡兰、墨西哥、加纳、英属圭亚那、土耳其、伊朗、委内瑞拉等国政府的税务顾问,他曾担任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研究及计划组组长,并两度担任英国财政部长的特别顾问(19641968年、 19741976年),也出任过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的经济顾问。他还两度担任英国工党政府财政大臣的特别经济顾问。1974年,因其参政有功,被授予男爵爵位,成为上议院的终身议员。 卡尔多的经济研究领域很广,从厂商理论到福利经济学,从资本理论、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到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理论,从国际贸易理论到货币政策、税收政策。,2、卡尔多对经济理论的贡献,卡尔多在30年代的论文尚未跳出传统的边际主义经济学的框框,但被认为在那时已显出他在理论上的“创见性”。其中有他所命名的“蛛网理论”,即用供求弹性的相对差异分析市场稳定条件的理论(1933);有在福利经济学中称为“卡尔多补偿测验”的“补偿原理”。后者是卡尔多在经济学的福利主张与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1939)一文中提出的一个判别社会福利是否提高的标准。新福利经济学在V.帕累托的“最佳状况”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判断一种经济变化是否使社会福利有所改善的标准是:在一部分人状况得到改善的同时,没有任何人蒙受损失。但实际上,采取一项政策,在一般情况下,总会使一些人得到改善,另一些人受到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判别这个政策的社会福利效果?卡尔多提出:假设(不必是实际的)通过重新分配,使受损失的人从得益者那里得到补偿后,每个人的状况比变化前都有所改善,即可判断这一经济变化,使整个社会的福利得到了提高。这是建立在庸俗的边际效用序数论基础上的一种理论。,J.M.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后,卡尔多的理论兴趣逐渐由微观经济学转向宏观经济学。1940 年他发表一篇题为经济周期模型的论文,运用凯恩斯的投资储蓄分析,建立新的经济周期的理论,这是卡尔多转向凯恩斯阵营的一个标志。之后,他写了大量有关宏观经济问题的论文,成为新剑桥学派的一个重要成员。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是他在1956年发表的两种不同的分配理论。传统的收入分配理论,以边际生产力决定各生产要素的价格说明国民收入的分配,这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卡尔多以凯恩斯的投资储蓄分析为基础,从宏观入手,结合经济增长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分配。,他把国民收入Y分为利润(或财产收入P)和工资(或劳动收入W)两大部分;认为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份额 P/Y取决于投资率(投资对国民收入的比率 I/Y)和利润的储蓄倾向(利润中的储蓄比率sp)与工资的储蓄倾向(工资中的储蓄比率sw)之差。在通常情况下,工资的储蓄倾向等于零,即sw=0,则利润的相对份额就取决于投资率和利润的储蓄倾向 。投资率愈高,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就愈大。利润的储蓄倾向愈高,则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就愈低。如果利润全部用于储蓄,则利润的相对份额将与投资率一致。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确定了,余下的即为工资的份额。这个分析是对边际生产力决定收入分配的传统理论的否定。卡尔多以后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分析方法上和他的宏观的收入分配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按照卡尔多的模式,若工资的储蓄倾向等于零,利润的储蓄倾向小于1(即不全用于储蓄),则经济增长率必须保持同利润率的利润和储蓄比率之乘积相等,才能使经济不断地稳定增长。,卡尔多的税收政策主张,也和他的收入分配理论有关联。1955年他发表消费税一书,主张从现行的按个人收入课税的制度改为按实际支出课税的制度。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收入分配是不公平的,在税制上应让富者多付,贫者少付。他在两度担任工党政府财政大臣特别顾问期间,积极建议利用资本收益税以实现收入的再分配,和利用有选择的就业税来鼓励劳工转移到制造业部门。 此外,卡尔多十分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写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富有创见的论文和报告。这和他多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担任财政经济顾问的实践活动是分不开的。,3、卡尔多的主要著作,从30年代起写作的大量论文和报告,在19601979 年间先后编成八卷经济文集: 价值和分配论文集(1960) 经济稳定与增长论文集(1960) 经济政策论文集(两卷,1964) 经济理论论文续集(1978) 应用经济学论文续集(1978) 税收报告(两卷,1979)。,四、卢伊季帕西内蒂(Luigi L. Pasinetti, 1930 ),1、帕西内蒂简介,帕西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