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课改特教同工的成功实例CopingwithCurriculum.ppt_第1页
面对课改特教同工的成功实例CopingwithCurriculum.ppt_第2页
面对课改特教同工的成功实例CopingwithCurriculum.ppt_第3页
面对课改特教同工的成功实例CopingwithCurriculum.ppt_第4页
面对课改特教同工的成功实例CopingwithCurriculum.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對課改: 特教同工的成功實例 Coping with Curriculum Reform: Special Education Practitioners Successful Efforts,連明剛,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Division Head of Ed Psychology, Special Ed & Guidance,近年來,許多亞洲國家與區域都做主要的課程改革 . . .在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 (HKEC, 2000) 提出了終身學習 (life-long learning) 與全方位發展 (all-round development) 的大方向。 根據 HKEC 的建議 . . .課程發展議會 (CDC, 2000) 提出了 學會學習 “Learning to Learn” 咨詢文件。,Aims of Education in H.K.,德智體群美 樂於學習 善於溝通 勇於承擔,敢於創新 終身學習 全人發展,To enable every person to attain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the domains of ethics, intellect, physique, social skills and aesthetics according to his/her own attributes so he/she is capable of life-long learning, critical and exploratory thinking, innovating and adapting to change; filled with self-confidence and a team spirit; willing to put forward continuing effort for the prosperity, progress, freedom and democracy of the society,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future well-being of the nation and the world at large. (Hong Kong Education Commission, 2000),Overall Aims of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我們現在對 “弱智兒童的教育目標” 來做一個 quick survey: Code: 1 = 很不重要; 2 = 不重要; 3 = 重要; 4 = 很重要 學會用錢買東西吃 學會和同學們分享玩具或其他用品 學會大小便 學會準備簡單的餐食,例如盛飯及倒一杯茶水 學會對家長,教師,和同學友善有禮 學會任數目字,例如1, 2, 3, 5, 7, 10 學會刷牙洗臉 學會讓大家接受喜愛,重度弱智兒童的教育目標 Code: 1 = 很不重要; 2 = 不重要; 3 = 重要; 4 = 很重要 學會簡單的認字看書 學會說出物體型狀例如方型,圓型,三角型 學會簡單的寫字,畫圖 學會對人點頭微笑 學會算術的加法,減法 學會說對不起 (sorry) 學會穿衣穿鞋,課程重點 1. 生活技能 (1,3,4,7,15) 2. 學科技能 (6,9,10,11,13) 3. 社會發展與友誼 (2,5,8,12,14),邊個課程重點 ?,課程重點 1. 生活技能 2. 學科技能 3. 社會發展與友誼 中度弱智學生家長 : 1, 2, 3,課程重點 1.生活技能 2.學科技能 3.社會發展與友誼 中度弱智學生家長 : 1, 2, 3 重度弱智學生家長 : 3, 1, 2,兩種差異,人際差異 (Interindividual difference) 自我差異 (Intraindividual difference),教 學 工 作 三 議 題,教誰 (Whom to teach)? (教法 teaching methods) 如何教 (How to teach)? (深切瞭解學習困難兒童) 教甚麼 (What to teach)? (課程;教材 curriculum),傳統學科為本的主張 Academic rationalism: The need for established academic disciplines (e.g., physics, history, mathematics). (Morris, 1996),行為科學為本的主張 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 The use of behavioral modification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Morris, 1996),社會與經濟優先的主張 Social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Expecting pupils to be able to get a job, fit into society, and play a positive and contributing role in the community. (Morris, 1996),社會改革的主張 Social Reconstruction: To create a world where people care about each other. (Paul Morris, 1996),學童為本的主張 Child-centered: Stress exploration, investigation, and pupils choice. (Paul Morris, 2000),? 傳統學科為本的主張 ? 行為科學為本的主張 ? 社會與經濟優先的主張 ? 社會改革的主張 ? 學童為本的主張,Theory/Philosophy in Curriculum,Morris (1996),價值觀和態度,價值觀是學生應發展的素質 乃行為 (behavior) 和決策(decision-making) 的基本原則。 態度則是把工作做好所需的個人特質。 (CDC,2000),課程的實用性 (Functional Validity of Curriculum),課程內容與學習成果應和真實生活有密切連繫。,課程應該,符合學生年齡 (age-appropriate) 有基礎性 (fundamental) 有累積性 (cumulative) 有延伸性 (extensive) 有鼓勵性 (motivating) 有聯合性 (supporting other programs),鼓勵部份操作全程參與 (Encouraging partial Participation),選擇一教學目標 觀察一般人的操作與步驟 觀察一特定學生的操作與步驟 發現此學生自己能達成的部份 發現此學生自己不能達成的部份 觀察發現最合適的變通辦法 採行並重覆練習以達成教學目標,功能性學科 (Functional Academics),功能性閱讀 (functional reading) 功能性書寫 (functional writing) 功能性數學(functional math) 其他功能性學科 (others),全方位學習,通過不同環境來學習,例如課室,學校,家庭,社會及工作間 (ecological approach)。,課程改革重點,學生為本 整全學習 多元彈性 教學正常化,2001年初,由優質教育基金資助的香港學校領導發展網絡計劃,1跨校教師觀課行動小組舉辦了一次校本課程發展的模式與策略講座。,參加者包括十四所特殊學校,100 多位校長和教職同工與教育署課程發展組代表。與會人員由六個“歸屬組” 延生為七個 “專題組”。,以團隊合作、互動互助的方式來做腦力激盪,舉出特殊學習困難學生能藉課改達成的教育目標 (詳見 Table 1)。,關於九項共通能力 . . .,協作能力(Collaboration skills) 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 skills) 創造力(Creativity) 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運用資訊科技能力(information technology skills),運算能力 (Numeracy skills) 解決問題能力 (Problem solving skills) 自我管理能力 (Self-management skills) 研習技能 (Study skills),請閱 Table 2,For examples of generic skills that are developed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關於八個學習領域 . . .,中國語文教育(Chinese language educ) 英國語文教育(English language educ) 數學教育(Mathematics education) 科技教育(Technology education) 科學教育(Science education)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Personal, social & humanities education) 體育教育 (Physical education) 藝術教育 (Arts education),請閱 Table 3,For examples of learning objectives in the 8 key learning areas that are developed for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此外另有個別學校配合教改,保良局陳百強伉儷青衣學校辦提高對重度弱智兒童的教學成果與促進家庭與學校合作 seminars. 匡智會松嶺三校辦促進嚴重弱智學生的肌能發展 seminar. 上述二校合辦 重度弱智兒童教育之課程發展seminar.,明愛樂勤學校舉辦,香港學校領導網絡計劃,跨校教師觀課行動小組的校本課程發展的模式與策略講座,與 建構共通能力為主的校本課程種籽計劃工作。,東華三院的主流學校,亦有許多借鏡之處 . . .,羅裕積小學採由下而上由小至大的模式循點線面的漸進方式達成目標。 (CDC, 2001),李志雄紀念學校的課程發展策略包括 . . .,簡單就是美。 由教師帶動 重專業成長非工作量增加 開放備課節共同參與 校內每一份子也是主管 尊重發展的多元性 (CDC, 2001),檢視現有校本課程的內容與質素,是否達成教育目標? 配合改革重點? 促進九項共通能力? 觸及八個學習領域?,課程評鑑-橫向評鑑,教師自行觀察課程實行情形 教師衡量學生學習進步情形 家長個別參與,課程評鑑-縱向評鑑,校內同工校長課程主任與教師們共同評鑑 家長代表參與 校外人士參與,啟發學生多元智能 (天生我才必有用),課程與日常生活有密切相關。 採用學科合併、生涯規劃式課程。 在自然環境中教導學生。 改進現有課程與教學方法,增加實用性。 增加教師團隊教學(協同教學,群體教學) 。 利用教師助理與義工。 增加學生學習機會(多看、多聽、多接觸、多練習) 。,啟發學生多元智能 (天生我才必有用),增加課外活動、課外學習。 增加電腦教學。 增加電腦或其他科技輔助器材。 增加隨機教學。 增加學生部份但全程參與。 增加同輩學習。 增加父母、家庭參與。 增加社會參與。,New Trend in Curriculum Design: Project-based Learning,學生做 project 可學習 . . .,Networking. Communication (multilingual). Teamwork with individual commitments. Attitude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Project 亦包括 . . .,Knowledge and skills (science, geography, environment, mathematics, social studies, politics, human relationships, etc.). Data analysis for research findings.,教師藉以促進 . . .,- 跨科教學 Cross-discipline teaching - 學生為本 Student-centered - 關懷世界 Social reconstruction - 團隊互助學習 Cooperative learning - 協同合作 Collaboration,課程 教學,Curriculum Instruction,兒童學習與發展 Childs Learning & Development,環境 Environment,例如 . . . 共同學習、各展所長教育研討會 Learning Togeth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